古代寒衣节的习俗

时间:2022-07-01 05:01:49 寒衣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与春季清明节、上巳节,秋季中元节,并称四大“鬼节”。这四大“鬼节”主要是为祭奠先人。寒衣节在每年农历初一 ,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

古代寒衣节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是冬季的头一天,中国孝道是传统,入冬以后,人们怕冥间祖先缺少衣物,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等一般供品,还会给祖先少冥衣以寄托相思。只是到了后来,有些地区发生变化,一冥纸装入袋中,烧给祖先。称为“烧包袱”,认为阴间可让祖先自己买。只是私下认为,这是在是这些后辈偷懒取巧罢了。

寒衣节究竟从哪里起源说法不一,普遍认为起源于周代,早期形式为天子在社坛祭祀日月星辰众神。有因为自《礼记·月令》至宋代,中间都没有关于寒衣节的记载,所以也有说法认为寒衣节不早与宋代。甚至还有说是蔡伦的嫂子为了商业利益而引发的。不管如何,延续至今,人们对先辈的孝道之情一直都是真实的。

古代寒衣节有什么习俗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 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 皆服之以谢。 ……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 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 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 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初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 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 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 ”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初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的宗教意义

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烧寒衣是个有技术含量的活儿,凡送给死者的衣物、冥币等物,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唯有如此,这些阳世的废纸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倘若有一个纸角没有烧尽,那么对不起,你将前功尽弃,你所祭奠的亡人将得不到半分好处。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如今十月初一上坟烧纸、烧寒衣的习俗已逐渐淡化,许多人只是到坟前默哀或献上一束鲜花,来怀念逝去的亲人。

道教宫观一般会在这一天举行摄招安灵超度法会,超度过往孤魂。

其他风俗

汉族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汉族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古代寒衣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寒衣节的习俗09-06

寒衣节的习俗07-03

寒衣节习俗08-27

寒衣节的习俗09-19

【精选】寒衣节的习俗08-23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10-26

寒衣节习俗及禁忌10-26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05-08

2021寒衣节习俗05-12

[精]寒衣节的习俗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