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的习俗

时间:2022-10-26 14:18:23 赛赛 寒衣节 我要投稿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寒衣节的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的习俗烧寒衣

  与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在民俗学中,这一活动归于社会风俗中的“宗族·祭祀·墓祭”类中。主要习俗有煮红豆饭以夜奠(亦有以乌糯饭祭墓的),在门前焚烧纸糊或彩印的衣裤鞋帽,也有去坟头祭焚并用新土覆墓取意"保暖"的。奠祭时,还有男磕头不哭、女哭不磕头等规矩。清佚名《燕台口号一百首》云:"寒衣好向孟冬烧,门外飞灰到远郊。一串纸钱分送处,九原尚可认封包。"正是这种情景的写照。

  寒衣节各地习俗

  晋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洛阳

  洛阳话有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这些东西油膏肥腻,操作间不免弄得满手、满脸皆是。

  市区、偃师、宜阳等地,也有人不去老坟烧寒衣,而在家门口及十字路口烧。待到十月初一这天,瞅着天快黑了,人们抓把土灰,在家门前撒一个灰圈,然后焚香上供,燃烧纸衣、纸锭,祭奠先人。讲究的人家,会特意跑到离家不远的十字路口,为“游魂路鬼”送寒衣,为的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贿赂那些流浪鬼,使它们能与自家的亡人和平共处。

  新安县另有讲究:新出嫁的媳妇逢十月初一,得为夫家新故的老人添土;到家庙祭祖者,还得奏起鼓乐助兴。

  北京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

  宅府门第,在祠堂里设奠;一般人家则将包裹当成主位,在堂上设奠,多以三碗水饺为供,富者不拘此限,乾鲜果品、满汉糕点、冷荤热炒,均无定例。焚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次序行四叩首礼(谓“神三鬼四”)。祭罢,或送坟地,或在门口焚之。老丧一律不举哀。

  鲁

  鲁中一带流行傍晚在野外路口烧寒衣,为无后人的死者或孤魂野鬼祭祀的作法。

  鲁西南一带,寒衣节上除了准备寒衣外,还以亡者生前喜爱的戏曲或神话故事为题材制作纸扎供阴间娱乐。

  南京

  南京地区送寒衣,要将各种冥衣装一红纸袋里,上面写明亡者的身份及姓名,初一当晚,把纸袋供在堂上祭奠一番,而后拿到门外焚化,同时将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让祖先尝新。其实,这一系列的祭祀活动都是缅怀祖先,祈求保佑家族兴旺、子孙平安的表现。

  寒衣节简介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养生

  起居: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寒衣节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一要坚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宜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

  此时日夜温差较大,应注意保暖,添加衣服也慢慢增加,其原则是以穿衣不觉寒冷为度,做到“无寒即已”,以逐步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有助于人体更好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的冬日。

  同时也要注意,“秋冻”要有度,并非要求人们都刻意去挨冻,而是要根据气温的高低、早晚的变化、活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汗出伤阳,外感风邪,影响健康。体质虚寒者、年老衰弱者、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防寒保暖。

  饮食:增加热量,温补益肾

  冬天虽然排汗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以,应补充充足的水分以保证身体的需要,特别是老年人,可定时定量地喝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口渴时再喝水,身体已处于缺水状态了。最好多喝白开水,也可以多喝豆浆、鲜榨果汁等。

  寒衣节,天气阴冷晦暗,饮食应以增加热量为主,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同时,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另外,北方这个时节都开始供暖,室内温暖,而室外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很容易“上火”。冬季是一个收敛的季节,因此所有生发的食物最好少吃,尤其是辛辣,如辣椒、胡椒、花椒等,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缺水。不过冬季适当吃酸性食物却很有益处。

  运动:注意“冬藏”,不可运动过度

  养生专家提醒,人们之所以感觉身体发冷,多是阳气不足。中医有“动则生阳”的说法,因此建议多做一些锻炼,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不要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饭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

  冬季运动时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把握好度,避免不当锻炼引发疾病。例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时段,以免诱发疾病发作。

  情志:阳光防抑郁,饮食调情志

  寒衣节,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

  饮食上可多吃些气味芬芳的水果,如香蕉、菠萝等。此外,深海冷水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如马哈鱼、金枪鱼、鲭鱼、鲱鱼等,以及种子食物,如南瓜子、核桃、亚麻子、大麻子、芝麻、葵花子等,皆是Ω—3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其5—羟色胺含量也相应较高,因此也是改善情绪的食物。

【寒衣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寒衣节的习俗09-06

寒衣节习俗及禁忌10-26

2021寒衣节习俗05-12

关于寒衣节的习俗05-08

寒衣节的历史变迁与习俗10-21

寒衣节各地民间习俗11-19

寒衣节的习俗是什么?12-11

关于寒衣节祭祀习俗10-27

寒衣节传统习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