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时间:2024-04-15 11:00:50 其他 我要投稿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1

  今天,我们市小语高研班在运河中心小学进行研讨活动。我们听的第一节课是蒋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第一课时。

  这堂课上,教师把目标定位于“读通,读顺课文”,思路清晰,教态沉着。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课题展开,教师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一步是读题。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读法表达自己不同理解。“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朗读重音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就题置疑,抓住文章的“眼睛”,敲开文本的大门。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抱母亲?我怎样抱母亲?我抱母亲有怎样的感受。

  第二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形成了课文的整体印象。不仅如此,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条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三步是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教师的指导也是有梯度的。先是让学生学习词语,指导读出词语的味儿来。无论是“瘦小”的点拨,还是“翻山越岭”的情境渲染朗读,学生都从中学会了读的方法,那就是结合词语的意义,想象画面。然后指导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抓提示语”体现了对话的朗读引导,“扣关键词”突出了人物描写的朗读。这些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触摸了语文学习的本质。

  最后,是概括的训练。在指导朗读后,教师让学生用三个字的词说说文章的.三个内容点“换床单”“忆往事”“报母恩”,并由此引导学生展开叙述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种通过归并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高年段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这堂课的缺憾之处在于“学趣”这一方面。教师应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用恰当的形式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主动地参与读书体验中。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2

  “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原来可以是个有魅力的地方。”这是一套叫《听名师讲课》的新书序言中的话。以前一直对与名师没有很深的印象,今天看了于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后就一直被课堂上那种博大与温暖感动着,情不自禁地想和大家分享:

  1、于老师的范读充满人文情怀,扣人心弦。

  教学中于老师没有马上解读文本,而是声情并茂地读了一遍课文,对于有感情范读课文,其实我在上次学校组织观看的录象里就已经领略到于老师朗读的风采了。于老师说:“我备课时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读得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吗?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这么好。”这时台上台下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于老师朗读。尽管于老师的普通话不够纯正,但有着一种拨动心弦的力量。当读到最后一段时,一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响起,所有人都被于老师动情的朗读感动着,都被课文中的母子情感动着,直到于老师读完许久,才回味过来,报以热烈的掌声。

  于老师的的范读不是为抒发,而是用自己的真诚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分明是用自己的真情引发孩子的共鸣。孩子们听着听着,渐渐来到了课文中,来到了作者所在病房里。就像于老师自己说的“我的普通话不好,但是大家都为我鼓掌。”的确,常常听于老师读课文,常常会感动。也许源于他对于生活独到的理解,也许是他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力吧!

  2、于老师的课堂紧抓字词,讲求个性。

  师: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的理解是,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生: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就是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

  师:(转向另一名同学)你呢?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是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母亲竟然这么轻……”开始。

  生:(小声读第二段)

  《第一次抱母亲》篇幅不长也不短,要想用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读的到位,理解的深透,实在不容易。于老师却巧妙地抓住了几对词语,牵一词而动全文。我抱母亲的“第一次”和母亲抱我的“无数次”去比较,母亲最重“89斤”与母亲要挑起的“重担”去比较;母亲“笑一笑”与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里流出来比较。

  而于老师在教学“重担”这个词时,先问学生对于“重担”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体验。当学生表达对“重担”的理解后,于老师声情并茂地说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儿育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时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的巨大贡献。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我不禁感叹到,于老师真是知识渊博,字字珠玑。从孟子到歌德、再到雨果,从《三字经》到《游子吟》、再到《大同篇》,出口成章。他是一位长者,一位良师,更是孩子们的益友和知己!巧妙的通过一些学生熟知的诗句帮助孩子们很好的理解并积累。

  这节课,于老师从引导学生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读出感情;从自己的深情范读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去读,一直把孩子们读出泪水,读出哭泣。正如于老师课上讲的那样,读书就是“煮书”,阅读不是阅读教学,读课文不是读字符,是读意义,朗读需要停顿,停顿就是思考,就是想象,就是用心去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韵味;读得有层次,读得有变化,读得有发展;该激昂处激昂,该委婉处委婉,该流泪时流泪,该动情时动情,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以读为本”,“以生为本”。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3

  昨天有幸聆听了杨小丽老师,朱名老师的课很有感触,一个细腻,一个高亢,一个温情,一个激情。并对朱名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节课,来写一写我的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在认知教育中,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文思想的最佳方式,而“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的本源,强调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在本节课中,朱老师不仅能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还重视情感教育的本源,也就是体验。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最大限度的安排学生参与,让他们在读、想、说、写中完全地展露真性情,倾注真感情。

  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让学生尽情地“读”。

  通过从字词句入手,如:“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理很难过。”“竟然”一词,“使劲一抱”“用力过猛”等等,体验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真正做到“披文以入情”。让学生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让学生尽情地“说”。通过分角朗读,抓住“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真情故事。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件很小的事情,却能体验出母子之间的真情流淌,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却能够引发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

  三、关注学生心灵轨迹,让学生努力地“写”。在教学中,通过音乐图片等激起学生情感的弦,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母亲的爱,让学生在说和写的基础上,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朱老师还注重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能抓住主要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如“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通过句式转换和朗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由此联想到自己的母亲,用自己的话说说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总之,朱老师能充分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母子之间的这份真情!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相关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06-30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06-01

第一次抱母亲评课稿范文06-24

怀念母亲评课稿04-21

荷叶母亲评课稿02-13

《母亲的恩情》评课稿[经典]10-10

母亲的呼唤的评课稿06-24

《母亲的恩情》评课稿06-04

我的母亲评课稿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