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文

时间:2024-03-28 10:40:55 其他 我要投稿

西游记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西游记作文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西游记作文

西游记作文 篇1

  《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重点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

  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心中感概万千,如翻江倒海一般,虽然是神话,但从历尽千辛万苦中斩妖除魔,助人为乐展现了师徒四人的美,同时刻划出个个妖怪伤天害理,欺民罢市的丑。从而批判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一面。

  书中重点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了真经,个个修成正果,其中孙悟空这个人物描写的最突出也是最成功,从石猴出世到大闹天宫再到修得正果,其中无论三打白骨精还是收八戒,降沙僧都是整书的精华。唐僧善良有爱心,悟空聪明伶俐有本事,八戒爱偷懒但听话,沙僧勤劳肯干的团队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书中配角也为整本书增添不少生气,如二郎神和他的座骑哮天犬,观音菩萨和她的善财童子等。我最喜欢读“三打白骨精”。

  这个故事,白骨精虽然狡猾无比,利用唐僧的善良冤枉并赶走了孙悟空,但是悟空深深记得师傅把他从五指山下救出来的'时候,最后他打败了为非作歹的白骨精,帮人民除了害,这也证明了邪恶永远都不可能战胜正义。取经历经十余载的风霜雪雨,恰似我们求学之路要经历十年寒窗,如我们学习要向他们师徒一样不怕吃苦,坚持不懈,成功就是我们修成的正果。

西游记作文 篇2

  这个寒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是根据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唐玄奘西行取经的整个故事。后来,由明朝的吴承恩编写出这部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的故事。

  书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主人公孙悟空。他历经磨练,练成了一身好本领。比如说他的火眼金睛,是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练成的。孙悟空随唐僧西行取经,一路上,他不怕困难,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最终陪同师傅圆满完成了去西天取经的艰巨任务。

  读了这本书,我从孙悟空的身上学到好多东西。我有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就会知难而退,而孙悟空遇到了困难,他就会尝试一切办法,把困难克服掉。在这一点上,我就要学习孙悟空他那不怕困难的精神,我有的时候做事情做到一半的时候就想放弃,而孙悟空陪同师傅西行取经,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孙悟空都一一克服并且坚持陪同师傅取回真经。因此我要向孙悟空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还要向他学习,虽然有一身好本领,却一点儿也不骄傲。而我在学习上有点点成就,我就更不能骄傲自满,而更要虚心向上才行……

  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把我的一些缺点改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西游记作文 篇3

  等待,绵长细软的时光才禁得住的字眼,青骢马蚱蜢舟才载得动浮得起的年华,在新世纪的钟声里悄然间灰飞烟灭,匆匆的步履、赶早抢先的喧嚣已将它挤兑得无处容身。

  倘若张爱玲那一声“出名要趁早”早上数千年喊出,姜太公钓到的只怕会是一汪清水。如今风头正劲的蒋方舟同学正是得了张女士的`真传。7岁出书,15岁加入地方作协,18岁高考清华降60分录取。战果辉煌,步步抢先。蒋妈妈传授育女心得:“时不我待,不求最好,但求最早。”的确如此,纵观蒋同学的成长经历,果真如搭乘了神舟七号,极速成长,一飞冲天。等待,似乎成了弱者的专利,早被争强好胜的人们弃置在了一边。可谁关注过,蒋方舟极速成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迷惘,盛名之下又有怎样的重负,孤独成长中又有怎样的寂寞与彷徨?一味地趁早抢先从不停歇,即便是成年人尚且备感煎熬,对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又该是怎样的苦痛?

  社会对天才儿童的特殊重视驱使一批又一批的父母将自己的子女推进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谁家孩子1岁就能说话、谁家孩子3岁就识得百字、谁家孩子5岁就能写作……放眼神州,婴儿胎教课堂、幼儿早教辅导、各类儿童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已没人有耐心等待孩子自然成长!家长们抛却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一门心思揠苗助长。他们将孩子送进各类培训中心,以为是在为让孩子跑得更快助上一臂之力。殊不知,没有了游戏的童年是多么苍白,没有了伙伴的时光是多么孤寂,没有了撒娇、没有了童趣的孩提时代是多么苍凉……纵使赢在了起跑线,输掉的是永远无法找回的幸福的童年时光!试问:一个童年不完整的人如何去感受幸福,而一个没有幸福感的人又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

  成长不是一杯速溶咖啡,而是一壶余韵悠长的碧螺春。急不可耐地大口灌下,只会觉得苦涩无比甚至会烫伤舌头。唯有安心地等待,在茶香氤氲中细品,才能品尝出这杯清茶的百般风味。

  不求早,但求步步踏实,走出万般诗意。美好的人生不是催熟的,对未来的等待,也是必须品尝的一种人生滋味。

  【点评】

  本文多从反面着笔,揭示出“等待”在今天这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代已是一种“高难度动作”。从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到蒋方舟的孤独中前行,再到普天下父母们玩命地催熟子女,由点到面,揭出社会的浮躁和不成熟。开头一段和结尾两段语言极富诗意和哲理,相互照应,富有意蕴。“倘若张爱玲那一声‘出名要趁早’早上数千年喊

  出,姜太公钓到的只怕会是一汪清水”一句,化用两则典故,可谓辞美意丰。虽是议论文,读来恰如散文诗一般感情丰沛,这也是本文与一般议论文相比的突出之处。

西游记作文 篇4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它脍炙人口的内容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书中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每次都被妖精抓走,全靠其他三人去救他,孙悟空武功高强,沙和尚憨厚老实,猪八戒虽然贪吃懒惰,但他也是英雄,通天河一战,不是他率先到河里跟妖怪战斗,很难获取胜利。他们一路上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都克服了,真是“团结力量大”啊!

  整本书为我们描述了师徒四人团结一心,毫不气馁的精神,就像最后一章,他们取到了真经,可却是假的。但他们不放弃,继续返回了西天,终于求到了真经。

  我们要把这两种精神溶入到学习里,这样才会学得更好。

西游记作文 篇5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记忆中,我真的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他们的,好像从懂事起就知道了。

  暑假读《西游记》,我常常为书中的情节忍俊不禁。这孙猴子看到天宫好玩,就高喊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慌失措。他做不了玉皇大帝,就自封“齐天大圣”,可谓没有一点儿法制观念。不过,他的本领是非常大的。学艺回来,他就“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更不用说七十二般变化和火眼金睛了……

  猪八戒有点儿可怜,投胎什么不好,非投成个猪,好吃懒做,又爱占小便宜,还总被孙猴子捉弄,不过我觉得书中的这猴子和猪最好玩儿了。沙僧憨厚老实,任劳任怨。至于唐僧,是最没本事的了,而且又善恶不分,自己分不清谁是妖怪,谁是好人,还总冤枉最有本领的孙悟空,每每让人十分气愤。好像所有的妖精都是他的“粉丝”,因为听说他的肉有很多功能……

  读着读着,我有个奇怪的想法:如果师徒四人中只留下一个人去西天取经,那么该留下谁呢?

  留下猪八戒吗?不行!猪八戒就知道吃,而且还那么傻,怎么能担任取经的重任呢?

  留下沙悟净么?也不行!他虽然老实,但是他遇到事情没有主见,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由此看来,我们需要在孙悟空和唐僧中进行选择了。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这么神通广大,为何不选他?不错,孙悟空确实很厉害,每次遇到危险几乎都是他给摆平的。但是,我们看到孙悟空缺少耐心,而且和唐僧相处时,常常因为闹矛盾而回到花果山。由此可见,孙悟空也该被排除。这时我突然发现,取真经唯一不可缺少的人只有唐僧。

  “唐僧!”你会说,“唐僧什么本领都没有,只会念念紧箍咒,一旦遇到危险就什么能耐也没有了。西天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想必他连一难也躲不过吧!”

  不错,唐僧的确很“无能”,但他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这一点决定了西天取经的.成功,那就是唐僧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誓死也要取回真经。

  唐僧受唐太宗重托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了多少艰难,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也从不半途而废。他不在乎三个徒弟怎么看、怎么说,自始至终,只有他从未离开过西行的道路,即使知道中途会被恶魔吞食,他也决不放弃。

  由此看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唐僧那样的决心。对个人如此,对一个集体来说更是如此。这个“集体”也许是一个班级,也许是一个工作团队,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只要是由许多人组成的集体,首先要具有这种决心,有目标,坚定不移,再加上所有人的努力,成功才可以到来。

  想到这些,我突然觉得这个师父的形象是那么高大、那么可爱,难怪妖精们都“喜欢”他!

  教师点评:

  苑之宇同学作文的最大优点是语言谈谐幽默、销皮可爱。他采用虚拟的对话体,娓娓道来留一人去西天取经的假设,逐个排除,可谓有理有据。论唐僧,以他与孙悟空的对比显示他誓死取回真经的决心,充分展示了他写作技巧的灵活。最后,我们看他先抑后扬的构思。对照第二段,再看结尾,我们发现作者对孙悟空和唐僧的思考是逐步深入的。特别是对唐僧的评价,从原先对他的气愤,到最后的敬重,巧妙真实,令人信服。

西游记作文 篇6

  “噼哩啪啦……”天庭传出阵阵的火炮声,玉皇大帝胡子一把三丈长,在天空宣布,天宫运动会正式开始,下面的大臣欢呼着……

  我作为天宫的记者,来报道这次比赛的精彩内容。孙悟空可是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中一路斩妖除魔,如来佛祖封他为斗战胜佛,这人气一路上涨,天天被企业邀请去当形象大使,去拍广告,也不去锻炼,整天游手好闲。他是参加跳远的,在场的猴迷可是多得很,他用尽力气助跑,结果脚一软,一个跟头,才跳了一米多,结果是倒数第一,这下脸可丢光了,低着头,叹道:“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呀!”

  猪八戒可是当年的天蓬元帅,西天取经后变成了净坛使者,过着那令人陶醉的安逸生活,整天狂吃狂喝,吃了就睡,睡醒再吃,原本满身的肌肉,可都变成了肥肉。在举重的'时候他手脚用不上力气,晕头转向,不禁感悟道:“想当年,我举起来不费吹灰之力,今天我是怎么了……”

  再说说沙僧,他真是老实、憨厚,虽然在取经途中没有斩妖除魔,但是挑的担子可不少,再加上他回家天天锻炼,那肌肉相当丰满,颇有男子的阳刚之美。他作为铅球运动员,可是信心满满。他拿起铅球,只听见“呼”的一声,一只铅球飞了200米,哇塞,打破世界纪录,全场一片欢呼。在旁的两位帅哥看得目瞪口呆。

  这时唐僧来了,语重深长地说道:“阿弥陀佛,没有努力,何来成功啊!”悟空,八戒低下了头。

西游记作文 篇7

  看了标题,在座的各位是不是感到很奇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怎么成了一家?其实啊,“西游记”一家指的是我的一家四口。可到底是怎样的“西游记一家”呢?你们就耐着性子听我细细道来吧!

  “孙悟空”指的就是我的弟弟,他才刚刚两岁。别看人小,惹事的本事可还真不小呢!人家孙行者大闹天宫,他呢?最爱大闹书桌!每天不闹个三四次,每次不闹个天翻地覆,绝对不会罢休!看,弟弟满脸笑容,屁颠屁颠地跑过来,我急忙用身子护住门说:“不要来,不要来,这里没有书桌……”妈妈笑我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也知道一切都逃不过弟弟的“火眼金睛”。弟弟把我推到一边,不管三七二十一,爬上书桌把桌上的东西一挥而光。一边闹着,一边还乐呵呵地笑。唉!依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孙悟空二世”!

  要制服他,必须请师傅“唐僧”来,唐僧当然就是我的妈妈。只要妈妈一念“紧箍咒”,弟弟就会束手就擒。我的.妈妈不仅要管那“大闹天宫”的弟弟,还要整理家务和照顾我的学习。既然称她为“唐僧”,那她自然有爱唠叨的特点。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妈妈便说:“你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办?上初中、高中怎么办?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妈妈的话像连珠炮一样地倒了出来,简直让我招架不住。当然,家里有重大决策时也是妈妈领导我们,你说我的妈妈是不是“唐僧”呢?

  猪八戒的“宝座”就该非我莫属了。猪八戒好吃懒做,贪吃贪睡,我也是,爱吃出了名。最搞笑的是一次上数学课时,一位同学把单位“个”写成了“根”,我便脱口而出:“一根棒棒糖!”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也笑着问我:“又惦记着吃啦?”除了爱吃,爱睡自不必说,即使旁边有很吵杂的声音,我也有倒头就睡的本事。

  《西游记》里的沙僧整天挑着一副重担,任劳任怨地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而我的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挣钱养家,也是任劳任怨。而有时他工作起来连胡子也不刮,那胡子便像雨后的春笋一样,一个劲儿地往外冒,这时的爸爸便更像一个活脱脱的沙僧了。

  怎么样?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认识了我们这“西游记一家人”呢?

西游记作文 篇8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在五、六岁时就听过快板书《西游记》,从那时起《西游记》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在我的记忆中扎下了根。前些年我又观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和《西游记续》,当我每次观看时总是被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次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读《西游记》使我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当中所体现出的思想乃至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也是倍受推崇的。

  《西游记》通篇体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唐太宗李世明送别唐僧时送给他一包故乡的土作为纪念,并且说:“宁爱家乡一捧土,不爱他乡万两金。”唐僧师徒之所以能够克服让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最终取回真经,就是因为有爱国主义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勇往直前。比如当他们走到女儿国时,多情、漂亮的女国王愿以倾国的财富招唐僧为国王,她为皇后,但唐僧却不为金钱、权利和美色所动,依然踏上西去取经之路。

  唐僧师徒目标明确,为达到目标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唐僧师徒西去取经是为了让大唐的子民能够减少杀伐分争,能够崇尚真、善、美,使人们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唐僧师徒离别家乡故土,义无返顾地踏上取经之路,他们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真是九死一生,用了十四年的时间终于取回了真经。

  我们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唐僧师徒取经走了数万里,好事做得数不清。当他们师徒路过陈家庄时,得知通天河中有一个妖精每年都要吃一双童男女,才肯为当地百姓降祥雨。悟空和八戒冒着生命危险变成了一对童男女等着妖精来吃。最后他们为陈家庄的百姓除掉了这个妖精。

  小说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长辈的思想。唐僧有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他们个个孝顺,师傅骑马,他们步行探路、牵马、挑行李,为师傅去化斋饭,当师傅有危险时他们个个奋不顾身地去搭救师傅。

  “合作”是唐僧师徒取经成功的关键,光靠一个人是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正因为有了唐僧的坚定想念,有了悟空的机智勇敢,和有了八戒、沙和尚这两个好帮手,他们师徒四人才经历千难万险,最终取回了真经。

  我认为读书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思考,从而使自己不断从书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西游记作文 篇9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中,《西游记》是我百看不厌的书。

  记得妈妈把这本书送给我的时候,对我说:“你只要一天看上两三页就可以了,因为你还小,刚上三年级,里面很多文言文,你看不大懂的……”我不服气了,暗下决心要把《西游记》原著读得烂熟于心。

  我带着好奇心,翻开了书的第一页,看了看目录,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我的妈呀,居然有一百回!还分上下册,一共有1198页!我有点被吓懵了。不过,我可不肯轻易认输,我想既然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就一定不能放弃。

  于是,我从脑海里打捞出各种关于《西游记》的信息,又结合相声、木偶戏、动画片、电视剧中的精彩片段进行回忆,把这些东西拼凑成了一本《西游记》的“说明书”。

  我又把书中的'每一章文字给切成一片一片的,就像口香糖那样。这就好像老师教课文,先把篇切成段,把段切成句,把句切成词,再把词切成字,然后让我们慢慢地嚼,嚼得碎碎的,吞下去。当我嚼到“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那一章,看到唐僧(陈玄奘)的身世故事的时候,我就陷在书里头了,心情也随着书的内容此起彼伏:书里的坏人伤害无辜,我怒;书里唐僧的母亲哭瞎双眼,我哀;书里的坏人得到报应,我笑;书里的好人得到好报,我喜;书里的师徒功德圆满,我乐。

  我还发现《西游记》原著里有许多电视剧没演的细节:比如,书上说了,孙悟空有八万四千根毫毛,根根会变,电视里没演出来;再比如,玉皇大帝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电视也没演出来……这下,可把一向“馋书”的我“喂”得饱饱的!

  我喜欢《西游记》原著,我爱不释手地反复阅读它。它不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拓展了我的知识,而且还告诉我:要学习唐僧师徒降妖除魔、惩恶扬善的精神;学习唐僧师徒一行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得正果的恒心和毅力!

【西游记作文】相关文章:

西游记的作文05-22

“西游记”作文04-09

西游记外传作文07-09

西游记后传作文06-30

西游记后续作文08-01

关于西游记的作文07-01

西游记新传作文07-01

西游记作文06-30

新编西游记的作文07-27

西游记的启示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