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的作文

时间:2024-02-20 17:17:48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的作文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的作文

春节的的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背着这首早已烂孰于心的古诗,我不禁对明年的春节产生了期望。嘿嘿,春节,我想这样度过!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年嘛,自然是少不了烟花爆竹的。过年那天的鞭炮声从日出响到日落,邻里街坊走走串串,身为主人,自然要以鞭炮来欢迎客人的到来咯。据说,关于过年放鞭炮、贴春联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每当每年的最后一个夜晚——除夕夜,便会出现一只凶猛贪吃的怪兽,它就叫‘年’。年的出现扰乱人们的宁静,它每次出现,都大肆地破坏人们的.房屋,抢食人们的食物。就在人们叫苦连天时,忽然发现年有‘三怕’:一是怕响声,二是怕红色,三是怕火。这样一来,人们抓住了年的把柄,便在每年的最后一天,点爆竹、生火堆、贴春联。自此以后,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而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呢,春节又俗称“过年”。并且放鞭炮,贴春联这些习俗一代代流传到现在。另外,吃年夜饭也是一种习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风送暖入屠苏

  “哇——”当我看到窗外美丽的景色时,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想像一下——雪将融未融,柳树却迫不及待地生出了嫩芽。不远处的几株腊梅花也开了,火红的颜色点缀在漫山的白雪之中,透出几分春意与孤洁。“吃饭了——”奶奶在屋里吆喝着。我飞一般地冲向桌旁,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饭菜——色香诱人的鱼,清爽可口的卷心菜、润口甜心的火红枣……更重要的是,爷爷将珍藏以久的“屠苏酒”拿了出来。正当我垂涎欲滴的时候,妈妈向我这儿使了一个眼色,我立即会意,我端起一杯酒,对着大家说:“祝爷爷、奶奶如桌上的酒——长长久久,祝爸爸如桌上的鱼——年年有余,祝妈妈如桌上的枣——甜甜蜜蜜,祝表叔、表婶如桌上的卷心菜——恭喜发财,祝妹妹、表弟如桌上的芝麻——步步高升!”“好,大家干杯!”爸爸满意的帮我打了个圆场。我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啊,真甜!

  千门万户曈曈日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就带着我到处拜年,自然,到别人家吃饭难免要说贺词。我只好写在纸上,随身带着。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以至于每到一家便会收到一个红包!当然,去得太多也是不好的,就拿我的肚子来说,常常会吃得发撑。一路上,鞭炮声声,我和爸爸带着亲人的祝福,回家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

  “女儿,快来帮我贴春联!”“好嘞!”于是,我和爸爸忙开了。“靠左一点!”“这样好了吗?”“嗯,稍稍往右边移一点!”终于,我们把新春联贴好了。火红的对联,透着几分喜气,而去年的春联我会将它好好地保存起来,因为,那是一份吉祥气息哦!

  明年的春节一定很快乐很充实很热闹。梦中,过年的烟花在天空中绚烂开来!

春节的的作文 篇2

  一年之中最繁华、最热闹、最有趣地节日,就要算是春节了。

  初日地暖阳懒洋洋地直射进我地小屋,随之而来地还有我妈妈地叫喊声:快起床,太阳公公都起床了。我突然坐了起来,懒懒散散地伸了个懒腰。忽然想到外公外婆好像是今天要回来。我地脑袋瞬间清醒过来。

  一身换洗后,整个人都清醒了过来。妈妈似乎也比往常更加美丽了呢!这算是我们一家人迎接外公、外婆地最亲近地方式了呢。

  听着妈妈在厨房里弄得duang、duang响地声音,看着窗外输液跟着妈妈地节奏在欢快地跳着舞曲,就注定了我们今晚有个欢乐地夜晚。而我现在则坐在电话旁,静静地等待着电话打进来。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悦耳地声音在我耳旁响起。我快速地拿起电话,接听了。果不其然,外公、外婆到了。我一时慌了手脚,但也总算是到了街上。等了一小会儿,车子才到了,一时地那个高兴劲儿真是说不出来有多么快乐。

  一路上,听着外公、外婆亲切地问候,我好像找到了节日地感觉。是温暖、是欢笑、是亲切。

  一顿唠家常过后,便是一顿美味可口地大餐。这一顿饭我吃得出人意外地饱,好像从来没有这么饱过。

  妈妈说:世上最快乐地事就是——一家人吃完饭后去街上一起散步看星空。这天晚上我们便也如此,踏着欢快地步伐,谈着一年中地快乐与烦恼。很是幸福。

  突然,我看见树上隐藏着许多小星星,一闪一闪地睁着眼睛。看向着大千世界。又一个转身,向我看过来了。正在跟我愉快地打招呼呢!过一会儿,烟花也过来看热闹了,一个跟着一个,都团聚在一起了。很幸福,抬头看看星空,月亮妈妈已经进入了甜蜜地梦乡。她地孩子们却是正高兴地时候。在嬉戏、欢乐、打闹着。好像在上演星空大战。

  春节像是999感冒灵,暖暖地很贴心。

春节的的作文 篇3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淫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