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时间:2024-02-20 13:14:45 艺术 我要投稿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教育是慢的艺术》有感

  序言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罗曼罗兰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生命教育”的发起人——张文质老师,一定就是一名教育界的勇士,对于教育怀着一种英雄主义的情结。阅读张老师的演讲录《教育是慢的艺术》就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张老师对于生命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于教育具有拨云见雾的洞悉,对于未来持有向美向好的期待。张老师的十二则演讲实录,也从不同的方面给了我认识和启发。

  世间职业千千万,唯有“教师”这份职业与众不同。因为人与人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最深远的。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好范本”。

  一、修身,让自己成为美好教育的源头

  张老师说首先要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人真挚的同情,真挚的尊重,要具有“健康的生命意识”。这一点我也深以为然。

  意识决定行动,当教师真正带着一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相信生命的心进入教育工作时,教育才会真正发生。然后通过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反思、倾听等习惯,建构起教师生命的基本面貌。同时还要具有独立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正义和走正道,不做不义和羞耻之事,真正为学生的长远考虑。

  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知识上的折服,道德上的肯定,情感上的依恋和精神上的景仰”。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这也提醒我作为一名教师,修炼自身的人品、学识、眼界和境界,永远需要在路上不断地行进,而且是永无止境!

  二、齐家,从一间教室开始进行改变

  我很喜欢著名班主任郑英老师的一个比喻,她将自己称作为“教育农人”,教室就是一方“农田”,学生们则是需要用心耕耘的“嘉禾”。

  是啊,班级是教师的一亩三分地,也是施展才华的一方天地,更是培植人才的一片沃土。教育的大环境个人之力无从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运用智慧和情怀在班级内营造局部的“春天”:

  学会欣赏,用心去看见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

  善用赞美,大声说出对孩子的肯定和表扬;

  耐心等待,相信每个人都有智慧的觉醒的时间,只是早晚不同;

  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和需要帮助的学生;

  要用长远的目光和远见来关爱和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未来充满希望而不是绝望……

  在这间小小的教室里,可以做很多尝试和改变,我要努力将班级自留地营造成孩子们在学校一个温馨的家,一个让人感到安全、舒坦、才华得以展现,精神获得归宿的家。

  三、筑梦,相信正道的星火也可以燎原

  《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张文质老师的演讲实录已经距今十八年了,可是今天读起来却依旧那么贴切和入时。当我看到张老师在十八年前就开始关注高考落榜的学生,并建议不要过分关注高考状元之类胜出的学生,不要为应试教育标榜高歌时,我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感叹张文质老师的先见之明。

  张老师“生命化教育”的远见卓识实在是令人敬佩!

  曾经,我因为班上学生品行不端,苦口婆心教育却收效甚微而苦恼不已,羡慕同事运用严厉惩罚后“立竿见影”的奇效。但是自己却又下不了狠心“收拾学生”而纠结痛苦和怀疑。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瞬间释怀“所有正确符合人性的教育,总是要比惩罚教育或负面教育困难得多。”我庆幸于自己的选择,同时我还获得了张老师给的精神上的定心丸——“走正道总是难的,但依然要坚持正道,要相信教育的力量,要相信教育的爱能创造奇迹”。

  这几年教育系统发布了很多重量级的文件,比如去年的“双减”政策的颁布,今年《家庭教育法》的实施,这些改善教育环境,让教育回归本位的政令,不正是无数个像张文质老师这样坚持教育“正道”的有志之士奔走呼告换来的结果吗?

  生命化教育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倡导“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怀揣着美好教育的梦想,坚持走教育的“正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多一点点思考,多一点点行动,相信最终会一点点迎来我们想要的未来!

  冯至在其著名的《十四行集》里写作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用这句诗来形容阅读本书的感受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带着对生命教育的感悟,虔诚地行进在教育的沃土上,努力营造一种让生命得以舒展和蓬勃生长的氛围,直至遇见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