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

时间:2024-02-20 09:30:1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1

  “打开‘中国文化关键词’的窗口,历史的苍茫云海,文化的游云飞凤,渐次展开眼前,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历史学家冯天瑜所言极是。中华文化存在着无限的财富,而这打开文化关键词的“窗口”即是读书。

  今天,纪录片《读书的力量》再现东西方文明史中的那些文明巨人的著作形成,揭示读书与人生高度之间的关联,不断提示我们阅读的极重要性。

  读书可洗涤人的灵魂,给人精神的动力。我有幸曾读到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在我陷入自困的一段时间里,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动力。书中提到“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史铁生先生从无尽的深渊中爬出来,他相信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他不怕死,是写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让他在这平凡的充满欲望的世界里能够璀璨。而正是因为读书,让我有机会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品读一个作家活的倔强,告诉我向前看。

  读书还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创建独特的文化。正是因为在中国危难时期的前人们,开始接受来自西方的思想,在一步步地的试探中,创出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纪录片中提到“大量的现代思想和文化,正是以书籍为载体的广为传播,才催生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改变古老神州的沧桑巨变。厚重的历史之轮终被这些看似柔软轻蔑的书页撬动推进,继而滚滚向前,摧枯拉朽。”可以说,正是因为书籍这些载体的存在,将思想推动,创建了独特的文化,让社会乃至世界多元化的发展。

  回首千年历史,那些活跃于乡间,或教书育人、或救死扶伤、或著述传世的落地者,无形之中影响着中国最广大的民众群体。其中不乏李渔、洪晟、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这样自成一派的大家。他们用读书人的视野和胸怀,构建起中华文明宽厚深广的底盘,成为这个古老文明虽历经风雨,却绵延不断的坚强支撑。

  文明的长河还在流淌,那些鲜活的历史终会一代代流传,望我们能从书籍中寻找自我,品读优秀文化。

  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观看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有感2

  看了纪录片《读书的力量》,我对读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里面一共有五集,分别是文明根脉,精神底色,历史之轮,书写人生,全民阅读。

  文明根脉——一记书香展芳华。世界上最早的楔形文字,“造化不能藏其秘”的“天雨粟”。还有甲骨文所记录的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龟甲兽骨占卜后的结果。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被排在第七位,作者麦克哈特在书中这样评价的,“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不期而遇,使得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脱颖而出,书籍伴随人类,无论是处于时间纵轴上的古代文明,还是处于空间横轴上的异域文明,终于由各自流他的涓涓细流汇聚为一泻千里的奔腾江河,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的色彩,更为广阔的视野空间,世界日新月异,在目不暇接之中换了人间,这不禁让我感叹,现代能畅读书的确是非常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好书资源,让书香浸润我们的灵魂,去书中感受它的故事和力量。

  精神底色——一末书香任平生。及至汉武帝时,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把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孟子“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论断,更是超越千年历史,成为中国人走向现代政治文明的伟大思想源头。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成为中国人家传户诵,世代继承的基本典籍。苏格拉底是最早讨论人生问题的哲学家,不断追问是他与人谈话的方式,就是在这种追问中,他不断启发对方,从而将问题引向本质,我想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学习苏格拉底的这种精神。老子《道德经》尽管只有五千字,但是它揭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几个重大关系的准则和理论体系,它还涵盖了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包容外向,被誉为“万经之王”我不禁感叹,中华文化是多么精深,书籍养育华夏儿女!

  读书是一个民族复兴,持续发展,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力量。在知识经济博兴的今天,让我们爱书,惜书,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去领略知识的力量!

  以读书之窗,品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