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6 15:39:34 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习“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习“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习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习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习“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习“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习“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习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习“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习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习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2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新闻特写,新闻特写侧重于再现,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画面感特别强。本文适合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帮助学生把握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及阅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

  2.把握本文画面描述与评论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3.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特写镜头,它专门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进行特别放大。特写镜头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能够抓住人们的视线,扣紧人们的心弦,产生意想不到的震撼力。用这种手法写成的新闻叫新闻特写,新闻特写是用“镜头”来表现新闻事实的,怎么表现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新闻特写,共同思考探究。

  2.整体把握

  (1)从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区别切入

  ①请同学们阅读全文并思考:如果把本文改写成一则消息,应该删去哪些内容?

  ②探究讨论:删去的这些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③请同学们概括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区别。

  (2)从文中的“特写镜头”切入

  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文中的“特写镜头”,并为每个镜头拟一个标题。

  ②探究讨论:新闻是选择的艺术,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特写镜头”呢?

  ③为了让读者更深切地体会这一事件的意义,在每一个镜头后面作者都有精当的评论,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找出评论性的句子,探究其深刻含义。

  ④请同学们结合镜头与评论简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旨。

  (3)从文章的题目切入

  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的题目化用了毛主席文章的题目。你觉得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②阅读分析:文章用了哪些“特写镜头”来表现题目的'含义?

  ③探究讨论:在表现当天的事实以外,文章还写到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3.重点、难点突破

  (1)帮助学生体会文章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方法一: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

  方法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2)帮助学生总结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

  方法一: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在讨论交流中完善。

  方法二:介绍新闻特写的一般特点,让学生结合本文进行分析。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中外新闻特写名篇赏析》(李小林、白庆祥编著,新华出版社20xx年版),选择自己最欣赏的篇目写一则读书笔记。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3

  一、单元学习目标

  ①能通畅地阅读课文,让心灵沐浴德化的雨露,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②品味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常用方法,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③能写作简单的议论文,学会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议有机结合。

  ④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在讨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⑤能就单元主题“道德修养”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纪念白求恩》 2课时

  《敬业与乐业》 2课时

  《多一些宽容》 1课时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1课时

  《陋室铭》 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想水平还不大可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从单元文章的安排来看,编者力求通过几篇文章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

  《纪念白求恩》这篇著名的文章,是一篇共产主义精神的赞歌,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于十三四岁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达到完全理解实非易事。学习本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要引导学生懂得白求恩的崇高精神值得学习,自觉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还应注意学习文中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了解文中正反对比的方法的运用。

  《敬业与乐业》既是一篇议论文又是一篇演讲稿,文章标题就是提出了中心论题。课文引领人们走进“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乐于做好自己的一份哪怕十分平常的工作,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语言也通俗易懂,生动有力。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是个生涩枯燥的文体;要求学生较清晰的理清议论文结构,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就更困难了。由此,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而教学起点也应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体验开始。学习目标拟定为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点,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能清楚地说出名言警句对自己的教育作用,或针对名言警句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理解反问、设问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文章运用了举事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证明了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全文立论深刻,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概括,论证有力。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能对“人的高贵”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陋室铭》篇幅短小,是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句式整齐,骈散结合,通篇协韵,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加之篇幅简短,适合背诵,一直以来被广泛传诵。应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不断增强个人的魅力。本文尤宜加强诵读,最好应当堂熟读成诵。

  《多一些宽容》这篇谈人的修养的课文,阐述了人与人之间宽容的重要,并逐层说明了人们怎样才能宽容相处,提倡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互相理解和支持。全文思路严谨,结构紧凑,应引导学生以朗读训练为主,理解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在对重点段落的探索中领悟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从而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教学时宜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可结合文章主题“宽容”来模拟情境讨论,交流,要求学会宽容待人,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劝说他人。

  诵读欣赏的《诗词曲三首》都是古代诗歌,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借助注释和诗后赏析,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三首诗词曲。

  写作要求写简单的议论文,当然是围绕“道德修养”出题训练。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可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在回顾中进一步体会如何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学生尝试编列出文章结构提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或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口语交际重在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可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创设情境练习。

  单元学习小结可进行专题交流: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巡视、指导讨论交流

  3、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就自己的阅读体会谈感受,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讨论确定自己的专题。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推选组长,确定专题任务。

  2、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教学反思

  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理解文章赞扬了白求恩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崇高精神,积极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体会概括而有力的语言表达技巧。

  课前学习:

  ①通读课文,查工具书初步扫除阅读障碍。

  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

  课堂学习:

  第一块:创设情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观看电影片段。

  第二块:读练结合,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请四位同学轮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四位学生轮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划出文中生字词。

  2、组织交流结合积累本上的课前预习,交流生字词。

  3、引导思考:

  ①白求恩为什么值得赞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

  ②全文共四段,各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

  第三块:讨论交流,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

  ①第一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③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讨论交流。

  2、回顾朗读,加深体会。学生朗读第一段,分叙、议两部分,加深体会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3、小结: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之一——国际主义精神;初步理解议论文中叙述的作用。归纳小结。

  课后学习:

  ①探究、练习一。

  ②选用随堂练习。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读练结合,评点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给第2段和第4段划分层次。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第二段评点内容。

  ⑴本段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论述白求恩精神。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正反对比,起什么作用?

  ⑵标出议论性句子和记叙性句子。记叙的事跟议论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⑶分别标出正面和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师生交流评点结果

  3第三段评点内容。

  ⑴这段又用对比议论方法。标出正反对比的分界处。

  ⑵这里要明确作者是怎样告诉我们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全班交流,教师只作适当点拨或补充。

  4第四段评点内容。

  ⑴标出记叙句的起止。说说这段叙事文字的作用。

  ⑵与前三次相比,作者号召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对象有变化吗?

  ⑶ “从这点出发”是从什么出发?

  ⑷ “这点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⑸末句从五个方面论述“这点精神”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是从哪五个方面写的?推选一学生代表上台模拟小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块:阅读理解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文章在赞扬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时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原文中选填原句完成表格。

  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对人民

  对技术

  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第三块:总结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讨论: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讨论交流

  2、讨论对比的作用。讨论交流

  3、第二、三段中运用了不少成语,请找出来,解释其意思,议论运用成语有何好处?讨论交流

  4、总结、扩展:

  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运用对比的手法,既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又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语言朴实、准确、精练,感情真挚感人,极有号召力。交流记录

  第四块:设置疑问,思想提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有人说,白求恩人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人深深感动;但现在是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的和平年代,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课后学习:

  ①将你的看法整理成文,写到练笔本上。

  ②背诵文中的最后一段。

  敬业与乐业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①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②把握本文论证结构的方式。

  课前学习:

  收集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历史故事、作者资料,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了解议论文和演讲词的基础知识并制作小卡片。

  课堂学习:

  第一块:知识抢答,激趣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有秩序地进行知识抢答。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可见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积累工作,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梁启超的文章,学学如何才能做到“敬业”“乐业”。一生作主持人,简单宣布抢答规则后提问。问题:

  ①回顾我们所学的历史,请你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其他同学补充)

  ②凭记忆说出文中你认为重要或较难的生字词,标出音、形、义。

  ③你知道哪些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警句或历史故事?

  ④议论文包括哪三要素?有哪些论证方法?

  第二块:预习展示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展示出你最满意的一项预习成果。交流展示(明确:梁启超、生字词、体裁、课外相关积累。)

  第三块: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快速浏览文章,然后提问:作者先后谈论了哪些问题?浏览课文,回答

  2、思考: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思考回答(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第四块:小组合作,探究材料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合作: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引用的名人名言和所举的例子。书上圈划

  2、探究: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言

  3、小结:所选材料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例如]:论证“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时,引用孔子与百丈禅师的话;论证“要敬业”时,引用朱熹对敬业的解释,引用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

  明确:

  [引用的作用]: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引用的要求]:要引用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像名人名言,人们都认可的道理和真理、定理等。

  第五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反思作者所提出的观点,择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整理到练笔本上。

  (友情提醒:要选择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论证你的观点。)

  畅谈、整理

  第2课时

  ①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第一块:背诵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背诵作者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具体内容。背诵

  第二块:合作交流,揣摩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论述:

  ①勾画出最能引发你感受的语句加以揣摩。

  ②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勾画、交流

  2、小结:这是一篇演讲,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因此演讲时多用口语,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清朝末年的书面语为文言文,所以本文在当时仍算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当然现在同学们难以感受其口语化也是在所难免。听讲

  第三块:语文活动——小小演讲台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以“敬业”或“乐业”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鲜明,论据有力,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准备、演讲

  课后学习:

  整理修改你自己(或别人)的演讲稿,誊写到小作文本上。

  多一些宽容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与把握课文严谨的思路和紧凑的结构;

  ②理解宽容,并学会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

  课前学习:

  ①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词语注音和解释,扫除阅读障碍。

  ②收集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故事,与同学交流。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学习小组代表交流收集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及故事。学习小组代表交流

  2、通过大家展示的资料,我们能感受到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多一些宽容。今天,我们从《多一些宽容》这一课,学习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板书课题、作者)

  听讲

  第二块:初感文本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讨论明确:课文共三段,按照“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展开。

  第三块:精读评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朗读第2段,小组讨论:作者谈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并说说其好处。

  讨论交流

  2、朗读课文,请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很好或不够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阐明理由。示例: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

  注:这里先说什么是互敬,再运用对比说明为什么要互敬,并在正面论述中,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强说服力。朗读课文,做批注,交流

  第四块:拓展延伸——“我当调解员”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运用课文内容与自己生活经验,对下面情境中的人物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

  情境:小李的妈妈性子急,小李的奶奶脾气暴,两人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争吵,闹得鸡犬不宁,小李夹在中间十分为难,非常苦恼。如果你是小李,怎么去劝说?学生讨论

  第五块:课堂反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将你本节课感受最深或启发最大的一点,用一至两句警策性语言表述出来,赠给自己或同学。相互寄语,集中交流

  课后学习:就应如何让自己多一些宽容,在与人发生矛盾时该如何妥善处理,写一篇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习目标:

  ①学习文章严谨的结构安排:

  ②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它准确简明,概括有力的特点。

  ③明确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努力塑造自己高贵的灵魂。

  课前学习:

  收集具有崇高精神世界的名人的故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故事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投影展示):“……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请同学讲述这段话的背景故事(贝多芬基于一个平民音乐家的爱国热情,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一个音符,断然地拒绝了公爵的请求。)阅读投影

  2、结合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谈感受

  第二块:感知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的?

  ②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思考明确

  2、提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集体交流讨论明确。

  第三块:精读品析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生独立圈点批注后,学习小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教师小结:本文语言准确简明,表达概括有力,对事例的叙述既生动,又概括;对道理的分析,严谨周密。听记

  第四块:课堂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根据上下文内容揣摩“灵魂”一词的含义。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人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结合你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见解

  2、小结: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或体会。畅谈收获

  课后学习:

  请你从自己生活的记忆里,选取一件能“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的事,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陋室铭

  学习目标:

  ①能熟读课文,借助页下注释疏通文意;

  ②理解与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课前学习:

  了解“陋室铭”由来的故事;熟读课文,初步了解“铭”这一文体。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故事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陋室铭”由来的故事导入新课。讲故事,可相互补充。

  第二块:收藏展示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学生简介作者刘禹锡和“铭”文体的特点学生介绍

  2、教师视情况补充

  第三块:朗读课文,疏通文义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教师范读,学生感知语速、节奏及所用的语调,然后学生朗读,注意读出铿锵的语调。听教师范读,朗读课文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教师补充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

  如:常见的文言实词“上”、“往来”、“劳”等;常见的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3翻译推选代表翻译。

  第四块:精读品味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讨论:

  ①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

  ②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③全文从哪几方面写陋室的?

  ④文章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人的居室,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怀?思考交流

  2齐读课文后,请同学读,并圈画出自己认为有鲜明表现力的字眼或节奏韵律较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畅谈体会

  3合作探究:放声朗读课文,提出你疑问之处,包括对文章内容理解或写法上的困惑。朗读交流

  第五快: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作者主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交友之道,试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分析,谈谈自己看法。(可从多个角度谈,建议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来谈)交流讨论

  2交流后教师总结: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孤芳自赏,清高冷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课后学习:

  试模仿本文写一篇铭,可从身边的事物着手,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怀。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些听的原则和技巧,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交流中诚恳专注地倾听,能够听出讨论的焦点。

  ②能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分析,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前学习

  按前后座位组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搜集能听出讨论焦点,有针对性发表意见或无法辨别讨论意见的例子。

  课堂学习:

  第一块:激趣导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讲“阿凡提和皇帝”的小故事,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两人说话的焦点是什么?阿凡提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有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道:“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最多十个元宝!”阿凡提说。皇帝火了,骂道:“胡说!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十个元宝了。”“正是啊,高贵的陛下!”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十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学生听故事,思考问题

  2组织讨论(学生发言意思大致对就给予肯定)

  自由发言,讨论后明确:两人说话的焦点:皇帝值多少钱?或皇帝的价值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皇帝一钱不值。

  第二块:人文对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布置学生自学短文《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学生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交流课前收集的事例。除了讲述事例,并按听的要求听取他人发言。

  3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思考、发言、交流。

  第三块:情境练习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①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从短文后的练习中挑选一题,发言讨论。

  ②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推荐优秀者

  2巡视,引导全班交流

  3总结成功经验全班交流

  附:口语听记检测样题

  朗读说明短文《矮马》,学生进行听记训练。

  矮马,又叫广马,果下马,果骝,高不盈米,貌不惊人,是马家族中的侏儒。但性情温驯,又能吃苦耐劳,矫健善行,凌高蹑险,轻疾若飞,最适于高原山区驮运乘骑。据古籍记载:“成都府出小驷,以其便于难路,号为蜀马。”(广西)“罗定产小马,仅高三尺,可骑行树下,名果下马,一名果骝。”旧俗,广东当地男女青年对歌,男子常骑一匹果下马,显得特别英俊潇洒。

  当今世界矮马的著名品种有专供乘骑的阿拉伯马,有疾走如飞的赛马,有力挽千斤的驾辕马,有高仅40厘米,重15千克,专供观赏的袖珍马。矮马可以说是集各品种功能于一身的马中的珍奇了。

  在历史上,矮马曾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北宋大将军狄青南征统一中国,都曾有大量矮马驰骋疆场。民族英雄岳飞一次曾精选矮马300匹参战,大战南侵的金兀术。明末倭寇侵扰我江浙沿海,广西田州瓦氏夫人曾率轻骑数千远征杀敌,用的也是矮马。在今天,壮乡功寨、城镇边关,矮马仍然在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并且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听后回忆内容思考:

  矮马有什么特征?文章具体写了矮马的哪些用途?

  讨论回答:

  矮马的特征:矮马矮,性情温驯,吃苦耐劳,矫健善行,用途广泛。

  具体写其用途有:广东男女青年对歌,男子骑坐;

  在历史上为战争御敌立下汗马功劳;

  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托;

  今天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

  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能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课前学习:

  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词曲。

  课堂学习:

  第一块:资料平台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同学们分别介绍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生平及其创作的背景资料等,不完整的相互补充。”交流补充

  第二块:百家争“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录音《渔家傲》,抓住一两处评价“读的好在何处。(提示:诵读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听录音,交流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有感情的研读。朗读

  3师生比读诗文,并作自评或他评。(点评抓住:读出了什么?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朗读,互评

  第三块:“意”想天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还读出了哪些场景,哪些意境,哪些情感。

  畅谈感受

  课后学习:积累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的诗词曲,选择你喜欢的加以有感情的吟诵。

  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

  学习目标:

  了解与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

  学会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写简单的议论文。

  课堂学习:

  第1课时:写作指导

  第一块:知识连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生共议:了解议论文的概念、三要素,明确提出论点的注意点。以听讲为主

  第二块:操练落实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炼观点的操练:一个孩子到果园去,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小孩拿起一根枝条,说:“爷爷,它们长得好好的,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爷爷说:“傻孩子,剪掉它们,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这则“爷爷剪枝条”的材料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交流看法,教师可提些参考意见。交流意见

  3总结: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找准一个切入点确定一个议论中心,再展开论述。当然除了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三块:论证方法探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讲解论据的概念,两种办法,举例说明摆事实和讲道理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可举本单元的课文)听讲

  第四块:总结陈词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总之,一篇好的论议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事情色彩,要写好议论文,就要从明确论点、收集论据、选择论证方式着手,按一定结构进行论述,做到论述有力、条理清晰、观点鲜明。

  听讲

  课后思考: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

  第2课时:执笔练兵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题目: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美德的内容不断丰富,有的注入了新含义。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注意运用有说服力的例子,并适当引用平时积累的格言警句。看,思

  2写作提示:提出注意点和思路作参考。听、讲

  3布置开始练笔写作

  第3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互评。组内交流,互评。

  2推选优秀的作范例全班点评。全班交流点评。

  单元学习小结

  学习目标:

  1、交流单元活动成果、谈单元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及反思。

  2、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肯定的方面反思之处

  (1)课堂发言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情况。

  (3)参与活动的情况。

  (4)学习兴趣的增强。

  (5)学习能力的提高。

  (6)情感态度的升华。

  (7)对老师建议、评价

  (8)单元目标达成情况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教学情况,完成表格。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4

  写作目标:

  1、总结传记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己要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

  2、会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

  3、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

  4、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来学写一篇传记。请看写作目标(出示目标):

  1、总结传记的特点,并能够根据自己要记述的对象设计适宜的写作方式。

  2、会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通过记言述行,展现人物风貌。

  3、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

  4、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过渡语:为了达标,先来编写作文提纲,请看写作要求: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编写提纲

  (1)出示

  写作要求: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其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要了解自己想写的同学的个性特点,更要尽可能理解其内心世界。

  2、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要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

  3、写完后,可以全班合作举办一次主题为“我们”的小传展览。

  (2)审题,引导学生讨论:

  师:请同学们仔细审题,提问:

  1、确定题目:写谁?(身边的同学)

  2、选材:写人物什么事?(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

  标准是什么?(必须是正面的、有积极意义的)

  3、中心:

  定什么中心?(体现人物什么特点和精神品质?)

  4、怎么写: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指出写作对象;再写具体的事件;最后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过渡语:请根据提示,抓住要点,灵活运用讲读课上所学的写作知识,快速构思作文提纲,准备登台口答作文提纲(1分钟)。

  (3)口答提纲:学生上台发言并讨论(2—3人):

  1、口头竞赛:

  开头:交代或引出写作对象(略写)

  中间:运用合适写作手法详写人物主要事迹(能突出中心的),略写其他事件。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情感或议论(略写)

  2、教师:认为正确的请举手。不对的引导优生按上边的要求点评。

  3、小结:写人物小传时要避免出现详略不当的问题,能突显中心的事件详写,其他事迹盖写。

  过渡语:同学们要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开始快速打草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写草稿

  (1)出示

  写作指导:按提纲速写草稿,越快越好,不要求书写工整,时间:30分钟。

  (2)教师巡视,关心、帮助学生纠正草稿中的'存在问题。

  ①如发现学生开头有一大堆空话、废话,则要他改成一句概述,或者直接指出写作对象,避免离题万里;

  ②如发现学生结尾空话多,要求删去,避免画蛇添足;

  ③如发现学生引述原文过多,谈的感受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则要求重作。

  (3)修改草稿。学生写完草稿后,教师可以引导优生帮助同桌的后进生修改草稿,重点改错别字、病句、用错的标点、句与句的连贯。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誊写作文

  (一)白板出示

  写作要求

  (1)作文本的第一页目录下面(一行开头不空两格),写上本次作文的篇次及文题。

  (2)写字必须规范,要与课本“读读写写”中的字一个样,标点必须正确。

  (3)誊完作文本的作文,要求复看一遍,纠正错别字、病句、点错的标点,添上掉了的字。

  (4)书写潦草(达不到语文课文后的田字格的标准),就撕掉,责令重誊。没有问题的则上交老师。

  时间:45分钟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5

  单元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乐趣;

  二、能就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展开联想,谈谈自己难忘的童年趣事;

  三、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言, 丰富自己的语汇、并加以积累;

  四、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五、学会在口语交际中善于抓住对方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劝告他人,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课时

  《三颗枸杞豆》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2课时

  《柳叶儿》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单元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不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画卷,而且还蕴涵了作者真挚而又细腻的情感,读来趣味无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

  《三颗枸杞豆》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主人公年纪尚小,远未定型,却表现了未来的某些个性——对独立的要求,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柳叶儿》一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在饥荒岁月里的往事。

  学习本单元,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学习步骤: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第二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

  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前学习:

  1、利用工具书,读准文中字音,弄懂字意。

  2、查资料(可以利用图书或网络),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

  3、查找有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简介,增加印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

  二、由学生来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与作品。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根据文章标题,并结合课前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第二部分: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快速阅读全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和“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可能的说法: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有趣的百草园……

  单调的三味书屋、自由的三味书屋、痛快的三味书屋、好玩的三味书屋……

  3、仔细阅读全文,谈谈作者本人就这两个相邻的人生驿站更喜欢哪一个?试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课后学习:

  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何异同?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6

  【目标导航】

  1.能够理解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含义及作用。

  2.说明事物时能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3.语言表达讲究分寸,用语准确,并力求多样化。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自主学习】

  一、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以《我的小天地》为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不少于200字。

  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三、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新课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顺序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安排得当,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在写作中,当我们要把一个事物的外观、结构、布局写清楚,要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详细又不累赘,或者是要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时,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如何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

  【写作要求】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再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

  2.介绍产品时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受众,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语进行说明,也可采用问答的形式组织全文。

  3.写事理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写出它的变化。查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并注意安排好说明的顺序。

  【技法点拨】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在说明文中确立说明顺序很重要,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还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1.说明顺序的分类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像介绍一座建筑、一处园林、一片山水等。

  (2)时间顺序:指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如果要介绍事物的发展情况,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汽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历史等,就适合采用时间顺序,介绍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历史节点,显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有时候,为了说明事物的制作过程,或者撰写实验报告,我们也常常按照步骤或程序的先后顺序来写,呈现出“过程”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

  说明顺序。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分别做出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运用于事理说明文中。

  2.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在正确地选择了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后,还要学会恰当地使用标志性的词语。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要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东”“西”“南”“北” “里”“外”“左”“右”等。

  以时间为序的说明语段,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要运用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的词语。

  以逻辑为序的说明语段,可使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语。

  3.选择说明顺序的标准一篇说明文采用何种说明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下两点:

  (1)与说明对象有关。如果介绍一座建筑物或者景点,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发展过程,我们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如果介绍事物的道理,一般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要根据说明对象而定。

  (2)与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关。说明文都是介绍事物和事理的文章,怎样写好一篇说明文,就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写,用合适的说明顺序有利于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教学反思】

  此次写作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都理解并开始重视说明文中的说明顺序,在上课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积极性也较高,这次写作课总结起来有以下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说明文在学生的观念里不及记叙文有趣,没有记叙文故事性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讲清各类说明文适用的说明顺序,我举出了大量的例子,让学生们能够结合实例理解所讲内容,并且尽量选取较有趣味的例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写作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彼此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吸收。这种交流式的学习对学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教师要注意引导。

  三、本次课堂中的不足主要是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7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理想和信念。

  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⑴正确朗读,积累新鲜词句。

  ⑵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

  2、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设计:

  1、充分组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艺术美。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

  四、教学时间安排:

  本单元教学拟用14个课时。精读课文个两课时,略读课文各一课时,作文两课时,复习检测评价三课时,机动一课时。

  五、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人生,侧重于理想和信念。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出自己的生活感悟,想想人生的理想。同时,要注重在课堂和课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自觉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理 想

  课文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德育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

  学法指导:

  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

  3、默读 。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布置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板书设计:

  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

  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二、研讨与赏析(二)

  1、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四、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五、板书设计:

  理 想

  流沙河

  历史意义

  理想是方向 人格意义 树立理想,为之奋斗

  人生意义

  教学后记:

  以后在教学者中要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短文两篇:《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2、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能力培养点:

  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情感体验点:

  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体验人生第一次的真切感受。

  教学重点:

  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文类型:课内自读课

  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学生与文章直接对话。

  学习方法:

  研讨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列举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思考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行道树》内容。

  ①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预习情况,表演自编的朗读剧,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识记字词

  三、整体感知

  ①思考质疑

  让同学们独立阅读,调动自己的学习经验,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的问题。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交流研讨

  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和调控,将思考题逐渐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a、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

  b、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业是什么事业?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的“深沉”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

  [有关提示]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c、怎样理解“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四、研讨赏析

  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疑难问题和值得深究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刻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进行人文教育。

  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提示]自我牺牲、奉献人类、心系社会……

  ②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③“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有关提示]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④为突出行道树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采用了对比手法:

  a、与同类的优越处境对比;

  b、与人类的盲目和无知行为对比。

  ⑤你认为哪些语言描写最生动,最能突出行道树的形象?试分析说明?

  让学生体会形象化的语言。学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样的,芜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五、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经历,谈学习感受。

  ①现实生活中有像行道树一样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吗?怎样看待他们的价值?

  ②本文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③本文的中心是通过行道树的自白表现出来的。但有人说像在发牢骚,你怎么看?

  提示:决非发牢骚,而是强烈的呼唤。呼唤更多的奉献者为社会造福,为人类造福呼唤人们尊重奉献者的辛劳,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④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讨论和研究,对无私奉献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任何意义上讲,我们都应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让我们像行道树一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点缀美好的社会,也使自己的人生在无私的奉献中大放光彩。

  七、布置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基础知识掌握不好的同学布置相关作业进行强化训练 0

  ②预习《第一次真好》。

  八、板书设计:

  行道树 张晓风

  关键词: 神圣 痛苦 深沉

  行道树 原始森林同伴

  (奉献者形象) 沉浸在夜生活中的市民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第一次真好》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二、整体感知

  ①集体朗读

  感悟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情感和速度。

  ②默读课文

  三、独立思考,出示问题: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

  d、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本文所说的“第一次”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猜想印证,形成解释。

  四、研讨探究

  引导学生采用互动方式,合作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最终明确;

  a、“第一次真好”指感觉真好: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从不同角度写了两件事:前者写的是植物;后者写的是动物。前者写的是静态;后者写的是动态。前者的感觉没有变化:只是喜悦和新奇;后者的感觉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先是惊喜,再是恶心,而后喜爱。这样写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现作者的个性体验,也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有典型意义。

  (学生谈不透,教师要予以引导、点拨。)

  d、详略得当:详写的是看柚子树和看孵小鸟两件事。略写的有六件事,均一笔带过。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旨在以小见大地表现“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e、本文写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为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五、研读赏析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结合“研讨与练习”,引导学生重点研读与赏析作品的语言,以求达到对课文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可让学生提出最感兴趣或有疑难的问题,供全体同学讨论。

  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②“雏形”与“具体而微”有什么区别?

  ③“我喜爱他们又甚于那些老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力的赞叹。

  ④找出课文中带有议论性的句子,试分析它的作用。

  本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逐渐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六、体验反思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课文有关内容,并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深化理解。

  ①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尝试吗?

  提示:感觉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应当积极尝试。如舍己为人等。

  ②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忆你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它对你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④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据说西红柿最早只是一种观赏植物,没人知道它可以吃,且营养丰富。我们应当感谢那个第一次吃西红柿的人,他当时的勇气决不亚于视死如归。我猜想,他尝试以后的感觉一定是新鲜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个第一次,竟使西红柿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佳品。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的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八、拓展巩固: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习作: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九、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周素珊

  柚子树结实累累(喜悦、新奇)

  十姊妹孵出小鸟(惊喜)

  第一次: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十、教学后记:

  本课结合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珍重第一次,拓宽生活领域,大胆尝试越来越多的第一次,丰富经验。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储备点: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理解、积累新鲜词语。

  能力培养点:

  1、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德育培养点: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

  理解寓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文类型:

  课内自读课文

  教学方法:

  1、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2、延伸积累法。

  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白兔和月亮》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一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落难的王子》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九、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诸神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接着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销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十、教学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我的信念

  1、课型: 讲授课

  3、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2)学习从不同角度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教法设计:讲授、讲析

  学法指导:探究法、发现法

  4、教学目标:表1—1 课目内容分解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应用

  1、新词: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迷醉√√

  2、重点句子: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3、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

  4、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

  5、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知识点3。 (2)难点:知识点5。

  5、表1—2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述语句行为动词

  新鲜词句识记识记新鲜词句记住

  语言学习积累、理解语言理解、运用

  主题理解理解文章主题理解

  6、教学媒体的选用和组合

  (1) 本课为讲授课,语言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该课生词和语句,能较好的练习,在选用媒体时考虑了板书、投影和录音机。

  (2) 教学媒体的选用如表1—3所示。

  表1—3 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体的内容要点媒体的教学作用使用方法

  1板书、投影新鲜词语的音形义引入课文教学视听、讲解

  2投影、板书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视听、讲解

  3板书、投影课文的朗读及表达加深印象讲解、操练

  4小黑板、投影练习检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强化训练练习、反馈

  5投影练习课文朗读巩固、训练朗诵表演

  7、教学过程 :

  (1) 学生值日生报告(复习)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 浑hún 豚 tún 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 丰足

  足

  景好 满足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9

  【目标展示】

  1、进一步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内容】

  同学们也许都读过四大名著,或者读过其中的一两本。其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一个人物形象来说一说他的特点,他的个性,他的言行举止,他的典型事件……让大家猜一猜你说的人物是谁。看谁说的生动到位。

  【活动指导】

  1、预先阅读四大名著,了解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2、搜集学过的与四大名著相关的课文。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部名著里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后全班交流。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谈;可以从人物的.装束性格谈;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安排谈。

  4、每个人选择一个角色,将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了等解透彻,准备表演。

  5、倾听描述,欣赏表演,猜人物。

  (1)认真倾听、欣赏表演者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神情。

  (2)猜一猜表演的是哪个人物形象。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是怎样进行推测的。

  (3)评价。(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着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入手。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评选最佳演员。(不仅动作形象逼真,而且语言表达生动流畅。)

  【活动要求】

  1、描述人物形象时,用词要准确,表意要清楚,避免产生歧义,造成误解。

  2、表述不要过于直白,不能说出人物的姓名、绰号等直接信息。

  3、听的时候注意把握讲述者所描述的人物特征,并快速进行分析和推测。

  4、猜人物时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说出怎样进行推测的。

  【范文引路】

  《西游记》孙悟空: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藤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

  取金箍棒: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

  人物外貌描写的语段:

  《红楼梦》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水浒传》林冲: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级。

  《三国演义》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节课重点生字词及含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掌握本文说明文中的逻辑顺序。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度、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节课生字词

  2、学习说明的多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教学难点:

  阅读较长的文章,把我说明的层次

  课型、课时: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及教学常用工具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德育教育:五个认同、

一、激趣导入:

  1、导言:

  (1)时间是什么

  时间是暗示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一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见、摸不着。(ppt展示图片)

  (2)记录时间的工具:

  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

  2、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

  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重点)

  2、识记本节课重点生字词

  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好的导学案)

  (一)、作者及其他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二)、预习反馈

  1、字音

  踪迹()腐蚀()浑浊()

  山麓()粗糙()龟裂()

  帷幕()刨刮()沟壑()

  楔形()钟鼎文()海枯石烂()

  2、释词

  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①义项)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教师点评并指正)

  1、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1~5):“时间漫谈”——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6~21):“石头的毁灭与新生”——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22~29);“石头上的故事”——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四、精讲解疑:

  1、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1)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呢?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3)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过程。

  (4)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五、达标测评:

  1、测评习题:

  注音:浑浊()山麓()

  词语解释:腐蚀甲骨文海枯石烂

  2、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一、作者

  二、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完成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前德育教育:相互离不开?

  二、激趣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3、展示课时目标:(大屏幕展示)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难点)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

  二、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导学习题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做好的导学案)

  1、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2、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铜壶滴漏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

  3、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字的'史书。其实岂止岩石?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陶先生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大家讨论讨论,然后踊跃争当中心发言人,谈谈大家的认识。

  五、达标测评:

  1、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

  ②气候的变化;

  ③古代生物的状况;

  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课堂小结: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布置作业:1、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2、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1、导人: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一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一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晶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人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d、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厂些什么?

  2、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i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r字的痕迹)

  3、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人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4、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竟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5、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一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1、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2、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町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2、齐读中心句。(投影)

  总结拓展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上的富有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6万年牢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课前准备

  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6)、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于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习‘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将心比心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2

  一、教材解读

  (一)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字母教学板块

  (1)读准音

  在读音方面,正确认读声母b p m f的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先从情境图入手,结合学生说到的词语学习四个声母的发音,然后通过对比区分三个双唇音b p m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区分声母和韵母发音的不同——声母发音轻而短,韵母发音重而长,最后编成情境儿歌进一步掌握发音要领。

  例如:b p 的发音,借助情景图中学生说到的词语“广播、山坡”学习发音,然后拿一张薄纸放在嘴前,比较发音的不同,薄纸发b 时,基本不动,发 p时有明显的颤动,最后让学生编儿歌“我听广播b b b”“爸爸带我爬山坡”。

  (2)识记形

  在识记四个声母的形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先来发现图中与字母相似的部分,借助实物感知字母的形,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识记字母。

  借助情境图发现图中“收音机”“T恤衫”“山洞门”“拐杖”等与字母相同的部分,借助实物或者做手指操感知字母的形,联系生活实际编儿歌,识记字母的形。例如:左手朝上bbb,右下半圆bbb,小6小6bbb。

  2. 拼读板块

  学生在本课第一次接触拼读,要指导学生看懂示意图b—ɑ→bɑ,借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配合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声母b和韵母ɑ的四声拼读是难点,教学时借助图上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音节。例如:拼读bá,出示小兔拔萝卜的图片,帮助孩子正确拼读。学生刚刚学习拼读,有不少学生不会拼。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借助图片拼读,联系生活中常用的词语拼读。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多练习。

  3. 词语板块

  用看图说话引出两个词语,联系生活经验讲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方面,“爸、妈”的认读是重点。借助卡片正确拼读音节,知道第二个字都要读轻声。了解轻声音节的读法。

  正确识记“爸”“妈”两个字的字形是另一个重点。两个字都可以借助插图,通过不同情境下不断复现词语来识记。多种方法识记有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书写板块

  作为汉语拼音的第三课,要继续巩固对四线格的认识。正确书写声母b、p、m、f是重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看占格位置,二看有无新笔画,三看起笔收笔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b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竖的书写一定从第一线下起笔到第三线收笔,起笔不能顶第一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

  f 两笔写成,占上格和中格。有新笔画右弯竖。书写时要注意:继续按照“仔细观察——教师范写——独立描红——认真书写”的顺序来学习本课书声母的书写。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书写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评价

  四、资源链接

  手指操,依据四个声母编成的儿歌。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看口型,猜六个韵母。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你来看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这是哪一个韵母。

  ɑ、o、e、i、u、ü 猜对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

  2. 看图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境图)

  今天,我们继续在拼音王国里畅游。这是什么地方?(预设:山上)

  原来小明和他的爸爸一起去爬山。请再仔细观察,说说“谁在干什么?”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小明手里拿着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美妙的音乐,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3.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这幅图里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四个拼音字母。老师板书课题。

  结合情境,学习b、p、m、f

  1. 学习声母b。

  ①教师范读:

  听,小明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美妙的音乐。(出示声母卡片b),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播放”的“播”发音是差不多,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仔细看老师的口型:双唇紧闭,把气憋住,让气流自己冲出。

  ②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开小火车读。

  ③编小儿歌,记住发音。

  我们可以这样记:播放,播放,bbb;你还会说什么,什么,bbb?(广播,广播,bbb;菠菜,菠菜,bbb......)

  (2)识记形。

  ①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

  我们来看看图,这个b像什么呀?(预设:像小明手里拿着的收音机。)(课件:收音机旁边出现b)

  ②联系生活,编口诀识记。

  左手拇指bbb;右下半圆bbb;

  数字识记:小6小6 bbb

  2.学习声母p。

  (1)读准音。

  ①出示图画,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

  (预设:他们在爬山坡。)

  ②出示声母卡片p,示范p的发音。

  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听老师读,你们认真看口型,双唇先紧闭,突然张开,送出很强的一口气,p。

  ③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自己试试。开小火车。注意: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编儿歌:山坡山坡,ppp;泼水泼水,ppp;……

  (2)对比b、p。

  b、p长得很像,你能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1:发音不同。)

  老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请同学们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预设2:样子不一。)

  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左手点赞摆出b;

  左手拇指朝下摆出p。

  (3)游戏:猜口形。

  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3.迁移学习,模仿认读声母m和f

  (1)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m和f也藏在这幅图画中,谁发现了?同桌之间找一找,编一编儿歌。

  (预设:两个门洞很像m,摸人的摸的读音就是m,爸爸手里的拐杖的样子就是f。)

  (2)读准m。

  ①请学生来教,注意得读得轻而短。

  ②给m编口诀。两个门洞mmm。

  (3)读准f。

  ①请生来教,注意上牙齿碰到下嘴唇,读得轻而短。

  ②给f编口诀。一根拐杖fff。

  读情境儿歌

  老师把这四个声母编成了一首儿歌。个别读,齐读。

  (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爸爸带我上山坡,

  迎着风儿爬上坡,

  收音机里正广播,

  爱护花草不乱摸。

  课中休息——请你和我这样做

  课中休息——请你和我这样做。

  学习b和a的拼读

  1. 创设情境,体会拼读过程。

  (课件出示图片)

  看,这个小女孩,她正用力地把b往前推,说明在读的时候声母b要快速滑向韵母a,就拼成一个音节。拼读:ba。

  2. 小结两拼音拼读的方法。

  拼的时候前面的声母要轻而短,后面的韵母要重而响,跟老师读——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自己试着拼拼看。

  3. 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谁来试一试?同桌互相拼一拼。

  【设计意图】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拼读,采用生动的动态的方式来表现拼读的方法,一方面能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让“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方法具有画面感,便于学生模仿。

  学习b和a的带调音节

  1. 观察书上图片:

  韵母ɑ戴上声调帽子,你会不会拼读呢?请你仔细观察书上四幅图片,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预设: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2. 在黑板上贴四张图片,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

  师:请你拼一拼,你能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吗?

  3. 学生看图自由拼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小组比赛,借助图片拼多多

  比赛规则:(1)拼对一个音节为小组积一分。(2)比赛结束,哪组得分多哪组胜。

  (课件出示图片和音节)

  【设计意图】

  会读音节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教学重点。教学中组织学生借助生动的图片拼读音节,降低了拼读的难度,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熟悉拼读方法,提升拼读能力。

  同桌互查,拼读书上15个音节

  同桌互查,拼读书上15个音节。

  拼读词语,认识“爸、妈”

  1. 活动一:看图猜一猜

  (1)猜猜图上画的是谁?

  出示词语看看你猜对了吗?

  (2)借助拼音拼一拼,读一读词语。

  2. 引导发现,读好轻声。

  (1)观察:观察音节,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前一个音节有声调,后面一个没有声调。)

  (1)说明:后面的不带调的音节我们叫它轻声。

  开火车读词语,注意轻声。

  3. 用“爸爸”“妈妈”说一句话。

  4. 出示句子,圈出句子中的“爸”“妈”。

  (1)我爱爸爸。

  (2)我爱妈妈。

  (3)爸爸非常爱我。

  (4)我爱妈妈。

  (5)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孩子在学习单圈,对着投影订正。

  复习四线格

  (课件出示四线格)

  通过前两课书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线格是拼音宝宝的家。今天我们学习的四个声母宝宝怎么在四线格里写规范、写漂亮呢?

  书写声母b、p、m、f

  1. 学生观察:

  一看拼音住哪里。(预设:b、f占中格和上格;p占中格和下格;m占中格。)

  二看拼音有几笔。(关注四个声母中新笔画。)

  师:具体学习每个字母的书写时我们再学习新的笔画。

  三要看清每一笔。(看重点笔画注意什么。)

  2. 学习书写b、p

  (1)观察:b两笔写成,b占中格和上格;p也是两笔写成,占中格和下格;有个新笔画右半圆。

  (2)教师范写: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b,竖的书写一定从第一线下起笔到第三线收笔,起笔不能顶第一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要写圆,圆要占满中格。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p,竖的书写从第二线起笔到第四线上一些收笔,收笔不能碰第四线,而且要直;右半圆是新笔画,要在二线下些起笔,三线上一些收笔,要写圆,圆要占满中格。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 学习书写m、f

  (1)观察:m三笔写成,占中格。有个新笔画右弯竖。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m,第一笔竖顶第二线和第三线,要写直;第二笔第三笔都是右弯竖,弯要圆,竖要直;两个门洞要一样宽。

  (3)观察:f两笔写成,占中格。有个新笔画左弯竖。

  (4)教师范写:

  教师边讲解边范写:f,左弯竖的书写不能顶第一条线,弯要圆,竖要直。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 投影展示,学生评价。

  采用三颗星的评价方式,写得正确、规范、干净,得三颗星。差一点得两颗星。

  学生评价句式:我给XXX几颗星,一颗什么星,一颗什么星。因为……

  书写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无论是拼音还是汉字,写的数量都很大,教学时间又有限。从书写拼音开始就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训练学生学习书写的的步骤。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地习惯。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3

  一、教材解读

  (一)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字母教学板块

  (1)读准音

  在读音方面,正确读准单韵母“a o e ”的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例如:a的发音,借助情景图“小女孩练习‘啊’的发声”引入,教师做好示范,让学生观察口型,模仿练读。引导学生根据字母口型特点编成儿歌“嘴巴张大aaa,”初步体会韵母的发音特点:口型不变,声音响而长。

  借助情境图、模仿练读、编儿歌和联系生活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读准韵母的音,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识记形

  在识记韵母的形方面,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认识四线格,正确识记a o e 的字母的形。例如:情境图中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结合起来的的轮廓处就像a。右手食指和大拇指也可以做出a的形状。借助情境图和手指操识记单韵母的形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3)四声练习(四声练习中有易有难,难点应该是三声怎么指导学生读准确,在教学中请增加环节,重点指导三声读准)

  在四声练习方面,认识声调和正确认读a o e的四声是本课的重点,例如:a的四声,可以借助文本中小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和手势引导学生读准四声的.声调。教学中可以利用编儿歌,打手势的方法读准四声,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2.书写板块

  作为汉语拼音的第一课,要学会认识四线格:由四条线组成,分成三格。从上往下称为上格、中格、下格。读四线格儿帮助孩子掌握书写拼音的注意事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书写欲望。

  引导学生按照“仔细观察——教师范写——独立描红——认真书写”的顺序来写单韵母。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评价

  四、资源链接

  字母手指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儿歌激趣

  1。 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国。

  (课件展示:拼音王国)

  拼音王国中有许多宝宝,认识它们,你就能识字、读书,还能像播音员那样说话。

  就像一首儿歌写的那样:

  (课件展示:汉语拼音用处大,

  识字读书要靠它,

  帮我学习普通话,

  看谁学得顶呱呱!)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三个拼音宝宝。板书:a o e。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和儿歌开启汉语拼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发音

  1.引导发现,看图说话。(课件出示情境图)

  图上画着什么?(预设:早晨,一个小姑娘在练习发声,大公鸡在喔喔地叫,大白鹅在游水。)

  如果学生不能如预设那样,教师提示:用“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1)师引导:你找到哪个韵母宝宝了?它在哪儿?

  (2)你的小眼睛真是很尖,拼音宝宝被你找到了。那么,你能不能用“什么像什么”把拼音宝宝 在哪儿给我们说清楚呢?(问题提的不清楚,学生不易理解)

  (预设:第一句: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结合起来的形状像“a” 的形状。第二句:大公鸡嘴巴前边的小泡泡像“o”的形状。第三句:大白鹅水中的倒影像“e”的形状。)

  课件随机出示: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结合起来的的轮廓处出现“a”。

  随机出示:大公鸡嘴巴前边的小泡泡的轮廓处出现“o”。

  随机出示:大白鹅水中的倒影轮廓处出现像“e”。

  教师采用趣味性评价:这些拼音宝宝真会捉迷藏,原来它们都藏在美丽的图画中,太调皮了!可是还是被我们发现了,你们太了不起了。

  (3)师引导:刚才,通过你们的说话,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叫出了这三个拼音宝宝的名字,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师评价:你们真会学习,那么,你们告诉我“什么提示着我们谁的读音”吗?让我们听清楚,都能学会。(问题提的不清楚,学生不易理解)

  (预设:第一句:小姑娘发出的声音提示着我们“a”的读音。

  第二句:大公鸡的叫声提示着我们“o”的发音。

  第三句:大白鹅的“鹅”提示着我们“e”的发音。)

  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你们真是太棒了,会发现,会学习。既然你们都发现了这几个拼音宝宝,我们就来大方地认识一下他们吧。

  2.教师范读,学习韵母发音规律。

  (1)(课件出示单韵母a)

  教师:刚才同学们读得也不错,叫对了三个拼音宝宝的名字,但是他们的要想读准也不容易,跟老师学习。教师范读,学习跟读。

  读单韵母a时,嘴巴要张大,声音要长要响,发音的过程中,口型不能变。

  (课件出示单韵母o)

  教师:读o时,嘴巴要圆圆的,声音同样要长而响,发音过程中口型不能变。

  (课件出示单韵母e)

  教师:读e时,嘴巴要扁扁的,声音同样要长而响,发音过程中口型不能变。

  (2)小组练习,开火车读三个单韵母。

  (3)通过刚才这三个韵母的读音,你们发现韵母发音有什么特点吗?

  (课件出示:韵母发音特点:声音长而响,发音过程中口型不变。)

  3.编儿歌,记忆发音特点。

  师:为了的更好地分辨这三个韵母宝宝的发音,我们给它们编个儿歌——

  (课件出示: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师:这样我们就能牢牢地记住他们了。

  读四声

  1.游戏引入:同学们,看这四张图,是一辆小汽车在行驶。你能不能用手势做一做它行驶的路线,说说它的行驶路线。

  (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学生做动作,起名字:平地开车、上坡、下坡又上坡、快速下坡)

  2.认识声调:

  三个韵母宝宝就像这小汽车一样,有四个声调。

  3.练读四声。

  (1)对比发现:小汽车的行驶路线和四个声调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2)教师:不仅样子像,读起来也很像呢!和老师一样打手势读,练读四声。

  (3)读儿歌,打手势,练读四声。

  小车带我去旅行, 平地开车 ā ā ā

  加油上坡 á á á 下坡又上坡 ǎ ǎ ǎ

  快速下坡 à à à

  “o e”的四声练习同此。

  (4)配合手势,发现规律:

  一生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2、3声对比读。

  教师总结:拼音宝宝戴上帽子,有的小朋友就不能正确或者迅速地叫出它的名字了,我们得多多练习,多多见面,就熟悉了。

  认识四线格

  1。 教师:汉语拼音宝宝有它们自己的家,它们的家的名字叫四线格。

  (课件出示四线格)

  教师讲解:四线格由四条线组成,分成三格。从上往下称为上格、中格、下格。关于四线格,还有一首小儿歌呢!

  (课件出示:

  拼音格,四条线,

  拼音字母住里边。

  住上格的不顶线,

  住下格的不采边,

  中格写满顶两边。)

  大家读儿歌。

  教师:儿歌包含着拼音的写法,以后我们就会慢慢领悟儿歌的奥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三个单韵母宝宝的书写。

  学习书写a o e

  1.观察书中的四线格:三个韵母宝宝占格的位置都一样,你发现了吗?都占哪一格?(都占中格)

  2.教师边讲解边范写。

  a占中格,两笔写成。先写左半圆,再写右竖弯。

  o 占中格,一笔写成。书写时从左上起笔,圆要写饱满。

  e 占中格,一笔写成。从中格正中间起笔写横不抬笔,再写左半圆。

  3.学生练习。

  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在写的漂亮的字母旁边画一颗星。

  4.总结写法: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预设:仔细观察——教师范写——独立描红——认真书写)

  5.反馈,评价。(规范、端正、整洁三星评价。)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本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3、板书课题:6变色龙(简介变色龙)。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变色龙》,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呢?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真记忆生字。

  (3)联系上下文或查中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交流。

  2、请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三、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齐读。

  2、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拿出《写字本》翻开16页描红、临写生字)

  3、出示词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理解词语。

  ④练习检查

  4、读课文片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让我们打开书,读我们喜欢的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四、理清课文脉络

  (请大家自由默读课文,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

  (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色龙。”

  ①学生讨论。

  ②师生交流:第一段:发现变色龙(1—8);第二段:端详变色龙(9—15);第三段:放回变色龙(16)

  2、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3、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迅速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见这只稀罕的变色龙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呢?

  2、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把它放回了原始森林。)

  3、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数量少,我们要保护动物。)

  你们有这份心,避役可高兴啦!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需要我们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4、分角色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3、抄写生字词。

  板书:

  发现变色龙

  6、变色龙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5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活动。

  一、教学目标

  1.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4.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教学重点

  1.会写本单元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

  列小标题划分课文层次。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自学单

  3.关于每篇课文的背景资料。

  五、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言揭题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观看几幅图片,看看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事件。(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开国大典)

  (二)是的,从长征到新中国的成立,整整历经28年,跨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历史的足迹你一定会为之震撼,面对革命英雄的大义凛然,面对壮士们的宁死不屈,你一定会为之感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单元。

  二、教学过程

  (一)请一位同学来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二)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本单元人文主题的内容是什么吗?

  (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是什么呢?

  (四)下面我们就来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谁来说说本单元四篇(五)现在请快速浏览课文,在自学单上完成自学任务。

  (六)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

  2.检查难读的句子

  今天,同学们完成了自学单上的任务,并且读准了字词和难度的句子。剩下的自学任务我们留在下一节课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上一节课,我们落实了本单元的词语和难读的句子。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自学单上剩下的学习任务。

  二、听写词语

  三、继续检查自学情况

  (一)介绍《七律.长征》这首诗每句话的诗意。

  (二)介绍《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介绍《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介绍《灯光》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给《狼牙山五壮士》划分层次。

  (六)用列小标题的形式给《开国大典》划分层次。

  (七)给灯光划分段落。

  (八)汇报每一篇课文的背景资料。

  (九)小结:

  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感叹今天幸福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们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用生命换来的。那令人感动的一幕一幕,就让我们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去深深体会。

  另外,本单元在场面描写中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层次感和画面感非常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这种写法我们在课文的学习中再来具体感受和体会。

【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作文指导教学设计07-02

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06-02

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04-2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5-01

第二单元-练习课设计06-23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教学设计07-04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7-04

《第二单元-练习课》优秀设计06-25

《第二单元练习课二》的设计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