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22 08:06: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1

  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东部,属森林、草原构成的自然风景区。以草原、温泉、雪峰、河流为主要特色,由唐布拉大草原、孟克特草原、高山湖泊、狗熊沟等组成。唐布拉,哈萨克语意为“印章”,因在河谷内的阿布热勒山北坡山梁上有几处突兀的岩石酷似玉玺印章,而得名。森林植被类型有天然森林、低山灌木林、河谷原始林和丘陵平原人工林等,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遗存有大量古墓群、岩画、圣泉等草原文化遗迹和遗址。

  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以来,气温回暖,前来游览观光、探险揽胜、休闲娱乐的游客络绎不绝,为森林防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火灾隐患,有效降低景区火灾风险系数。连日来,新疆森林消防总队尼勒克驻防分队深入景区开展森林防火科普宣教活动,积极向当地牧民和来往游客广泛宣传森林防火常识的同时为管护区林业职工进行技能培训,在积极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的同时为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 实地宣传:科普防火知识

  “同志您好,当前已经全面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请您在外出游玩时,勿将火种带入林区,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在唐布拉景区,身着制服的消防救援人员早早摆好了宣传台,分别在景区入口、重要景观等处设立森林防火常识宣讲点,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和专业能力扎实的队员,采用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拉横幅、设置防火宣传展板、发放防火宣传单和防火纪念品、装备展示、群众互动体验等方式,吸引驻地各族群众参观了解,队员们耐心接受群众咨询,广泛宣传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方针政策、讲解保护森林资源的有关法律法规。在人行便道、售票口等人员来往流动密集场所,驻防分队采取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宣传画报等形式积极开展流动宣传,向广大游客群众全面科普《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提示进山入林“十不准”等注意事项,来往游客群众纷纷表示:一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文明出行,坚决不在野外吸烟、用火,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 装备体验:加强互动交流

  “叔叔这是什么呀?”“这是斯蒂尔风力灭火机他是我们主战装备,主要用于扑打中低强度地表火,灭火原理是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主要通过高速气流将地面蔓延的'林火和可燃物分离,将空气稀释,从而使火熄灭”活动中,消防救援人员积极为围观群众讲解风力灭火机的操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灭火性能。并且主动邀请大家体验风力灭火机等装备。使群众在零距离接触中了解掌握风机的灭火原理,在手把手的互动体验中持续加深各族群众对森林消防事业的理解认同,筑牢森林防火的群众基础。“我们在开展防火常识宣讲的同时将风力灭火机、水泵、水枪、油锯等森林消防主战装备搬上景区森林防火展示台,和来往群众游客进行面对面的科普宣教,大力开展体验式森林防火科普宣传。通过体验,使广大游客群众深入了解了森林火灾的扑救过程,不断增强了对森林消防灭火装备的认识,广泛汇聚了对森林消防事业的理解支持,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防火’的良好宣教氛围”。该驻防分队中队长孟庆闯向笔者介绍道。

  ☆ 灭火培训:提升地方火情处置能力

  在全面做好游客群众的科普宣教同时,驻防分队还将科普触角延伸到景区林业工作人员,深入景区林业管护站积极讲好基础常识、普及装备性能、传授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为做好管护区内的森林防灭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灭火水泵是森林灭火作战的主战装备之一,水泵最大扬程可达到40米,能高效扑打高山火和树冠火…”培训中,班长骨干采取集中讲授、观摩演示、集中练习等形式,重点对灭火基础理论、火场紧急避险、灭火安全、灭火作战组织指挥、火场紧急避险组织指挥、灭火机具的操作与使用等内容进行了授课和讲解,积极交流灭火心得、解答训练疑难问题、量身定制训练教程,让景区林业工作人员受到全方位的专业熏陶,大力为景区培养森林防火灭火的“明白人”,助力了景区森林防火灭火和生态保护工作。

  ☆ 携装巡护:排查消除林区隐患

  管控火源是第一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更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点。“同志您好,当森林发生火灾时,请你们及时拨打12119森林火险报警电话……”在唐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尼勒克驻防分队结合端午节小长假林区景区人员活动频繁的实际,组织消防员携带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泵、背负式水枪、高压细水雾灭火机等灭火装备,在景区人员密集地域和重点部位开展徒步巡护,有效降低了森林火灾风险,确保遇有突发林火能够第一时间实施扑救。

  进入春季以后,是尼勒克唐布拉景区牧民、游客进山次数增多的时期,通过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不但提升了景区周边群众安全防火意识,而且对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支持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起到了推动作用。下步,驻防分队还将深入尼勒克周边乡镇村屯、林业场站、社区学校,大力开展防火宣传,为当地居民和旅游人员宣传防火知识,切实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使森林防火观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为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2

  去辽宁大连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居民委员会,要爬上一条狭窄的陡坡路。记者驱车前往时,不巧赶上附近一所学校组织考试,路上人多车多,交通拥堵,足足用了20分钟。

  到晚了,记者连忙跟社区党委书记郭志英道歉。她却笑了,“我们在三层开居民议事会,正好在研究这段路!”

  来到社区居民委员会三层,一场讨论正酣:“行路难、停车难,都要兼顾解决,建议早上7点到8点半车辆即停即走,确保老人和学生行路安全。”“现在有带远程喊话的摄像头,能不能给我们装一个?”……

  郭志英告诉记者:“参加议事会的有志愿者、街巷长、网格员、律师、民警,他们是社区隐患排查、纠纷调解、治安管理的主力军。社区的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离不开资源整合、多方参与,如今林茂社区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基本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织密织牢社区网格,及时应对迅速响应

  谈起2020年林茂街36号楼着火一事,网格员梁力方现在还心有余悸。“最初,志愿者发现一层窗户在冒黑烟。我和同事在社区拿上户籍簿、带上灭火器就冲了过去。10分钟内,我们与整个楼栋21户居民全部取得联系,并确认都已安全疏散。”

  梁力方回忆,当时着火的住户家里没人,电话又联系不上。他想起最近该住户想在小区另一处楼里租房,便赶紧派人去那里找人。找到住户后,他们获知了起火原因,同时了解到屋内还有1个燃气罐等重要信息。消防队赶来时,社区第一时间介绍了现场情况,让消防员得以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郭志英介绍,林茂社区是老旧小区。遇到突发情况,要想迅速应对,就要将功夫下在平常。辖区内12条主次干道、62个背街小巷、4处险情险段、2处森林防火点位、6个公共场所、71栋楼院已全部被纳入社区网格。

  “我们的网格里不仅有网格员,还有街巷长、党员、志愿者、下沉干部。”郭志英说,今年上半年,组织部门派来的下沉干部全部进到网格,为社区收集制作居民大数据包。37项数据全部上网,不仅方便随时维护更新,网格员也不用再抱着户籍簿到处跑,一部手机就能随时调取数据。

  街巷长徐家利打开了他的随身背包,里面除了清理工具外,还有一本记满邻里大事小情的笔记本、一沓温馨提示卡、一捆社区紧急联系卡。“温馨提示卡贴在居民门内,提醒出门前水、电、燃气要关好;社区紧急联系卡上有燃气报警、自来水和供暖维修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遇到急事随时就能联系到。”徐家利说。

  应急工作,防患未然是关键。林茂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居民3008户。社区推选45名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邻里威望高的党员、群众担任街巷长,每天在街巷楼宇间进行定点巡查、入户走访、舆情收集,延伸了网格联络群众的触角,将宣传排查的网格织得更密更牢。

  “社区是应急反应的前哨。发现隐患,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来报到。”郭志英说,通过上级资源下沉,社区在专业指导下顺利完成了防汛演练、燃气排查等工作。

  二、专业人士加入调解,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记者在与郭志英说话间,遇上了从外头回来的调解员隋玉秀,“现在咱们社区老百姓素质都挺高。这不,一楼下水道堵了,污水外溢,我赶过去还没说两句,楼上的都主动表态,需要掏钱的,大家一起掏。”

  隋玉秀今年68岁了,她的调解工作在群众中有口皆碑。问起她的心得,隋玉秀却有些不好意思,“我曾经也跟邻居吵过架,调解工作的不容易和重要性我都深有体会。”

  隋玉秀住在林茂一巷24号楼的四层。几年前,楼上的公共管道老化,泡了自家的壁纸,又心疼又生气的隋玉秀冲上楼就跟五层住户大吵一架。五层住户把门一关,“公共管道,找我没用。”隋玉秀急得只能找社区。社区找到产权方,虽然产权方同意免费维修,但还得进五层住户家里砸墙。

  “后来社区又调解了三四次,最后各退一步,他家同意砸墙,我家壁纸自己修。”隋玉秀说,“也是不打不相识,现在我们两家处成了朋友。他家是开出租车的,出行时经常为我提供方便。”

  楼上楼下漏水、小区下水堵塞、邻居养狗扰民……遇到家长里短的大小事,居民都要找社区说一说。林茂社区组织了一支10余人的调解员队伍,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员的身影,让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调解员们都会交流一下经验方法。“一对一的矛盾,双方坐下来互相理解包容”“一对多的'矛盾众口难调,尽量逐个突破”“对立情绪特别大的,可以找亲朋好友劝说”……郭志英说,现在社区的调解资源更加丰富,调解方式也更加多元。社区内部有调解员、评理说事点、居民议事会,简单矛盾当场解决;社区解决不了的复杂矛盾上报街道,通过联席会等方式协调各方共同解决;每月15日,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会来社区接待群众。

  近年来,林茂社区的调解工作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法治元素。西岗区司法局与律师事务所、律师签署三方协议,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社区律师作为法律顾问,每月在社区工作8小时。社区里开办“法治超市”,街道司法所所长任区域经理,社区党委书记任店长,律师、离退休政法干警志愿者入驻,把人民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服务项目送到居民身边。

  “专业力量的加入,给我们的调解工作增加了不少底气。律师不仅能在矛盾化解过程中提供法律依据,也能在后续权益维护中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郭志英说。

  三、民警群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维护治安

  “郭书记,最近怎么样?社区还有陌生人随便出入吗?”下午,八一路派出所民警乔欣远例行到社区走访,一进门就直奔主题。

  “哪里还敢来?现在我们社区管理更加严格,把不守规矩的陌生人都挡在社区外。”郭志英说。

  不久前,“余晖卫士”志愿者杨秋荣和孙雪梅在日常巡逻时,发现有3辆陌生的面包车驶入社区,从车里下来的10多个人迅速分散在楼宇中。郭志英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让社区工作者赶到现场确认情况,随后在各个居民群中发布提醒,“现在有陌生人进入社区,大家注意安全,避免上当受骗。”此时,乔欣远也接到了郭志英的电话,迅速与同事赶来。

  回忆当时的场景,乔欣远感慨:“咱们社区的群众是真管事啊!我们到面包车旁边时,发现志愿者就在车边守着。连陌生人都惊讶,自己怎么就被发现了。”

  “为了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力量,上级让派出所民警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维护社区治安是我们共同的工作。”郭志英说。

  走出林茂社区时,天色渐晚。郭志英指着一盏盏亮起的庭院灯告诉记者:“这些是去年大家通过居民议事会共同讨论,协调辖区资源为社区安装的,今年还要装25盏。”

  在路边,记者又遇到了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和街巷长。他们两三人一组,开始了晚上的巡查。徐家利照例要去林茂街3号楼的王立永家看看,“老人90多岁了,自己一个人住,我每天都会去看看,确认老人安全才放心。”一旁的居民张熙玲感叹:“咱社区的人善良、责任心强,在这儿住着很有安全感!”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3

  兴安岭上兴安盟,提起兴安盟,就不得不提深处大兴安岭南麓的五岔沟林区,这里景色优美,气候宜人。初冬时分,一场浓浓的雾气,为五岔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头纱,旭日东升,兴安大地开始显露秀美的风景。哈拉哈河段的“不冻河”水汽蒸蒸,将蓝天白云“拓印”在河面上,一抹“藏蓝”“警色”交相辉映,在山水间交织绘制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绝美山水画,清风徐来,精致的画卷开始缓缓展开……

  黄柏一样坚韧的“护林人”

  迎着朝阳,在迈入林区之前,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热情的树木挥舞着秃秃的枝丫,静谧的空中听得到踩在树叶上的嘎吱嘎吱声,安长胜凝望远处层峦叠嶂的林区,怀着崇高的敬意,驶向祖国北疆林区。警车艰难地前行,时而小心涉水、时而翻越陡坡。“我们这里的农林牧结合带,面积大概23万多公顷的土地上,一半以上是林区,要是沿着边界线路巡逻,开车加步巡还需要两天时间左右。现在好了,人力上不去的山坡,都能用无人机来巡查了,现在每天必须经过的巡防线10个小时左右就能结束了,早上7点出发,晚上5点左右就回来了,对体力最大的挑战就是下雪以后林地路面湿滑,我们的民警总是摔得鼻青脸肿的。”兴安盟公安局五岔沟森林公安分局明水河派出所所长安长胜介绍着林区的基本情况。“那中午吃饭怎么解决啊?”民警陈国平说道,“那太简单了,早上多吃点,带够干粮,拿壶热水,冬天更方便,下雪了还怕没有水么。这都不难,难的是晚上值夜勤,在检查站点睡不暖,吃不好。”玩笑般的话语,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祖国北疆坚守的民警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践行守护靓丽北疆的铮铮誓言。

  巡逻时首当其冲的是59岁、有着40年林区工作的老民警白贺林,他说“这片林子我都走过了,这里的地形我比自家屋里都熟悉,边上的大树还是我种的,没想到长这么高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巡逻的时候也更有‘奔头’。”工作在这样广袤林区的“丛林卫士”,扎根林区数十载,护佑北疆几春秋的'公安干警,不正是兴安岭上的苍松劲柏,历经风霜仍生机勃勃的真实写照么?

  一举多“得”的野生动植物

  在林区中部,洮儿河、归流河宛如林区牧民向警察敬献的哈达,温柔且满怀热情地蜿蜒流淌。“我们林区这里的野果子、野蘑菇,都可以让辖区农牧民来采摘的,而且是保护性的采摘。要是我们每个民辅警都去做林区的保护员,那我们派出所这些人数是不够的,在大家空闲时间为大家伙儿宣传保护林区的做法,让大家参与进来,自己做林区的保护员。”辅警陈继超说。草根台乡村民刘蒙说:“现在谁要是破坏林区,我们都不同意,我们现在这不仅生态环境好,还开发了林区旅游,林区里的野果子还能变钱,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绿水青山,除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珍惜的野生动物也不断映入巡逻队伍的眼帘。“这个是野鸡的脚印,到这里没有了,应该是从这里飞走了。”民警宋英军指着清晰可见的脚印说道,“现在环境越来越好,农林牧结合带除了飞舞的野鸡,还有罕见的熊、马鹿、獐。狍子在我们这多的是。”随着春冬保护野生动物专项行动的开展,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强的人力保护,构成绿水青山为背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抹耀眼的“藏蓝”勾勒其中,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秀美景色。

  忠诚铸就丹青“画”卷

  马上快出林区了,这里相对平坦的道路终于让警车有了用武之地。在车内吃完下午4点的“午饭”,接到指示的民辅警们,赶赴下一个工作地点。这个地点是一处人声鼎沸的金银沟村,安长胜所长介绍道,“这个村口人流量大,极易造成风险隐患,属于事故多发区,所以每次我们都加派警力来负责维护秩序,这个村口联络点还是因为疫情设立的。”10月,疫情突如其来,五岔沟金银沟村设立了新的疫情防控联络点,明水河派出所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成立疫情巡防小组,主动请缨,赶赴各个防控卡点,冷清的村庄在藏蓝的守护下,逐渐恢复了烟火气。不仅如此,派出所里的数名警力,在保障冬季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资源、旅游生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同时,还要保障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随着抗疫的圆满胜利,藏蓝身影又回到了平凡的岗位,深耕林区的白贺林阐述了40年的护林心得:饱含对大自然的热爱,爱护一草一木,这样我们的生态才会越来越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样辖区才能越来越平安;与群众紧密联系,遇到事情他们能第一时间想到让你去解决,这样村民才能越来越幸福。真情实感的流露,展现出一名北疆民警对待工作的有条不紊、对待自然的赤子之心、对待群众的认真负责。渐渐地,那一抹巡逻林间的藏蓝逐渐与岭上兴安与山川草木融在一起,凝在一起。以足迹量寸尺,恪守铮铮誓言;以忠诚佑河山,显露拳拳之心;以藏蓝护平安,见证铮铮誓言。他们用十二时辰坚守,换来辖区内人民群众二十四小时的平安……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森林防火02-15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07-06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01-21

森林防火的心得体会12-05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11-13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50007-06

个人森林防火心得体会11-27

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06-13

森林防火心得体会范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