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23-12-07 07:42:24 艺术 我要投稿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考的艺术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1

  中午正在做个混沌的梦,梦中正在焦急的向一个人解释什么,突然听到宝宝哭声,我像是被另一个空间的自己强行拉了回来。人回来了,脑子没回来。梦中的一切清晰地像是真的,那我正在抱着的宝宝也是真的啊?

  结果是过了这么久,脑子依然没回来,可是我还得写这篇读书笔记,而且书名还是《清醒思考的艺术》。这可真是难坏我了。

  《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讲了52中常见的思维错误,其实仔细想想,每一种我会经常犯,可是却也从没来仔细思考过这样对不对,只是盲目的按照思维惯性来思考,处理事情。可是这些思维误区,不是看到了知道这样想有问题了就可以立马改正的,需要我们在思考的时候,最好写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原因,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再来对照本书的内容,把犯错误的地方找出来加以改正,再把正确的思路写下来。多进行几次,把思维惯性改过来,才能有所改善。所以要想把这本书拿来我自己所用,看完只是进行完了第一步,后面的还有事情很多要做。

  第一,本书中罗列的思维错误的清单并不完整。

  第二,这里谈论的不是病理学毛病。尽管存在这些思维错误,我们仍然可以自如地应付日常生活。一名犯了思维错误让10亿欧元付诸东流的首席执行官不存在被送进一家医院的危险。没有什么保健措施,甚至没有一种药物能让他克服这一错误。

  第三,大多数思维错误是有相互联系的。你不该感到意外,因为大脑里的一切都是网状分布的。神经元的投射是从一个脑区传往另一个脑区的。没有一个脑区是独立存在的。

  1、幸存偏误——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误里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幸存偏误意味着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决办法,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

  我们不清楚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挥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许多成功人士都曾经在哈佛就读过,这是不是就等于哈佛是所好大学呢?我们不清楚。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而是自然单纯、生而有之的。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

  (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一一只不过高佑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些地判断形势。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2

  最近一段时间在尝试减肥,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不管是少吃了一顿饭,还是去运动了半小时,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称。

  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功于昨天的节食或者是运动。但如果体重增加了,我们只会觉得这是正常的,减肥哪有那么快的,然后一转眼就把体重秤上的数字忘记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2个月,直到有一个朋友问我,你最近老是打卡跑步减肥,体重到底有没有变化啊。

  我突然发现,虽然自己觉得运动是有效减肥的途径,但实际上我的体重一直上下波动,甚至可以说基本保持不变。

  罗尔夫·多贝里在《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变成了确认偏误的受害者。

  1、什么是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是一种思维误区,它让大脑更倾向于把新信息和我们当下的观点相兼容。

  换句话说:我们看不到和现有观点相矛盾的信息。

  打个比方,如果有人要写一篇文章,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这个公司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这个时候作者就会去挖掘其他类似也有企业文化,并且已经取得成功的公司资料。但事实上,就算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最终却是失败的公司也不在少数。而且还有一些公司没有专门去搞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也获得了成功。

  这两类公司都会被作者忽略,这就是确认偏误带来的.影响。

  这个问题在写作中特别突出。

  很多人写文章的时候,洋洋洒洒就是好几千字,但是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不多。编辑让他去删减一下字数,结果他觉得每一段话都不可或缺。

  作家亚瑟说过一句话:“干掉你的宠儿。”你越是喜欢什么,就越是要小心什么。

  聪明的作者都不会在删文这件事情上优柔寡断,因为他们知道文章最后是呈现给读者看的,而不是给自己看的。

  2、如何克服确认偏误?

  如果想要克服这种思维误区,其实是很难的。

  曾经有一个教授让自己的学生做过试验。首先教授把一组数字展示出来:2、4、6,然后学生需要不断报出数字来猜测这组数字的规则,大多数人想的是8,也有人说是10或者12,教授都说符合规则。于是大家少数服从多数,得出一个共同结论是:“后面的数字比前面多2”.

  但很遗憾这个规则是错误的,其中有一个学生试探了很多不同的数字:

  4→不符合规则。

  7→符合规则。

  -24→不符合规则。

  最后他猜测规则是:后面的数字要比前一个大。这个学生用的方法,就是先思考出一个答案,然后去尝试验证答案是错误的,不断地去寻找反驳的证据。互联网是第二个人脑,它帮我们过滤了更多相反的意见,如果你经常逛淘宝就会发现,它会给你推荐你喜欢的东西而不是讨厌的东西。而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可能会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进入一个同类人的圈子,但是确认偏误对你大脑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强。

  《清醒思考的艺术》中提到了达尔文的方法。他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一旦发现和自己的理论冲突的观察,就如实地把他们记录下来,认真地去研究观察背后的原理。这是一个不那么舒服的方法,但作为聪明人,我相信你不会逃避。

【思考的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实践报告07-05

陈湘波先生对艺术的思考06-22

《清醒思考的艺术》的读后感06-21

逆向思考的艺术读后感07-02

《清醒思考的艺术》读后感03-03

读《思考的艺术》有感07-01

从海思考电影艺术调查报告07-05

社区文化艺术节的思考与启示03-27

读逆向思考的艺术有感07-05

雕塑景观化艺术形态与设计思考的研究论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