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老师教案

时间:2023-10-10 16:20:26 教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应老师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老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老师教案

应老师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班上的各位老师,知道老师们都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并教小朋友学习很多本领。

  2、教育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找老师,要求幼儿安静倾听同伴谈话。

  3、初步激发幼儿对老师的喜爱和尊敬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儿歌《老师本领大》、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2、玩具电话一台。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谈谈自己班上的老师。

  (1)使幼儿知道老师很关心、爱护他们。

  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哭呢,是哪位老师抱着他(她),给他擦眼泪的?中午肚子饿了,是哪位老师给小朋友盛饭、盛菜,让小朋友吃饱的?

  睡午觉了,是谁帮你脱衣服的?

  起床了,又是谁帮你穿衣服的呢?

  (2)使幼儿知道,老师会教小朋友学习很多本领。

  我们在幼儿园学会了哪首儿歌,是谁教小朋友的?(念儿歌《老师本领大》)

  我们在幼儿园还学会了什么歌?是怎么学会的?(唱一唱已学会的歌,如《我爱我的幼儿园》)

  看!这是小朋友画的图画,是谁教你画的?

  (3)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每个班上有两位老师,她们都很喜欢、关心小朋友;谁有什么困难,老师都会帮助他,就像小朋友的妈妈一样;老师还会教小朋友许多本领,也教小朋友玩好玩的游戏。

  2、玩游戏“打电话”。

  师:喂,小朋友好,我是x老师。

  幼:x老师好。

  师:你喜欢上幼儿园吗?喜欢老师吗?

应老师教案2

  活动背景:

  在整合精神的引导下,我一直在思考:孩子在了解和探索事物规律的同时,可不可以融合一些文学艺术的感受。于是,就有了“树真好”这个综合的活动。

  至于,活动在交流的环节,试图通过比较了解树的特征。我觉得,我不可能让孩子在认识树时,有所穷尽,但是,可以抽象出一些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认识世界。并且,在抽象事物特征的过程中,让孩子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

  当然,在活动中,也没有错过了数概念的感受以及合作学习的体验。

  内容与要求:

  1、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感受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感受植树中的各种排列乐趣。

  材料与准备:

  1、各种常见树种在不同地方的图片

  2、常绿树、落叶树若干,幼儿各得一片常绿树、一片落叶树。

  3、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三种玩具树各三棵(共9棵)。

  4、一枝香樟树的叶子和一张香樟树春天时落叶满地的照片。

  5、散文《树真好》的图书。

  6、汉字“树、常绿树、落叶树、树真好”。

  过程与指导:

  一、周围的树

  1、(出现汉字“树”)这是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在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会有树,是啊,我们生活周围到处都有树。

  这个环节,孩子们的表述基本上是经验的回顾,所以,都可以围绕中心来进行。

  二、认识的树

  1、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这也是引发孩子周围已知的树的名称回顾和交流。

  在活动中:

  孩子对以往的记忆并没有想象那么丰富。但是,梧桐树、柳树都可以了解。

  当孩子说到柳树时,老师就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

  2、在你们的西湖边,有许多柳树,柳树绿绿的时候,说明什么季节来了?

  这是一个比较特定的环境。这里可以变通为“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有许多柳树”或“在我们的xx边有许多柳树”等来进行。

  3、春天来了,满树的绿绿的叶子,可是,你们知道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三、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1、(出示汉字“落叶树”)象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2、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3、(出示两种叶子)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各拿一片。

  这里用“各”字是因为大班孩子,在参加小学的面试时,会不懂一些关键词,所以,在大班孩子的学习活动中,可以适时地出现一些这样的关键词。

  在活动中,孩子一开始就只拿了一片,于是,老师解释“几种东西,一种拿一个叫各拿一个”。孩子立刻可以明白。

  4、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在活动中,老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俩感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在活动中: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如大小,所以,在选择树叶时,应可能排除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老师小结:瞧,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是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四、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这里通过引发另一个矛盾冲突,来完整对常绿树的认知。在活动中,孩子们一致认同“这是常绿树。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满地的落叶。看了这张照片,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在活动中,许多孩子马上改变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它是落叶树。老师追问:为什么?也有的孩子依然认为:它是常绿树。老师也追问:为什么?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会认识)是啊,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我们来看看,香樟树是什么树?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认识犹豫时,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这是,老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五、一起来种树

  落叶树和常绿树组成了我们生活周围的绿化和树林。

  1、在你们的西湖边,除了柳树,还有……(用这样的等待来代替提问)

  2、(出示西湖边桃红柳绿的照片)西湖边的花匠很会种树,(将柳树和桃树的剪贴做示范)他们在种树时,先种一棵桃树,再种一棵柳树,就这样一棵桃树一棵柳树地种了一排。一到春天,桃树红了,柳树绿了,桃红柳绿,很好看,要知道,像应老师这样的外地人,到杭州来就是为了看西湖边的桃红柳绿的。把计算教学放在孩子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比较容易使孩子理解,同时使数学也具有了现实意义。如果要在上海的湖边种这些树(指示桌上的学具树),你有什么办法也像西湖的花匠那样,把树种得很好看,让人们愿意来看你种树?

  3、孩子合作操作探索。这时,孩子如果不懂得合作,那么可以提示:你手上拿着这几棵树可以种成一排吗?还不如和朋友一起商量着种呢。在活动中,经提醒,孩子一般都能三五成群地一起排列学具树。

  4、交流各自种树的方法。这里,老师和孩子一起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种树方法,并告诉孩子还有许多种排列方法:“在角落活动时,你们慢慢地去琢磨。”

  5、尽管3月12日的植树节过了,但是春天依然是植树的好季节。

  六、树真好

  1、杭州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

  2、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同时出现汉字)

  3、(出示图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树真好》,这里有些图书,(老师递给几个孩子)传给你的朋友。让孩子把书传给别人,意在在生活的点滴行为中养成“先人后己”的习惯和品质。同时,放舒缓的音乐做背景,以调节和增强阅读的气氛和情绪。

  4、边看图书边听散文诗。期间,可以穿插1~2次的提问“我讲到第几页了”以考察阅读能力。

  5、这本书一共有几页?树的好处还有许多,希望你把这书变得更厚。为区角活动的散文续编活动作交代。

  活动后思考:

  将学习的内容置身于孩子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一些,学习过程就会有意义一些。

  最后,散文的欣赏使孩子在认识活动中,回味无穷。

应老师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

  3.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4.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不迷信权威的科学事例;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心中有的老师吗?那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老师标准都不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认识一位他心目中的老师。把板书补完整,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读,初读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去读懂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的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1)检查生字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句子,请找出来。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三、再读课文,走近“的老师”

  1、怀特森先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举动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1至5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举动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反馈交流

  (1)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

  板书:编造“猫猬兽”

  (2)我们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并按照课堂笔记答卷,却得都得了零分。

  板书:测试得零分

  (3)我们这次测试的零分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里。

  板书:记入成绩单

  4﹑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编造“猫猬兽”的?从文中找出句子。

  5﹑交流。

  怀特森先生不仅编造了这种动物的名称,还说出它的生活习性及灭绝的原因,并且还把头盖骨给同学们看。

  (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可他讲授的时候却是“侃侃而谈”。结合插图理解这个词)

  6、面对老师这样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试?怀特森算哪门子哪门子老师?指导朗读。

  四、细读课文,走进“的老师”

  1、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人可气又可恨的老师却成了我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样做有何目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作者认为怀特森是他“的老师”的依据,用“﹏”画出来。

  2、集体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板书:具有……具有……

  吸取教训

  逐渐……逐渐……

  不要……不要……

  3、引读

  (1)虽然怀特森先生故意编造“猫猬兽”的一切来忽悠学生,欺骗学生,但是作者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2)虽然作者和他的同学们在测试中都得了零分,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3)怀特森先生虽然把班上所有同学的成绩都记入成绩报告单。但是作者仍然认为他是的老师。那是因为——出示句子:他让我们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4)怀特森先生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出示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5)怀特森先生对学生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受益。

  4、怀特森先生不愧是一位——(齐读课题)。

  五、实话实说,理解课题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认为他是不是你的老师?

  2、其实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这样的老师》,而《我的老师》是编者改动的,那么编者为什么要改这个题目呢?谈谈你的想法。

  3﹑出示收集的有关科学精神的故事。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科学课是探索真理的一门课程。在科学研究上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懂得什么呢?(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课文。)

  2、这样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培养出了这样一位学生,这就是本文的作者——美国的作家大卫·欧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介绍他的老师呢?

  2、写一个用一典型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片段。

  七﹑课外练习。

  (1)选取一个典型的事例,来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长辈,注意写清你为什么喜欢他(她)。

  (2)课后继续查阅,收集关于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的故事。

应老师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2、录音带:大鼓和小鼓音乐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教案《应彩云老师小班教案《好听的声音》》。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五、活动延伸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应老师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提到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问题、探究发现的习惯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出示飞机模型,学生讨论飞机是怎样飞行的?

  2、出示文中第3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3、学生讨论:飞机从诞生到发展都是人类从哪些生物身上得到的启发的`?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

  先介绍人们遇到的困难: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

  再写研究蜻蜓翅膀的特点:末端比周围略厚。

  后写再造飞机。

  二、学习课文第1、4、5、6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分析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出示表格,学生自由读课文、填表。

  发明创造

  学习对象

  学习内容

  3、学生汇报填表

  三、全文

  1、学习课文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2、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知识的事例。

  四、课堂

  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课文的收获。

【应老师教案】相关文章:

给应老师的信06-01

音乐老师应具备的素养01-22

老师应怎样给初三孩子解压07-11

音乐老师应具备的素养2篇02-05

培训机构老师离职频繁应采取的措施07-12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03-21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07-03

好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7-03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