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课稿

时间:2023-09-30 10:43:57 其他 我要投稿

【精选】美术评课稿15篇

美术评课稿1

  《生活中的纹样》是浙美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温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精彩的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了动物纹样、风景纹样、人物服饰纹样上的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然后以有特点的纹样——马蹄莲为例进行讲解,其纹样是通过简化、变形、夸张、添加绘制而成的从而引出纹样的制作方法,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举例适合纹样设计的方法,从而引出适合纹样均衡式、对称式、辐射式、旋转式的骨架变化。整个课堂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准备充分

  温老师在课前准备的画好的纹样画作,真的做到了精致和高水平,效果好。在单个纹样到适合纹样的变化,都用到了自己准备的素材,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漂亮的纹样作品让学生有种画好纹样的冲动。激起了学生的绘画兴趣。而且在“适合纹样”课堂制作阶段时,温老师准备了多种形状为素材媒介,增强了作品效果。最后展示的学生作品,也具有较高的美术水平,给学生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为整个美术课堂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二、导入精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温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受到一股独特的亲和力,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然后温老师出示一张漂亮的纹样照片,抛出一个问题:猜猜老师是在哪儿拍的?其实,这样一张漂亮的照片以及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已经足够吸引人了,学生展开了各种猜测,但是没有一个人猜中,有的学生看这么漂亮,还以为是博物馆拍的,但是老师的答案大大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原来这是一张窨井盖的照片,同学们万万没想到被人们睬在脚底下的井盖都可以做得这么美,于是深深地被这幅图吸引了,甚至有些同学还想把这样的井盖搬回家珍藏起来。这段精彩的导入不仅对学生一节课的情绪和整堂课起到引领作用,而且还教会了学生从生活中去多角度的发现美,有时候美就在脚下。

  三、讲解到位

  温老师的课堂从一开始进入单个纹样的主题就开始深入细致的讲解,从纹样的整体,色彩,外形,图案,装饰环境,到适合纹样的转化都用了贴切实际的例子。对于纹样的绘制,温老师也进行深入的.讲解,无论是从纹样的外形,色彩,图案,绘画的步骤中的画形,勾线,上色都进行了精心的讲解。并做相应示范,加深知识印象。

  四、以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温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超有成就感,第一次展示学生的单一纹样,虽然作品还很不成熟,但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就感;第二次展示学生的适合纹样,作品一下子丰富起来;第三次展示学生勾线、上色后的作品,让大家眼前一亮,一步一步的升华;多次让学生发言,生互评,说出其优、缺点,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锻炼、欣赏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多次让学生动手,课堂上不仅学生画纹样,还让学生摆现成的纹样,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对纹样的组织。这些活动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建议:导入部分,讲到井盖时可以渗透一点安全教育;在评价作品时,如果以表格形式给出一个评价的标准会不会更好,再就是可以先让学生自我评价一下,再互评。这样学生评价时就能以准确全面的角度进行评价。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创作作品达到了一定水平,是一堂优秀完整的美术课。

美术评课稿2

  观摩了由孙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落叶》一课。从整体上看,是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的课业类型,却表达了呈现出了很庞大的信息量。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生双方关系融洽、和谐,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课堂中有一些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和记忆,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那些邻人记忆犹新的瞬间。

  (一)丰富的信息资源,打开学生视野之窗。

  1、落叶的不同外形的图案欣赏。

  2、秋天的落叶景色欣赏。

  3、落叶型书签作品欣赏。

  4、叶型书签的制作方法、步骤的观察与欣赏。

  5、汶川大地震资料的图片欣赏、升华情感。

  6、各种媒材制作的书签欣析。

  (评价:孙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打造了超强的信息容量,旨在扩大学生的'视觉储备,这一作法非常必要,因为观察、欣赏、发现是美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清晰的演示法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方法之匙。

  (1)选择有美丽图案的图片(如挂历、明信片、贺卡……)。

  (2)勾勒叶子外形,写祝福语。

  (3)剪出打孔,系绳。

  (评价:演示法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制作方法的金钥匙,突破难点教学,易于掌握,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参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的必要教学方法,利于融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三)白鸽送祝福,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的舞台。

  精美、大气的白鸽板书,为学生们的叶型书签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为汶川大地震的人民送去诚挚的祝福。

  (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精美、美观、有美好愿望的展示作品的舞台,还刺激学生创造美的书签作品的热情,从欣赏美、表现美到创造美的自然升华,随时随地为学生创设美的学习氛围为享受美创造条件)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与学纵然有许多的可取之处,但还有改进的必要。如:

  (一)课改中“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旨在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与帮助者,教学设计应认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紧紧抓抓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学生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尤其关键。欣赏秋天落叶风景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改为为汶川大地震中幸存者中看读中的人送上制作的书签,表达祝福,用情感熏陶,任务驱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好。

  (二)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转变。本课中教师使用的多是谈话式的启发、发现、演示、传授型教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平稳,多为一问一答式,教法比学法多样,演示过程较长,消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制作的方法。如教师在示范方法(二)时不作示范,而是改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法,让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联想,寻找的状态,更能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的学法也会多样化。课堂的动静会更有节奏,富于变化。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亮点十分突出,课堂优美而结实,如果能结合课标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会更妙。总之“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美术评课稿3

  王老师执教的《欢欢;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综合性很强的一堂课;

  一、选材与时令紧密结合眼下正值年关,选择《欢欢喜;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扣主题,感觉恰到好处;

  二、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教学遗漏现象;另外王老师执教的《欢欢喜喜过大年》是一节形式多样的美术课,从整体上来看,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课堂开放,富有活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组织形式上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综合性很强的一堂课。

  一、 选材与时令紧密结合 眼下正值年关,选择《欢欢喜喜过大年》这一题材符合实际需求,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意义。在音乐的选择上,紧扣主题,感觉恰到好处。

  二、 教学态度严谨,课前准备充分 王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思路清晰,技能技法术语专业,没有教学遗漏现象;另外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说明王老师在课前认真透彻地研究教材,提前反复研究哪些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下足了功夫。

  三、教学方式具有开放性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节课突出美术课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美术课过去过于注重技法传授的倾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新颖实用 王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的美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固有的知识,是对平时美术教研和课堂教学的检验。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创作能力,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给予了幼儿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习方式与区域教学有机结合,使幼儿学习具有自主性

  1、本次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幼儿自主选择创作形式。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以增强幼儿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

  2、让学习具有挑战性,最后的环节让幼儿在玩开枪的游戏中体验“油彩分离”这一技法的神奇,再次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使幼儿学习后能获得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幼儿能独立自主地参与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尊满足。

  3、及时展示已经完成的幼儿作品,促进学生积极完成的兴趣。教师肯定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达到幼儿心理满足。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素质良好,语言表达清晰,操作示范熟练,基本功扎实,学生积极参与,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而幼儿在这样轻松,和谐,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乐于尝试,学习到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个思考:

  1、本节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由于年龄小,幼儿爱动、好奇,课堂容易乱,在教学中你是怎样组织孩子呢?

  2、本节是一节以展示为主的美术形式综合课,在课堂中是否可以再加入其他形式呢? 以上这些是我对《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课的不成熟看法,也许有些肤浅,也许有不当和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篇二:中班语言活动评课记录 中班语言活动《春天》评课记录 随着《纲要》如火如荼的实施,“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已成为教师们又一追捧的内容,使得学习成为幼儿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听了李老师的语言活动《春天》,更好的向我们诠释着这一新的`标杆。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

  一、创设了探究的氛围 有探究才有创造,有疑问才有发现。教师整个活动中没有以“教”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幼儿的“探”为活动主要形式。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自己在春游时拍摄的照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然后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引导他们发现春天的变化。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大屏幕展示,加上配乐的诗歌朗诵,效果很好。

  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精心制作了大图书,根据诗歌内容绘画了“彩色的书”、“会笑的书”和“会唱的书”,采用自制大图书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幼儿观察阅读,引入主题。然后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特别是在“会笑的书”时引导幼儿发现春天里小池塘为什么笑?小朋友为什么笑?引导他们 发现春天的变化。

  通过本次活动我觉的在活动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动中,对许多的突发状况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调整,做到随机应变、临危不乱。在引导幼儿探究学习的时候,应该做到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探究内容,使之贴近幼儿生活,能够依据探究目标为幼儿提供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并努力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做到这样的引导方式,我们离幼儿真正的自主学习就不再遥远了。篇三:幼儿园评课记录 听课记录表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贸易厅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听课记录表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幼儿园听课记录表

美术评课稿4

  本次“教与学有效组织主题课例研讨”活动由xx老师为我们上一节美术示范课,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xx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xx老师为我们上的《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是五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在全套教材中,本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但学习本科会为学生今后学习空间、立体造型等方面的知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我将从本课的设计亮点、反思与思考进行点评。

  一、设计亮点

  (一)备课

  从观者的角度看,张老师带给我们了一节脉络清晰的课,我们明白她要教什么,她用的方法是什么,效果怎样,我们能做清晰的评价,这些都是因为她充分的备课。

  首先,这节课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张老师对目标的确定是在课标的指导下,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特点而确定的。课标中提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而本节课非常严谨的透视知识也是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五年级的学生能注意到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所以在表现立体空间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这些情况,张老师明确的将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作为本课的核心目标。其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晰。整节课按照“发现透视现象——分析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这样一个思路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此外,张老师中所用图片都是学生天天看到却没有重视的生活场所,这也体现了我们美术课培养学生发现美观察美理念。

  (二)上课

  1、教师的“教”。张老师本节课较好运用了引导示范的方法。本节课知识概念严谨深奥,比如“消失点、视平线、地平线、消失线”等等专业概念很强的知识点,张老师就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来解决教学难点。

  2、学生的“学”。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实践”等方法来学习。先观察比较老师提供的两张图片发现透视规律,再通过分析老师的范画了解消失点、视平线表现透视关系的作用,最后通过画一幅风景画表现透视规律,这样难度循序渐进,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和立体空间的造型能力。

  二、反思

  课堂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存在一些问题。

  1、本课的情感目标没有凸显。美术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美育的使命和独特的视觉艺术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透视规律除了严谨的科学性还有独特的美感。比如教材中霍贝玛的油画《村道》就是通过树木和小路的透视现象表现田野的宁静辽远的意境,11页《北京颐和园长廊》就体现透视带来的整齐与震撼。我们了解透视规律,目的也是发现生活中透视关系的美与奥妙。所以,在分析知识点同时要渗透透视的美感。

  2、突破难点方法单一。比如:老师讲到“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就要高一点,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视平线就要低一点。”这个知识很抽象,可以示范一下画耸立在我们面前的楼房和我们脚下的路,其实也是平视、俯视、仰视的问题,视平线以下的景物需要俯视视平线高一点,视平线以上的景物仰视,视平线低一点,平视和地平线重合。还可以结合生活,照相时想高大伟岸,照相的人就蹲下。所以为了避免对概念性知识的枯燥讲解,我觉得教学方法应该丰富一些。

  三、思考与建议

  1、教与学的有效性。本次我们研讨的主题就是有效的教与学。何为有效,我的理解是是做到三有,即“心中有学生、眼中有目标、手中有方法”。任何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任何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教学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每节课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才能想学生之所想,真正为学生成长助力。“眼中有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明确的目标是我们教学行为的指挥棒。那么目标从何而来,它绝对不是单纯的从教参上誊抄,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而量身打造的,这一点我们备课的时候要慎之又慎。“手中有方法”指的是教师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方法千万种,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就比如这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用什么方法最好,我觉得就需要老师的示范,就需要引导观察,学生学的方法就需要去观察、去分析、去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看、想、说、做的能力。

  2、有效利用资源。我所说的教育资源既包括眼睛能看到的物,也包括眼睛看不到的生成资源。比如《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材中有画家名作,有生活照片,有图例,有范画,而且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室里的一排排桌子、过道也是本课透视规律的好资源,我觉得都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是能看的见得资源,还有比如在学生创作时老师发现了有学生把树都画成躺在地上,这个错就是个很好的生成资源,暴露了学生知识点的遗漏,所以老师赶紧以此为例,告诉学生在画透视规律时消失线在变化,但物体是垂直的。这些道理我们无论什么课堂都会遇到,有效的利用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智慧。

  这些是我对xx老师这节课的一些粗浅认识,不对之处我们再深入探讨。

美术评课稿5

  这堂课由海城小学高磊老师执教的《红色的画》是人美版第5册中的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都很新颖,能够抓住小学生的基本心理。首先,从高老师备课,准备教具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从教学过程来看,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形式,来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思路清晰,形式新颖,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能够抓住学生活泼、好玩、好动的心理,利用小游戏作为导入,在课的一开始就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这里,为整堂课的集中进行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其次,在新授部分,为了使学生明确“红色的画”的主要用色以及什么样的颜色辅助构成,才是一幅好看的画,用了对比讲授法与演示法,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涂一涂,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从只用单一的红色,到与红色相近颜色的配合,最后到可以利用少量其他颜色共同构成一幅画,使学生的思路渐渐清晰

  原来红色的画不只有红色,主要以红色为主,可以配少量其他颜色,甚至冷色。再次,丰富有效的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且极大的展示了教师的基本功。在教具的使用上,不但能够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为学生准备了详细的范例,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灵活应用,随机应变,为学生进行当场演示,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视觉与过程上有所收获。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点遗憾,归纳如下:首先,在导入部分,当以游戏开始后分别介绍了三原色,并引出了红色的鞭炮,又以鞭炮作为导引,引入新课,我认为有一点繁复,可以直接用红色的鞭炮或者从三原色处直接学习其中一种颜色,并用它绘画,也许会使这个流程更简洁。其次,在介绍红色以及红色的画时,应该带领同学们了解红色所蕴涵的象征意义,红色的色彩感情,使学生们在今后运用颜色的时候,能准确把握不同色彩带来的不同感觉。再次,幻灯片的使用应该物尽其用,在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幻灯片走的有写快,使很多孩子没有看清楚就过去了,教师应该选择一至两幅学生的作品来进行指导性评价,一则可以使学生了解绘画的方向,二则更接近学生的绘画水平,使他们更容易找到基点。然后,在学生进行合作的初始阶段,教师为了营造一定的氛围,选择了用音乐进行辅助,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音乐是否应该选择稍微舒缓一点的,尽量不要使用会使学生听后过于兴奋的音乐,否则容易导致整个课堂纪律混乱。最后,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择丰富并且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语言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不宜过于笼统,应该使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总之,高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另外一种美术教学的新颖形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美术评课稿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何老师《会变的线条》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何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何老师能够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何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何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我要说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积累,教学技艺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美术评课稿7

  阅读提示: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优秀美术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

  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

  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这是一堂完整、充实而精彩的美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像,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美术评课稿8

  敬爱的各位老师,领导:

  大家好!

  刚刚三位教师,为我们作了《会变的线条》和《有趣的造型》三节美术课堂教学,让我们领略了她们的不同教学风彩。

  三节课共同的亮点:

  一、巧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节课都采用情景导入

  二、注重观察生活,发现线条(事物)特点。

  《会变的线条》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桥、路、动物、事物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感,《有趣的造型》是将生活照与工艺品比较发现造型变化的特点的。

  三、加强课堂示范,化解教学难点。

  汪老师当堂示范了太阳,并出示了不同手法表现的太阳。

  吴老师当堂示范了如何美化花瓶,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线的装饰运用。

  卢老师:当堂制作了红太狼,让学生学会了蛋壳造型的方法。

  四、沿伸教学空间,再激艺术学趣。

  三位老师都巧设了课后拓展,如欣赏中外大师的名作等,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件不完美的事,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会变的线条》教学建议:

  1.本课不仅要认识线,还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其实变来变去都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呀——全是直线、曲线和折线的变种。本课要将这三种线以及它们的变种稍些提一下。

  2.怎么用不同的线条以及线条的粗细、密、长来表现美感?

  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教学当堂示范。

  3.怎样让学生思维更开扩,作业效果更好?

  作业可以上抽象一点的,强调线条美感的表现。展示时可以应用老师做好的不同物品框来评选作业。

  《有趣的造型》教学建议:

  1.课堂示范时方法还可以拓展一些,如画、贴等,材料可以结合橡皮泥。

  2.运动会参加的角色说一下是怎样抓特点的?怎样大胆夸张的?怎样巧妙设计的?

  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用心设计,给我们带来了精彩教学以及他们的深入反思

  感谢各位老师的深刻思考、精要点评以及毫不保留的教学建议。

美术评课稿9

  亮点一:结构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陈敏老师用一首清新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唐诗来寓含本课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设计十分有新意。

  一夕风雨满城香(谈油纸伞的材质与工艺)

  亦俗亦雅亦张扬(谈油纸伞的审美与赏析)

  梦里花落知多少(谈油纸伞的典故与民俗)

  桐香竹韵留清新(谈油纸伞的设计与展示)

  此诗与本课的知识点十分吻合、贴切,一句诗则代表一个知识点,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层次、有内涵,值得探讨和研究。可见陈敏老师文学功底和归纳能力非同一般且用心良苦,单凭这点就已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亮点二:策略运用适当,效果良好

  PPT课件的底图颜色,大小标题及文字的颜色,视频、图片的颜色,赛场摆设的油纸伞所绽放的颜色,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民间色彩的空间中。再加上舞蹈视频、油纸秀的选段和音乐的配合,情景油然而生。用情景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导探究,用探究指导表现,陈老师运用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三:综合素质较高,增光添色

  陈老师是位高挑白净的川妹子,穿着清新自然,赏心悦目,在整个赛场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老师吐字清晰,生动流畅,偶尔还能说上两句黄山话,和学生拉家常、套近乎。陈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示范教学,辅导得法,使学生上手快。陈老师的“亲和力”配上那苍劲有力的隶书板书,确实为其增光添色、增分不少。

  亮点虽多,但为何无缘一等奖呢?因为这节课其实遗憾也不少。

  遗憾一:评价轻描淡写,流于形式

  陈敏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表述是吸引人的:自评讲思路与气氛,互评讲优点与不足。本应该成为堂上亮点之一,遗憾的是陈老师竟把此环节轻描淡写、流于形式了。

  遗憾二:时间把控失灵,“虎头蛇尾”

  要承认,陈老师在前段和中段演绎得还是挺精彩的,但因为陈老师求全求大,想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一清二楚,而且在讲解伞的结构和制作流程等环节花的时间太多,时间把控失灵,以至后面的拓展延伸等环节就忽略不谈了,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遗憾三:未达既定目标,功亏一溃

  对学情没有分析到位,高估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把印制伞面和体验做一把油纸伞作为本课的作业是考虑不周详的。泸州分水油纸伞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纸伞的活化石,尽管已经被定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但对于离分水有千里之遥的黄山市初一级学生而言,能够初步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了解,并探讨出民间美术色彩的搭配规律,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还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地让他们去体验和制作一把油纸伞,勉为其难,效果出不来那是意料中的事了。

  最后的作业效果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我想应该是本课最大的遗憾所在,也应该是无缘“一等奖”的主要原因吧。

美术评课稿10

  《折剪蝴蝶》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的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难点定位为: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听了张伟绩老师的这堂课,我想到了一句名师名言:“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成为教师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本节美术课堂上,张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可能做到了以上的观点。

  一、课堂提问有设计

  教师提问课堂问题时,往往由于表达方式、难易程度等不同,总有不愿意举手或答不上来的同学。在本节课中,张老师有意将问题进行设计。一星代表普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二星代表有难度问题,面向三分之二学生;三星代表较难问题,面向反应快,能力强的学生。在观察分析蝴蝶是对称图形的环节中,她出示蝴蝶正面图片,提问:“你喜欢这只蝴蝶吗?”这是一个两星问题,学生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说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发挥牵引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选择,教师也在学生的回答中继续提问:“看完些蝴蝶你能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这其实算是个二星的问题。部分学生会举手说它们都有哪些部分,都长着两双翅膀等等。最后在蝴蝶身体中间加一条竖线,再提问:“你这时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二三星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有的学生说两边的花纹颜色都一样;有的说形状相同是对称的……学生其实怎么说都行,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紧张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放松下来。正因为有了导入部分的铺垫,学生的回答也是完美的。老师就着学生的回答,加以概念,生成了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作业布置有分层

  本课的课堂作业要求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有漂亮花纹的会飞舞的纸蝴蝶。但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选择。

  1、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2、用对称的方法制作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3、用对称的方法剪剪、贴贴、画画等方法,制作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经过这样的设计后,在作业表达上出现有丰富多样的作品,有的外形不大,但是纹饰很美;有的外形特别,纹饰色彩丰富;有的甚至用彩纸剪贴,同样完成了本次作业。

  三、用作品美化环境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绿色的角落,下课后孩子们将自己的蝴蝶作品张贴在植物后面的玻璃上,远看仿佛一群蝴蝶闻香而来,孩子们都快乐地说:“好美啊!”伸着小手争着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一片玻璃贴不下了,就贴到教室的其他窗户上,在环绕着自己动手做的彩蝶飞舞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开心极了!

  一堂课里,教师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从孩子的视角和认知程度出发,用心设计教学。教的目的是学好。孩子们有兴趣学,学得好,那么教就是成功的。

美术评课稿11

  1、评教学目标及任务达成

  《吃虫草》是三年级美术教材第14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苏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各种吃虫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到自然界中这种奇特的植物,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了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另一目标:运用综合技法表现吃虫草,苏老师结合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和不同作品的展示,向学生介绍了:砂画、刮画、剪贴等多种表现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为创作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打下了基础,学生在创作的作品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从教学的效果看,目标制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2、评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紧紧围绕吃虫草的种类特点进行分析,运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抓住吃虫草芳香的气味、美丽的形状、漂亮的颜色,从而了解吃虫草的特点。

  而综合技法的使用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苏老师展示、分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从而确保了创作过程中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画面的构图,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画面空、构图小是现阶段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讲授强调的同时,进行了示范,先出示构图小的作品,学生一下就发现了问题,之后边讲边演示,强调遮挡、前后、大小、高低的.变化,突破了本课的这一难点。

  3、评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展示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在示范的过程中,不仅有老师的示范,还有学生的参与,丰富了课堂的形式。

  4、评过程及评价

  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能较全面地关注学生。

  创作和展示环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但展示评价环节似乎有些仓促,评价中语言的运用应更强调学科本位,如:构图怎么样?形状如何?颜色的运用……可以结合本课的知识点进行评价。

  5、几点建议:

  (1)关于课程的开放性

  关于吃虫草的主题,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对于三年级而言,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如果课前老师能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有2的提前准备,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老师的图片有限,学生的收集可以弥补不足,也是培养能力的机会。

  (2)示范的典型性和严谨性

  苏老师在演示过程中共有两次比较重要的示范,第一次抓住绘画中的问题:高低、大小、前后、遮挡……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但第二次演示粘贴的方法时,出现了一些误差,粘贴的方法和绘画相反,应先贴后面的,再贴前面的,大的在后,小的在前。既然是示范,应该严谨,有目的性,此环节太过随意,没有达到示范的作用。

  (3)板书的美观和严谨

  板书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本课教师如果能提前准备一些老师范画的吃虫草图片,从形、色、线上都是很好的引领。

  板书中出现:芳香气味、美丽形状、漂亮颜色,在语法上出现了错误。

  (4)教学环节的整合和目的性

  我始终认为:用最少的环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取得最大的收益是有效甚至高效课堂的基础。所以每个环节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苏老师在展示吃虫草图片时,只是让学生看这是瓶子草、那是捕蝇草,没有深入观察,根本起不到设置图片的作用,教师可以和下面环节:分析捕虫器的形状、颜色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问题去观察,既整合了环节,又充分发挥了图片的作用。

  其实,老师和学生一样,如果摒弃横向的甄别、比较,以纵向的个人发展来讲,苏老师今天的课,是我所听过的她的课中最好的一次,无论从语言的表述,还是教态、方法的运用都有很大的进步。这也正是研讨课的目的。

  人是练出来的,课是磨出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继续能力!

美术评课稿12

  这是吴爱老师为参加全国美术教师录像课评优活动而完成的一份教学设计。在这次录像评优及现场教学展示活动中。吴爱老师以此教学设计讲授的这节课代表北京参赛并取得一等奖。今天我们通过评析她的教学设计。共同来分享这一教学成果,这使我更加感到这堂课在设计思路上颇有新意并有一定的深度,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

  1.注重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

  它将使我们美术教师改变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课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来更好地吸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与媒材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展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认同。这一点应该是本教学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吴爱老师在《吉祥幸福的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的教学设计中思路消晰。

  主线分明。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吉祥图案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线。从造型、内涵、寓意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民间流传的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装饰纹样进行赏析。了解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及象征、谐音的表现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参考相关资料。尝试绘制吉祥图案的作品,来表达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表达自己的理想,美好情感。

  2.突出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一节好的美术课应该具有审美性、直观性、趣味性的学科特点。吴爱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充分地利用了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精美。吉祥图案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样。美好的寓意和情感。动听的民族音乐构成的和谐统一的视听效果,突出了本课的主题,不仅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增强了他们对民族艺术的热爱和向往。当然。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来自多方面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吴爱老师教学设计的录像片段,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热情的语言。

  清晰的表达,熟练的演示;耐心的辅导和与学生亲切的交流等因素。都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融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这与东城区何云、何墨荣两位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体现了吴爱老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功底。

  3.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这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

  为使学生对吉祥图案有更具体和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教师精心选择了近200幅有代表性的吉祥图案纹样供学生学习、参考,并注有文字介绍。便于学生理解。将这些形象直观的、学生感到亲切的民问图案作为美术范例引入教学,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体现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的美术课程理念,拓展了教学的空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是当前中学美术教师实施新课程,实验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必须具有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对于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学科来讲,教师更应对美术课程资源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和积累收集的习惯。

美术评课稿13

  傅润冰老师执教的《中国民间美术》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傅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以周杰伦为为典型,作为本课的导入,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很特别,也很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给与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都很大;再次,傅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堂的互动活动中,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展示。

  二、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民间美术的知识,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三、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傅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掌控应付自如,幽默风趣。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课堂的知识面较广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四、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幽默,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中国民间美术》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一、备课时要有充分的学情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在知识传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忽视了学生到底需要什么,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从《中国民间美术》的导入部分,就可以看出傅老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利用周杰伦的典型形象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很好的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可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也正是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

  二、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是教学的努力方向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结合高中美术课的教学实际,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傅老师正是很好的把握这一理念,在他的课堂中,我们感受到师生像朋友关系,教学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周杰伦典型形象,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快乐体验,这也正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有这样的快乐体验吗?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美术评课稿14

  阅读提示:

  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优秀美术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

  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

  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

  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

  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

  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

  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

  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

  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

  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

  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

  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这是一堂完整、充实而精彩的美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像,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美术评课稿15

  首先,陈老师从备课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我们先来回顾老师的课堂足迹:

  第一: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第二:初步尝试、体验指墨画:

  1.感受水墨变化

  2.尝试画花,体验用手指作画乐趣

  第三:走近大师 拓展表现

  第四:学学大师

  陈老师课过程也较清楚,从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进行对比,感受指墨画的不同之处,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陈老师以自己娴熟的技能给学生进行了示范,展示。

  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接触中国水墨画已有几次经历,但对于用手指作画还是很难掌握其特性。指墨画教学的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将自己对国画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学生表现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但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中国画我学的不多,只能用我浅显的知识提几点看法,希望一起探讨,以此共勉:

  我想,让学生在掌握了指墨画基本技巧后,运用“梅花”作为练习,教师的.示范给了孩子们很好的引领和启示,为了避免示范给学生带来的千篇一律,是否的适可而止,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所长,创作独特形象。教师在演示时应该多做几种造型演示,比如可以画小动物,如小鸡、小螃蟹等造型简单而且可爱生动,可以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更加拓宽学生的创作题材,丰富学生的创作内容,使得作业更加多样化。

【美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评课稿11-14

美术评课稿[经典]08-21

[精选]美术评课稿09-06

(经典)美术评课稿09-30

美术课评课稿03-07

美术课评课稿(精选)07-21

小学美术评课稿-《动物面具》评课稿07-31

美术评课稿集合03-03

推荐美术评课稿01-05

热门美术评课稿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