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5 08:55:27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数、读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2、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

  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1、小结数数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预设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作业

  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和数量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2

  教学时间:

  1课时(40分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82-8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的数、读11—20各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皮筋、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规则:由牟老师报数,牟老师报到单数,同学们请坐;陈老师报到双数,同学们请起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2、7、8、10、9。

  同学们真棒,能不能把我们学习过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大声的告诉在座的老师们。

  声音真响亮!

  2、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要认识哪些数字小朋友?(板书:数数、读数)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1、牟老师要奖励同学们,再带大家做个游戏。

  (1)游戏规则:陈老师说出的是哪一个数字,你们就从学具袋里拿出几根小棒。明白了吗?刘克海你来说说,如果老师说3,大家要拿出几根小棒。(再次理解游戏规则)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认真听、轻轻做。

  4、6、9、10。现在同学们手里有几根小棒?生齐答。同学们把这10根小棒放到左手里拿好了。

  举右手来告诉老师1根小棒代表1个什么?2根小棒代表代表2个什么?3根小棒代表3个什么?找个同学来说一说10根小棒代表什么?个别同学说“10个一”(师板书)

  2、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皮筋把左手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谁来告诉老师你手里有几捆小棒?哪谁能告诉大家,你手里有几个十?个别同学说“1个十”(师板书)

  3、师总结:10个一是1个十

  (二)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

  1、我们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陈老师想看看哪个最聪明的小朋友能运用最简单的方法小棒摆出数字11。自已试着摆一摆。(师巡视)

  2、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告诉老师?

  3、12怎么摆?(11添上1是12,12添上1是13,13添上1是14,14添上1是15,15添上1是16,16添上1是17,17添上1是18,18添上1是19,19添上1是20。)

  4、同怎样才能很快的摆出20根小棒呢?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引导:两捆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师板书)

  5、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新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看看小天使为大家带来了什么?

  2、“想想做做2”你们能看着尺子上数,从0读到20吗?

  自己读一读后再齐读。

  提问:11在哪个数的前面?在哪个数的后面?比17大1的数是几?比17小1的数是几?与18相邻的是哪两个数?19的左面是几?右面是几?

  3、“想想做做3”陈老师想单独听一个同学来读,谁愿意来试一试。从7数到17,从11数到20。

  小组合作: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

  4、“想想做做4”

  (1)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这些草莓大约有多少个吗?学生估计后,再让他们数一数。追问:你估计得怎么样?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互相说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数进行验证。

  5、“想5”引导: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6、“想6”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五、作业

  “想想做做1”

  导入:

  回家之后自己动手,利用差不多粗细的小树枝、吸管、棉签做20根小棒,用我们的小手抓一抓,看看一把能抓多少根,一个一个的数给我们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听。

  板书设计:

  数数、读数

  10个一是1个十一和十是计数单位

  2个十是20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3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的数学:数数、读数。按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设计。学生的年龄小刚入学,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学生学习氛围不浓。

  一年级的学生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个数的组成。

  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抽象能力也不强,大部分学生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较多的花样,巧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领他们热爱学习,并把数学学习结合到实践当中去。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亲自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2.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以及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会用11—20各数描述常见事物的数量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摆一摆,实际操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 “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 正确的数、读11—20各数。

  2.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资源教学情境图、小棒、尺子、圆片等。

  《数数、读数》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1.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吗?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数的呢?(预测:学生一定会争先恐后的说)

  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的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数数、读数)

  教学活动2

  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谈话:请同学们先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学生活动)

  反馈:让一名学生演示从1数到10,并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过程。

  谈话:10根小棒可以看作多少个一?1捆小棒是多少根,也就是几个十?(小组交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出示“()个一是一个十”,同桌互相交流。

  (预测:学生能很快摆小棒,但部分同学对一个十是十个一还是颠不清。)

  小结:10个一是1个十,“一(个)”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

  教学活动3

  认识12

  谈话:你能摆出12根小棒吗?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先按自己的想法摆出12根小棒,再把自己是怎样摆的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活动,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活动:用“左边摆1捆小棒,右边摆2根小棒”的方法再摆一摆,初步感知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预测:有的`同学可能摆的方向不对。)

  教学活动4

  继续认识11-20各数

  1、课件出示3幅小棒图。

  提问:你能数出每幅图中各有多少根小棒吗?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学生数后组织交流,

  2、指着学生摆出的18根小棒,提问:你能再添几根,使18根小棒变成20根吗?

  学生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反馈:谁愿意把自己摆的20根小棒展示给大家看?

  (预测:有的同学没有把后面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学活动5

  解决问题

  1、如果让你一把抓出十几根小棒,你能做得到吗?怎样才能保证抓出来的一定是十几根?

  活动后,各人说说活动时的感受

  2、同桌合作: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读到20

  教学活动6

  课堂练习

  1、从7数到17。

  同桌合作:一人提出要求(从几数到几),另一人按要求数。

  2、课件出示草莓和雨伞图,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从数学书上数出10页、20页,互相捏一捏,比一比。

  教学活动7

  教学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数、读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螺旋测微器如何读数08-04

阅读数学教材的作用与指导方法09-21

一年级数学《数数数组成》评课稿07-24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06-13

教学设计09-05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