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

时间:2023-09-11 08:42: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推荐)《三十六计》读后感6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十六计》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三十六计》读后感6篇

《三十六计》读后感1

  去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十六计》。我天天一有空就看,没几天就看完了。我一次看完,还看第二次,看得津津有味。

  《三十六计》里面讲述的是古代军事家绞尽脑汁想出的计谋,是古代军事家军事才能的精华和智慧的结晶,书中写了空城计、走为上计、围魏救赵、无中生有、声东击西等古代作战中的'三十六种计谋。这些计谋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古代军事家的聪明才智,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也让我在生活中开始开动脑筋,有时,我还会运用这些计谋呢!

  有一次,我和朋友们玩捉迷藏。我和两个人躲在门后,看到抓的人一步一步逼近我们,脚步声越来越近,喘气声越来越响。我悄悄和他们说:“你去那边,你到这边,我们摆个三角形。你们看到一个人快被抓时,就打响身边的东西,把抓的人弄得晕头转向。”

  果然,当我对面那个人快被抓住的时候,我去按响了闹钟,抓的人就走了过来。就这样,抓的人一下子往这边跑,一下子往那边跑,好像东西南北都不认识了。呵呵!这招果然厉害!我们用智慧胜利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今天,我们这三个“臭皮匠”,真胜过了“诸葛亮”,说不定,我长大也能当一名军事家呢!

  《三十六计》让我知道遇到困难,要用智慧战胜它,而不是盲目做事。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变聪明了!

《三十六计》读后感2

  《三十六计》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使我明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首先,就给大家讲讲“暗度陈仓”吧,在秦朝末年,农民纷纷揭杆而起。在众多的农民武装队伍中,刘邦、项羽逐渐成为两支实力很强的队伍。后来,项羽与大家约定,谁先打进咸阳谁就为王,结果刘邦先进了咸阳,但项羽却用武力把刘邦赶走。最后刘邦巧用了“暗度陈仓”之计打败了项羽。何为“暗度陈仓”呢?就是从表面上准备攻咸阳,实际上是攻的是陈仓。

  通过读了暗度陈仓的古代的故事,我知道,看事情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要认真的'辨别事物,看到事物背后实际的目的。

  我读了三十六计以后,觉得中国人真是军事天才,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空城计》。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正在西凉城运粮草,当粮草运了一半时,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西凉。当时城内只剩下二、三百人,根本无法与魏军对抗。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旗子都收起来,军士各就各位,不得大声说话,随便出入,大开四门,每门留下二十人,洒扫街道。一切安排好后,诸葛亮来的城楼,扶起琴来。

  司马懿顿起疑心,他想,诸葛亮一向做事谨慎,从不冒险,恐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军。

  所谓的空城计,是指在我方无法与敌人抗衡的情况下,故意把空虚的样子显示在敌人面前,使敌人真假难辨,给对方错觉,赢得机会与胜利。

《三十六计》读后感3

  你们听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吗?《三十六计》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书中有着许多有意思的兵法策略。例如,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此策略被后人广泛使用,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每当老妈让我去做我不喜欢的事时,我都使用这招,但总是会被老妈的火眼金睛所识破。

  对于读书,就应该使用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学习我们要抓住学习的关键,而不是胡乱学一通。就好像考试,你不能总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应该持之以恒地每节下课总结每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每天总结每天所学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才可以真正取得好成绩。

  虽说《三十六计》是一本兵法策略,但书中的策略也可以适用于生活。要解决问题,不能死板地只从一个方面想,要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三十六计》里面就记载了各式各样的方法,阅读此书可使大脑灵活。此书乃耐人寻味、值得钻研之也!

《三十六计》读后感4

  暑假里我看了《三十六计》,这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兵法奇书。它不仅记载了三十六计的出处,而且后面还附有防范对策、经典战例、古计妙用。从中我充分领略到我国古代军事谋略的风采。

  其中我最喜欢的计谋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此计是由汉朝大将军韩信创造的。讲的是秦朝末年,刘邦为了麻痹项羽,退走时将汉中通往关中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再返回。后来刘邦的势力逐渐强大,派韩信东征。韩信派出许多士兵修复已烧毁的栈道,摆出原路返回的架势。此计吸引了敌军的注意力,把敌军的主力引诱至栈道一线。而韩信见敌军中计,立即派大军绕道陈仓,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平定关中,为刘邦统一中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读完这个经典故事,我不得不佩服韩信的军事才能。他用"明修栈道"计迷惑了敌军,又用"暗度陈仓"计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从中我觉得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不能被表面想象所迷惑。要事先考虑到对手可能另辟蹊径,如果能事先洞察到对手的意图,就不会处于被动的局面。

  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给我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和感悟。其中的"古计妙用"更贴近与生活,教你如何活用计谋。《三十六计》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谋略,还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我觉得对我们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三十六计》读后感5

  这三十六个计策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金蝉脱壳、借刀杀人、打草惊蛇、瞒天过海、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等等,这些也都是家喻户晓的成语。可以说每条计我们都能讲出一个例子来。如“苦肉计”,我很快就想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打黄盖上演的“苦肉计”骗过了智慧的曹操;如“暗渡陈仓”的刘邦为了掩人耳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骗过了项羽,夺取了汉中宝地;再如“借刀杀人”“美人计”,王充利用“美人计”,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而现在,三十六计都用在了商海中,特别是那种竞争很激烈的行业。如餐饮业,零售业经常打出“买一送一”的噱头,来吸引买家,其实这就是简单的将两件商品的钱相加,这就与先提价再打折是一样的,这都是偷换概念,也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谈判桌上是无硝烟的战场,双方你来我往,也是三十六计可以施展的`好地方,“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趁火打劫”等等计策都常被用在谈判中。

  《三十六计》是一部深奥而必不可少的学问,它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当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不能乱用这些东西,我们应该本着诚心待人的初心去面对我们身边的人。放下伪善的面具,张开双臂去拥抱美好生活。

《三十六计》读后感6

  古人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本《三十六计》的作者是无名氏,诸葛亮曾使用过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智慧,更可以知道中国人的聪明。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书里有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所以我们的书上总会写着“著/无名氏。”

  我们现在虽已没有战争,但是《三十六计》中的军阵,和一些计谋,塑造了现在的中国,假如没有清朝,我们中华可能更加强大,我读了三十六计以后,便觉得中国古人虽然迷信,有一点“傻”,但是迷信是中国传统,而且,中国古人的智慧无尽,他们把三十六计写成了书,并创造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

【《三十六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十六计作文04-23

三十六计读后感07-09

《三十六计》读后感02-05

三十六计的读后感04-10

窃读三十六计作文04-17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4-25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4-25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1-10

《三十六计》读后感15篇02-06

《三十六计》读后感 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