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作文

时间:2023-09-07 11:03:29 艺术 我要投稿

[合集]艺术的作文6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的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合集]艺术的作文6篇

艺术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体育艺术节,操场上彩旗飞扬,老师们都在辛苦的忙碌着。同学们都高兴极了,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也要来参加我们的体育艺术节。

  中午吃完饭,我看到好多家长志愿者们提前来到学校帮忙,比赛快要开始了。首先是我们要举行升旗仪式,然后是臧函来表演弹古筝,弹完古筝后是跳春晓的舞蹈,等这些节目表演完后,就正式开始体育比赛了。

  首先是跑步比赛,接着是毽子投准,再接着是练武术,还有双手接桥,最后是拔河比赛。我们班拔河比赛得了第三名,我有点难过,妈妈安慰我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一定会得第一名,我听完心情好多了。

  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体育艺术节。

艺术的作文 篇2

  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在同学们的期盼下,拉开了序幕。这是同学们展现艺术才能的好时机。

  早上,我们全班同学都要参加集体项目——大合唱比赛。我们班是四年级段第一个上场。同学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踏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阶梯教室的大舞台。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目光炯炯有神,面带笑容,自信满满。同学们十分投入,我相信我们班同学一定会更加认真,更加努力,一展歌喉。你瞧,连平时比较内向的欣烁也亮起眼睛,扬起嘴角,活像一个正待演出的小歌唱家。我抬起手臂,同学们的目光一起向我投来。你猜,我在这次大合唱比赛中担任什么角色?哈哈,猜不到吧!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是这次大合唱的指挥。我有点紧张,生怕自己在比赛中,像平时练习那样打反拍,心中似乎有一只小鼓,在那儿“咚咚”地响着。这时我想起妈妈对我说的话,刚开始一找到节奏,就按照这个节奏打拍子,一紧张就乱了动作。想到这儿,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缓解了许多。这时音乐响了起来,第一首是庄重而严肃的国歌。我打拍子的动作干净而有力量。随着音乐的强弱高低变化,打拍子的动作时而又低幅度又小,时而又高幅度又大。随着音乐的变化,能听出同学们歌声嘹亮有力,体现出了国歌的雄壮。

  我们唱的`第二首曲子是优美动听的《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第一段的是就我们班的女生。你听,那甜美、温柔的歌声像一只只小鸟,在那儿歌唱,是那样清脆悦耳。我们班的“百灵鸟”翁锦烁,歌声清亮而有磁性,把这次大合唱推向了高潮。唱完两首歌后,评委们投来赞许的目光,观众们一个劲地拍手,我们心里也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下午,我参加的是软笔书法。我来到食堂,用“人满为患”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比赛刚刚开始,我就遇到一个麻烦,这28个字用四尺三开的纸我不会折。我、黄才绮、汪晴羽想尽了办法,可总折得一塌糊涂。于是,我们去找老师。终于,一位美术老师帮我们把纸折好了。我先在草稿纸上写了两个字,感觉找到后,再在宣纸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每写一个字都会看一下纸,观察仔细后,再写下那个字。

  艺术节各个项目都十分精彩。艺术节各项比赛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落下了帷幕。

艺术的作文 篇3

  暑假里,我们全家去普陀山游玩。普陀山真是个好地方。树木葱郁,阳光充足,还有金子般的海滩。

  第二天,我们乘快艇去了朱家尖,正好赶上国际沙雕艺术节。这时,金黄的沙滩上已经有了许多沙雕:猴子、熊猫、海龟、龙宫……真是应有尽有,于是我们一家三口也动起手来。我们试堆一座金字塔,我堆土,爸爸、妈妈挖沙子。我们就这样一锹接着一锹地挖起来,然后再把这些沙拍拍打打堆成一座塔。眼看塔就要堆好了,突然,由于妈妈用力拍了下沙子,金字塔倒了。我们并不气馁,又继续一锹一锹地挖,一锹一锹地堆、拍,经过许多次失败,终于堆成功了。看着高高的沙雕金字塔,我仿佛来到了埃及,看到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我心里是多么高兴啊!接着,我们又堆了些小虾、小鱼,来参加沙雕艺术节的人看到了彼此的作品,都互相祝贺成功。已经傍晚了,我们全家才怀着兴奋的心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沙滩。

  真想回到那一瞬间啊!这将是我童年记忆中永远快乐的.一幕。

艺术的作文 篇4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一位位大姐姐坐在琴凳上悠扬地弹着古筝时,我总会在心中暗暗涌起一种羡慕,我从心底里佩服她们。原以为今生我与它无缘了,想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也有幸学到了它,正式开始了我的艺术航行之路。

  那是20xx年的3月,春光明媚,老师第一次上门来我家教我弹古筝,我兴奋极了。因为有了学电子琴的底子,所以老师丝毫不用给我讲乐理知识,我很快便开始正式的弹了。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怀着对古筝的浓厚兴趣,我进步地飞快,不久就能弹一些简单的曲子了。

  我在心里暗暗欢喜道:原来弹古筝这么简单啊!看来航行之路一切顺利啊!但不久我就遇到了航行之路上的第一块礁石,那就是弹奏“4”音与“7”音。

  古筝的琴弦上本身没有这两个音,需要左手按弦才能发出那两个音。但我不是按轻了就是按重了,总也弹不准。我开始暗自抱怨:古筝到底是谁发明的.?为什么没有那两根弦呢?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与抱怨,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古筝为什么没有那两根弦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这正是他的特色,有了这两根弦,那他就不叫古筝了。我们无法改变古筝本身的构造,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努力去练好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练好的,加油好吗?”

  听了老师的鼓励,我再一次有了信心,希望的火焰在我的心中熊熊燃烧。我开始更加努力地练习它。终于在老师下一次来上课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把那两个音弹准了。我看见老师真心的笑了,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我第一次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开心极了。

  有一次,老师给我布置了《北京的金山上》,让我好好地练习。一周下来,我练得已经相当地娴熟,我期待着老师再一次地表扬。谁知道老师却说,我的曲子弹得很好,但是干巴巴的,没有什么感情,一定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说着,老师给我演奏了一遍,那是怎样美妙的乐曲啊!扣人心弦,激动人心。一曲弹完,我还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不能自拔。我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像老师那样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弹好!

  下一次老师来时,我拿出了自己最高的水平和所有感情来演奏这首乐曲。结果得到了老师的大力赞扬。那一刻,我尝到了最美的味道。

  在以后的航行道路中,我又遇到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礁石,但都被我一一击碎了。在这崭新的20xx年中,我一定要越行越远,驶向成功!

艺术的作文 篇5

  惠山是江南风景胜地,游人来到高山,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著名的惠山泥人。它,工艺技巧精湛,艺术造型完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郭沫若先生都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它让平凡的泥土变成艺术!

  今年暑假,我怀着期待而又好奇的心情,与惠山泥人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我一到惠山,眼睛里装的最多的是一对玩具男女儿童,即泥塑大阿福。两个泥娃头绾双髻,笑容可掬,赤足盘膝,怀抱异兽,娇憨稚气,运人喜爱。尤其男相阿福:头又大又圆,胖乎乎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身穿一件五彩缤纷的衣服,红的、绿的、蓝的、黄的,看上去喜庆极了,衬的肌肤白里透红!他手上捧着温顺驯服的猛兽,一脸福相,甚是惹人喜爱!他是一个被神化的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主要取其镇邪,降幅之意。对了!有一年,笔主老师把男女阿福请到笔庐来陪伴我们学习呢。

  在惠山游览中,一股泥土的芳香总缠绕着我的左右,宛如进入了幽深竹林般,清新的泥土在伸胑展腰般成长,令人心旷神怡。我们满怀期待地进入了一户土屋,屋内没有过多的摆设——木桌、木椅、横梁上古朴的吊灯……一切都显得和谐雅致!讲解的是一位中年女老师,她清清嗓子,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历史源流、传承意义,工艺特色、制作方法——听得我们一愣一愣的,个个都想学一下手艺。

  重头戏来了,老师开始给我们演示了!只见他边做边讲:一揉,把泥揉透,以手推出来没有毛面,捏上去爽手为宜。二捏,就是捏出你想捏的东西的大体形状、捏身段。然后是细节,根据“从下到上,由里到外的原则”,就像人穿衣服一样,先穿里面的,再穿外面的,不可能倒过来做。三镶:就是把捏好的身段、手、头都镶接起来。在身段肩膀处扳开点泥,把手装在凹槽里接口处,添点泥,用大拇指推平,使之牢固、自然。一会儿功夫,老师手里的泥团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公鸡。同学们都看呆了,情不自禁的鼓起了掌!

  有同学提问:做这么多泥人有什么用处呢?老师和颜悦色的解释:“惠山泥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手捏戏文、京剧脸谱、人物动物、实用玩具(带温度计或者卷笔刀之类)等,这些作品小巧玲珑,人见人爱,价格使宜,是访亲问友的最好礼品。”老师转头看着我们又补充道:“你们也可以带一两件礼物回去送人。不过,最好的礼物是自己亲手制作。”

  大家听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该我出场了,我呆呆的看着手里的泥,看上去脏脏的`,好多裂纹,干巴巴的没有一丝水分,心里有些胆怯和不情愿。老师看出我的小心思,在旁边提醒我:“加点水吧!”我边照做,边用双手不停地揉捏着。我一步步的按老师要求仔细进行着,生怕出错。不一会儿,一个圆乎乎的身子,山峰似的鸡冠,水滴状的翅膀,尖尖的嘴巴,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重磨难”,终于新鲜出炉了。可是看上去它并非那么可爱,那么完美,仿佛每个部件有些变形,组合在一起整体更变形。这和老师的作品一对比,简直惨不忍睹!看着这只“四不像”的鸡,我哭笑不得,哭我做得丑陋无比,笑我做得搞笑至极!虽不像,却能给人以健康、幸福和美好的感受,这或许就是惠山泥人的精神内涵吧。

  所以我仍然由衷地赞叹,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赞叹艺人们的心灵手巧;赞叹祖国的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我为这泥土的艺术而骄傲,我为我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艺术的作文 篇6

  记得读书时代我比较大的兴趣是作文。每次作文最关心的就是分数。作文本发下来先睹为快的是分数。可是,看了老师的评分往往不满意,总认为自己的作文分数应当比老师评的分数要高。之所以这么认为,也许是自己那颗幼小的心灵的期望值过高,与老师评分过“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吧。有了这段经验,当我成了一名老师也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干脆不给评分。没想到这样一来引起同学们的“公愤”。之所以这么个结果,也许是我不评分又过“虚”,与学生的期望值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所致。有了这段经验,我就对作文评分的`方法做了改进,使所评的“分”在“虚”与“实”之间。具体做法是:将学生的作文分为不及格(60分以下)、良(60~69分)、良+(70~79分)、优(80~89分)、优+(90分以上)五等,没想到这一招还灵验,完全改变了我在作文评分上的被动局面。

  仔细想来,道理也简单。学生将老师的评分作为衡量自己文章写得好与差的标尺,这已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老师不评分,学生则无法衡量自己作文的水平,这等于对他们的作文没有评。可是,老师评了分又总会与期望值发生矛盾,所以怎么也评不准,学生自然大多不满意。这种过“虚”或过“实”的评分都不科学,忽视了学生的正常心理因素而强迫他们接受,学生反感是理所当然的了。特别是一连两三次评相同的中档分,学生更是深恶痛绝。“我不看就知道又是65分!”这是他们翻开作文本时经常发出的不平怨声。

  等级评分法变“虚”为“实”,又化“实”为“虚”,处在“虚”与“实”之间,说是“实”的,它分开了五个等次;说是“虚”的,这“分”又并没有打死,每一等次有十分的区限。学生自会在这区限之内进行自我评分和调节。如果他连续得了两次“良”,而又确信自己第二次的作文比上一次写得好,他可以把上次作文想象成刚够60分,这次可值69分,这不等于这篇比上篇提高了9分吗?这种调节其实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心理平衡,缓解了学生的期望值与老师评分的矛盾。这种等级评分既包含有老师的评判(这是主要的),又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因素让学生也参与评分,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评分,比较科学。

  五个等级,使用起来还得讲究点“艺术”。比如“优”这个等级是80分至89分的区限,而80分,学生往往是望而却步的。80分的作文之不容易得,似乎又成为学生的一个心理定势,而这个定势与老师的“60~65~70~75~80”“五进制”的评分习惯有关,我们给取名叫“评分心理定势”吧。一般老师往往不轻易给80分,采用等级评分,有利于克服这种“评分心理定势”。我总认为“良+”与“优”之间不是相隔10分或5分,而是仅一分之差,所以给“优”也就慷慨得多了。而80分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极大的刺激,更是一种激励。又比如,不及格者是必须控制的,一般也不批上这种等级的字样,再不然就用“良?”示意。再比如:得“优”者够档次,在全班提名表扬,得“优+”者可以上班里编的作文集子《好作文选》,老师发给作文稿纸,还在作文本上批上“请照誉一份”的字样。五个字足以将其热情之火烧旺。

  学生还有一个心理定势——数理化可拿100分,作文不可能得100分。作文为什么不可以给100分呢?这个心理定势偏要打破,我时不时评他个“优++”,那就意味着又上了一个档次。是不是100分,虽然我并不明说,这给同学们可是一个异外的惊喜,等于给这些写作上较成熟的同学向前猛力一推,推到成功的乐境,推向新的起跑线上,使他以最佳心态面对新的里程。

  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久就悟出了这评分中的“诡秘”,戏称评分是老师手中的“魔棒”。毫不讳言,我真是将它当魔棒用的。魔术师是很重视研究观众的心理的。当然,评分不是变魔术,但评分必须重视学生心理;评分不是变魔术,但评分必须讲点科学,讲点艺术。

【艺术的作文】相关文章:

艺术作文07-11

艺术的作文12-10

艺术的作文[经典]08-17

[经典]艺术的作文08-19

(精选)艺术作文08-15

艺术的作文[精选]08-07

(精选)艺术的作文08-15

艺术作文08-06

艺术作文[精选]08-09

【经典】艺术的作文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