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时间:2023-09-04 09:11:08 文化 我要投稿

茶文化

茶文化1

  摘要: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不但可以提升茶叶发展经济,还可以促进中国茶叶旅游发展。茶文化是茶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让人们系统了解茶的文化背景、生产、艺术等特点,其已经成为茶叶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背景、内容等方面对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茶经济;茶旅游;茶产业

  随着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给旅游业也提出了新要求,一些生态环保、回归自然的旅游建设项目。所以,为了促进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市场业进行了不断改革,已经成功将茶元素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带动了茶旅游业发展,对茶叶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发展道路。

  1茶文化旅游背景

  中国是茶叶发展的故乡,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古人经常用茶作为与各国沟通交流的载体。现阶段,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主要以茶的品种、烘焙、加工、文化为主,不仅加强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沟通交流,还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不再将茶叶作为单纯的冲泡饮品,而是不断对茶资源实施开发。这一想法获得了广大人士的认同,激发起了很多人的参与热情,茶品种、种植、采摘、烘焙等茶工艺,开始广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茶艺馆、茶趣园、旅游观光茶园等,在旅游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茶叶风波,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茶文化旅游是一种以茶叶为载体的旅游方式,可以让人们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获得茶工艺和茶知识,了解并学习茶艺文化,兴办茶叶旅游已经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具体实践

  茶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两部分组成。物质文化主要由茶叶生产工艺、技术、消费方式和生产流程等重要因素组成;精神文化主要表示茶道、茶艺术和茶文化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给茶物质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茶文化表示茶是一种旅游资源,是一种物质实体,涉及茶历史、茶生产、茶艺术、茶科研、茶习俗等众多方面。我国桂林茶叶研究所是广西唯一的茶叶研究所机构,坐落于桂林非常有名的风景区域,与尧山索道以及靖江王陵景点在同一条线路上,互为一体。园林四周由比较茂盛的绿叶、桂花树和一些奇特石峰相互映衬,园内环境非常好。如果可以将这些景色和茶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就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需求。广西首批创新项目开始实施,桂林尧山旅游观赏园就是主要代表,院内还建立了很多科技园,实现了茶叶和园林的结合,成为首个茶文化旅游场地,可以从几下几方面分析园林茶艺特点。

  2.1茶叶品种园林

  中国是茶叶品种生产的原产地,茶树品种特别多,特征各有差异。经过分析发现,院内总共收集广西茶叶品种300多种,给茶叶品种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除此之外,园内还拥有大量的育苗基地,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繁育了很多优良种苗,给旅游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展现了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茶叶品种。

  2.2高产优质示范园

  使用优良的茶树种苗和比较先进的科技种植手段,形成了很多无公害示范茶园,给茶叶优良品种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园内,主要给国内外旅游者普及一些基础茶知识,供游客观赏游览,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田园气息,还可以了解有关茶叶树种的性质、管理和采摘技术。游客可以积极加入到采摘中,感受采摘茶叶的风趣。

  2.3茶叶加工室

  茶叶加工室主要摆放一些简单的茶叶加工机器和图片说明,包含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多种类型,并摆设了相关的知识介绍,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观光的`过程中,学习并了解一些茶叶知识,体现了中国茶叶种类繁多,让游客明白中国作为世界茶都的含义。

  2.4茶叶科普知识宣传室

  宣传室主要摆放一些茶叶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有利于游客了解茶叶科研成果,学习茶叶相关的功能、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饮用茶方法、茶鉴别与储藏、茶艺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农家作坊,有各种各样的茶用具、农具、和茶配件等,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远古时期淳朴的农家气息。

  2.5茶历史室

  茶历史室主要利用图像、文字和解说等方式,给游客介绍茶叶的起源、发展、传播、科研成果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茶叶加工设备,让游客感受中华茶史对世界茶叶发展做出的贡献。

  2.6瞭望台的设置

  瞭望台设置在科技三楼的顶层,游客在瞭望台上可以浏览科技院内的景色。远处可以看到很多尧山风景和电视转播,四周有群山围绕,可以清楚地看见田园和农业活动。游客还可以在院内合影留念,给游客带来了奇妙的游览享受,促进了茶产业市场的发展。

  3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之间的关系

  3.1提升茶文化,带动茶产业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叶生产为基础的,此种方式让茶文化和旅游行业实现了深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给茶叶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实现了两者的深度结合。实施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实现游玩,还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了解一些茶生产、制茶和品茶乐趣,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茶旅游的开展,主要将茶叶相关的景观、景物、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实现了结合,带给人们全方面享受,带动了茶叶文化旅游消费,增加了茶叶附加值。例如,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开发,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在中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年平均接待游客80万人,中国占10万人次。

  3.2利用茶叶文化旅游促进茶叶经济发展

  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直观地了解到茶叶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和生产历史,还可以让游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采摘、烘焙和品尝茶叶过程中,茶园经营者还可以直接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提高茶叶效益。同时,当游客购买到茶产品后,还可以在无形中给茶产品做了广告,实现了促销目的,客观上实现了培训茶人、扩大茶产品知名度和促进茶消费的作用,对营销市场具有重大作用。除此之外,茶生产者还可以根据游客对茶产品的需求,及时调整茶叶结构,提升茶效益。桂林茶叶科技园林自改革开发以来,共赢得四千多万的市场销售额。

  3.3茶文化旅游提高了茶产品质量

  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叶已经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主要礼品。很多旅游者希望茶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所以,实施茶旅游时,必须要提高茶产品的质量,让旅游者对茶产品得到认同,让茶产品向比较广阔的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很多茶树品种都得到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以培养出六千多万的优良茶叶种苗,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3.4加强茶文化宣传普及

  茶文化的关键就是不断向游客宣传茶叶知识,带动茶叶事业的发展。可以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旅游导游,利用导游的作用,给广大旅游者普及茶叶知识,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的了解。

  3.5茶叶和中国人的关系

  茶叶是中国人的物质产品,可以发挥传统文化艺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茶的带动下,桂林和世界各地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4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叶市场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是从中国茶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世界各国茶产业发展相比,依然有很大差异。例如茶叶旅游文化主题不突出、宣传力度较浅、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参与性不大、产业相关产业开发力度不足。在这些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促进我国茶叶旅游产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创新茶文化。茶文化和茶科技都对茶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所以,茶叶界相关人员和政府机构,一定要提高对茶文化的重视,尤其是茶科技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茶旅游的支持,不断挖掘茶文化,根据茶叶发展,创新茶产业文化,带动茶叶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第二,实现茶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完美结合。实现两者结合的时候,可以结合茶文化和旅游特点进行,不仅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还要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准则,给人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带动茶产业的发展。第三,在教课书上体现茶文化。根据教课书的改革特点和发展要求,实现茶文化和教课书的有机结合,积极向高中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宣传茶叶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和种类,学习茶叶烘焙工艺,培养学生爱茶、喝茶和品茶的习惯,促进我国茶叶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结束语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茶历史方面阐述了茶文化旅游背景;然后,通过桂林尧山旅游观赏园说明茶叶和园林景观集合,对茶旅游的带动作用;其次,分析了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创新茶文化,实现茶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完美结合,在教课书上体现茶文化等措施,希望可以让茶产业和旅游实现结合,带动茶行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杭芳.浅谈茶与休闲农业[J].中国茶叶,2012,(04).10-12.

  [2]金凡.茶.经济史学的中国情结[J].中国茶叶,2010,(11).35-36.

  [3]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10,(06).20-22.

  [4]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J].中国茶叶,2011,(02).78-79.

  [5]李沈阳,黄任辉.略谈观光茶园创新模式[J].中国茶叶,2013,(05).75-77.

茶文化2

  摘要:油画是西方的经典艺术形式,它与我国的传统水墨画相比存在很多的不同点。不仅仅是在视图架构方面和审美理念上,所以要想使油画在我国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让油画融入到我国的文化中。在我国,找到其油画本地发展的渠道,并将油画创作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相互结合,使其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茶文化承载着我国的千年文明,并且一直传承至今,所以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茶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油画要想在中国得到发展就要与传统的茶文化进行结合,然后找到它的发展之路。本文就探讨传统茶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情况,并且以茶文化作为油画发展创新的关键点,从装饰理念、哲学理念和创作技巧三个方面分析茶文化在现代油画创作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油画;创作;应用意义

  1油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从19世纪末传入到我国,它的到来给我国人民带来一种全新的感觉,也为我国人民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美感,推动了国人的思维发展与进步。早期中国的油画发展很是曲折,不过近些年油画在我国也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并且广阔的国际间的交流也给更多的艺术家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艺术的创作中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并且,随着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不断发展,也给艺术家们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前进的动力。所以从宏观上讲,中国的油画虽然起步较晚,名作较少,但是造成这一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变化反响较少,也没能够利用我国传统文化在油画创作的艺术中,所以中国油画在世界发展中不占优势,没有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油画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相比,就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油画的色彩浓烈,颜色搭配丰富大胆,而且真实性高,所以它的融入给我国传统美术注入了新的美感,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技术人员的思想进步。但是,油画在我国还缺少知名的作品和艺术家,所以他所面临的挑战非常的严峻。由于,西方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与东方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油画的创作家如果一直在我国沿用油画的西方创作模式和审美理念,那么就不能够获得我国人们的认同。因此,要想让油画真正的在中国站稳脚跟,就要让其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相结合,从而来彰显油画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才能够使中国的.油画在国际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2传统茶文化融入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经典文化形态,它也在世界上被称为茶事活动。所以其中就蕴含了很多的思想和新观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所以也就包含了很多的古典哲学在里面。并且,茶文化传达着一种淡泊、宁静生活的态度。所以,茶文化也一直被我国认为是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茶文化在我国拥有丰富的内涵形式。如:茶画、茶艺、茶舞蹈、茶歌和茶师等,特别是茶画,它集中了很多茶文化的哲学理念,并且以传统的山水墨画为主,从中可以看出茶叶本身的天然,再加上水墨画给人一种清雅而悠远的感觉,所以将茶文化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更加的纯真,具有美感,有深度,富有气韵。而说起油画的创作特点,从现代油画的创作中看就会发现,它有一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所以使得越来越多的油画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特别简单,特别自然,特别真实,给人一种纯净的感觉。所以现代的油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显示出它本身的真实性,所以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多地激发了艺术创作者的灵感。而所谓的艺术创作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将客观真实的东西注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并且,将传统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创作的油画中去,令现代油画创作具有生命感。所以,油画要想在我国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不单是单纯的对西方的油画作品进行模仿,而是要将西方油画的创作技巧学会后,熟练的运用在自己的创作环境内。再创作的时候,其内容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还要在创作的过程中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从而体现出油画在我国独特的发展魅力和独特的中国油画技巧以及中国油画的文化品位。只有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些方面,才能不断进步。所以,首先,油画创作在中国就要找到一个可以抒发其创作情怀的文化特色,那么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就可以作为文化的经典,成为油画创作中的精神寄托也是未尝不可的。在我国国学的发展方面,茶文化作为国学中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华儿女。所以,茶文化发展的价值,在现代油画创作中,如果能够体现,那么就会褪去油画缘分展示出的夸张、浮华,就会展现的更加的自然、从容,具有真、善、美,会极大地拉近欣赏者与创作者的距离,让他们能更好的感受到油画的本身,也能够帮助我国油画找准自己的定位,使其具有中国的特色,以此还能创造自己的油画品牌,提升我国油画事业层次。

  3茶文化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3.1传统茶文化的哲学理念体现在现代油画的创作中

  茶文化是特别自然的一种文化体系,所以这不仅是我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淳朴与自然,也是从事物自然本身所出发,然后诠释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一种天然的发展方式。因为,茶文化告诉我们自然的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所以我国人民对自然科学的认识都有一种敬畏之情,作为农耕大国,农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自然相关,人们自古就意识到人类和自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所以就要顺应自然,归顺自然,而不能凌驾在自然之上。所以农耕作物中的茶作为典型,就普遍的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在种植、采摘和制作的过程中,茶都会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茶文化的核心哲学理念自古以来就是天人合一,在传统的茶画中,茶艺术家都认为只有在茶画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够完成一幅特别好的茶画。所以在传统的艺术过程中,不仅是要让篇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还让作品中的自然环境与人物能够达到巧妙的结合,从而在画中不一味地强调相似感,也不突出某一个元素。在这种表现形式下也就影响油画的发展,所以油画在开始创作时也就要关注写意的内容,让情景能够交融,虚实能够相生,能够使想要表达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和意境上都能够有一个度的把握。并且,目前现代的油画发展也开始将我国传统的山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融入到油画的创作中,例如:写意、象征等手法,所以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生活中事物发生在画中的现实性,使其感情不断升华,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合一的境界。这就出现了典型的代表意象油画。我国众多的艺术家在艺术语言上摆脱了西方油画写实技巧的限制,并且,积极吸取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用来创作油画,从而来抒发内在的情感。所以我国80年代末期的油画要整体比西方油画更加的自然,所以描绘的对象也都是自然景物,没有独立的主角。从他们的油画中可以看出创作者的理想和追求,因此,也就提升了作品的思想高度与画面层次。

  3.2传统茶文化创作技巧在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引用

  我国自古就有茶画,所以这些技巧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一脉相承,都强调写意,重在对感情的表达,所以在层次布局方面清晰,常有留白,表示有发挥想象的空间。西方的油画创作强调速率,每一寸画布都运用得非常合理,所以原本的事物就会体现得较小,思想层次也就较低。所以这也是与我国美术发展中存在的差别。现代很多的油画作家都开始尝试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理念,都会在油画的创作中将意象的安排松散化,并且运用留白的手法让画面的层次感和内容得到大大的提升,这种方式也就表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密切结合,并且在很多油画作品上也都富有很浓厚的东方色彩。结语西方的经典艺术形式之一就有油画,它已经具有非常娴熟的创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但是,西方油画与我国油画在发展理念方面还存在很多差别,所以油画要想在我国站住脚跟就离不开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本文是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融入到现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让它在创作时保留茶文化的精神和创作技法,在吸收西方油画的外观构架和创作的艺术,从而将时尚经典与时尚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让中国的油画更具特色。并且,在创作时更具有中国的艺术元素,帮助中国油画走向世界,并且在国际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艳.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李婉荣.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xx.

  [3]张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D].吉林艺术学院,20xx.

茶文化3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各样的饮料日新月异。至于我,却对茶情有独钟。

  中国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中国茶叶,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至遍及全国。

  千万种饮品中我偏爱茶,究其原因,也许是茶那清新甘甜的本色茶味吸引了我,茶以它自身的原始不加修饰的奇特味道使品茶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茶的色味是本色的,更是别具一格,得天独厚的。

  记得有一次进茶馆,品了一种“虫茶”。此茶是黑色颗粒,宛似菜籽。取一点投入已冲有甘泉的玻璃杯中,初时有些颗粒浮于水面,而继释放出一根根褐丝,渐渐晕染开,犹如晨烟,弥漫于杯中。茶水变成了琥珀色,散发出阵阵幽香,咽上一口,醇厚甘美。

  茶的品种繁多,特别的茶总是让人记忆尤新。才子文征明曾写过“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茶不仅有着清醇的飘香,更有怡人的姿色。历来懂茶之人,先闻茶香,再观茶姿,然后略饮一口,这其中滋味之美难以言语。

  茶虽然入口略微苦涩,可饮后细细品味,余味无疑甘甜爽口。人生亦是如此。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可是当勇敢地战胜了,回想经过,是那样的`愉悦,欣慰。相反,对于那些畏惧逃避挫折的人,就犹如急于喝茶而一口把茶吞下之人,不仅感受不到茶中蕴涵的清香甘甜,尝到的不过是茶的浓浓苦涩罢了。

  我爱茶,爱它的色,香,味。小小一杯茶中蕴涵着人生的哲理,令人思绪万千。通过品茶,我从中悟懂了许多,许多……

茶文化4

  韩国的“传统茶”和中国茶不同,韩国“传统茶”里不放茶叶,但可以放几百种材料。

  中国人一般不会在茶水里加糖,但是韩国的“传统茶”不是加糖就是加蜂蜜,没有不甜的茶。“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

  在汉城著名的老街仁寺洞街,聚集着几十家韩国“传统茶”茶馆,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活。有的茶馆开在从前贵族的老宅里,像“闵家”茶轩就开在明成皇后闵妃娘家的旧邸,主要以传统的双花茶和木瓜茶待客。有的茶馆以创新取胜,像“人与树木”茶馆的得意之作是松针茶。

  据记载,中国茶传入朝鲜半岛时,被当地人看成是一种有助于修行的饮料,饮茶之风曾随着佛教的兴盛达到顶峰。到了朝鲜王朝中期,儒教兴起,饮茶逐渐式微。渐渐地,具有药用价值的各种汤,包括药丸和膏熬成的汤,都被称为“茶”,这便是“传统茶”的前身。 现在,韩国“传统茶”已经成为一种强调天然和健康的甜饮,中国茶在韩国只剩“绿茶”一种了。

  韩国“传统茶”种类多,经过一番光大,已经达到无物不能入茶的程度。比较常见的是五谷茶,像大麦茶、玉米茶等。药草茶有五味子茶、百合茶、艾草茶、葛根茶、麦冬茶、当归茶、桂皮茶等。水果几乎无一例外都可以制成水果茶,包括大枣茶、核桃茶、莲藕茶、青梅茶、柚子茶、柿子茶、桔皮茶、石榴茶等。

  仁寺洞街最新流行的是“蔬菜茶”。蔬菜茶的`原料是茄子、辣椒、萝卜等,走的是纯天然之路。茶馆主人向我推荐了两种比较特殊的茶:一种是辣椒茶,选用中等辣度的青、红椒丝作原料,适合体虚的人饮用;一种是百年草茶,百年草是生长于韩国济州岛的一种仙人掌的果实,果实本身为粉红色,因此茶的颜色也颇为鲜艳,且无色素,用这种仙人掌的果实制成的茶,能治疗消化不良。辣椒茶和百年草茶都是熬煮后,再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发酵而成。茶端上来,一红一绿,漂着玫瑰花瓣和松籽,煞是好看。

  在茶馆的一角,还摆着几个巨大的玻璃碗,里面飘着朵朵莲花。这种莲花茶可以清脑安神,味道也好。不过由于发酵需要时间,客人须提前预订才能尝到。

  “人与树木”茶馆的主人介绍说,“传统茶”功效各不相同:大麦茶能增进食欲,暖肠胃,许多韩国家庭都以大麦茶代替饮用水;松针茶可以减缓咽喉痛,兼有美容的功效;柚子茶可以祛除风寒;艾草茶有助消化。人们在饭店用餐后,店主往往会端来一杯叫“水正果”的“传统茶”,它可以消食解腻,也可当成饭后甜点。

  咖啡店、酒吧和自动饮料售货机都出售“传统茶”。不过,品尝地道的韩国“传统茶”,最好还是到茶馆里去,悠然的气氛加上三五位知己,别有一番情趣。

茶文化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味道香、品种广,而且还有清心解乏的作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它是怎样成为传统文化的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传说在公元之前,有一位叫神农的人,他看到老百姓常常乱吃草药,不仅没治好病,甚至因此丧命,所以他下决心要分辨所有的草药。准备好行李后,他便出发了。他第一次吃到的就是“查叶”(当时叫查,现在改名为茶),之后,他每一次吃到毒草,便吞下“查”解毒。有一次,他不幸吃到了“断肠草”还没来得及吞“查”解毒,便倒地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行为,便开始有了喝茶的习惯,茶饮就这样诞生了。

  到现在,喝茶还是人们的日常习惯,不仅这样,这几年还陆续举办了茶道会,内容也非常多,有沏茶、泡茶、品茶……等等。我的`外婆也很喜欢喝茶。前不久,我为外婆泡了一杯奶茶,首先,先将红茶倒入杯子里,接着,往里面加入开水,并等待5~10分钟,等茶叶沉到杯底,茶就泡好了,然后,再加入温牛奶,最后加入适当的糖量,一杯香喷喷奶茶就泡好了。外婆尝了后连声叫好。

  中国传统文化可不只是这些哦,它的类型众多,有吃的、玩的、学的……,各种各样。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让子子孙孙都享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好吧!

茶文化6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十大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台湾,除了后发酵的茶外,什么茶类都生产,而且都辉煌过。

  日据时代的红茶,光复后1950年代到60年代的绿茶都是赚外汇的模范生,70年代至今可以说是乌龙茶的时代,虽然这个阶段不再是以外销为主,但配合茶道文化的发展,将部分发酵茶推到了极盛的状况,而且从台湾影响到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至于新马、欧洲、美洲,抓起了世界性的乌龙茶热潮。这个现象从这些地区新兴的茶艺业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茶艺业是受台湾影响后的产物,而且卖台湾乌龙茶喝台湾乌龙茶。

  在台湾乌龙茶里,清茶与白毫乌龙又是台湾特有的二种茶类。世界乌龙茶主要产区就在福建、广东、广西与台湾,而这些地区所生产的乌龙茶,没有像台湾清茶(或称包种茶)发酵那么轻、焙火那么轻者,这种茶表现更具特色。另外就是白毫乌龙,其它乌龙茶产区也没有将茶发酵到这么重者,而且还要经过茶小绿叶蝉的叮咬,这种茶表现的是娇艳的女性风采,尤其是带蜜香熟果香气更具特色。

  至于冻顶铁观音、水仙、佛手之类的乌龙茶,在其它乌龙茶区也生产;但台湾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较轻发酵、较轻焙火的"清香型"与在外形上高度揉捻成的"球卷型" 。这两项特色目前也随台商所及,影响到其它乌龙茶产区。

  台湾乌龙茶产业的兴起也扩展了乌龙茶的产区,而这股增殖的'力量乃台湾茶农、台湾茶商亲自促成。原本不生产乌龙茶的越南、印尼,现在已经有了广大的乌龙茶园,原本仅限于东南一角的中国大陆乌龙茶区现在扩大了乌龙茶的产能,加上在外形上都走台湾球卷的路子,有利自动化机器装填包装成"原片型袋茶",这是扩展乌龙茶饮用人口很重要一环。世界各国在久饮了红茶之后,台湾带动的乌龙茶风潮将被接受,若配合台湾努力推动的茶道文化,更可将人们带进另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茶文化7

  现代文人眼中的安溪铁观音 ——文化是它的筋骨

  “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这是清代诗人刘秉忠对安溪铁观音的香气滋味的赞赏。那么,在现代文人眼中,安溪铁观音又是什么模样呢?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谢泳,作家萧春雷、夏炜,书评家张云良相聚茶乡安溪,在中国茶博汇茶饰界木艺主题馆临水雅酌,在三和茶业茶史馆斗茶赏茶文化,在祥华乡体验茶生活,深刻感受安溪铁观音,畅谈他们心中的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文化。

  一冲绝妙观音泡法

  让人念念不忘的是茶香

  “高、妙”,厦门大学教授谢泳如此形容他眼中的安溪铁观音。他认为,中国产茶城市众多,决定其能够走多远的因素不仅仅是质量,还有茶叶所附属和融合的文化,文化就是茶叶的筋骨。

  安溪铁观音之妙在于其不可捉摸的神秘气息。一小片安溪铁观音茶叶,含有97种芳香成分,高明的制茶师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次“手艺”抑或心情的不同,都能够催化出不一样的香气。对此,谢泳感受尤深:“在厦大晓风书屋边上,有一家感德镇小夫妻俩经营了10多年的茶叶小店——古霞村,生意十分不赖,每回走过路过,远远就能闻到千变万化的茶香。”

  “铁观音的香气很迷人。在所有茶里面,铁观音的香气成分是最复杂的,浓郁悠远,没有一种茶香能与它媲美。”作家萧春雷笑说,自己是一个老茶客,十年来喝茶的口味年重一年,如今竟至“天下无茶”,“所幸还有安溪铁观音,还有凤凰单枞、诏安八仙茶。”

  安溪铁观音固然“香飘天下”,然而,铁观音“北伐”“西进”,乃至漂洋过海,所得力的却不仅仅是其“香”。萧春雷认为:“安溪铁观音拓展市场版图,功夫茶艺功不可没。”他认为,中国茶艺中,乌龙茶功夫茶艺是最繁复同时也是最顶级的,在中国汉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为体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安溪十万茶商扩大了功夫茶版图,把中国民间茶艺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这是安溪最了不起的地方。

  茶业发展离不开地域文化

  文字与影像“会说话”

  喝了20年安溪铁观音的作家夏炜是江苏人,从20xx年开始,夏炜深入茶都安溪的大街小巷,走访了诸多茶园、茶店,零距离感受铁观音的香韵,体会铁观音的文化。20xx年,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带着浓浓茶香问世。

  “相比20xx年的安溪行,这回来我感觉当地政府对茶产业的推广力度更大,更专注于这片土地及环境生态的探究,可谓寻根寻到了茶的深处。”夏炜对此极为赞赏,他说,中国近几十年发展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历史几被呼啸而过的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然而永续的发展离不开深根和土壤,发展茶产业,不但不能任地域文化被埋葬,还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

  书评家张云良则建议,通过畅销书载体,让更多茶友了解安溪铁观音历史、文化内涵。他说,图书市场上,能够看到的茶书几乎是综合类的,且质量差强人意,少有像安溪茶书《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安溪寻茶记》这样,从内容到开版、设计、思想,都如此精致的好书。“我们很应该利用一些平台,在厦门等城市开展签售会、品书沙龙等活动,营销好书,拓展安溪茶书的发行面。”

  “当安溪铁观音邂逅电影,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张艺谋领衔执导的《印象大红袍》令谢泳感触颇深,他建议安溪能够以铁观音为线索,拍一部融合地方风土人情的电影。

  夏炜则建议:“‘精美的石头会说话’,要让精致的茶具、雅美茶生活默默诉说,要通过饮茶环境的营造,潜移默化地‘说服’。”

  各大茶品牌大做茶文化文章——安溪铁观音

  从组建茶艺表演队,到打造茶博馆;从建茶叶庄园,到明星代言……在茶叶市场中原逐鹿、群雄四起的今天,安溪县茶企巧打“文化牌”,使茶业从单独农副产品发展成为“雅产业”,从简单营销的初期品牌时代进入到以文化为核心的`新品牌时代。

  文化交融提升品牌品位

  创建于20xx年的安溪铁观音文化园,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全景展示安溪铁观音发源、加工、制作等文化内涵,如今成为茶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三和茶博馆,汇集全国六大茶类的标本、铁观音制茶实物收藏、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览、茶历史文物展示等,是目前福建省乃至国内首屈一指的茶博物馆之一。

  此外,安溪铁观音集团的凤山文化创意馆,围绕企业的发展足迹布馆,不仅有各种传统制茶工具,还有全国名家书画。

  而四进茶业则通过具有闽南乡土气息的民间口头文学——“闽南四句”,以发扬本土文化为切入点,和自身的茶品牌相结合,进一步打开闽南市场。

  感德龙馨茶业与北京吴东魁艺术馆进行合作,成立的感德龙馨茶文化交流中心,将同为国粹的国画和茶文化相结合,阐释了中国深厚的茶文化主题。

  业内人士分析,安溪茶企主动融入茶文化的建设与传播,通过建创意馆、博物馆等创新方式,将铁观音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提升企业的品牌品位。

  文化引领成就生活方式

  品茶香、赏茶艺,逛茶园、看茶器……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茶庄园旅游节举办时,海内外嘉宾忘情于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之中。

  茶庄园的主题是茶,植入旅游、文化等元素,让人体验品茗的乐趣,契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消费需求。

  据了解,从20xx年开始,安溪县启动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生产经营模式,引导茶企投建茶叶庄园,把茶叶庄园作为拓展现代茶业文化、生态、产品和观光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提升企业品位。

  三和茗茶开设铁观音生活馆,设有品茶区、斗茶区、茶品展示区、茶文化展示区、茶器具展示区等,集茶叶营销、茶文化交流展示为一体。董事长吴荣山表示,以茶为核心,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力,将茶文化与现代生活元素相融合,可以将茶文化转化为优势竞争力。

  此外,八马茶业、中闽魏氏和华祥苑等茶企纷纷开设茶业会所,为铁观音“会所时代”的来临奠定基础。

  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会长王文礼说,高端茶会所的出现,将茶与文化、茶与高端圈层生活充分融合,使茶叶品饮真正成为一种高尚的休闲方式。

  文化联姻力推创意产品

  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江帆教授认为,茶业的发展有三步要走,产品到商品是第一步,从商品到品牌是第二步,第三步则是从品牌到文化。

  如何把品牌上升到文化创意,安溪茶企做了有益的尝试。

  今年5月份,八马茶业在法国巴黎日耳曼区等地区启动“八马赛珍珠全球巡回品鉴”活动,八马品牌代言人许晴在现场与众多名人及茶友共享铁观音神韵。7月份,华祥苑携手国际影星李冰冰启动“华祥苑20xx全球东方茶文化巡回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茶企数量剧增、品牌林立的今天,运用明星诠释品牌定位,实施品牌营销差异化经营,不失为明智之举。

  除了代言活动吸引眼球外,近年来,安溪县还陆续拍摄《铁爷茶馆》、《回头是远方》、《南方嘉木》等茶文化主题影视作品,以及茶文化栏目剧《好“韵”喈喈来》、《凤山茶歌》,都融入了厚重的闽南风土人情和茶文化,成为创新茶文化传播模式的又一举措。

  “文化精髓的注入,让茶叶从单纯的商品变身为影响生活的载体。”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认为,茶叶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借助文化创意对茶产业进行开发,产品的附加值就会不断攀升。

茶文化8

  一、调研课题

  以支教为纽带,探究贵州凤冈茶叶的发展现况

  二、调研背景

  凤冈概述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生态农业加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茶园5.4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1万亩,产值1.25亿元,全县收购烟叶14.7万担,实现产值10054.63万元。黔风、春秋、寸心草、仙人岭、龙江等一批新老规模茶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黔风公司成功申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茶叶发展国内国际背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向型出口经济有较大影响,为了帮助国内优秀的茶企业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搭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平台,同时也为了充分体现国际茶文化节的“国际化”特点,研计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蒙古、泰国等国家的茶叶专家,就茶叶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创新、培育国际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贸易对接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推动茶业科技创新、促进茶文化交流和茶品牌推广,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效益,是今后中国乃至国际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茶产业发展致力的一个方向。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当地茶业生产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当地在茶叶发展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加以推广和深化,同时洞察其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为当地茶业以后的发展寻找商机和出路。

  四、调研内容

  重点调查凤冈县茶业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主要经济产业,了解当地政府对茶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以及成效如何。

  五、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以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为主,以调查问卷和文件检索为辅的调研方式开展调研。

  (一)、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方面

  1、实地考察当地茶业生产,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

  2、实地考察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发展形势态度,以及对政府各项政策的态度。

  3、本次走访交流以干部为主,以村民走访为辅的走访方式。

  (二)、调查问卷方面

  通过向受调查问卷人群发放和填写调查问卷,分析并研究调查结果,结合调研目的,分析和了解当地情况。

  (三)、文件检索方面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当地经济教育状况,本次调研将通过当地政府、教育局的帮助,对与当地经济教育建设确实有关的文件进行检索。

  六、调研行程安排

  地点:凤冈县

  时间:7月1日—7月15日

  成员分工和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1、成员分工

  实地考察交流组:李阳、江云蛟、张明垚、张涵

  调查问卷组:谭凤刚、赵娱婷、李雅迪、裴清一

  文件检索组:黄克霞

  (可根据调研的.需要和个人意向和安排对人员适时进行小范围的调整)

  2、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实地考察交流组:

  工作内容:走进当地各个经济作物场、各个居民家,拍摄实况,分析成因,发现优势找出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负责走访当地干部,提出切合调研课题的问题,促进彼此间交流,记录访谈内容并拍摄访谈的真实场景,及时整理分析访谈收获。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6日 考究周边经济作物场

  7月7日—7月11日 考究各个村干部和村民家

  调查问卷组:

  工作内容:深入各个乡镇村干部村民家中,发放填写调查问卷,并及时整理分析,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调查证实可行性。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5日 发放填写调查问卷

  7月7日—7月11日 调查证实分析的状况以及可行性意见

  文件检索组:

  工作内容:通过和政府部门沟通交流,进行文件检索,整体上了解凤冈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七、后期联系与宣传

  (1)、通过在东部地区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让人们了解凤冈富硒茶。

  (2)、联系江南地区各个茶业经销处,调查凤冈茶业知名度,并努力进行宣传。

  (3)、联系商家为凤冈地区茶业开拓销路。

茶文化9

  茶在中国很早就成为一种文化,当然,从吃、喝过渡到茶文化,其中经历了漫漫长夜。唐朝陆羽(注1)著作《茶经》时,中国的茶文化已具雏形,《茶经》可谓茶文化的集大成者,从此以后的茶事基本都是以此为指导,也以此为规范。到了宋朝,茶文化可谓发展到了极致,既有“斗茶”的赛事,也有因茶得职的“茶官”,日本现在的“茶道”就是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由南浦昭明禅师传回日本的(注2)。

  那么,到了南宋末期,中国的茶文化是什么样的呢?由于年代久远,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当时的一些文字纪录和著作相互印证。

  文天祥(1236~1283)是南宋最后一位丞相,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歌都是其人生经历的写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当时所处的人情世故,可以看到他周围社稷的人文百态,他的诗歌,是我们了解当时茶文化的一扇特别好的窗口。

  纵览《文山先生文集》中的诗词,与“茶”有关的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首,收录如下:

  《景定壬戌司户弟生日有感赋诗》

  夏中与秋仲,兄弟客京华。

  椒柏(注3)同欢贺,萍蓬(注4)可叹嗟。

  孤云在何处,明岁却谁家。

  料想亲帏(注5)喜,中堂自点茶。

  《太白楼》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此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晚渡》

  青山围万叠,流落此何邦。

  云静龙归海,风清马渡江。

  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

  一井沙头月,羁鸿(注6)共影双。

  第一首诗《景定壬戌(公元1262年)司户弟生日有感赋诗》中写的是兄弟二人当时同在朝廷为官,客居京师繁华之地,在弟弟生日时的感想。诗歌里面既有“椒柏同欢贺”的快乐,也有“萍蓬可叹嗟”的愁绪。既是骨肉情深的欢愉,也是“料想亲帏喜,中堂自点茶。”的思念。想到母亲长辈在家即使再欢喜,也只能在大客厅里自己“点茶”汤以示欢庆。

  这里出现的茶,是在庆祝的场合使用的一种礼法,可理解为一种隆重的庆祝活动,可见,当时的茶文化的确是盛行的,其次也说明它不是常态的。这就跟我们现在过年过节做的一些事情,用的一些物品,吃的一些食物一样,平时我们并不做这些事情——做起来不容易,不用这些物品——用起来不简单,不吃这些食品——吃起来不便宜。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在今后的文章中再说。

  第二首诗《太白楼》的“茶”是《茶经》里的茶。茶性本来平和绵软,是和平的象征,茶文化适宜清静安逸的人文环境。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天祥以茶励志,将驱除鞑虏,追求和平的决心也融入其茶诗中。

  太白楼在中国比较出名的一共有三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由于李白在济宁生活二十多年,天天在太白楼上饮酒赋诗,玄宗皇帝对李白的征召和赏赐很多时候与其有关,所以济宁太白楼与李白最为密切。马鞍山太白楼位于马鞍山市采石矶附近,面临长江,背靠翠螺山,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长江三楼一阁”,是“中国四大历史名楼”之一,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称。这座太白楼原名谪仙楼,传说诗仙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最终醉酒捞月,乘鲸飞天,化为神仙。歙县太白楼位于歙县城西的练江边,在太平桥西端,背后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和新安碑园相依偎。传说这里原来是一个酒肆,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但碰不到他,李白路过酒肆,曾在这里骤足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

  文天祥的《太白楼》应该是指马鞍山太白楼,因为只有它才在长江边上,才有“扬子江心第一泉”之说。文天祥在征程途中经过太白楼,登楼观景,触景生情,以诗言志。在太白楼上面对浩瀚的长江大河,想到江心的水是泡茶最好的水——第一泉,才会联想到茶经和陆羽,才会学着李白抒发胸臆,吟诗作对。茶文化中关键的一环是选水,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茶汤的好坏,在对水的评价中自古就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说法,可见扬子江心水在选择泉水中的地位有多高,其典故恰恰就是来自茶圣陆羽。陆羽的对茶的研究究竟有多高妙,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民间传说和记载来了解,这其中张又新的《煎茶水记》中记载了一则陆羽辨水的故事:代宗时,湖州刺史李季卿久闻陆羽之名,一日邀陆羽一起品茶,席间,李季卿问陆羽:“煮茶用什么水最好”?陆羽回答:“山泉水最好”。又问:“天下名泉以何处最好”?羽答:“扬子江上的南零水”。李季卿为了验证陆羽的话,遂命两名士兵驾船去取南零水。两名士兵奉命取了水,途中却因船身晃动,桶里的水溢出一半,士兵怕长官责怪,就近用靠岸江水加满后,便回来交差了。陆羽用木勺舀起水来看了一眼说,这是扬子江的水,但不是南零的,这水是靠近岸边的。士兵争辩道:我亲自到南零汲的水,大家都亲眼目睹,不信可以问其它人,这怎么会有错呢?陆羽未置可否,让士兵将水倒入盆中,刚刚倒了一半,陆羽忽然叫停,说从这里开始才是南零水。士兵大惊,没想到陆羽仅凭目测就发现了自己做的手脚,这一下不得不口服心服,大家对陆羽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件事传扬开去,人们都感叹茶圣果然名不虚传。

  “扬子江心第一泉”作为诗歌的`第一句,既是应景写实,又是因故用典,可谓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南金”是自许,“文渊”是神往,他希望来到太白楼上沾点诗仙的光辉,铸就未来学识渊博的文才胆魄。文天祥非常清楚,要想过上和平的生活,首先必须成为好“男儿”,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和义务,将肆逆中原、涂炭生灵的侵略者赶尽杀绝,这就是第三句“男儿斩却楼兰首”的意思,“楼兰”意指西域,是对外来侵略者的泛称。只有完成目前的艰巨任务,将来才会出现太平盛世,才有空“闲评茶经”,才有机会“拜羽仙”。换言之,诗歌以“闲评茶经拜羽仙”作为和平生活的象征,可见茶文化在当时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第三首诗《晚渡》被编在《文山先生文集》第14卷中《指南后录》卷之一(下)里,这一卷的作品是文天祥在狱中自己编好的,都是在被元军生擒后北上途中及牢狱中写的诗词、文章等。《晚渡》显然是其被押解北上时的作品,才会出现“青山围万叠,流落此何邦。”的诗句,因为他是被押送的人,所以走的是什么路,走到什么地方自己都不清楚,否则就解释不通了。“云静龙归海,风清马渡江。”是写景,描述当时的周边环境,“云静”、“风清”反映出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虽然被羁押囚禁,但仍然乐观向上,也可以看出,其押送人员对他还是不错的,让他有心情赏景斌诗。这首诗中表面看好象与“茶”没有关系,实际上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茶”是隐含在第三句中——“汲滩供茗碗,编竹当蓬窗。”。“茗”就是茶,“茗碗”就是茶碗、茶杯,所以,我说,这也算是一首茶诗。“汲滩”是指河南南阳邓州市汲滩镇,它座落于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口的东岸。始称三河口,后谓急滩,最后才是汲滩,但这一叫法看来至少也有七百多年了。三河口常年船只不断,船户与农户经常在此交换、买卖东西,逐渐形成为一个远近有名的集市。另据文献记载邓州附近的“邓州窑”(注7)位于今天河南南阳邓州内乡大窑店,距邓州约50多公里,邓州窑虽不是官窑,但也是宋代名窑之一,出产的陶瓷产品当然需要运输和贩卖出去,因此,汲滩的集市和运输条件自然成为其销售的有利条件,这才会有文天祥诗中的“汲滩供茗碗”,文天祥也才知道自己到了邓州。后面的句子是写他自己的境况,理解起来比较简单,这里不再细述。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末期品茶已有专门的茶碗,而且有专门的名窑烧制,可见,茶文化确实已具备一定规模。

  综上所述,我们从文天祥为数不多的茶诗中可以看出,第一,在南宋末年,茶文化是盛行的,既是隆重的,但也并非常态;第二,当时茶文化是崇高的,令人向往的,甚至可以作为和平美好生活的象征;第三,茶文化是有群众基础的,是百姓喜爱的,其器具是专门生产和交易的。

  这就是文天祥诗词中关于茶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注:

  1、陆羽 733年-804年,一名疾,字鸿渐,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汉族,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2、日本《类聚名物考》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3、椒柏 汉 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原注:“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 ’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

  4、萍蓬 比喻辗转迁徙,没有固定居所,喻行踪转徙无定。 唐 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5、亲帏 亲:父母;帷:帷幄,帷幔,帷帐。

  6、羁鸿 《汉典》:亦作“羇鸿”。犹征鸿。 唐 王昌龄 《出郴山口至垒石湾》诗:“寒月波荡漾,羇鸿去悠悠。”。 唐 柳宗元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诗:“杳杳渔父吟,叫叫羈鸿哀。” 明 文徵明 《夜坐》诗:“微风吹空星漠漠,时有羇鸿夜寥廓。”

  7、《陶录》全名为《景德镇陶录》清代景德镇人氏兰浦原著,六卷,后经弟子郑廷桂增补为八卷,另加入卷首《图说》和卷尾《陶录余论》共十卷,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由异经堂刻印刷出版(四册一函)。卷七《古窑考》洪州窑、越窑、柴窑、邓州窑、建窑等 宋代名窑甚多,如饶州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龙泉窑、建窑、象窑、吉窑、董窑、钧窑、耀州窑、邓州窑等等,皆为名品,各具特色。

茶文化10

  周六从暄桐教室上完课的下午就要出差,顺手拿起这本《中国茶文化》。三个多小时的飞行,手不释卷,一口气看完了大半本,还兴奋地划下好多有感触的精彩语句,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不少阅读心得和感悟,内心久久充盈着一种难言的感动。

  在看这本小书之前的一段日子,由于开始在暄桐学习,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忙于写字画画,从一横一竖一转弯起笔,从写生线描开始,加上此前就在学习的太极拳和古琴亦是在基本功训练阶段,生活变得异常充实而不觉辛苦,重复而不觉乏味。正是在这样通过不断重复一些简单动作和细节来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突然觉得自己悟到了一些人生中无比重要的东西,好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和感受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原本愚钝的心慢慢变得敏锐起来。

  正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看到这本关于茶道的书,茶道虽然是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却与其他我所正在接触和了解的领域有着惊人的相似与契合。难以形容阅读过程中的喜悦和快乐,甚至像书中所说是那种“因兴奋而颤抖”的奇妙感受。

  在这里,我也记录下这本小书带给我的若干种幸福。

  一、关于学习的种种

  1、学习的阶段——从无法立即理解到豁然开朗

  作者森下典子小姐从20岁开始学习茶道,书中详细记录下她25年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悟和体会。学习任何学问大抵所经过的阶段都差不多,也都需要有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对于我这样久已离开学校没有系统学习过什么的“新同学”,看到书里的种种,收获良多。

  关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典子小姐认为世上的事物可归纳为“能立即理解”和“无法立即理解”两大类。无法立即理解的,往往须经过多次的交会,才能点点滴滴领会,进而蜕变成崭新的事物。而每次有更深刻的体悟后,才会发觉自己所见的,不过是整体中的片段而已。学习过程中不必太在意是否能理解,不妨将之分阶段视为集水的小水杯、大水杯、特大水杯,顺其自然等待杯中水满溢,便可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

  尤其喜欢这句“饱尝那一瞬间豁然开朗的醍醐味”。“醍醐”,指的是酥酪上凝聚的油,在汉译佛经中的基本词义为本质、精髓。真正的好东西,大抵都要经过一番周折才能得到的。就像看一本好书,也许不能立即理解,但如果能坚持看完,甚至看第二遍第三遍,一定能有更深刻的体悟,豁然开朗的感觉。典子小姐说,真正的体悟需要时间,可是就在“啊,原来如此”的那一瞬间,完全化为身上的血与肉。

  这给我们以重要提示,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终能不断有所领悟和成长。某种意义上,“不求甚解”的状态很正常,无需苛求从最开始就完全理解,坚持下去时候到了自然了然于胸。

  2、学习的心态——归零和用心

  书中关于学习的心态,我总结一为归零,一为用心。归零的心态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有难度。拿书法来说,由于小时候曾经跟老师学过一点皮毛,自己本身也喜欢,近几年没事就自己练习、摹贴抄经,对笔墨纸砚可能比一般人更熟悉些。因此,可以说,一开始进入暄桐课堂的心态并不是“归零”的,觉得凭自己的书法基础,写字并没有那么难,落下几个月的作业并没有那么难补,相信自己很快就可以写得和别的同学一样好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练习,我为这种自视过高的想法深感羞愧,因为我看到自己和同学的巨大差距,除了在书画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严重缺失外,书写水平也与大家相距甚远;看到同学们做的古代书画家对比PPT简直具有书画专业研究水准;看到已经非常棒的学习委员每天坚持大量的线描临摹,精益求精地追求每一个细节;看到老师在各方面的学识涵养以及对教学的用心。

  典子小姐在书中说,真正的学习之道,就是在教授者的面前将自己归零,敞开心胸从头学起。无聊的自傲,只会成为自己的绊脚石、甩不掉的心理包袱。一定要舍弃这些包袱,让心净空无一物,才能无所窒碍的容纳任何事物。谨记谨记。

  学习除了要有归零的心态,最重要的是要“用心”。记得上课时,糊糊老师点评大家的《水浒叶子》线描作业,曾经说过质量比数量重要,不要赶作业,每一笔都要稳定、肯定。这说的其实就是每一笔都要用心。只有用心做每一个动作,茶道才能展现出应有的魅力,写字画画也是一样。

  3、学习的方法——不断重复

  典子小姐在一开始学习茶道时,觉得茶道的动作太复杂、细节太繁缛,完全不能记住,有一次带了笔记本想要记下来,结果却被老师制止,老师告诉她“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养成习惯!”不可以死记。上课时多练习几次,手脚自然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些什么。

  经过经年累月的重复练习,作者终于可以不经老师提示不经大脑思考,自然而然地将不断重复的一个一个的小动作,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不知不觉间串成一条线。

  这让我想起古琴老师曾经告诉我的,不要去记谱背谱,一首曲子当你弹奏足够多次后,自然而然你的手会弹完一个音接着弹下一个音。太极拳也是一样,那么多招式记不住怎么办,没关系,持续练习,直到有一天,身体自然知道下一个动作该怎么做,听身体的感觉行事。书画也是一样,糊糊老师要求每天都要摸摸笔,不断重复之后,不管写字还是画画,笔画线条才会有质量。

  二、关于茶道的种种

  典子小姐在书中详尽地描写了学习茶道中所见到和感受到的关于茶道的种种,在这里略写一二。

  1、形与心

  老师告诉典子:茶道,最讲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

  书中讲述茶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有讲究,从帛纱折叠的形状,到用帛纱在装抹茶粉的“枣”盖子上写特定的平假名;从捧“水指”(装水的器具)时手肘和手指的动作,到榻榻米一叠走六步,第七步要跨过榻榻米的缝边;从“茶筅”转圈搅动三次,每次搅完要拿到鼻前看看,到用白色的茶巾擦拭茶碗口三圈,每擦完一圈要将茶巾放在碗底下转动,写另一个特定的平假名……等等,诸如此类。书里有一段关于老师茶道动作的描写非常精彩,摘录如下:

  老师的每个步骤都没有添加特殊动作,也没有任何故意引人注意的花招,更无省略或不正确慌乱之处,一切均依照平日对我们的指导那样自然往下进行。或许就像是从未经污染的山间涌出而被称为“名水”的水吧!未经添加也不必过滤的好水,如玻璃般无色透明,也无味无臭,畅饮时绝对不会哽咽在喉咙,而是一路沁凉畅快到底、通透全身。我们眼睛追逐着老师手边的`动作,头脑却意外觉得清新愉悦,就好像是用眼听音乐一样。

  “用眼听音乐”的比喻很有意思,的确,我看太极拳老师打太极拳或者古琴老师弹奏古琴时,那种行云流水般的流动感、畅快感,动作的放松舒展,真是赏心悦目。茶道也是一样,书里说,顺畅、不出差错的过程中自有深意。即便是中规中矩的动作、单纯的敬礼,自然表达的动作展现出人体内的“气”,身体的语言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和国画,也是从“形”的训练开始,不管是摹贴还是线描,首先要摹得像、描得对,有了“形”,在其中放入“心”,最后才能有“神”,才能“气韵生动”。

  2、不一样的鞠躬

  书里让人印象颇深的有一段,是序章写典子的母亲描述武田老师的鞠躬,说“虽然是很普通的鞠躬,可是就是不一样”,“没见过那么漂亮的鞠躬方式”。读到这里,我猜大部分人会跟我一样,好奇这个武田老师的鞠躬到底是怎么样的“不一样”和“漂亮”。作者并没有马上揭晓谜底,而是在后面的章节中的一段顺其自然地描绘了这个不一样的漂亮的鞠躬:“光是这样一个动作,就让我感动不已。老师鞠躬的时候,就像是鸟儿瞬间展翅抖动身躯,再轻松回复原貌般优雅自然。她优雅表达敬意,富谨慎含意,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

  我想到我的太极拳老师,李毅多老师,他的鞠躬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好几年前,我们还是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李老师那时忙于传播传统文化,已经很少来律所。正值律所调整分配办公室,我和李老师夫妇被分配到一个办公室,但还没有机会见到他。有一天临近中午,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门一开,李老师对着我近九十度鞠了一躬,说“吕律师,中午好!”我当时怔了一下,然后见他很自然地起身,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又对着我轻轻一鞠躬,“很抱歉!请问我在这里用餐您介意么?”这时我才注意到他进来的时候手里拎着一盒饭。征得我的同意后,李老师才坐下,开始用餐。而我,坐在电脑前,为李老师的举动感动不已。就像书里的武田老师,他“优雅表达敬意,富谨慎含意,却毫无卑躬屈膝之感。”

  能做出这样“不一样”的鞠躬的人,一定是心无杂念、恭敬谦卑、和敬清寂之人。

  3、礼法与自由

  作者一开始认为茶道的约束太多,几乎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有规矩,有礼法。然而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作者却意识到:茶道只有“礼法”,礼法本身又要求严格,几乎毫无自由可言。可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制约。在强调自我的学校教育中,人人为竞争而感到不自由;严格要求礼法、受约束的茶道,反而容许个人的样貌,享有莫大的自由……。

  的确,礼法与自由看似一对矛盾,实质上却不然。有句话说,没有堤岸,哪来江河?自由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束缚当中,或者说要先经历一个约束阶段才可以达到真正的自在。

  4、一期一会

  所谓“一期一会”,就是“一生一次机会”的意思。即使聚集相同的人进行多次茶事,任何一次都不会一样。所以,一定要抱持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的心情。

  这是日本茶人们在举行茶事时所抱持的心态。这种观点来自佛教的无常观,佛法的四法印之一就是“诸行无常”,即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无常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变化。认可无常,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在当下。

  5、细节体现尊重

  书里有一段讲作者参加茶会,看到一位茶道老师给弟子钱的细节,对于这个老师的举动真是非常叹服,当然,也很佩服作者的细微观察和生动描述。那位年约七十的老师要还弟子替她垫付的钱,她并不是直接把钱拿出来当众塞给弟子,而是“先从手提包中取出钱包,再从和服腰包中抽出怀纸(装盛果子的纸——注:是那种非常精美雅致的纸),像是不想让弟子直接看到似的,侧身将钱包入怀纸中。我被她手指灵巧的动作吸引。这位老师又从手提袋中拿出一根唇笔,以为她要涂嘴唇,没想到她拔去唇笔盖,很快在怀纸包上写了一些什么。然后,她将唇笔放回手提袋,两手捧着怀纸包,对弟子说非常感谢。”怀纸上写了两个字,根据译注,是表示附加在礼物上的礼箴。这一段细节,体现出对他人的体贴与尊重,反思自己的很多类似举动,真是倍感惭愧。

  三、品味季节,活在当下

  中国人自古是非常重视季节和节气的,除了春夏秋冬四季,一年还有24个节气。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每个季节随着太阳位置变化,气温寒暑差异,从农耕生产、饮食劳作到作息养生都要对应季节有所不同,在不同的节气相应会有不同的农事和节气活动。然而现代的中国人却很少能熟知每一个节气,更别提知道不同节气应该注意什么做些什么了,甚至,随着空调暖气和农业大棚的使用,春夏秋冬四季都变得不再那么分明。

  而日本传承至今的茶道,却总是围绕着季节进行。不同的季节所使用的茶具不同,茶室的布置不同,茶道的动作流程和细节不同,就连墙上挂的字画、吃的和果子等等都全然不同。“立冬”时,要移去茶室中间的榻榻米,开启炉,也开始茶人的“正月”。“立夏”时,要在炉上盖上榻榻米,开始夏季的茶道。春夏秋冬,每年季节不停地循环。

  事实上,除了季节还有一个更大的循环不断重复,那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干支。在“初釜”(每年新年的第一个茶会),必定有符合该年干支的道具登场。也就意味着,某样在初釜用过的符合该年干支的茶具,这次用过之后,下一次拿出来使用就是12年以后了。茶道环绕着季节,也永远环绕着干支的循环演出。相较之下,人的一生再长寿也只有六七次的干支循环而已。

  因此,作者说,二十四年来,渐渐由茶道中体悟日本季节的况味。以前老是抱怨“为何不一直进行同样的御点前”,如今却认为享受其中的变化正是茶道的乐趣。雨天听雨,下雪日观雪,夏天体验酷暑,冬天领受刺骨寒风……无论什么样的日子,尽情玩味其中就好。将身心都放在这里,好好运用五官,专心品味当下,这样便能有所领悟。自由之道,其实一直存于当下、这里。一味考虑过去与未来,当然无法安心过当下的日子。其实,人生的道路不只一条,何不好好体验当下。唯有忽略过去与未来,专注当下这一刻,人才能无所罣碍、自由自在地活着……。

  书里还说,在真正入冬的“冬至”用柚子皮泡澡暖身,一年之中都不会感染风寒。我打算在今年冬至的那天(12月22日)试一试。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那一天开始画“九九消寒图”哦。

  四、茶禅一味

  书中最精彩、让我印象最深的的章节之一,是“雨天听雨”,讲作者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周六,经过到底去不去上课的纠结最终决定冒着大雨去上茶课,在茶事进行过程中倾听雨声的体验。无法概括描述出书中的内容,只能原句进行节录如下:

  从未如此专心听过雨声,觉得自己似乎正深入探索雨音密林的奥秘,心中怦然不已。心里虽然恐惧如此真切的感觉,却又想更深入探索。我的耳朵也因此变得更加敏锐。感觉听力忽然扩展,而且一口气想要突破什么……。

  莫大的空间里,突然只剩下我一个人。这里究竟是哪里?没有任何东西阻碍着我。

  身心完全自由享受着温暖大雨的冲刷,一切的喜悦、快乐,皆有如孩童在雨中玩耍般欢欣鼓舞,即使视线因雨过大而看不清楚也毫不在意。生平初尝如此自由奔放的感觉。

  无论到多远的地方,皆可看见自我开阔的前景。可以一直在这儿,哪儿都不必去。没有任何不可以做的事。也没有任何非做不可的事。也没有任何的不足够。完全满足于当下。

  当敏锐听力消失,发现自己依然坐着。作者的文笔非常优美,亲切自然,情感自然流露,这一章节极为准确而透彻地描述了“当下”的那种状态。当然,这样的精彩描述离不开译者夏淑怡同样精彩而准确的中文翻译。这样的文字读起来真的有一种兴奋和感动。

  作者典子小姐在书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描述:“为了避免再出错,我们只有专注眼前。这么一来,脑海里不再胡思乱想,甚至有数秒处于真空状态。那一瞬间才能完全抽离现况。”“就这样静默了数秒。我的脑海也呈现真空状态,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考虑,获得数秒比睡眠还深沉的静歇。我屏息感受这一刻,心情却很愉快。”“在数秒的空白中,只感到无限深邃的空间。”

  虽然一个是茶道中的体验,一个是佛法修行中关于心性的开示和领悟,但你会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内在本质。其实,日本的茶道一直以来都和佛教、和“禅”联系在一起。日本流传至今的茶道来源于中国宋代流行的禅院的点茶方式,在宋游学的僧人荣西禅师在浙江的天台山取种,带回日本栽种,京都附近的高山寺茶叶就此存活,并被宇治茶农移栽。宋代的点茶,由荣西禅师带回日本后,经过千利休时代,逐渐结合日本的器物,用自己的禅宗思维和审美创造了一套日本的茶道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事就像是一场净心清魂的佛事。茶道从其根源上可以说是禅的化身。佛法修行就是在食住行卧中修炼身心,了悟心性,茶道亦是如此。

茶文化11

  摘要:茶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这个期间不断的进行演变,进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茶的衍生品,比如茶词、茶具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的物质文化。将高校英语教学与茶文化结合,学生能够对这种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精神和思想所折服,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提高英语综合素养以及文化底蕴。本文就以英国茶文化与英语教学为内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几点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引言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xx(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xx(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xx(3):45-46.

  [5]张素英.文学翻译是语言等值转换和再创造的统一[J].邯郸师专学报,20xx(2):35-36.

茶文化12

  当你美美地品一杯茶时,你可知道我国茶文化之“最”吗?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种茶专著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最早的咏茶诗据史载,西晋诗人张载“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士聊可娱”的诗,被称为第一首咏茶妙诗。

  最早的茶话会据史书云: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最完备的茶叶科研教育体系自《茶经》问世至今,我国十分重视茶叶的理论研究。现在我国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茶文化13

  摘要: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化内涵的引导上。影视后期制作,需要赋予影视作品一定的审美元素和特色文化内涵,给予影视作品独特的美感。本文主要研究了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并针对茶文化这一特殊文化角色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以满足实际的影视制作需求,带动相应审美观念的优化。

  关键词:茶文化;影视后期制作;应用

  茶文化是国内主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在近些年的文化衍生过程中,开始与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在最初的茶文化发展阶段,茶文化所阐述的仅仅是一些基础的茶文化内容,包括种茶、采茶、泡茶、冲茶等内容,这些茶文化内容本身较为局限,仅仅能够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而且,这一时期的茶文化确实是以茶作为核心的,但是,这样的核心显然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更加难以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姿态。在后来的发展当中,茶文化逐渐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为了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它开始对自身的文化教育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延伸出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们的真实认可。茶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色彩逐渐变得相当浓厚,并且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在这样的状况下,茶文化开始得到了各个行业的广泛借鉴和应用,实际的应用效果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影视后期制作属于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决定了影视的整体观赏效果和艺术特征,为了提高相应的观赏效果,许多人们会在影视后期制作的时候添加一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以博取人们眼球。茶文化在这里明显属于主要的文化元素之一,它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能够给予影视后期制作较高的活力,提高影视后期制作的有效性,迎合人们的整体审美观念,实现高水平的审美流程。

  1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应用的发展

  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最初发展于影视的繁荣阶段。在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中,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样的提升使得茶文化拥有了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整体的影视播出效果也吸引了更多受众的目光。从这个角度上进行分析,茶文化在这个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担当的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引导和文化认知角色,能够给予影视更多的魅力,也能够使得更多的人们得出正确的观赏结论。现如今,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已经有了整体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增加了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得影视作品变得充满内涵,值得人们进行深层次的考究。另一方面在于凸显出了影视作品的独特审美,能够让人们欣赏到更加完美的作品。从观赏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显发现赋予了茶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变得更加充满魅力,实际的影视制作效果也有了相应的提升。茶文化在未来影视后期制作的应用当中,必然会延伸出全新的审美标准和文化认知,相应的文化渲染力也将得到全方面的提高。当前时代的人们,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表面,转发有了深层次的认知,无论是对茶文化的分析还是认可,都产生了全新的文化认知结论,实际的文化覆盖变得较为完善,因而在欣赏茶文化特色影视作品的时候,也会表现出自身的文化认知度,被其中的文化内涵所吸引。

  2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方向

  2.1基础文化铺垫

  现代影视制作包含多个环节,影视后期制作属于最为关键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实践能够为影视作品增添许多特色的内容,使得整个影视作品变得较为明亮,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影视后期制作往往是对场景和人物的一些渲染,也会增加一定的文化元素,使得整个影视作品具备较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影视制作行业有了相当大水平的提高,采用了许多全新的技术内容。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更多关注影视作品的内涵和美感,对于表面的内容则没有太大的关注度。再这一要求下,影视后期制作便担负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对影视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文化渲染和艺术拓展,使得影视作品具备极高的观赏性。茶文化基础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茶文化的铺垫上,只有将茶文化与影视作品深层次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给予人们最为真挚的认可度。茶文化的基础文化不仅体现在它拥有完善的茶文化体系,能够将茶文化的内容完全地展现出来,还表现在茶文化的内涵渲染上,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艺术渲染,给予爱好文化人们一种普遍的.文化认知。

  2.2茶文化的艺术美感

  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凸显影视作品的艺术美感。在当前时代的发展当中,人们的基础文化认知有了普遍的提升,对于影视作品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不再关注影视作品的基础表现形式,转而开始更多地关注影视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影视后期制作必然想要对其中的艺术美感加以渲染,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美感,吸引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文化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推动影视作品美感的全面上升。茶文化讲求和合、自然,要求在文化融合和文化实践的过程中,更多以自身的文化内涵为本源,进行深层次的拓展和塑造,给予目标对象不一样的文化和艺术美感。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能够彰显出独特的艺术美感,这一艺术美感的形式较为独特,相应的受众范围也较为广泛。影视后期制作可以以茶文化基础理念为引导,积极完善相应的影视资源内容,使得影视作品变得较为合理,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在艺术内涵的渲染上,可以更多借鉴茶文化这一独特的角色,将茶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融入到艺术创新当中,推动整个影视作品艺术性质的全面提升。

  3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综合应用

  3.1画龙点睛,突出影视作品的文化特征

  现如今,国内的影视行业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人们的审美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对于许多传统的影视作品,根据不屑于进行观看。而一些全新创作的影视作品,由于失去了自身的内涵,因而在文化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容易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影视作品本身是文化的集中彰显,如果脱离了文化这一本源,那么相应的影视作品也将失去灵魂。通过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合理应用,能够重新得到相应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美感,提升影视作品的独特魅力。人们自己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也可以认识到一定的茶文化,能够从茶文化的角度进行相应的精神渲染和文化拓展,提高自身的审美认知,从影视作品当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文化认知。同时,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指的并不是完全将茶文化这一文化内容融入影视当中,转而需要将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引导,不断彰显影视作品自身的文化特征,以得到人们的认可。每一个影视作品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所在,人们只有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才会形成一定的主观审美,相应的影视作品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价值。

  3.2如虎添翼,增加影视作品的艺术色彩

  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应用,还可以以茶文化内涵为基础,努力将茶文化内涵当中的一些内容,用来指导影视后期制作的科学开展。如影视后期制作人员可以选择和合思想将整个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与生活环境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真实认可度,另一方面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影视作品所表达的重要内涵。同时,茶文化讲求和善,需要宣传一些正能量思想在影视作品当中。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影视作品的表现效果,提高相应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对影视作品的主旨进行塑造,优化影视作品的内涵,引导所有观看人员都能够在欣赏完影视作品以后,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的茶文化思想,还需要加以综合拓展,更多地融入茶文化内涵,打造出特色的影视作品表现形式,为影视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色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的综合应用,能够使得整个影视作品具备相当高的文化色彩,本身的艺术魅力也会得到全面的提升。影视后期制作人员需要在新时期加强对茶文化这一特殊文化体系的关注度,努力研究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将它们用来指导当前的影视制作实践,提高视觉观赏效果。

  参考文献

  [1]康永斌.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影视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福建茶叶,20xx,39(02):249-250.

  [2]李建伟,康永斌.影视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及美学意义[J].福建茶叶,20xx,39(02):251-252.

  [3]刘娜.影视传播中茶文化的作用与功能研究[J].福建茶叶,20xx,40(02):411-412.

  [4]李芹燕,康金熬.论茶文化在影视文化构建与传播中的功能[J].新闻研究导刊,20xx,5(16):70-71.

  [5]姜毅.解析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xx(23):188.

茶文化14

  摘要:

  茶叶节是茶产业的经贸交流活动,也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由于茶叶节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导致很多地区开展的茶叶节活动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本文首先对茶叶节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茶文化旅游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茶叶节;茶文化旅游;经贸展会;茶乡经济

  文化旅游业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茶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旅游业的一种,对于茶乡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讲,茶文化旅游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借助茶文化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同时也借助旅游业的形式给当地的茶文化交流创造了许多机会。由于茶叶节主要是针对茶叶经济贸易展开的,所以茶叶节中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被人们所忽视。为了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组织者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茶叶节的文化意蕴,将茶叶节的发展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

  1、茶叶节概述

  茶叶节事实上是茶文化和茶业发展的产物,是茶叶行业的大型经贸活动,是茶企茶商贸易交流的平台。茶叶节的开展不仅针对茶商和茶企,其还为喜爱品茗的茶人提供了文化交流的机会。茶叶节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茶文化和特色茶乡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茶乡及该地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对茶产业快速的发展,茶乡经济的兴起有着较大的帮助。我国有着许多茶区,这些地区有着举办茶叶节的经验。比如说,凤庆县就曾经举办过21届的茶叶节。由于凤庆县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因此该地区举办的茶叶节也吸引了许多东南亚国家参展商的前来,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凤庆县茶叶的知名度,同时还使茶叶贸易变得更加频繁。除此之外,国内还有很多类似的重要展会,比如溧阳茶叶节等。国内茶叶节的活动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且极具文化意蕴。此类大型茶叶节的举办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提升了当地的社会影响力。

  2、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茶文化旅游属于文化主题旅游,旅游者在茶区可以欣赏茶园风景,体会茶区文化百态。当然,旅游者参加茶文化旅游主要是为了欣赏茶文化的魅力。茶叶节是茶文化与现代经贸相互融合的产物,茶叶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茶叶节对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帮助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够忽略开展茶叶节时茶文化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要是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就会使茶文化旅游开发受到阻碍,这对于茶区经济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2.1茶叶节中的茶文化内容不突出

  国内一些产茶区开展了茶叶节,当然目的主要是通过茶文化交流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有利于深化茶文化旅游的内涵。虽然茶叶节对于茶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地区在举办茶叶节时忽略了茶文化内容的导入,这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近年来,一些茶区举办的茶叶节主要只注重展会活动的形式,而不太注重推广和宣传茶文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茶文化旅游要素的茶叶节对游客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游客的减少会给当地的茶文化旅游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文化因素是茶文化旅游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最本质的文化意蕴,就极有可能给茶文化旅游造成重创。

  2.2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明显

  茶叶节不仅仅是茶业产区的重大活动,同时也是当地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价值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理念下,人们也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文化兴旅”等。经济发展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就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经济效益应该与文化效益齐头并进。就国内茶叶节相关资料记载分析,很多地区的茶叶节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文化价值,事实上这种形式的茶叶节并不能对当地茶文化旅游业的开展起到任何帮助。事实证明,茶叶节不注重文化价值的导入,就会使当地茶品牌的美誉度大大降低,同时也会使游客的数量减少。

  2.3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

  就有些地区的茶叶节情况来看,前来茶叶节参与文化经贸交流的茶叶展商主要为该地区的茶企。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茶叶并没有登上其他地区茶叶节的舞台。这些因素都是对当前茶叶节缺乏宣传力度的有力证明。那么大家一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当前茶叶节的宣传力度缺乏?”茶叶节的宣传力度低,主要可以归为三方面的原因。其一,茶叶节组织单位的投入资金较少,使得茶叶节的规模较小,而投入和收效是成正比的,小规模自然也较难换来宣传度的大幅提升。其二,茶叶节中茶叶市场管理存在许多漏洞,这给茶叶节的举办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茶叶节的推广效果。第三,茶叶节通常作为展销活动开展,这就是茶叶节的参展对象,主要集中在茶叶参展商领域。很显然,参展商的人数较少,所起到的宣传作用也是有限的。

  3、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

  3.1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

  茶叶节是茶叶展商之间的经贸交流活动,很显然是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由于茶叶节对文化价值的忽视,导致很多地区开展的茶叶节活动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领域的不断发展,很多经济学家发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很多行业是同等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业就属于这类行业。对茶叶节文化价值的不重视会使茶文化旅游的质量大大降低。该地应该在确保茶叶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提升茶叶节的文化价值,确保茶叶节能够促进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当然,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茶区经济的兴起,同时还能够提升茶区知名度。

  3.2注重茶区特色品牌开发

  对于很多企业来讲,品牌优势对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很多企业直接将品牌开发作为公司头等大事,因此品牌优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茶区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就是该地的茶叶,要是茶叶的质量都不过关,或者茶叶毫无口碑,那么该地的茶文化旅游也是很难开展起来的。也就是说,茶叶是茶文化旅游开展的基础所在。茶区应该重视特色茶叶品牌的开发与打造,并学会利用品牌优势提升茶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品牌优势与产业链的形成是相关联的,茶区管理人员应该借此积极打造特色茶叶品牌,通过推广和宣传有效提升茶叶品牌的口碑。

  3.3多层次开发茶区茶文化

  事实上,茶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中层次茶文化资源和低层次茶文化资源。其中,高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指的是茶艺表演,比如采茶戏。中层次的茶文化资源主要包含茶文化习俗和茶道等。相比之下,低层次茶文化资源主要集中于物质范畴,比如茶具和茶园等。传统的茶文化开发模式主要集中于中低层次的茶文化资源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茶业产业链的发展。开发者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多层次开发,在开发中低层次茶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兼顾高层次茶文化资源,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茶文化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4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

  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点。第一,将茶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与茶文化相结合,塑造出适应茶人与游客所推崇的茶文化旅游环境。当然,开发者在营造茶文化氛围时不仅应该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还应该在环境中导入文化因素。第二,注重茶文化旅游空间休闲功能的开发,使游客更好的感受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茶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茶文化要素,确保游客能够在游览的过程中体会“天人合一”的乐趣。

  3.5有效结合其他旅游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就茶文化旅游领域而言,茶文化旅游与其它旅游形式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他们属于与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在茶乡地区发展茶文化旅游时不应该限制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应该有效结合茶文化旅游形式与其他旅游形式。比如说,要是该茶区有着夏日清幽的特点,那么就可以考虑在该地茶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增加避暑旅游。要是茶乡地区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特产,比如我国景德镇地区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和陶瓷文化,那么开发者就可以将茶文化旅游与陶瓷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旅游形式的结合对于茶文化旅游是十分有利的。

  3.6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

  茶叶节存在宣传力度低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茶区经济和茶文化旅游的发展。针对该问题,开发者有必要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首先,茶叶节组织者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延长茶叶节的举办时间,不断丰富茶叶节的内涵。其次,还应该注重解决茶叶市场管理漏洞,给茶叶节的开展扫除障碍。再次,还应该将茶叶节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通过茶叶节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档次,并通过游客推广和宣来提升传该地的茶文化和茶叶品牌。

  4、结语

  综上所述,茶叶节开展过程中茶文化旅游开发存在许多问题,茶区管理者应该注重茶叶节的文化价值和茶区特色品牌开发,同时也应该注重茶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增强茶叶节的宣传力度,这有利于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照华.茶文化的概念、内容和传播[J].茶叶科学技术,20xx(2):39-40.

  [2]陈铭华.茶文化是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J].农业考古,20xx(4):53-55.

  [3]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开发与管理态势[J].地理研究,20xx(6)845-855.

  [4]孙艳红.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体层次分析及开发构想[J].商场现代化,20xx(2X):63-64.

  [5]张宏丽.信阳茶叶节的困境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xx(8):67-68.

茶文化15

  狗牯脑茶是什么茶

  狗牯脑茶,为江西珍贵名茶之一,产于江西罗霄山南麓支脉,即遂川县汤湖乡的狗牯脑山中,故称“狗牯脑茶”。常言“高山出好茶”,狗牯脑茶具有高山茶的优良风格,条索圆紧,色绿而润,味醇带甘,香胜幽兰,饮后清凉爽快,清热去暑,被誉为茶中极品。

  狗牯脑茶的茶文化

  相传此茶始于明朝末年。据说,当时遂川有一位名叫梁传谥的.农民,他从广东带回茶叶种子,把它播种在狗牯脑山坳。经过多年的培植和制作,终于制成色、香、味、形别具一格的茶品,问世后颇为人们赞赏,于是种植开来。直到清朝嘉庆年间,被地方官将其茶奉献朝廷,经皇帝品尝后并作为贡品,才以产地正式命名为“狗牯脑茶”。名声传开后,在1915年,狗牯脑茶曾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荣获银质奖章和奖状。从此,狗牯脑茶驰誉世界。

【茶文化】相关文章:

茶文化07-28

茶文化论文11-22

茶文化诗句12-27

茶文化的感悟03-03

学习茶文化的体会08-04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08-06

茶文化作文05-31

中国茶文化论文07-26

《中国茶文化》教案09-29

茶文化活动策划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