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

时间:2023-07-22 12:04:42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积极心理学(热)

积极心理学1

  一、影响限时快速阅读的心理因素分析

  学生对于英语这样一门外语的学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 在学习英语时很容易没有自信,产生退缩的心理作用,从而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导致学习英语比较吃力却没有显着的效果。

  限时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语境,初步理解文章主题,最终快速抓住有效信息进行解题, 这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熟练程度,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技巧的培养程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对于这么难的模块,学生自然而然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没有自信和热情去学习英语。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阅读教学效率的建议分析

  (一)教师方面

  英语教师是英语教学限时快速阅读的主导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恐惧心理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在英语教学限时阅读训练的同时利用积极心理学以辅助, 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方面,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 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 鼓励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面对, 而不是纯粹地抵制这种正常的心理而导致学习英语时更加吃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对于限时快速阅读技巧的培养要注意创新性,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用学生能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进行限时快速阅读的训练,使得死板单调的阅读训练具有一定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体, 学的好不好,都是自己的责任。 因此,学生自己也应当采取一些措施与教师配合共同克服学习英语的.焦虑恐惧心理。 一方面,学生应当学会自我激励, 学会培养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信念,最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习英语, 攻克限时快速阅读难关。

  另一方面,在平时的限时快速阅读训练中要慢慢反思并且琢磨出适合自己的攻克快速阅读难关的方法,日积月累,限时快速阅读的难关就会迎刃而解,最终学生的焦虑心理会大大减轻。 同时,学生自己要加强阅读素材的积累,开阔自己语言视野,多多了解英美文化,培养自己的英美思维,那么最终快速阅读解题也不在话下。

  (三)学校及其社会教育机构方面

  一方面, 社会教育机构要引导一种正确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方向, 尽量使得英语学习者利用报纸、 电视节目或者书籍等方式培养英语阅读的习惯。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英语学习不再是难题。 另一方面,为全体英语教师定期进行英语素养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英语素养和教学技能, 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同时,有关教育部门应当调整英语阅读评价方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限时快速阅读技巧训练的具体策略

  (一)阅读速度的强化训练

  首先,要培养和强化学生视觉阅读技巧

  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在心里默读文章的速度要远远慢于直接通过眼睛传递到大脑然后反馈信息的速度,因此,这种没有发音的视觉阅读在平时的快速阅读训练中要加强。 其次,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对于某一段、某几段、某篇文章进行限时训练,然后再控制答题速度,定期训练学生, 学生适应了这样的阅读节奏后自然而然能够提高限时快速阅读的效率。 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并且引导学生在平时加强自我训练,比如,教师可以根据一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批提供一些生词量不是很大,难度系数符合学生本人, 素材内容很贴合考试大纲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在课外自己定时阅读,并且总结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主题,日积月累,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掌握限时快速阅读的技巧。

  (二)统一速度与细节阅读训练

  如果单单注重阅读速度的训练, 而忽略细节, 那么快速阅读训练就没什么实际效果可言,换句话说,快速阅读实质上就是考查学生对于细节信息的敏感程度。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中考真题的研究, 考查的可能是主题句、近义词或者意思相近的句子,原因、时间、地点等细节问题,教师在日常快速阅读训练之后要及时总结这些细节题型并且督促学生加强这些近义词、 反义词及其句型的积累。

  一般情况,如果是考查原因的细节题,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反义词”进行追踪,提高学生对因果关系句型的敏感,比如,某段话一开始说来到了汽车站,后来又说“没座”,那么导致了Tom 只 能去 cafe. 如 果学生能够抓住“no place,early”这些细节,并且对因果句型的结构很是熟悉,那么这道题很是简单。

  四、结语

  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 教师创新性基于积极心理学进行英语限时阅读训练,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缓解初三学生升学压力,从而提高了初三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初三学生的英语素养。

积极心理学2

  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前言

  朱永新教授作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向教育界提出:老师和学生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在想,既然“幸福”二字在前,一定是在教育和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陶新华作为朱教授的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承其志而传其言。从心理学角度注意到师生都需要积极的引导和关怀,提出利用大脑的工作原理去了解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读过之后让人受益匪浅。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大脑的发育基础,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人,大脑会发育得更好。虽然课堂上不能大幅度活动,但是有节奏的拍掌可以迅速调整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注入活力和热情。因此,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看到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时,我都会利用打节拍来唤醒他们体内的学习因子。这种锻炼不仅能让大脑发育良好,还具有宣泄消极情绪,提高精力和体力的作用,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

  当然,想要学生学习进步,只靠锻炼体育是不够的,尤其是对那些课下积极、课堂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旦短暂的高涨的情绪回归平静,他们又会陷入学不会的迷茫状态,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加强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了。积极心理学相信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二者此消彼长。作为老师,如果任由其消极力量蔓延不去遏止,学生就会肆无忌惮的挑战老师,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就越来越紧张。因而,积极心理学引导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差强人意的.学生身上的优势特征。比如:四四班武天佑每次上课都爱乱说话,突然有一次上课很长时间他都没有见动静,我发现后就立刻表扬了他,这之后他就知道了这样做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做了,四四班的课堂由此顺畅了许多。有时候活泼好动的学生只不过是想要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但又不知道怎么做而已。比如四七班这个新班,很多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第一次住校,老师进宿舍他们都觉得新鲜,我们发现那些在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同学在宿舍很活跃,于是就找机会和他们聊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聊一聊就开窍了,但是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张永健在我们聊天之后上课变得特别积极,不会做的题就找我问,我上课提问他立马举手,刚开始我只是请他回答一些他力所能及的问题,渐渐地我发现比较难的问题他也敢举手了,最近一次测试满分80竟然考出了71分的好成绩!要知道他刚来的时候才考了42分呢。就这样,我从陶老师书上学到的一点点影响着我去关注学生不同的优势特征,进而加以鼓励和表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体验更多的成就感,惊喜地收获他们意想不到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积极的人格品质,我们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和老师配合越来越默契,师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共同感受到幸福!

积极心理学3

  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质;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强调研究每个人的积极力量。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要关注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积极力量是指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它不仅是一种静态的人格特质,还是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能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分析并做出合理选择。

  二、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主张从两个方面来寻求问题的积极意义,一是多方面探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二是从问题本身去获得积极的体验。

  首先是多方面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一个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原因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看它,即我们心理上怎样去归因。如果我们把原因归结为可控的、暂时的,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态度。

  其次,所谓消极向积极转化,很多时候更主要的是指人们要从消极(不幸或困境)中寻找到某些积极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品质等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们在工作中也面临很多困惑,一些过去常用的方法现在不太管用了,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有时收效甚微,让老师们常有挫败感。

  当我们面对学生的问题无能为力时,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试试呢?如果我们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典范,留给孩子空间,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寻求细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因为这样,能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因为他们快乐,我们就能感受到幸福。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抓住教育教学点滴,潜移默化的进行积极品质的培养,如在大扫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友爱;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信——让他们从小建立自信,自强,互爱,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积极心理学让我更加明白,教育不单纯是让孩子掌握一些什么,更需要教会我们的孩子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乐观的精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只是让他们知道这是什么,更要引导他们去问,这是为什么?

积极心理学4

  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报道,能将人们心理活动、愿望、意图等进行驱使的力量即为动机[1]。而引导、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强大动力与直接原因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还能对其学习行为进行支配,并影响其努力程度与学习态度。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然而,中职学生具有基础文化较差的特点,在学习内容丰富的计算机课程时,难免会感到吃力。因此,教师应仔细分析积极心理学与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关系,并将其进行充分地利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一、积极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曾提出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并使其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2]。积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种,该学科的主张为:在良好条件下,一般人该怎样更好地发展与生活,而有天赋的人又该怎样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教育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学对教师有着以下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潜能与力量都应用一种具有发展性、开放性、欣赏的眼光进行看待,同时,将积极心理学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学生的健康心理得到培养、学习兴趣与素质均得到提高。

  二、积极心理学对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意义

  有资料表明,我国中职生具有以下几点心理问题:1.对学习缺乏自信,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2.存在较为强烈的消极、逆反心理;3.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较大障碍;4.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5.对个性发展进行盲目地追求[3]。虽然大部分的'中职生存在以上问题,但是有数据显示,在节制维度、心灵触动、持重以及宽容等品质的得分上,中职生均比普通高中生高。由于在普通教育中中职生处于劣势,因此,其整体心理状态与普通高中生比较明显较低。但是,若将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于中职学校的课堂教育中,帮助学生将正确的发展道路进行挖掘,则会促进大部分中职生形成积极心理。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存在较为重要的意义。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方法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4]。由于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因此,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有层次化以及多元化的。比如,在对金融、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Excel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后,将其专业需求进行充分地结合,并适当地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学习。其次,增加对情感目标的关注度。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将可考核、可量化的目标体系进行制定,从而使学生的良好品质得以更好地形成。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方面,教师应及时地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与时俱进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应重组教学内容,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与系统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主题班会PPT,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巩固了基础知识,并掌握了基础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师必须将课堂任务进行明确,可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中产生“放空”状态;将课堂交流进行强化,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发其学习潜能,并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计算机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个性化的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实现,还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发言与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将学生“学习计算机是无用、枯燥、困难”的想法进行破除。在教学评价方面,中职计算机教师应经常使用恰当并激励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满足其被欣赏的需求,并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首先,教师应将评价方式进行改进。可以利用电子学档将学生的电子档案进行建立,并给予每一位学生查看、互评与自评的权利,这样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并将其个人强项进行充分地展现。其次,将积极的评价标准进行建立。让学生认识到必须通过积极地争取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关注,并让其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使其学习能力进行提高。结语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将积极心理学进行仔细地研究,对积极心理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充分地认识,同时,应明确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方法,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并使其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与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中职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感,并使其自信力得到成功地累积,最终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龙琼芳.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xx(05):49-51.

  [2]王艳华.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教育科学,20xx(09):115.

  [3]朱禛,柏航,黄运来等.人性化计算机教学系统的研究及讨论[J].信息系统工程,20xx(09):159-160.

  [4]潘月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影响力的提升方法和应用案例[J].学园,20xx(07):167-168.

积极心理学5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积极心理学6

  学校在暑假给每个教师都发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我认真拜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多。本书主要有两篇内容:教师发展和积极心理学。教师的困惑和应对策落。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披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两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播种幸福的价值观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热衷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我不苟言笑,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大声训斥或冷脸相对,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发言,生怕触怒了我,课后这些学生也不敢和我沟通,总是绕道走。这种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曾经让我烦恼、反思,可一直没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读了这本书之后,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师要快乐生活的生活态度

  教师的人生是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作为数学教师,令我头疼的是学生的.计算。每次当我改学生计算的时候,学生有时错很多,我都大为恼火。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当我们聚焦于积极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积极心理学7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运动开始在美国展开,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心理学中发展的比较完善的实验测量方法,对人类的美德、力量等积极品质进行研究,从而促进人类群体不断的完善发展。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就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一、当前阶段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已经有许多高校开始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问题,将入学教育纳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之中,但总体来说,新生入学教育还存在许多缺点及不足。首先,大多数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都采用的是入学教育周的模式,仅有少数学校改变了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总体而言国内高校入学教育模式基本一致,比较单一。内容上来说,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并没有制定一个统一的规章或者要求,大多数学校的入学教育都是围绕学校的校史、校规、专业课程、大学生涯规划等内容展开。形式上来说,大多采用开学典礼、班會、学校校园参观、校史陈列馆参观等形式,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入学教育的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传统心理学、主流教育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学校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关注度更高,入学教育重点围绕学生不良心理问题产生以及行为矫治等方面,入学教育的时间大多比较短,一周到一月左右,因此,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入学教育课程目标

  积极心理学指导之下,学校的相关教育人员在设计入学教育目标时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能够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能够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树立整体教育课程观,要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为主要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能够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起来,通过个性化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的形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自主发展问题作为重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的空间及时间,培养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

  (二)构建多样化的入学教育组织体系

  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仅限于个体内部,积极心理学将这一范围扩展到了个体与群体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积极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于个体心理因素影响非常大,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入学教育中主要表现在“全员教育”中,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一,新生入学教育时,学校要能够建设一个团结友好的校园文化,全校的教职工共同关爱新入学的学生,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温暖及关爱的校园环境。此外,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高校入学教育要能够建立起一个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共同教育的模式,帮助大学新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从心理上、思想上为后期的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这就需要学校的领导、教师以及高年级的学生全员参与,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学新生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学校可以成立一个入学教育领导工作组,由该工作小组进行整体的规划,将新生的入学教育问题纳入到学校各个院系的课程计划之中,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组、思政教育组、职业规划组等不同的入学教育领导小组,然后各小组之间统一规划合作,完成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

  (三)入学教育特色化建设

  积极心理学中倡导要关注个体的积极兴趣的培养问题,要能够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的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积极品质,要能够增进他们的积极体验,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快乐的心态下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最终形成某种人格特征。学校在教育工作之中,首先要能够将入学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系列之中,然后深入的开发挖掘班级、团队以及家庭的资源,组织引导开展一些积极健康,能够突出学生个性的活动,比如兴趣小组、舞蹈协会等,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形成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环境,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建设宿舍文化,大学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宿舍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入学教育过程中,学校要能够有意识的为学生营造文明、友爱、团结的宿舍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宿舍规范制度,加强宿舍文件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同时帮助学生尽可能快的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之中。最后,学校可以通过构建一个个性化的入学教育网站,让新生能够通过该网站及时的.了解学校的各种信息知识,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减轻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且95后的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度非常高,他们习惯于利用网络解答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也更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受学生欢迎。

  (四)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入学教育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态对于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学校在开展入学教育的时候,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避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要能够通过各种户外拓展活动、学习实践活动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开展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对于高校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中,要能够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多样化的入学教育组织体系,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生活、学习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苏丽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9).

  [2]邹亚.论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

  [3]刘天目.“95”后新生入学教育新途径探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xx(02).

积极心理学8

  摘要: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1]它利用人类内心深处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和唤醒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巨大潜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包括快乐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义地生活,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2]它将心理学从研究和治疗病态心理拓展到研究人类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4],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二是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和唤醒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巨大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和观念,如乐观、勇敢、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积极观念的人有着更好的社会道德、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他们在面对逆境时能更轻松应对。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这种积极的观念非常重要。有了这种观念,在面对来自上级、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时,他们能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此外,积极观念能使教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乐观,心情更加愉悦。因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大力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和观念,使之塑造积极人格。三是积极心理学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学仅仅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个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学生是主体性与能动性统一的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当今社会,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中小学生的思维、视野较以往更加开阔,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容忽视。积极心理学倡导用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1],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受积极心理学理念,掌握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方法,有助于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挖掘、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学习和教育目标实现,也有助于他们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进而打破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平等的关系。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5]这种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达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除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还应使受训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形成健康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就教师而言,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文化素养除了学科性知识,还应具备条件性知识和自我健康发展的能力;就学生而言,中小学学生年龄偏小,有些学生未意识到心理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更不会及时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而是任消极情绪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掌握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就能更好地帮助中小学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乐观。二是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心理品质与中小学教师所需心理品质相符合。积极心理学理论要求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人类蕴藏的潜能,积极挖掘人类固有的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的内在价值。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分研究和利用人类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和优秀力量对抗人生遭受的苦难与困境,引导人们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收获人生幸福和快乐。将这些心理品质迁移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能促使他们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热情参加继续教育,形成主动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参与继续教育活动。此外,还能使中小学教师形成激发自身潜能、增强专业知识、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心理品质。具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教师更容易在教育活动中保持信心,在学习与工作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三是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相联系。积极心理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思想,倡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体现普遍意义的博爱与人性。积极心理学不仅将人类自身的优点看作可以用来克服其缺点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于通过不断激发人类内在的优秀品质,研究和促进整个社会持续、和谐发展。此外,积极心理学能够培养个体作为社会一分子所拥有的那份积极而强烈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能促使个体认同自身是整个社会和国家中的成员,进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在保持自己优秀的同时促进他人变得更加优秀、更积极向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他们创造各种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及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更好开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2]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3]马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刘翔平.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阴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心理科学进展,2008(4):562-566.

  [5]姬兴涛,孙东梅,杜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50-52.

  [6]冯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7):112-113.

  [7]王宁.警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软抵抗”现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7):60-62.

积极心理学9

  不久前,读了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触动很大,仿佛有一缕阳光透进,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照亮彼此的心扉,让你发现之前对心理学的认知,多有狭隘之处;在过往的工作经验中,也有颇多值得深思反省之处。

  一、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

  我们知道,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存在发展,仅仅有百余年的历史。在过去,心理学主要是以研究各类心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心理学潜在的观念将人类的本质嵌套进一种病态模式———身体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环境残酷、不良基因影响等,忽略了对正常人群的研究。这种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模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问题的消极层面,而忽视了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和谐等影响,导致了心理学的片面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到: “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心理变态者、神经病患者等,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逐渐变得越来越小,这样的研究,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因此,这种消极的心理学模式,不可能全面、真实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本质。

  而积极心理学的创立,修正了这种心理学的不平衡,并向深入人心的心理疾病模式展开挑战。它向心理学家和大众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病损,也要帮助人们构筑生命的美好;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的创伤,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正如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所说:“当代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公众称心如意,使社会和谐美好”。

  积极心理学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痛苦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它反对心理研究中关于“障碍”“问题”“失败”的消极心理研究倾向,而是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优点与价值,倾向于用心理学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对最理想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探究和发展人的潜力和创造力,致力于构建一个积极的支持环境。

  二、积极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通过以积极的品质、力量和潜力为研究对象,重新认知和理解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这无论对于心理科研本身,或者是教育工作实践,都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挑战。如果能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视角,设计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会发现令人欣喜的角度与视野。

  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多数沿袭了20世纪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各类心理问题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忽视了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开发,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视角,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增加学生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以往的教育模式定位于消除各种心理问题,以预防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它关注的不是人本身,而是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而积极心理,强调幸福感的教育,通过幸福感的体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形成良性的循环。

  另一方面,来自工作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人际关系问题、情绪情感问题、学习困难问题、就业压力问题、个性与人格缺陷等是导致学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几大主要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学生价值感和存在感的缺失,没有深刻的幸福感和快乐体验。而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面对学生心理适应不良或危机时,我们惯用的干预手段往往就是介入辅导和密切防控,注重问题的预防和矫正解决,缺少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开发和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方向与途径,通过重塑或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得平衡,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促进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向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积极人性论的倡导者;它应该真正体现教育应有的功能和使命———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并生活得幸福。

  就学校心理教育而言,要统筹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性和多样性。单一性是指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考虑不同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差异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完善;而多样性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压力、焦虑等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关注幸福感、满意度、乐观等积极指标的发展和培养。

  目前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心理问题为专题,通过统计、分析问题的原因,然后给予解决消除问题的建议、方法和策略等,最后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讨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倡,每个人都可以是积极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者,都有其解决问题和发展的支持资源,拥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成长能力。这种理念,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讲,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积极的认知方式教育、积极的意志品质教育、个性完善教育、适应性教育、人际技能教育、生涯发展和适应教育以及心理疾病教育等。

  因此,在重新塑造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层次和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特点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首先成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借助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通过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以及指导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资源,对学生的心理施以积极的影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还应该与家庭联动、宿舍社区联动、后勤社区联动以及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有效的组织支持系统。

  其次是全面教育的互动模式。心理辅导(咨询)的对象不应仅仅针对于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含所有的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相结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多途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展工作。如何拓展覆盖其他学生,充分利用策略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兴趣、挑战性,干预的关注点在学生体验主观幸福感受而不是心理疾病,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促进其人格和个性更加完美,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上体现出更专业化的思考和设计。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以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的《积极心理学》这本著作的问世,开拓了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而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积极心理机能为培养目标,以积极的心理体验为主要方法,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立体化的系统网络,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10

  幸福,有人把它编在歌里,有人把它写在书籍中,读《哈佛积极心理学》有感作文1500字。美国哈佛大学把它搬进教室里。不仅如此,沙哈尔博士讲授的有关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还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超越了长期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原理”,这是在历史上首次以科学来论证幸福是什么。曹校推荐给大家的就是这本-------《哈佛积极心理学》。

  书中讲到,沙哈尔给哈佛学生的十条幸福忠告;讲到哈佛幸福课的四个目标;通往更快乐、更幸福的门径等等。其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内才闪耀一次,当它闪烁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仰望它,可正因为它每晚都闪烁在星空,所以我们认为那是种理所应当的。如果一个人把一切都当做是理所应当,那他就不会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也能够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感受幸福,会让自己与幸福的联系更紧密。当面对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所有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清晨,当迎着第一缕阳光,迈着从容的.脚步踏进校园时,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幸福的一天开始了!

  感受幸福校园

  法国小说家雨果曾说过: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我们,读后感《读《哈佛积极心理学》有感作文1500字》。”其实, 教师的幸福有时就是一种感动, 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你的内心改变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在美丽的校园里,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在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也会感受到幸福。也为我们的校园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舞台,在电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游动的各种各样的鱼、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的穿越、神话故事的美妙世界------这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悲伤,一起欢乐,弗洛姆曾说: “幸福本身不是结果, 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中,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高举的小手,激动的小脸,教师体验到了喜悦和收获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从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获得职业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态, 高高兴兴的心情, 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校长的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 提升幸福指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就是一种状态, 一种主观感受。沉浸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师才会感悟到自己的价值, 享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体味到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 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感受幸福,当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时,我们幸福;当和他们共享一本好书时,我们幸福;当看到他们犯错后不好意思低下头时,我们幸福;当接到教师节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贺卡时,我们幸福;当看到课堂上他们一个个高举的小手,激动的小脸时,我们幸福;我们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让我们都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积极心理学11

  读了《教师心理调适和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实践 、教师职业幸福感、习得性无力感与习得性乐观、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与压力应对这五个专题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借助专家的指点,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尽可能完整、完善。

  一、使人学会积极地面对现实。

  从寻找问题的积极意义,减少对过去的消极情绪。积极的面对过去-生活满意点理论及其启示。学会对过去的感恩。

  二、对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的指数。

  在我们的生活中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三大生活领域存在。家庭领域、交往领域、工作领域。尽管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感又属于我们个人主观的体验,但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这三个生活领域的'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最为强烈。

  职业幸福感对于我们成人而言,职业活动是生活中的核心内容,所以如果我们不能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其整体感水平都将受到消极影响。

  二、幸福教师的共同之处。

  1、对工作性质的爱:爱教育。

  2、对工作对象的爱:爱学生。

  3、对工作材料的爱:爱知识。

  三、幸福生活的原理。

  1、平衡现在和未来。

  2、从困难和挑战中获得幸福。

  3、承担起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责任。

  四、打造自身的幸福潜能。

  1、智慧。

  2、勇气。

  3、仁爱。

  4、正义。

  5、节制。

  6、精神卓越。

积极心理学12

  美国积极心理学家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强调:积极心理学虽然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心理学流派,但积极心理学中一些核心的思想,却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有很多倡导积极乐观心态的思想,培养优势和美德的理念。“人之初、性本善”的思想,儒家的“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提倡“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以及儒家提出的关于智力国家的一些思想方法都是积极心理学四喜那个的体现。《中庸》有这样的`一句话:“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道家思想也强调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体现了诚实、仁慈、勤奋、正直、善良等多种积极的人格品质。中国的孝文化也体现了积极心理学中”感恩“这一美德。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往往具备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

  塞利格曼认为,心理学的一更更加重要的使命应是让普通人生活得更有 意义和更幸福,过分关注“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而忽视人类自身所拥有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会使得心理学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由此,心理学的关注焦点应当从”心理疾病“转向”人类的积极品质“,通过大力提倡积极心理来帮助人类真正拥有幸福。他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2.0理论,提出幸福由5个元素决定----积极情绪、投入地工作、目标和意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指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幸福人生,这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天下大同“的立项也有不谋而合之处,积极心理学找到了天下大同的心理基础----我们人类共同拥有的积极品质,也发现了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幸福。

  今天的教师们遇到了比以前更多的挑战,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新的视野和方法,当我们聚焦于消极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问题和失望,当我们聚焦级级面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积极心理学13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如其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所倡导的那样,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它打破了既往偏向重视治疗和改善负面情绪的观念和做法,转而重视个人积极乐观情绪、积极意义及内在动机等特质。积极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美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美好生活。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我们可以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的积极本性生长发育的环境,通过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快乐和成功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自觉成长。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命自觉”班级构建

  叶澜教授认为,“生命自觉”是人对价值性生命的自觉诉求,是人的精神世界能量可以达到的一种高级水平,它不仅使人在与外部世界沟通、实践中具有主动性,而且对自我的发展具有主动性。 拥有“生命自觉”的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总是充满进取精神,具有大局意识,善于为他人着想,能“对他人生命自觉”。以培养人的生命自觉为目的的教育,是使人走向自由、自主发展的教育,能使人在有限的世界中勃发生命活力。 []

  滨海小学自建校之日起,便确立了“珍视童年价值,培育生命自觉”的办学理念,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怀、开阔视野、自觉精神、合作能力”的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生命自觉”班级建设,旨在通过建设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信仰、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级纪律、同学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班集体,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尊重、诚信、责任”的品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是要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品质。我们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尊重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

  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既是“生活育人、制度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化解思想教育“言传”脱离“身教”难题的重要抓手,还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渠道,这源自班级公约所秉持的人人平等、自由意志、义务责任、诚实信用、对话协作等契约理念。

  滨海小学在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中推进“生命自觉”理念的构建,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成长需要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整个班级公约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每一条班级公约都要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可,以此形成全体同学约定俗成的规章,便于学生自觉遵守。比如,一年级某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如下公约:“你拍一我拍一,学校建成不容易。你拍二我拍二,团结友爱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保持安静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墙壁不能乱写字。你拍五我拍五,值日不能太马虎。 你拍六我拍六,上下楼梯要靠右。你拍七我拍七,垃圾分类不乱弃。你拍八我拍八,爱护桌椅要常擦。你拍九我拍九,节约用水齐动手。你拍十我拍十,环境大家来保持。”这样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条文不多,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乐于执行和遵守。

  设置班级小管家。滨海小学的“班级小管家”由学校大队部组织少先队员产生,其任务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管理心爱的班级。每个班设置文明协调员、卫生督察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位,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通过班级小管家管理体制,每个学生都承担了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人人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推动他们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新的发展。

  2.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文化氛围

  积极心理学主张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等积极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不仅能使个人精神状态改观,还能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将这一原理运用到“生命自觉”班级建设中,就要努力营造积极融洽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

  滨海小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文化的设计,包括选择班级象征物、班徽、班级口号,甚至班级服装的设计,也由学生共同完成。此外,学生还共同参与制定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如“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还配套推行“班干轮换制”(班干、组长、科代表每学期调整一次,可民主选举,也可毛遂自荐)。如此,通过营造积极民主的班级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3.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经验是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而好的环境能够塑造积极的品质。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倡,组织要努力创造一个能够促进个体积极品质和正面思考的环境,通过集体影响个人,提升个体的动机和目标。对于学生而言,生命历程中生动、有趣、令人兴奋的集体活动,不仅能在当时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还有可能成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滨海小学独具特色的“校长主讲—主题班会—学生心得—家长参与”四段式“国旗下的课堂”,引发了同学们自觉反思自己的行为。周一下午班会课上,各班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讨论校长的讲话,联系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一年一度的“七色童年,缤纷梦想”缤纷节系列活动,以班级学生全体参与为宗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上台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学会表达自己,欣赏别人,培育阳光、自信、包容的个性;父亲俱乐部则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父亲缺位,父爱缺失的现实,以班级家长为单位,倡议广大父亲参与到班级管理与家庭教育中来,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如父子诗歌朗诵会、父子气象观测、父子同放风筝、父子登山活动等。

  三、“生命自觉”班级量化考核与评价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原则,因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自觉”班级考评体系更注重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作出真实、完整价值判断的评价模式,具有重视评价过程中的生成价值、强调评价的真实性、尊重学生个性等特点。相较于量化评价,质性评价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由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我们认为,“生命自觉”班级的评价,应强调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真实的观察与描述,才能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

  传统的评价多是教师评学生的线性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单一,而且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之一的“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地位。质性评价倡导多元主体的评价模式,消解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状态,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是评价主体。

  在“生命自觉”班级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作为考评指导员的班主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评。班主任则从旁指导,对评价过程进行监控,引导学生不断成长。班主任还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互评,让他们互相提醒,互相学习。放手让学生操作评价,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学生对自我、他人的责任意识,也有利于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此外,主动参与评价显然更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既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生命自觉最为基本的前提。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生命自觉”班级评价不是以预定的目标、标准为导向来评价对象的,而是将评价焦点由结果转向过程,用动态的视角研究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发展变化, 努力改变以往将评价活动看作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检验的狭隘思维。

  “生命自觉”班级评价强调诊断、重人、重发展的质性评价,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教育者,他们除了精心设计、精确定义“生命自觉”班级量化考核指标外,更关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获得了怎样的思维训练、行为养成,得到了怎样的生命成长。

  在教育创造中丰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自觉提升,是教育事业赋予每一位教师的最高价值。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自觉”班级建设尝试,既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更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将不断努力前行。

积极心理学14

  最近读了《儿童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全书围绕培养孩子内心幸福感的“10大积极力量”安全感、自信、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力、探索力、社交能力、独立性、勇敢、耐挫力、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培养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

  心理幸福感——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源源不断的制造快乐和幸福的力量。孩子一旦发现并掌握自己的力量,就能活力无限,茁壮成长,他们的生命力会蓬勃发展。对于孩子来说,心理幸福感会让他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以及自己能做什么!拥有心理幸福感并不能让整个世界都围着他运转,但是他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会让孩子终其一生都自信、勇敢、乐观。心理幸福感对孩子成长如此重要,该如何培养呢?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

  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15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平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5、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也就是说是由我们对事物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主观感受而定,而不是由社会地位、银行存款等外部条件所决定。幸福是一种终生的追求,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幸福没有客观标准,只是某种比较方式下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否幸福也取决于我们采取哪种比较方式,我们只能追求更幸福。

  6、常识并非那么平常,特别是应用于实际,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常识更平常,学习的目的是用于自身的转变,没有转变就没有成长,那些快速见效的说法都是皇帝的新衣,是不存在的,是过高的承诺和过低的兑现,真正起作用的都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如果我们能经常的记起这些常识,把它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解除那些阻碍我们对已熟知事物产生新的认识的认知束缚,解除我们从已熟知事物中获取益处的情绪束缚,纠正和改变那些束缚我们的行为习惯,促成我们自身的转变和成长,那么这些常识就会显得不平常。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7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积极心理学的文献资料,学习了解到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这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学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以及对于死亡的恐惧等等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和爱。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盯)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于20xx年在《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2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体现在修正先前心理学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心理学的发展既依赖于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心理疾病,同时更依赖于培养、建构人类的优秀品质,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平衡发展。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换了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学对于人的作用,传统心理学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寻求归因,而积极心理学更关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学并不是只为“病人”服务,应该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悦感提供思维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义。

  特别有悟的是三点,第一,积极心理学并不否认世界上有痛苦和人类的缺点,而是认为美好与卓越和疾病与悲痛都是真实存在的;第二,心理学对目前已经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为虽然对这些人有较少的改善空间,但相对他们携带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资本让心灵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畅所欲言和思想和心灵探索,但也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例如:感谢信vs宽恕信、娱乐vs善举、时间的礼物等等。也提炼出不少实验论证的效应来解释一些心理学应诉对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如峰终理论、曝光效应、捐赠效应等。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类当作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来研究,区别主要在于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变坏和变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识一种选择;积极心理学从多种渠道获取有意义的证据:可以从严谨的实验室数据中获取,也可以从个案研究、访谈、大众普查、历史资料分析中获取。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比较复杂的,不仅包括主观感受、还包含生物学唤起的特殊形式,思想爱你个和行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区别在于,积极情绪一般不与特殊的行为倾向相关,但积极情绪扩大了我们的选择范围(注意力宽度更宽了、记忆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更流畅了、对知识的感受性增强了等等),更多对未来有决定作用;积极情绪也能够消除消极情绪所导致的生理学反应,如焦虑等。

【积极心理学】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07-20

积极心理学07-22

积极心理学心得12-28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03-23

积极心理学心得03-15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10-12

积极心理学[必备]07-20

(通用)积极心理学07-20

(荐)积极心理学07-22

积极心理学[精华]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