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

时间:2023-07-20 09:51:29 爱情天地 我要投稿

恋爱心理学15篇[精华]

恋爱心理学1

  德西效应

恋爱心理学15篇[精华]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

  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比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后来,心理学家就把 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恋爱心理学2

  1、当一个男人同时对两个女孩子有好感时,他更爱谁,取决于谁更不爱他。这就是传说中的犯贱心理学。

  2、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傻一逼。

  3、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碰到了你的前任恋人和他的新欢在一起,请不要心酸。不想输就记得妈妈说过的话,自小我们的妈妈就教我们要把旧玩具,捐赠给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4、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

  5、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6、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念一个人时, 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7、用心理学来认识自己和他人。你恨一个人是因为你爱他;你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没有的东西;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有的东西;你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某人,其实潜意识中是想接近他。

  8、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是一种依赖。

  9、心理科普:越是拥有,越是不满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想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这在心理学叫“配套效应”。

  10、自我保护心理: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态度冷淡,而对于自己讨厌的人却非常热情,即采取与意识相反的行为。当遇到使用压抑法已经无法处理的强烈感情时,人会采取反向行为来进行自我防卫。

  11、墨菲定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12、对着情人左耳说情话,更能打动他的芳心。实验结果显示,人们能够写下从左耳听到的70%的情感词语,而右耳只记得58%。原因是人脑分工不同,左脑掌控逻辑思维,右脑进行感性直观思维,而左耳正是由右脑控制的。

  13、恋爱中的人,往往吃些苦头才会觉得爱情来之不易,才会珍惜。

  14、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而越是难以的到的,越想得到,这与这个东西(或者感情、亦或者是一种征服别人、奴役别人的心理)的真正价值大小并无多大关系。

  15、在恋爱中,女生喜欢倾心于不重视自己的男生,而真心喜欢她的人,她越不在乎。

  16、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某些行为希望被别人关注,往往看似无意,实际上故意表现给不认识的陌生人看。

  17、从失恋中走出来的人无法爱上别人,只因你依然留恋那个伤害你的人,哪怕知道那个人已不爱自己。

  18、其实有时候想想,是真的爱的深,还是因为不甘心。

  19、骨子里自卑的人,他们总希望看到别人出丑。

恋爱心理学3

  1、男人都不喜欢去女友家做客

  大多数的男人在恋爱后都不愿意去女方家。尤其是当两人感情不稳定的时候,男人更加不会想要去女方家,不仅仅是害怕就此确定关系,更是因为害怕负责任。而就算关系确定了,他也不想要去女方家,因为去到那里总是免不了客套。

  2、我欣赏美女,但我的老婆不要太漂亮

  人人都以为恋爱时男人更喜欢美女,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喜欢美女。对男人来说,美女带在身边会让他们脸上有光,因此也总会幻想自己的女朋友是个大美女。但他们也知道,过于美艳的女人会让人产生不安感。而一旦娶了美女当老婆,他们就会格外谨慎,担心哪一天被戴绿帽子。

  所以,男人更想娶一个相貌平平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一般要求没那么高,只要稍微有点成就就足以与她匹配,还能为他操持家务,让老公有更多的时间放在事业上。所以说,大多数成功男人的背后的女人都不是那么漂亮的。

  3、“偶尔会故意说‘你变丑了’”

  当男人对女人说她丑了的时候,女人很容易激动起来,还有可能反击男人,一阵子的讥讽之后,才达到心理上平衡。其实,男人说自己的女人丑,往往是开玩笑,真正当别的男人在他面前说他的女人丑的时候,他就会变成女人的模样,也是一阵讥讽。

  4、老婆跟妈的爱是不同的

  女人幻想自己是男人的唯一,甚至想要取代其母亲的位置,只能说,有这种想法的女人太幼稚,在感情里还不成熟。男人对女朋友和对母亲的爱是不同的,前者是爱情,后者是亲情,换个角度想,若一个男人真的可以让你代替其母亲的位置,忽视生他养他的女人,这样的'男人也不靠谱。

  5、男人实在不喜欢逛街

  男人都不太喜欢逛街,尤其是有了女朋友的男人更是如此。对于男人来说,几套衣服就能让他们度过一个季度甚至一年,逛街完全是没有意义的事。所以,很多男人普遍觉得和女朋友去逛街是一件特别累人的事情,不仅仅要充当免费劳动力和无限制提款机,有的时候还要费心思回答你各种一语双关的问题,还不如在家宅着舒服。

  6、会盯着美女看并不是背叛

  不管你的男朋友对你多好,多么的爱你,你都会发现,他对漂亮的女人格外上心。这其实并不能说是男人对女人的背叛,也不能说他喜欢上了她。而是因为,男人本身对美色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冲动,当看到合眼缘的女人,总是忍不住想要多看几眼,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向她靠近。

  其实这就跟你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一样,漂亮的东西谁不愿意多看两眼呢?

  7、不会轻易说分手,一旦说了就是认真的

  女人说100次分手,不见得有一次是认真的,但男人只要说出“分手”二字,其中就含有80%认真的成分,而且女人要知道,男人一旦分手,很难再回头。当男人认为“我和她真的不合适”时,女人想要挽留什么的一切都晚了,能说出分手的男人一定是硬下了心肠的。

  8、爱不代表要时刻在一起

  男人并不会把女人24小时的照顾当成福气,反而他们会认为这是负担,这让他们无法喘气。在女人看来,24小时在他身边能照顾到他的所需,但在男人眼中,24小时一直在身边,这简直是噩梦,仿佛自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眼皮底下,好不舒服。

  9、恋爱中的男人都很装

  恋爱中的男人很装,女人又何尝不是呢?在追求她的过程中,因为想让你喜欢上他,所以会想办法藏拙,把最好的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被他的厉害所折服。而结婚以后,毛病就会慢慢显露,这并不是他变了,而是他本身就是这样,只是之前的你没有机会看到而已。

恋爱心理学4

  爱情越加勉强,爱火越难被点燃。

  点燃爱火需要有两个重要的要素:要有爱情的燃料与氧气。

  1、爱情的燃料 :对自己保持有信心,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意思、有吸引力的人。

  2、爱情的氧气 :两人需要有空间。

  爱情最怕的是开始的时候,老是黏在一起。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个人变成“空间追求者”,另一方则是“亲密关系追逐者”。

  当一方有意疏远的.时候,追逐者会觉得焦虑,会觉得心理上得到的爱不够,要去吸引空间寻求者的注意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有时一方追逐得太厉害,空间寻求者会把关系结束。

  要保持成功的爱情,就要对自己保持信心,懂得自处、有自己的兴趣、对对方也有体贴与尊重。如对方不情愿,不会为了安全感的需要,而一味强求对方满足我。

恋爱心理学5

  有些观念,错得离谱。你需要做的,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老婆总是别人的好

  女人对男人最大的承诺,就是生个孩子。男人对女人最大的承诺,就是娶她为妻。但娶回来,那你就要疼她爱她。光是占有,那是几个意思?得到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清纯的白玫瑰在手,你还想着那火辣的红玫瑰。喂,世上美好岂能都归你个人所有?选择适合你的,老婆是自己的好。

  二.钱能满足床上空虚

  有些已婚男,打着工作的旗子公然冷落娇妻。他们比谁都要委屈,我赚的每分钱都是她的。可女人没有太多物质追求,最希望就是老公陪在身边。钱能温暖寂寞的身体吗?钱能安抚渴望的灵魂吗?钱,并不能满足女人的床上空虚。喜宝说过,没有很多很多的爱才需要很多很多的`钱。爱比钱,更重要。

  三.家暴是合理性修理

  老婆是自己的,难道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反家暴法若是出台,男人的拳头还敢轻易落下吗?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打老婆的男人就不对。但他们会振振有词:谁说这是家暴的?只是合理性修理。女人不是货物,她们有思想有感情。开心会笑,难过会哭。并非是你的床上用品,可以肆意搓圆弄扁。

恋爱心理学6

  1.《恋爱心理学》

  这本书要公开和你分享的内容有:恋爱的多发时机和多发地、男性和女性在不经意间会喜欢上的异性类型、拉近彼此距离的约会技巧和约会秘笈、让恋爱升华的恋爱原理、保持夫妻和恋人关系稳定的心理学、出轨的心理原因以及戳穿谎言的方法……读完这本书,可以对自己的爱情观以及恋爱中的对方心理有一个了解。

  2.《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这本书是全球畅销的两性情感书籍,该书作者约翰·格雷是心理学博士,他用了整整7年时间,咨询调查了25000人,首先推出了《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该书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了世界。

  作者以男女来自不同的星球这一新鲜、生动、形象的比喻作为他的全部实践活动的理论支撑点:即男人和女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这一比喻贯穿着他的这本通俗的`畅销读物之始终。他认为男女天生具有差异,相处的过程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要坦然接受两者的分别,互相理解,增进感情。

  3.《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值得婚前的恋爱男女阅读,更值得已婚的夫妻阅读,在离婚率高涨的今天,这本书实在是无价的。《爱的五种语言》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十年间销售突破了100万册。

  如果爱情是一则神话,那么这本书可以使美梦成真;如果爱情是一颗蜜糖,那么这本书将教你如何防潮防腐,让爱情进入婚姻永不褪色,永葆如新。

  4.《爱上双人舞》

  “双人舞”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两性关系十分巧妙贴切。在亲密关系中,只有双方步调一致,有共同的目标,才能跳出完美的舞曲。

  这本书的作者李中莹老师,被认为是华人界NLP学问功力最高的导师之一,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缩写。这本书绝不是一本简单的情感书籍,而是从实用和技巧的方向给出了诸多建议,被众多读者看作是指导两性关系的工具书。

  5.《爱情笔记》

  这是一本不像小说的小说,是一本以例子为主的工具书。作者阿兰·德波顿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是英伦才子型作家。这是他的第一本书,也是第一本他的小说。

  他以自己的感情经历为原型,主体内容是现代社会里的一场真实简单又平凡的白领爱情故事。他认真思辩自己的感觉,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这本书不仅在才情上令人叫好,深度逻辑上更是多数爱情小说所没有的。

  有人说,身体的心跳是生命动力的开始,而爱情则带给了我们灵魂层面的心跳。无论你是在爱中,爱过,或是正在期待,了解一些爱情心理学书籍,能让你更加细腻地感受爱情,更加优雅从容地享受爱情。

恋爱心理学7

  恋爱心理学是对人的魅力的研究,爱情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恋爱中应该注意哪些?在对待爱情上到底有什么诀窍和原则…这些都是恋爱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恋爱进一步的关注,恋爱心理学的“知名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考证证明,人体内的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等荷尔蒙与爱情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人类的`恋爱思想和行为也不断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爱情的含义,使我们明白在遇到爱情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在享受恋爱时要注意哪些行为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人了解,我们就能在恋爱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它的本质,也能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升华,并减少恋爱过程中可能会有的痛苦,让自己在恋爱中占据主导位置,更好地驾驭爱情,收获幸福。

  无论是在平时酌琐碎生活中,还是在影视剧的艺术氛围中,恋爱都随处可见,甚至从人类起源时,恋爱就已经成为了人们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的性格秉性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对爱情的看法、想法和做法也各不相同。著名人类学家海伦·费舍尔博士非常精通恋爱心理学,他曾经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种族和信仰的人做过项调查,调查问卷是由多个项目组成的,包括“你是否会在独处的时候不知不觉想念一个人”、“恋爱会占据你日常生活多长的时间”等。最终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这些人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对爱情的态度却都十分相近,也就是说,他们对待爱情的心理状态是没有太大差异的。不仅人类在恋爱这件事上有空前的心理和行为统一性,生物学家对动物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动物中大部分的“恋爱行为”也和人类极其相似。

  人们总说“爱情很奇妙,让人捉摸不透”、“爱个人是一件奇特的事情,它甚至不受控制,就是那么不知不觉”……或许从科学的角度根本无法诠释爱情,也不能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然而,正是因为它的神秘和重要程度,就更加不能随意给它个明确的定义。也许我们对爱情理解得还不是非常透彻,但是我们可以在不断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认识爱情的本质。

  女人天生感性,在恋爱中也显得比较脆弱,只有不断提高时恋爱的认识,掌握好恋爱心理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做享受爱情的“女神”。

恋爱心理学8

  在潜意识里,明明很爱对方,但对对方还是有一些疑虑。很多人在婚前会想去探索一下是否可有别的选择。例如,忽然告诉对方说:“我们快要结婚了,但我总是觉得希望能有机会先跟别人交往一下,然后才决定是不是心甘情愿地跟你结婚。”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那时另一方会恐慌。但请不要立刻变成追逐者,拼命去追对方。其实这是一个信心的考验。请记得,爱情需要有空间,当自己觉得很焦虑不安时,就去找辅导,努力专注在自己的成长上。请记得,健康的自信与人格之成熟是吸引力的`来源。当对方经过一段探索的过程后,更会甘心情愿地跟你一辈子。好好思考一下才踏上红地毯,倒不是一件坏事。

  结语:

  人不可能十诫都做得到,但你做得越多,将来吃的苦就越小。 愿上帝祝福每一位爱的追寻者。

恋爱心理学9

  心理特点

  一般认为:这是一种建立在性欲基础上的,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高尚情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在性欲之上,对异性具有倾慕、珍惜之情的情爱;另一是由异性间所产生的依恋及理想、情操、个性追求等复杂因素混合升华而成的情爱。

  从佛法出世间法看,爱情应属于有染污的贪爱,是欲界贪爱(“欲贪”)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中国的儒家说,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也。

  爱之所以成为有害的贪爱,根子并不在“爱”而在“贪”——以妄认的自我和我所为中心的占有欲,亦即私欲。

  爱情、婚姻关系中处理的种种失败、种种问题,终归以自私为病根。慈悲、平等、无私利他,乃转化贪爱,处理好爱情、婚姻关系的关键。

  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的结合,缺乏性爱的爱情是畸形的;只有性欲的满足,没有感情的升华,也无法产生真正的爱情。同时,爱情是在男女双向交往中产生的,那种一方有情而另一方无意的情感是爱情之外的事。

  相爱的男女,都渴望自己的爱情美满。要获得美满的爱情,应具备以下心理条件:

  其一:不痴情,不咄咄逼人,不公开表现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充分尊重对方。美满的爱情,要求人把爱情只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在开拓与领略自己人生的同时,重视对方,不干涉对方的活动,但又不是漠不关心。要为双方的个人自由留有充分余地;

  其二:将爱情给予对方,比向对方索取爱情时,自己更感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满足。即是要有无私精神;

  其三:美满的爱情是彼此双方独立个性的结合。即恋爱双方不作为对方的依附而存在,而是让双方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余地;

  其四:寻找和珍惜双方心理上的共鸣。美满的爱情在于精神上的和谐,心灵上的沟通。

  心理学的局限

  爱情心理学与爱情伦理的差异 摘自 曹菁《爱情信仰论》

  解释:爱情心理学是研究爱情情感的规律。但爱情伦理是具有伦理的特征,其中包括超越性的部分,比如爱情伦理关系的超越性存在。

  爱情与婚姻做比较的谜团

  解释:婚姻是关系,伦理关系。爱情情感与婚姻伦理关系不能做比较,只有爱情伦理关系与婚姻伦理关系可以做比较。

  这就好像汽车与汽车可以比较,汽油和汽车不能比较的概念是一样的。

  两性奥秘

  爱情心理学研究发现,对方的外在形象、内涵价值、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的需要、兴趣、理想、性格、修养等影响着对象的选择。

  人的潜意识在择偶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童年起,我们就开始认识和接触异性,对异性产生好感,并把引起好感的某些异性形象潜藏在潜意识里,形成偶像。但性偶像的集中形成是青年期。这时,随性意识的发展,性文化的全面输入,产生强烈的性欲。于是,在潜意识里,将日常生活、电影、电视、画报、小说中所认识、所接触到的许多零散、多样的异性形象进行综合,形成一个朦朦胧胧的模糊形象,作为性想象的对象,抑压在潜意识里。它往往飘忽不定,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正是潜意识里潜藏着各因素揉合而成的异性偶像,使你在茫茫人海中会选择他(她),而不是别人,当遇到某一异性,你会马上被他(她)吸引住,并产生爱情,这是因为对方的某一形象突然唤醒你潜意识中的偶像,于是就有一见钟情,有似曾相识之感。

  在两性交往中,个体的外表形象是引起异性好感并产生爱的首要因素。因为外表形象最易被人感知,外表形象和要求的异性,不仅会使人体验到生理上的快感,而且让人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性吸引力的形成在于外表形象,它是以外在美、气质美和性感三方面吸引异性。

  外在美

  外在美表现在体形、五官、皮肤、毛发、风度上,其中性感、气质美等风度尤具吸引力。

  性感,是启动性亲近的心理体验。它是美感中与性有密切关系的表征,能给异性以集中、强烈的感受。女性的性感表现在眼、唇、四肢及女性的第二性征上;男性的性感集中在躯体,如肌肉和眼神上。

  气质美

  气质美,是指寓于两性中,能使对方相容并产生好感之心理特点。它由力感、柔感、智感构成,通过外表,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平时所说的“风韵犹存”,就是性气质的美感。

  两性间的气质吸引,正是一方的气质表征满足了对方潜在的心理欲望。对异性赞不绝口,并非对方长相好,而是因为对方的.气质正是自己的心理潜在模式的再现,如她柔弱,一直崇拜并追求刚毅的气质,而他恰恰表现出雄健和粗犷,她就说他气质好,他粗放,希望遇到柔情的姑娘,而她正好在言行中表现出温柔与多情,他会被她的气质吸引而相爱。

  性吸引力

  性吸引力是由外在美、气质美,性感合成影响的。气质美是性吸引力的核心,外在美是基础,性感是催化剂。两性相吸主要在于气质。

  性吸引力并非千人一面。它因人的个性,修养、理想模式的不同而不同。

  许多人并不具性吸引力,但仍有异性选择,并深深爱着她(他)。这是因为,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识。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心理学上称为“审美错觉”。

  审美错觉是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而产生意象形态的变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作为审美形态,会随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此时,行为与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你对自然面貌的看法。当你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体验着内在的美好心灵时,美会随之产生,其自然相貌在你眼中会变得格外美丽。由此可知,影响恋人择偶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方的思想、道德、个性等内在因素。

恋爱心理学10

  结婚之前,或许还敢炫炫床技。或者,这可以给你的.个人形象加分。结婚之后,还炫床技?那成为了多此一举的行为。就像左手摸右手,谁还能摸出高潮来?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来得迅速,而且更为丰富。不亦乐乎的看片学技,那“受惠者”与老婆没啥关系了。为讨好小三,第一步就是床上取悦她。

  婚姻的美满,需要夫妻的共同努力。珍惜枕边人,爱是唯一答案!

恋爱心理学11

  谈恋爱的技巧之一:推翻禁锢你的无效标准

  有个女孩说,一定要找一个年龄比她大5岁的男性。理由是,她喜欢成熟的。

  我马上会说,大于五岁以上的确实在阅历方面比同龄人要多,更为成熟一些,再从优生优育角度来说的话,男比女大7岁以上,婚后生出的宝宝身体更为健康,宝宝智力更为聪慧。

  还有个女孩在几千人的相亲大会上说,要找一个卡拉OK唱得特好的男人。她喜欢唱卡拉OK,这样两个人会更有共同语言。我一上台就告诉她,会唱卡拉OK和共同语言没关系。共同语言是由你们的原生家庭、成长背景、价值观来决定的,你可能通过这个方式把一堆会唱卡拉OK但跟你没共同语言的人留下了。很多女性的挑剔都是无效的标准。你突破了无效标准,更容易走进婚姻。

  谈恋爱的技巧之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没有魅力的

  挑剔和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是两回事。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挑剔,是因为她恐惧,缺乏安全感,她认为一个人有了这些缺点就是不安全了。她把挑剔当成对糟糕情况的预防。随着一个人的内心成长,当她相信那些情况都能搞定时,她就会放弃自己的挑剔。

  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没有魅力的。如果一开始,你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走着走着却发现,对方去的和你想去的不是一个地方,这样痛苦就来了。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了,你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了,两个人可以携手前往同一个地方。

  谈恋爱的技巧之三:灵魂伴侣不是现成的

  很多人都要找灵魂伴侣无非就是恋爱亲吻还是肉体。一些人以为找到了,三五年后却离了。最近的离婚率显示,3年内有1/5的人离婚,5年内有1/3的人离婚。当初我们找错人了么?

  问题就在于,灵魂伴侣不是现成的,而是你找出一个人来,愿意为对方妥协、成长、完善自己,慢慢彼此会真正做到心有灵犀。

  选择很重要,但不要忘了经营。就像雕刻一件工艺品,原材料很棒,但没有大师的雕琢,价值不会高;反过来,有大师,原材料不好,价值还是会很低。可是大师不能一辈子时间只等最好的原材料。找不到最好的,就得在现有的原材料中挑出最佳的。爱情也是一样,找不到最理想的那个人,那就在现有条件中选个最好的`,然后用心经营它。

  有句话这么说,请上帝赐我勇气挑战那些可以挑战的,请上帝赐我心胸接受那些挑战不了的,请上帝赐我智慧区分这两者。

  谈恋爱的技巧之四:无限期寻找是愚蠢的

  怎样在麦田里找到最大的麦穗?前提是你得知道那个麦田有多大面积。如果你认为麦田是无边际的,你永远不会下手摘。

  最近一个学员刚结婚,她写了篇感言给我。这女孩很漂亮,但她有很多标准。要求老公高大、阳光、热爱运动,好长时间都没找到符合标准的人。她到我这里学习,采取了“自我包办计划”。即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去认识更多的异性,时间到了,就从认识的异性中选自己最喜欢的确定恋爱关系。到了最后时限,她还是没找到那个高高大大的,但她从3个男性中择优录取了一个。她如今的老公,不高大,但顾家,体贴,她觉得跟这个人也很幸福。

  一个人要学会臣服于世界,不要与命运无限制地作斗争。

  谈恋爱的技巧之五:女人追求男人的方法是吸引

  我问一位单身女学员:“你认为自己至今单身的原因是什么?”她说:“我认识的单身男性太少了。”我再问:“那为什么不主动去找?”她答:“女人不可以太主动的。”女人不能主动吗?实际上,女人不是不能主动,而是不能像男人一样去主动。

  男人的主动,是死缠烂打,送花写情书;女人的主动则是吸引,在男人面前晃来晃去,来吸引男人动心,是被动型主动,制造男人主动追求你的机会。

  当你不知道对方喜不喜欢自己时,你可以在晚上给男人发一个短信,很简单,就问:干吗呢?这就是主动获得对方注意的方式,我没追你啊,只是问你干吗呢。若他对你有意,可能会回:没干吗,你在干吗呢?借这个机会,你俩就可以互动了。但若对方说:有事吗?那你也就知道,他对你暂时无兴趣。

恋爱心理学12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心理学研究新思潮,是对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高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恋爱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促进整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

  一、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所倡导,力求用一种开放、欣赏得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赛利格曼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的二十四种美德。二是积极的情绪,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建构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即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幸福民主的家庭环境等等。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清华大学的樊富眠教授引入中国,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团体成员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综合上述观点,本研究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理论,利用团体动力,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促使成员获得关注此时此刻的恋爱感受,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促使成员改进行为,调节情绪。

  三、积极心理学与团体辅导结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思想的'相似。首先两者的研究思想都倡导人本主义的思想。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人性观,将使人的一切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团体心理辅导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其次两者都重视预防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是塑造积极认知,积极情绪,积极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预防,其根本目标是为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而提供服务,促进成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社会心理预防。

  (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塞利格曼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实践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对非临床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干预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幸福水平并降低抑郁症[1]。由此可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满意度[2]。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在团体情境下,运用积极心理治疗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大学生团体内人际互动,促使成员在温暖、安全、尊重的团体氛围下,建立对其恋爱观的积极认知、感受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恋爱行为,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

  (二)如何应用积极心理学思想进行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总目标:①了解正常的恋爱心理,协助成员认识自己、了解异性。②协助成员认知爱情成分,并澄清自己的择偶条件,建立切实的择偶标准。③协助成员建立恋爱关系间相互尊重与平等的观念,形成积极的恋爱观。④协助成员理解爱的发展,了解阶段矛盾,培养健康的恋爱交往心态。⑤协助成员感悟爱是成长,正确掌握失恋时的自我调适之道。⑥协助成员分享愉悦的恋爱关系。

  阶段性目标:团体形成(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团体性质、形成团体契约);进行辅导(运用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进行辅导);团体结束(巩固效果处理情绪)

  团体性质:同质的、结构的、发展性团体小组

  参加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共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10人曾经谈过恋爱,4人尚未恋爱(大三6人,大二4人,大一4人)。

  团体辅导设计:本次辅导进行6个单元(每周1单元),每次辅导的时间为2h.按照“热身―活动―分享―总结进行。每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爱的相聚、爱的认知、爱情地图、爱的轨迹、爱的成长、爱的分享。

  团体活动地点:根据各单元的主题选择地点。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开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理论,拟探讨出一套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的团体辅导方案,不仅扩展了大学生恋爱和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而且有助于扩大积极心理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为当代大学生塑造积极心态,提升恋爱幸福感提供理论指导。

  实践意义:积极心理学恋爱团体辅导创造了一个模拟真实恋爱的情境,为成员提供了社交的机会,增强了积极情绪体验,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并在同质团体里,其积极心理学理念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从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恋爱团体辅导的反思和展望。由于现在国内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大部分都是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自信心训练等的团体辅导,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团体辅导的训练。而在中国知网上用“积极心理”和“团体心理辅导”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只有五篇,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自杀意念、心理健康、积极的主观体验等方面,很少有对大学生恋爱进行研究的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在未来,高校应该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恋爱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恋爱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1]李小光,徐娅霞.积极心理学的临床研究与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xx,14(3):266-268.

  [2]祝楠,王宁霞,魏然.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四川震后中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xx,5.

恋爱心理学13

  (一)恋爱对青年心理的成熟健全的促进作用

  首先,恋爱是青年释放日益强烈的性冲动的重要途径。通过恋爱接触异性,使青年不再感觉到性的压抑紧张。其次,性意识的发展必须经过恋爱阶段才能完善。性同一性的建立也要通过恋爱。而且,恋爱对青年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因为恋爱是两个人人格的深层接触。在此过程中,青年的自我概念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发展,真正懂得了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调整自身缺陷以适应对方。也就是说,经过了恋爱。恋爱对一些个性因素和社会情感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而且恋爱中两人的深层交往为提高青年交际能力,适应以后的社会打下了基础。难怪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恋爱是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最重要的事件,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二)恋爱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大学环境有它的独特性:对大学生来说,它在青年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个缓冲环境。有了这个缓冲,青年能更从容地完成社会化,更完善地发展自我概念,而不至于感受到从青春中期直接下来落入社会的强大反差和心理不适。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恋爱并不是件坏事,它对青年的成熟很有帮助。再加上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已不再是幼稚的少年,文学艺术中歌咏的爱情当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恋爱的意义虽有积极的一面,有时也会危害青年的心理健康。首先,热恋与婚姻失去配偶等生活大事是在心理紧张量表上分值很高的事件。过度的兴奋和悲痛都会加剧心理紧张。恋爱正是使人时高兴时痛苦的事。处在热恋中的青年会为一些小事而高兴或烦恼。因此恋爱带来高度的心理紧张。恋爱的进一步发展还会带来社会问题,这也是产生心理失调的重要因素。如婚前性行为的增加等,造成青年心理负担超重。

  热恋中的男女虽然感觉到强烈的心理紧张,但双方的共处和抚慰、爱情的甜蜜又会降低他们的焦虑感。那些遭受恋爱挫折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失恋的青年会失魂落魄,觉得人生意义不复存在,生活下去只有苦难和折磨,有人甚至走向了绝路。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指导或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失恋对青年的心理打击是很大的。

  可见,恋爱对青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帮助青年心理发展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各种心理问题。这也许是人生的至理,你要得到甜蜜的报偿就必须经受得住考验。

  爱情的心理结构与发展阶段

  (一)社会心理学对爱情的看法

  人际影响和吸引、亲密关系等发展到顶峰就是爱情。心理学家对人际吸引研究得很透彻,爱情却直到最近才变成科研课题。爱情的神秘性给它的研究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心理学在爱情领域建树不多。

  对爱情研究贡献较大的社会心理学家是沃尔斯特夫妇(J.WolsterandL.Wolster)。他们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提出,爱情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情欲支配的浪漫爱,它是“热切倾心于另一个人的一种状态。有时,爱人们是那些能够为着自己的.伴侣,为着满足自己的需要长时间交往的人。有时,爱人们则是一些着迷于最终得到其伴侣的爱情,并为着满足自己的情欲冲动奋斗的人”。这种强烈的爱情表现为紧张的生理唤起状态。另一种则是伴侣爱。它指“我们为那些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人体验到的一种钟爱之情”。伴侣爱与短暂的浪漫爱相比更牢固持久。在爱情关系中,行为往往建立在双方利益的考虑上,伴侣爱使人们把伴侣利益置于自己之上。

  由于浪漫爱伴随强烈的生理唤醒状态,沃尔斯特用沙赫特(S.Schachter)的情绪唤醒理论来解释它。沙赫特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愿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认知,认知对生理唤醒的评价是关键。沃尔斯特指出,爱情也会因对生理唤醒的解释而增强。在暴风雨中的恋人会感到两人间爱情更加紧密,其原因是:暴风雨引起强烈的生理状态变化,恋人知觉到生理变化而认为这种生理变化是由爱情引起。认知的作用使爱情的经验发生变化。对身体生理状态改变的认知性解释是浪漫爱的成分。

  (二)爱情的心理结构

  社会心理学家对爱情的解释并不完善。用生理变化的解释来说明爱情是不可能全面的。但至少它证明爱情包括两个基本结构成分:性爱与情爱。高玉祥在《人际交往心理学》中写道:“爱情可以理解为由一些相互关联、各具功能的要素组成的特殊情感系统。这个情感系统就是:建立在性欲之上的对异性、个性追求(义务感、道德)等复杂因素混合而成的情爱。”

  把爱情区分为性爱、情爱是必要和有益的。这种区分使我们容易看到爱情的一些特点。性爱的性欲基础使爱情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和直觉性。性活动一般是两人之间的隐蔽事件,这样恋爱双方就会排斥第三者进入隐秘的二人世界,干预最亲密的恋爱关系。排他性分为“外排他”和“内排他”。“外排他”指反对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发生感情关系;“内排他”则是一种自律,不让其他异性爱上自己的恋人而干扰甜蜜的热恋。排他性对维持爱情的稳定有帮助,爱情专一、不分心旁人是恋人间的基本要求。但发展到极端的排他倾向就成了一种病态。有的人出于嫉妒不允许情人与其他异性的正常交往,这会给恋爱双方带来高度心理紧张。

  冲动性更是性爱的根本特点。恋爱的产生来自生理冲动的基本需要,因此恋人们时时会感觉到对爱情的激动兴奋和与对方更进一步密切关系的需求。恋爱的冲动性使爱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热恋中的男女常为一些小事而高度兴奋,也具有比平时更高的创造热情。但冲动的不可遏止也会造成性欲需要的增强,如不加以克制就会引起性行为。由于性爱注重身体外表吸引力、气质相投等感觉因素,直觉性也是爱情的重要特点。青年恋爱注重一次见面的感觉和印象,所谓一见钟情就是感受到对方的外在美而产生感情。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恋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当然不能例外。不过,恋爱牵涉到以后的婚姻和长时相处,过于依赖直觉往往后患无穷。

  (三)发展阶段

  对恋爱的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很多。下面这种分法得到较多人的承认:选择求爱阶段、热恋阶段、家庭角色扮演阶段。

  选择求爱是恋爱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并不容易。当青年觉得自己已找到了那个心中的他(她)时,求爱就开始了。有人把求爱细分成醉我、疑我、非我、化我。醉我是指为追求对象迷住而陶醉。疑我是怀疑对方是不是爱上了我,他(她)今天对我多说了三句话,是不是想表露和我的亲密?非我则进入了实质的求爱,为对方抛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一切以求适应对方。化我指恋爱初步固定,恋人把对方利益置于自身之上。

  求爱结束就进行热恋。热恋中的感情起伏波动,时而达最高峰,时而进入低谷甚至破裂。热恋对青年来说是一个证实、发现、判断的时期。证实自己在求爱阶段对恋人的一些理想化看法,发现另一些在求爱中并没有注意的优缺点。热恋是两人朝夕相处的阶段,优缺点较求爱阶段更容易表露出来。恋爱双方根据这些优缺点的综合印象做出判断,看这段感情值不值得延续下去。

  如果在热阶段做出肯定的判断,恋爱就慢慢发展到家庭角色扮演阶段。恋人从浪漫的迷雾落入现实,开始考虑柴米油盐,谋生途径。这种家庭角色扮演为以后的婚姻生活打下基础,做出铺垫。

  影响青年恋爱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满足性冲动是促使青年投入恋爱活动的重要诱因。在性意识发展到热恋阶段,性欲需求日益强烈,前阶段弥散化的性冲动集中投射到选定的特殊对象上。出于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这就是恋爱。

  由此可见,生理需要对恋爱中的青年十分重要。正如前面对爱情心理结构的分析时指出的,性爱与情爱应该并重,忽略任何一个都没有好处。

  性意识的发展要经过崇拜长者的阶段。此阶段的青年把某个异性长者当作终生恋人理想化、偶像化,只敢远远地看而不敢真正接近。此时的相思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向往,性成分被压抑。崇拜长者阶段在青年身上留下深刻印象,直到以后的正常恋爱,往往也要经过这么一段理想化的相思。在恋爱的开始,许多青年不追求性欲的满足而是着重于精神的向往。在对方面前觉得自己渺小,不敢用生理的低级需要去亵渎恋人的神圣伟大。这本来是一个正常阶段。但如果长久陷在这个阶段,致力于用精神去压抑性冲动就不正常了。有些人在整个恋爱阶段坚持认为爱情是神圣纯洁的,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对恋人的性要求,这是有害的。性冲动是生理现象,它不会随压抑而消除,只会在压抑中积蓄力量发动下一次冲锋。长久的压抑会造成剧烈的心理紧张焦虑。

  社会文化在两方面有意无意地加深恋情理性的倾向。一是文学作品的影响。许多人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尝试一下早已向往的被诗歌小说吟诵的甜蜜爱情。文学作品经常渲染爱情的纯洁神圣,加强了青年把爱情理想化的倾向。他们从诗歌小说中得出,纯粹的精神追求比低级的重要百倍,于是追求高尚神圣之物,贬低肮脏的。二是社会道德规范、教育方式的作用。禁欲主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提供精神力量压抑:宗教提供的是原罪和上帝,哲学提供理性……成人社会又总是向青年灌输性有罪的观念。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青年的恋爱观。

  要消除病态恋爱观(最典型的是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它被一部分大学生所鼓吹宣扬)带来的心理紧张失调,性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只要青年真正认识到性需要的正常合理,病态就会消除。

恋爱心理学14

  吊桥效应——心动不一定是真爱!

  当一个人提心吊胆的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个异性,这是最容易产生感情的情形,因为吊桥上提心吊胆引起的心跳加速,会被人误以为是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产生的反应。就像为什么英雄救美后为什么美女最后会爱上那个救她的英雄一样。

  契可尼效应——为什么初恋最难忘?

  初恋是人们心中最懵懂最青涩也是最刻骨铭心的,那种小暧昧和情窦初开的懵懵懂懂的爱情让人怀恋。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俄狄浦斯情结——为什么会爱上大龄的他/她?

  现在的姐弟恋已经不稀奇,但是有的人喜欢的对象却是自己父母般年纪的人,这种恋母或者恋父情结也很普遍。恋母和弑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在一场比赛中失手杀死了父亲,又娶了自己的母亲,后来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就自杀了。心理学用来比喻有恋母情结的人,有跟父亲作对以竞争母亲的倾向,同时又因为道德伦理的压力,而有自我毁灭以解除痛苦的倾向。

  黑暗效应——光线昏暗的地方更易产生恋情?

  优雅而浪漫的西餐厅是很多人情侣约会的首选,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首因效应——初次见面为什么重要?

  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首因效应说的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古烈治效应——男人为什么喜新厌旧?

  古烈治效应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心理学家把雄性的见异思迁倾向称为“古烈治效应”。这一效应在任何哺乳动物身上都被实验证明了,人为高等动物,不可避免的残留着这一效应的痕迹。男性在心理上有喜新厌旧的倾向也不是什么人格缺陷,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的、心理的基础。但人有良知、有道德,靠这些东西才使人最终脱离了动物界。

  多看效应——如何擦出爱的火花?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向参加实验的`人出示一些人的照片,让他们观看。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参加实验的人看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这张照片。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互补定律——为什么性格互补的人更易产生恋情?

  人与人在具体内容上能够互相满足,会产生强烈的人际间相互吸引,这就是互补定律。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团体,全都是性格相近的人,那么和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谐,容易发生争执。这就是因为性格相近的人需求类似,同时对一个事物产生需求的时候,大家就会产生利益冲突。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为什么受阻挠的爱情更坚不可摧?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投射效应——为什么会网恋?

  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自我选择效应——为什么恋爱中的抉择那么难?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3年前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抉择将决定3年后的生活。这就是自我选择效应。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并且不断自我强化。选择效应对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拍球效应——吵架时为什么会越吵越凶?

  我们都知道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的越高。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所以如果情侣之间吵架有一方先冷静,事情的结局就会要好很多。

恋爱心理学15

  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泰坦尼克效应

  大家都看过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其中的男女主角杰克和罗丝就是冲破障碍彼此相恋的情侣。杰克是一个心怀梦想的穷小子,他想成为一名画家,而罗丝是上流社会家庭的千金小姐。罗丝有保守的父母和资本家子弟的未婚夫,这都成为她与杰克交往的障碍。但在这部电影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主题,但除了阻挠爱情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特定的环境--船上。当出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时,再加上特殊状况,效果会更强,这就是“泰坦尼克效应”。

  3.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却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弗瑞尔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4.吊桥理论

  在美国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试验,实验者让很多男性走过一座位于高处且看上去非常不安全的吊桥之后,然后让他们和同一位女性见面,结果约有八成男性表示见到的那位女性非常有魅力,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原因是大部分男性把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致的口渴感,以及心跳加速等生理上的兴奋误认为性方面的冲动,自以为对那名女性产生了兴趣。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的女人更容易赢得异性的青睐,好多美国大片里就经常使用这一招,比如飚车的时候、比如枪战的时候、比如冒险的时候,貌似娇弱的女人出现在这种另类的场景里,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5.博萨得法则

  又称“爱情与距离成反比效应”。如果恋人天各一方,又不能经常见面,彼此的感情就会逐渐变淡。男女间的物理距离太大也可以导致心理距离的疏远。可以说,距离是爱情的头号敌人。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博萨得法则”。

【恋爱心理学】相关文章:

恋爱心理学07-14

恋爱心理学07-15

(经典)恋爱心理学07-20

恋爱心理学心得03-23

恋爱心理学心得10-11

恋爱心理学心得12-23

恋爱心理学[优]07-20

恋爱心理学(热)07-20

(实用)恋爱心理学07-20

恋爱心理学【优】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