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反思:“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

时间:2023-07-05 10:00: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优选]听课反思:关于“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

  在日常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课反思:关于“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优选]听课反思:关于“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

  上周有幸聆听了王乐芬老师的现场观摩课《一条大鱼向东游》和曹爱桂老师关于构建师本课堂的讲座,虽然两者都是关于小学语文的,但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上半场由王乐芬老师主讲,她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模范课。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王老师那优美的朗诵和精巧的教学设计深深打动了在场听课的每一个人,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则是王老师的“视觉化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王老师提出要让孩子们读懂一个故事,并学会一个策略。这种策略即视觉化策略,让学生在文字与图画的转换中,破解文字背后的秘密,既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又掌握理解故事的一种技巧。在教学开始,王老师引导学生们在纸上将文中的景物画成画。学生完成之后,发现画了很多花、很多草、很多树、很多云……但是唯有一个桥桩。这时,王老师问学生,你看到桥桩,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出了“孤独”。然后,王老师出示了绘本原文:“天上的星星不只是一颗,星星周围都是星星。空中的大雁不只是一只……大地上的白杨不只是一棵,一棵又一棵,一直延伸到了遥远的天边。大河中央,却只有一根桥桩。”在对画面的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原文进行仿写,写出可能出现的景物,写出学生自己画出的景物。从画面到感受再到仿写,让学生再度深入感受桥桩的孤独。

  这样的课程形式,使抽象、呆板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感官刺激,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对文意的理解更加容易,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教学中,王老师并没有依赖这样一种方式,因为图画不能代替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和独特感受,因此王老师还是将学生拉回到文字理解和文字运用的层面上,让学生自主仿写句子,使阅读课有了写作课的功能。不仅仅达成了理解故事的目标,更训练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有了这样一堂课的启发,我觉得,“视觉化策略”也可用于中学教学,我认为说明文和古诗的学习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说明文枯燥无味,要理解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乃至自己去写说明文,其实可以借鉴王老师的这种策略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另外,“视觉化策略”和“情景教学”也有着相通之处,如果在古诗学习中适当应用这样的方法,理解、记忆起来也许会更容易、更深刻。

【听课反思:“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相关文章:

听课反思:关于“视觉化策略”的一点感想10-15

英语听课心得感想范文04-17

英语教师听课感想07-29

《购物策略》数学教学反思01-01

听课后的综合反思07-18

小学听课后反思07-08

工作反思感想10-11

教师听课反思08-11

听课、评课培训反思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