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时间:2023-05-20 16:06:26 教师 我要投稿

教师随笔 (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随笔 ,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随笔 (15篇)

教师随笔 1

  第一,精心设计教程,启发学生兴趣。

  应新课程教学目标设置的变化,语文教学不应单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而应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同时,给学生以丰富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感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上课伊始将学生的心尽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目标上来,使学生尽快进入愉快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时机。

  第二,开拓灵活多样的形式及知识面,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倍增。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爱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兴趣虽然属于非智力因素,却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满腔激情,持久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教师随笔 2

  我把自己的记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自己生活成长的记忆,一部分是关于看到的书听到的音乐,以及看到的风景刺激神经所留下的记忆感触。前者是自己认知的世界,而后者是从别人的世界里认知世界的。

  无论是哪种记忆,都将是写作的必要存取库。

  而记忆恰巧又是如此神秘和不受控制的现象。我们走过一段路,看到什么风景,与什么人接触打交道,又会和什么人相爱相恨,以及所遭受的种。种事件,或许在当时是很清晰明了的。但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忆的模糊,记忆开始变得诡异无常起来。甚至到了不可思议与模棱两可的地步。仿若在空中去寻找什么东西,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心灵的确看到了些什么,伸手去抓,却是什么都不能触及。一无所有似的,而写作会让这种记忆丰盈充实起来,把那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描绘出来。未必会成功,但到底是一条路,通不通,唯有每次不懈的努力和试探才会知晓。

  也有些记忆是清晰的,不可更改的。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此时再去看彼时的心情,会有所不同。一些忧伤的开始淡去,真正的悲痛会削减,而可能曾经的情义,现在却变得更深了,更加难以忘怀了。

  其实,后知后觉的人,总有一种差一两秒就赶上公交车的遗憾,只能被动地等下一班,而那下一班,早已背离了自己心意的轨道。再发生什么,早已是面目全非追悔晚矣。

  我们习惯不断去追忆错过的那班车,觉得只有那般车才可以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等不及似的,一切都太匆匆了。记忆这个时候被迫停留,不断放映当时的情景。错过,来不及,等不及,难受,后悔,无法重来,如果……不断被倒回的片子,一遍遍,越来越快,终于,记忆卡住了,只留下漫无边际的窒息的感觉延伸,漫延,记忆的水流越来越急,忽然之间就像电台节目突然花屏了,发出丝丝的声音,留着你独自面对它,毫无办法,瘫痪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而脑海亦是空白一片。

  记忆有时候就像一片杂草丛生,需要你一根一根去理清楚,思维,纹理,路线,主线索,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时候,像梦一样不符合逻辑常规,而写作是需要一条清晰的主线,需要明确的主题的,即便是散文也有中心思想,而日记也是散乱的生活记录。记忆似乎很调皮,也很顽皮,也许你认为最该记住的却没有记住,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了然于心。比如我的记忆里,会有一些花的影像,十几年前的花盛开的样子,与我现在看到的花自然有些不同,记忆中的花带着笑脸,或者低垂着头,可以推算出自己的心情,花低垂着,一定是自己也低头哭泣着。那时候,懂得我的人,会说出全部秘密的对象也许只有花儿,它不会泄露我的秘密,而且它会安慰我,它好看的姿势,妖媚的样子,阳光灿烂的笑脸,会让我的心变得柔软轻飘起来。于是相关的记忆情景浮现在眼前,我遭遇了什么会如此沮丧,为什么没有人安慰我,以至于自己长期以来养成一种习惯,和自己的记忆对话,和生活中莫须有的人物对话,譬如魔鬼,词语,命运,妖鬼,神仙,花仙子。是人类自己赋予事物和动植物一些特有的灵魂。就像一个人与自己下棋,布局,破局,厮杀,防守,进攻,抵御,写作常常就是这样与自己对峙,跟着书中人物命运哭泣悲伤忧郁举棋不定……这与人格分裂不同,与精神分裂也不同。这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写作不单单从记忆中索取,更要不断地填充,不断地往记忆深处挖掘。

  记忆是灵魂的一个小袋子,里面装得的是素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潜意识这张小口袋,也安放在灵魂里,我们需要凭借记忆的联想和力量,来发掘自己的潜意识。打碎相关的记忆碎片,拼凑,组合,排列,就像化学与物理反应一样,让这些记忆碎片之间发生反应,来达到我们需要的情感和写作的意境。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活,并且是未知的、不可预测、神秘的、个人的。一如写作的乐趣。

  有一种像流水一样自由流淌的写作思维被称作是意识流。因为自由,而自己又不是所谓冠名的作家写手,充其量也就一热爱文字的普通人。林白曾幻想自己是“词语隐秘的女儿,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与词语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亲和力,词语像云一样在我的头顶悬浮着,它能准确地掉落在我的面前,落到我的纸上。”我觉得自己是词语的继女,只能凭借自己的乖巧与勤奋来获得她的喜爱,从而分得一点点爱给我。而我有这么一点点爱就足以打造我的世界王国。对于一个过早失去母亲的孩子,任何一个女人一点的母爱便可以唤醒他内心的沉睡,她愿意回报这份爱,用自己所有的本事和本领。

  话说回来,意识流写作并非真的想写什么写什么,完全不搭嘠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或许会产生出其不意的喜剧效果,但那绝对不是写作人的初衷。何况意识流的写作,是跟随记忆与幻想的双重的思路一路行走,看似无边无际,实际上,记忆有记忆的'河床,幻想有幻想的河床,都离不开本人的思想的角度和深度。

  个人的记忆是无法避免和不可选择的,但另外一部分对世界和现实的认识,我们却可以通过阅读和聆听来获得。阅读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就我个人而已,记住了很多我不曾经历也不曾知晓的事件和场景。它们或有趣或恐惧或生疑或快活,都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背后支配,而我便是那个获得者,从而进一步植入到我的记忆深处,有时恐怕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有一天,忽然地,一根细细的丝会把它们从记忆深处拉扯出来,那时我的一定无比惊讶,好奇,感叹世界是如此奇妙和不可思议。

  记忆使得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没有记忆,我们又是谁,过去发生过什么,从何处而来,又带有怎样的情感牵绊?这一切都无从知晓,而有了记忆,我们知道是谁,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个体,我们回首过去,并非真的要回去,只是时间给记忆蒙上一层面纱,使得过去变得神秘起来。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现在的我们正是将来的回忆,我喜欢放眼望去这个成语,站在记忆的路上,现在的我放眼望去从前;而现在的我,亦可以站在时光的路口,放眼望去自己的现在,我站在未来,而现在在我脚下,我回望过去,记忆在我文字里。

  把别人的文字情景揉碎,打乱,搅拌,合着我个人的记忆,再一次蒸煮,烹饪,烧出自己的酸甜苦辣咸。

  也许永远走不出一条自己的路,但这条路上,日子却得以闪光耀眼,而生活的滋味却得以丰富多彩起来;现实与生活不断侵蚀着梦想,而写作超越了现实,让我在这个世界里以文字的形式安放和安葬自己。

教师随笔 3

  又是一年除夕到,万家灯火齐闪耀,今年我虽没能多感受春节的热闹气纷,但可以谈谈除夕。

  今年我们家除夕没吃饺子,但吃了大餐,很有年味儿。除夕这天,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我们这还有些规矩,比如,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也各地的特点,如苏州除夕守岁时,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

  北京人还会在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集合,踩秸称为“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思。

  除夕在台湾叫过年日。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接着就是“围炉”,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火盆。年夜饭后儿媳妇们要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的越久,孝心越多。

  啊!多么有趣,中国的各个角落,中华儿女其声问候“新年好!”

教师随笔 4

  寒假里,我拜读了《教育与美好生活》。看了书之后,引起了我的深思。

  罗素,一个20世纪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对教育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经验均浓缩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书中。

  罗素说,有些品性只能为具有某些特点的人群所拥有,还有一些品行则应为所有人所具备。我们不能着眼于让每个人都具有诗人气质来构筑我们的教育。以下4种特征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其实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儿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满期盼的,他总是指向将来的可能目标。这是促使儿童上进的动力之一。但是,如果总告诉儿童将来会比过去更糟,这不啻会令儿童的生命之源干涸。

  我们不是经常这样来吓唬我们的孩子吗?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学;你现在这个样子,长大只有去擦皮鞋。这就是我们为孩子描述的未来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绘和启发,我们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时,又暗示给了孩子们一些什么?我们经常斥责年轻一代冷漠自私,甚至还常常感叹孩子们的早熟与叛逆。可我们想过没有,这些观念的始作俑者是谁?在这汲汲于功名利禄而无济世之心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除了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恐惧之外,还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这真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提醒!在我们的教育中,不是更习惯于通过训斥与惩罚来让孩子记住美德吗?罚跑步,罚写作业,罚站……想起来我们是多么的愚蠢啊!我们越是希望孩子们能热爱的东西,我们越要把它们作为惩罚的手段。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反而会使孩子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呢?罗素还有一句名言:惩罚应该是你希望过失者感到厌恶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欢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实施教育的我们往往是多么的荒谬啊!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事实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经常让我们的教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个怪圈),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教师随笔 5

  彻夜的灯光,映着您弯弯的背影,微白的双鬓,述说着您的辛劳……转眼就过了五个春夏秋冬,我,已从牙牙学语的一年级新生,成为了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终于盼来了在横小渡过的第五个教师节,在此,想迫不及待的.对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我很庆幸,在小学三年级,能成为练老师的学生。我也很自豪,能有练老师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练老师有一个小巧的鼻子,一副红色眼镜架子鼻子的上方,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在鼻子的下方,一见到她,就感到十分亲切,她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在她的班级里生活,我感到格外快乐。一次英语课,我们要学饮料:可乐(coke)、水(water)……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刚学英语没多久,所以,大家都在死记硬背,练老师见了,就无奈的摇了摇头,记得后来的半节课,我们都跟着老师在做游戏、唱歌、跳舞……第二节课,我们同样学习饮料,本以为老师还会让我们和昨天一样,学完单词,就会再让我们玩游戏,却看到练老师左手提了一个袋子,右手拎了一个复读机,我以为老师又要放音乐给我们听,就也没太在意,,老师又把昨天我们学过的单词给我们复习了一遍,就从袋子里拿出一打杯子,老师要干嘛呢?我们小小的脑袋里个个都装满了疑问,接着老师又从袋子里拿出了一样东西,顿时,教室里一片喧哗:“老师,给我一点。”“老师我要!”“老师别给他,给我!”……老师示意我们停下,指了指手里的可乐瓶,说:“谁呢告诉我可乐这个单词怎么读?”大家似乎都对可乐感兴趣,“刷”的一下,几乎全班所有同学的手都举了起来。就在这时,老师点到了我的名字,我一惊,立马把这个单词报了出来,我刚要坐下,老师就叫我过去,“老师要干嘛呢?”我心里想。我疑惑地走了过去,老师拿起杯子,往杯子里倒了半杯可乐,递给我,一下子教室里又闹了起来,于是,老师又拿出袋子,从袋子里拿出了果汁、水、茶……只要我们说对了单词,老师就奖励我们喝一点饮料,就这样,在这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我们又学会了一些新单词……

  啊!有了老师,才把我们52个同学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有了老师,才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有了老师……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无私奉献的伟人,老师,我爱您们!!

教师随笔 6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定期检查:每周都要写《采蜜集》,定期进行检查,课外摘抄古诗、儿歌、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

  2、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

  3、学有展示:展示《采蜜集》,组织评选蜜蜂奖。由于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见识越来越广。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教师随笔 7

  毕业后我登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每天上班都面对着热情朝气,充满期待的孩子。看着他们天真无暇的面孔,看着他们渴望求职的炙热的目光,还有那信任和敬仰的神情,我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我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豪感一起涌来,萦绕心间,化作一股动力,激励着我不断追求着,为成为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而努力。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而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我对此深有体会。乡镇的教学工作,单单去研究如何进行教学还不行,我们更多的是主动积极地去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家长的教育意识毕竟不如城里的家长。而对于学生,我们更多的要给予关爱,尤其是一些比较“野”的学生,不容忽略某一个学生,要独具慧眼地发现他们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主动探索,发扬民主精神。

  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学生敬畏你。这算是成功了一半。既让学生敬佩你,同时又畏惧你,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前几年,由于自己是年轻一线的老师,缺乏经验,教学成绩又不是很突出,虽然工作总是兢兢业业,可是在学生心目中,我总是不能让学生像敬仰威望很高的同事那样敬仰我。去年,我所任教的'三年级的英语三率都居级组第一,一下子传开后,校内校外都能看到很多信任和赞赏的目光。本学期接任了一个基础很差的班级,因为有了好的教学成绩学生

  都很服我,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他们,树立自己的威性,果然期末考试中收到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又复杂的,不断探索求新的工作,让我们在这漫漫的教育生涯上,争取更多的进步,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教师随笔 8

  “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著名教育大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让我们如沐春风,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师生都沐浴在这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享受着新教育带给我们的全新的体验,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梦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青春年少时的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是出于对教师的崇拜,而从教数余年的我,则把终生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扎根于心,不断的'告诉自我,我要努力做好教育这项事业。要想把事业做好,就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丏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新教育理念倡导下的为人师者,要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必须意义上能够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的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此刻的我,越来越觉得自我知识的贫乏,有一种紧张感、危机感,尤其是新教育的实施,更让我有种迫不及待充满电的欲望,有时用工作的繁忙、没空来为自我的懒惰找借口,这就让自我的惰性越来越占据上风,而就理所当然的“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平时的自我也确实很忙,一大堆的工作要做好,真的忙的焦头烂额,回到家就不想动了。)可是,只要自我有心,再忙也会挤时间的,不是吗?所以,学习、提升自我迫在眉睫。

  新教育形势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成功。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用心教育,不断总结教育的得失。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总结反思教育方法、记录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断探索创新,创造适合自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我的教育品牌和旗帜,不断总结自我的教育经历和成果,逐步建立起自我的特色,构成风格和体系,让学生有着终生对未来社会的梦想和追求,有着对学习知识无止境的渴求,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这是我的奋斗目标。我明白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轻言放弃,永不为自我的懒惰找借口。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此刻你的面前。

教师随笔 9

  在学习专题四时,我重新认识了,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语文,学会语文,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老师要制定合适的,恰当的

  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目标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情去制定,老师的教学设计,更要走进,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成为真正的.主宰。学生是根本,我们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随笔 10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许多家长把培养下一代看得比自己的发展还要重要。我在教育孩子方面坚持树立以下理念:一是树立为国教子的理念。孩子不仅是父母的、家庭的,更是国家的,社会的,家长有义务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母亲我认真履行家长的责任,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撒手,关爱不溺爱,使孩子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二是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引导孩子尊敬老

  师,孝敬长辈,尊人者,人尊之,学会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聪明的父母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父母不能不让孩子拥有帮助他人的好习惯。当我发现儿子善于关心帮助别人时我的内心也感到非常高兴,学校也以此授予他“感动校园人物”的称号,因为他此时正在储蓄做人。在现代社会,如果不会与人合作,知识再多也枉然;父母有责任教孩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在学习上小组内合作,在课下他们办板报的合作,在《经典诵读》节目中他与同学们配合默契,也是愉快的合

  作。还要培养孩子富有责任心的习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事等负责。对他人、对班级负责(班级中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环境等等),对他人委托的事,对他人的关心、帮助,对家庭负责,对家中分配的任务(打扫卫生之类),对家中人员负责,对社会负责。

教师随笔 11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世间万物都还是潮湿的。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湿了。”读的第一本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便是《青铜葵花》,文字清新而朴素,纯美中透出些许淡淡的痛苦,紧紧扣住心扉,不知不觉中便恍然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

  “葵花很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对于葵花来到新的城市的所见,在描写的景物中,营造了一种孤独和惆怅。内心的共鸣碰撞出火花,似乎一同品尝到失去父母的痛苦滋味。在我的脑海中隐隐浮现出这片看似美丽而又凄凉的田地,葵花的内心是如此的孤独与寂寥。

  生活在城市中的7岁女孩葵花,来到了青铜这样一户贫穷的农家,使他们成为了以兄妹相称的朋友,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当葵花12岁时,命运又将她带回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花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当巴基斯坦笼罩在恐怖主义的阴影下;当印度尼西亚的海啸在人们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以十分短暂的时间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将一个令人怀有憧憬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时候;当阿尔卑斯山发生大雪崩将人的一片欢笑顿时掩埋于雪下的时候;当中国内陆连连发生地震,一团团生命之火消灭于数万年的黑暗之中的时候??我们难道还会以为这个世界就只有欢乐与幸福吗?其实,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些零星的、琐碎的.却又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心灵痛苦,更是深入而持久的。

  但读到罗曼·罗兰的一段文字:“我们应当敢于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欢乐固然值得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这两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们锻炼人类开展伟大的心魂。她们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爱欢乐与痛苦的人,便是既不爱欢乐,亦不爱痛苦。凡能体味她们的,方懂得人生的价值离开人生时的甜蜜。”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延伸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

教师随笔 12

  十足,见状,我趁机说“好呀,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小手洗的又快又干净,而且没有把水溅到小朋友身上,看看谁是第一。”“小手准备好,预备开始”话音刚落,一场别开生面的洗手比赛就开始了,小宝贝们安静的站在水池旁边,先湿手,打肥皂,认真的搓着小手,没有了以往的吵吵闹闹,水花乱溅。不一会就听见:“老师我的'手洗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师,你输了,我先洗完了”“我是第一……”

  吃过午饭后,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饭前的那场比赛,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再来一场比赛好不好?”我高兴的冲他们点点头,心里不由得高兴,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洗手而发愁了,在不用站在他们身边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

  通过此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单纯的说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一定适用,要投其所好,顺应他们的意愿,这比一百次的说教达到的效果要好的多。

教师随笔 13

  快乐,人们谈论的最多,却鲜少懂得实行的一件事情。

  就像一个盲人在教导另一个盲人关于颜色一样,我们自小被太多不懂得快乐意义的人们教导着快乐的意义。我们误以为快乐必须拥有很多外在的东西,包括名誉,地位和金钱,但却不明白潜意识只是希望藉由它们,脱离社会对我们一生的约束,找回自由快乐的赤子之心。我们希望拥有大量金钱,以脱离每日上班的苦恼,我们希望拥有地位,以避免受他人摆布。但事实却告诉我们,最富有的人比任何人都忙,最有地位的人比任何人都失去更多自由,反之,在一无所有的孩子们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快乐的影子。

  孩子们从来就不会追求快乐这件事,但他们是最快乐的一群。他们的赤子之心对周围的微小事件抱着好奇心,他们可以不顾仪态的做一些大人们觉得很可笑但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愉快的事情,不介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当心情顺畅时,他们会放怀大笑,当糖果被抢走时,他们会放声大哭,没有伪装,也没有造作。没有所谓的人生理想要追求,也没有别人强加的成功目标要完成,快乐的活在当下就是每个孩子们的原始本能。他们不会对OBAMA,BILLGATES这类的社会成功人士有任何兴趣,却会对一只飞舞的蝴蝶有更多的在意,他们会被草丛里的`蝉声吸引,但绝对不会被在酒店BALLROOM里的教导如何致富的演讲所吸引。孩子们比谁都明白,快乐本来就是随着每个生命的诞生,而不论贵贱贫富的降临在每个人身上了,不需要向外向高处追求,因为它本来就在那里了。

  千金换来的豪宅可以给我们满足感,但迎面而来的午后凉风也可以令你有相同的感觉,每个人都有太多的理由可以快乐起来,至少我们还可以看见心爱的人,还可以听见风的声音,还可以闻到海的味道。

  生命是公平的,当我们闭上双眼,全心全意的享受着百合花的芬芳时,一个皇帝和一个乞丐所感受的喜悦是同等的,不会因为皇帝的权利而多一些,也不会因为乞丐的贫穷而减少一些。快乐的关键在于愿不愿意,而非能不能够,<<不能够>>是贫乏的词汇,它代表你还未拥有,所以必须到外找寻;<<愿意>>代表你已经拥有,只是不懂得应用。

  你必须变回孩子,把你的心打开,快乐就在那里。

教师随笔 14

  蜗居乡间,却没有听到多少布谷鸟的叫声。于是我不由问自己:究竟是布谷鸟少了,还是自己的耳朵出现了问题?一日早起,那久违的叫声由远而近声声传来,像呼唤,像倾诉,幽远深长,带着青草的味道和麦花的芬芳。我屏息聆听了许久,直到那“布谷”之声渐渐远去。继而思之,恍觉之所以一直未闻布谷之鸣,并非耳朵有恙,实因俗事蒙心杂念太重所致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其实就是在那一年一度的布谷声里成长起来的。幼年时,伴着那悦耳的布谷声玩耍,心里总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因为母亲说过,布谷鸟一叫,离麦秋也就不很远了。而麦秋,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可就大了,它意味着那雪白雪白的白面馍馍,甜中带香,细腻滑爽,还没有入口,那诱人的味道早就让我们这些馋鬼们垂涎三尺。即使麦收未到,母亲也会在听到布谷鸟鸣叫后隔三差五地做点面食给我解馋,因为麦秋快到了,那点压箱底的面粉有望接上今年的新白面了。母亲通常会做成一个巴掌大的面圈子,烧火做饭时放进灶膛里烤,住火后再用未燃尽的柴灰埋一阵子,之后就可以吃了。凉凉后吹去柴灰,捧在手里,白里透黄,甜里透香。母亲管这吃食叫“补饥”,是我童年时代最稀罕的点心。

  及至稍长,跟布谷鸟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布谷声声里,沿着渠埂沟畔放牛,穿杨度柳,绕榆走槐。槐花盛开的时节,布谷鸟叫得正欢,因此那叫声便熏染透了那沁人心脾的槐香。布谷声声里,约几个伙伴赶着老牛车到远离村子的野外去打草。茅子、芦草、热草、蔓蔓子草,什么草都要打;苦苦菜、马齿苋,婆婆丁,什么菜都要。晌午了,把包袱搭盖在车辕上,人却躲在下面的阴凉里野餐。平时难以下咽的玉米面饼子此时却如此地可口,也不顾四周盐碱地上的碱花白花花得晃眼……

  布谷声声里,爬到村外的桑树上采桑椹。那桑树生长在一条东西走向的渠埂旁,大都碗口粗细,枝干旁逸斜出,四处伸展,很适宜攀爬。黑的、白的'那些已经成熟的桑椹早就被人采去,只剩下惨青惨青的嫩椹和紫红或者是浅红的欠熟椹密密匝匝地挂在树上。那些惨青的嫩椹自然还不能,涩涩的,味同嚼蜡;而那些紫红的欠熟椹却很投我们的脾胃,以酸为主,酸里带甜,采一颗搁在嘴里,便满口生津。吃着这样的桑椹,攀在树上的人淌下来的口水时常会跟桑树一般高……

  布谷声声里,麦花飘香,芬芳四溢,麦穗已丰满,麦粒已灌浆。农家孩子的手是一副天生的小钢磨,闻到麦香,掐下一穗,搁在手掌心里搓啊搓,吹去麦皮和麦芒,白绿白绿的几十粒嫩生生凉丝丝软乎乎香喷喷的新鲜麦粒便呈现在了面前。一仰手,一张嘴,嘴巴一闭,牙齿一嚼,呀,麦汁四射,真是鲜美无比啊!

  放学了,太阳离地还有三竿高。挽个小竹筐,拿把小镰刀,或是去挖野菜,或是去薅绊子草。可挖的野菜主要是苦苦菜、辣辣子菜和阳沟子菜。苦苦菜有真假两种,真的色深,假的色浅;真的可供人食,假的则只能喂禽畜。那些还没有生蚜虫的辣辣子菜在开水里烫过一遍后,可拌上蒜泥凉吃,也可以包成菜团子吃。尽管那时只能用玉米面做皮,却是那些苦涩的岁月里难得的美味。阳沟子菜叶片狭长,边沿向上翘起,形状像水沟,故而得名。我最喜挖刚破土的阳沟子菜。拂去周围的松土,一截白兮兮脆生生的菜芽便露出来了。也不用洗,随手捏一块搁进嘴里,轻轻一嚼,菜汁四溢,透出一股涩涩的甜。

  绊子草细如粗针,一节一节蔓延长去,可长到几米之长。绊子草多的地方,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便会被绊倒,故称之为绊子草。这种草牲畜并不喜食,对人们却大有用处。布谷鸟叫了,麦子快熟了,绊子草也长出来了,人们便大捆大捆地采回家去。晚饭后,月亮挂上树梢,一家人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讲的评书,一边大小人丁齐上阵,将采来的绊子草拧成草绳,等麦熟时捆麦子用。啊,那情景往往是月华如水,蛙声震天,一声或两声布谷鸟的鸣叫由远而近,或是由近而远……

  如今,我虽然仍居乡村,却因不谙农事不务农活而渐渐疏远了乡野,疏远了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野草和野菜,疏远了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土标和地名。幸好还有那些已经溶进血液里去的记忆,在布谷声又响起的时候,引领着我再回到那个青涩却充盈着芬芳的少年时代。

  后记:

  布谷鸟是乡村的精灵,因为有了它的鸣叫,乡村才有了灵魂。听不见布谷声了,当然不是布谷鸟的错,你心里的布谷鸟死了,你耳际的布谷鸟当然也就哑了。

  另:

  布谷鸟的叫声并不完全雷同,最常听到的是那种循环往复的“布——谷”声。这可以被看作是布谷世界里的主旋律。还有偶尔听到的变调叫法:“布——谷,布——谷,布布布谷”,听起来更活泼一些。再一种情况是两只布谷鸟遥相呼应的叫法,或一远一近,或一东一西(一南一北),此起彼伏,错落有致,乃布谷世界中的上品。

教师随笔 15

  “呜呜呜……妈妈,我不想回老家,不想离开老师和小朋友,我们不回老家了,好不好?”顿时活动室里哭成一片。是什么让孩子们那么伤心呢?原来是我班的桢桢因爸爸退伍不得不回河南老家,可她舍不得离开幼儿园。

  记得三年前,刚来园的桢桢引起了我的关注。她总是沉默寡言,不与教师和同伴互动,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里。我通过家访得知桢桢父母工作特别忙,每天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导致她较少与人交流。为此,我和桢桢妈妈进行了沟通,给了她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商定了家园共育的计划。

  每天早晨来园时,其他孩子都向教师行礼问好,桢桢却躲在一边,这时我会给桢桢示范,让她模仿,只要她做了我就会表扬她;集体活动时,我会给她在集体中表现的机会,并让她获得成功;区域活动时,我会带着她游戏,帮助她“动”起来;平时我还会让她担任值日生,给她与同伴互动的机会。

  在家中,桢桢的.爸爸妈妈也更多地陪伴桢桢。“读书月”活动时,我建议桢桢爸爸妈妈每天陪孩子阅读15分钟,我则每天电话家访。一段时间后,桢桢告诉我她很开心,因为爸爸妈妈每天都陪她阅读。在月末的讲故事活动中,桢桢落落大方地走上小舞台,将故事表演得惟妙惟肖。

  现在桢桢已是个积极主动、热情开朗的孩子。临别时,我把帧帧三年内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影像刻录成光碟送给她。桢桢则送给我一幅画,告诉我:“老师,这是我画的。上面有园长和你,最小的那个是我自己,如果你想我了就看看这幅画。”我的鼻子一酸,眼看带了三年的孩子就要离开,我真心舍不得。桢桢抱着我始终不肯撒手,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时的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深深地感到幼儿园是我的舞台,孩子是我的最爱。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给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教师随笔 】相关文章:

教师随笔04-09

教师的随笔09-30

教师的随笔04-11

教师日常随笔11-06

教师培训随笔11-09

中班教师随笔11-07

小班教师随笔01-28

关于教师随笔03-08

音乐教师随笔03-10

教师开学随笔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