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时间:2022-07-10 04:55:12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

  导语:很多教师并没有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整合中出现很多误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给传统教学造成了猛烈的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和纠正。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为一体,它的引入极大地延伸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并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践过程中,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反而使一些教师片面强调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自身特点。

  (1)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听过很多教师的多媒体课,有一些课件做得非常漂亮,色彩艳丽、动感十足,图片、动画、视频、声音不时呈现,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但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上看,却并不好。教学过程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导致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到生动形象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声音等,学科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却得不到充分展现,也有教师仅仅把多媒体课件当作高级“黑板”,课前把需要板书的内容输入到演示软件中,上课时再逐一呈现,多媒体课件仅仅充当了“电子黑板”。这样,多媒体的引入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装饰或点缀,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入变得毫无意义。

  (2)用多媒体强化知识的灌输

  多媒体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展示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正是这种传递知识的快速性,使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盲目增加教学内容的问题。

  有些课件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内容的科学性也比较高。但是整个教学仍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形式都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学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这样,信息技术的参与并没有使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说的仿佛少了,但学生讲的和想的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忙于抄写“板书”或接受大量知识而大大减少了,“人灌”变成了“电灌”,多媒体实际上已成为教师“折磨”学生的又一种现代化的“武器”。

  2.网络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出现的问题

  当今是一个知识飞速发展、信息急剧爆炸的时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已逐步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手段日益增多,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知识的海洋。因特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一些教师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忽视了针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的指导。网络中存在大量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学生往往会无从下手、不知该怎样去搜集整理所需的资料。如果没有水平较高的教师的点拨,大多数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也就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资源优势,也会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困难。

  网络资源的存在及进一步发展,有可能使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等方面超越教师。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正在逐渐失去,有些教师没有认识或不愿承认这一点,仍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他们不能按照学生的层次和兴趣对教学进行调整,甚至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肆意否定,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是很大的打击,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偏激的思想。

  以上这些现象与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真正提高,因而遭到众多教育专家们的批评。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起来。

  二、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些思考

  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能不能完美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问题不仅在于教师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地使用计算机,而且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再结合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要切实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而要真正实现课程整合还必须加强教师的教育修养,进一步把握教育的目的和本质,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使学科教学实现从“科目化”结构到“整合化”结构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习中,而不至于把“整合”变成仅仅是在课堂中单纯、生硬、强制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必须以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作基础。影响整合的因素除教师不熟悉计算机技能外,资源的匮乏也是一个不容怱视的原因。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教师按照“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建设。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

  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计算机不可能代替教师,信息技术也不可能代替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中的面对面交流,师生、生生间的情感沟通都是网络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必须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避免“技术万能观”。

  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引入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侧重于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处理(包括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工具并为教学服务。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为技术而技术,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手段和环境,使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有利于使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但网络信息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学生必须要学会对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及应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落实。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与学科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小故事等资料,并尝试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个人网页。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将逐步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搜集、筛选、辨别、下载、整理等能力,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并完成相应的课题。在研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通过研究,教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4.师生互相学习,促进双方的发展

  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做了定位,教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犹如萤火之光,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与教师是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成为现实。惟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促进双方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04-13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06-13

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06-17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11-25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11-25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03-08

经验交流: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09-2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阶段性总结11-19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12-07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