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

时间:2022-12-07 19:13:39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1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它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当然也在其中,信息化的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我们以英语的信息技术内容培训为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英语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为关键,全面研究工作,为我校教育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求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语言训练离不开情景创设,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有助于启迪思维,激发学生表达思想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情景,将媒体"硬件"和创设情景"软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探索一种有别于以往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的作用,让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使学生尽早尽快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寻找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二、本学期具体电化教学工作安排

  首先,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发送E-mail ,应用Flash动画、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制作名片。首先交给学生最基本的幻灯片的制法,然后让全体同学用PowerPoint制作指定的课题。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初中人教版英语课本中有许多以电子邮件形式出现的课文。九年级第七单元Section B 3a部分 ,讲述了S.T.Zhang发给旅行社的一封电子邮件,咨询了关于旅游线路的信息。在学习了这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模仿这篇文章给旅行社发送了一篇电子邮件,就家庭旅游的问题进行咨询。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其次,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地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地转化。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整合这方面,我主要应用博客、个人主页等手段进行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些难于理解的句式结构,我不是将直接地晦涩难懂的语法告诉学生,那样只会有百分之十的优生理解透彻,那如何做到照顾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领悟的目的呢?这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办法发到博客上。请大家各抒己见,把你的对句子的理解,你个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观点、想法写在“回复”里。与大家共同讨论和分享。并对他人提出的想法作出评论。而且还可以发帖子求教专家,请专家帮助解答,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下网上检查学生的讨论情况,第二天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问几个在讨论中不积极的、或者对此还模糊不清的学生。

  我还利用博客来写每天的课堂教学反思录,随时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便于日后的整理和利用,更能够使自己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实现与他人交流分享,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真正为成长为学者型教师而努力。同时博客也可作为叙事工具,叙事研究是一线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很好方式,教师把一个个“教学故事”记录在自己日常的博客中,指出从故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于今后的研究。

  第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习模式的整合。

  网络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学习过程交互化的学习模式。它以内容选择自主化,知识呈现多样化,图文音像趣味化等优点,减少了理性知识的认知难度,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随机化,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途径,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2

  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方案制订的实验教学目标和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在上学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锻炼、提高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结合本学期的实验教学目标,以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要实现的实验目标:

  1、提高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充分利用主题资源库、百度搜索、教师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平台开展实验.

  3、结合具体的实验课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音乐学科整合实验的参与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二、具体实验课例:

  1、第二单元 《晨》

  本课从从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以“晨”为情景主题,编排了二声部歌曲《清晨》、管弦乐曲《晨》的听赏以及听赏与跟唱歌曲《早晨的歌》等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并从中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通过网络感知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利用网络的直观特点,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 中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多方位的让学生体验早晨的美。通过百度等手段力求全体孩子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更深地去理解音乐,体验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们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感。

  2、第四单元 《雨中乐》

  “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本课以教材安排了歌曲《踩雨》、《大雨和小雨》和乐曲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雨打芭蕉》以及音乐活动《找邻居》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演唱和听赏,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雨中情景,激发学生对雨水声响的兴趣和模仿欲望,体验雨中的乐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愉快、美好的`生活。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先让学生在网络上欣赏不同的听雨、唱雨、说雨、戏雨、踩雨等情景作品,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第五单元 《藏族的歌》

  《藏族的歌》是本册教材中唯一以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课,充分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的教育理念。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一首极富韵律感的二声部合唱曲,两段体结构,歌词简单明了,旋律活泼欢快,尤其是第五、六小节,旋律节奏拉宽,在高音区回旋,犹如高山的呐喊,之后旋律又恢复到活 泼欢快之中,给人感觉歌曲虽简短却富有变化,很是好听,在配合藏族的踢踏舞,呈现出藏民们载歌载舞、热闹欢快的生活场景。

  本课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百度和教师博客让学生看看西藏的风光,教学生说说藏语,并用藏语中的“你真棒”等对学生的行为语言及时地进行鼓励性评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直观性强、信息面广的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西藏之旅的情境,用西藏的民族风情之美、自然风光之美、音乐艺术之美吸引学生,展开认识西藏——走进西藏——歌唱西藏——赞美西藏4个环节的教学。

  第六单元 五环旗下你我他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湘教版新编教材第七册《五环旗下你我他》单元中的一节音乐课,我整合了这个单元中的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学唱歌曲《奥运会金牌多》,这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给孩子们勾勒了一幅20xx年的奥运赛场上健将奋勇拼搏的激烈场面,而这些健将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第二个内 容是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第三个内容是“运动场上”的音乐游戏活动。我把这三个内容完整的穿插在一起,在一节音乐课上完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题资源网站,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运动赛场比赛”的环 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的学习,感受音乐的美,针对儿童好动,爱玩,喜欢获得奖品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一系列游戏活动,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具体 的时间安排如下:

  时间 课题

  九月上旬 第二单元 《晨》

  十月下旬 第四单元 《雨中乐》

  十一月 第五单元 《藏族的歌》

  十二月: 第六单元 《五环旗下你我他》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3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 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 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四、教学措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

  三年级第二学期微机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计算机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意识,适应二十一世纪建设的需要。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4

  一、自我分析: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

  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增强成功感、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整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任意识。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要对教育中介进行再认识。教育物质中介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黑板就能进行教学。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教室已经成为多媒体教室了,投影仪、电脑、音响、麦克风等信息技术设备远远优越于粉笔的功能。教师没有驾驭信息技术的素质,怎么能进行教学活动?教学的工具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再认识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当然也不再是孔子时代的“六艺”,也不再是“四书”“五经”和“一本一纲”,而是包括教材在内的多方面、多元化的知识内容。获得知识的手段不只是教师上课,还可以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不仅出现在书本上,还出现在网络中、电视媒体中。所以,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二、学校环境分析:

  学校班级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没有建立信息化资源库。

  三、我的培训目标:

  1、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学改革。

  3、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具备理解、渴望的信息素养;获取、解读的信息素养;具备整合、应用的.信息素养;具备交流、合作的信息素养;具备生成、发展、健康的信息素养。

  四、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

  信息化教学的专业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熟练化、科学化,以此提高个人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及实效。

  五、行动计划:

  自我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助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平时加大信息技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学习,每天保证至少一小时以上。

  学习榜样:向身边及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手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培训充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持续为自己充电,牢固树立进步来源于学习的意识。

  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不怕麻烦,力争课堂教学信息教育经常化、科学化,向实效性方向努力。

  同伴互助:对于同伴要经常交流所得,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以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课程计划的调整意见,落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确保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全镇信息技术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对全镇信息技术课程教研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多,难以真正地开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将全镇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教研活动。结合我镇实际,本学期小学教研活动将采取片、区结合的形式开展。组建片级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分片教研活动,在片级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镇级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全镇按区域分为四大片:西河、滑石、鹅塘、大石,相关区域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相关片的教研活动,时间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镇教研活动间周一次,主要内容是进行了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法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及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以全镇教研活动为主,每两周一次,周五上午进行,主要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培训及主题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较少,因此,小学教师的.教研活动与初中教师结合在一起开展。

  2、坚持深入基层下校调研活动,到信息技术教学现场进行调研,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便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使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本学期下校调研范围将由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扩大到全镇各级各类学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镇信息技术教育的状况,并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指导,制定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常规规范。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研究。与教科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携手,开展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在镇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组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研究中心组(成员为原语文中心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进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并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将学科整合研究范围推广到其他学科。

  4、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工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网上教研是一种非常有效教学研究新途径。本学期,我们将建成全新的站,该网站将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信息、教学理论、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网上教学经验交流。

  5、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省、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组织信息技术创新与初中活动。

  6、逐步组建各校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是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

  1、组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组织初中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3、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竞赛。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中心组成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讲座。

  5、下校调研(中小学各4所)

  十月:

  1、组织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研讨。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指导活动。

  4、筹备组织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5、下校调研。

  十一月:

  1、组织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课。

  2、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课。

  3、开展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研讨活动。

  4、下校调研。

  十二月:

  1、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2、组织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交流。

  3、组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交流。

  4、本学期信息技术学科教研活动总结。

  5、下校调研。

  元月:

  组织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由于上级工作调整和本计划不完善可能造成部分工作未列入计划,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调整。

  电教科技中心

  20xx年8月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1.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信息技术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3.建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建构一批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学习)结构和教学(学习)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研究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1.网络学习及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开发、建构网络教学环境(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使用、智 能化教学平台的研究、开发、交互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3.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软件开发及教学模式的建构 (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情境-问题模式,个别辅导模式,启发 -建构模式等)。

  4.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模式的建构(协作-讨论学习模式,超文本发现学习模式,获取-创新信息学习模式,网上实践研究学习模式,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等)。

  5.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策略。

  6.学生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方法。

  ( 三)、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数学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的平台。,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三、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

  (二)、构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新模式。

  1、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基本的信息素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

  ① 信息获取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② 信息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丰富的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③ 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④ 信息创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时候,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能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创新的信息。

  ⑤ 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⑥ 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眼,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2、加强教师自身的培训与提高,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整合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逐步改善应用教学技术的条件,形成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做好各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我们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提出了建设信息化校园的目标,不断修建与完善学校的信息中心,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如,“电教室”的利用,要求每周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学习,每学期各教研组不少于5次,这就为学校优质教学提供了资源。教师们每学年制作一个以上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教学。并将其汇总到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课件库。同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作为学生评优的条件之一,争取做到每学年班班有课件。

  学校还将逐步建立行政办公网、结合学校实际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学科相关人员为组员的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做学生们的引领者。每年拔专款用于学校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改革。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练内功,校内相互学习,走出去,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新区举办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学技术、学经验。我们尤其要求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提高应用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具体工作: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研究的主体作用,形成以项目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格局。本校准备围绕教育信息化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在信息科技教研组的基础上吸收学科骨干和已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研应用活动,建立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组,完成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项目。

  2、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应用系统的基础性培训。在有专人负责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让年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了解网页上的多项应用服务,能熟练掌握信息化工具应用,提高应用水平。在完成教育机构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逐步提升培训层次,特别是通过培训让大多数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操作的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使用好远程教室,各教研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远程教研。本年度对全校45岁以下教师进行多媒体中级制作员培训,并做好各项讲座,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3、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开一堂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连同教案、课件一起交教导处备案。由信息技术应用教研组和学科教研组联合评课并作好记录。教师上网时间平均每周不少于2小时,并做好上网记录,作为学期教师考核内容之一。

  4、学校加强优秀课例建设。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课例汇集评选。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至少要提供一个课例,参加评选。

  5、本学年着手建立教研组各学科网页,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完善规范校园网的管理,学校指定专人管理负责,广泛收集资料,及时更新网页内容。

  6、组建学校学生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小组。学生信息科技社团活动小组,是信息科技学科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特长的重要阵地,建立本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小组课外活动,组织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培训,使这些学生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信息技术竞赛培养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11-25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11-25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7篇)12-18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4篇11-25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集锦7篇)12-18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计划汇编7篇12-18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工作计划(4篇)03-0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03-0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阶段性总结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