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春节习俗

时间:2024-03-12 11:05:22 晓凤 春节 我要投稿

关于福建春节习俗

  福建省依山傍海,被称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素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之说。靠海谋生、爱拼敢赢的闽南人,文化底蕴深厚的福州人,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客家人,以及少数民族畲族人等,都有各自独特的年节习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习俗?

关于福建春节习俗

  福建平潭过春节习俗

  1:做年仔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过小年,俗称“做年仔”。就是要准备过年了。旧社会,长工吃过小年饭,就跟主人给结账下工,回家过年。但店铺伙计例外。他们要拿着主人的帐单上债主门催债,但一般不收钱,仅为通知而以。

  二十五日开始收钱。直到除夕封门为止,封门后任何人不得叫门收帐。从这天起,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裁新衣,杀猪羊,蒸年糕,宰鸡鸭,买年画、春联、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费神,小孩欢欢喜喜期盼过年。这一天还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传说此日灶君要回天庭汇报各家的情况,主人家置灶糖、灶饼给灶君、灶妈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贴新灶君图,迎接灶君回来。

  2:掸尘

  春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节前就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掸尘日。就是从这天开始到三十日要选择奇数日,对屋里屋外进行大扫除。用粽片或草绑在竹竿上,对天花板,墙壁的灰尘掸除干净。除外还要洗门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春节。

  3:分年

  在春节前夕,已出嫁的女儿要向父母送年货,平潭人叫作“分年”,其实就是“分送年货”的缩语。新年的头年“分年”的礼物要求比较严格,一般要送猪蹄一副、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礼物件数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顺父母的良好风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续。

  4:过除夕

  过除夕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吃年夜饭,平潭人称为“三十盲脯顿”,家主人都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年夜饭,越丰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个习俗,给祖先的亡灵祭祀时供品要摆十碗饭菜,因此给活的人一般不摆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点菜都不点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饭多丰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饭叫“隔年饭”,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饭。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饭后,长辈要向未成家的儿孙辈送压岁钱,叫做分压岁钱。然后全家人围坐一起。促膝谈心,憧憬未来,直至零点,开大门放鞭炮,迎接财神爷。除夕夜还要通宵点灯,取灯明火旺,来年红火之意。

  5: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称元旦。午夜刚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这天的早饭各家各户都吃甜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寿绵长,太平如意。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鸡蛋,不先喝汤,这也成了习俗。因而有“出门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汤”的说法。

  饭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贺,然后请客人享用糖果、蜜饯、果品、瓜子,叫“吃甜”。至亲好友还给小辈互送压岁钱。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均应点头致意,还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发财。

  6:贴春联,挂年画

  平潭贴春联挂年画的习俗与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贴好春联挂好画,以迎接新的一年的来临。凡在本年度有新丧的人家,春节只贴绿色春联以示戴孝。

  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谁都希望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禁忌很多,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求福佑的心理。

  福建春节习俗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厦门岁次民俗

  厦门的民俗很多,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变化极大。为了入乡随俗,特介绍如下:

  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是日不砍柴、不掘土。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福建春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节日风俗:

  长面和鸡肉。在福州等闽南地区,长面(长寿面)是春节饮食中必备的食物,象征着长寿和健康。鸡肉在客家地区是过年重要的菜肴,不同部位的鸡肉有特别的寓意,如鸡头代表长者,鸡翅膀给出门工作的男人,鸡腿留给家中读书的孩子。

  芥菜和韭菜。在泉州等地区,过年餐桌上一定要有芥菜,象征着长寿。韭菜因其谐音“久”,也寓意长寿。萝卜被称为菜头,寓意好彩头。

  拜年和行春。新年第一天,人们会互相拜年,祝愿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同时,人们会出门到庙里祈福,希望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开门和关门看吉时。新年期间,选择特定的时间开门和关门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

  做牙和公妈开荤。一般从商者会在新年第一天拜土地公,并用牲礼祭拜。家中祖先也会在特定日子被祭拜。

  回娘家。原来出嫁的女儿会在春节期间回娘家,但现在通常选择初二。

  睡到饱。春节期间,人们会休息和放松,以恢复体力和精神。

  过火群。在闽南乡村,新年第一天,人们会点燃火堆,象征烧掉旧岁的晦气,迎来新的一年。

  围炉守岁。春节期间,家人会围坐在炉旁,共享美食,谈天说地,希望新的一年充满幸福和好运。

  福建过年风俗有如下:

  1、福州: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根据传统这天福州人还要吃一碗太平面——用红糟鸡鸡汤泡的面线,面里还要加两个鸡蛋。

  2、闽南: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3、莆田兴化:至今沿袭着“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4、宁德:凡年六十以上整岁者皆摆酒席恭请亲友会宴,谓之“做寿”。

  5、三明:尤溪人在早餐前要煮生姜红糖茶先吃“甜头”;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大田畲族妇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小孩要到竹林里摇竹子,以求“快快长大”。

  6、闽西客家: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佳佳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

【福建春节习俗】相关文章:

福建春节习俗02-27

福建春节习俗02-23

福建的春节习俗作文07-10

福建各地春节习俗07-02

福建春节习俗精选(7篇)11-13

福建闽南“七夕”习俗06-28

福建元宵节习俗06-25

福建泉州中元节的习俗08-16

福建省冬至的习俗和饮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