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4 16:16:20 设计 我要投稿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课件打出一则“手”的谜语)

  2、揭题质疑。手的本领可大呢。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吗?(归纳学生所提问题:谁动手做做看;为什么要动手做做看;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猜谜语,运用猜谜的方式导入,引出课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关注本课内容;启发学生质疑课题,培养学生就课题质疑的能力和习惯,带着问题深入课文,由此找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⑴自由读。调皮的生字排队和大家见面来了,仔细看看第一排和第二排生字宝宝读音有什么特点?(第一排前鼻音;第二排后鼻音)回答对了的同学带读。

  ⑵男女生赛读。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还认识吗?(去掉音节读)

  3、认识词语。

  ⑴课文里有两个人名,外国人的名字可不好读,谁能读一读?

  ⑵其他几个词会读吗?

  4、指导书写。今天所学的字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相同的,能找出来吗?(出示“题”与“提”)

  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②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③师范写。

  ④生练习写。(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既要扎扎实实,又要讲究方法,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学。此设计突出重点,在生字出现的形式上有意作了安排,使学生注意抓住字音特点,区别前后鼻音读音的不同,并以学生带读的形式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指导书写两个生字,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以各种方式读熟课文。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了,我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⑴指名读各自然段,注意及时正音。

  ⑵齐读。

  ⑶分角色读。

  2、小组讨论。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在书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全班交流,解决所提问题。

  ⑴谁动手做做看?

  ⑵为什么伊琳娜要动手做做看?用书中的句子回答。(一个奇怪的问题)

  ①其他的.小朋友听了这个奇怪的问题是怎么想的?(师引读)

  ②为什么伊琳娜会想到动手做做看呢?

  ③齐读妈妈的话。

  ④补充:伊琳娜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叫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⑤妈妈的话到底要告诉伊琳娜什么?

  ⑥齐背所学儿歌“人有两件宝”。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光要动脑子想,还要动手做一做才行。

  ⑶怎么做?带着疑问,带着妈妈的鼓励,伊琳娜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

  ①实验的结果怎么样?

  ②伊琳娜的妈妈知道是这个结果吗?她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伊琳娜?

  ③伊琳娜为什么开始生气,后来又笑了呢?

  4、理解朗志万的话。

  ①科学家朗志万真的在哄骗他们吗?

  ②朗志万说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③读了以后,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原来科学家朗志万是要告诉大家,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让我们再读读朗志万说的话。(齐读)

  6、省略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锯是怎么发明的?

  2、课件出示单元学习提示,指名读。

  3、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齐读),这又是谁给我们的建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

  (2)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词:朗志万哄骗

  鱼鳞漫出来

  伊琳娜哎呀

  a、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b、开火车读。

  (“朗、哄”后鼻音,“琳、鳞、漫、骗”前鼻音)

  c、去拼音齐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一)轻声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伊琳娜情绪变化的句子。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2、指名读句子,说说伊琳娜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师板书:生气高兴)

  写伊琳娜生气的句子: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大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写伊琳娜高兴的句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二)学习课文第1——6段,弄清伊琳娜生气的原因。

  1、课件出示句子:伊琳娜越来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指名读句子。

  3、这样的问题(点击课件)是指怎样的问题?(学习第1段)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的,这是为什么?”

  4、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学习课文2-5段)

  a、生自由读课文2-5段,思考以上问题。

  b、交流。(随机点击课件,在“哄骗”下加小红点)

  c、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第5段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满出来了。”

  (随机点击课件,在“水漫出来了”后加小红点)指导读出惊奇的语气来。

  5、再次读伊琳娜生气的句子。(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体会伊琳娜认为朗志万在哄骗她。)

  6、师:可是后来伊林娜为什么又高兴地笑了,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四、师生合作,写好生字。

  1、师示范写“哄”(生认真看),并小结:“我发现要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偏旁要

  得高,写得小,还看注意节左窄右宽。”

  2、生临写“哄、喝、提、题”,然后交流写心得:我发现了什么?

  “提、题”中都有“是”字,但“题”是半包围结构,“是”的“小脚丫”伸得长。

  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些相应的变动。”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也有义务指导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牢牢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也能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调控艺术,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可屡屡均以眼睁睁地看着课堂恣意活跃,开放过度,有时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受课文《动手做做看》的启发,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又一次尝试。课前,我深研究教材,周密地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确立课文重难点,以读代讲,细致洞察,灵活调整的作战方针。作好充分的准备后,课堂上,我给予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透。

  在众多学生的朗读中,我敏锐地捕捉教学契机,直击问题核心。以“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这一句为切入点,适当加以激励,点拨、引导,并立即现场“动手做做看”。这样,不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激情倍增,灵感迸发。重点抓住了,难点突破了,教学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试牛刀,初见成效,让我尝到教育改革的甜头,看到自己的成绩,更增添了我坚定不移探索下去的信心。

  可是,反思自己在这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我由于害怕浪费过多时间,教学难以收拢,引导上有些操之过急。当然,这是教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但是,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勇于探索的决心,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攻下宝垒的。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3

  《动手做做看》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 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 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读“朗、志”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另”等9个字。

  2、学生用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到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3、学生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树立遇事多动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识字、写字,在朗读中了解伊琳娜勇于动手做做的可贵。

  2、树立遇事动手的思想,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制作简单课件。

  3、搜集类似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激趣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听《小马过河》。(播放动画,听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说)

  是啊,小马亲自一试,才知道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那么当你们遇到不能确定的事情时,有亲自试一试,动手做做看的习惯吗?

  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一个好习惯。课文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动手做做看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小马过河》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思考,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再去接触文本,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和发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我们先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现在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试读读这篇课文,看看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要想读好课文,先得解决这一只只“拦路虎”,看看谁是勇敢的武松?(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生字,识记生字。

  3、在勇敢的武松面前,这一只只“拦路虎”都被打败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出示词卡认读)。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好一段就给自己画个“”,如果这一段没读好,就再读一遍,给自己画朵“”。

  5、和自己的同桌读读画“”的段落,看看能不能在小伙伴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

  设计意图:从识字到读好课文,一步步落实,让学生经历初读的全过程。将生字比作一只只“拦路虎”,学生成了打败“拦路虎”的“武松”,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促使学生主动识字。学生是阅读的主人,让学生对自己的朗读作出评价,太阳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云则是对自己的提醒,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在他人的帮助下,云开雾散,得一个太阳。有坡度的自我评价,让学生越读越想读,越读越好。

  三、整体朗读,以思促读

  刚才不少同学都得到了很多“”,现在,我就要来考考大家,谁来读读第6自然段,2~3名同学朗读。

  1、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请同学们找到有关段落读一读。

  2、指名说,引导读好相关段落。

  3、是啊,小朋友这么相信朗志万,可他却骗了小朋友,确实让人生气,你能学学伊琳娜的语气读这句话吗?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

  4、郎志万真的是“哄骗”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科学家郎志万的话。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质疑,注重实践,不要迷信权威)。

  6、在伊琳娜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是谁的建议提醒了她?

  ⑴读妈妈说的话,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反复读这个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光想不做。

  7、分角色读文,进一步体会文意(进一步体会这个事故带给我们的启示):

  ⑴在四人小组里练习分角色朗读。

  ⑵学生自主选择想扮演的角色,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以“伊琳娜为什么生气”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读书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步领悟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

  四、尝试实验,启迪思维

  1、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有趣的实验吧!亲自去验证它的真实性。

  指名学生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2、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好自己的两件宝,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齐声朗读《人有两件宝》。

  设计意图:伊琳娜想到的,我们的学生也能想到,让学生做做这个有趣的实验,既验证了它的真实性,又让学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亲自试试,才能确定事情的真实性,养成动手做做看的好习惯。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6

  教学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读生字10个,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明白不要轻信权威的话,有自己动手尝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家朗志万说话的目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动手是个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玻璃杯,小石块、小金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生词卡“朗志万”,请一位同学读出来,他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有一次他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谁就会满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个你会怎么做?

  2、对,有一位小朋友就是这么做的,他是谁呢?谁来叫一叫她的名字?出示生词卡“伊琳娜”。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呢,谁能在书上找到这个自然段读一读,谁读得既通顺又流利,老师就让他上来做这个实验。

  3、请同学做实验

  二、朗读感悟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里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会读的生字借助拼音。

  2、出示多媒体生字词

  先请一位学生带读,然后去掉拼音齐读,再只留生字让学生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书本。最后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连词齐读。

  三、练写生字

  1、老师用动作引出“漫”字,让学生说出此字特点,并找出左窄右宽的其他四个字:提、哄、喝、骗。老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分析。

  2、学生练习写字

  四、再读感悟

  1、老师提问:听了朗志万的话,伊琳娜的想法和做法与其他小朋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3、多媒体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学生读一读。

  4、伊琳娜知道了答案后是怎样做的,请你在书上找到答案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学生自由地读。

  5、请你想一想,朗志万是不是在哄骗小朋友呢?

  多媒体出示语句,学生再仔细体味应该怎样读这句话。

  6、开动脑筋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德华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拓展

  多媒体出示画面文字“我来做一做”:生活中你有那些事是通过亲手做得到结果的?

  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朗志万 伊琳娜

  动手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3、会写“哄、喝”两个生字,并掌握如何把口字旁的字写好看。

  教学准备:

  1、杯子、水、尺子、鸡蛋;

  2、课件;

  3、奖状、王冠、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铅笔用起来不方便,人们发明了自动铅笔;扇子扇风很费力,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空调。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

  2、出示鸡蛋,思考: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用同样的力,在同样的地方,同时旋转两只鸡蛋,谁先停?

  3、板书课题:13、动手做做看

  二、学习课文

  1、评选“故事王”,教师出示王冠,并说明评选要求。

  2、指名讲故事。

  3、全班投票评选“故事王”,并授给王冠。

  4、教师出题:我会连,学生思考后发言,并说明为什么这么连。

  5、出示插图,观察表情,给伊琳娜配音。

  6、指名表演,并请大家给表演者配音。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实践

  1、出示问题:把尺子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从杯子外面你会看到:

  A:尺子和尺子上的字变大了;

  B:尺子和尺子上的字不变。

  2、学生选择,把奖状发给动手做的小朋友,并鼓励大家向他学习。

  3、学生实验,提出要求。

  4、汇报观察结果。

  四、教师总结

  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7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问题:要解决的疑问。觉得:感觉到。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 )如( )另( )

  种( )和( )只( )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4、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以特殊的方式启发伊琳娜动手实践找寻答案,并让所有的孩子明白了一个深刻道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我们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文章情节简单,却富于情趣;语言平时,却发人深省。教师应引领学生围绕朗志万的话和伊琳娜的做法进行深入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反思,唤起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这篇课文对于他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2、让学生有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水杯、金鱼、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读“单元导语”。

  教师教读单元导语:“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用斧头砍东西又慢又不整齐,于是人们发明了锯;用扇子扇风很费力气,于是人们发明了电风扇;每一种发现和发明,都是人们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获得的。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吧!”

  2、谈话。

  师:同学们,要想将来有所发现和创造,就要学着做个有心人,就要学着遇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判断。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课题是《动手做做看》,看看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 (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识字收获: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组词,并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3、全班交流汇报:你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4、将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组词读,再以小老师组词带读全班。

  5、指名检查课文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6、齐读课文。 提问:

  a、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课文有哪些人物?主要写了谁吗?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b、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体会他们身份的不同)

  c、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d、科学家朗志万跟小姑娘伊琳娜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内容)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字型。

  2、学生当小老师: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重点指导:“朗”字,注意左边不要写成“良”,下面是一点。

  比较形近字:“提”和“题”;“漫”和“慢”;“喝”和“渴”;“骗”和“遍”、“篇”;“哄”和“洪”、“拱”等。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抽读生字卡组词语。

  2、(课件)齐读词语

  3、回顾课文:经过初读,大家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朗读,细致体会。

  1、出示伊琳娜的表情图:伊琳娜开始为什么生气了?后来为什么又高兴了?

  2、学生自由读文,想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

  学生汇报,板书:表情图1 哄骗

  3、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怎样的问题:

  出示:“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引导提问:别的东西指除了什么之外的东西?放进金鱼,水会怎么样? 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怎么样?你们觉得奇怪吗?) 指导读句子

  4、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伊琳娜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从哪看出不同意?

  (1)生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2)“他们”指的是谁?

  (3)交流: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4)探讨:从中你觉得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5、遇到问题,伊琳娜是怎么做的?(问妈妈)

  (1)出示句子: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a、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可用换词替代法,如“只”、“仅”等)

  b、反复朗读该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2)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a、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学生交流看到的景象,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b、想象: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

  (3)朗读伊琳娜说的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a、指导读出“生气”,并体会“哄骗”的意思。(可通过换词感悟)

  b、你还能换种语气说这句话,使它意思不变吗?(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朗志万真的哄骗了小朋友吗?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4)出示句子: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问: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5、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板:图2 动手做做看)

  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指名说)

  6、小练笔:把伊琳娜说的话写一写。

  三、总结课文,发散性练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收获。(板书: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9

  一、导入

  1、你们平常在家都自己动手做过什么吗?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动手的课文。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给课文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七个小朋友分别把这篇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思考:朗志万提的什么问题?

  3、这些同学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向他们学习,请全班同学把这篇课文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全班齐读课文。)

  4、谁来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5、小朋友听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6、其中有一个小朋友不相信他的话,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是谁呢?(伊琳娜)

  请女同学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并请一生读妈妈的话。板书“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那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用线画出来。

  三、动手实验,解决疑问

  1、那结果到底是怎么样的呢?百说不如一做,让我们做做实验来看看结果,怎么样?

  2、(师把一玻璃杯放在高凳上,再当场装满水)让一名学生把鱼缸里的金鱼轻轻放入杯中,其他同学观察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结果是——水溢出来了!

  4、做了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再读第五段。体会惊讶的语气。

  四、回归课文,感情朗读。

  1、伊琳娜和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同学们找到她做完实验后对朗志万说的话,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生气,觉得自己受了骗)

  2、让我们像他们一样,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体会。

  3、同桌互相交流,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4、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分角色朗读。)

  5、说说写写: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实践,深入探究

  1、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那其他人说的话是否都是对的呢?

  生自由发表对论断的看法。

  2、伊琳娜长大后会是个怎样的人呢?回家查找资料。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

  2、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3、认读词语:

  朗志万漫出鱼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4、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讨提出问题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CAI出示: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指导朗读。

  二、研讨动手实验部分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4、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

  5、指导朗读伊琳娜生气说的话。

  三、研讨悟出道理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⑵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练读、对读、评读。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⑵指导读出语气。

  4、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5、分角色朗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了吗?动手做了吗?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4、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1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设计意图:这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上已学的一首儿歌。采用孩子们喜爱又熟悉的儿歌导入,实现新旧知识迁移,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引起孩子对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对所要学习的新课也兴趣大增,会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新课标指出——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转换)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无论是让学生的读还是听,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时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要自己能读懂课文,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论在课堂中有什么样的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使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己找不认识的字,这样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目的性。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检查学生的认字、识字情况,充分肯定每个学生识字的方法,给他们鼓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的字词理解科学家的话,从整体上让学生知道这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奇怪”。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技能。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

  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主要是以直接的感受和经验为主,这一环节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当时小朋友的反映,这样更为生动形象一些。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知识的学习和对问题的理解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从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当自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会是怎么来处理的?把自己的行为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将文中情景置于生活中,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训练。朗读并理解妈妈的话,体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主体。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设计意图:结合本文所学的内容让学生也亲自动手实验一下,检验文中的小姑娘做的实验是否是对。让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意识。新课改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有想法,更要有行动。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科学家当时为什么要“欺骗”小朋友,从而让他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是自己有怀疑就要亲自动手做做看。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角色转换,如果自己是科学家、是伊琳娜当时会说些什么呢?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的体验,让他们有体验的过程。在学完了课文之后,在这里就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形象再现课文内容,再一次从整体上让学生来把握课文所讲述的内容,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感受和反馈的过程。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说一说,让学生充分表达,并引导学生表达完整,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对文章内容和思想的概括、理解能力,从说中更加深对文章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感悟,以完成本课知识技能训练目标,并为进入三年级学习篇的训练打些基础;完成课堂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为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在这些孩子中,伊琳娜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她不盲从,不懂就问。伊琳娜的妈妈也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从实践中获得正确答案。朗志万和伊琳娜的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中科学家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同时这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文中的实验更是充满了神秘,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生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课的生字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懂得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凡事要动手做做看。

  设计理念:

  1、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感悟,因此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2、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会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3、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们识字的方式的多样性。

  4、落实字、词、句理解,注重读、说、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儿歌引入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不动脑,事情办不好;动脑不动手,啥也办不到。动手又动脑,才会有创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正确;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出读的同学是否读正确,

  听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读完之后划出你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3、老师用多媒体把生字朋友请到了大屏幕上,开火车读、齐读生字,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边识字边巩固识字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好的方法记住他们的。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悟

  课文的小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1、在课文中找一找,奇怪的问题是什么?奇怪在哪里?满与漫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按他所说,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样指的是什么?那么结果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科学家?朗读科学家的话,前两句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三句读出提问的语气。

  2、当科学家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小朋友们各有什么反映?(图文结合理解)

  3、前两个小朋友相信了吗?他们为什么相信?(崇拜科学家)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伊琳娜是怎样想的?(她认为不对)但是却想不出什么道理,有了疑惑。生活中当你对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做的?看看课文中的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4、对,她去问了妈妈。想想说说: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伊琳娜,会怎么向妈妈那请教?她的妈妈是怎么告诉她的?把妈妈的话多读几遍,想想:光想是什么意思?光能换成别的.什么词呢?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听了妈妈的话,伊琳娜是怎么做的呢?

  四、现场实验,验证说法

  1、孩子们,你们相信她的实验吗?那你想怎么办?

  2、(做实验)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科学家一开始在我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伟大,小朋友是那么的崇拜他,但是他却告诉小朋友们一个错误的答案,伊琳娜越想越生气。那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生气了?设计意图:将课文中的实验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实验和自己的仔细观察看到的结果,来用事实证明科学家的话是不对的,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

  五、总结课文,加深理解

  1、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家说的一样吗?这时她心里怎么样?生气了的表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她生气的时候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朗读课文中伊琳娜生气了说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2、科学家真的是在骗我们小朋友吗?(不是)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的目的是什么?

  3、听了他的话,伊琳娜还会生气吗?为什么笑了?可能会说什么?

  4、分角色演读课文,师生共同再现课文情景。

  六、课外拓展,升华主题

  1、教师表情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孩子们再次感受亲自实践的重要性。

  2、说一说:学了课文,听了故事,你明白了些什么?

  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3、在教师的赠语声中结束课堂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勤动手和脑,才会有创造;

  勤动手和脑,成功就近了;

  附:板书设计

  13动手做做看

  动看科学家

  手读哲学家

  做想其他人

  做问不一定都是对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认字)。

  教师个案:

  ⑴ 直接揭题。

  ⑵ 设疑:

  ①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②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① 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② 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⑴ 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① 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② 识字游戏:

  a、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b、小兔开门游戏。

  c、认读生字词语。

  ⑷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⑸ 初步感知课文:

  ① 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② 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造句。

  ⑶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⑴ 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⑵ 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⑴ 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① 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② 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③ 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动手实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问。

  【教学重点】

  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

  鱼缸、金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再读一遍题目。师:像“动手做做看”这样的字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拿出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朗志万妈妈伊琳娜)

  2、过渡,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喜欢给小朋友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今天他的`问题又会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他提的问题,并读一读。(指名读)3、如果当时你在场听到这样奇怪的问题,你会怎么想呢?

  4、师:课文中还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说的呢?请同学们找到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自由练习朗读。

  师引导:我认为这两个小朋友的话应该读出想也不想的感觉来。想也不想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词来代替?

  生答:不假思索、毫不犹豫!

  (师相机指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这种感觉。)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和你们合作读好这篇课文,你们愿意吗?(师导读,生接读。)

  师: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有一天给小朋友们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生:“一个杯子装满了水……这是为什么呢?”

  师:一个小朋友毫不犹豫地说──

  生:“一定是金鱼身上有鳞。”

  师:另一个小朋友肯定的说──

  生:“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师: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但自己也想不出道理来,于是回去问妈妈,妈妈说──

  生:“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5、你如何理解妈妈说的话?(投影出示这句话)

  ⑴换词理解“光”。

  ⑵指导朗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鼓励性的语气)

  ⑶你怎样评价这位妈妈?

  ⑷如果你遇到什么问题去问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怎么说呢?

  小结过渡:教育的成功是有多种因素的,不要冷落生活中孩子任何一些看来幼稚可笑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去亲身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三、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伊琳娜受到妈妈的启发和鼓励决定自己动手做做看,我们来重复一下她的实验经过好吗?

  (学生动手做实验)

  2、师:你听到一位鼎鼎大名的科学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证实与他说的不一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伊琳娜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你怎么理解?小组讨论学习:

  ⑴想:“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①指导朗读“哎呀”。

  ②换词理解“漫”。

  ⑵做: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②“第二天一早”可不可以说:“第二天”或“一早”呢?(着急生气地质问,想得到一个结果。)

  ③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4、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伊琳娜听懂了什么?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⑴理解“哈哈大笑”(会心的笑,善意的笑,为有孩子敢于挑战权威而笑,为自己的启发下有孩子去验证而成功的笑。)

  ⑵比较:妈妈:“你动手做做看。”(板书:你)

  朗志万:“要动手做做看。”(板书:要)

  [妈妈是提出的建议和鼓励;朗志万是启发同学们应该怎样去做;伊琳娜由听了科学家的话的迷茫,到得到妈妈的建议到自己亲身(板书:亲身)去实践,已经证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板书:实践出真知)]

  师小结: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5、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拿出本、动笔写一句话,强调书写。)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04-13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05-24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02-23

动手做做看的教学设计15篇04-13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5篇01-12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13篇02-18

动手做做看作文02-04

看雪的教学设计02-04

《看菊花》教学设计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