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评课稿

时间:2023-02-01 11:06:48 其他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5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和闯关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5篇)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前后”的关系,并能动手操作。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领略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Vz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圆片、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闯关题目卡、练习跳远、复习拼音

  教学过程:

  一、挑战开篇、揭示“前后”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呀,与往常不同,我们要举办一个“挑战趣无限”的数学竞赛活动。

  生:表现地非常兴奋。

  师:我们竞赛的主题是 “前后” 就是说我们竞赛的内容都和“前后”这个数学知识有关.

  师:我们将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 。课前我们已经划分好了各种水果小队,有苹果小队、有香蕉小队,你们好!还有西瓜小队和草莓小队,大家好!

  生:全班同学都被分配成为各种水果小队的成员,胸前佩带着水果标志牌,他们高兴的与老师打招呼。

  师:你们各个小队有信心在今天的比赛中获得胜利吗?

  同学们胸有成竹的大声地喊——有。

  师:好,现在我就是“挑战趣无限”的主持人了。(师自己佩带上“主持人”字样的胸牌)我宣布:“挑战趣无限”数学竞赛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带头鼓掌)

  生:热烈鼓掌,被教师带入到创设的比赛情境中。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所以我结合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爱玩、爱动的心理,设计了有趣的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自主感知“前后”。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二、挑战四关、体验“前后”

  (一)挑战第一关:运动关

  1、男生组进行跳远比赛

  师:首先,让我们进入趣味挑战第一关:运动关(课前指定学生参赛)

  请听题:请每个小队课前选好的一名男队员到前面来,代表你们小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听好规则:请同学们站到起跳线后进行立定跳远,跳完之后要原地不动,否则就算是犯规。

  生:四个水果小队的男生学生代表依次跳远。

  师:谁跳到了最前面? 他的后面有几个人?

  生:A跳到了最前面,他的后面有三个人。

  师:谁跳到了最后面?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

  生:B跳到了最后面,他的前面有三个人。

  师:谁还能像我这样提有关“前后”的问题?

  生1:C的前面是谁?

  生2:D的后面是谁?

  生3:D的前面有几个人?

  生4:C站在谁的后面?

  ……

  师:给A所在的小队———苹果小队加4分,B所在的小队——西瓜小队加1分,

  C所在的小队———香蕉小队加3分,D所在的小队———草莓小队加2分。

  2、女生组进行跳远比赛

  师:下面请每个小队的一名女队员代表你们小队进行第二轮跳远比赛。

  生:四个水果小队的女生学生代表依次跳远。

  师:他们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生1:G在H的前面,H在G的后面。

  生2:J的前面有H、G。

  生3:K在G、H、J的后面

  ……

  师:该给谁加上4分呢? 为什么呀?

  生:该给G加上4分,因为她跳到了最前面。

  师:该给谁加上1分呢?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1:该给K加上1分,因为她跳到了最后面。

  生2:H和J分别加上3分、2分,因为她们是第二名、第三名。

  3、给各个小队加分

  师:刚才同学们用有关“前后”的语言描述了同学们所站的位置,看看在下一个环节中同学们还会不会用“前后”来解决问题。

  评析:闯关的游戏符合儿童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本环节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挑战第二关:知识关

  师:让我们抓紧时间,赶快进入趣味挑战第二关:知识关

  师:同学们,现在我的手里有一些题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题卡:1、() () ()4

  2、 6 () () ()

  3、( ) ( ) ( ) r ( ) ( ) ( )

  4、( ) ( ) ( )ong

  师:请同学们仔细审题,应该怎么填呢?它们前后之间是有规律的,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找到窍门。

  师:请四个小队最前面的女生代表你们小队答题;其他同学打开练习本,也在座位上做出你们小队队员的那道问题的答案。

  生:四个小队的女生代表到前面来答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题,请你讲讲你为什么这么填?你是怎么想的?

  草莓小队的女生代表:( 1 ) ( 2 ) (3)4 ,我是按照数数的顺序从前往后填的

  师:谁和他们填的不一样?

  生1:( 7) (6 ) (5 ) 4我是按照数数的顺序从后往前填的

  生2:(10) (8) (6 ) 4我是隔着一个数填的。

  师:我们来看第二题。

  苹果小队的女生代表:6 (8 ) ( 10) (12 )

  师:谁和他们填的不一样?

  生3:6 ( 5) (4 ) (3 )

  生4:6 ( 4) (2 ) (0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填法!

  师:我们来看第三、四题

  生:西瓜小队的女生代表解答第3题:(zh) (ch ) (sh) r (z) ( c) (s ),我是按声母顺序表从前往后填的。

  生:香蕉小队的女生代表解答第4题: (ang ) ( eng) (ing )ong,我是按照韵母顺序表从前往后填的。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虽然想法不同,但是同样是正确的。

  师:根据各个水果小队的表现,依据如下标准:

  书写正确(1分)、工整(1分)、表述清楚(1分)

  为各个小队加分。

  评析:数学课上融入体育与语文知识,既锻炼了身体,又复习了拼音,体现了数学学习有着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两关之后,可以看到*小队的分数最多,暂时排在了最前面,其它小队可不能落后呀!

  (三)、挑战第三关:操作关

  师:让我们继续投入激烈的比赛,进入挑战第三关:操作关

  师:请各个小队最后面的男生到前面来,代表你们小队进行操作比赛。其他同学也把准备好的学具(三角形、圆形、五角星、正方形)拿出来,在座位上摆。

  师:请按老师的要求摆 :把三角形放在最前面,圆形放在三角形的后面,五角星在正方形的前面,而在圆形的后面。

  生:全体学生都摆。

  师:评价各个小队代表摆的对与错、加分。

  师:请各个小队的代表同学走到不同的小队后面,由后向前检查每个小队队员的作品,看看他们摆的是否正确?

  师:判断加分与否。(全小队都对,就再加一分)

  师:这一关的比赛就到此为止。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又是哪个小队的分数最多,排在了最前面呢?

  评析: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理解“前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挑战第四关:游戏关

  师:接下来紧张的时刻到了,让我们进入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关,挑战第四关游戏关

  师:我们先来玩个“口令游戏”

  师:在玩这个游戏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以横排为准)这里是各个小队的第一排,第二排……

  师:听我的口令:第二排前面的同学指鼻子;第三排后面的同学站起来。

  生:高兴的参与活动。快速反应,做出动作

  师:下面我们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适当给予加分。

  师:香蕉小队,这个同学(教师随手指一名学生)前面的第2个同学摸耳朵。

  师:草莓小队,这个同学(教师随手指一名学生)前面的第3个同学摸脑袋。

  师:西瓜小队,这个同学(教师随手指一名学生)后面的第4个同学张嘴巴。

  师:苹果小队,这个同学(教师随手指一名学生)后面的第5个同学摆摆手。

  各个小队的学生都准确的做出了动作。

  2、站队活动

  师:我们再来玩第二个游戏:请各个小队从前数第三名男同学站到我的前面站成一竖排;教师向后转后又说:请各个小队从后数第三名女同学站到我的前面站成一竖排

  生:各个小队的男生走出来站到了老师的前面,各个小队的女同学与男同学的位置相反,也站到了老师的.前面。与老师站成了一排。

  师:都是前面,为什么他们两次站的地方不一样?

  生:因为老师第二次转过身去了,女生就得调换位置了。

  师:因为老师改变了方向,无论怎样站,请记住:面朝的是前面;背朝的是后面。

  师:给各个小队加分。

  3、找朋友活动

  师:同学们,入学这么长的时间了,在班级里你一定结交了比较要好的朋友,你最要好的朋友是谁?能运用有关“前后”的语言描述出你好朋友的位置,让我们大家猜一猜吗?

  生1:我的好朋友在W的后面。

  同学们一起大声的说是Q。

  生2:我的好朋友在P的前面。

  同学们一下就猜到了是U。

  生3:我的好朋友在L的前面,R的后面。

  同学们站起来向T看去,齐声说是T。

  4站排活动

  师:你上间操时,谁在你的前面?谁在你的后面?出来站一站。向后转。

  生1:I在我的前面,K在我的后面。

  师:请你们三个人站到前面来。

  生:三个男生站到了前面。

  师:I的前面又是谁呢?K的后面又是谁呢?请站到前面来。

  生:I和K也出来,与前面的同学站成了一排。

  评析:好玩的游戏突显数学学习的“活动化”,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三维目标的实现蕴涵在数学活动之中。

  数学新课程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现实中的数学,本环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感知“前后”的意义,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建构知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前后”教学变得富有情趣。与此同时,学生在真实的体验活动中理解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总结活动、体验成功

  1、计算各个小队的分数。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的通过了挑战四关,让我们看看各个小队的得分情况。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苹果小队¥分,祝贺苹果小队!

  西瓜小队¥分,祝贺西瓜小队!

  ……

  2、奖励各个小队,颁发“合作奖章”

  师:这些分数是你们每个小队队员亲密合作的结果。所以每个小队都理所当然的赢得了一枚“合作奖章”

  师:现在我为苹果小队颁发兰色奖章、为西瓜小队颁发红色奖章

  ……

  各个小队的队员都非常高兴。

  师:我们要给获得第一名的小队颁发一枚奖杯、

  3、寻找“金杯”活动

  师:这枚金杯在哪儿呢?它在苹果小队的一个男同学的书桌里。这名男同学前面有2个人,后面也有2个人。你们能找到它吗?

  生:全班同学都一起站起来往苹果小队这边看,先找到的喊了起来,在S的书桌里。

  S同学欣喜的从书桌里拿出了金杯。

  4、为第一名的小队颁发金杯。

  师:有请获得第一名小队的队长到前面来,代表你们小队接受这枚闪闪发光的奖杯。祝贺你们!

  评析:这样的设计使本节课的教学有始有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就更有吸引力,排名次其实也是对“前后”的再次理解。奖杯不直接出现,而是让学生利用“前后”的知识自己去寻找,应用数学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挑战趣无限”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生1:我学会了用“前后”说出我好朋友的位置。

  生2:我学会了“前后”这个知识。

  师:你认为你今天表现怎么样?为你们小组的比赛做了什么?

  生1:我们小队今天赢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

  生2:我们小队今天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可是我为我们小队赢得了3分,我还是很高兴,我想下次比赛我们小队一定会赢的。

  ……

  师:同学们,在大家的积极参与下,今天的比赛活动愉快的结束了,我们不但在活动中学会了用“前后”描述方位,并用“前后”这个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看到同学们玩的十分开心,我也很高兴,希望有机会我们还能一起来 “挑战”。

  评析: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总结之中既找到学习的知识点,又发现不足。促进学生早日形成合作观念,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2

  20xx年10月30日上午听取了李老师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认识立体图形》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鲍老师利用分一分、摸一摸、推一推、搭一搭等自主、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大动手操作、大胆尝试、自主探索。

  通过听课,我觉得鲍老师以下几点还是比较成功的:

  1、教学的层次比较清晰。尝试分类——探究形成——联想应用。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等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从生活数学出发。新课标中指出,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环境,改变生活现状。本着这个精神,我尽量安排知识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在小组“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猜想——验证”进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

  力。在按形分类的环节欠缺一些引导,显得单薄,比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滚一滚进行分类,一类是可以滚动的、有球和圆柱。其中球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放到用手推回滚动。另一类是不能滚动的长方体

  3、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指导了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由粗到细,螺旋上升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

  4、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多种教学活动结合。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全班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正如教学设计所预测的,这节课自主性操作明显不够(由于担心课堂纪律),在个别环节的设计上,总因苛求课堂的井然有序而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忽略了其实学生在磕磕绊绊地发现过程中可以对知识加深理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出现圆球在教室地面乱滚,影响课堂纪律的问题,需要改进。

  总体而言,李老师的这节课,语言表达流畅清晰,教学结构合理,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纪律管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是低年级,所以也是多数班级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后需要共同研究,进步。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3

  重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难点:

  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环节:

  (一)在解构钟表的活动中认钟面

  (二)结合生活认整时

  (三)尝试中学习记录时刻

  (四)区分中拓展认识

  (五)在游戏中辨析整时

  (六)运用中深化认识(机动内容)

  (七)小结中感受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

  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从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有益处的。然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认钟表是比较困难的:首先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弱;其次钟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度量工具,如何化难为简,启发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合作、交流、慢慢发现,是这节课是否有实效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学年数学组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学习研讨。

  设计过程中用心研发出来的'亮点:

  一|、我们发现本课教师教学语言上易出错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就是,钟面上的是12个数而不是数字;钟面上的7时是时刻而不是时间。教师的知识用语正确才不会误导学生。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最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二、我们起初也设计了谜语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发现其实学生带着钟表来上课,不用思考都能猜到答案是钟表,所以必须思考用什么样的导入才能极大地激活学生,所以换成现在的一个空表盘大大激活了学生研究的内动力,“把12个数送回家”,激活了学生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思考怎样送12个数回家的过程中观察、对比、发现,学生真正地去研究了钟面,为后续学习一切相关知识打下了非常好的知识基础。我们有引导学生发现3、6、9、12这四个数的重要位置。其实凤娇老师的手表就是只有这四个数的表面,为突破本课难点又一次做了基础。

  三、我们研究本课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充分本节课能够深入发掘教材,开发教材,巧设教学环节,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们打乱了教材出示的小明的一天的顺序,巧妙地加以运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小热身,课上的一些列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解说6个主题图的设计理念:

  (1)为了分散教学难点,有效利用时间,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认识钟表的知识,课前精心设计了预习提示单,孩子虽然很小,但是他们的自学能力不可小视。

  (2)、数学知识趣味化

  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内动力,例如:钟表真的坏了吗?学生深入地思考交流后知识提升了;他们谁说得对?争论什么呢?巧妙有效地突破本课难点。

  (3)关注学生,给予人文关怀

  一分钟的休息游戏时间,石头剪刀布,有效地利用的这个1分钟。

  (4)关注后进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5)教师充分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倾听、表达、课堂习惯的培养。夯实本课重点内容。

  (6)教师语言到位、学生明确要做什么。(由于孩子年龄小,我们在课件上也做了文字提示)

  (7)我们精心设计了有趣的课后检测环节。认钟表,奖励参观学校图书室、舞蹈室、微机室撤场的环节。

  不足: 教师有时过于着急,留给学生的时间过于短,要充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充分些就更完美了。我们一学年会共同努力。望多多指教。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4

  1.课堂常规

  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

  (1)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听得多认真!***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

  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评价:“**的声音真洪亮!我听到**的声音了,还有**的声音”。这是给学生以榜样和激励。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下,马上声音就洪亮了。这样站起来回答问题表现出的是自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3)端正坐姿的培养

  学生课堂上的坐姿直接反应听课的精气神,坐姿端正是保护视力的前提,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范老师的要求“坐直!”,很有力度,能让没有坐直的学生马上调整坐直。还有评价引导“**的坐姿真美,很端正。”最重要的是学生坐姿端正,上课就不觉得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范老师课堂上是如来佛,就算学生个个都是孙悟空,也逃不出范老师的眼睛、耳朵,她时刻在关注学生、搜集学生各方面表现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以此为要求、为导向、为榜样,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这对一年级学生常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常规训练效果就显著。老师眼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才能有好的课堂常规、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五到位”有效课堂

  这节课范老师做到了基础训练到位、自主学习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教师引导到位、拓展延伸到位。

  (1)基础训练到位

  课始基础训练:由于这节课是立体图形认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与这节课相关的内容没有,只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范老师设计的课始的基础训练是复习1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方式是:老师说算式,学生想得数,然后指名说结果,在说结果时其他学生听他说的与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里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二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给学生点名应该听什么。

  课中基础训练:一是每认识一个立体图形就让学生在准备的学具里面找到对应的物体,这是及时巩固学过的内容,学以致用,并且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最后的练习让学生辨认物体形状、几何图形的形状、生活中的物体形状,练习充分,层次清楚,目的明确。帮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自主学习到位

  主要体现在老师给学生学习体验的机会:课始口算让每人想一想再说。认识四种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摸一摸积累表象、体验。让学生闭眼想一想图形的形状,在大脑中再现表象。让学生说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举例,是学习的应用。这些都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有参与,就有知识形成的过程的经历,就有日渐丰富的体验。

  (3)合作交流到位

  老师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导课时的同桌两人给物体分类、汇报,同桌检查桌友是否拿出的是指定的形状的物体,同桌交流看到的、摸到的感受,这些都是合作交流的机会。老师在活动中还有安排小组补充、结束后还有对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价引导。这些都是合作交流到位的体现。

  (4)教师引导到位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流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最突出的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中,这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学生没有任何关于图形的基础:点、线、面、角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把两种立体图形进行区分,难度可想而知。范老师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摸起来都是平平的、滑滑的,怎么区分它们呢?哪个地方不一样?学生观察物体发现:正方体的面一样大,长方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进一步指出长方体中的特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总结出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看面是否一样大,一样大的是正方体、不一样大的是长方体。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这里教师的预设是一部分,现场的生成与调控也同样智慧。

  (5)拓展延伸到位

  体现在老师介绍生活中各种立体形状物体的应用,压路机前面轧路的是圆柱;还有球场上的足球,让学生体验足球能否是长方体、正方体,为什么?足球是利用了它的滚动自如的特性。这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

  3.建议

  (1)当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导致说错时,老师应该给予纠正,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是什么。如有学生说正方体有8个角,老师可以给他纠正,你是说它有8个这样的尖尖儿对吗?这些尖尖儿是什么,到高年级我们就会知道的。这样具体化也可以。

  还有学生说长方体的4个面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它具体有几个面,同学们可以课下探究,把探究的结果与我分享。

  (2)要注意老师课堂上的站位。当老师示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得到,才能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这节课老师展示学生分类时,站在了走道第二排学生旁边,这样第一排学生就看不到了。

  (3)拓展延伸上再充分一些。可以提供一些图片,方面广一些,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5

  生活情境是数学内容的载体,是情感的诱因,是数学活动的平台。今天我听了一年级数学教师魏霞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魏霞老师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较好地诠释了这一标准,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一、童话故事的创设,和谐的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而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中老师首先从课前板演一个简笔画——课堂储蓄罐入手,生动有趣,而且为后面课堂教学打下伏笔,接着通过猜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入课堂,这样的交流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为创设和谐课堂建立了一个基调,课中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自觉的在学习着新知,其中又穿插购物活动,颁奖嘉宾等,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变成意义学习。师生之间,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的氛围。

  二、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课堂

  课堂需要合作。本课带领学生步入情境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相互介绍一下“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在课中教师与学生互扮角色进行购物演示,在活动环节中更让学生直接购物,互动的过程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当讲到到分的单位时,更播放《一分钱》的儿童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了一次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

  三、学习生活数学,生活的课堂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该老师根据教材很好地设计了内容。例如在认识一元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明确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现由人民币上面的国徽阐述了爱护人民币的原因和方法,抵制了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再如生活中购物的场景,朱老师移入了课堂,如何购物,要找对钱,要文明购物等等,这些生活经验的培养正是对学数学、用数学的最好标注。生活是现实的,课堂中的生活情景也应尊重事实,一本本子多少钱请学生猜一猜,再给出条件估一估,最后揭示“5角”,与学生生活的吻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由此说明生活课堂的创设是成功的。

  此外课堂中不断奖励学生各种五角星:智慧的、倾听的'、合作的...并说明这将是一生的财富,即要教书也要育人。项老师充分利用了教材与课堂给了我们完美的解释,但课中我觉得也有几处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提出供大家讨论:

  1、课堂中项老师的课件中让小猪买一个棒棒糖,让学生例举了5角钱怎么拿?有四种方法,其实生活中学生已经了解,不如把思路放宽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拓展与提高,即设置疑问:一个棒棒糖8角,小猪怎么付?这样的提

  问思维含量就大了,不但可以几角加几角的拿法,还可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的付法,这样应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课堂结尾,由于时间关系,故事的结尾没有“呈现”有些可惜。其实这儿也隐藏着品德教育。一元钱开不了店,也就是说故事讲述的还不是十分详密,有点牵强,不如趁此机会教育学生节约用钱,不要像小猪那样吃光用光,应积少成多,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良好行为习惯、社会风尚的完善正是要从孩子抓起。

  3、魏老师出示各种一元信封,验证一元有不同的方法组成,由老师一人演示,一人验证似乎太过于单调,其实这个环节的设计思路还是很好的,但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一元除了由10个1角组成,还可以怎样组成,如有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说出2个伍角、5个贰角等,这时教师组织学生再加以验证,更能使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币的真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教师适当加以介绍,如人民币中的水印、盲文、金属线以及新版人民币的介绍也是有必要的,毕竟新版人民币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并使用着。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6

  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关注。关注学生,也就是关注了课堂实效,更是关注了课的价值。通过xx老师的课,我读到了学生的自信与分享,探究与成功......

  一、尊重学生——学导课堂的立足点

  尊重学生意味着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把握学生的需求,懂得学生的'困境,悦纳学生的差异。xx老师的课就是在学生的身上做足了文章,课堂走得从容。一是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有所认识,他们都知道怎么算。所以,xx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自己表达怎么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有效。二是把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这节课中xx老师就顺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同伴之意进行互评:“他这种做法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他做得怎样?”一节课中就是在学生这样评价中认识新知,学生学得积极、有趣。

  二、关注思考——学导课堂的核心点

  数学思考,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让数学思考充盈整个课堂,这也恰是学导课堂的核心点。

  xx老师这节课小数加减法虽然简单,但金老师还是围绕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小数点对齐”进行了深度推进。第一个层次,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与沟通,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第二层次,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对齐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从数学的特殊化思想、演绎推理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真正内涵。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讨:在最后的练习环节,xx老师设计了3题,形式、难易变化不大,是否设计一些更有趣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在最后的环节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进行最后一次高兴潮呢?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7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38页39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做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特征及他们的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四种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从上面确定的教学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4.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面在体上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与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择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

  5.教学准备: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还有彩色笔和白纸等等。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课堂注意力有效保持时间很短,不随意注意占优势,课堂上喜欢操作类的活动。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他们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根据他们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都已经基本上认识这四种平面图形了。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流程:

  三、教学流程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四、游戏激趣,总结评价。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屏幕显示:交通标志(由生活中图形引入新课)

  师:笑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很多交通标志,你们知道这些标志的意义和它们的形状吗?(适时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并与它们交朋友,好吗?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这里利用信息技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完成知识目标: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认这四种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学一学、比一比、画一画五个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在“体”上找“形 ”

  1找长方形,哪个图形藏长方体的面?(长方形)

  2.找正方形,正方形藏在哪个“体”的面上,(正方体)。

  3.找三角形和圆,三角形和圆藏在哪个“体”的面上,(三棱柱、圆柱)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件演示面从体上滑下,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同时使学习的内容更有情趣、更直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活动二(摸一摸):摸“长方形”学具感知它的特征

  1. 认真的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再仔细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 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活动三(学一学):自主合作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圆感知其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用刚刚学习长方形的方法先认真的看一看他们长的什么样?再仔细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用数学语言在小组里说一说他们各有几个角?几条边?

  2.学生汇报,解决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并产生智慧的碰撞。通过摸、看了解长方形的特征之后,又提出用学习长方形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圆,这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先扶后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

  活动四(比一比):“形”与“形”比,“形”与“体”比

  1.“长方形” 与“正方形”比

  2.“长方体” 与“长方形”比

  3.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比

  活动五(画一画):从“体”上画“面”

  1.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2. 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3. 用描的方法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画下它的一个面,并说一说从什么体上描出了什么形?

  【设计意图: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采用实践操作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看、摸、画、说等活动,自主地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 说一说 ):

  屏幕滚动放生活中的物体,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这些图形朋友,仔细观察你从哪个物体的面上找到了

  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

  活动二(想一想 说一说 ):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这些图形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挖掘现实生活素才,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游戏激趣,总结评价

  活动一 游戏激趣.

  1.打地洞游戏

  地洞里藏了很多图形,快来打吧!看谁找到的图形最多。

  2.数图形游戏

  数一数闹钟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3.小小粉刷匠

  学生可以先点击画框中相应的图形即可进行涂色,点击右三角为下一幅图。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调节学生大脑兴奋,减少疲劳,焕发精神,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无意注意愉快地接受知识,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达到拓展思维,提高练习效率的目的。】

  4.小小设计师

  1.这幅画中缺少了什么图形?你能把它找出来并把它拼上吗?

  2.你们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漂亮的画吗?

  【设计意图:“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的教学功能,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构思一个主题,利用计算机中给出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拼出具有小组特色的图案,通过人机交互平台,教师把学生在计算机上拼出的丰富多彩的图案在大屏幕展示,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活动二 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今天这节课你能评价一下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吗?你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在你心中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从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出发,既有学生间的评价,又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与教师在共同的评价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取长补短,树立自信,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的评价目的。】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8

  今天听了冯老师教学的一节有关小括号的运算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对本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做一点评:

  1、在混合运算中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清运算的顺序,在这一方面,冯老师做的非常到位,从刚开始的复习旧知时,教师就让学生说说要先算什么,运算的顺序如何,明确顺序后再进行计算,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时,老师在每做一道题之前,都要让学生先说说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去算,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好的培养,今后相信老师即使不说,他也会先观察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

  2、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所突破。在课堂上冯老师注重了对学生方法上的引导,每次遇到计算时,都要问大家,先算什么,尤其是遇到小括号时,总是要问大家:为什么要先算他呢?这样就会使本节课的重难点时时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就会时刻提高注意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去练习,而且冯老师注重了知识的总结,及时给大家总结算法,结合具体的例子,让大家认识小括号的作用,有必要时时都用小括号吗?

  3、练习形式多样,适合低年级学生使用。比如有:比一比,算一算;给小树苗治病;火眼金睛;动物找车厢;找朋友;小猴摘桃等等,而且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既有指明口答的,也有共同交流解决的,还有指明板演的,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目的还是让大家都学会如何计算,本节课相信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但是有一个小小的瑕疵就是上面的字设计的太小了点,学生很难迅速的看清,可以适当的大一些。

  建议:

  1、在开课时引入小括号时用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例题,当老师出示信息之后,我觉得他们不可能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吧?可以让他们再多说几个,也许有人就会提出加法的问题,可以为后面的第二种方法做一个铺垫。

  2、在练习中可以设计一道实际应用的.题型,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去试一试,也可以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小括号》评课稿2

  这节课贯彻了新课标精神,能根据教学新理念设计课堂教学,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突出几点:

  1、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钟老师创设了一个儿童喜爱的喜洋洋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经验;使乏味的计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情境图的影响下,会提出问题、会列式计算,复习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知识,老师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钟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说一说,感悟出10-(3+2)的列式方法,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意义,培养学生用不同的列式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3、善于组织教学。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与课堂的教学组织有关,课堂纪律越好课堂效率越高。天真活泼的孩子当然好动,钟老师一开始先进行了了一个常规的课堂组织,把学生精神集中于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与学生早已统一的训练口语提醒学生注意,老师念1、2、3。学生就会手、脑、口都醒悟过来。好像看出老师一念经就把学生的灵魂收回来课堂。老师把这些学生早已训练得心中有数。老师那种从容娴熟,功底深厚是值得赞叹的老师。

  4、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课堂评价方面,老师力图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引导他们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评价发挥了其引导激励的功能。

  建议:老师在课堂上作了有效性的启发后,不要再讲得太多了;最后写带有小括号式子的比赛活动,老师把学生作品收上来后,应该面全面学生展示以及从中继续选一些题目让学生一起计算,加深提高学生对带有小括号算式的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9

  今天,听了袁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教学的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伊始,我播放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在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三、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第二个环节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具钟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0

  《认识人民币》在培智学校的一个教学难点,在仔细听了学校王老师的授课之后,感到这是一堂比较成功而且有实效性的数学课。本节课通过学生认识人民币、猜认商品价格、连线等环节进行阶梯式教学,不仅出色的完成了知识目标,同时非常注意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拓展训练。

  这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这样几点:

  1、让生活走进数学

  人民币的认识对培智学生来说有虽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王老师在整个教学中这个思想一直贯穿始终:在拿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那币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付币,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样既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亲近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2、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场所。

  智障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景性原则。它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情景,而且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育活动。因此,二者都强调“用生活来教育”, 在“连线”这一教学活动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不同程度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能力弱一点的同学由能力好的同学带领,分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立体交叉互动。在这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实践机会,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3、德育目标的渗透到课堂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教师在结课时的 “不能乱花钱、撕钱” 的提示,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当然这堂课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让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放手再大一点:可以角色扮演,让扮演买东西的学生说要买什么,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说要多少钱,买东西的学生付款,然后再进行模拟,可能效果会更好。

  2、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毕竟这是数学课而不是生活课。

  3、可做些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1

  今天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利用各种学具实物,让学生人人参与,培养了学生的数数能力。

  2、练习设计形式多样,也有梯度。如:个别数数、师生合作数数、一条龙数、 数形结合的练习数的组成、巧数方格中各种颜色方块的个数的练习,猜数、寻找数学日记中的`错误等等。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了学生数数的能力。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教师很清楚学生的学情,因此口头出了较多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一条龙接着数,很有针对性。

  3、在认识计数单位这个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采用让学生很快摆出要求根数小棒的方法,图形结合,让学生体验到了一和十这两个计数单位。

  有几处疑惑:设计在数草原上的羊的只数时,教师采取的是够十只圈起来的方法,是否也想让学生在数玉米豆时运用这种方法?如果是可以加以提示,好多学生还是一个一个数的。在认识计数单位十时可以演示从一堆小棒中数数时一不留神忘记数到哪了,所以葽十根十根捆起来。同时也能练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计数单位十。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2

  今天,听了李xx老师执教《6和7的认识》我感触很深,这已经是我听的第三节课了。李老师上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课堂上老师的自如,学生的踊跃发言,值得我反思,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

  1、创设贴近学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复习旧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老师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

  2、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填一填五个活动,这五个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3、重视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李老师通过小组之间夺星比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李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语句:“你真棒!”“你说得真不错”“你的想法很好!”“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赞赏的话语,让一个个小家伙得意地坐下去,体会成功的喜悦。

  两点个人看法:

  1、教学环节还要重组,有关6和7的人物图、点子图、摆小棒、数等内容应该有序的安排。数字6和7应该在摆小棒后直接引出,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图中抽象出数,还有利于学生发现6和7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另外两次操作应合并为一次,节省时间。

  2、有关序数和基数的认识做得还不够。7缸鱼第7缸有什么不同,没有落实到位。同时序数和基数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应该更深入点,可以设计一个游戏环节,利用班级的现成资源如7位学生站成一排,第7位小朋友…,前6个小朋友……等活动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序数和基数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3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4

  我们数学团队的张**老师,本周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找规律》。本节课教师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正是有了导入环节与自主探究环节的有效落实,才创设了合作交流环节的'良好的互动交流的氛围。本环节教师设计的合作要求是:先找一找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按照这种规律小组同学合作涂一涂。虽然只是一句话,却从多个角度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是”找“,找规律既是对自主探究环节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又为下面的涂做好了准备。然后是“说”,本节课教师时时注重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注重表述的严谨性。最后是“涂”,在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孩子们面前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本节课合作交流环节,正是教师设计了有效的问题,才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欣赏规律带来的美感。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15

  这次,学校开展了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梁婷婷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对于梁老师执教的《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我颇有些想法。

  1、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在由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后,梁老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感。在课中设计了“拼拼摆摆”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探索、体验、创造。在拼摆图形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吸收他人的智慧结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后又设计了“将圆剪成正方形”和“让手中的风车转起来”等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图形之间的变换和转化,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2、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梁老师课前布置学生在家动手制作风车,在课临近结束时又设立了“展示风车”的环节。这个做法来自于她的大胆创新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应该说直接受益的不仅是学生还有老师。把这个环节放到课前和最后,老师和学生都是轻松的。当看到孩子们用他们灵巧的小手拿着各色的风车做展示时,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梁老师对教材的重组可谓“英明”。

  3、巧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梁教师在第一环节出示汽车平面图,巧妙引导,唤起兴趣,复习铺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接下来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折一折、拼一拼,通过相互交流、启发,共同完成图形的认知和拼组活动。在拼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百花齐放的。教师在关键处置疑。如“谁来帮老师家设计地砖?”“你们真是小小的设计师!”“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想不想帮他一下?”“谁能做得更好?”等富有挑逗的语言濒出,对学生的常规思维进行冲撞,让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些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当然,一堂精彩的课也难免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如在“拼拼摆摆”环节中,梁老师如能更放手,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成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其中,把课堂推向高潮。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评课稿12-24

数学评课稿01-28

数学课评课稿03-08

初中数学评课稿12-28

小学数学评课稿01-27

数学方程评课稿03-23

《数学广角》评课稿04-08

数学《统计》评课稿04-09

初中数学评课稿精选04-09

数学评课稿-《圆锥体积》评课稿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