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后反思

时间:2023-09-25 09:30:53 蔼媚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课后反思(精选21篇)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课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课后反思(精选21篇)

  音乐课后反思 1

  帮“在开展活动前,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个活动本身,还要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如在第一周的活动中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经验是幼儿原有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导入形式。这样从幼儿的原有经验的.导入,幼儿更加的容易接受。在前一周开展了音乐活动《哈罗哈罗》,幼儿有与同伴一起拉手、跳舞的经验。因此,我在活动的开始选择用“勾勾手”手的游戏导入,幼儿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很感兴趣。利用游戏的形式,幼儿对于歌词有初步的了解。

  在开展活动前,我先分析歌曲的特点,是欢快的节奏还是舒缓的节奏?哪些地方唱的时候要注意?在执教时,要用怎样的声音来范唱?弹琴伴奏时用怎样的节奏?在《小指勾一勾》活动中,我提前分析了歌曲,知道范唱时要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用欢快的节奏来伴奏。对于这首歌曲中“伸出你的小指头”这一句前面是附点音符,为了帮助幼儿唱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一句单拿出来,先放慢速度,带幼儿唱附点音符,再通过对比,从而感受附点音符,最后唱准附点音符,熟练以后再加快速度。

  在引导幼儿演唱《小指勾一勾》这个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与好朋友勾手指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脸上要微笑,让幼儿感受到与好朋友一起玩勾手指游戏的快乐,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往。

  在延伸活动我改变了幼儿的座位,大家由原来的正马蹄形变成圆形,大家围成一个圆,请几名幼儿听着音乐去找朋友,拉拉手,勾一勾、碰一碰,游戏几次换一些幼儿游戏。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要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将活动的每个环节思考得更加的细致、周到。踏踏实实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体现活动的价值。

  音乐课后反思 2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有一个观点在萦绕着我,我努力地想使课堂拥有宽松的氛围,给学生以展示的空间,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在音乐知识降记号教学环节中,针对枯燥的乐理,如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我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找朋友》,把学过的音乐记号制成卡片,挂在学生胸前,我和他们一起表演,让学生找出好朋友升记号。这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同学们认识了降记号,课堂气氛活跃。

  2、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歌、或舞,或尽情表现音乐,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有的在表演打雪仗,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来摹仿马蹄和铃铛声,还有的扮演飞马在天空中奔跑,课堂犹如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表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能力。

  3、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如: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2、学生课堂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进行教育,如拿打击乐器时,学生有抢的现象。

  音乐课后反思 3

  修改理由:原教材的活动有个前提,就是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开展的。根据我班幼儿没有听过这首原唱歌曲的实际情况,我作了修改,将活动重点从定位在填充歌词改成学习用不同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歌曲,因此活动过程全部修改,将原本的故事导入改成手偶表演导入,以唱歌为重点,用图谱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反思:

  一、教具准备有利有弊

  1、手偶准备——手偶表演很有趣,设置的情景也是贯穿整个活动,而且首尾呼应,很恰当。但是活动下来才感到这种手段不适合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年龄大,社会经验丰富,对虚幻和现实的东西已有一定的区分能力,所以,当大家看到手偶表演时,就有幼儿说这是老师在黑板后面戴着个手套呢,当时就有些扫兴的感觉,就像魔术师被看出了破绽,有种失败感啊。

  2、挂饰准备——活动中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一个双面挂饰,一面是兔子一面是狼。结合活动过程的需要,引导幼儿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能更投入地进行不同的声音的学唱,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老师配合不够默契

  活动需要搭班曹老师配上琴声,但由于时间仓促,未能事先练习练习,所以在节奏上两人一直不能配合好,课前把精力都放在教具和教案设计的准备上,却疏忽了两人的琴声配合,这也是准备不充分的表现,在以后的类似活动中,为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而且要使每个教学手段都能有效展示,我们课前应关注每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包括幼儿的、教具的、还有老师自身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小视。

  音乐课后反思 4

  在《音乐课程标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等理念指导下上了这么一堂欣赏课,我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和需要仔细推敲的地方: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不会被图片或动画所取代,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是为音乐服务的。

  以上是我上课的一点感受与心得,很多想法欠成熟,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究,共同进步!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创造。通过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在这一点上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本课教学中教师将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段感受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在导入环节中刘老师创设情境,从兴趣引入,运用了视觉图像法。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对我们汉族的孩子来说了解得不多。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的了解到我国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合理运用了电脑软件制作了一些他们吃、住、穿等方面的风情画面,配合优美的内蒙古《赛马》,视听结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并很自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的情境中。

  在分段欣赏环节中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赫冬阳同学用二胡演奏了《赛马》。这首曲子是黄海怀作曲的。乐曲描写内蒙古人民在节日赛马的热烈景象。结构是常见的有再现的单三段体。第一段音乐性格热烈奔放,以坚定有力的强音和急促的音型宽紧相间,刻画赛马场上群马飞奔的沸腾景象。乐曲的第二段,曲调兴奋昂扬,抒发了人们在节日里的欢乐之情。其中前半部分节奏轻快活泼,音乐富有动力;后半部分由伴奏演奏主题旋律,而二胡巧妙用食指拨动内弦,奏出跳跃的分解和弦,两者生动的结合,妙趣横生。尾部做了扩充形成高潮后,以渐慢速度引出二胡的华彩乐段。最后,再现第一主题,热烈欢腾的赛马景象重现在听众眼前。如此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兴趣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于乐曲第二部分的主旋律,老师主要引导学生随琴、随乐曲哼唱和模仿二胡的演奏来加深印象、表现音乐。最后,采用分组表演的方法,分别让不同的学生表演不同的段落,再进行集体参与活动,使欣赏、演奏和表演达到和谐一致,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能充分自主地表现音乐。

  在乐段分析处理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听辨能力。

  音乐课后反思 5

  幼儿园要举行双高课和新教师展示课的评比啦,这次我上的活动是音乐游戏《汽车上》,感觉自己班的孩子虽然是新中班但是接受能力还可以,想当然的以为所以就让这堂课上的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的导入部分,问到汽车上的物件时,孩子们就答不上来,我本来是想引导他们说出来的,可是幼儿没有实际经验所以都说不出来,所以只能我灌输给他们这个物件的名称,第一环节没有通透了以后,后面的环节简直是无法继续下去了。我真的有一种不想上下去的冲动,可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下去了。虽然结果可想而知,但我也从这节课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1、课前经验准备不足。由于这节课学习的'都是新知识,而孩子们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就需要在课前有一定的经验准备,比如汽车的雨刮器,有些没有乘过车的孩子肯定不认识,就算乘过车,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名词,在课前就要带孩子们去乘乘汽车,看看汽车上都有些什么,给他们一个认识的过程。然后在活动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和我有一个互动,而这堂课本身就是着重点在游戏上,这些本来就可以认识了就一带而过。

  2、新知识太多。很多的经验由于幼儿事先都不知道,所以新知识只能通过我去传授而不是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说出来,造成了师生之间没有相应的互动,也让时间无限制的延长,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把课上完。由于时间太长,很多的幼儿也有点不耐烦,场面就有点混乱。

  虽然本次的教学活动自己有点小失败,但我不会气馁,有问题才会有进步,所以我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使自己的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音乐课后反思 6

  《啄木鸟》这是一首意大利民歌音乐,全曲的结构是ABC,乐曲节奏鲜明,形象具体,特点明显,易于区分,适合5——6岁的儿童欣赏。《纲要》中明确提出: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体验。所以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渠道,运用直观教具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让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的美,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本次活动重点:能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和方式来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如:A段想象啄木鸟给大树检查身体的动作;B段做啄木鸟捉虫的动作;C段则是大树恢复健康,快乐跳舞的动作,这样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使幼儿明显的区分三段音乐的不同,非常容易的'理解了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在活动中,我充分的重视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现,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优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现,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让幼儿在快乐的气氛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轻松学习。整个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主动探索、自我体验,尽情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充分释放自己的兴趣和情感。

  音乐课后反思 7

  《小老鼠走楼梯》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游戏,游戏的主人公是一只小老鼠,歌曲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我通过出示小老鼠图片,表演“小老鼠上灯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说歌词、清唱边让小老鼠走楼梯的动作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接着,我请幼儿和小老鼠一起游戏唱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充分运用了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让幼儿的小手变成小老鼠、变成楼梯,并通过一个人、与同伴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最后,我请幼儿发挥想象,邀请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走楼梯,从而引起幼儿创编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模仿的快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动作:让幼儿的小手变成小老鼠、变成楼梯,不管是一个人表演还是和同伴一起游戏,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非常感兴趣,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孩子们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都开心地笑了,他们一边学唱歌一边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在最后的创编游戏中,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模仿的惟妙惟肖,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这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让幼儿表演的环节,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的不好,所以我把我的思路告诉了让他们按照我的方法去表演,虽然说他们每个人都能表演好并且很开心,但是却显得很被动:我说怎么演,孩子们就怎么演,他们连自己创新、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我想,如果我能放手,让幼儿大胆、自主、创新地去设计,去表演,也许他们会设计出许多他们自己喜欢、自己需要的动作,最重要的: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乐课后反思 8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一、提问引导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二、歌词学念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三、动作学习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课后反思 9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课后反思 10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跳三拍子的基本舞步和教师的范唱,是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紧接着让学生打三拍子的指挥拍,自由表现三拍子和跳华尔兹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同时,使学生在不止不觉中学习了歌曲,也不会感觉枯燥。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这首歌曲教师没有教唱旋律,但在导课和教师的范唱以及表现歌曲三拍子节奏、相互问答式的歌曲的哼唱中,都在逐层深入的深化歌曲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律动中有意识的有目的学习了歌曲。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如在导课中,我先让学生唱《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和跳三拍子基本舞步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春来了》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春天”这个特殊的情景,启发学生说春天到了,引起周围变化的愿望。最后,请学生用贴春天图画、朗诵春天诗歌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将美术、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通过用歌曲旋律,创作夏、秋、冬之歌,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歌曲的旋律,(本节课通过学生跳、教师范唱,反复听、学生唱和创作时听歌曲伴奏,学生共听了歌曲不止八次),而且,也让学生在创作过趁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音乐课后反思 11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在此同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好好改进:

  1、在变出小闹钟的时候,我把小闹钟的声音开起来了,让幼儿听听原来它 还可以“唱歌”,提问:“小闹钟用来干什么?”就这个问题,提问的幼儿可以再多几个,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回答。

  2、为了让幼儿更方便的记住歌词,我采取每句加不同的动作,但后来他们一下学会了,我也没加动作,不过,我看到不少幼儿都对我做的动作感兴趣,但我也没特别提醒,其实,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于歌曲与我创编的.动作中,效果会更佳。

  3、自己这堂课上下来,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觉教案的形式单一了点,可以在唱歌时,加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

  4、为考虑给更多幼儿表现的机会,我反思了下,最后头饰应该再可以多做几个,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更大的舞台。

  音乐课后反思 12

  很高兴参加镇江市幼教“艺术教研协作发展共同体”教师歌唱教学赛课活动,感谢组织者给爱好音乐教学的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感谢评委老师给予详细点评,让老师在日后教学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感谢丹徒新城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谢谢你们的付出。

  此次赛课活动倡导“以基础课程为着落点,注重歌唱教学的学科特点、促教师内涵发展”的理念,我在大班的综合活动丛书中选择了歌唱活动《绿色的家》,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反复的演唱这首歌曲,从大的框架上歌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歌和副歌部分。歌曲中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活泼、轻快,同时歌曲中有两句话还用了二度模进的写法,主歌歌词中述说了大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副歌分为两句话,在轻快的沙沙沙声中体会两句不同的旋律走向。通过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我的教学目标定了三点:

  1、学习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2、尝试仿编歌曲。

  3、体会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首先是通过《快乐的小鸟》教师扮演鸟妈妈带领幼儿进入歌曲的情景,鸟妈妈给鸟宝宝唱歌,引来小树叶和我们做游戏导入活动,紧接着就是将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前置,提到前面来进行教学,将副歌部分是附点节奏和旋律的音高做为了教学重点,节奏部分通过趣味的图片,让孩子们念准节奏。并且用手势正确的拍打附点节奏。音高部分,通过范唱,指挥手势让孩子们看到,听到音高的走向,并跟老师指挥模唱准音高,我的'范唱应该是非常好的,所以幼儿能用轻快地声音学唱沙沙沙、沙沙沙……没有出现喊叫现象。

  第二部分就是教师示范唱主歌,请幼儿仔细听,并且请他们回答歌词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教学出示图片,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在幼儿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感知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唱歌曲中采用了轮唱(教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齐唱、分角色演唱等演唱方法,让幼儿多次去演唱歌曲。最后一部分就是让幼儿进行歌曲的创编,教师给幼儿准备了很多图片,尝试幼儿能根据图片创编歌词。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的配合都很不错,能够很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教师在本次课中,请幼儿表演唱时,没有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去各种各样形状的大树和小鸟,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但是我也很困惑,就是表演唱中如何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表现自己也能很好的歌唱,因为发现有绝大多数孩子表演就忘记歌唱了,还是就直接让他们表演,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还有创编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三张图片,创编了三次,所占课堂时间过多,当时在设计课的时候是考虑到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而且这首歌曲比较短小,通过创编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换成别的歌词也能演唱,还有通过更多的图片和创编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态和谐。可能内容有点偏多,其实公开课,不一定要考虑到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小朋友的。

  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我们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想法、有教法,利用最适合、孩子们最能够接受的方法达成目标!

  音乐课后反思 13

  歌曲《龙咚锵》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结合着中国过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我设计了一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在本课教学完成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并且对这一课有了新的想法。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立了三个教学目标,首先在情感上:通过歌曲《龙咚锵》的学习,充分感受歌曲中表现过新年的热烈喜庆气氛,并通过东北舞秧歌步的学习表现过年时的愉快心情。其次,在知识上:学习歌曲《龙咚锵》,认识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鼓与镲,并熟练掌握《龙咚锵》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在能力上: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并且将学会的节奏运用到其他歌曲中。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教好,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热闹欢快的场面和热烈喜庆的气氛,并且熟练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认识了民族乐器鼓和镲。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们将学过的这个节奏轻松的运用到了歌曲《欢乐中国年》当中,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在欣赏的环节中,我用“送神秘小礼物”的方式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礼物的发送方式很特别,我巧妙的设计了,将小灯笼藏在大灯笼中,谁表现的好就变出一个送给他,我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都想得到神秘的小礼物,于是这个欣赏的环节进行的非常顺利,但在礼物发到孩子手里以后, 将要学习歌曲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把小礼物藏起来,这样一句话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该把礼物藏到哪里,很多孩子都是拿在了手里,把手放到了身后,而在随后的环节中,孩子们把手拿到前面跟着做动作的时候,小灯笼还是在手里,给后面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让孩子从听辩鼓和镲的声音开始,认识了鼓与镲,之后用小鼓和小镲一起配合,学会了歌曲当中的基本节奏“龙咚龙咚锵”,这样一来为学习歌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孩子们从节奏的认识,逐步熟悉了歌曲的.歌词,然后很自然的就将歌词加入到歌曲的旋律当中了,所以歌曲学习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和自然。孩子歌唱的声音我在教学中不断的强调,以小儿歌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好听的,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正确演唱歌曲。“坐着要像小白鹅,挺起胸膛来唱歌。唱歌要像百灵鸟,轻声唱来不喊叫。”这个小儿歌孩子们都很喜欢,也都能按照上面说的来做。

  接下来的环节是要孩子们将学过的节奏运用到新的歌曲当中,并且在音乐中模仿小鼓和小镲的声音来创编新的节奏。《欢乐中国年》这首MTV很欢快热闹,符合本课的情绪,并且形象的表现了中国年的气氛,让孩子们在歌曲的带动下,都能够积极的动起来,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

  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但在教师课堂的应变能力方面我还有待于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音乐课后反思 14

  上周,我在大班执教了一次音乐活动《北京的金山上》。《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藏族民歌,歌曲还有浓浓的藏族舞元素,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了解藏族文化的同时,学会藏舞的基本舞步。

  本次音乐课《北京的金山上》是为了让幼儿对藏族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学习藏舞的基本舞步同时感受乐曲表达藏族人民对毛主席,对祖国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活动开始,我将课前搜集来的穿着藏族服饰的人和藏族人民献哈达的图片播放给幼儿看,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民族的人,他们藏族服饰的特点是什么,经过我的引导,幼儿普遍发现藏族服饰的`袖子是很长的,他们穿的裙子都是五彩的。在问到幼儿藏族人民通常送给别人的礼物是什么时,幼儿都回答不出来,有些孩子讲长长的,白白的围巾,我顺势问下去,那这些长长得白白的围巾叫什么呢?最后,我告诉幼儿这个叫“哈达”,并请幼儿学习歌中最后一句“巴扎黑”献哈达的动作。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如果在其中结合生活经验请幼儿把自己所知道的藏族舞舞步跳给大家看看,可能会对后面活动的展开,奠定更好地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首先将歌曲播放一遍,让幼儿欣赏,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你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在听得过程中,有个别幼儿对这首歌已经熟悉,还有个别幼儿已经听着音乐在开始跳舞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及时的制止,导致在欣赏完歌曲后,回答这首歌唱了些什么内容时,好多都回答不上来,个别幼儿从头至尾,只听到最后一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反思自己应该在组织欣赏的过程中,请幼儿坐在位子上仔细倾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欣赏环境,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组织幼儿一起学习《北京的金山上》的藏舞,我重点训练了弹簧步和甩袖,一开始幼儿的兴趣很高涨,非常认真地跟着音乐跟我学,但跳过几遍后,我发现有些幼儿开始开小差,开始胡闹了,我即便有上前制止,但效果并不明显。课后,我反思在幼儿失去兴趣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再度挑起他们的兴趣呢?我想,当时如果我在一旁对跳的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请他去西藏做客,跳给藏族的人民看,可能会再次挑起幼儿的兴趣。

  最后一个环节原本是想把歌词的大意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带着感情去跳这个舞蹈的,但是到最后发现,大家都沉浸在跳舞的兴奋中,根本听不进我传授的情感,我应该把这一环节提到一开始的欣赏歌曲中,在他们欣赏完歌曲后,让幼儿谈谈这首歌曲表达的什么情感,效果可能会更好。

  《北京的金山上》这节课在执教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反思,相信通过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实践,我会有新的突破。

  音乐课后反思 15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元素的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那么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也考虑到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甚少,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2、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3、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这样学生在动起来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和聆听音乐,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

  5、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6、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与课外歌曲相结合,多方面让他们认识音乐的美。还有一些古典的音乐、艺术歌曲作品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音乐课后反思 16

  在教授这首新歌的过程中,我感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融入。指导教师在听了这堂课后,认为我在讲课过程中只是在按部就班的讲我的教案,而没有真正融入到学生当中、课堂当中。好象是一种旁白,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以及关注还不到位。

  而指导教师对我的进步也同样表示了肯定的态度,以往的教学感觉思路并不是很清晰,没有将知识一点点的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而现在的我能够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建议,将知识层层递进的,并且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进行教授。这让我感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进步。

  这节课运用故事作为导入,让学生们在一开始就被故事情节和问题吸引住,对以下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节课是需要一条线将知识和教学内容贯穿起来的,所以用动物森林中的故事将整节课贯穿起来,既生动有趣又能帮助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连贯完整。

  在让学生跟歌曲音乐,做自己创作模仿小绵羊的动作的时候,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提示,甚至最好能够在前面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动作表演。因为低年级学生创编动作的积累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带领,通过模仿教师的部分动作来完成创编动作的环节。所以教师一定要先做师范或给学生几个提示动作,不要让学生自己跟着音乐自己随意表演。

  歌曲中的“咔咔马里咔嗨嗨”歌词很有特点,因为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是表示庆祝高兴时的一种喜悦心情的意思。歌词的上方同时又注有力的记号,起强调加重的作用。所以在教授歌唱的时候,一定要先帮助学生将歌词含义分析一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如果不加以解释,会让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歌曲的含义,对歌曲歌唱的内容模糊不清。

  这首歌的拓展环节其实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创编歌词,加动物的叫声,小话剧表演等。但所有的拓展环节都是为基础教学作准备,决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个环节而忽视了重要教学环节。但如果要添加拓展环节就一定要设计的细致、周到、合理。我在创编环节设计的是让学生将绵羊的叫声加入到歌词中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地方,并进行歌曲演唱。教学过后我发现让学生加声音,一定要给学生适当的提示,给学生一定的范围来进行加声音。最好在长音后加叫声,并且告诉学生在加入叫声后不要拖拍,不要打乱歌曲的节奏,而且一定要加在歌词的后面。

  这就涉及到一个教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任何提问和要求一定要细致到每一点,并且要在学生活动前讲授清楚。万事都应在事前想好并做到,才能使问题迎韧而解,才能让事情更好的按预期的目标完成。

  总得来说,《我的小绵羊》一课又让我在教学经验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教学思想上也有了认识上的提高,我想在今后更多的音乐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中会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音乐课后反思 17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我以《音乐课程标准》指导理念,以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趣导课,让学生通过反复感受、模仿、体验、实践等多种音乐活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来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及表现能力。根据这一单元主题“童话世界”,我选择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做引线,配上精美的课件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诱导、感受、创想、体验来全面的欣赏乐曲。

  首先,我以舞会的形式来把学生引入课堂,让他们各自穿上自己准备的礼服,来参加“童话王国”里齐格费里德王子的成年大典,当音乐一响,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的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跳起舞来;紧接着我马上转入齐格费里德王子与公主的故事,孩子们个个听得入了神,这正是我所预料的`效果,为后面欣赏理解乐曲做铺垫。

  其次,为了让孩子们思维想象的空间更自由、更广阔,在叙述完故事之后,我就以考考小朋友为由,播放乐曲《四小天鹅舞曲》,让他们在不了解乐曲的情况下,初听乐曲,边听边想:这段乐曲表现的是故事中哪一部分的情境?不表现的是什么样情绪?果真,孩子们的想法多多,各有不同,有的会感觉到音乐比较低沉、恐怖,象是表现魔鬼来抓公主的情景;有的觉得是公主和王子最后战胜魔鬼,在一起结婚的高兴情景;还有的会想到是天鹅在水上游动,表现高兴的心情的等等……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在让他们复听一遍时,跟着乐曲把自己所想的用动作表现出来,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到表现能力上来。

  随后,在欣赏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反复聆听、感受、体验的同时,还适当的渗透有关芭蕾舞的基本知识和舞剧《天鹅湖》的简单了解,而这些都由他们尽量去说,通过个别回答、同坐讨论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表现欲望。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孩子们观赏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四小天鹅”的片段,让他们通过观赏,又更进一步的全面感受芭蕾舞的魅力,从而激起他们对乐曲的喜爱、对芭蕾舞的兴趣,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佩服的眼光在仔细观赏,有些都忍不住要在坐位上学了起来。抓住他们的这种激情,我又以提问的方法,来检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结果,孩子们都能说出“四小天鹅”是怎样舞蹈的!最后,我就让他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模仿“四小天鹅”的舞蹈,让他们通过对乐曲了解感受,到对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认识,再到自己进行“四小天鹅”的表演,使其对音乐得到全面的感受、体验。虽然孩子们跳得并不象,但他们都很高兴的去想去表演,我要的就是他们这种了解、体验音乐过程,同时获得愉悦的心情就可以了,结果并不重要。

  音乐课后反思 18

  在教授音乐课《雨中》时,我将《雨中》一歌设计成以唱歌为主要内容,与听,奏,动,创有机结合的综合课,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相互的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在不断变化中感觉新鲜的内容,从而调支了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的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从听觉入手的教学方法,听同学们熟悉的歌曲进行导入,以此创设意境,并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用拟声词描述雨中的情景,将近下来的教学内容自然的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在我里我以节奏为教学的主线索,通过节奏的训练,将歌词、旋律自然的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节奏的拍打,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在新歌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读谱能力的培养,并适时地进行节奏多声部的训练,使学生的横向听觉与纵向听觉得到了同步发展,为今后合唱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节课结束在唱、奏、动的整体活动。

  在感受音乐时,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把答案“引”到我的轨道上来,而是多以“还有补充吗?”“有没有更好的?”“思路再开阔一些!”等方式启发学生更丰富的联想。后通过讨论,挖掘,发现学生求异思维的闪光点,发现大自然的美,乐曲的美,从而达到喜爱的目的。

  我想,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应着重真培养,提高人的音乐感受力,而人的感受应该是自由的',因此,不该规范的地方不予以规范,无限放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由畅想,这正是学生“心理自由”的需要。

  本课教学评价中我无限减少否定,表扬贯穿始终。每个处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一种获得认可,赞扬的需求,而小学生的这种渴望无疑比成人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我也通常采用诸如反问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否定自己;或者先肯定其有价值的部分,或表扬他动脑筋的习惯和举手发言的勇气,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否定的沮丧感。而发现有独特的,有新意的说法,就热情地送以“太好了,有新意!”“你很有想象力!”等,让学生体会极其宝贵的成功的体验。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发展人们的创造力的一条有将近途径。音乐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片自由宽松的展现自己,表现音乐的天空。

  音乐课后反思 19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好娃娃》。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朋友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来体会情感,学习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个懂得关心老人的好孩子。在这里情感地体验是重点。

  我以问题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里会帮大人帮长者们干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拖地,有的说洗碗等等。紧接着我通过让孩子们初听歌曲请他们说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并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突出情景教学并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与爷爷、小主人公与奶奶、爸爸妈妈与小主人公三个情境,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学之后。分大组扮演角色演唱,最后请全班演唱的同时请个别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课标强调要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所以我想通过角色地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爱心的重要。

  优点:

  1.常规教学,从开学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他们的活跃程度吓到了,但在很多前辈地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磨合,我和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变得有默契起来。各大组孩子们的表现也通过直观的奖励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馈的语言和对孩子们的赏识也有意识的从一些细节入手。

  2.教学准备,这次的上课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部分时候备课的细致度决定了老师课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这堂课我从课件到教具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想方设法不但从听觉更要从视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语言讲述方面做到了语言流畅,范唱的时候做到了声音清晰。

  4.教学过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并能根据内容进行表演。

  不足:

  1.常规方面,虽然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到位,没等孩子们完全安静下来就继续下面的环节。

  2.分组接龙演唱的时候,师生接龙比较好,如果组与组接龙,容易导致后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参与进来。

  3.老师的表演示范太少,没有带动性,导致孩子们的表演不够精彩。

  4.分组表演的时候,站起来的孩子因为要边唱边表演所以导致表演不太自如,如果能让站起来孩子仅仅表演,其它没站起来的孩子演唱,表演可能会更大胆些。

  虽然这次的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我在成长的脚步声里兴奋着。

  音乐课后反思 20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二、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我教的是三年级学生的音乐。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三、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四、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多功能电子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2、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3、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

  音乐课后反思 21

  这两节同课异构的音乐课的展示让我感触很深。两位老师的熟练驾驭课堂的能力,黄友昌老师的沉稳老练,周以晴老师的个人魅力,深深的吸引了我,使我收获特别多。

  我对这两节课最突出的感受是:

  1、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两节课都非常严谨,一环节紧扣一环节,层层递进,比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时代感。如:周老师的导入以无声的日本舞蹈律动配乐,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情绪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注意纠正学生唱歌时的坐姿,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有所注意。

  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花里花哨、热闹非凡的音乐课曾经充斥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在这次活动中,感觉到两位老师的课都上得比较真实、扎实,却又不缺乏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愿意去接受,去参与。而不是一味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问题:

  1、提出问题的都是教师,还没有达到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度,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还不够充分。在学生自我评价这一方面也体现得不够。听了两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感觉以往我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

  2、教师往往一味按照课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对课的灵活性把握不够,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过于忽略,没有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讨;在教师提问设计上有一些值得斟酌,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反应不佳的情况下,教师如果将问题换一个问法或适时进行引导都是必要和必须的,这一点值得教师在以后的课中注意;再有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初中学生,但课堂上还是需要必要的语言激励的。

  总之,通过本次音乐研讨活动,我从执教老师和大家的共同研讨中学到很多,我将把其中的精华运用在自身的音乐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更好的掌握课堂,展现自身的风采。

【音乐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音乐课后反思07-06

【精选】音乐课后反思07-06

音乐课后反思12-05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6-18

音乐课后反思热门03-14

音乐课后反思【荐】02-14

音乐课后反思【热】02-14

音乐课后反思【推荐】02-14

【精】音乐课后反思02-14

音乐课后反思【精】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