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18 15:39:58 企业管理 我要投稿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二十多年里,中国诞生了一大批独生子女,这些独生子女已经逐渐走上工作岗位并成为社会的核心力量。现代企业中独生子女数量快速攀升,独生子女在工作和生活上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也给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企业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效率下降、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凝聚力下降等严重问题,这是不符合企业经营和发展需求的。本文将围绕现代企业管理中独生子女管理及工作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独生子女管理;工作问题

  一、独生子女的工作价值感分析

  独生子女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是基于其生活经历与成长经历而形成的,这也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最直接表现。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与同龄人接触较少,父母和长辈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他们,这使得独生子女享受着数不清的关心与爱护,最终导致他们出现责任心不足、自理能力差、遇事容易逃避等性格弱点。当独生子女进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对于工作收入期待过高,将金钱放在工作目标的首位。有些独生子女在工作中出现错误遭到批评,或者在工作中遇到坎坷不顺时,他们会直接选择放弃。虽然独生子女在工作呈现出众多缺点,但是他们也具有很多积极的特点,例如他们更加追求自由平等的工作机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位。而且独生子女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往往更强,在工作中能够提出更多独到见解。

  二、独生子女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独生子女的工作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和行为特点,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考虑独生子女这类特征,开展全新的员工管理模式。1、多元化的价值观与较强的个性独生子女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这段时间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世界的接触更加密切,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这也导致独生子女所的价值观出现巨大差异,多元化价值观在独生子女群体中得到了普遍认同。而独生子女员工的个性通常较强,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对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非常坚持,更加向往特立独行、无拘无束的行为方式,企业的管理行为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而很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最终导致管理陷入困境。2、思想较为开放,自我约束力薄弱大部分独生子女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们并不认同父辈对工作与生活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要活在当下,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自身想法和需求,工作也只是他们维持生活并获取收入的一种方式。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他们往往会选择辞职或跳槽,很少会委屈自己坚持下去。独生子女员工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弱,他们在工作中无法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甚至会因此出现一些工作失误,导致严重的后果。3、更加注重享受,缺少吃苦精神独生子女会对更加注重个人享受,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这也使得他们对工资收入及工作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独生子女员工无法承受高收入的诱惑,当更好的工作机会出现在面前时,他们很难抵挡这种诱惑。而当工作与生活之间出现矛盾时,他们也会为了享受生活而放弃工作。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有独生子女员工的个人原因,同时也与企业的客观条件等息息相关,企业有必要了解员工需要,满足员工的正常需求。

  三、现代企业中独生子女管理措施及工作问题解决策略

  1、提升独生子女员工的成就感

  独生子女员工充满着梦想,他们渴望通过工作改变自己的人生,期待工作可以带给他们更美好的未来。企业管理者要积极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向他们解读企业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策略,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梦想联系起来,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帮助员工认识到工作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尽量将员工安排在他们感兴趣的岗位上,尊重员工的个性,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与独生子女员工的交流

  独生子女的很多想法和看法是非独生子女所无法理解的,而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都与独生子女员工之间存在一定代沟,对彼此的想法都不够了解,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现代企业管理者要更加重视人性化管理,积极与独生子女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走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认可,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活动。而独生子女员工往往愿意工作在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强。

  3、采用全新的管理方式

  企业管理者应该针对独生子女员工的实际情况开辟全新的管理方式,给予独生子女员工更大的自由度。例如,只要员工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采用弹性化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时间,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自由。另外企业管理者也要虚心接受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对员工的重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提高独生子女员工对工作的认可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意识

  独生子女有喜欢单打独斗、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也会在工作中表现出现。对于企业团队而言,这显然是对整个团队有伤害的。因此,管理人员要尽可能的去培养独生子女的团队合作意识,比如,某一项目,让独生子女带队完成,充分发挥独生子女创新性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培养独生子女员工的团队意识,让他体会到,想要工作做的好,必须要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

  总结:

  独生子女是中国在特殊时期和特殊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群体,这也导致他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心理特点,在工作过程中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特点,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往往会在独生子女管理过程中陷入困境,我们有必要积极变革和调整独生子女员工管理模式,推进独生子女员工的顺利融入,促进独生子女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

  参考文献:

  [1]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J].江海学刊,20xx(5):90-99.

  [2]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课题组.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研究报告[J].青年研究,20xx(6):22-27.

  [3]李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xx(3):33-37.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2

  [摘要]随着技术创新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的发展,企业创新尤为重要。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管理;创新;企业文化;人本管理;执行力;竞争力

  所谓“创新”,是指商品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结合,归纳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中管理创新是指管理的目标、原则、组成要素、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的破旧立新或新陈代谢或运动变化。“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创新管理应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整合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管理理念的创新

  中国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但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存在很多问题,如: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理念、理念定位不当、缺少现代管理意识等。本企业结合自身条件,从几个方面出发,构建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

  1.1在发展模式上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慎重选择“多元化”、“专业化”战略

  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建立爆破、拆除、地基基础、防水等专业项目部,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涉足房地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相关建设资源,做到“专业”与“多元”的完美结合。

  1.2创建企业文化推进文化管理战略

  公司从MI(企业理念识别系统)、BI(企业行为识别系统)、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三方面推行CI战略计划,更好的宣传了企业文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MI部分,集中阐述了: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企业宗旨(不断将人类的平面设想雕塑成美妙的空间现实);核心理念(谦诚铸就事业、智慧创造未来);市场理念(以质量确保今天的市场、以信誉赢得明天的市场、以服务创造永恒的市场);经营理念(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全方位服务);管理方针(精品工程、绿色家园、健康守法、持续改进)等内容。人才是企业之本。把个人生命价值与企业价值融为一体的团队,首要的是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他本身就是一种动力,能使员工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其次,通过各种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和发生的种种问题,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让员工能够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样,通过不断的选择、磨合,才能够锻炼出一支素质高、水平高、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管理机制的创新

  本文论述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沟通机制和约束激励机制。

  2.1关于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

  完全意义上的决策创新应该指在决策权过程中决策依据的原则和制度、决策方案的方式方法、方案执行的跟踪调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所有创新方面。决策沟通机制的创新依赖于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其前提是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决策机制的创新集中地表现在对方案的选择上。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是分析决策好与坏的过程。泰罗曾提出“最优”标准: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做。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决策的过程日趋科学化和程序化,选择方案的.过程中,“拍脑袋”的决策方式让位于集体讨论和电子计算机的专家决策系统。在现代企业,民主决策、集思广益的方式得到了推广,当一项提案得不到高层领导一致同意时无法获得通过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也无能为力。企业的决策总括起来不外乎人、财、物三方面,决策创新的努力方向体现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长远目标对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健全决策程序制度、制定严格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沟通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提高沟通的科学化水平的同时提高沟通的艺术性,二者结合将会从整体上提高沟通机制创新的水平。

  2.2关于约束激励机制的创新

  “管理思维突出以人为本,突出激励约束机制”。现代社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约束和激励机制是领导者面前的主要课题。

  (1)要认识到企业内外的约束激励机制不是单一层面构成的,而应该是由硬件和软件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正强化和负强化的结合、相辅相成;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考虑企业特点和员工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等。

  (2)企业进行相关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员工的EQ。

  (3)实践中要把员工的业绩量化,最大限度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价值。企业推行的绩效考核制度,把技术、财务、管理等各类人员的工作成果量化,每半年考核一次,实现各种专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进一步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不能忽略的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号召力对员工的巨大控制力,变“叫你做”、“你别做”为“我要做”、“我不能做”。比如:企业作风是“令行禁止、实事求是、团结奋进、严谨高效”,用人理念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提供的职业环境是“充足的财富收入、稳定的职业生涯、和谐的工作氛围、简单的人际关系、开放的职位系统、公平的竞争机制、成功的事业追求”。所有企业人在文化约束的背景下完成自我约束,实现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体现在员工信条中:“忠诚敬业、团结高效、正直豁达、明礼诚信、勤奋学习、求实创新、敢于竞争、不断超越”旧一。

  3过程控制的创新

  控制是对组织内部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过程控制的创新要研究和使用新兴控制原理和技术,创造企业文化控制模式。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重要的是改变企业的不良习惯,加强执行力。大部分公司执行失败主要因为在公司、部门、员工层面都以自我为中心,分不清战略与执行的区别,执行过程中过多考虑非执行层面的问题。其实,执行的逻辑很简单,执行就是要结果。姜汝祥博士总结的“执行48字真经”:认真第一,聪明第二(8字方针)。结果提前,自我退后;锁定目标,专注重复(16字原则)。决心第一,成败第二;速度第一,完美第二;结果第一,理由第二(24字战略)。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越来越重要,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在管理者脑中的管理图像,不应该是一张平面图,而应是一幅立体的、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三维动画。通过画面反映的现象,及时、不断地引入新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组织方式等,不断打造执行文化,不断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才能在新的局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朱剑 单位:江苏省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3

  企业管理,是通过各种策略的运用有计划的组织与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发展确定方向,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竞争的实力全面增强。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激励理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策略,并对企业管理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不断地优化。

  1、阐释激励理论的概念

  激励理论,是通过某种方法将人内在的潜力激发出来,在持续性的激励过程中,使人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可以持续性的保持,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使人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持续地努力。当前,激励理论已逐步成为了管理学领域普遍关注的内容,实践当中激励理论也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来看,激励理论大致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1激励理论之过程型

  此种激励理论在于把人心理变化的过程与行为变化过程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的一种理论模式。有学者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会受自身获取报酬多少影响的,而报酬的公平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被管理者往往关心自己劳动获取的报酬之外,对于付出同等劳动的其他人也有着较大的兴趣,也会相互来比较。所以,企业管理运用激励理论必须注重激励过程的公平性,才能使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2激励理论之行为改造型

  此种激励理论主要是修正受管理者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当行为,使被管理者得到企业的管理激励,当外部给予的刺激利于被管理者时,被管理者则会改变自身原有的消极行为,向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去发展,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最终目的。

  1.3激励理论之内容型

  此种理论主要在于对企业员工心理的需求进行有效的鼓励,主要对人的心理动机与心理需要进行研究。有学者指出,人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渐进的,当低层次得到了满足之后,人们往往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管理者必须明确员工的需求层面是多样化的,激励的过程与内容必须具备较强的针对性,才能使企业管理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2、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激励理论的应用策略

  2.1全力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企业管理者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是全面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企业员工经过自身努力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同时,其精神与物质方面也需要合理的回报,才能使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提升员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可以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使工作效率提升,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企业管理者必须让员工人尽其才,按照其能力安排与其适合的职位,促使员工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2.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效结合

  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就是物质,因此企业管理工作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实施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形式,例如当前企业普遍实施的绩效工资、绩效奖金、高提升等方式,都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有效的刺激。精神激励则是满足员工精神方面的需求,例如:对员工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在公司宣传栏进行通报表扬,开员工大会给予当面的鼓励。

  2.3必须注重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应用

  企业管理当中,运用激励理论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企业实施激励理论,必须按照企业环境以及员工自身的变化来不断改变。在各种激励机制制定的过程当中,要将员工需求的层次性与变化性充分考虑进来,再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激励机制。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生活需求以及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使激励更具层次性与针对性,使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得以实现。

  3、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的重要性

  无论是国有的大中型企业,还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普遍缺乏经验,传统强制要求的管理理念下,只是靠着企业的内部制度以及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对企业员工产生的束缚是极为有限的,很多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上、思想上都比较消极。当前我国实施的市场经济体制,受市场竞争压力的影响,企业领导者越来越感受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管理水平与管理效果,把企业员工的潜力有效激发出来,使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形成高度的统一,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全面提升,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4

  一、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

  企业管理的激励体制

  1.激励体制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激励即通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的过程。动机激发的过程,即是通过外界的刺激(外因)使人的内在动机(内因)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可见,激励是用外力推动内力的一种手段。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能够有效地作用于组织内成员身上,通过外力加强动机对个体的牵引,从而提高个体工作效率和热情,有助于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成员向心力。

  企业管理者通过采用合适的激励体制,对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质量加以激励,可以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众所周知,企业运营的最终目标便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攫取最大利润,以该目标为导向而实施激励,有助于管理者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可以深入地开发员工潜能,使得组织内的良性竞争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在激励体制的辅佐下能够营造出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整体的提升和进步创造了可能。

  2.传统企业管理中激励体制方面的漏洞

  传统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一便是传统管理者未能透彻理解激励的实施原理,一味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即以对员工施以负激励的方式以期望加强劳动效率。其二是人力资源激励体制不健全、不科学,激励模式、手段单一,不能科学地结合员工实际需求,最终将激励张冠李戴,浪费资源。其三是对激励的尺度把握不够,过度的激励导致员工将其视为理所当然,激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激励欠缺导致员工消极怠工,组织纪律散漫。其四是激励体制的反馈渠道闭塞,管理者对激励体制的定位与员工的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反馈渠道闭塞则导致激励体制不能及时根据企业发展而调整方向标,从而不能摆脱自由的落后、错误、不合理的成分,这对于企业管理有弊无利。

  3.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在激励体制方面的对照

  虽然传统企业在激励方面存在着诸多客观问题,但不少传统企业或多或少地意识到激励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能够将激励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并给予一定的空间,期望能通过激励体制的建立和使用促使企业高效运转。在所有权与管理权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在一个“共赢”的区域中,彼此相互依赖共生。管理者的价值通过被管理者来实现,二者共同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现代管理者对激励体制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更为坚实的依赖。如何在传统企业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激励制度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研制出适用现代企业发展的激励体制才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着重探讨的问题.

  二、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激励体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体制,关系着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空间、管理层与员工间的和谐合作关系、企业文化的认可度和推广度,最重要的是关系着企业运作效率和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笔者认为,要建立适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激励体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加强员工培训,拓宽晋升渠道——ERG理论

  组织行为学内容型激励理论中ERG(生存-相互关系-成长)理论如是阐述:职工的需要有三类:生存的需要(E),相互关系需要(R),和成长发展需要(G)该理论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越为人们所渴望。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们往往重视了员工的生存需要而为其提供了建立相互管理的内部网络平台,但往往忽视了员工成长发展的需要。成长发展是员工不满足于现有能力素质状态的体现,他渴望得到进修和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企业中的生存能力和获得晋升的可能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拓宽晋升渠道有利于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加强努力、开拓创新,以争取晋升,从而实现目标和价值。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绩效要从增强员工满足度和降低受挫感两方面下手。

  2.实施团队激励,提升整体效率——过程型激励理论

  组织行为学中的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公平和期望这两部分内容。公平理论指出,企业内部的分配公平是激励的重要因素,分配不公,必将导致人心不稳甚至社会动乱。而在企业激励的内部,相对公平的实现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重要条件。人们都关心自己收(Q1)与支出(I1)的比例同条件相同的人的(Q2)与(I2)的比例关系,若两个比例相同则产生公平感。由于企业的员工能力、素质各不相同,实现的相对公平包含着一个适宜的差别,这个差别是赤裸裸的、显而易见的但又实际存在、精确测得的差别。期望理论指出,当目标没有实现时,人们的需要就会变成为期望。由“激发力量=目标价值X期望概率”可知,团队实现目标的驱动力,是由激励得到的激发力量,这直接由团队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而决定。在企业内部实施团队激励,就要设置一定价值的团队目标,实现相对公平,以提高整体激励效果和工作效率。

  3.构建考核机制,完善反馈平台强化理论

  组织行为学中的强化理论主要研宄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影响,即:人的动机产生行为结果,而行为结果又反作用于动机,这是一种反馈作用。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人的行为分别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无论强化的性质和种类如何,其均会影响人的努力并达到不同的影响结果。在现代企业内部,每个成员通过努力工作达成目标,对目标完成情况应予以科学的、公开的考核。这种考核是一种反馈元,反作用于下一阶段成员的工作热情、态度等因素。考核不公,这一反馈元就会归属于激励中的负强化,会使得成员自身的消极成分得以加强,降低自身工作绩效,给组织带来弊病。因此,企业要遵循强化理论来构建考核机制,完善反馈平台。

  4.人性化激励模式,增强员工归属感、责任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由组织行为学中的内容型激励理论可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成5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分析发现,会价值的时候会将平衡偏向于物质,同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常常以最终绩效为驱动直接导向员工,使之为追求物质绩效而工作。在激烈过程中,人的物质与精神两类需要只能互相促进转化而不能互相代替。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是员工在企业中期收的精神目标,因而管理者要注重于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开创,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三、激励体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体运用的意见

  1.正负激励双管齐下

  现代企业管理中,正激励能有效地协调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负激励能有效地使企业运作规范标准、有法可依,而正负两种类型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在正激励的旗帜下,管理者要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如:多种优惠政策、丰富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等,并要确保每一次、每一种激励都能与员工的需要相结合、切实地发挥作用。在负激励面前企业管理者应以身作则,以严以律己的态度对待才能保证员工对负激励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要把正负激励结合起来,并且正确把握负激励的力度、科学采用正激励的手段,才能真正实现激励体制的作用。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放宽眼界,不仅仅关注于物质激励,更要把精神激励融合到物质激励中.针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其物质激励也应当因地制宜,如:高级管理层要采用持股制、职位消费制度等以持有感为主轴的激励方式,普通员工层要采用加薪晋升、节日问候等围绕其个人开展的激励。但无论是何种层次的员工,都必须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工作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企业内部成员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努力的驱动力。

  3.激励体制制度化、规范化

  现代不少企业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管理者的公信力,通过专家调研或者实践开发等方式制定出了本企业的一套激励体制。然而,由于事先思想动员工作不够和事后收尾工作不细导致激励制度成了空口号,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激励体制要想真正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得以实施,就必须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并予以明示,使得整套体制获得威信,消除员工在参与激励过程中的怀疑和猜忌。因此,文件化、制度化的激励体制是改善企业管理、增强员工动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激励体制依据时代发展趋势而转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渐向高端集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转移。然而时代的弄潮儿,就要求高层管理者具有超人的预见性和洞察九能够超前预知时代发展趋势,及时相应地调整企业内部激励体制,使其跟上时代步伐。灵活有弹性的激励体制是现代企业管理屹立于社会大背景下的根本性支撑,这一支撑能给员工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尤其会无形地增强员工走在市场前端的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恰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奋斗、奉献的诱因。

  5.把握好激励尺度

  激励不是刻意逢迎,也不是严惩不贷,要把握好激励的尺度才能使得激励效果恰到好处。正激励过度,会减少其能给员工带来的工作激情和态度上的提升,使员工将激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所得,从而失去了激励的根本目的。负激励过度,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的逆反心理,导致其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大大降低,甚至会肆意破坏企业现有体制,给企业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危害。在激励体制中探索到适合本企业的激励平衡点,并以此来划分激励的尺度界限,在界限范围内的激励才是安全的、有效的激励。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5

  摘要:笔者对企业管理现代化及其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并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企业发展的方向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 管理现代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来说,企业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将企业看成是国民经济的组成元素。在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也有了自身的发展模式。但是,在以往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导致国内企业发展不能很好的和现代模式进行对接。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并且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一步步的走向了国际市场。在这种形势之下,国内企业有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新时代的今天,要求中国企业改变利润增长模式,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不能把企业发展目标简单的定位成追求利润,而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具体来说,就要突破目前的管理模式,同时必须要具备一种先进的管理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引导,正确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方式,同时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综合利用上述手段,才可以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所以,国内的企业想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先着眼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管理方式。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的经济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改革问题,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产业革命的出现,更多的企业开始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是完美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找到可以推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管理模式。现代很多企业的经营重点都不再是实现最大化利润,而是开始向其他方面转移,包括提高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等。所以,企业想要转移经营方向,必须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明确下面几个基本问题。

  1.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

  上文已经分析过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管理模式的含义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当中,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形成的经营活动框架,这种框架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哪一个企业,都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一种组织和经营模式。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会涉及到很多内容,对企业来说,管理模式不但包括上面所提到的三类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情况,比如企业是如何运用自身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如何优化自身所拥有的.技术线路和有关组织结构等,上述内容如果和企业调整架构有关联性,而不管是决策结构,还是组织结构,都应该视为企业的管理模式范畴。所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2.有关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来说,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了很大的变化,管理模式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已经从追求盈利转变为打造知识型以及学习型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企业的管理模式现代化就是为了让企业管理可以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这要求企业可以突破现有的各种管理方面的制约,使企业管理走上内涵化的发展道路,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属于一种动态的管理,需要不断的完善,而企业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根据社会生产力进行调整的一种生产关系,企业的管理现代化这种管理模式必须要符合该时间以及空间当中生产力发展需求,所以,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情况的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体现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特点。第二,企业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是从国际角度给出的定义。从整体上来说,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实际上,不管是成立不久的小微企业,还是已经发展的很完善的大型企业,它们所面临的国际市场以及国际经济形势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不会过于明显,但是随着量的积累,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之下,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相同的机遇以及挑战,为了更好的把握住时代先机,企业应该着眼于管理制度的革新,而这种革新需要顺应国际市场形势,必须具有一种开放的眼光。第三,企业想要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完整性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实现企业管理,不可能简单的依靠某些巧妙高明的点子,而是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个过程会很缓慢,只能一点一滴的做起,绝对不允许任意妄为,更不能朝令夕改,因此企业为了持续的发展下去,就要认真反思目前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可以走出自身发展的瓶颈,从而更好的投入的未来的发展当中。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的因素,比如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分析论证。

  三、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想要持续的发展下去,尤其是在目前的形势之下突破自身的经营,关键就在于提高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对于自身所具备的资源,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以及配置,使企业发展走向科学化,要将企业的生产力充分的解放出来,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将重点放在企业的管理模式方面,其实就是侧重于企业的管理框架,重点调整企业的深层次结构问题,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现代化。所以,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说,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实际上是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全面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可以充分的利用自身的资源,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追求利润转变为提高竞争力。

  企业应该转变经营理念,不能简单的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应该要将重点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根据有关的研究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过于重视盈利情况,就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只是单纯的追求最大化利润,是不利于企业继续发展下去的。所以,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意识到知识经济这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是否可以存活以及发展下去。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应该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将重点放在企业发展的整体优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企业管理应有的作用。和企业的盈利比较起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更为重要,其也是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的一个关键节点。所以,企业在管理方面应该实现精细化,从而提升到科学管理的层面上来,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向前发展。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实现的过程当中,不能将重心完全放在追求利润方面,而是要开拓眼界,认识到企业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意识到在市场环境当中,如何才能打造出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占据市场更多的份额。

  2.企业的竞争节点从要素竞争转变成运营竞争。

  企业的竞争力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市场方面,而是应该不断的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是要提高管理的敏捷性。在以往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通常呈现出来的经营业态属于一次性交易,这种状态会缩短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寿命周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是合格的,可以通过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企业可以灵敏的感知市场行情变化,还要完全的了解产品的价值所在。为了实现企业的管理现代化,企业必须着眼于管理模式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推动企业的有效组织以及高效管理,不断的解放生产力以及发展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卢晓茜.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20xx(09).

  [2]周祈燕.西方企业管理理念演进及差异性启示[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不断的变革和创新,以加强各方面的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内容总是围绕着以人为核心的各要素有序展开,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迎接挑战,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关键。

  1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1.1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法。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质量的企业管理总是在不断的变革、选择和适应中逐渐形成的。企业在开展管理活动时,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加强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只有在选人、用人、激励人、培养人、协调人与组织人等方面做好工作,才能促使企业与所处环境相适应,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整合企业各种资源的必需因素。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以能够进行资源的投入转化,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为前提。现代企业投入的资源要素大体可分为: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个方面,在这五种资源中,只有人唯一的具有能动性,具有其他资源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企业要实现各项资源的有机结合,使之能够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必须借助于人的相关活动。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变革的主导。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各项资源投入的比例也将随之改变,在企业投入的资源中,只有人能够进行选择和调整,企业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1.3是企业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人事管理将人看作是一种成本,是被管理、被控制的对象,现代企业则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将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最宝贵、最富创造力的资源,既需要管理更需要开发,企业根据战略目标,通过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甄选、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人才培训与开发等一系列手段来提高人员效率,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达到战略目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大多数企业都缺乏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资料,是企业开展招聘、甄选、绩效考核等工作所不可或缺的文件,但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少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有的企业甚至从未开展过岗位分析之类的工作,从而导致企业不了解岗位环境和岗位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开展招聘和甄选工作时缺少标准,甚至不清楚采用哪种招聘方式能够更容易挑选到企业需要的人才。其次,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健全或者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第一,考核标准不齐全,没有根据工作实际对考核对象进行分类,用不相干或不完善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第二,考核标准表述不清楚,考核实施者和考核对象都较难理解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致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第三,考核指标不易衡量,考核标准经常由考核实施者主观判断,特别是定性的考核,个人好恶与长官意识等现象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第四,考核方式单一,部分企业在实行绩效考核时,考核形式非常简单,考核双方如果存在私人冲突或者情感偏见等主观因素,则极易影响到考核结果;第五,考核体系的更改较为随意,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缺乏一致性与连续性。绩效考核标准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考核结果缺乏公正客观,通常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可。

  2.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管理方法和工具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到来,给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运作模式和管理手段等都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国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仍旧停留在将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如招聘管理、薪酬设计以及培训分析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相对滞后。

  2.3企业人员培训发展迅速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企业人员培训的规模和投入也越来越大,但是培训后企业却发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必要的培训宣传,部分员工对企业培训持抵制态度;第二,企业人员流动率高,许多员工培训后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便离职,使得企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低,企业失去培训兴趣;第三,企业在开展培训前,缺少调查和沟通,不了解员工岗位培训需求,导致培训内容与员工的岗位技能需求相脱离。

  2.4企业文化建设乏力,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有并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过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劳资关系和谐统一,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然而,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却未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虽然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但是多数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例如:提倡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行为习惯和我国国情不相容;过分注重于制度文化的建设,而忽视了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等等。导致企业文化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而成为口号,影响到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作用中的形成和发挥。绝大多数企业员工以打工者的心态应对企业的工作,对于企业没能形成较强的归属感。

  3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

  3.1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首先,企业要开展全面的岗位分析,制定规范的岗位说明书,以作为招聘标准和考核基础,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其次,企业应该明确绩效考核目标。企业应该根据需要有目的的开展考核,主要包括:第一,明确考核目的,在考核实施时选择合适的考核对象和考核时间;第二,保证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相匹配,设计的考核项目和内容,要能够体现考核目的,以便于考核结果用作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依据。再次,要提高员工培训效率。企业应该依据自身实际需要制定出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多种层次的培训内容,促使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提高。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员工岗位需求,设计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要选定合适的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培训约束机制,保证为企业做出贡献并愿意为企业继续服务的员工参加培训的机会。最后,要建立形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员工的分配制度上,将精神激励与经济激励相结合,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如岗薪制、年薪制、持股分配与计件取资等,使员工的个人绩效与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相联系,体现出以绩效获取酬劳,奖罚分明。

  3.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的学习和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行政性、作业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原本服从和行政的角色定位,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关注企业发展,这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擅长组织设计、干预和变革。企业应该赋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的责任,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和学习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法,与此同时,企业要授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利。

  3.3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合适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全面分析企业环境,根据企业实际和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培养合适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文化精神层次、制度层次、行为层次的有效统一,通过企业文化约束企业人员的行为,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展开,使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

  3.4合理的选择管理咨询公司和业务外包

  企业各管理子系统相互穿插、交融,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这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其他子系统相互配合。咨询公司由于专业致力于企业管理研究,从而掌握了全方位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同时,由于与众多企业联系,可以较全面的掌握市场和行业信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企业通过外包能够获得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还能获取最新的相关信息,同时能够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4结语

  在企业投入的诸多生产要素中,人是最主观能动、活跃和积极的因素。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又是企业稳定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所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则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重视新形势下,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7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集约化经营的两只车轮。企业一方面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生产经营质高价低有竞争力的商品,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营销管理、人事行为管理等,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突破点,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把会计管理真正放在企业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据集约经营的基本要求,考虑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价值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增加生产要素的产出能力,以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那么,怎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加强会计管理是重要手段,即通过记录反映、规划控制、计算分析、监督评价等方式,指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向取得最优经济效益的方向移动。事前,要通过分析、比较、预测经济发展前景,选择最佳方案,确定经营目标;事中,要以经营目标为标准,适时控制,随时反映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发现差异,分析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保证经营行为按既定经营目标进行;事后,利用会计信息资料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总结经验,指导未来。可以说,会计不仅是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而且是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讲求经济效益的实践性活动,又是通过对价值管理的形式来进行的。价值管理作为使用价值管理的抽象化概念,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并且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使用价值管理。这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的有无和大小要通过各种价值来表现,还表现在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数量表现实际上就是价值运动的增值额。企业财会部门是企业价值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和聚焦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所需的价值信息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提供的,宏观经济中的价值管理也主要是通过企业财会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施加影响的。

  二、会计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会计不仅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要使产权清晰,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如果没有会计管理简直不可想象。企业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这是勿庸置疑的。企业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财务会计工作是根据企业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的有关财务报告,向企业外界有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是为企业外界服务。而管理会计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向企业内部各阶层管理人员提供有关价值管理方面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由于科学技术是新月异,生产力不断发展,企业规模日趋庞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家不得不格外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预测与决策,以反映和监督为根本任务的财务会计工作就不能满足需要。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转轨变型,应将会计基本职能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向决策倾斜,全面推广和应用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和执行性管理会计,它履行着更加广泛的职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集中表现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三个方面。解析过去即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控制现在即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之按决策和预算规定的标准有效地动作。首先,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营目标,须先通过决策程序确定最优方案;其次,对所选定的最优方案进行加工汇总,形成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第三,为促进全面预算的实现,需要进行指标分析,形成各个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并以此作为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标准;第四,各个责任中心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纪录和计量,作出实际完成情况与预定目标对比,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及其有关人员的工作成本;第五,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以保证决策所定目标的圆满实现。筹划未来即以预和决策的形式,对企业可供选择的有关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以便选出最优方案。预测是指企业根据现有的经济条件和已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和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的预计和测算。预测的内容主要有销售、利润、成本和资金,预测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则是维持这一体系运转并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动力之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8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然而,管理是科学,是艺术,管理更是一种文化,因此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有必要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尽管翻遍中国古代著作典籍,并没有明确的关于管理的定义,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到处蕴含着深刻的管理哲学,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等等。这些思想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其现实指导意义,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该有选择地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积极 的部分运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或是已经过时了的管理思想,比如,中国古代重农抑商,还有严重的平均主义思想,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学会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做到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真正的为我所用。我国的现代企业,需要西方的管理思想以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需要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更适合中国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

  儒家有四部经典之作:《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弟子言行的著作,孔子的一系列思想和主张都记录在其中。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叫赵普,他是辅佐宋太祖赵匡胤的一代名相。史传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只用半部《论语》就把天下治理得一派开平景象了。由此可见,儒家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本文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孔子主张“和为贵”,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就是和谐统一。故宫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从大殿的名称当中我们即可以看到古代的国家管理者们对“和”的追求和向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和”的思想也同样十分重视,“和气生财”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与下属要“和”,整个企业才能上下一心,领导者下达的命令才能够更好的执行,整个企业才能高效运行;各部门的管理者之间要“和”,企业的管理职能才能顺利执行,企业的市场定位,企业战略目标才能准确,企业的管理者协调合作,才能把握住企业在市场中的方向;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和”,在同一个团队工作,一定要讲究合作,和谐氛围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团队更快完成既定目标。在企业外部,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链的上下游要“和”,唇亡齿寒,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企业与政府要“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的存在首先要合法,另外,企业的发展方向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将会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如减税、免税、补贴等,深圳特区从一个小渔村到大城市的崛起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企业与竞争者也要“和”,竞争中存在合作,尊重竞争者。儒家思想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竞争者良性竞争,才能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和”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念,但是究竟如何达到“和”的境界,孔子提出了“中庸”,便是“和”的方法论。在儒家经典《中庸》一书中,开篇就解释了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并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没有主见,墙头草。“中庸”是一种状态,一种不走极端符合外在情势和内在规律的状态。“中庸”是达到“和”的方法论,用现代哲学的观点来解释,“中庸”是对度的把握与灵活运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想要达到“和”的效果,管理者要有“中庸”的态度,管理者的“中庸”要在企业日常管理事务中对自己的管理方法、管理职能、管理范围等有一个灵活的对度的把握。管理好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既不能放之任之,做甩手掌柜,更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这个度的灵活把握,就是孔子所说的“中庸”。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孟子,孟子受业于孔子嫡孙子思。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无论是一个大的国家,还是一个小的团队,其中的领导者必须要从自己修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影响他人,管理他人。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自己要有非常明确的管理理念,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拥有管理者必需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影响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在实践中形成企业的价值观,形成企业的核心文化。

  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发展道路上的明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可谓一脉相承。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以人为本”有着重要的意义,管理者必须重视“民本”思想,企业的成功并非只是依靠给员工制定严苛的管理条例,而是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在企业中存在的归属感,企业的管理者体恤员工,信任自己的员工,在员工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实质性的帮助,管理者要把企业变成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将自己融入企业中去,将企业的兴衰荣辱作为己任,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二)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师承荀子。在韩非子的思想中,管理者要从人的自私的本性出发,寻求管理的最优方式。韩非子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法、术、势”理论。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认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必须要“法、术、势”相结合。“法”是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法治的刑罚制度。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法制社会,“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术”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能授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根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下属合适的职位,也就是人尽其用,既不要埋没了有能力的人,也不能分配给下属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二是“循名责实”,这是术的主要思想。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待用员工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情况要互相统一,共同加以验证,必须综合来考察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这就是“法家”所谓的.“形名之术”。三是“叁五之道”,这是法家考察员工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如果不分析成功的原因,员工就会逐渐对管理者产生傲慢的心理,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不严厉追究过失,手下的员工就会松懈工作,相互勾结,做一些小动作,试图隐瞒过失,推卸责任。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要“防微杜渐”。注意消除管理过程中的细节过失,防止发生质的变化。

  韩非子在《内储说》提出了著名的“六微”。韩非子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会有一些微妙细小的变化,这些变化管理者不易察觉,但是如果任由这些微小的变化进行下去,会对管理产生巨大的威胁。“六微”分别是:(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4)“利害相反”,就是好处和坏处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尤其小心内部斗争;(6)“乱国废置”,竞争对手插手本公司内部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势”是法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

  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韩非子认为: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领导者还要有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计谋,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学会去管理员工做事,从而实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道家思想。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道家的老庄思想是一种逍遥自在的自然哲学,强调凡事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有人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这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无为”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上,要求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尽量要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制定后,最好不要随便改动,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才能达到“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观念不谋而合。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融合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现和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把企业建设成绿色环保型企业,自觉肩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这样的环境友好型企业,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的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在此只能列举一二。

  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老祖宗的智慧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来自于西方,西方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性,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对炎黄子孙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中国的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意识、行为特点,如果管理者只是盲目地采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而不去考虑中国的传统国情,久而久之,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影响公司的管理工作。因此,现代中国企业的管理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同西方管理思想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9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从传统学徒制改革发展而来的一种提倡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强调将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增强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进而培养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人力资源,凸显职业教育的优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职业院校专业体系当中的一个重点,更是需要贯彻执行现代学徒制度的核心专业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持。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学徒制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技能训练方法,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学徒制度的内涵在不断的衍生和发展,并逐步构成了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作为职业院校当中重要的专业构成需要对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应用,把握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以及优势,进而提出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

  在尚未出现学校教育前,人们学习知识以及传承文化主要借助的是传统学徒制,在这样的模式支持之下,学徒要在真实的工作场地对师傅的工作状况进行全面观察,进而捕捉师傅的知识以及技艺,之后在师傅引导之下完成实践操作,掌握师傅的知识与技能。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区别传统学徒制的技能训练模式,不再单一的强调手艺传承,而是在教育形式方面提倡师承,同时现代学徒制还注重革新职业教育课程、人才培养环境、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从而起到优化人才培养的作用。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份不同。在现代学徒制当中,学徒先要在企业当中获得学徒岗位,并参加企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接下来才能够拥有在职业院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份,并在深度的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发展综合能力。所以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者是学生又是学徒,承担着双重身份。第二,培养模式不同。学生同时受到专业实践和理论教师的教学指导,同时学习场所当中还包括真实的企业生产情景和学校课堂。要想借助现代学徒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必须要有政府、企业、学校的共同参与和承担。第三,培养目的不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传统学徒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是一种强调把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培训整合统一的教育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分析

  (一)培训过程方法更为灵活

  在传统学徒制之中,学徒年龄小,需要从小跟在师傅左右学习相关的手艺,通常要经历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出师。而现代学徒制则可以有效改变这样的现状,在这一模式支持之下学生参加学习和培训并没有年龄限制,不必从小开始知识和技艺的学习;培训方法丰富多样,在时间上灵活机动,因而能够给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培训过程灵活性强,除了可以短期脱产学习,还能够选用工学交替模式。

  (二)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当代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方式,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当前我国的用工荒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在政府的全力引导之下积极将现代学徒制应用到人才培养当中,进而有效破解用工荒问题,实现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思想理念就是校企合作,那么在这样理念的指引之下现代学徒制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真正步入到快速发展轨道。

  (三)显著缩短人才培养时间

  在利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技能,而另外的时间则是在校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学习提供指导,这样的方法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节省人才培养的资源。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能够在专业、课程安排、教学等多个方面与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接轨,因而能够极大程度上缩短课程培养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企业来说,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企业战略化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从而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新生力量,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工商企业管理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专业之一,为了更好的将现代学徒制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深度整合,高校必须客观全面的分析影响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的因素,尤其是要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关系。第一,政府在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当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是确保现代学徒制全面贯彻落实的最大保证,在推动劳动力流通以及岗位培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支持之下,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并在特定的岗位上开始实习,但是学生并不是企业员工,所以不一定可以获得相应报酬。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积极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用来保障学校以及学生的切实权益,从而让现代学徒制更加公平公正。第二,学校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根本途径,而学校的各项决策也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学校必须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设备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条件,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持。第三,企业和学校存在着密切合作的关系,而这样的合作是双赢的。企业除了能够在当下获得丰富人才支持之外,还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存丰富的人才资源。而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学徒岗位,积极推进福利报酬建设,从而为学生的权益保护和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第四,学生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对象,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到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及心理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确保学生可以真正意识到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作用,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

  四、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结合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增多,而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才力量保障,才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就目前而言,工商企业从业者存在着流动性大以及基层员工需求多的特点。而且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要想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必须要在基层实践当中积累大量的经验。由此可见,基层一线工作是通向工商管理岗位的基础,而且绝大多数的工商企业也强调员工要从一线当中积累经验,进而逐步过渡到管理岗位。通过将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从基层和学徒做起,从而可以让学生快速的适应企业岗位和企业发展建设的需要。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及时为工商企业的发展补充人才资源。那么要想真正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职业院校必须对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全面改革,特别是要结合企业的用工需要进行现代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在这其中必须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条件,也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从而有效提高人才的层次和他们的实用能力,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走向企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施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现共赢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点以及最终收获成功的关键点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招生招工,所以要想培养出更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确保现代学徒制的贯彻落实,必须将基础关注点放在校企联合上,保证学校和企业在招生和招工方面达到高度共识。这样不仅仅能够明确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支持之下学生的双重身份,还可以让学生的工作岗位、工作待遇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保障,从而实现三方共赢,即企业招工、学校招生以及学生就业的全面统一。在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过程当中,学校以及企业必须始终实现全面联合,同时还需要保证企业的全程参与,提高校企联合招生招工的有效性。第一,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学校和企业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并依照企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最终的招生计划。与此同时,校企还需要共同研究招生招工的各项工作章程,探讨如何有效的做好宣传工作,进而为招生招工的面试做好充足准备。因为学校和企业进行了全面联合,所以学校在录取学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录用准员工。第二,在校企联合的招生招工当中需要制定以及全面履行双重标准,也就是结合学校招生和企业招工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从而明确学生准员工身份和相关岗位的待遇。这样,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也会有针对性的结合企业岗位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在校企的深度联合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以及知情权,只有当学生,企业以及学校的利益诉求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够保证各方的权益,从而实现各方共赢,保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建立。

  (三)以实践教学为中心重构课程体系

  当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而职业教育提倡的是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其中综合实践能力教育是职业教育尤为关注的一个方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以及提供优质的.环境,这是因为企业是最了解他们当下和未来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样培养来的人才才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职业院校出需要将实践作为核心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并让企业全程参与到课程体系重构当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课程体系建设当中,职业院校必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拓展,让通识教育、职业基础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拓展教育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重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要把控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第二,学校和企业共同探讨如何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共同夯实育人基础,为学生的就业以及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三,全面推进实岗育人工作的贯彻落实,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岗位当中实习锻炼的机会。

  (四)构建三级实训基地完善硬件保障

  毋庸置疑,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将实践和实训作为核心环节,以便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让学生真正将理论贯彻到实训当中,实现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以及企业必须积极推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在校企共建当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硬件支持。如果在学生的实训学习当中仅仅设置了单一的企业实岗的话,那么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并不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很难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这样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还会影响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发展。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和企业需要联合起来构建三级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职业基础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以及职业拓展能力。其中一级平台是校内实训基地,通常可以利用校中店和学校内部的商务服务平台岗位让学生完成校内的实训培训。不是可以在集中应用企业的管理机制,营造一种真实性的企业运营发展环境,奠定学生融入企业岗位的基础。二级平台是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利用企业门店或实岗让学生进行轮岗和顶岗实习,确保由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直接管理和引导,保证学生最大化的了解岗位工作需要受到企业的专业教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级平台是项目式企业以及行业研究中心,通常是将行业、政府和学校资源进行整合之后建设的研究中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理论以及实践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五)全面加强职教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保证教师队伍的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综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建设职教教师师资队伍时,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奠定教师队伍培育基础。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安排有关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在岗锻炼,同时还需要完善教师的企业实践考核,让学校和企业之间能够进行彼此的渗透与交流。这样教师之间能够实现互学互教和优势互补,最终共同为职业教育的推进和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提供支持。第二,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在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时,需要将双师素质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同时还必须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培训融合起来,确保知识的更新换代以及先进技术、经验的有效积累,以便能够将更加完善的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第三,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加大资金支持,有效完善和改进教学器材以及各项实验用具,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外出深造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一种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师傅教师联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推动人力资源的创新。为了发挥现代学徒制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当中的作用,职业院校需要立足实际,明确意识到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人才培养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技能,真正将人才培养和企业生产联系成一个整体,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人力资源活力。

  参考文献:

  [1]姚燕芬.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xx(1):26-30.

  [2]陈平.校企协同创新高职现代学徒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xx(21):306-308.

  [3]尹静.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如何利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进行专业建设:以办四川天一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xx(15):72-73.

  [4]谢新芳.初探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xx(7):85-87.

  [5]解瑞卿,武婷婷.现代学徒制“热传递”受阻的原因分析与障碍排除[J].职业技术教育,20xx(6):31-35.

  [6]张启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困境与实践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xx(7):45-51.

  [7]赵文龙,胡应坤,李立斌,等.现代学徒制管理和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xx(13):90-9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0

  一、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未设置独立管理会计部门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会计工作监管方面,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企业内部分领导者与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的全面认知,在管理会计这一领域,未设置相应的管理会计部门,导致被分摊相关管理会计任务的部门或个人,既要负责自身岗位主职工作,又要兼顾管理会计的各项事务,往往对兼顾任务产生懈怠心理,最终造成管理会计的各项制度与措施难以落到实处,管理会计工作效果不佳。

  (二)管理会计工作分散

  企业内现行的管理会计报告中,普遍存在系统性缺失的问题。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会计工作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报告运行体系,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得不到体现。一些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无组织的分散状态,管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紧密联系,管理会计工作流程没有统一标准。

  (三)系统实用性较弱

  部分企业内所实施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还存在实用性差的问题。一些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在报告中过于强调理论性内容,忽视了其报告的可行性,未考虑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在报告中,重点突出企业资金与物资的使用状况,缺乏对人力资源相关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归纳,导致最终形成的管理会计报告无法被应用于现代化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四)管理会计报告作用难以发挥

  在国内,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型学科,对其内容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因而还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与操作体系。管理会计学科的不成熟,直接导致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不健全,其报告体系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出来,难以让社会公众全面地认识到其重要性。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知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其应用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直接取决于相关管理者的认知。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管理者与相关管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组织管理会计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施,提供专业的人才队伍。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受企业制度的影响。企业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体系。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健全与有效运行,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与发展特点,建立科学的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让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竞争中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

  为保障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并配置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制度方面,结合企业实际管理会计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与指导标准,协调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工作。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可设置相关管理会计师考核部门,评定管理会计师等级,并颁布一些有利于管理报告体系推行的`指导意见,帮助企业更规范地运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四)健全管理会计监督考核机制

  在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方面,企业应纳入管理会计内容,并将其作为监督考核的重点,要规范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督促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填写相关内容,并认真合适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报告的真实、有效。同时,还要对报表进行详细分析,整理、归纳其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供企业的经营决策参考使用。制定相关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结语

  当前,管理会计理论在国内还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现代企业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规范管理会计工作方法,并制定科学的企业制度,为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推进企业的现代化制度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相关管理会计部门,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1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形成了特定的思想流派。且随着多年的实践发展,各大思想流派的理念与观点深深对后人的为人处世造成了直接影响。其中,以儒家为主的思想学说涉及到的影响层面较多,取得了一定成果。针对于此,文章主要结合儒家学派的思想观念,阐述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以达到有效提升企业管理与传统思想完美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儒家学派;传统管理思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

  前言

  人类的管理活动从远古的氏族管理过渡到封建的专制管理,进而再过渡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所经历的年头较为久远,属于比较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在儒墨道法等学家流派的管理思想中,儒家的管理思想尤为突出,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与运用。最重要的是,儒家思想侧重推行明德、信义以及崇礼等方面的思想,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不谋而合。但是在多年的实践中,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存在的问题较为突显,主要表现在无法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相融合,在部分管理理念上显得比较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对企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关于儒家学派核心思想观念的相关分析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观念为仁义,主张推行中庸之道理论。本人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内容,结合本文的实质内涵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观念做出了如下归纳,仅供参考。忠”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的道德标准规范。原意主要是指心态中正、立正纠错。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忠”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变得更加具体与丰富。以往我国将“忠”归类到道德的相关概念当中,主要表现为:为人正直、尽职尽职、始终坚持真理。后来发展为忠于他人、忠于领导人员。“义”是思想和行为相统一的体现,属于道德规范范畴的核心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义”是我国伦理理论可以集中体现联结性的内涵,如孝义、情义、忠义等。“信”主要是指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诚”是儒家学派立身处世的核心思想,要求个人行为必须以诚信为本,深谙为人之道。“信”要求我们在言语行为上必须做到诚信可靠、表里如一以及遵守诺言,才可以符合“信”的道德规范标准。

  2、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并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或者政治举措,而是属于特定文化之下的特定产物。受到我国小农经济的发展影响,再加上儒家管理思想多年的宗法专制管理,使得现代化企业管理深受其影响与作用,存在的弊端问题较为突显,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人情为大,忽略制度

  儒家管理思想主要集中表现于企业的管理制度,常常会出现以非理性伦理道德作为管理制度核心内容的情况,使得企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过度重视人情,而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显得比较忽略,或者实际实行的力度尚未达到预想的效果,最终导致企业在管理中存在较多无章可循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这样的思想占据主流管理的思想位置,势必会受到部分人情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缺乏合理性,并长期处于混乱管理的状态中。

  2.2忽视效益,注重私利

  受到传统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企业各领导人员为了巩固自身的主体地位,基本上都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而比较忽略员工的个人思想,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缺乏公平性与合理性。最重要的是,一旦内部管理缺乏民主化,势必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秩序混乱,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2.3缺乏创新,传统守旧

  从实际的角度上来说,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确为企业管理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付诸于实践,取得的积极效益还是比较突出的。但是,儒家传统思想并不是绝对的,在长期的发展中,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作出适当调整,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而从现阶段的管理现状来看,多数企业仍在沿用儒家传统管理思想中的弊端理念予以管理,缺乏创新性,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3、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3.1提倡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与落实管理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遵守和执行的管理原则,该原则能够充分地发挥和落实领导人员的职能及责任意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以人为本”需要以企业中的员工为根本和落脚点,管理者需要践行相应的管理内容,如约束员工个人的行为等,积极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且管理人员应该坚持“顺应人性、尊重人格”的管理理念,尽可能地激发干部人员主动管理的精神和相应的创造精神,在尊重员工的前提下,积极地利用员工的个人价值,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而言,个人身上必须具备领导才能和果断的精神,让员工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这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需要充分地进行体现。举个例子来说,领导者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了解到员工的真正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体现儒家学派“宽己爱人”的思想观念,及时地了解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阻力,在此过程中领导者可以适当地给予员工精神上的鼓励,让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3.2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创造性人才

  针对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足的情况,本人认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儒家学派的理念思想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培养创造性人才,以解决企业管理老旧的问题。策划与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方案主要是基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进行开展的。一般来说,在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管理人员适当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估与规划,极大程度上可以达成临时性人力需求的目标,即在评估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的储备规划进行合理地改善与制定。在当前企业的发展形势中,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长经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既充满变数又充满机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制定具有弹性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策划方案,最好结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避免因企业出现战略转移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相应的漏洞问题或者失调。总而言之,在策划与制定人力资源方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地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前瞻性、预见性的功能要求,以便更好地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3.3完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内容

  在多数企业环境中,人治管理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管理现象。基于此种情况下,勇于说真话、给针对性建议的工作人员并不多,如此一来,无疑是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为了确保企业地发展可以走向正轨中,企业必须摒弃儒家传统人情治理的管理模式,推行切实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与管理。针对目前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地制定符合企业管理特点的奖惩机制。对于部分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予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对于一些行为缺乏规范与工作态度不高的员工,应该予以适当的惩罚,并确保奖惩处理结果的公开性,实现民主化管理。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合理的奖惩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个人的工作热情与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利于管理人员实行有效管理,并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结论:总而言之,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所具备的理念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作用,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指导理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较多的管理问题,但是本人相信通过我国各企业管理人员的不断努力,如汲取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部分,摒弃管理思想的守旧部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达到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时钧.先秦儒家经权思想及其企业管理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xx

  [2]姜廉毅.儒家“仁、和、义、信”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xx

  [3]刘婵婵.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大学,20xx

  [4]张达君.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2

  摘要:今天的竞争不再是规模经济的竞争,而是速度经济的竞争,企业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所以,信息化战略不应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而更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并且在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不应只是被动地适应管理变革,而更应积极主动地推动管理变革,并使信息化平稳地良性进行。

  论文关键字:信息化 管理方式 管理变革

  随着Intemet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将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对于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来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本企业、本部门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今后的正常发展。企业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20xx年11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五次会议,温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推动企业全面的管理变革,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变革成为当今各大企业的重要问题所在,只有深刻的对企业的变革作出正确地认识,才能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

  一、 企业信息化及其基本内容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将传统方式进行的经营活动转变为电子事务和电子商务的过程,它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对变化的反应能力,即提高企业的“智商”。因为企业的“智商”水平取决于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企业信息化的主体内容会因信息技术的演变以及企业的性质、规模、类型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企业信息化局限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日常办公事务的处理等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日趋融合,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再局限于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而是逐步地渗透到企业活动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1、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制造业企业在机械化基础上综合利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目的。在产品设计和开发环节,主要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虚拟现实和模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以缩短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DCS)、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2、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应用系统按功能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支持系统(ESS)等;按应用的职能部门又可以分为财务管理系统、销售信息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对于企业而言,各种应用系统既可以自成一体,以服务于企业某一个或某些部门的职能需要,也可以是通过企业内部网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集成应用系统。

  3、SCM和CRM的信息化。企业采购和销售过程中的信息化极大地拓宽了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使企业的信息化从内部扩展到外部,并借助于企业内部网、外部网和公共网络将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整合在—起。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利用网络和信息系统等手段整合供应商同企业的交易和信息流程,以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则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处理和分析客户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整合内部的信息系统和外部的供应、销售提供了新的手段,从而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信息化战略和管理变革

  企业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最初的目标是企业信息流的固化,固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混乱、信息处理瓶颈、信息处理冗余或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从而带来管理体制的调整,体制调整必然会有信息流的调整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也会产生新的信息流动方式而带来更新的管理体制的调整,周而复始。所以信息化战略不应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而更应该是企业管理思想、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 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思想的变革

  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领域,结果促使了大量新的管理思想的涌现,如“业务流程重组”、“虚拟企业”、“学习型企业”等。所以,为了顺应企业信息化的潮流,企业的管理思想应进行如下的变革:从功能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从利润管理向赢利性管理转变、从产品管理向顾客管理转变、从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转变、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等。

  (二) 信息化战略与管理组织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把信息传递方式由阶梯层(等级)型逐步转变为水平(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转变成扁平的“矩阵”型。传统的等级管理转变为全员参与、模块组织、水平组织等新型组织模式,垂直的层级组织中大量的中间层已经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高层决策者可以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组织结构扁平化意味着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高层决策者与基层作业者直接联系增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的机会增多,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 信息化战略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将促进企业革新管理方法,企业管理会更注重于职工的培训和学习,以协调职工的整体行动。发表基于网络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内部沟通和协调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虚拟企业”“在家上班”等这些时髦概念背后,揭示了传统管理职能的变迁。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协调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要手段,企业内部网和各种新型通信手段将改变这种交流模式,也使得内部协调更加高效,成本也更为低廉。这种协调方式也为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扩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总之,信息化的结果是企业管理变革的原动力,这种变革,要求企业从企业的内部结构,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企业之间关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种变现主要表现在:1、企业的管理重点从内部管理到外部适应,要素效应不再是企业追求的目的。2、企业的竞争优势核心转向知识,企业的组织转化了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3、企业的组织形态由固化和显性化转化为适时化和虚拟化, 4、企业的经营领域由单一的商品经营转化为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方向。

  三、企业信息化必须以管理为本

  1、企业信息化与IT黑洞

  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启动得并不太晚,然而由于过于偏重信息化的技术本身,到目前为止真正获得很大成效的企业并不多。信息产业业内有个专业术语叫作“IT黑洞”,经济学界称为“生产率悖论”,是指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之后企业生产率不但没有与预想的一样得到提高,甚至有所下降,企业因为IT项目的失败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信息化悖论”产生的表层原因很多,但并不只是来自技术方面,而更多的是来自IT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经营战略的整合。具体表现为:第一,信息化系统建设缺乏与企业战略及企业业务的结合;第二,企业对IT的投资如何转化为企业利益的实现途径缺乏分析;第三,缺乏对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竞争要素结构迅速变化的认识,难以根据环境和企业战略竞争焦点的变化对信息系统战略进行动态的调整;第四,信息系统实施后难以根据企业竞争的需求对信息系统进行持续改进。

  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并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管理问题,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并不在于信息化技术的实施,而在于建立在适合的现代管理要求的组织形式,利用信息化的实施来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并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如果企业信息化没有建立在对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基础之上,而仅仅是把现有经营模式用计算机的手段来依葫芦画瓢就地实现“数字化”,那么企业信息化就象新瓶装旧酒,充其量只能实现“文档电子化”,绝不能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初衷。相反,只有进行了业务的重组和优化,范文信息技术才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迸发出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火花。因此,企业信息化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的结合,它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而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管理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它对企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所以说企业信息化是一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管理革命。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实质是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信息化其实是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交流信息化,因此企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基础,这是企业实行信息化必须经历的阶段,特别是我国长期处于粗放型的管理体制,以及信息化在我国企业应运水平比较低的状况而言更为重要。

  2、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相辅形成

  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而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随着信息化在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深入,其必然影响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业信息化的实施该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

  当代管理实践的发展总是和企业信息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工作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又必须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等工作的理念与内涵。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企业与外部交流及信息的获取,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正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市场反映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的各个信息系统,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通过改善企业的协调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机制。信息技术通过减少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时间与成本影响着企业中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这种减少反过来对企业的协调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会推动管理的变革,而管理的变革又会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反复,最终实现的是管理更有效率。

  3、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管理变革

  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从而促进企业管理的优化,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点,面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抵制和阻碍,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手段去应用信息技术,不去触动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一些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只是从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减少差错或节省成本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企业信息化应致力于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去重塑企业。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是用来满足管理的需要,信息技术也将提高管理水平;从技术角度看,管理要纳入信息系统的规范运作,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融入信息系统中。一般来说,为了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价值,顺利地实现管理变革,企业需要经历以下三个转型过程,即重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构建信息技术结构,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良好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整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

  总之,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变革,将来企业的出路会是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进行搭配,使企业在抓住自己核心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自己的立足点。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2]游文丽.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的思考[J].商业研究,20xx,(3) .

  [3]申林.走出信息化的陷阱[J].企业研究,20xx,(1).

  [4]俞立平.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5]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Z].20xx.

  [6]李锦城.提高认识、强化组织,进一步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Z].20xx.

  [7]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 世纪出版社,20xx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3

  一、企业管理模式概述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而采取的资源和资本的整合、生产经营活动的建设、产品营销方式的组织、市场份额的占领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类型。(1)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其私有性上,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私人财产,管理过程体现亲情色彩,往往导致奖惩不到位,阻碍企业的发展。(2)合伙企业的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通常建立在友情的基础上,企业建立之初往往一鼓作气,相反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容易导致友情的淡化和相互之间的信任危机。(3)企业团队集权式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体现为高度的集权性,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在领导者一人身上,对领导者的个人素质要求高,甚至直接决定企业成败。(4)企业团队制度式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依赖于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但是一沉不变的制度最终将阻碍企业的发展。(5)企业团队知识型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将知识作为第一生产力,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生产,以专业化的管理手段优化企业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6)企业团队柔性化管理模式:该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人性化,这是一种与制度化管理模式相对应的管理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造性,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

  二、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形成差异的原因

  (一)社会性质和发展背景不同。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才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晚,发展尚不完善;西方国家大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企业长期生活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熏陶之下,政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干涉不多,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市场化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国处于亚欧大陆,对外交通不便利从客观条件上阻碍了企业与外国的联系,其次我国对外开放的时间较西方国家要晚,企业管理思想保守,政府对企业管理干涉较多,并且长期以来受到等级思想的'熏陶,管理者等级思想严重不利于企业管理;西方国家在地理位置方面较中国具有优势,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经贸的发展,国外倡导的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企业可以通过集合众智的方式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三)管 理理念不同。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多半是照搬、吸收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而来,另外,我国的国情与西方不同,直接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不适应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中外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比

  (一)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本质。我国早期社会发展实施的是集体经济,强调集体价值,形成群体本位的价值观。时至今日,我国企业管理仍然坚持集体本位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强调发挥集体的作用,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集体的作用中去,强调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提倡英雄主义价值观,同时,企业管理又重视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修身,通过提升自我能力的方式,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并且通过责任和考核的方式形成个人“自律”控制。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中对员工的激励来自于集体中的公平感和成就感以及荣誉感。

  (二)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的本质。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上的,强调人的“经济人”属性,形成个人本位价值观。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个人能力和效率的发挥,对人的管理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将个人绩效与工资挂钩形成对员工的控制。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来源于个人在工作中获取的成就感,强调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员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企业管理模式不利于员工的稳定性,企业职工的流动性大。同时,西方企业管理配备了严格、细致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明确员工的职责和权限,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已不再局限于向西方学习的时代,企业开始将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去,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利益,而是在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重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提高。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企业也应该不断实时进行调整,最终形成适合企业文化和国际、国内环境的企业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4

  1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1.1服务对象方面

  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和决策支持信息,有助于提髙企业经济效益和价值,管理会计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财务会计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外部投资者和使用单位提供财务信息,其属于对外报告会计。

  1.2职能定位方面

  1.2.1管理会计的职能定位:经营管理型会计

  “创造价值”是管理会计的重心,管理会计参与了单位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解析过去。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作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需要;其二,控制现在。管理会计通过及时修正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提前预定的轨道进行,其三,筹划未来。能够充分地利用掌握的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1.2.2财务会计的职能定位:报账型会计

  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则是“记录价值”‘财务会计可以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加工处理,提供并解释历史信息。

  1.2.3两者的区别

  财务会计有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较固定的程序与方法,并受会计规范的约束,管理会计采用的程序与方法灵活多样,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主要服务于单位自身。这与管理会计有较大区别。

  2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由于当前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环境时时都在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内在需要。深入挖掘会计在服务单位内部管理、支持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发挥会计在增强企业价值创造方面的作用。

  在管理会计体系中管理只是执行决策的工具和手段,其核心是掌握获取的途径以及配置的原则。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深入、全面地理解企业战略,并充分协调和沟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需求,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手段帮助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才能达到企业价值不断提升的目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应以促进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强化财务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的管理地位为目标。

  管理会计体系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为核心,落实和深化责任预算管控体系,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在预算质询、分解、管控和分析各环节的作用。在预算管控上,由价值控制向计划作业控制转变,即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各项指标的驱动因素出发分析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及时进行调控。在预算管控上,由价值控制向计划作业控制转变,即从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各项指标的驱动因素出发分析预算执行的合理性,及时进行调控。对成本费用实行报账时限控制,使各项支出的账面进度曲线与实际作业进度曲线相吻合。树立延迟入账是百害之源的观念(导致信息失真、资金失控、决策失去依据、考核失去公允、大量账外资产负债、账外成本等)强化均衡性和真实性考核,强调与作业匹配的均衡,而非机械的均衡。

  3 管理会计的组织和信息系统保障

  管理会计需有效的组织架构实现体系落地,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则应贯穿事前、事中及事后经营的全过程,并涵盖风险、资金、薪酬等方面的关键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逐步通过外包或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等方式将财务管理者从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报表分析等比较基础的传统财务职能与相对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财务工作者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财务资源配置管理等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的事情上。整合财务报账中心职责及处理流程,提高账务处理效率。报账中心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是财务数据的汇集中心、加工中心和输出中心,通过整合使其职责界面更加完整、清晰。使数据汇集的渠道更为顺畅,数据加工的结果与管理决策支撑的需要趋于一致,数据输出更加快捷有效。

  财务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合作,财务集中管理与业务集中管理更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

  对于管理控制系统,应该按照髙层、中层和基层的划分进行研究。但实际上,管理会计对中基层管理控制系统研究较多,对高层控制系统的研究历来就比较薄弱。其原因是高层管理控制与法人治理有很多重叠,而法人治理又是管理学、经济学、甚至财务会计等学科的研究专利。

  4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财务转型

  首先,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要把经营目标放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就对管理会计有了很高的需求;其次,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支持,这也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得以发挥。近几年,在国资委的引导下,中央企业逐步提升了管理水平,并积极倡导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把EVA指标引入到企业的业绩评价中,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广泛应用。此外,很大一部分与分析预测相关的管理会计工具在我国企业中开始运用,其中,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以及波士顿模型等工具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很好的实践。

  财务会计转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也是财务信息化的结果,未来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要。一是企业战略分析,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业绩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帮助企业管理者分解战略目标,根据资金运作环境进行实施监测和调整,实现战略落地执行。二是集团财务管控,集团公司通过财务共享、集团财务管控实现资源优化和整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改变传统会计管控企业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三是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以目标利润为导向对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编制全面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并提供全面预算的编制、控制、追踪及分析,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经营合理科学的运作。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入手,指导企业管理者从战略高度进行预算目标制定、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分析、预算考核等一系列流程管理,实现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完整结合。四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与管理是管理会计的精髓,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企业管理者更注重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从整体和业务层面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执行。五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会计在企业内控管理方面的.应用,通过事前控制,将内控机制与企业经营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有效地降低企业资金运营风险。

  管理会计的实践者、参与者和应用者不仅仅是财务人员,更需要全员的加入。

  (1)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是,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操作能力以及细致的工作态度。

  (2)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的特点,并要具备较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换言之,推进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应该从战略转型、会计核算向业务,甚至向参谋、决策跨步。对于管理会计的强调,绝不仅仅是对财务核算内容的弱化,它是两者之间的平衡,取得平衡的关键在于能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把财务核算工作交给资深的财务核算专家去做,并且按会计准则设计出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好的科目和规则,自动生成总账与报表,在管理会计推进中,可以安排有管理会计理论、实践基础的以及接触过或从事过管理会计业务的人去推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财务人员对业务的培训和学习,如让他们在业务部门实践一段时间。这些要求都不谋而合地指向一个中心,即财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来预测前景、规划未来、参与决策,达到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目的。从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相并列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单纯的记账、报账以及核算扩展到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需要深度参与到决策管理、计划制订以及绩效管理中去,以帮助管理者制订并实施组织战略,助推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提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15

  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支持信息,帮助电力企业全面控制生产过程、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传统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较好的满足了用户处理单一事务的手工业务处理应用需求,但在处理流程性的工作任务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以缺陷管理为例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事实证明它可以适用于电力企业多角色、多任务、多部门、多数据、多环节的应用环境;提高了系统的柔性,增加了工作过程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引入工作流技术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许多基础和关键性数据的产生和管理是一个涉及多部门,需要多人协同工作的复杂的工作流程。如电力企业中常见的缺陷管理、停电申请、新设备投运、工作票和操作票签发等,这些数据只有在特定的工作环节中,依照预定的信息流向流转完毕后才能成为真正合法的原始数据进入系统为系统其它模块共享。用户希望MIS不仅能够解决独立环节的业务问题,而且能把这些环节串联起来,使一个环节所做的工作能够自动被下一个环节所利用。

  2工作流和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联盟对工作流的定义为,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则部分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和任务可以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其基本思想:正确的用户,以正确的角色,在正确的时间,按正确的顺序,对处于正确环节中的正确任务进行正确的操作,并对业务全程进行完全控制,实现对业务流程可控、在控的闭环管理。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在工作流形式化表示的驱动下,通过软件的执行而完成工作流定义、管理及执行的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必备的组成部分:工作流定义工具、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和监督工具等。

  3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变电设备缺陷管理是变电生产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这里以某省电力公司变电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为例来说明工作流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

  3.1系统需求。1)该系统要求在工作流系统的外部进行缺陷记录的上报,一次可选择一条缺陷记录也可选择多条记录同时提交到工作流系统。2)在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能够根据缺陷的性质进行不同的流转:进入工作流系统后先是由变电管理所审核,确定记录填写无误后再由检修公司审核,若是一般缺陷,直接由检修维护部门进行消缺处理;否则对于危急缺陷和严重缺陷须上报到局生技部审核,同意后再上报回检修公司,然后进行消缺登记,最后把消缺结果和相关信息根据缺陷性质分别通知道给有关部门。3)对于每个流程环节的参与者能够按照权限指定:既可以定义成某部门也可以定义成该部门下的某些人员。4)流程流转完毕后能够把相关信息反馈回缺陷记录登记表中。

  3.2解决方案。在系统的具体实现上我们采用了杭州信雅达公司提供的工作流产品SUNFLOW,主要利用了它所提供的工作流引擎和图形化的流程定义工具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实现相关接口实现了自己的组织管理器,并调用工作流提供的接口函数进行了客户端的开发,将SUNFLOW和我们的业务程序较好的融合到一起。

  3.2.1设备缺陷管理流程定义

  按照系统需求采用了子流程嵌套的技术:据提交的`缺陷记录的个数以变量的形式指定子流程的分裂个数;将提交记录的缺陷性质字段存放在数组中,这样在嵌套节点通过分裂脚本的编写就可以根据该数组值进行分裂流转。

  3.2.2自定义组织管理器的实现

  通过在组织下指定若干角色,在角色下指定人员的三层组织结构,并实现了SUNFLOW的两个组织接口完成了从自己的组织表、角色表、人员表中取数据来实现自定义的组织管理器。这样工作流引擎通过自定义的组织管理器进行用户验证和角色、组织的解析等工作。流程设计器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的组织管理器获取人员、角色、组织的信息。

  3.2.3自定义工作流客户端

  主要采用B/S三层结构和j2ee开发平台结合SUNFLOW的若干接口函数实现了自己的客户端,各个流程环节的参与者登录以后,在进行用户名、密码的权限校验以后都可以捡出流转给自己的新任务,查询已办任务、未办任务,在填写完本处理环节的若干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都可以把流程转到下一个环节。

  3.3采用的技术路线

  3.3.1采用基于Web的B/S三层开发技术

  目前大部分电力企业仍采用传统的C/S结构组建MIS系统,这种模式下的MIS系统很难与企业内部的intranet和企业外部的internet集成起来,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相比之下,采用B/S模式组建的MIS系统因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易维护性、和易升级性而逐渐成为电力企业组建MIS系统的首选。

  3.3.2采用j2ee作为开发平台,以Spring+Hibernate+Strus技术作为开发框架

  为了保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跨平台性,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来实现。Spring是一种多层的J2EE应用程序框架,Spring的核心是供一种新的机制来管理业务对象其依赖关系。Hibernate是非常优秀、成熟的O/RMapping框架,它提供了强大的对象和关系数据库映射以及查询功能。Struts是按照MVC方式构建的应用体系框架,它继承了MVC的各项特性,并据J2EE的特点,做了相应的变化与扩展。在缺陷管理系统中用StrutsMVC框架作前端,Spring作中间层,Hibernate作后端的框架进行开发,在页面设计中采用了JSP、HTML、JavaScript、CSS技术,完善了系统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后端数据库服务器选取Oracle,以保证数据库的大容量和高安全性。

  4结语

  工作流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重视。本文的应用表明,将工作流技术引入电力系统生产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应用工作流技术开发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并可据需要进行更新和扩展。它不仅使工作人员专注于本职工作,还可对流程进行控制监督和优化,大大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管理论文07-26

浅析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措施论文(精选12篇)04-29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07-15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03-13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01-31

现代企业管理学心得03-06

现代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04-23

现代企业管理心得体会11-19

现代企业管理心得体会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