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11 15:13:18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3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3篇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一)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二)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浏览

  节气清明 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 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 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四、研究结论

  (一)清明节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据春分点的变化而变化。

  (二)节气清明与清明节不同。

  (三)原来清明节起源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节人们纪念先人,同时也要多多植树。

  五、结尾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节用火,要多多植树,在文明社会里,我们要迈向小康社会,让文明、卫生、科技伴我们成长!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2

  一、调查目的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去深入的了解这个传统节日,让自己做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纪律,并且热爱祖国传统节日的少先队员。

  二、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君主晋献公有一个年轻美貌的妃子骊姬。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皇位,就用毒计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迫害逃离了晋国,一路上受尽屈辱。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大臣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后捧给重耳吃。就这样,他们颠沛流离,历尽艰辛,终于在19年后回到了晋国,重耳后来成为历史上很有名的晋文公。晋文公做了国君之后,对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进行了封赏。也许是大意了,他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此事,晋文公猛然想起,内心十分不安,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可是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来到介子推家,却见家门紧锁,一问邻居才知道,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于是,晋文公便让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来找去也不见踪影。这时,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放火烧山吧,火着起来,介子推就会自己走出来。于是,晋文公便下令烧山。谁也没想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也没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后,人们再次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名为“介山”,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告知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禁烟火,只吃冷饭。 第二年,晋文公和大臣们来到介山祭奠介子推,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为柳树赐名“清明柳”,并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二)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三)清明的诗篇、谚语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谚语

  清明前后怕晚霜,天晴无风要提防。 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 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

  三、调查结论:

  先人已逝,清明节祭奠以寄托思念;今人尚在,风雨过后更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善待眼前人,报答眼前人!先烈用生命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好好学习,不要失去之后空自后悔!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3

  一、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街上挤满了去祭祖拜祖的人。他们带着花和钱之间。看到这种情况,想了解一下清明节的传说和习俗!

  二、调查方法

  1.问父母或长辈分;

  2.网上查资料

  3.看报纸、书刊等。

  三、调查和数据整理

  1、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妃子为了让儿子齐继位,图谋杀害亲王,被迫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国外以躲避天灾。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烧熟,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到中国,成为君主,即春秋五大暴君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是旗人,但介子不想要名利,也不想下山。最后,晋文公释放了火烧山,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在山里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这一天被定为清明节。

  2.清明节的习俗

  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砍柳、远足、春游

  3.清明节的诗

  十四首清明诗

  第一

  春雨清润杏花,

  群山摇曳着柳树和烟雾。

  东风解郁接了我的意思,

  把心送进你的家。

  第二

  一抹春雨和心碎,

  没有找到家乡的计划就飘。

  方羡慕的随风飞去,

  天涯何处无芳草。

  第三

  听着细雨滋润房门,

  一年送一次春回。

  但是纸条被折叠起来了,

  只有到那时,相思才开始化为灰烬。

  四、结论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我们应该弘扬民族文化。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我们不仅要怀念革命先烈,还要牺牲祖先,还要进行散步、春游等活动。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07-15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3篇)11-11

清明节习俗11-05

清明节的习俗06-04

清明节的习俗04-03

清明节的习俗09-03

习俗的调查报告02-06

【推荐】清明节的习俗04-06

【精】清明节的习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