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赵孟?的故事

时间:2022-09-25 14:40:18 绘画/书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书法家赵孟?的故事

书法家赵孟?的故事1

  一日,赵孟忙中偷闲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凉亭内欣赏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来一封书信,夫人接过信札一看,原来是娘家来的,她看完后对夫君笑道:“久未回乡,家人甚为惦念,婶婶盼我们能回乡一见呢!”赵孟不禁无奈地摇摇头:“我何尝不想回乡共享天伦之乐,只是如今身在官场,俗务缠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当然深知夫君的志向与心思,而赵孟也甚为体谅夫人思亲之苦。于是二人商量着给家人送去果脯蜜饯点心等当地特产,而赵孟知道夫人全家笃信佛教,于是他还为夫人的婶婶专门准备了一百条香烛作为礼物,东西准备妥当后,夫妻二人兴致很高,命人展纸研墨,回复一封家书。

书法家赵孟?的故事

  虽然只是一封给婶婶问安、馈赠的家信,但我们可以看到,这封家书一气呵成,气韵流动。这就是流传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著名国宝书帖《秋深帖》。《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这封家书以赵孟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对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这封家书究竟是谁写的呢是赵孟的夫人管道升还是赵孟信笔写来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涂改了呢当年的赵孟夫妇不曾想到,这一团涂改的痕迹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疑惑……

书法家赵孟?的故事2

  看多了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介绍,差不多千篇一律的说他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志,可谓集艺术、学术才华于一身,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后裔。对此我是不怀疑的,同样还不怀疑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了一个半世纪,偏安于江南一隅,终于不能支持,倾大厦于元人铁骑之下,他这个宋室亲贵,奉了元世祖的诏命,从闲居的'故乡登舟北上,入京为官,却也一路风顺水顺,拜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生前即已享尽尊荣,死后又封魏国公,谥文敏。

  这可太有趣了,一个前朝宋室中人,怎么就能保住项上人头,而且还又混得这么体面,让我在时过700年后的今天,都甚觉匪夷所思,难解内情。

  这是否可说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我在想,大概不好这么下结论,但也绝对是有关系的。这里先按下其他艺术门类不表,只说他的书法成就,便代有推崇者。譬如元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明确指出,松雪(赵孟号)“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虞集的总结是有道理的,有元一代,赵孟独树一帜,是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创立的遒劲姿媚的书法风气,不仅在当时,就是对后世的书法传统,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书体亦被后人冠以“赵体”的盛誉。又譬如元人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赵孟字)篆、隶、真、草、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便是近人马宗霍,也在他的《书林记事》中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既振,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书法家赵孟?的故事】相关文章: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01-30

古代书法家的故事04-26

书法家苏轼的故事(精选30篇)10-24

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故事07-21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15篇01-30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15篇)01-30

哲理故事:两个书法家12-10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集锦15篇)01-30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集合15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