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2-09-19 08:02:5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观后感13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

  感动,它像一束光,带给我们光明;感动它像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感动,它像……

  今天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

  "你退后,让线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句颁奖词的主人是——杜富园一名排雷战土。他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然爆作,英勇负场,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平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这段颁奖词的主人是王继才,王仕花一一一对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这队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随,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这段颁奖词的主人是程开甲一一两弹一星功勋,一名为祖国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人。

  伟大的时代呼唤着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我们需要把榜样精神内化子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岗,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我你砥砺前行,相信到那时处处都是创新,处处都是进步。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下午下了第二节课,十点的时候,我们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有几个故事,使我十分感动。

  一个故事,是彻底感动了我,20xx年11月初的时候,每年都会大雪封山,所以中国政府就给他们搬了家,但别的人都走了,阿爸流了下来在这里放牧,巡山。每一粒食物都是来之不易,那里的土豆只有手指头那么大,小麦根本就是不会一长一粒子,又一次,阿妈在越雪山的去看病的时候,就冻死在雪山中了,小妹妹卡在冰里出不来就被活活的冻死了,因为在了里的生活都是很苦,因为这样的事情,在他家了他和他的孩子闹了好几次别扭,他告诉过他的两个女儿,守护这片山,就是守护祖国。在他的概念中祖国的土地一寸也是不能少的。有一次他用做衣服的布料,做了一面国旗,他女儿看见这个问它做了什么。他说是一面国旗。在他每次出去的时候,他都会在树枝挂上国旗,在他享年七十七,在他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做法传给女儿。

  看了这个小短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爱国了。他们在这么艰辛的情况下,他们却还要坚持,他们本可以过上跟好的`日子但是为了报答祖国,每天都会坚持巡山,他宁可自己的生活再苦他还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他临死的时候,照样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照样也让自己的后代坚持了下去。

  这一次看感动中国,还是以前一样我还是受益匪浅,这一次我懂得我们都要爱护祖国,爱护祖国也并不是全在那些大事中,也许生活的点点滴滴也是在爱护祖国,只是有些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了。不在嘴上行动,快点做起来吧!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3

  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过我国核试验全部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在癌症晚期,依然以超常的意志力工作到生命的完结。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加入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的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5月31日上午,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又讲出了那句“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不久于人世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走向了办公桌,为他的生命谱写最后的华丽。

  5小时后,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心愿。

  临终前,林俊德要求:把我埋在沙漠。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这个星期五下午的社团时间,老师给我们放映了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这个电视节目讲的是每一年十位人物的感动事迹。

  胡忠,他是高义蒲云的好老师。他放弃了和妻子孩子的团聚,是为了去教更多的孩子。他离开了父母,是为了去当更多孩子的好爸爸。他当了几年的志愿者,却从不申请成为正式的老师,每月只领着300元微薄的'生活费。他是高原上怒放的一朵雪莲!

  刘伟,也许上帝对他并不公平,十万伏的高压电无情地夺去了他的双肩。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还参加了残疾人游泳队。不幸的是,他却又患上了重病,不能剧烈运动了。游泳的梦想被彻底击碎了。再大的打击也击垮不了坚强的刘伟。他自学了钢琴。艰苦的努力使他能用脚趾弹出正常人用手弹出的钢琴七级水平。刘伟在为梦想执着地奋斗着,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最后,我想来说说我们杭州人的骄傲,也是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吴菊萍阿姨。她的一托,托起了杭州人的骄傲。时间把我们定格在20xx年7月2日。吴菊萍阿姨正准备出门。忽然,她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她跑去一看,只见一个几岁大的小女孩妞妞正悬挂在铁窗上,有着生命危险!只听“嗖”的一声,一个黑影飞快地从十楼落了下来。吴菊萍阿姨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孩子,但这时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妞妞从十楼坠下的生命危险。她立即扔掉了遮阳伞,脱下高跟鞋,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接住了从十楼坠下的妞妞。可是冲击力太大了,吴菊萍阿姨摔倒在地上,左手严重骨折了。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她是最美丽的妈妈。

  这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残疾人,有老师,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年轻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钦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程开甲是10位英模中最年长的一位,今年99岁,他是我的同乡,又是我的学长,在秀州中学百年校庆时见过面。我反复阅读由熊杏林撰写的报告文学——《程开甲:忠诚奉献、科技报国的“两弹一星”元勋》,文章有料、有情。该文与之前读过的程开甲的传记不同,限于篇幅,它在广搜博览基础上取精见宏,运用洗练文字的同时,不失绘声绘色的故事描绘,读起来饶有兴致。例如,在归国前夕导师玻恩与他的一番长谈,不买生活用品而只购买科研书籍的细节,写出他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毅然回国的思想境界。归国后,他又服从国家需要,两度变更科研课题,充分表现了他那殷殷报国情。文章写了他与师兄海森伯在学术国际会议上就低温超导问题的争论,以及大会主席、玻恩评论的侧面描写,显示其创新精神。在叙述核武器研制、试验过程时,他敢于否定苏联专家的空投方案,设计了百米高塔爆炸、竖井地下试验以及开创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一组组数据和一段段史料,完整地反映了他的创新精神,及其为强军事业所作的贡献。其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十分动人,例如,吃饭时算数据,用筷子蘸了菜汤演算,达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为了了解地下核试验的'情况,他不顾放射性剂量大的危险,亲自钻到地下坑道和测试间,以取得百分之百的数据。这些描写,令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跃然纸上。

  最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她跟踪程老十余年的创作经过,被程老的事迹深深感动,因而笔端将细致的叙述与由衷的感情融为一体,成了该文的特色。程老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在戈璧滩隐姓埋名20多年,在他的带领下,核试验基地走出10位院士,40多位将军,荣获20xx多项科技成果奖。作者深情地赞扬:“程开甲把汗水和智慧洒在中国西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把创新、拼搏、奉献几个大字镌刻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册里。”

  合上这本书,10位高大的英模形象屹立在我的面前,高山景行,人皆仰之,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不朽英名永世长存。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6

  近日我们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的动人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因为每一个人后面都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也在内心深处感触着人间最美好的大爱。他们当中的有些事情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们做到了,不是他们有什么超强的能力,而是他们有一颗坚强的心、执着的心!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那样普通,不是什么大款,也不是什么高官,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高尚的心灵,成就了伟大的事迹,这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乐于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优良传统,也正是现代社会越来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谢晓君他们夫妇都是城里的老师,本可以在城市里享福的他们,却放弃了城里的安逸生活,而是带上年幼的女儿,毅然来到偏远的山区,当起了志愿者,义务为那里的孤儿们传授知识,一干就是十几年。由于那里海拔高,空气稀薄,谢晓君经常有高原反应。那里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每个月只有300的生活费。就是在这样情况下,胡忠和谢晓君夫妇一直坚守在大山上,没有放弃。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胡忠谢晓君所代表的一类人,为什么能放弃那么好的环境,而到偏远的山区支教?靠的是什么?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了让自己掌握知识,懂得道理,他们甘当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点累点没有关系,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成才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他们一干十几年无怨无悔,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谁来回报。荣誉,对他而言只是虚名浮云,毫无疑义。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们每个员工衡量自己人生价值的准则。而这一刻,使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爱来爱这个世界。

  我知道,在这一刻,感动了的不仅仅是我,也有你、你们……那么请我们一起关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这个世界,使我们的社会随处都有爱的影踪。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前天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是每年选十名品质好的人,为他们颁奖。

  第一个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顽强与病魔斗争的林俊德、林院士。他被查出癌症晚期的时候,强烈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继续工作。多么伟大的一位科学家啊,他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他的工作,而连写遗嘱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让我们为他自豪吧!给他的颁奖词上写道: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第二个是勇于捐献器官的何h。在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的时候,她提出,要捐献自己的器官。她的爸爸把何h骂了一顿。何h说,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她的爸爸一妈一妈一含泪同意了。在何h生前,为了给小何h治病,何h父母已经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他们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也从未主动找过接受何h器官救助的患者。这是一个品格多好的一个家庭啊!我和姐姐都流泪了。给她的颁奖词上写道: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还有“绑着”母亲上班的陈斌强、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守护“炕头课堂”的高淑珍、最美一女教师张丽莉、南海守礁97个月的李文波、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爬”上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艾起、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一一。

  最后,我想说: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李桂林,陆建芳,二个普通的名字,两个不普通的人。

  人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们就在这天梯石栈相勾连小路上,为了彝族的未来,一起奋斗了18年。

  试问人生有几个18年?又有谁能将18年的青春年华献给这座大山?每次回家四个小时,没有路,没有人,有的只是无边的植物,无边的石头。九十度的高梯上刻着岁月的痕迹,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且不说学校条件艰苦,单是看看这来回的路,就是让人惊叹万分。而他们硬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攀了18年。

  每个星期一的凌晨,都有两位老师在天梯下等候,每个星期五的晚上,都有两位老师守候着一群孩子快乐地回到家中。18年来149名学生从这里走出大山,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广阔的天空 。虽然只是小学生,虽然只是149名。但是他们改变了这里的现在和未来,带来了知识的种子。这些种子在他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当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时,他们盛装打扮。他们没出过远门,更没有上过这么大的舞台。站在舞台上他们略显羞涩。有点手足无措。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感动中国》,并留个影。当主持人问他们的工资时,陆建芳说:“我们刚来时才100多块,现在有200多块,我觉得很满足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却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弦。有人也许会问,为了200多块的`工资,浪费了18 年的青春,这值得吗?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精彩的诠释。

  在中国的大地上在偏远的山区,有多少个李桂林和陆建芳?他们无私地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托起了教育的蓝天,民族的未来。

  李桂林,陆建芳,了不起!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20年间,时代发展、社会变迁,颁奖词的写作风格却始终保持稳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锤炼出来的。从最开始每个人1000多字,再精简到几十个字,中间还要经过很多同事的传阅、提意见、修改。颁奖词是仪式的一部分,要尽可能短,和仪式紧密结合,才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刘凯告诉记者,写作中强调朴实、准确,不堆砌辞藻,不过分华丽,尽量用中国人常用的行文习惯,让观众接受起来毫无障碍。

  翻开今年的颁奖词,简单、准确、优美的风格扑面而来:杨振宁的“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彭士禄的“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朱彦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江梦南的“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寥寥数语,感人至深。

  颁奖词为什么总能打动人,是刘凯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在他看来,获奖人物的事迹是感动的核心,同时观众心中还要存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欣赏,才有可能被感动。“腊梅生得再好,还需要赏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历史的升华,历史是精神的展开。颁奖词打动人心的秘诀,在于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价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综合部制片人孙金岭,贡献了节目的定位语“一部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他认为,《感动中国》有两大独特气质,一是节目气质,一是历史气质。通过一年一度的广泛评选,通过庄严仪式,将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声音在时间中定格,在记忆中凝固,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气韵悠长、绵延不绝的历史组成部分。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0

  我们生活在愛的世界里,我们因爱而感动,世界因爱而更美丽!

  经过我看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我了解到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发生着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比如说,在短片中年纪最小的何玥,在自己生命结束的时候捐出自己的生命器官,用平凡生命的最后闪光,为别人照亮生活!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斌强用一根布带!连接着身患残疾的母亲!不,连接着他们的不只是这根布带,而是他们母子间那感人的深情!

  XX年4月20日八点零二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大地母亲在颤抖。100多条脆弱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而在这些让人悲痛的'瞬间,却有一群用自己的双手帮助灾区人民!他们是我们敬爱的人民子弟兵们!他们不惧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挽救那些埋在废墟下的生灵!在当天下午,一辆满载救援人员的卡车,在前往灾区的途中,为了避让其他车辆不慎翻入河中。河水夺去了两位战士的生命,但他们被救起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继续赶往灾区救援!我为他们的行动而动容,为他们的大爱而落泪!而最美记者陈莹,在灾情发生当天,应该是她最幸福的一天,她步入婚姻殿堂,地震来袭,她不上完成自己的婚姻,第一时间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采访!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到灾情!她的行动让我感动!

  世界上许许多多让人感动的事迹,而这是这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才让世界变得更美丽与和谐!我,作为华夏儿女,虽然我的力量微薄,但是我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位人!让感动聚集,让愛无处不在!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1

  有这样一位人,他已年过八旬,却依然冒着被新冠肺炎传染的危险赶往武汉,他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攀是著名的儿科医生,他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冲锋陷阵,带领医疗团队研究SARS病毒……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钟南山院士。

  南山院士于1936年出生在南京,祖籍福建,如今已经有84岁高龄,却依旧挤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奔赴抗疫一线与病魔作斗争。有人拍了这样一张照片:高铁上,钟爷爷在餐厅一个窄小的座位上睡着了,满头银发的他微微蹙眉,桌上还摆放着一叠厚厚的未曾看完的`文件。这让人看了既感动又心疼,泪水情不自禁溢满了眼眶。

  到达武汉后,钟爷爷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病毒会“人传人”的结论,让全国人民一下子高度防备。

  “想来想去,我只不过是一个医生。”

  “武汉一定能挺过关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待在家里,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

  一句句平凡的话语仍然在耳边久久回荡。谦虚、敢正视真理、为民着想……种种精神都在钟爷爷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当然,最让我难忘的要属钟爷爷积极乐观、永不服老的态度。

  在一次盛大的颁奖典礼上,钟爷爷看到别人用“耄耋”这个词语来形容他时,爽朗地笑道:“耄耋?我还没这么老吧?希望国庆xx周年时我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说话!”是的,钟爷爷每天都忙于救死扶伤,医治病人,虽然据他的妻子李少芬说他每天的休息时间极少,但他依旧热爱运动、乐观向上,更拥有一颗懂得追求的爱国之心。

  或许我将来不会学医,但我依旧要学他那不骄不傲、永远追求的精神,或许只是当一个平凡的教师,一名公司职员,一位管理人员,但我一定会勤奋努力,刻苦向上,为祖国开辟出一片绚丽多彩的新天地!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2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那些“平凡”的英雄的伟大举动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却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玉滚老师,张玉滚老师大学毕业后,老校长邀请他来教书,于是他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个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这一干就是20xx年。我简直不敢想象这20xx年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看着张玉滚老师那沧桑的脸庞,想着他为学生一扁担一扁担挑着学习、生活用品。而且他一个人就担起了所有教师该教的功课,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担挑后,他就用摩托车拉东西。而且张玉滚老师九个月大的女儿因为妻子带着去给学校食堂买菜,而遭遇车祸去世。骑摩托车到镇中心开会时因摩托车刹车失灵,撞上了一块大石头,张玉滚老师摔晕了过去差点掉下悬崖。在医院住了没几天,他就急着回学校在妻子的搀扶下站上讲台。

  为了学生能够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他20xx年来坚守自己的岗位,放弃自己可以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选择了回到家乡帮助家乡的孩子们走出大山。

  张玉滚老师的颁奖词是: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了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感动中国给张玉滚老师的颁奖词,诉说的不仅仅是张玉滚老师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天下千千万万个老师共同的故事。正是因为有老师你们,才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祖国需要的人才,在这里我向天下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13

  “感都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道德模范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

  黄旭华,一个默默隐藏在大海深处的无名英雄。核潜艇被称为国之重器,毛泽东主席曾指出:“中国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核潜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国就可以找一天摆脱“核武”炸,在荒芜人烟的秘密小岛,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楼的军队大院,黄旭华等第一代核潜艇研究人员几乎都是在百忙状态下走过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时代。

  正是靠黄旭华等可研究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的情况下中国核潜艇人员创造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设计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四年后正式编入中国海军战斗训练,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黄旭华正是创造了这一伟大工程的中工程师,但他的姓名无人知晓,因为在开工之前,领导重要提出,不能泄漏工作单位的性质和工作任务,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他27岁毕业就从未离开岗位,就连父母和二哥的葬礼也来不及参加,献出了一生,但无怨无悔。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强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黄旭华。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语的那份动容。

【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的感动事迹05-22

被《感动中国》有感10-12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10-06

感动中国有感10-19

感动中国观后感07-08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04-04

《感动中国》观后感02-02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精选5篇)01-05

感动中国感人事迹01-18

感动中国聂海胜事迹4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