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时间:2023-02-02 13:46: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1

  周六的早上,看完了《感动中国》这档节目后,我被陈斌强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 陈斌强五年如一日地细心照顾着患有深度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正如当年母亲照顾他时一样。为母亲喂饭,打扫房间,清理被褥·····他还拿着那充满了爱的布条把母亲固定在自己的背上,带她一起去上班。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对老人的孝敬和对母亲的爱啊!感天动地,感人肺腑!陈斌强对自己已经痴呆了的老母亲不离不弃,还细心照料、倍加呵护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敬佩,也值得我们学习,弘扬!

  而另一位让我们感动的人——年仅十二岁的何玥,她坦然面对生死,而且还请求自己的父母同意捐献自己完好的器官,用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所以,何玥并没有和她的父母,和我们分开,她的爱心、她的器官还留在世上,从未离开过。她是那么地坚强,用自己的大爱,顺利地挽救了三个生命垂危的青年。这种爱,是无私的;这种爱,是伟大的!何玥是伟大的,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被她这种无私的精神深深感动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是温暖、美好的!

《感动中国》观后感2

  我看了感动中国后,总觉得那些评选出来的人物都让人敬佩感动。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那些都不是耀眼的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他们身上,大家又一次体会着什么叫力量,什么叫理想,什么叫不惜牺牲,什么叫无私无畏,什么叫执着追求,什么叫大爱无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赶去非洲的中国医生团队,因为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到非洲帮助埃博拉病人。埃博拉是一种可怕的病毒,如果不及时治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我们中国还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非洲人民缓解埃博拉的`传染。虽然这些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是他们都乐于助人,不畏牺牲,传扬了中国人民的无私精神。

  我被这些不平凡的普通人感动了,我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观后感3

  在这个社会上,总有一些令我们赞扬的人。每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在这个简单,而又充满意义的舞台上,闪耀的不是明星,而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却能迸发出如此令人敬佩的光芒,实在令人震惊。

  在这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位为了让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他同桌6年的母亲。“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做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这是她的颁奖词。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则被亲切地称为“同桌妈妈”。这是多深沉的母爱,才能有12年的陪伴苦读。每天从早到晚,她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做他的老师、陪读,十二年如一日。我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深深感动。

  收看完这期节目后,内心随之涌上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无法言喻的人性的震撼。愿中国能有更多的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事,愿有更多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观后感4

  那晚收到老师的短信,和孩子一起看《感动中国人物》,我赶紧换过频道,正好看到孟佩杰。孟佩杰,一个孝顺的90后女孩,支撑起一个被命运折磨的家。八岁就 承担起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12年,像她这样岁数的小孩都在享受着父母的.宠爱,每天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可是她每天却要买菜,做饭,帮母亲 洗漱

  --还坚持上学!

  给孟佩 杰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 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看完之后这种朴实无华,艰难执著,自强自立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我跟孩子讲了很多关于自立自强的道理,虽然我知道他现在懂得不是很多,可是我相信在以后的 生活和学习中,他一定会潜移默化感受到这种精神的!

  人要往前走,一定会走出一个充满笑声的人生!

《感动中国》观后感5

  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广东海丰,1949年就读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一年级,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就读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二年级,1951年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读三年级时赴苏联留学。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禄院士是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彭士禄院士是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院士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20xx年3月22日,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感动中国》观后感6

  每当看《感动中国》这一档节目时,都会被每一位获奖者的介绍短片所感动。其中最令我为之震撼的人——刘伟。

  刘伟在小时候玩耍时,双臂被十万伏特电流击中,失去了臂膀,刘伟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开始向游泳方面发展,因为没有双臂,他的平衡能力很差,可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练习,拿到了许多获奖证书,但是正当他准备向残奥会进军时,他在体检时被查出不能剧烈运动,否则身上会流血。

  可是,他身残志坚,开始练习弹钢琴,每天都练七个小时,常常忘记吃饭。终于,他现在已经练到钢琴七级,并获得了去维也纳“金色大厅”弹奏《梁祝》的机会。演出时,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多了不起的.一位无臂钢琴师啊!

  事后,他写了一本自传,名叫《活着已值得庆祝》,面对命运的不公,他竟然还能写出这本书来,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到最后,《感动中国》送给他的四个大字是:“隐形翅膀”!

《感动中国》观后感7

  在看完感动中国后,每一位获奖者给我的感触都很大,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三次出入火海救人的王茂华与谭良才。

  我被深深的震惊了。

  我从未想过一个人会为了被人的生命会然此冲进地狱。而他是,我知道,她在冲进火场时,一定没有多想。只想到有6个孩子正在火场中,如果晚一步,他们就会葬身火场中,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做为一名教师的心情,如果他想到了危险,如果他想到了死亡的威胁,那么他一定就不会义无反顾的冲进火海里,而且是三次,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孩子们无助的声音,是火海中孩子们的.身影。他既然已经冲进了火海中。那他就一定想到了后果,这时无畏,在知道结果的面前,他仍旧选择的是那条路,这是无私,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一个舍己为人的人,一个用自己的生命换别人生命的人,怎么能让人不去发自内心的崇拜呢?

  在他们冲出火海的那一刻,他们已经被烧成了火人,浑身没有一处还是完整的,但这些伤痕不是耻辱,而是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折服,这是最骄傲的光荣,他们是真的英雄,没有多想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无私无畏的大爱,他们是烈火中的生命之光,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一切的光芒。

  愿他在天堂平安。

《感动中国》观后感8

  前天,我们全班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里面的许多人都让我记忆犹新。

  感动中国人物格桑德吉老师,是她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全班四十多个同学,就她一个人去当了乡村教师。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格桑德吉老师还主动带领同学们走过悬崖,送他们回家,她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要知道,这山上只有一条一米宽的.道路,走在上面都不敢往下看。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江,掉下去连尸体都找不到。这种负责任值得人学习。

  格桑德吉老师不仅是乡村学校的老师,还是我们大家的老师。她教会了我们不要怕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一路向前。

  除了格桑德吉老师,一位98岁高龄还坚持上医院上班,一心为病人着想的老医生胡佩兰奶奶,她的这种精神让我们不得不敬佩。

  这十位感动中国的人物的伟大精神都会引导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感动中国》观后感9

  窦兰英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6年前,窦兰英的大女儿患病离世后,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年过花甲的`她毅然替女还债。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记在本上、装在心里。为了还债,60多岁的老人当保姆、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6年时间里,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积极还债。截至目前,12万元债务已全部还完。窦兰英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今年9月,她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她从小在上海长大,1963年北大后,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20xx年国庆前夕,樊锦诗获颁国家荣誉称号勋章。

《感动中国》观后感10

  卢永根院士的职业是科学家,而他一生的事业,是那让我们洒下热泪的、永恒发挥作用的探索和奉献。他的一生,都有关选择。在战乱纷扰,国仇家恨中,他选择就读中文学校,接受民主进步思想,向往共产主义。在公派留学,亲人挽留时,他选择勇担责任,报效国家。他选择捐出毕生积蓄,选择捐赠遗体,选择在重病中开展组织生活会。伟大根源于平凡。卢永根院士做出这些选择时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旧毛衣,家里破旧的老物件,亲笔签下的志愿书都在无声诉说“布衣院士”何以感动中国。这是华农之幸,因为华农亲眼见证了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学家。这是华农学子之幸,因为新时代扬帆起航,灯塔更高更亮。卢永根院士,还在那里,卢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感动中国》观后感11

  今天我看了CCTV播出的感动中国20xx年度颁奖盛典初春,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虽然像冬天一样寒冷,但它却温暖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因为有你——感动中国。感动中国,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乃至全世界。每一份颁奖词都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和到位。我被他们平凡需伟大的故事感动了。

  此次当选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为官清廉的公安战线楷模刘金国,为人民群众奉献一生的党的基层干部杨善洲,中国肝胆医学年届九十依然工作在手术台上的医生吴孟超,坚持年爱心长征,改变山区麻风病村的台湾爱心人士张平宜,在危急时刻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成都到高原地区扎根支教的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靠卖羊肉串资助贫困学生的慈善家阿里木,从八岁开始伺候瘫痪养母年的孝顺女儿孟佩杰,自小失去双臂却创造出生命奇迹的钢琴师刘伟。

  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为此而骄傲!

《感动中国》观后感12

  周四,我们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其中最让我为之所动的是程开甲。

  既默默无闻又鼎鼎大名的两弹一星元勋,一生奉献的程开甲,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科技报国,他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我们都希望祖国早日强大,唯有努力学习,辛勤付出才能为祖国强大助力—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是他最幸福的事。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对人民贡献,对国家贡献,这才是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连。我们要好好学习,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为社会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制和试验中作出突出贡献。给我最大的感动是程开甲说的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要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我也要向程开甲爷爷学习,努力和奋斗的一切都与祖国紧密相连!,为祖国,做贡献程开甲默默无闻,不记荣誉,一心为国,为了祖国的强大、不落后,不顾自身做研究。正处于青春大好时光的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发奋图强,做祖国的栋梁,努力!

《感动中国》观后感13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20xx年度颁奖典礼,其中使我最最感动的是陈斌强的事迹。陈斌强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母亲身患老年痴呆症,而在有一次母亲私自离家,被公安局找到才送回来以后,陈斌强决定再也不离开母亲。

  学校为了帮助他更好地照顾母亲,提供给他们一间私人宿舍。陈斌强有一张作息时间表,他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来更好地照顾母亲。

  陈斌强的学生们说:“有的时候,我们看见老师的衣服上沾有帮母亲大小便后留下的.污渍,当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怕不怕脏?我们回答说,我们不怕。因为这有爱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那时,老师感动得差点流下泪。”

  陈斌强说:“我妈妈已近叫不出我的名字,可能也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是,只要妈妈开心、平安,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孩子是可以等的,但妈妈不可以等,我希望以后一直在妈妈身边,陪伴她安度晚年。”

  在现场,陈斌强把他一直用来背着妈妈的绷带带了过来,他说:“从前,妈妈用它把我和我的姐姐、妹妹背大了,现在,轮到我用它来背妈妈了。”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赠予陈斌强“孝更绝伦足可矜!”

  看完之后,我被他那百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将来,我也要像他一样孝敬父母。

《感动中国》观后感14

  看了《打动中国XX颁奖仪式》,最令我敬佩的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快死,要么出色的活着”。

  刘伟是个很不幸的.人,因小时候贪玩而触碰高压,从此失去双臂。刚开始他学游泳,凭着自己辛勤付出和坚强的毅力,终于在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独占鳌头。然而,合法他向着残奥会冠军的梦想冲刺时,突如其来的疾病,结束了他的游泳梦想,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拼搏的心,他又开始学用脚弹钢琴,付出了凡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并在一年时间里达到凡人钢琴七级的水平,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舞台,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残疾男孩的奇迹。

  刘伟那坚强、绝不气馁、永不抛却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正如他所说:“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就有但愿!”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保有坚强,都能从这份打动中汲取一份气力与但愿。相信自己,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加油!!!

《感动中国》观后感15

  2022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大战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刷新自己的亚洲记录的同时,闯入奥运百米大战决赛!

  这个伟大的日子,永远铭记!那段奔跑的.视频,永远收藏!

  这半决赛视频一遍遍看下去,看的想哭。苏炳添,在2012年-2016年最好的年龄,两度遗憾止步奥运百米半决赛。而今天,2022年8月1日!32岁的苏炳添,9秒83圆梦奥运百米决赛!这不仅仅是苏炳添个人的突破,这是中国的突破,这是黄种人的突破!

  想想,2017年博尔特31岁时,退役了。而32岁的苏炳添,以个人最好战绩挺近了奥运决赛,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亚洲记录,让黄种人首次站上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舞台,创造了历史。这是意志!这是奇迹!这是伟大!

  半决赛结束,苏炳添坐在了地上,等待最后的成绩公布。公布的那一刻,他激动的掩面躺在了赛道上!他起身单膝跪地呐喊!他站起来攥拳怒吼!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就在他背对镜头走向场外的途中,他抬手擦拭了一下面部,不清楚擦去的是不是泪水。但是,我看哭了...现已深夜,我仍未入眠...

  苏炳添!榜样的力量!中国健儿励志拼搏的缩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