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

时间:2020-11-25 15:51:30 影视动漫 我要投稿

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

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电视“脱口秀”节目
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 show”。港台的翻译家在翻译外来词汇时通常喜欢音意爽通,因此便有了现在人们很熟悉的一个词“脱口秀”。脱口秀这个词其实强调了两个方面,脱口而出的即兴感和做秀的表演性质。在中国大陆通常称为电视“谈话节目”。
2、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评论性新闻或深度报道是用电视形象化的优势,借助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客观地分析与评述新闻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特征是:较强的理性思辨,报道的立体化,手法的多样化。它的要求是既要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核,又要有广度地评议和阐释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前因后果,通过解剖某一个个案或某一种现象,来说明某些道理,以求引起观众的思考,产生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
3、“电影眼睛”理论
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十分重视电影的社会作用,把新闻纪录片当作形象化的政论。列宁提出“必须从新闻电影做起”的要求。1918年6月开始上映的杂志型新闻片《电影周报》在全国发行,轰动一时。《电影周报》主编吉加维尔托夫在新闻片的基础上创作了《革命节》、《内战史》等纪录片,开办了《电影真理报》(每期20分钟,发行三年之久),并酝酿完备了自己的纪录电影理论,旗帜鲜明地提出“电影眼睛”理论。他主张: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重视拍摄角度、景别以及特技等等摄影造型技巧。他认为,多视觉的机械“电影眼睛”无所不能,不受限制、远胜于人类眼睛的功能,既能看到事物的外貌,也能说明“您所未知的世界”。该理论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甚至以“墙上的.苍蝇”比喻摄影的客观性、要求摄取人物自然神态和事件进程原貌,甚至要求摄影师在被拍摄对象发现时,立即中止拍摄。反对拍摄中的人为干预和表演。
4、“纪录片运动”
20世纪20年代,英国青年格里尔逊约翰(GriersonJohn)在美国研修社会学期间注意到并开始思考电影的社会功能问题,他敏锐地认识到电影作为教育和意识形态工具的巨大潜力,他首次提到了“纪录电影”一词,其中概括为“对真实事物做创造性处理”。他主张把电影作为宣传、教育和舆论手段,把电影院作为讲坛、以宣传家的身份利用纪录电影为改造社会服务。他呼吁把摄影机和话筒从摄影棚里解放出来,面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他认为,纯客观的纪实电影是不存在的。他强调“电影是榔头,不是镜子”,电影人首先是政治分析家、宣传员,其次才是艺术家,也就是说,在纪录电影中融入作者的主观意识。他有意识把解说词和现场录音作为纪录电影的内容和形式重要有机部分,在有的作品中不惜让解说词占据主导地位,致使画面显得无足轻重。后来有人把“解说+画面”视为“格里尔逊式”的同义词。
辽宁沈阳喜韵艺考培训**

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

[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1.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

【2013影视编导专业艺考生复习提纲】相关文章:

影视编导03-09

哪些大学开设影视编导专业?03-09

影视编导考生出色的自我介绍03-09

艺考编导故事范文12-08

北京影视编导学生想找份专业相关的兼职07-08

影视编导不要刻意标新立异07-09

中国影视编导:我们来把握中国影视的未来!03-09

影视编导学习资料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03-09

陕西艺考联考后应该知道的消息(播音、编导、表演影视艺术类)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