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

时间:2023-10-26 11:40:15 炜亮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 1

  今天,师徒结对的两位数学老师同课异构,同一课题,不同的上课风格,真是异曲同工,又各有风采呢!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现就新教师周媚媚的课堂谈谈自己的感受。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初步接触用韦恩图表示集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脑经急转弯,激趣学习热情

  课标指出: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本节课,周老师利用一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讲了一个听似4个人,实际只有3个人的有趣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身份“重复”的例子。这样一个育教于事的例子,生动地展开了本堂课,并且直接导出了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思想碰撞

  周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具引入新知,让学生在口算“一共有多少样文具”这个问题中,引出了本堂课的第一个“矛盾”,也是教学重难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周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画一幅图来表示。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周老师给予了足够的时间,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了体现了“学本课堂”。在这样的学生的合作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利用自己智慧闪光顺利讲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介绍了韦恩图的每一部分的意思。

  三、问题突出,难题突破

  周老师通过一个一个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地问孩子,将孩子的答案一步一步完善具体。可见周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仔细思考,深思熟虑过。

  四、精心练习,巩固基础

  在练习环节的设计,周老师更注重孩子的基础的巩固。练习的来源都来自于生活,更凸显了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在练习讲解方面,周老师根据孩子的作业进行方法的总结,让孩子更加清楚明白。

  周老师在这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当然也有各个方面需要改进:

  1、学生在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还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呼啦圈圈人”的方式让学生形象接触,再让学生画下来的方式,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数学图像。

  2、对于两种算法的理解,个别孩子理解还比较困难。应该结合韦恩图仔细理解,让孩子多说说,可以自己说,还可以同桌互说。

  3、评价语不够丰富,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指向性。在课堂中,我们更应该针对孩子的努力作出评价,给予鼓励性积极性的评价,而不是只针对孩子智力等方面的评价。

  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 2

  一、教学内容:

  1. 知识概要:

  本节课主要介绍重叠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方法,包括集合的概念、交集与并集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概念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目标:

  (1)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

  (2) 掌握利用交集与并集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与方法:

  1. 激发兴趣:

  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对重叠问题的思考,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一家电影院同时放映了两部不同的电影,观众中有多少人只观看了其中一部电影?”

  2. 知识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集合的概念,讲解交集和并集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通过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实例:

  提供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交集和并集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例如:“有两个班级,班级A有30名男生和20名女生,班级B有25名男生和15名女生,问两个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在一个游戏中,有60人同时选择角色A和角色B进行游戏,其中20人选择了角色A,30人选择了角色B,问有多少人同时选择了角色A和角色B?”等等。

  4. 拓展思考:

  提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交集和并集的运算规则解决问题,并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宽思维,培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出关键概念和规则,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三、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导入、实例演练和思考拓展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重叠问题。同时,在拓展思考的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一定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

  最后,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和反馈,如逐步评价、文字评论或者课后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重叠问题的理解将得到加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重叠问题》评课稿】相关文章:

[经典]烙饼问题评课稿10-07

对策问题评课稿06-03

相遇问题评课稿06-03

烙饼问题评课稿06-01

《植树问题》评课稿07-23

植树问题评课稿06-10

烙饼问题评课稿03-20

《植树问题》评课稿07-25

植树问题评课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