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时间:2022-07-14 14:04:48 国学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1

  如何定义国学?对这一问题,人们的看法差别还比较大。有人认为国学应该是“中国学”的简称,国外也有说“汉学”的,因为主要以汉文字为载体。至于什么是“中国学”,有人认为就是中国的学术。

国学经典

  对于什么是学术,也有许多定义。学术主要是思想理论形态的文化成果,不应将其泛化,不能什么都当作学术。例如,有人将民间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其他各种技能都当作学术。民间习俗、风土人情等属于传统文化,本身并不是学术,只有把它们作为学问来研究,其研究成果才可以成为学术。换句话说,民间习俗本身不是学术,但是研究民间习俗的民俗学就是学术,应属于国学范畴。

  有人说,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国学不仅有汉族的,还应该有其他民族的。这一观点应予支持。但是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国学?有的少数民族还没有文字,没有记载下来的学术成果,这样的民族有没有国学?这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比如,藏医、藏传佛教可以看作是国学。简单地说,国学不只是汉文化,还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但也不能泛化。

  有人说儒家“六经”是国学的源头,这有一定道理。不过,儒家学说毕竟只是一家之言,虽然后代儒家吸收了其他各家的精华,但仍然不能取代其他各家的学问,不能说儒学就是国学的全部内容。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以及后来的佛教,都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文化之间常有相互影响,但不可以归并合一。

  对国学首先要继承,要了解过去留下了什么学术成果、有哪些优秀成果,对优秀成果应大力继承。中国学术能存在几千年,自然是历代学者连续选择、继承、创新的结果。中国学术可以说传承数千年没有中断,如果从有准确时间记载算起,到现在也有20xx多年了。在文本记载上,不但有正史的“二十四史”,还有野史,有地方志,有关于人物的传记,有关于制度的通典,有关于事件的记事本末,有关于典籍的艺文志、经籍志等。在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艺术、科技等,涵盖广泛。其中许多内容多有教育意义,“善可为法,恶可为诫”。当然,继承国学不是重复,不是复古。继承是有选择的,要批判分析,然后才知道应该继承哪些。

国学经典2

  放假了,老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弟子规》。说实在的,我很庆幸,这个活动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一起在重温经典中共同成长,感悟教育的真谛。《弟子规》中的字字珠玑都能让人有醍醐灌顶的警醒,让儿子学会了孝悌忠信这些做人的根本,对我而言,何尝不是种心灵的洗礼呢。

  在诵读中,我感受到《弟子规》的教育思想有“厚德、博学”两条主线。厚德是将儒家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激发孝心,培养爱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博学则是在正确人生观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和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的献身精神,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弟子规》教我们如何去尽孝道,如何孝敬父母。孝是给予,孝是奉献,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爱,也是对他人的善行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国学小名士观后感。孩子对父母尽孝、对长辈尽孝,父母和长辈对孩子则更加地呵护和关爱,这是孝的良好循环,在这种爱的循环中,人人都得到了内心的最大喜悦、最大的满足。《弟子规》让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祖国培养,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心中要有孝心,还要学会自强不息,学会承受挫折和正视压力;学会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有规则地竞争;学会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理想,有追求,有所担当,不能降低自己的成功标准;懂得自尊,自爱。要明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要到哪里去”;要有正确的方向,要增强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要养成持之以恒做事的好习惯;要明白“静中做事事可得,心浮气躁事不成”的告诫;更要明白人无信不立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深刻道理。

  在和儿子共同诵读的.过程中,我还给他讲小故事,让他真正理解“孝”的真谛。作为一名学生,如果本职任务没有完成好,即书读不好,无论他怎么在父母身边尽孝道,父母的那颗心都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因为父母认为,孩子有出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心里就很满足,父母的心就会获得持久的幸福感。这就是你尽孝道的最好反馈

  总之,从《弟子规》中,我感悟到我们要承传祖国传统文化、懂得感恩,从诚心做起;构建美好和谐社会、担起责任,从你我做起;率先垂范,践行《弟子规》,提高师德水准和业务水平;从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科学文化各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做到仪表端庄、言行规范、孝亲尊师、友爱同学、积极进取、成绩优异国学小名士观后感读后感。作为我们家长,我深深的支持我们第五小学给孩子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机会,支持孩子们进行经典诵读的学习。它不仅激励孩子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给了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正确的处世态度,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国学经典3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人的智慧,在一本本经典中沉积下来。《诗纪》、《礼记》、《论语》……从这一本本经典之中,我感悟到了——

  ——惜生命。《周易》之中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间最大的道德竟是生存、是生命。正如《庄子》所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是的,只有生存,才算得上有德性,也只有爱惜生命,才会爱身边的事物。但有些人却不会去珍惜他那宝贵的生命。有一个男子,竟为欠债还不上就准备跳楼轻生。这样就是不应该的了。钱乃身外之物,如果你死了,那不就真成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牺牲品了吗?而且,如果真为钱而放弃了生命,想想也不值呀。可是有人说,珍惜生命是贪生怕死。不,不是这样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十年,卧薪尝胆,吃遍了苦头,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保住性命,报那覆国之仇。只有有了生命,才懂得珍惜生命,才会懂得去爱惜别人的生命。

  ——贵宽容。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宽容了每一条河流,大海才如此辽阔;正是因为接纳了每一片云彩,天空才如此美丽。宽容也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品德。唐朝的唐临有一次去吊唁一个朋友时,仆人却拿错了衣服,但唐临去说他今天不宜伤心,也没有去追究这事了。还有一次,仆人为他熬药时熬得不够精细,唐临也不说破,只是说:“今天天气阴沉,不宜吃药,这药,就倒掉吧。”这怎么不是一个大丈夫所应有的宽厚仁慈之心?但是去有许多人抓住别人的一点错误不放,这样的处世之道是不行的,我觉得应该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才能算得上有包容心的人。

  ——尚勇敢。“见义不为,无勇也。”勇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有一个小女孩,在一次庙会中被人别走,但她却勇敢地与强盗周旋,在他身上留下了记号,最后还机智逃脱,这就是勇在一个小女孩身上的体现。我觉得勇不一定必须要斗歹徒、抓盗贼,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小事之中。如主动提出老师讲错的地方,主动承认错误等。“悍戆好斗,似勇而非。”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看上去挺勇敢,但这不是。像有些人在马路上放开车把骑行,闯红灯,这些不是勇敢,而是危险而又鲁莽的。所以勇敢是在危急时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所做的正确措施。

  ——别善恶。“勿以晋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恶分别是一点点积累的,但是,是不是坏人就一定是不可饶恕的呢?陈寔是东汉人,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小偷为偷他家的东西而藏在房梁上,他没有说明,只是召集子孙们说:“不要沾染上那些坏习惯,否则,久而久之,品性就坏了。房梁上的那人就是这样。”那小偷听了,急忙下来磕头认罪。陈寔说:“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坏人,想必是被生活所迫,回去要深刻反省自己呀!”说着,又叫人送了两匹布给他,那小偷千恩万谢地走了。你看,善恶本是一念之间,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平时的坏习惯而使品性败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相信古人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为我们带来帮助的!

国学经典4

  免费接受国学教育

  初冬时节,银杏落黄。 11月18日清晨,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绵雨,坐落于合肥闹市的“小筛子义学私塾”里,传来孩童清脆稚嫩的读书声。在这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在“小筛子义学私塾”一间读室里,十几名四五岁的孩童端坐桌前,眼不离书、手指点读,老师读一句,学生们跟读一句。近500平方米的教室,摆设陈列古朴典雅,供桌上恭敬地摆放着孔子雕像,书架上满满都是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一两株绿色植物点缀其中,自然和谐幽幽书香萦绕其间。

  “小筛子义学私塾”与其他国学培训机构最大的不同,是“小筛子”对学生完全免费,机构是不收任何学费的。 “我注重精神生活,热爱传统文化,凭着良知和年轻的热血,为自己的人生找点价值,带一帮孩子、读一点古典经文,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仅此而已。 ”“小筛子义学私塾”创始人王武东说。

  王武东的父母都是安徽大学的教职工,他从小就在大学校园里接受文化教育的熏陶。大学毕业以后,王武东在安徽大学计算机学部工作,但在他的内心中,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20xx年,王武东在合肥市肥西路上一间平房里创办 “小筛子义学私塾”,开始了公益传播国学教育之路。截至目前,有5000名孩童免费在“小筛子”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古文经典的国学教育。

  每天傍晚5点半左右,“小筛子义学私塾”里,坐满了3岁到10岁不等的孩子。每个孩子进门后都先向老师90度鞠躬,恭敬地问候“老师好! ”其他的孩子沉静地坐在私塾的书桌前,在墙上孔子的画像注视下,默诵着儒家经典《弟子规》等古文经典。

  “每天幼儿园放学后,我直接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诵读古文,希望孩子能在启蒙阶段打下国学基础,也希望孩子在这里诵读国学,可以让他好动的性格顺下来稳下来,内外兼修培养良好气质。 ”家长李玲告诉记者。

  在“小筛子义学私塾”,王武东选用《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等一系列中国的古文典籍。 “儿童记忆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处在最初的成型阶段,让孩子们诵读优秀国学经典著作,领会其中的精髓,是一种传承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的有益尝试。 ”王武东的妻子陆易说。

  在质疑中砥砺前行

  办学11年,“小筛子义学私塾”在质疑和争议中,风雨兼程不断前行,收获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关注。

  在“小筛子义学私塾”入口处,墙上有一个告知栏,10月份财务收支表上明晰地列出当月所得捐款,以及当月捐款的去向用处。在告知栏下,设置了一个木制的“义学善款箱”,上面贴着“捐款不是学费,一个是爱心,一个是交易”的字条。

  曾有人质疑“小筛子”的公益性质,因为“小筛子”接受家长和社会捐助捐赠。“捐助不仅仅是捐钱,还有义工、志愿者来帮忙教学、做后勤等。 ”王武东说。

  20xx年,王武东辞去安徽大学的工作,与妻子陆易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筛子义学私塾”中。为了能够让小筛子义学私塾继续办下去,让更多的孩童能够接受国学教育,“小筛子”开始接受社会的捐助。

  为何要公开账目?王武东告诉记者,“小筛子”是公益事业,创办人只是引领者,不是此事业拥有者,大众有权知道创办人个人财产。不管“小筛子义学私塾”每个月接受多少捐助,王武东夫妻两人的每月工资加起来也只有1000多元。

  “小筛子义学私塾”在教学中“不讲解,只背诵”的做法,让人难以理解。“孩童年龄小,诵读只是一种记忆力的教育,但是一旦成长到某一个阶段,这些孩子就会茅塞顿开。 ”王武东解释说,读经教育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声韵的训练,学国学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孩童的识字量增多,拥有更强的社会承受力,也能够培养孩子的格局意识。

  引起争议的还有“小筛子”的严厉教育模式。 “不听话的孩子是要被用戒尺打手心的。 ”王武东解释,之所以采取这种传统模式,是教育孩子要有恭敬的心,尤其是传统的'尊师之道应当重建。如果一些家长接受不了这样的“体罚”,也只能带着孩子离开。

  国学之美绽放心间

  近年来,“国学热”在江淮大地持续升温,各种国学班、国学讲座遍地开花,各地纷纷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学教育活动,讲授国学知识的书籍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王武东对于目前的“国学热”显得非常平静,他对学校的国学普及教育,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国学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重新树立起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是长期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一时的“热”。

  “小筛子”主张小作坊式私塾模式,只接收3岁至13岁的儿童,教学设置为4年循环,通过一个老师认真带领学生读经,慢慢提升学生心灵,在积累中培养孩子的心性。每个孩子在4到5年的时间里里,大约会背诵约10万字的古代文化经典。通过传统国学的耳濡目染,可以教育孩子懂礼仪、孝顺父母,培养其良好的心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内外兼修,具备良好气质。

  “现在国家层面上都在推进国学教育的普及,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事情,我非常赞同这种决策。 ”王武东说,过去学校教育就是简单的应试教育,考试考什么,就相应地学什么,但是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培养。

  据了解,早在20xx年,省教育厅就以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为突破口,在全省100多所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工程。 “随着学校和家长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并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合肥师范附小副校长王玲玲说。

  让国学之美绽放于青少年心间,教育部门也在交出自己的“答卷”。各地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学校道德讲堂,开展中小学经典诵读展示、交流、评比等活动,引领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千万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一粒粒芬芳的国学种子。

  “在我看来,国学不仅是‘之乎者也’,也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在孩子启蒙阶段接受国学滋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有勇气,茫然时有所坚持,成功时不过于自我膨胀。 ”家长桂遥这样理解“国学之美”,他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感受到国学之美、传统文化之美。

国学经典5

  【内容摘要】: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对于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国学诵读品质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 “熏习”或“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有效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资源,如果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精髓,语言简炼,寓意深刻,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职业道德;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许多经典名句,朗朗上口,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诵读这些国学文化,不但可以让小学生汲取国学经典的精华,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先哲的为人处世之道,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勇敢的优秀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我个人认为,以诵读国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好诵读篇章,搭建德育平台。

  在诵读文章的选择上,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不同年级对诵读内容进行分类选择。首先要精选中国经典文献中的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名家名篇,去掉一些消极、片面的内容,选出励志、上进的内容,要将经典国学教育与学生成长联系起来,通过诵读、书写、聆听经典,多角度体现经典诵读同智育和德

  育的结合,让学生熟悉并热爱传统文化。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可诵读《三字经》,三四年级学生可诵读《弟子规》,五六年级学生可诵读《论语》。不同的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经验,所以在诵读内容上不能是一个标准。

  二、打造人文校园,创造德育氛围。

  1、营造诵读氛围,激发诵读激情。学校坚持“四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日一记、每周一课和每学期一赛:每天利用早读、午读、晚读时间坚持集体诵读30分钟;每日精选一篇经典让学生进行背诵学习;每周上一堂经典赏析课,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每学期利用“五一”或“十一”庆祝活动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四个一”并行推进。

  2、设立国学专栏,加强宣传力度。在校园内开辟专门的经典文化区域,设《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栏,在学校和班级黑板报上每周更新

  诵读内容,举办传统文化知识展,使学生了解古代人物的故事和历史的发展变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触目可及,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孩子们的文化修养。

  三、落实活动举措,加强德育实效。

  要想以国学诵读陶冶学生品行就要要实现三步走:一背诵,二理解,三践行。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刚接触之时,不容易背诵,更不必说理解了。但是诵读经典之作,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晨读,以及课余时间经常诵读,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过程要让学生,记忆背熟。其次要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讲国学小故事,谈观点等的方式谈一谈对诵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内化。再

  次学校要将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学校德育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文明的人,一个会感恩的人,从而达到将理论转化为行为的最终目的。

  四、创新诵读形式,激发诵读兴趣。

  枯燥单一的诵读方式难以让学生长久坚持,更别说在诵读中修身养性了。如果将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游戏、吟唱、快板、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活动之中,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就会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朗读,自然成诵,不主张布置诵读任务和诵读指标。要经常在小组中、班级中、学校中开展演讲赛、接龙赛以及擂台赛等带激励性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五、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在活动中,学校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学校每月都评选一次“诵读之星” “解读之星” “践行之星”,表彰哪些诵读国学富有成效的学生,

  以此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好地笃学、明志、立德与做人,从而达到在诵读活动中让学生的品行得到熏陶的目的。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懿言懿行,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正直善良的品质,从而获得性情品德的陶冶,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总之,国学诵读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国学诵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人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才能逐渐养成;才能让学生在深刻地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扎下中华传统文化之根,进而引导学生自觉地、终身地学习,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国学经典6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湖村乡小学全体师生。

  2、比赛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书目中自选。

  3、比赛形式:以小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鼓励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参加展示活动,每个节目时间3-5分钟为宜。

  4、着装要求:服装统一,整齐大方。

  所有节目必须有配乐,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5、比赛时间:10月30日上午8.30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校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学生组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教师组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若干名。

  五、活动流程:(一)、主持人致词(二)、诵读展示(三)、现场评奖(四)、领导讲话(五)、现场颁奖

  六、现场具体工作安排评委小组

  组长:黄艳萍组员:5个校级领导

  评分办法: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的总和为最后得分。六、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活动过程

  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评比结果

  学生组:

  一等奖:五(1)班五(2)班

  二等奖:六(2)班,二(1)班,三(2)班,四(1)班

  三等奖:一(1)班,一(2)班,二(2)班,三(1)班,四(2)班,六(1)班

  教师组:

  一等奖:吴丽萍

  二等奖:张正炎,杨霞,吴旺龙,邱国英

  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国学经典7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

  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

  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

  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

  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

  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

  《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

  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

  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

  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

  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

  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

  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经典8

  真情流淌于血液,文化蕴含于精神。国学则是从古至今所有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

  在过去渺远的岁月当中,抚慰了多少才子佳人的心;如果你听过<<广陵散>>,你就能够体会古人那种简远淡泊;如果你欣赏过<<风雨鸡鸣>>你就可以读懂中华儿女的悲慨过往。沧桑流淌于指尖,神情落墨在纸上,人生如棋,落子无悔,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是国学带给我们的生命真谛。

  天空之大,唯有白云漂浮其中;文化之深,唯有国学熠熠生辉。

  当我们静下心来,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是否曾被其中璀璨的文化所震撼?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一个拥有五千年智慧的国家。

  看着台上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少年,从口中流畅的道出一幅幅押韵的对联和一句句优美的古诗,我的.眼中充满了羡慕,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我们明明年龄相同,而且同样是中学生,可是他们是如何留出足够时间来背诵,了解和欣赏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呢?难道自己当下的学习任务就可以放轻松了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认真看下去,台上的两位少年依然是伴随着古色古香的中国古典文化和振奋人心的音乐进行比拼。如果答题速度跟不上,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回答自己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但是台上的人丝毫不分心,他们始终保持一个信念:我永远是最棒的!而在生活中的一些人,仅仅遇到一些鸡毛蒜皮,不足挂齿的小事就滞留不前,自暴自弃。国学,不仅仅是古文,古诗,对联等方面,它还包括着一个人最起码的信念,在感觉自己无路可走时,我们一定要坚持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神,在遭受别人冷漠是,我们一定要学习孔子“人不知而不愠”的的精神--亦君子乎。

  我想问题也该解决了,学习国学,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修养,是用来提升自己水平,升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法。所以,现在开始,让我们爱国学,学国学,敬国学,共同歌唱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典雅文化。

  现在,无需压抑,用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敬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炎黄子孙万代千秋。

国学经典9

  每天晚上,妈妈都要带领我走进“国学天堂”领略其中的神奇境界。

  妈妈一句一句地给我讲解《《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歌》,的意思,让我领会其中的意义。并让我不停地读,不停地背,每天中午背、洗脚背、睡觉也背、连我做梦都在背。学习了国学,让我感触深受,也让我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怎样学好文化知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让我们孝敬长辈,尊重父母。恭敬地聆听。

  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教训时应该顺从并且接受批评。这里《弟子规》要求我们要孝敬父母,而我却什么也没做到。父母叫我,我当作没听见。父母叫我做事情,我拖拖拉拉,十分不愿意做。父母批评我,我不接受,还故意跟他们唱反调。我读了《弟子规》后,我脸红了。在学习中,它也给我很大的帮助。“口而诵,心而惟。”它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恒心,还要一边读一边思考。而我读书的时候不去思考,只顾着大声朗读。没有真正地理解句子、词语的'意思。我后悔当初不去思考。

  国学读起来虽然很难,但它让我懂得了做人、学习的道理。它像大船里的帆,带我驶向远方。它更像不会说话的老师,不断地鞭策着我上进!

国学经典10

  第一个危机,来自于合格的老师百不得一。判断一个塾师是否具有基本的国学素养,只要看两点:一,他会不会写合格的诗词,二,他会不会写合格的文言文。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里记载的一则故事:某地有塾师水平很差,不识“郁郁乎文哉”,念成“都都平丈我”,后来有新塾师念“郁郁乎文哉”,学生骇怪而散。十年来,徐晋如接触书院、私塾机构数以百计,除了北大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的'龚鹏程国学院、北大中文系博士檀作文先生的雒颂堂私塾、杭州民间学者季惟斋先生所办的私塾是国学正脉,这种情形实在太可怕了。

  第二个危机,来自于功利思想。国学在传统上是精英之学。夏商周三代,教育就已经非常发达。研习国学,绝不能抱功利思想。一旦想着学国学怎么“有用”,其用心就卑下了。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的教育是所谓六艺之教,一面要诵习国学经典,这要有专门的硕学之儒讲授,一面又通过诗、礼、乐的熏陶,养成学生完善的人格。所以真正的国学教育,就该像龚鹏程教授、檀作文博士、季惟斋先生那样,由诗入手,涵养性情。然而很多家长,只把国学当作让孩子守规矩的训诫,于是《弟子规》这样的糟粕,堂而皇之成了“国学经典”,实在是令通人齿冷。

  第三个危机,来自教育者的乡愿卑贱。国学教育,从来靠的都是教化。教化在从前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但现在很多机构把国学当成商品卖,这个过程中,标准便在一点点地降低。大众读不了正体字,于是就用简体字教材,大众不能接受正音诵读,于是就改成普通话朗读,大众想听他们听得懂的,于是精深的义理、高贵的精神,被要求往通俗甚至庸俗的方向讲,最好能喜闻乐见!但是,作为一个师者,因为我永远不会降低标准,在他们看来,我所讲的东西,也许是个好东西,但卖不上价,等于什么用也没有。

国学经典11

  国学以行孝道为主,其有关书籍,以孝经为中心。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损伤,这句是孝经中的一段。 译解是:自己的皮肤,骨肉是父母给的不敢去损伤。所以父母是我最亲的人,没有人可以代替我们的父母。父母向来是关心我们的,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光阴。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但是父母打我们,请不要记仇,打我们是关爱我们,还是教育我们。 “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是纵即逝的眷恋,所以赶快你的父母尽一伤孝心吧!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 比如动画片的关于孝心的话就有许多。沉香救母也是一篇关于孝心的.,还有二郎神劈山救母。这都是以孝为中心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书都是关于孝心。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度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相信水的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国学经典12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大概是连小朋友都会背的吧!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学经典却一直流传并发扬至今,《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四大名著》……这些著作无不体现出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就拿汉字来说吧!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现在的简化字,其中经过了多少的改革与创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廊里,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演绎着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几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启迪人们心灵的钥匙,是指引人类进步的一颗闪耀的明星,是人类美好精神的寄托!所谓经典,就是司马迁搜集华夏文明,留下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尝尽百草,用亲身体验造福后世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呕心沥血编纂的《四库全书》……

  每一篇著作的完成,无不凝聚着那些作者们心血!说起经典人们还会想到让国人骄傲的唐诗宋词。我喜爱王维的“大漠孤烟”,喜爱李白的“桃花流水”,喜爱杜甫的“齐鲁青未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了多少绝境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壮志豪情?“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体现了诗人那坚贞不屈的铮铮誓言!还有“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诗人流露的又是怎样一份真切的思乡之情啊!

  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诵读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植根在心中,茁壮在我们的人生旅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让国学经典,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学经典13

  1、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2、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3、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4、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5、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6、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7、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8、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殽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9、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10、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国学经典14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体诵读《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国学经典15

  诗词,是古代文人抒发感情的方式;诗词,是现代学者渴求的精神食粮。诗词带给我们知识,诗词带给我们古人的所思所想。

  《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就是“诵读经典”,并把古人的美德传递给观众和参赛选手的'。

  《国学小名士》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初露锋芒”。这个环节要将选手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六人。依次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词。答题限时五秒,直到场上剩下三名选手。

  当我听到这个规则时,我十分震惊:要根据一个字进行背诵古诗的车轮战,对于选手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想到几句诗?但是我错了,他们在场上对答如流,几位选手一共答了将近上百句,这个环节才结束,比赛才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火眼金睛”,“火眼金睛”是抢答题,选手们要在大屏幕上依次出示的关键词中,找出与题目为异的关键词,答对加五分,答错扣五分。在这个环节中,得分最低的三个人会被淘汰。

  “火眼金睛”这个比赛项目在我一开始看是十分简单的,因为这考察的是简单的文学常识。但是当我第一次观看这个环节时,我发现它并不简单,有些古代文人有自己的“号”和“字”,但是我们对此并不熟悉,了解并不透彻。我知道了国学学习要精、要透的道理。

  第三个环节就是“妙笔生花”了,国学专家选定一个情景,选手跟据情景写一首五言绝句,经过评委打分,评选出名次。“妙笔生花”是真正的应用考验,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一个环节。它是国学功底的体现,也是文学素养的体现。

  我看了《国学小名士》后,深深感到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之相比,发现我对国学知识的掌握差之甚远,因此我一定好好学习国学,把国学这本厚厚的大书仔细翻阅,认真研读,领略国学,享受国学。

【国学经典】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范文-国学12-25

国学的经典01-24

实用国学经典作文国学经典 作文01-09

国学经典书目07-28

国学经典名句07-22

国学的句子12-15

国学的名言09-30

经典国学作文01-07

国学经典格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