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后反思

时间:2023-06-12 13:19:21 语文 我要投稿

小班课后反思17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课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课后反思17篇

  小班课后反思1

  小班的音乐活动好久没有亲身体验了,好久没有尝到小班孩子们甜美的声音了。今天的网上音乐观摩活动让我震撼:一首老歌《小蜜蜂》的旋律在严雷老师的创编下,变成了一首熟悉简单好记又赢得大家喜欢的快乐礼貌歌;多次的演唱形式,采取了不一的角色出现,还运用了各种不一的声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特别是那漂亮的课件制作和课件运用的效应,让我羡慕不已、五体投地。可见,严老师她善于挖掘音乐元素,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了如指掌,并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创设音乐环境,还在活动中营造自由、轻松的音氛围,让孩子在音乐环境下加强音乐的感染力,针对个性积极调动幼儿参与性,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一开始,以一座房子引出,让幼儿说说觉得会是谁的家,对于孩子们的答案并没有肯否,而是采用走近点去看看边慢慢放大房子,让孩子们自己观察到熊的图案,从而使他们自己肯定是小熊的家,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也增强了信心。

  接着利用课件让幼儿观察有谁来小熊家做客,通过小动物来做客的情境,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动动中熟悉了旋律,还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在学唱中都是以角色的身份来练习,首先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妈妈,接着熊宝宝,然后是熊爸爸,最后分角色来演唱,孩子们在一次次扮演角色中一遍一遍快乐的学唱着,虽然是反复演唱,但由于每一次的要求不同,在情境扮演中学唱,所以孩子们至始至终快乐的`演唱,最后以一首活泼有趣的音乐律动中结束。

  从这次观摩活动中,我感悟到要想上好一次音乐活动,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唱爱跳是幼儿一种语言,过去我们的教学活动大部分老师都是以老师教,幼儿以学为主。一首歌曲老师反复的演唱,让孩子机械的练习。在这种情境下孩子们就失去了对音乐的想象、理解,根本不能体验情感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不但要创设音乐环境,激发兴趣,还要做到融入孩子们的世界,做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小班课后反思2

  一、目标中指出要积累长短的经验

  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是通过相互比较得出的,所以“比”这个能力和方法,一定要教给幼儿。但是整个活动中我都没有很重视这个能力,在活动一开始,大家找自己位置这个环节,我将椅子拿起来把彩条进行了对比,粗略地让幼儿感知了“比”这一方法。而后的动物(大象、兔子、长颈鹿)比较中,没有具体的维度,只是用眼睛观察发现,应该确定一个维度来比较,比如用尺或者绳子等,让幼儿有一个量的感知,否则就没有科学可言(现实中大象的耳朵比兔子还长呢)

  二、材料准备上:

  1.教师操作材料

  (1)我事先准备的在魔术箱里放了两条长短不一的绳子,但是活动中发现短的那条绳子没有放进去,只有一条长绳,当时有点无法收场。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改为变出一根绳子问问幼儿它是长是短,说长,再变出一根更长的绳子,再将两根绳子进行比较,让幼儿明白要通过“比”才能知道长短。在分长短食物的环节,我准备了两个长短不一的盒子分别给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可是也由于疏忽大意落在了教室里,只能用两个椅子代替,失去了原先的游戏性和情境性

  (2)比较长短这一技能上,还需要一个参照物(中间物),尺或者绳都可以替代,作为衡量长短的标准,而不能只是肉眼观察

  (3)对于小班幼儿,游戏性、情境性要求很高,温暖活跃的气氛也很重要,教师可在开始环节加点音乐,“今天动物园要进行比赛,内容是比长短,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先请小朋友们入场,按照我刚刚说的`要求找到你们的位置啊”

  2.幼儿操作材料

  (1)长短不一的纸条在找好位置后,就显得很多余,无法再利用上,我觉得在找的时候就可以用贴的,撕下不干胶,将自己的彩条贴在椅子上的彩条下面,这样一来长短一目了然,就免去了后面有些幼儿拿着彩条不知道放哪儿时就一直拿在手上玩

  (2)长短不一的食物,其分辨率也不是很高,我没有拎出来先认识一下,而是让大家直接就开始去分。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是随便在放食物,根本没有顾及它的长短。此环节教师应该要先将这些操作材料与幼儿认识清楚,让幼儿弄懂了长短的食物,搞清了任务才去行动。

  小班课后反思3

  一、教学前的思考:

  课程的来源是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蔚斗分园幼儿宣传画特色教学的要求,以教研促科研,我们蔚斗分园在学期初就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磨课研讨与交流,按照各课题的要求在每月由一位教师进行磨课,在磨课中反复进行修改和提升,让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园本课题开展的有效性。我作为小班组的成员之一,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在设计和开展幼儿宣传画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考虑小班幼儿的美术总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宣传画的教育目标。那么,怎么样的宣传画教育才能是符合幼儿的呢?实践证明,只有将绘画和语言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真正地感受到宣传画的教育意义,才能使幼儿获得有效的收获。

  二、小班幼儿的发展: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小手的肌肉发展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所以,我在开展幼儿宣传画《国庆节》的教学活动中,既要考虑让“幼儿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又要从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照顾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开展幼儿宣传画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课件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国庆节的热闹场面,认识国旗,从而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后的自我评析:

  在进行此次教学活动前,我在网上收集了丰富的图片,比较充分地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教学中幼儿出现的反应,我能够及时有效地作出回应。总体来说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和顺利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和缺点。在导入环节中,我给宝宝们出示的图片北京天安门,好多幼儿都没有去过北京天安门,没有直观的.生活经验,看得比较少,故幼儿说不出来,只有个别幼儿知道是我们的首都。接着,我又引导幼儿再仔细看看北京天安门上还有什么?帮助幼儿提升对国旗的认识,了解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星,一颗大四颗小。然后,在幼儿了解了国旗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画国旗。最后,让幼儿讨论:如何去告诉弟弟妹妹这是国旗?国旗上面有五颗星?这个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已经对宣传画有了一个初浅的认识。

  四、教学后的反思:

  ①教师要善于选择幼儿喜欢的教学内容。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认为只有“从孩子的需要入手”,才能把“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这句话落实到实处。本次教学活动中,我虽然抓住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将幼儿放在了主体的教学位置上,在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和交流中,鼓励幼儿人人能够拿着自己的绘画作品,去告诉弟弟妹妹,虽然幼儿是第一个作为一个哥哥姐姐,要主动与陌生的人交流,个别胆子小的幼儿会出现退缩,但是他们还是会和同伴一起勇敢地拿出图画作品,给弟弟妹妹看,着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我相信孩子们在第二次的宣传中,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②教师要精心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

  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这时孩子的无意注意容易随兴趣而转移,只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调动、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由于我出示的课件和图片很美,一下子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了。然后,我有以自身的情感、语言等提示和感染幼儿,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对国旗的尊重。总之,我所设计的教学形式比较符合幼儿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平,让幼儿说一说、画一画,使幼儿的情感、兴趣得到了满足,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

  ③教师要周密考虑各环节对幼儿的发展是否有促进。

  一个成功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与考虑。(是否兼顾了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是否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等问题)都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活动中,从观察——理解——感受——体验——交流中,感受艺术活动的美,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兴趣,此次活动主要是围绕幼儿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开展的,在说画悟画中,感受绘画作品的画意。总之, 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善于观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儿,时刻做一个有心人,将新《纲要》的精神切实地贯彻到自己的实践工作当中去,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小班课后反思4

  《城里老鼠和乡村老鼠》是一次十分有意思的语言活动,它经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趣味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为了有效开展这次活动,课前我不但自我收集许多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还让孩子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并带到幼儿园,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齐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一样,积累一些经验。活动的开始,先让小朋友一齐在投影仪上欣赏这些画面,聆听小朋友的介绍,然后教师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给你什么感觉呢?”在此基础上,大家对城市和乡村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中,我和小朋友围绕“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欢到城里生活呢?还是喜欢到乡下生活?经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我的意见。孩子的精彩回答让我赞叹不已,感触很深。我深深喜欢这些孩子们。

  其实,城里和乡下都有自我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都为自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孩子们都说了自我喜欢城市和乡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适合我们自我的都是最好的。此刻我们的城市和乡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农村的生活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异常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必须要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活动中孩子勇敢的辩论是整个活动的亮点。

  在语言《分房子》活动中,结尾部分我设计了语言游戏“接龙”,让孩子在孩子的提问要求下尝试接答结果,“因为天气太热”(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开空调……)“因为我爱吃蔬菜”(所以我的身体好,所以我长得高,所以……)

  结尾部分的设计,将故事教学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掌握“因为……所以……”的句式。“因为……所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短语,将这个短语的学习运用在语言游戏中,比较贴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孩子们的情绪,为幼儿正确使用短语“因为……所以………”作了铺垫。让幼儿能主动学习,敢于尝试思索,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较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尝试精神,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小班课后反思5

  经过这次月检的过程中,让我发现很多让教师们惊奇的事情,小朋友们能够更好的自我去朗读儿歌,更好的去认知这个儿歌,这样的儿歌能够琅琅上口。我想这样的结果是不停地去坚持渗透儿歌的结果。每一天在不一样的时候,利用充分的时间,为小朋友们播放儿歌,而在每次听的时候,其实他们都是在记忆和复习的过程,我提议教师们应当抓住这样的契机,更好的让孩子去理解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死记硬背。

  对于亿童英语来说,幼儿们经过vcd的观看,丰富的图片,琅琅上口的音乐,标准的发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样,利用充分的时间去播放vcd,让孩子在观看中加深印象,从“冒话”似地复读,到认识独立说出单词,唱出整首歌曲,而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仅有教师的不停坚持,才会在阶段时间内收到效果。而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每一天的教学环节中,都是在不停地坚持做着为了同一个目标的事情,我相信必须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次月检就是一次坚持的结果,是孩子从认知到理解的过程的结果。

  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是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塑造来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的朗读,每一次的复习,都成为了孩子成长的阶梯。可爱的孩子们,教师相信你们能够经过努力,到达同一个效果,那就是为了完美的明天,努力创造,为了自我的`未来,打下最辉煌的基础。教师相信你们,加油。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欢乐!”还有个异常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听课教师,微笑着说:“教师我喜欢你,祝你欢乐!”一个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师的身边,微笑着说:“教师,你教我唱歌比赛得了三等奖,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给你。”……

  从此次活动中能够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欢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简便、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蕴涵的力量。

  小班课后反思6

  小班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与自身情绪的支配影响,小班孩子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数学这种抽象枯燥的内容,他们多为不易理解和兴趣不足,所以大多孩子对于数学的学习还需要对具体实物的探索和体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之中,让数学活动更加趣味化、情境化、游戏化,通过与周围具体实物的交互作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内化成经验,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发展。《一起去郊游》是“好伙伴”主题中的一个数学活动,主要是创设让孩子们排队、以“坐车”去郊游的情境中,区分出自己在队伍里的具体位置,辨别认清前与后。

  外出郊游是孩子生活中非常喜爱的,每次提到去春游,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记得很清楚。活动开始,我请请5个孩子模拟坐坐车的情境,许多不经常举手的孩子也积极的举起了小手。就此我也趁机表扬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举手的次数更多了。因为第一辆“车”为个别孩子的示范尝试,所以在选择这5个小朋友的时候我注意到5个孩子的日常表现,当我问道:“熙熙,请你站在宝怡前面;雨璇,请你站到浩文后面,他们都基本能正确的做出反应,一些未请到的孩子也被感染,情绪一直很积极主动,有时请到前面的孩子动作反应稍慢时,下面有些心急的孩子早就开始提醒他们了。

  借着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又马上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谁的前面是谁,谁的后面又是谁,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纷纷举手,要求孩子们用完整的话:“xxx的'前面是xx,后面是xx”的句式进行表述。看到孩子们对“坐车”去郊游的游戏兴致很高,于是我又随机创设了一个集体操作游戏,让孩子们稍微改变了前后的位置方向,变成了4辆汽车,坐在第一个孩子就是汽车的驾驶员,将绳圈作为汽车方向盘,孩子表现的很开心。坐上“汽车”后,我引导孩子们观察xx前面坐着谁,后面又坐着谁?自己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随后,我请孩子们用“开火车”的语言形式表述“我的前面是xxx”“我的后面是xxx”“我坐在xx的前面”;“我坐在xx的后面”;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个句式,给每个孩子都能有表达的机会,满足了孩子们想说愿意说的想法。

  当然,每次的活动都会有一些亮点与不足之处。整个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从孩子角度出发,为孩子创设了一个情境化、趣味性强的情境,寓教于乐。同时,我发现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当然有亮点也会有不足,本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方面还是不够到位,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安排一个与活动相关联的游戏活动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更有帮助,让孩子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前后的认知,例如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前后做运动等等。活动的不足总会在反思中才能被发现,其实如果在活动前能够考虑的再全面细致些,那可能活动中的不足也会减少。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但往往我们会忽视一些小的细节,也许我们多多关注细节会对我们教学带了更大的帮助。

  小班课后反思7

  哗啦啦,下雨了!幼儿虽然抱怨下雨的日子太没劲了:不能出去滑滑梯,不能奔跑,不能出去散步。可是他们却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利用孩子这个兴趣点,设计了《和雨约会》这个活动,让孩子撑着雨伞,穿着雨鞋,通过听、看、摸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和雨约会》就是引导幼儿在雨天里寻找快乐。而孩子们也常喜爱雨天,上个星期的一天,下着雨,孩子们看着外面的雨多想出去玩,可是我没准备好让孩子们拿雨伞、雨鞋,放学我让孩子们准备好雨天里用的用具,星期二拿来。到了星期一这天,天色特别好,孩子们问:“老师你让我们带雨伞,干什么呀?又不下雨。”“先保密,等会儿会下雨的”孩子们一听,都来劲了。我在食堂里准备好水管,接好水龙头,准备“人工降雨”。

  活动开始,孩子们带上雨伞,穿着雨鞋,来到室外。“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孩子们一口同声地说:“晴天”。接着“人工降雨”“看,天下着什么?”孩子们欢呼起来:“下雨啦,下雨啦。”“你听到了什么?”“哗啦哗啦” “淅沥沥”“滴答滴答”……“雨落下来时像什么?”孩子们睁大着眼睛仔细地观察,有的说“像长长的线”有的说“像头发”还有的说:“像面条”等。“雨落在哪里?”“雨落在雨伞上”“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房子上”“雨落在大树上”……“被落到的地方变的`怎么样了?”“湿了。”新新说“雨下在脸上真舒服”。涛涛说“凉凉的”。“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很开心,长大了”“让我们一起用手去接一下雨,会有什么感觉?”孩子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湿湿的、凉凉的”。这时还看见有的孩子在踩水坑,水花溅起来了,他们高兴地笑着,叫着,有的弯着腰,突然喊起来“看呀,像镜子,水坑里也有一个我。”“看呀,雨落下来,地上像开了一朵朵好看的花呢?”……他们兴奋地交流着谈论着,发现着。

  《纲要》在教育与发展之间坚持了“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本次活动在大自然课堂教学中,以及“雨”是“人工降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了,在活动中通过提问有效地引导了孩子利用各种感官,去看雨、听雨、接雨、踩雨,充分体验了下雨天的乐趣,从中了解雨的特点,感知天气的变化。让每个孩子能亲身体验,去观察、去发现,在雨中寻找自己的快乐,都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且孩子和我的交流更加地直接与自由,他们的行为不受拘束、不受干涉,距离也更近了。整个活动过程,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在“人工降雨”中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知的欲望,使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了解了雨,也培养了孩子们乐于观察、乐于发现的科学品质。还使孩子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经验,在雨天里感受到了更多的快乐!

  小班课后反思8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非常具有韵律美的儿歌,从这首儿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源于生活题材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句子简短、语言朴实又非常具有韵律美,这样的儿歌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小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小班教学,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我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瓜类,喜欢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美。2.能有节奏地朗诵儿歌,正确发音guā。

  活动开始我先出示小娃娃的图片,让他们和她打招呼,之后再用小娃娃的口气和他们说小娃娃要去菜市场卖瓜,让幼儿猜猜小娃娃会买什么瓜,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吃过的、或在菜场、或在水果店里看到过的瓜。幼儿积极的回答问题,说出了很多的瓜。之后我完整的念儿歌,提出问题:小娃娃买了些什么瓜?幼儿每说出一个,我便在我的百宝箱里找出这瓜的照片贴在黑板上。我出示百宝箱时,幼儿显得很兴奋,注意力也很集中。每出示一张照片时,我便让幼儿念几遍这个瓜的名字,在念的时候我也注意纠正他们guā。我发现我不用每个瓜都让他们念,他们不常见的瓜多念几遍就可以了,不然时间久拖得有点长。在之前我也教给幼儿几种瓜,有前期的经验铺垫。因此,在课上我没有多的了解瓜的样子、形态。有些瓜幼儿没有听出来,我就又念了第二遍,让他们听听还缺了那些瓜,幼儿回答问题,我把这些瓜的照片有秩序的摆好。

  活动的第二部分,我跟幼儿介绍这首儿歌的名字叫《瓜娃娃》,我完整的讲诉这首儿歌,在念的时候把缺的`图片给贴上去,让幼儿跟念两遍。这里整体念过于少了,应该再让他们多念1遍,再分角色念会更好,幼儿念的时候基础也会更深一点。之后我就让幼儿分角色念,男孩子先站起来念儿歌,我发现小班的幼儿对于性别还是不是很了解,再叫男(女)孩子站起来时,有些男(女)孩子都没有站起来,这里的时间有些空。在念的时候,幼儿对于常见的瓜还是能念出来的,对于苦瓜、菜瓜时,幼儿的声音就有些轻,我需要提醒一下,才能念下去。我还设计了让幼儿有节奏的的念儿歌就是让他们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多数的幼儿顾了念儿歌就不拍手了,拍手的声音也是稀稀落落的,节奏感并不是很强。在念第二遍之前我又提醒了一遍让他们把小手拍起来,但拍的还不是很有节奏感。

  最后,我提问,你买了这么多的瓜会给谁呀?幼儿就说给爸爸、妈妈、爷爷等,然后让他们自己拿着小篮子去送给我们的好妈妈,以此结束整节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幼儿不常见的水果,我可以在前期准备更多一点,这样学习儿歌时也会更容易一点。

  小班课后反思9

  我园每学期的好课展示活动开始了。我今天上的是小班语言活动《水果宝宝去旅行》。设计这节课是希望通过儿歌欣赏,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活动来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体验诗歌和游戏带来的快乐。为了这一节课我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设计流程,编写教案,下载音效,选配乐,制作挂图,卡片头饰等,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但今天上完了课心情并未感到轻松,在反复看了我的课堂录影及听取同事们的听课意见后,我对我的这节课作如下反思:

  一、活动准备不够充分。

  教授者对课堂状况应该有个预设,对幼儿的认知面应该有个预测。如我在问到“什么是旅行?”的时候,小朋友们都答不上来,最后在问几个孩子未果的情况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这样明显地削弱了课堂的气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既没有预设也没有预测,只是重点备了教材而忽视了还要“备孩子”!“备孩子”就是对你教授对象年龄层次,认知层次应该有个很准确地了解,这样才能做到你抛下一个“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继而一个接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而平时我们在和孩子交流关于旅行的话题时总是说“去哪儿玩的呀?”等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接触一些书面语,导致了认知面的狭窄。这是我要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要注意加强的。

  二、环节需要多推敲,语言需要多锤炼。

  有人说教无定式,的确,教学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教学就是一种驾驭的艺术,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他的课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气场!但这种驾驭是基于一个很科学的环节设定而说的。比如说我今天这堂课的'游戏活动就没有设计好,事前我也没想到孩子们在拿到胸饰后就站在那悄悄谈起心来,孩子们(活动主体)注意力的转移导致游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假如我这样设计:先不给他们挂胸饰,而是先引导他们念儿歌,选择念得好的声音响亮的挂胸饰玩游戏那情况就肯定不一样了。

  一个拥有超强驾驭能力的人他的语言能力也是超强的,每句话都不累赘,每个问题都击中要害。而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我的语言有些啰嗦,太多的“嗯,呀”等象声词。有些地方过度不自然,比如在导入西瓜爷爷的卡片时就很含糊地带过了,如果换成这样:出示了火车图片后就问“火车是空着的,要想让他动起来必须有人来开呀,那他是谁呢?”,然后亮出西瓜的图片,贴近火车的驾驶室,再问“西瓜爷爷开火车去干什么呢?”,然后就顺理成章地导入第一句儿歌“西瓜爷爷开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这样一来干净利落,毫无赘述,环环相扣,紧密流畅。

  教育就是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进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到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备课,注重环节的科学紧凑性,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争取做个有超强课堂驾驭能力的教师!

  小班课后反思10

  这是新小班孩子们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二周,刚刚稍停住哭闹的他们,已经能正常的进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孩子们在家中可谓是家中的宝贝,身边有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围绕,“生活”一直围绕着他们在转。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那是相当大的,从小在亲人身边,有任何事情都有亲人的帮助,这样渐渐长大但是还是喜欢在爸爸妈妈身边,不愿意去和别的小朋友有交际,不愿意去自己找朋友,导致现在的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所以从此原因入手,我开展了《小兔找朋友》这个教学活动。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小兔白白每天整天的跟着妈妈,导致她连一个朋友都没有。有一天,妈妈给了白白一个娃娃,叫她带着自己的娃娃出去找朋友,小兔在出去的路上碰见了小黑兔和小羊,小黑兔和小羊遇到小白兔时分别都要小白兔手上的娃娃玩,这时的小白兔都答应了,于是小黑兔和小羊分别送给小白兔一根胡萝卜和一棵青草,白白还和他们一起玩起了娃娃家真高兴,回到家他把整件事情都告诉了妈妈,好开心啊,她找到了朋友。

  这个故事简单,但是内容很明确,我们班的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都可以回答出小兔开始没有朋友的`原因:那是因为小兔整天跟着妈妈,后来小兔出去找朋友了,小兔很大方的将自己手上的娃娃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所以很快就有了朋友,在和朋友们开心的玩耍下,这时的小兔才感觉到有朋友的快乐。在我们班依赖家长的孩子,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还有很多,和他们讲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告诉他们朋友之间要互相玩,如果你能把玩具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话才可以有更多的朋友,每天一个人玩,什么玩具都不愿意分享的话,你会始终找不到朋友的。这节活动课上完以后,在区域活动中,我就发现孩子们会一起来玩,很抢手的玩具也是没有再去争夺的孩子了。有几个孩子还跟我说,他要拿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我听到以后很欣慰,很开心。我觉得孩子们其实都很懂道理,都知道对错好坏,只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孩子肯定能变得很棒。

  小班课后反思11

  手在人的个体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才多艺的手”这一主题中,我们创设了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手,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手是多么灵巧,多么独特,多么多才多艺,这样的发现使幼儿对自己的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自豪感。“打开来尝一尝”这一科学活动,则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很好地感受到了手的用途及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

  在活动前对本次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事先让幼儿自带了各类食品来园,有袋装的、盒装的、散装糖、坚果等,各类不同的外包装都一应俱全,好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学习不同食物外包装的开启方法。活动在幼儿感兴趣的零食的驱动下顺利展开。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与学习不同食物外包装的不同开启方法,活动分了两部分而进行。第一部分是学习如何开启袋装、盒装的食物。活动由我一一出示袋装、盒装的代表性食物导入,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幼儿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环节中,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踊跃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难能可贵的是,幼儿都想出了很多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之后,让幼儿付诸于实践中,从亲身实践中验证自己想法的可用性。

  当幼儿顺利打开各种外包装时,都显得十分兴奋,他们在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活动第二部分,学习剥花生、瓜子等有壳的食物,相对于第一部分而言较难,因此这一部分重点示范讲解。由于瓜子、花生的体积较小,不易于幼儿观察,因此借助于展示屏,通过展示屏示范、讲解剥的技巧,幼儿们学的很投入,还不时地提一些自己的小意见。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绝大数幼儿都能顺利完成,除个别幼儿忍不住要用嘴巴咬,在我的提醒下,也都能试着用正确的方法剥壳。很快,幼儿们用自己灵巧的小手完成了剥壳的任务,最后我们一起享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吃的过程中,还渗透了“和同伴分享食物”的品德教育,让幼儿改掉独占的坏习惯,体会共同分享的喜悦。

  活动目标基本是达到的,小朋友们在吃中学到食品打开的不同方法,并理解了撕、拧、剥等词。尤其是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手的能干,激发了幼儿动手的欲望,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的简单道理,还充分感受到了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喜悦之情。

  小班课后反思12

  活动目标 :

  1、 尝试与同伴玩类似双胞胎的游戏,提高一起走、跑、等活动。

  2、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体验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能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

  1.音乐(找朋友),2.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以后,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唱歌《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二、老师:“你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幼儿:“找到了。”

  老师说:“你把好朋友介绍给老师好吗?”

  老师:“小朋友看到老师的大皮球了吗,这个大皮球是把两个好朋友连在一起,变成双胞胎玩游戏的,谁想来试试?”

  三、老师讲解游戏规则示范动作。

  第一种玩法: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抱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第二种玩法:两个小朋友背靠背,胳膊互相挎在一起,把大皮球放在两人中间,双胞胎之间要朝同样的.方向运动、大家的速度要相同,而且老师的大皮球不是很结实,小朋友之间要像双胞胎一样紧紧挎在一起,皮球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把大皮球弄破。

  三、创新玩法。

  1、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齐步走、横着走、跳、跑、爬等。

  2、教师可听取幼儿讲述的不同玩法,并让幼儿进行示范,师生一起进行观察讨论。

  四、课堂总结:小朋友做得很好,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游戏的过程中齐心合力、相互配合,在迈步时小朋友可以喊着口号,这样就能做到同时迈步,同时停止。

  活动反思:

  经过本次活动,发现幼儿对合作活动很感兴趣,他们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好朋友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活动目标。但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区别于语言类活动,与幼儿的引导及探索不能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使部分幼儿的创新活动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对活动的种类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此类活动的引导与面向全体幼儿的探索,还需要教师的多加思考与实践。

  小班课后反思13

  今天这堂语言课上下来总结以下问题:

  在教师的教态以及语言方面:

  1、教态比较拘谨,当做到小树叶飘飘或者各种动词,如躺、坐、藏等,教师的动作放不开,起不到很好的演示作用。

  2、教师语速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点快,需要放慢一点,以迎合小班幼儿的发展需要。

  3、教师的口头语较多,如:是不是,好不好等。这种口头语是最好不能出现在课堂上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问题一般都是“假问题”,不存在回答的必要性,因为一般情况下,幼儿都是会给予肯定回答的。教师的提问应有一定深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应富有艺术性,并不如小学教师甚至中学教师那样,幼儿的理解力是有限的,从一定程度上用符合幼儿理解的话去与幼儿交流是必要的。

  在材料的选择,课件的制作方面:

  1、我首先出示的是一幅秋景图,加上三片树叶和三个小动物,当流程上到什么时便出示什么。但是发现,如果叶子首先就在树上,当随着文意慢慢飘落下来时树叶也可以跟着飘落下来,而不是从旁边再去拿一片树叶,这样会更好,这样的一幅秋景图便具有了动态的效果,小班幼儿对于动态的图会更有兴趣。

  2、在游戏环节的时候,可以少制作一些道具,请一组幼儿先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而不是毎组都发,材料太多教师对于整个课堂的控制会变的很低。

  在整堂课的流程方面:

  我选用的课的流程是分—总的形式,但对于文学欣赏这类的课应该选用一些总—分—总的形式,并且将优美的配上音乐的散文作为贯穿始终的一个重点来交给幼儿,散文欣赏注重的是完整欣赏,而我上的课的形式有点像是在上故事课,或者是儿歌课。

  先来说说我上的.课,我先是由谈话引出秋叶飘落,接着都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一一引出“树叶落在哪,树叶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三个场景如出一撤,当有动词出现时,便叫幼儿一起来做一做。到三个场景都结束时,再完整欣赏散文(制作的ppt),这样一来,就如同看图说话,没有了散文欣赏原有的艺术性。

  通过听课,以及讲评,我了解到散文欣赏应是完整欣赏为先,接着再分段欣赏,最后可以再完整欣赏,但分段欣赏的时候也要注意应该是将散文优美的背景音乐始终环绕在整堂课之中,而不是将其截然分开,这样一来,幼儿对于散文这种特有的文体可以加深认识,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时可以先请一部分幼儿起来跟着音乐游戏起来,再集体一起来游戏,避免了幼儿的无目的性。

  小班课后反思14

  一、活动取材: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具有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在玩玩乐乐中能够使他们愉悦身心。喜羊羊这个角色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而又熟悉的,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吸引孩子.在环节设置中提高能力。因此,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活动《羊村生日会》是由体育游戏《抢椅子》演变而来,前段音乐愉快、欢畅地去吃蛋糕,当抢椅子时,音乐则是非常非常紧急,两段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小班班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好掌握,活动设计是我以喜羊羊过生日聚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小熊来吃蛋糕纽着走路,后来来不及就赶紧跑抢到椅子的才能吃到蛋糕森林,没有抢到椅子就自己回家,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二、环节设计:

  “羊村生日会”这个游戏就是在抢椅子的基础上新生成的一个音乐游戏,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玩抢椅子游戏是用小铃,小铃敲得快幼儿跑得快,小铃敲得慢跑得慢,这次我选取了一段小熊纽的音乐,宝宝们一边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一边绕圈,音乐节奏快时快快走,慢时慢慢走,当音乐停时迅速地找到一把小椅子坐下。在这个音乐游戏的过程当中,不仅让宝宝们掌握了节奏和韵律,也感受到了集体游戏的乐趣,在抢椅子的游戏过程中也发展其反应能力和快速动作能力。

  三、流程反思:

  活动进行后,对自己的活动也有一些思考: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反思:我以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买了一只大蛋糕,小动物都想来吃这块大蛋糕,播放音乐听听有谁来吃蛋糕了?引导幼儿说出是小熊,我准备的小熊头饰过早地出示,以至于牵引着孩子说出教师所要的答案,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回答,不要太过牵引。这样会死板地跟着教师的教案走,课堂就不活了。

  (二)第二环节:倾听理解音乐做动作。

  活动中我分了两段音乐让幼儿倾听理解,在让幼儿模仿小熊纽着去吃蛋糕的时候,孩子们都走到蛋糕那里堆成一堆吃蛋糕,小班的幼儿对于蛋糕的兴趣太有诱惑力,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第二次让他们学着纽着,又纽到蛋糕那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三)游戏:小熊抢椅子。

  1.在设计抢椅子时,我想:平时,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友好谦让、相互合作。但是平时我们玩抢椅子游戏中的胜利者只有唯一的一位。于是我在让孩子们玩游戏时没抢到椅子的只有一位幼儿,而不是竞争到最后,小班音乐游戏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如果竞争到最后的话时间太长了。

  2.在第一次游戏时我也参与到了幼儿的'游戏中,让他们学会游戏,第二次和第三次游戏没有参与只是用鼓励的语言让游戏大胆表现小熊纽的动作。

  3.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自己连接的音乐不是很好,快慢两段音乐中间有空隙,导致幼儿听好第一段音乐就坐下去抢椅子了。

  4.音乐中最后的那个抢到椅子坐下去的点没有扣住。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小熊出现的那段音乐则是非常有节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节奏走路,这点孩子们都会了。但是音乐中最后的那个抢到椅子坐下去的点没有扣住,后来游戏时个别幼儿还不会听坐椅子上的音乐,所以活动的难点没法突破。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要求,才能圆满的完成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周全,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受场地的局限的变数。要在活动中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一节游戏课看似简单,但要上出质量上出效果,则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备课和有效的组织。因此,任何活动课只要用心去组织,精心备课,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小班课后反思15

  小班下学期语音常教研组“一课三研”的课题是谈话活动“各种各样的糖果”,我上的是二研课,现将我的课反思如下: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有意识得带孩子们看糖果柜台,观看糖果的品种,并品尝糖果的味道,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到幼儿园。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孩子们对糖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走进了糖果的世界。在课前一段时间,我经常带孩子们品尝糖果,每天带孩子们品尝一种口味或一个品种的糖果,逐渐地扩展了幼儿的视野,他们对糖果都很熟悉,能说出很多糖果的名称和味道,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先以欣赏糖果画(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根据颜色、外形组合成一幅画,有太阳、白云、各种各样的花等)的形式激起幼儿的兴趣,给幼儿以视觉上的冲击,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看到这么美的画竟然是用糖果画出来的,而这些糖果又是他们平时吃的`牛奶糖、泡泡糖、棉花糖、橡皮糖、瑞士糖……孩子们的话夹子一下子就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然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人手,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并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多渠道地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了解各种糖果的特性。 通过活动中“逛糖果超市”、“买糖果”、“摸糖果”、“猜糖果”、“尝糖果”等环节,让幼儿初步感知糖果的颜色、形状,通过摸来感知糖果的硬、软,通过品尝知道糖果的不同味道,还知道一些很有趣的糖果,如口哨糖、泡泡糖,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

  让幼儿吃糖果是他们最高兴的事,每个孩子的脸都像糖果一样甜甜的,他们通过吃糖果获得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十分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又是孩子们最爱吃的糖果,作为幼儿谈话活动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说的欲望,使每位幼儿有话可说。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悦的环境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一说中认识了糖果的不同品种、外形及口味。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提升,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小班课后反思16

  妈妈在宝贝们眼里永远是最美丽的。结合母亲节的到来,毛老师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妈妈的头发》。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他们的绘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手部小肌肉发展还不够,所以毛老师设计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练习直线和曲线的组合,符合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

  活动前,毛老师做了充分的活动准备。孩子们在准备好的妈妈头像上进行添画,毛老师还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了互动式指导,鼓励孩子勇敢的表现妈妈的头发。

  在导入环节,孩子们能通过语言准确的描述出自己妈妈的发型。在活动中用线条表现妈妈们的头发是个难点,孩子用组合的方式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当然,孩子初次接触直线和曲线组合的画法觉得很新奇,也画的很有耐心。不时会问:老师我画的对吗?教师也能积极的肯定的给予肯定和鼓励。新奇的事物对孩子永远有吸引力,他们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长长的,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卷卷的,有的说我妈妈的头发是直的......在孩子绘画的过程中毛老师注意指导,及时协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小班孩子的绘画水平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并不是很漂亮,而我在展示幼儿作品时,教师只请孩子说一说哪个作品好,为什么好,其实孩子画出来的画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孩子们能很好地添画直线和曲线,但是孩子的作品呈现不够丰富,想象力没有打开,作品中缺乏孩子添画波浪线、电话线等不同形式的曲线头发,我认为教师在示范和指导作画时教师没有充分预设到。教师在示范画时可以只示范不同的曲线画法,不要示范直线画法,在个别指导时可以提醒孩子用更多的线条来进行添画头发,这样作品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本次活动中,毛老师活动前准备充分,活动目标明确,目标达成度也较高,活动流程清楚明了,活动内容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阶段与发展水平,整个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也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去。从作画方式上讲,孩子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尝试本次添画妈妈的头发,在之前的绘画上孩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孩子们的作品整洁度有了一定的进步。整个活动,教师营造了母亲节氛围,对缺乏经验与自信的孩子积极通过语言激励、亲情指导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让孩子都能迈出勇敢自信的第一步。

  小班课后反思17

  玻璃球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东西,那么用玻璃球能画画吗?怎么画呢?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

  活动一开始,我便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来导入活动。通过结合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说:“现在天气冷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漂亮的棉衣戴上了漂亮的手套,小熊也想要一件漂亮的棉衣和一双漂亮的手套,我们来帮帮他好吗?”孩子们都兴奋的说:“好。”这一环节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然后我又出示自己的范画让幼儿欣赏,引导幼儿在欣赏范画的过程中感受美并激发他们创作美的欲望。但是当我出示了范画后问道:“这件衣服漂亮吗?”时,孩子们的回答竟然是不漂亮。是啊,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衣服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五颜六色的线条看着确实不美,需要我们老师给与其一定的审美引导。但是,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我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来跟他们讲解这由各种杂乱线条构成的抽象美了,于是我便说:“哦,你们觉得不美啊,可是小熊可喜欢这样的花衣服了,我们再一起帮他做几件好吗?”他们都说:“好。”在这一环节中,我想如果我能事先有所准备,可能便能更好的接住幼儿投过来的“不喜欢”的这个球。

  而在接下来的幼儿操作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由于没有人手一个的盒子,所以幼儿只能分组轮流操作,这使得整个活动出现了较多的等待时间,到最后才轮到的孩子都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其次,由于现有的盒子太大而使得衣服变得很小,弹珠蘸了颜料放进盒子里很难被滚到衣服和手套上,而且由于盒子大稍微滚一滚弹珠上的颜料就都被盒子吸过去了,使得我们得不停的换弹珠,这就更加延长了活动时间。最后没办法,我只能让孩子们每次操作的的`时候一下多放几个弹珠进去,这样总算滚到操作纸上的几率也有所提高了。

  通过本次活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以后若再开展此类活动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得保证有充足的活动材料后才能开展,如人手一个的盒子、足够的玻璃弹珠等;其次盒子不应太大,比操作纸稍大最适宜;最后,颜料调的不能太稀,太稀玻璃弹珠上很难滚上颜色,这样也就大大影响了滚画的质量。

【小班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小班课后反思08-25

小班课后反思06-28

小班课后反思5篇09-16

小班课后反思15篇09-13

小班课后反思(4篇)09-14

小班课后反思14篇09-12

小班课后反思15篇09-04

小班课后反思(15篇)09-05

小班课后反思23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