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02 09:32:48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篇)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1

  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与去年相比,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上课时的条理性更强了,能够较好的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够较好的做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在讲课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做到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的资料,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

  通过历史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的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反思”给我们带来的`多多益处:

  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教学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又一大重要责任之一,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

  一、责任重大。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

  三、多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总之,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是会随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因此,今后我要善于对自己的工作回过头来总结,坐下来反思,“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教学及反思过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高一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2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其中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一。从教以来,如何有效地使用历史新教材,如何使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的问题: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是首次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要从课程性质上明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所阐释的有关教材与教学课程理念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并依此建构科学的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教材,要从教材的角度揣摩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从课程标准的角度评价高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特色;(3)认真研究学情,即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状况,据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如何有效提高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成果

  历史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使用,而且要优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用之于教学是职责,完善并使之利于教学也是职责。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两种现象要力求避免:一种是本本主义,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种是将教材边缘化,教学远离教材。客观地讲,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切实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教材内容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补充和加工。

  (一)内容的补充。先行人教版的高中历史课本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以专题史为标准,所以很多学生在历史基础的薄弱上比较薄弱,尤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欠缺。比如:必修(三)教材最后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按照发展进程,将历史事件进行了一次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就时常会让学生翻开这个表格,进行同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共性,以及这种共性背后的缘由。另一方面也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归纳、对比的能力。

  (二)适当的结构的调整。《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课本教材安排是两课:《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果按照的教材顺序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比如忽略了三民主义,比如有学生搞不清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什么时期。所以在进行15课教学之前,必须要把下一单元内容和本单元的联系进行必要的说明。这样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根据最近新课程改革的尝试,我们感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应成为高中历史教材完善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建设本身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探索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内容较多,需要巩固的时间较多,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随着教学的不断积累和摸索,在课堂教学中,我逐渐的做到了以下两点:

  (1)“三不讲”一是教学内容学生看书能会的不讲,就让学生看书;二是学生之间通过谈论能够解决的不讲,就让学生讨论;三是学生讨论不得,经老师点拨,能够解决的也不讲,就引导、点拨、启发学生。

  (2)“讲”就讲学生思而不得,经老师点拨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就要讲彻底,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这是我追求的目标,实际操作中并不一定都能达成预期效果。比如在学习《16课三民主义》的时候,三民主义的内容,学生看书可以直接指出来。然后,引导提出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要解决当时中国的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会得出一部分内容,这时老师再进一步指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解决的问题区别在哪里?学生经讨论,思考往往也能得出来。最后如何对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怎样理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学生往往思而不得。

  那么,老师就要引导结合内容来评价,学生往往还不能解决,这时教师就要指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主要涉及的其实是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一个是经济要求,这两个要求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这两个要求代表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纲领中包含了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说它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了。在这过程中,只有最后的评价问题确实有些难度,需要教师讲解,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生看书和讨论,由学生来解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06-02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04-02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4-05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29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5篇)03-29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2篇06-02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篇06-03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13篇)06-03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汇编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