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观后感

时间:2022-09-28 14:01:2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调音师》观后感(精选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调音师》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调音师》观后感(精选10篇)

  《调音师》观后感 篇1

  看了很多对影片字斟句酌的评论后,我突然有了这种想法,也许导演拍的时候编剧写的时候都没有我们解读的时候想得多。

  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为什么会安排这么拍?

  感觉有点像构思一部小说,最初决定提笔写或许只是因为突发奇想觉得这个构架很新颖,而并非意在表达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回到这部短片,老人为什么死相如此平静?因为片子采用倒序,前半段的基调也很平淡,这么做的目的就在于为后面的变故作反衬,让人觉得意想不到,这便是这部短篇最具创意的地方。所以老人平静的死相放置在片头,才不会让人察觉他已是一具尸体。

  为什么要安排邻居的出场?其实用意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促成男主进入老女人的.家中。至于说邻居是因为在门眼后面窥探到了男主的乔装才露面,又说邻居知道对门老女人撒谎的,我个人觉得有点过度解读。试想,如果邻居从对话中听出老女人在撒谎,她为何要开门露面,知道就知道了,她开门能怎样,反而不利于她把两人后面的对话听完,正是因为她的开门,才使得男主和老女人两人不得不进屋交谈。如果邻居单纯只是喜欢偷窥,那就更没可能开门走出来了。

  邻居不过是在听到外面门铃声不断对话不止的情况下才开门一探究竟,而邻居出场的时间也是为了促成男主被老女人领进家门而刻意为之的,如果邻居在老女人未开门前就出现,那么老女人便不会有开门这一出了。

  我认为导演全部的安排都是为了促成最后男主进入老人家中目睹老人被杀的这一情景,并没有那么深度的诠释。

  至于男主为何不逃跑,我看到的一篇影评讲得很好,就是因为性格所致,从男主比赛失败却依然选择扮盲人从事与钢琴相关的工作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习惯趋于安稳趋于自己熟悉且相对有把握的事情的人,他性格中缺乏冒险的意识,所以即使在面对目睹了老人尸体的情况时,他还是在心情稍微平静后选择了更熟悉更能把握的继续伪装,谁知道一边自我安慰说修完琴就走一边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记事簿,但已经为时已晚。

  最后男主反复念叨琴不弹完自己不会被杀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一种侥幸心理,那时他已经没得选择,只剩下继续演下这一条路可走,所以他必须弹下,与此同时又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哪怕他已经意识到老女人可能是拿枪对着自己了,他还是心存侥幸如果自己演得好,也许能逃过一劫,所以他需要自我安慰以镇定自我,所以才会反复默念那句话。

  导演安排这样一句台词,也只是为了制造最后的开放式结局,我个人就是这么看的。

  胡说八道一通终于完成了个人史上第一篇电影观后感。

  《调音师》观后感 篇2

  电影显然值得一看,但个人觉得没有达到排山倒海的好评那个水准,大致是一个足够消遣的商业佳片,要说是黑马神作、年度奇片啥的,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好感和遗憾都很明确。

  好的部分是满足了多年心愿。作为在中文网人气超高的国外短片(豆瓣有超过15万评分,吊打许多爆米花大片),20xx年的《调音师》被公认满是长片潜质。

  虽然长片由印度电影人来完成,气质上总是跟原版有出入,但作为一个全民心愿的光荣达成,非常值得捧场,而且整体来说执行并不弱,没有给原短片丢脸。

  不好的部分,主要来自将近140分钟的片长。

  调音师这个点子,比较适合加一些前因后果、感情冲突和人性讽喻,扩展成一个90来分钟的短小精干的惊悚片。但是就像之前写过的,由于印度观众的特殊需求,他们的'编剧早就习惯了把故事写到2小时以上。

  这让影片出现了一种基调分裂的状态。前半个小时,悬念极淡,惊悚寥寥,你几乎会觉得这是一部盲人音乐家的励志爱情片。其实很多印度片都有把前戏狠狠扩充的做法,但好歹情绪是统一的,而这个开头却像是男女主角演的平行宇宙外传。

  进入盲人弹琴目击谋杀的主线,惊悚指数急剧上升,构成全片最精彩的部分。这一段充分扩展了短片的概念,不动声色中如履薄冰的脱险,千钧一发的试探和反试探,都十足扣人心弦,虽有小瑕疵,但在导演娴熟的节奏掌控下,维持了足够的紧张感。

  再往后画风再次突变,摇身变成盖里奇式的荒诞犯罪片,已经完全脱离原短片再创作。一群局外人加入游戏,几路人马围绕一笔巨款你来我往互相杀,大爆人性丑陋不堪。

  平心而论这一段拍得很是刺激,各种算计利用背叛出卖,动作戏也有亮点,但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严肃斗智氛围,步步为营的惊心动魄,都一扫而空。只有一群自带黑色笑点的亡命徒,你追我我杀他玩得热闹。

  等杀戮终于告一段落,电影的最后部分回归了一开头的温情文艺范儿,仿佛《爱乐之城》的宝莱坞翻拍,最后猛然冒出一个十分《非常嫌疑犯》的惊天大逆转,剧情戛然而止。

  有人吐槽电影的缺点是反转过多影响了逻辑,其实这倒不算大问题,尤其是结局看似下了定论,细琢磨还是个开放式,那么前面的许多细节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逻辑问题完全可以见仁见智。

  导演还非常聪明地悬置了一些角色的下场,把出bug的几率进一步降低,无疑也是值得同行借鉴的策略。

  但这一切还是无法解决对我而言最大的那个问题,整部电影完全就像是几部不同电影缝在一起的产物,虽然高潮的某个片段被提到了开头,竭力制造这是一个完整故事的错觉,还是无法掩饰拼凑的意味。

  所以看的时候不断在想,这个故事的地域特征并不强,咱们国家啥时候也翻拍一次,弥补遗憾,超越它?

  不过呢,多半是想多了。

  《调音师》观后感 篇3

  真正意义上兼具“短小”、“精悍”两个特点的短片。很喜欢的悬疑推理类型。

  第一遍看完或许只能够自己猜测结局,可第二遍时才发现,原来开头就已揭示了结局。

  调音师以为自己已经伪装得足够好,好到连自己都坚信自己就是个盲人,好到觉得自己都能获奥斯卡奖了,所以才没有在一开始看到死者时就惊慌失措然后找机会夺门而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已经尝到假扮盲人调琴师的甜头,一旦这一次泄露了秘密,他以后便不可能再以盲人调琴师的身份出现了。尽管老板曾经劝告过他“少吃点糖吧”,可他却并不愿就此罢手。他已经在自己构建的骗局里彻底沦陷了,他似乎迷上了伪装弱者借以博得更多的同情和优待。

  可他一味沉迷于这个骗局中,以为坚信自己是盲人就能连自己都骗得过,却忽略了许多作为一个盲人本应注意到的细节。

  1、他看到绿灯亮了,下意识地想要扶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满是诧异而他却一脸平静,这能说只是一句玩笑话吗?

  2、他去女主人家门口按门铃时每一次都毫无犹豫痕迹,都是果断而迅速,在按过几次没人应答后他还翻出兜里的日程本仔细核对时间地点。这些或许都被对门那个女人看得清清楚楚。正应了前面老板的那句“这年头不是暴露癖就是偷窥狂”。到后来女主人打开门,对门的'女人打开门满腹狐疑地看着他们,这在某种意义上给了女主人一些暗示。

  3、调琴师进门后径直往前走,女主人并没有紧随其后,而是“咔咔咔”几声将门牢牢反锁。此时她已对调琴师有所怀疑,此举是为提防其逃跑。

  4、调琴师无意间看到了坐在沙发上的死者,一下子慌了神,女主人带他到钢琴前他下意识地靠了一下(因为琴响了),神情明显有点游离,以致女主人问他“能听到吗”才将他拽回现实。

  5、在他将沾了血的脏衣服脱下后,女主人又将他的眼镜摘下,此时她仔细观察了他的眼睛。前面有交代,调琴师和老板吃饭时,让老板试验能否看出来,而老板一眼就看出了他戴着隐形眼镜,更何况女主人看得那么仔细了。而盲人是不需要戴隐形眼镜的。

  6、调琴师在调琴的时候,从墙上的影子可以看出,女主人在翻衣服。也就是说他藏在衣服兜里那个日程本已经展露无遗了。

  7、女主人回来后,调琴师明明听到了清晰的脚步声,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女主人说过要帮他拿干净衣服,但去了很久才回来,这种情况下,他本应问一句衣服的事情,可他却想装作不知道女主人已经回来。这明显违背情理。

  看似完美的演出,却早已破绽百出。调琴师自作聪明的表演,却因他的心理素质而毁于一旦。开头他在大赛上的表现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世上没有永远的骗局,自欺欺人的后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调音师》观后感 篇4

  影片开头主人公自己交代自己是个天才,但是不擅长在众人面前演出,他的不安使得他最初演出失败,于是只好作为调音师。

  但是他却伪装成盲人,主人自己说过:人们对于盲人会有更多的同情和可怜,他不仅会有小费。更重要的事,由于他是盲人,认为失会令人更敏感,他的耳朵一定无与伦比,所以其实人们对于他的调音技巧的好坏就不会很在意(同情心理会让人无意识产生这样的心理:盲人能当调音师都已经很不错了,就不要在苛求了),他不必在意得失,他就能放松心态没有压力的调音,于是能调得能使自我满意,发挥自己正常水平。而如果是正常的人,人们就会在于他调音的技巧,主人公受不了这样的压力,于是扮成了盲人,他非常巧妙得逃避了在人面前弹琴的压力,但这毕竟是逃避,但是问题一直存在,前几次他很顺利,包括过马路,面对性感的跳舞女人,但是当最后一次生命受到威胁时,加上了日程本拉了,他在意了要伪装的像,虽然他不断告诉自己就是盲人调音师,但是潜在内心的久违的不安情绪再次浮现,因为他一直在逃避这种感觉,并没有真正的面对和试图克服,当这次不得不面对的时候,虽然他作的很好,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还有一个可能的现象,男主人公其实完全可以和女主人大打出手,女主人只不过是个老太婆,男主人公其实不必非要装盲人,只不过男主人公由于被意外的凶杀案给震到了,此时他的“逃避”性格再次显露,他宁愿放弃和女主人搏斗但有更大概率不死的选择,也要选择伪装成盲人调音师,“逃避”的性格,让上天决定,他没有细想过在这种压力下他的演技是否真能过关,其实我觉得他能够想明白自己这种情况下他多半会失败,明智的`选择是应该和女主搏斗,但是他没敢这么细想,没敢承认自己多半会失败,把命运交给上天,实属掩耳盗铃,“逃避”的性格再次显露,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他依然还在逃避。

  等到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才面对,那时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吧,克服长时间养成的心理情绪的条件反射的惯性是需要时间的。

  另外,主人公应该是挂了,电影开篇一个场景“屏幕一黑,一声响”,可以感觉男主人公挂了。

  《调音师》观后感 篇5

  反转发生在演员普拉默德的出现,普拉默德是这家餐馆的常客,他看到阿卡什弹琴这么好听,正好他和妻子3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于是邀请阿卡什去他们家演奏。却没想到是悲剧的开始。

  有几幕我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惊魂未定,就是假扮盲人的男主阿卡什受著演员普拉德邀请,去他家为他的妻子弹奏钢琴。

  男主阿卡什如约而至,敲门之后,开门的确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他进入房间之后,弹琴没多久,就瞥见有尸体出现在客厅拐角处,伴随着一摊血。这时他借口上厕所舒缓情绪,进入厕所后,男主阿卡什开始小便,此时镜头拉长,角落里出现一个男人,手上紧握一把枪,屏住呼吸盯着男主,看到这里,我和身边的观众不禁吸了口冷气。

  还有一幕也很惊悚,事后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事后怀疑男主阿卡什不是盲人,他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普拉默德的尸体,也看到了自己的情人将丈夫的尸体塞进行李箱,然后运出房间,因此来到了他家试探,阿卡什给她倒咖啡(仍然假装是盲人),等阿卡什回过头来,一个骷髅赫然出现在眼前,在座的`不少人都吓出声来,缓和过来才发现是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带着骷髅面积吓唬阿卡什。

  除了这些惊悚的画面让人影响深刻,开放式的结局也塑造得很成功。结局时功成名就的阿卡什和苏菲在欧洲相遇,苏菲嘲讽阿卡什装盲人骗人都骗到欧洲了,阿卡什却回答说来话长,找了家咖啡店,向苏菲娓娓道来他的遭遇。

  说自己后来确实被普拉默德的妻子西米被弄瞎了。但是在苏菲离开之后,阿卡什拄着拐杖,走在街头,面前有一个易拉罐,砰地一声,易拉罐被阿卡什用拐杖踢飞出去,电影就此结束,留下一个意味伸长的结局。

  《调音师》观后感 篇6

  几乎所有人都会揣测调音师最后是死是活,我倾向于死了。

  调音师装扮成盲人之后,获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怀、金钱和亲近,但是最后却死于非命。人无论伪装成强势的或者弱势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些便利,然而失去自我的人却会在最终可能失去更多。

  调音师在进门看到凶杀之后完全可以制伏凶手,这样被揭穿了盲人的谎言,但是为了逮住凶手保住自己生命都是值得的,但是调音师没有这么做,他似乎沉溺于盲人的精彩演出中而忘却了自己是个正常人。面具戴久了,真的会忘了真正的自己,庄周梦蝶,谁是真正的自己?

  有人分析说死者是一位盲人,因为死者神态安详,没有防备。还有对面的邻居开门之后的疑惑表情——这么长的门铃声,邻居一定听到了调音师和杀人者的对话。我觉得这个分析很精彩,对于故事有着点睛之笔的效果。因为调音师“似乎完美”的演技骗了众多的人,就拿马路边他得意洋洋的对老太太说:我扶你过马路这件事情来说。老太太都没有怀疑到他是假盲人,因为老太太的表情是惊讶而不是厌恶。但是:似乎看似完美的演技,天下总会有识破的人。不做真正的自己就会总有破绽,欺骗永远会露出马脚,诚如第一段所言,在没有露出马脚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便利,但是露出马脚的时候那往往是重要的时刻,因为只有目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失去他们,失去的也许是机会?事业?爱情?友情?信任?我不知道,总之调音师失去了生命。

  如果死者是盲人的话,那么杀人者一定是深谙盲人的习性的。因此,在关门之后,她从容不迫,因为盲人在不熟悉的家庭里面只能由主人引领到钢琴那里,然而调音师却自己就开始走了,这让杀人者很惊讶,说了句:我没有料到你会走这边;当调音师撞到了“油漆”,真正的盲人应该是抱怨?或者是不满吧,但是调音师虽然故作镇定但是总有慌乱——为什么 都忘记了把手洗干净再去调钢琴?真正盲人的眼睛也许戴个隐形眼镜就想骗的了杀人者估计很困难吧。然而调音师自己却在自作聪明的认为,自己只有“日程本”露出了马脚。真是让人觉得调音师至死都没有明白是什么断送了自己!与项王最后的悲叹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认为只有明显的错误才能暴露自己,真正暴露自己的却是许多看不见的、不经意间的、一闪而过的。就如同假成绩单、假证书可以让自己捷足先登,但是能力却不能突飞猛进。人要始终不移的做最好的自己。

  以上说的是发生在调音师身上的悲剧,影片还为我们指出了调音师悲剧的原因。调音师“有才”的借用了泰姬陵的故事。工程师失去了心爱的妻子,造出了泰姬陵。但是调音师失去的“妻子”应该是成为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的梦想!而不是一个假装失明的眼睛。试问,我们中间有多少人是这么安慰自己的虚伪和作假的?

  故事中除了调音师一个人的故事外,还透过调音师之前的伪装向我们展示了各色人群在失明调音师和有眼睛调音师这两种不同形态集于一身的视界里的不同的生活。老板说: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暴露狂和裸露癖,老板可能在玩漂流瓶或者微信。然而在虚拟的网络里面暴露自己的弱点就如同在盲人面前跳“脱了衣服的舞”,我们认为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可事实上调音师的眼睛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女人看,并且弹奏优美的配乐。那么当我们网络里面纵情的“表现”自己的时候,屏幕的那边正在有一双贪婪的眼睛。似乎我们并不失去什么,但是我们获得了整个社会共同堕落的机会!内心里是否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们呢?一个可以防止我们过度放纵而忘却自己的目光,如果没有,我们将纯粹的`会和自己的人生开一个大玩笑。

  影片最主要是的告诫关注要反观自己。故事在说是调音师为了便利而失去了生命。然而那个餐厅服务员不也是因为是顾客是盲人而想获得一些便利而失去了自己的善良么?那个老板不也是因为调音师出色的业绩的便利而失去了自己的诚信么?最重要的是,调音师坚信老板不会开除他!那么这种贪图便利的心理一定广泛的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里,为了便利,我们都在或多或少的出卖一些自己高尚的品质或者伪装了自己,够警戒了。

  确定调音师的死我并不是通过开头那是枪声而不是关门声,或者片尾曲是否充满了悲哀的感觉这些蛛丝马迹来推断的。而是从电影本身主题推断,调音师不死,故事将说的很不完整。我们希望他不死,因为调音师没有罪恶到死的地步,因此怜悯之心都希望不要死人。但是在电影里,死人才能把想要表达的表现出来。

  为调音师的死去而哀叹吧,为我们自己忏悔吧。

  《调音师》观后感 篇7

  昨天在舞房跳舞,中间休息的时候一直在前台看队员在看的微电影。其中一部就是调音师。

  平静而又略有悲伤的音乐,朴素却带有感染力的画面,一点一点将我们带进男角的生活里。钢琴大赛失败的经历让他曾对生活失信心,后来他又通过装成盲人做调音师这种方式“复活”了。然后跟随他新的经历我们看到了觉得他不靠谱,担心他这样做影响了自己却又为了更多的生意而默许他的老板,不情不愿的内心肮脏的服务生,还有在对自己毫无威胁的弱者面前就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提防的人们……

  个人觉得导演的剪切手法风格鲜明而又独特,大部分都是静止不动的镜头画面,和短促却不突兀的剪切,给人微微震撼而又意犹未尽的感觉,妙不可言。在叙述一个女顾客练舞的时候分了几个镜头,运用了拉远景深位置的手法,凸显了男角“盲人”的.眼神和和其明明享受其中却又不表现出来的面部神情。

  电影开始不久后,优美的钢琴声随着镜头的切换戛然而止,并且每到重要的镜头切换是音乐也随之停下或响起,自然不做作,像是在控制电影的节奏,带着我们一点一点深入。一开始我以为开始那声响是关门声,看到结尾我深知我错了,那是导演宣告结束的声响,他用倒叙让我们入戏,真是一个大玩笑。

  故事就从那个撒谎的妇人开始。男角为了多赚一份生意,执意要进行工作,他的执意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发生了意外的状况,于是暴露了身份。

  有人问我觉得男角死了么,我说我希望没有可是又不可能。调音师算是一个聪明的偷窥狂,但是也许罪不及此。他为什么不反抗呢,我想也许是怕没了未来或是绝望了。那妇人的心里素质不是一般的强,个人认为搞不好还会把邻居也搞了。

  有必要提的是,电影里的很多细节。比如泰姬陵故事的穿插,走在街上时的男角的开心和满足,还有邻居开门的眼神质疑,最重要的是他的日程本。另外,作为配乐和主题钢琴曲选得很到位。

  调音师是一部十三分钟的微电影,可以说是一部很棒的片子,情节叙述得干脆利落没有冗余,人物心理刻画深刻而又动人。总之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片子,好片总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反省。

  《调音师》观后感 篇8

  调音师的上司说了一句话: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女主人的对门邻居就在门眼后面偷窥了调音师,直接识破了调音师假扮盲人,所以她才会满脸疑惑的开门。而调音师并没看到邻居的满脸疑惑,女主人却看到了,女主人以为是自己说丈夫不在家的谎言引起了邻居的疑惑,所以她才迫不得已让调音师进去。也正是邻居这个举动,间接的将调音师推向了地狱。

  影片刚开始调音师就是因为紧张过度在伯恩斯坦钢琴大赛失败,说明调音师的心理素质并不好,这也为后面买下伏笔:调音师看到尸体以后非常紧张,演技也大打折扣,失误不断。

  女主人的丈夫(死在沙发上的老头)的死状过于平静,他在临死前也没发觉有人用钉枪指着他的太阳穴?这是因为他是个真正的盲人。这也同时说明女主人对盲人非常了解,识破调音师假扮盲人更加容易。

  为什么邻居识破了调音师却没有揭穿他,这是因为她发现女主人也在扯谎。女主人的丈夫是盲人,还一把年纪,照理说不会单独出门的,但是女主人之前说他丈夫不在家,这也引起了邻居的.怀疑,所以邻居开门时的困惑表情是来自于两个人的,邻居发现两个人都在扯谎,所以她不知道说什么。

  很多人对老头死在地上还是沙发上有争论,为什么我觉得老头是死在沙发上的而不是死在地上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理由凶手把老头杀死在地上还扶到沙发上坐好,血迹会弄脏沙发和枕头,会加大处理尸体和血迹的工作量,个人意见。

  寓意什么的就不揭示了,观众也应该是各有各的理解和体会。

  《调音师》观后感 篇9

  几年前朋友在酒店房间放了《调音师》给我看。这个不到15分钟的短片,后面六分钟极具张力的情节让人屏息静气,过目不忘。

  如今改成了电影版,要如何填充和后续呢?

  前面加了些东西,加了爱情线,然后到经典一幕出现时,我一边看一边想还是短片版的气氛营造更成功,然后接着看到男主角进到厕所后,嗯,吓我一跳,很好,这个增加点是合理而成功的,之后也以此持续对男主角构成了威胁

  当年看短片的时候就想主角命运如何,电影版的走向是完全猜不到的.,还算合理的再创作,只不过感觉后面一地鸡毛的来放的信息量有点太多太杂了点。

  电影版主角的身份是钢琴师而不是调音师,还延续了短片的名字,就是要的短片里那个出彩的创意。

  一个前无来者的好点子是最难得的,好奇者可以先看原短片,然后走进影院也无损悬疑的乐趣。

  《调音师》观后感 篇10

  丘比特射箭必须蒙上眼睛,正义女神必须瞎。用眼睛是看不到事物的本质的,他们的眼睛必须看不见,他们得用心看!正如《调音师》这部电影。

  电影里面说,什么是生命,取决于肝脏?我想不仅如此吧,应该更是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世界是美好的,让人温暖,让人快乐,让人看到希望;但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让人迷茫,让人痛苦,让人走向深渊。然后,我们在深渊中歌唱希望的美好,用痛苦的心去表演生活的快乐。

  为了筹钱而假装眼瞎的阿卡什,在撞见西米和情夫杀人清理尸体的时候,保持了冷静,没有当场揭穿假象,而是事后前往报警,这时候的他,内心的良知尚在,道德犹在。但是杀人的人就是警长,你能怎么办,而且你报警的举动,明显引起了对方的怀疑,你已经被对方盯上了,阿卡什做了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做的选择,面对强权,明哲保身。

  于是,即便是在死者痛苦的女儿面前,他依旧做了假证词,事情的真相,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大义凛然,然后立刻被警长抓起来,后面的事,他想都不敢想了。看似懦弱,却很现实,这是身为动物的天性使然,但是即便如此,他内心的善念还在,是非对错还看得清楚,只是少了勇气。

  但最后,他和医生合力干掉西米,换钱治眼睛,被西米毒瞎了的眼睛是治疗好了,但是他的心却瞎了,甚至是连勇气都回来了,只是勇气,没有用在道德的一面。第一感觉和许多评论一样,觉得他好腹黑,不是个好人,但是设身处地的想想,其实他一系列的选择之中,对于他个人而言,或许,又是最好的选择。

  那些把疑点说出的证人,哪个不是被西米和警长对付,即便是自己不敢站出来,西米都要毒瞎自己的眼睛,若是自己真的想找警长的上级去报案,只怕自己连这城都出不去。而最后,有报复的机会,有完成自己装瞎赚钱目标的机会,有让自己眼睛恢复视力的机会,而且牺牲的不过是自己仇敌罢了,虽然仇敌不是被法律所制裁,但她也确实罪有应得。若是你异地处之,你怎么选?我想大多人都会和阿卡什相同吧,人性使然,无所谓腹黑之说,我们是人,不是神,这个世界,我们是用眼睛看的,不是心。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在电影中,也对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到的冷漠之人进行的艺术的讽刺,靠窃取他人器官谋利的出租车司机,死后家人被劝说捐献器官,很多人都看到这个讽刺,而我却以为这不仅仅是讽刺,更是对男主未来命运的暗示。选择了闭上心眼,只看表面不看内在的人啊,终究会在人生的黑暗中自食恶果,就如同在黑暗中开枪打死自己的警长。

  而整部影片让我整个人都感觉不好的细节,是电影的最后,阿卡什和单纯的苏菲重逢,当年初遇的'时候,苏菲看不出他是装瞎吗,我以为若是有心留意,观察细节,一定可以看出端倪,但是苏菲没有发现,因为善良的苏菲自己选择了愿意相信他,电影中人性的温暖,似乎就在苏菲这个人物身上。但是苏菲却在最后对男主说,你应该挖掉西米的眼角膜来治疗自己,这份狠劲,还是当年那个傻白甜吗?

  单纯的苏菲甚至想要体验阿卡什的生活只怕这些年,苏菲也经历了许多,也不再是那个站在窗下的单纯女孩了。而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无奈的生存之道,看似光鲜的外在背后,都有个人的阴暗。

  一部《调音师》,展现了人性的懦弱,贪婪,自私,让人很压抑,却又那么的真实。想要从这个真实的牢笼中冲出去,想要呐喊,我们不仅仅要用眼睛看世界,我们更要用心看,我们要把我们的勇敢放在正确的位置。但是我自己都觉得这样的呐喊,有些空洞,无力,没有感召力。因为我自己,只怕和大多数人一样,以一个睁眼瞎的身份,游荡人间。

  从前有人倒了,大家会扶起来,但现在,能打电话呼救求援的人,我都会给他点赞。不是心盲,而是这个世界,真的只有一个规则:适者生存。

【《调音师》观后感】相关文章:

春晚观后感11-22

加菲猫观后感11-23

《罗马》观后感11-28

小飞象观后感11-29

演讲观后感11-30

《盛会》观后感11-30

《希望》观后感11-30

《家》的观后感12-03

《风暴》观后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