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

时间:2022-06-28 12:21:58 语文 我要投稿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1

  《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悦的心情。

  课文先总述,最后讲自己的感受。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文总起段,点出了索溪峪的`特点:野。第二部分作者分别从山、水、野兽和游人四个方面描写索溪峪的“野”。最后一个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受。

  先在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了整体处理,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野”这个重点,围绕“野”进行教学。让学生提出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以此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选择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学生初读课文时,紧抓索溪峪的“野”。突出山、水、动物、人四个方面,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学习汇报中完成相关的习题。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2

  回头想想自己是怎样教第十三课——《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的,觉得有一点是做得比较好的,那就是少问少讲多读。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有了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还给学生。

  一节课四十分钟太有限了,如果老师不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那么,学生就无法熟悉课文内容,就无法很好的参与到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的过程之中,就连最基本的“把课文读通顺”的要求恐怕都无法达成。再说了,如今的课堂提倡高效低耗,反对“追问式”教学,即教师不停地提问,学生被问题牵着被动的接受学习,就达不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不但考虑到了长文短教的问题,还认真设计的大问题,尽量将问题精而少,于是,我在学生多遍读课文(先自由读,把句子读通;再读时,把生字词圈出来;第三遍读后想想题目中的野怎样理解)后提出了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大问题:“作者围绕课题是从那几个大的方面写索溪峪的野的?请把表现野的句子画出来。”之后,我又给足了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并与同座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意义段等工作就显得轻松自如了。然后就是交流句子,也是让学生读,说感受,再用各种形式品读句子,积累好句段,因为这篇课文的`文字特优美,妙语连篇,美不胜收。只有通过多读才能达到熟读成诵、积累好词句的目的。特别是课文的二自然段,在讲了写作结构的特点后就要求大家与同座合作读。

  自古以来,“多读”永远是不过时的好方法,是教好语文的法宝。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3篇3

  一、从教学目的上来看,从传授知识向传授方法转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网络时代的语文素养必须包括语文信息素养在内。

  这位老师在教学目标中把“网上获取信息、网上交流”等能力明确的列入其中。还组建了一个主题网站,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习课文同样如此,这堂课中,主题板块的设置,如“奇山秀水”、“动物野趣”“索溪峪简介”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视频材料的提供更加集图、文、音、像于一身。对那些没有见过“索溪峪”的学生来说,为抽象的语言文字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声像材料,使学生能深入体会索溪峪的美,产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激情,也使教学目标轻松达成。

  老师主题网站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集中但又依然开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省去了直接上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过程,避免了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晕头转向的情况,使教学更加紧凑、效率更高,教师也可以在信息选择上进行调控。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更贴近学生实际,可操作性更强。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位老师善于利用网络优势,拓宽课文容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从教学效果上看。这堂课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比如老师在指导学生在读题形成探究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来学习,可以让学生自由点击相关主题板块。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个性特长来自由选择

  比如,有的学生选读了第二小节前半部分:桂林、庐山、泰山、黄山等山与索溪峪的山对比。他们通过相关图片的观看、对比,对索溪峪的山独特的美有了更形象、深刻的体会。有的学生对索溪峪惊险的美更感兴趣,于是他就点击相应的内容进行品读。这里学什么更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而不是老师规定。

  三、从教学方式上看,整堂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没,模式

  更注重师生的对话交流,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老师引导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有了什么收获等。

  但是整观这堂课,我也发现了几点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商榷。

  一、教学目标过于烦琐

  二、我觉得老师更要注重对课堂的调空,学法的指导

  学生在课题质疑之后,马上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老师没有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总结,使得学生对本堂课的探索主题不够明确,导致了在自主学习这个阶段,有些学生无所适从,学习盲目,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也显得时间仓促,前松后紧。

  三、老师导入课题用了一长段纯文字的`介绍,非常抽象

  学生无法明确的感知到老师介绍的内容。我觉得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在此处设计一个旅游图,更能形象地帮助学生了解索溪峪的概况。

  四、材料提供单一、课堂拓展不够

  语文课不仅仅是学习课文,我们更应该打破课文和课堂的桎梏,让学生通过课文进入广阔的生活天地以,所以,在环节设计或主题板块设计上,可以增设索溪峪其他的内容。这堂课老师提供的材料基本以图片为主,但是学文不仅仅是看图片,更要体味语言文字,所以,可以增加相关内容的文字资料,图文结合的材料。拓展课文。

  五、学生反馈交流形式单一,可以利用网络优势

  让学生通过BBS的形式在网上论坛进行交流,老师通过主机调空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奖励,让其他学生互相学习。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索溪峪的“野”》课后反思04-28

《海燕》课后反思08-03

教案课后反思10-26

长城课后反思07-12

《草》课后反思12-20

《周长》课后反思 07-10

海燕课后反思12-16

课后教学反思01-25

《人生》课后反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