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征文

时间:2022-06-21 18:22:35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征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征文吧,通过征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征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的征文

春节的征文1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先听我讲一个关于除“夕”的故事吧!

  相传,在古代每逢新旧岁之交时,一只名为“夕”的怪兽就会来到人间烧杀抢掠。这天,人们请来了一位老道士,只听他言道:“此乃“夕”兽,最惧红、光、震耳欲聋之声三物”。说完,便乘云而去。于是,人们发明了桃符和爆竹,以此来驱除“夕”兽。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春联和烟花了。

  接下来,就听听我的春节经历吧!

  大年三十下午,我们来到了青城山下的青源国际大酒店。一眼望去,青城山上山青水秀,百草丰茂,空气也十分清新。

  晚上,我们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首先,拿出一块块精致的小面团,用擀面杖将它擀成一片片薄薄的面皮。然后,放入一些韭菜馅,将面皮对称折起来,用手捏出一个个印子,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偷偷地往一个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心想:谁吃到这枚硬币,谁在这一年里就会牛气冲天。我包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饺子,有麻花状、甜筒状,还有飞碟状……,总之,真是有趣极了!

  现在到了放烟花的时间了!我们来到了酒店外的草坪上放起了五颜六色的烟花,有窜天猴、小蜜蜂、小雨伞等,烟花在空中争先恐后地绽放开来。有的'像一只啃食竹子的大熊猫;有的像抱着孩子的母亲;有的像迎风飞舞的蝴蝶;还有的像花枝招展的桃树……,向人们展示出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可就在这时,妹妹却嚎啕大哭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因为烟花的声音和火光把她吓着了。我看着那绚丽无比的烟花,暗自许下一个新年愿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收获满满。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代表着喜庆和团圆。我爱春节,更爱中华民族那纯朴的习俗与民风!

春节的征文2

  说起过春节,那可是件值得高兴的节日。人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做美味佳肴。大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最值得兴奋的就是正月初一,除夕和元宵节了。

  令人满面笑容的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那天,所有店铺都大门紧闭,因为都穿着新衣,去走亲戚了嘛!家家户户都在摆年酒,亲戚朋友都围在圆桌上吃饭,有说有笑。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笑容。最令小孩子开心的就是发红包了。每当小孩子对大人说一声新年好,就能得到一个红包了,晚上还要把红包反正枕头下睡觉呐!

  布满烟火的除夕

  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的年菜都已经摆上桌,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门外那红红的对联格外醒目。家里都有人守岁,家家灯火通宵,当第二天到来的时候,鞭炮声一声接一声,烟火也是连绵不断,给黑暗的天空带来一缕星光。

  团团圆圆的元宵节

  元宵节一开始,春节又一个高潮开始了。晚上家家户户都围在一起吃着汤圆,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吃汤圆呢?让我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热腾腾的汤圆吃完后,便都去逛街了。此时大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放眼望去大街上人头攒动。许多店铺里都挤满了人。

  眨眼间,春节就过去了。孩子们又该背起书包去上学了,大人们又该去各自的岗位工作去了,过年就是这样有趣,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春节的征文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厚植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家风家训,促进学生“美好成长”,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出版集团、都市快报社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读好书·讲故事·续传统·过新年”主题征文大赛。

  经各地各校宣传发动,广大中小学生踊跃投稿,大赛共收到征文作品9万余篇。经专家组评审,评出获奖作文小学组共277篇,其中一等奖61篇、二等奖85篇、三等奖131篇;初中组共283篇,其中一等奖57篇、二等奖93篇、三等奖133篇;高中组共170篇,其中一等奖32篇、二等奖53篇、三等奖85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厚植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传承家风家训,促进学生“美好成长”,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出版集团、都市快报社组织开展了第四届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读好书·讲故事·续传统·过新年”主题征文大赛。

春节的征文4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席慕蓉诗中所写正是我心中所想。对于一个四五年没有回过故乡的人来说,今年倒也算得上是一次回归。

  听着车中导航播报的愈来愈短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忐忑,脑海里浮想联翩。这个春节,注定是独特的。四川,这个令我心向神往的地方,使我彻夜难寐、日夜思念的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最爱的家乡。

  家乡许是老了些。从小学起我就来到了杭州读书,但我对家乡的记忆却始终是那么鲜明,那么难以忘记。记忆中的家乡明亮、开朗、充满生机。可现在它在我眼前却变了一副景象:沉重的积土堆满了厚厚的墙壁,窗檐墙缝之间全是黄土的印记。蜘蛛在墙角苦心经营着它那无人生还的机关。多年未经修葺的杂草长得快要与人一般高,却仍瘦削不堪。老人们的头发,似乎全白了,满脸写着憔悴、孤独与他人的爱莫能助。这,还是我原来的.家乡吗?

  回到家后一段时间,我渐渐明白,家乡不是老去,而是在新生。它一直在等待,在这个春节与我们相遇。它开始向我展示出生命旺盛的一面:老人们的子女陆续回到了家中,开着一部私家车,拿着快要提不动的礼物,带着满脸诚挚的笑意,在最后一人进去之后关上了门。家乡已经鲜少能见青砖白瓦的房子,大多都变成了楼房,大多都高耸了起来。一两岁的孩子被爷爷奶奶或是爸爸妈妈抱在怀里或牵在手上,在新修的公路上玩耍。屋后的竹林仍就高耸入云,新来的万年青、杏树、核桃树正暗暗积蓄着活力,等待着春天的来临。家乡,这个原本只有着泥泞小路的地方,现在的公路四通八达,出行十分方便;网上支付也在这里普及;老人几乎也都拥有了自己的一部手机,可以及时和儿女视频通话。一些原有的美好也被完完整整的保存了下来,从外婆家通向奶奶家那条弯弯曲曲细长的小路,还保持着它最初的模样,路边的水田上还有鸭鹅成群地在追赶嬉闹。一簇一簇的小花小草傲然在风中挺立,空中偶尔有一只白鹤掠过。

  我们仍保持着在新的一年里去给家里已故的老人烧纸钱,放鞭炮,祈祷着他们能保佑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有所成就。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会放烟花,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观赏。家乡最直接,也是最久远的娱乐方式莫过于打麻将了,四方桌上,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会感到疲倦。家人们适度地打打麻将,图的是热闹和团聚。家附近的小卖部,是人们的常聚地。人们空闲的时候总会聚在那里摆龙门阵。这倒不像是个小卖部,而像个议论中心,有什么事情大家聚在一起就传开了,也说通了。

  回到家乡和新的它相遇,所有的美好都不期而遇,尽管今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疫情,很多人不能回来和家人相聚,很多人早早就离开了。但大家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大家的生活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大家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希望疫情可以尽快告一段落。希望幸福永远在我们的身边。文

春节的征文5

  忙碌的一年中,最令人期盼的春节将至,

  高铁和车站人山海海,高速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发出征征嘈杂声,嘈杂声中掺杂着回家的幸福感。

  把行李塞进后备箱。看着眼前这幅场景,不由得想到回到老家后看见爷爷奶奶与他们拥抱在一起的场景。话说有好几年没有见到爷爷奶奶了,记得以前春节的时候爷爷奶奶会在我们回来的时候准备一大桌香喷喷的佳肴,他们还亲自会用他们满是褶皱的大手,为我们呈上满满的一大碗米饭。那时的我特别给面子,连吃了两碗大米饭,才离开餐桌。

  爸妈的呼喊声把我从回想中拉了回来,坐上回家的车。我知道我离那美妙的`情景又进了一步。大年三十的早上爷爷奶奶会早起点起一串红彤彤的鞭炮,鞭炮声把我们从梦境中唤醒起来。在我们那这是一种传统,名为接年。吃过爷爷奶奶精心烹饪的早餐,我们便开始贴对联,右手端着浆糊,左手拿着对联,口袋里揣着泥刀,脚着踢着板凳。缓慢的来到大门前,用泥刀把浆糊涂在门栏上,再把对联贴在门栏上。把福倒贴在大门上顿时觉得整个家都变的有年味了。简单吃过午饭,女士们,安排在家准备年夜饭。男士们则带着小孩,小孩则揣着鞭炮,那着点燃的香。跑到田埂上,点燃鞭炮丢到田野里。这也是我们老家的传统,寓意着来年避虫害,免受害虫的侵害。

  夜晚来临,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爆竹声响彻天空,烟花照耀着夜空。亲人们的祝福语,伴随着鞭炮声传进我的耳中。浓浓的年味,使整个客厅的空气都变得有幸福感。作为小辈的我端起饮料,一一给长辈祝福上牛年的祝福语。送完祝福语,我边迫不及待的坐下,眼睛扫过餐桌,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的菜肴。与以前不变的是,爷爷奶奶和阿姨们烧的菜肴味道依旧不变,依旧是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变的则是菜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使我不知从何处下筷子。吃完年夜饭,大家围在火堆边捞着家常磕着瓜子,小孩们则跑到外面放鞭炮,个大点的则沉浸在玩鞭炮的欢乐中,个小的则捂着耳朵蹲在台阶上,看着个大的放鞭炮,时不时跳起来惊呼一声,除了这些乐趣事。最重要也是最欢乐的一件事,便是发红包与抢红包。

  发红包自然是长辈们给晚辈们发的。但抢红包与之不同,抢红包带来的惊喜感与刺激感,着实让人琢磨不透。这也给新的一年增加了许多乐趣。

  过年这是放松与休息的最好时机,但美好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过年。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也给我们增加了幸福感。

春节的征文6

  (二)年味

  "快点去买饺子!""我知道了。"明天是除夕,今年,为了逃脱包饺子的命运,我只好去买速食水饺了。不过,想一想,速食水饺就是好,打开冰箱,然后把水饺放在锅里煮一煮就可以吃了,包饺子还要费力的擀皮,包馅,我做的又不好。两者一比较,果然是速食水饺好。

  除夕夜到了,打开电视,我们又像往年一样坐在电视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着看着,我便感到无聊了,只看了一会儿,我们便都"各司其职"去了。老爸回到卧室,开始呼呼大睡。老妈又看起了她心爱的电视剧,投入的不能自拔。我则打开电脑,开始专心致志的上网了。春节呢?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到12点了,该放鞭炮了。唉!我看今年就别放什么鞭炮了。外面那么冷,又得从6层走下去,多累呀!再说了,鞭炮又不安全,燃放时还会污染环境,多不好。我打开一个电子鞭炮的页面,"噼里啪啦"的放起了电子鞭炮。电子鞭炮就是好,不仅有真鞭炮一样的.声响,还安全,无污染,最重要的是,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放鞭炮,不用那么冷、那么累,真是不错啊!

  大年初一到了,去拜年吧。不用了,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我拿出手机,翻了翻收到的短信。噢,这条不错!我点击"转发",去掉名字,再在收件人写上所有人,轻轻一点"发送",短信就群发了。看,多轻松,只要点几个按钮,就给所有人都拜过年了,多省事。不像过去,拜年还要去别人家,跑来跑去的,真累。高科技就是好。

  咦?今天已经正月初四了?年已经基本过完了?可是我怎么没有感觉到过年的味道呢?想一想我的过年,吃饺子、放鞭炮、守岁、拜年……这些民俗我都做过了呀!只不过用了现代的方式而已。这……

  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拥有富裕的生活,几乎什么都不愁。但是,过年,这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却越来越不受人们的重视了,速食水饺让动手的乐趣消失了,电子鞭炮让放鞭炮的热闹淡化了,短信让人与人的距离变远了……

  时代前进了,科技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年味却淡了。

春节的征文7

  春节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

  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咱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

  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母亲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

  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咱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春节的征文8

  屋内喧闹嘈杂,高声的谈笑和孩子的尖叫,将屋外人影萧条的街道隔开。仰望漆黑的夜空,与往年不同,耳畔独独少了那年年都不绝于耳的爆竹声。古代有位诗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因为环境污染所迫,从古至今流传的习俗,似乎已快要消失了,都已留在了往昔。

  每一年的除夕,除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十分畅销,包装引人注目的爆竹也是人们在除夕的必备物品。走向窗外,去年的除夕,我还抱怨着爆竹声太过喧嚣,今时今日,少了这几乎震耳欲聋的声音,心中总莫名有些惆怅。

  回头看看,围成一桌的家人们,有的饮酒,有的不停地说着,说着今年一整年的经历,说着或辛酸或快乐的往事。有人说:“过年人虽到了,可屋子里总是少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年味,都是靠爆竹声掩饰了冷清。”现在发现,各自忙碌了一年的家人们围桌谈笑着,那股年味总是围绕着所有人,也弥漫着屋子的每一个角落。往年我对除夕,无非是在谈话中敷衍了事,毫不在意,所以对这个既代表“团圆”也是“所有中国人最期盼的日子”——除夕并没有太多的体会,或许是爆竹声掩盖了它,现在夜空宁静了,便可细细聆听散发着“年味”的声音。

  当爆竹声占据了所有人的耳畔,家人的话语就听得并非那么真切了。当“放鞭炮”成了除夕的代名词,“团圆”就显得有些微小了。

  香脆的春卷被端上桌,杯中斟满了饮料,春节联欢晚会也开始了,虽然窗外少了一些,但这个除夕之夜却分外有滋有味,十分特殊。这股与“年味”相融合的“亲情”,在这个夜晚,一定会镌刻着我们所有人的记忆里……

春节的征文9

  咱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咱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咱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母亲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咱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我喜欢春节!

春节的征文10

  脚步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买新衣服,零食等等,打扫家里卫生,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

  今天,是年三十,家里的每个人都起来的很早,爸爸,妈妈,我,弟弟,妹妹。妈妈起来的很早开始准备年夜饭在厨房里,忙的不可开交,爸爸拿起了劳动工具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我就去妈妈那里给她打下手,在一边帮忙切菜,洗菜,拿东西等,弟弟妹妹年龄太小帮不上什么忙,在一边玩,看着妈妈烧的菜一盘接一盘的,味道香极了,电饭锅里煲着老母鸡汤,打开锅盖金黄色的.鸡汤配上绿油油的葱花,看似秋天的景色,漂亮极了妈妈叫我去拿了些黄豆过来,拿给妈妈后,我问妈妈:“要黄豆干嘛?妈妈说:“烧八宝菜,这八宝菜要有八样菜,如:黄豆·萝卜丝·等八样菜。这是过年家家餐桌上必有的一道菜。烧饭时妈妈放了一盘肉圆子和糯米圆子放在饭锅里蒸,帮完忙后出去看爸爸拿着剪刀,胶布,对联出去贴春联,贴完了。到吃年夜饭时,桌子上的菜真是色香味俱全,拿了饮料,杯子倒饮料喝。拿起筷子看晶莹剔透的排骨,鲜美的鸡汤,真是好看,于是忍不住的朝我面前的排骨发起了进攻,妈妈烧的糖醋排骨味道好极了。忍不住多吃了几个,弟弟看着糯米圆子口水都流出来了,看的那个样子好笑极了。

  就这样快乐的一天过去了,过年也拉开了序幕。

春节的征文11

  中国的农历岁看称春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舜即天子位时,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做一年的第一天,即岁首。算作正月初一。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后称为春节。春节的这一个月叫元月。春节,过去也叫元旦。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不统一:唐朝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为正月,秦代统一后,以十月为正月,汉初沿用秦历。至汉武帝刘彻时感到历祀太乱,就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共同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直至清末,长达20xx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为一年的24个节气的'“立春”在农历年的节后,故把阳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正式改为春节。

  春节的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的结束,迎接新的一年的到。另一方面是祈祷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业有关。通常舞龙是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是于震慑糟踏庄稼、残害人畜的怪兽。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节活动已逐渐淘汰。燃放鞭炮因污染环境在城市已灭迹,贴春联很流行。而拜年贺岁已由电话问候取代,还是社会进步发达所致。

  还有一些重要的习俗,如中国人吃“年夜饭”的习俗。“年夜饭”亦称为“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之中最后一顿饭,全家人座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中国人很重视吃“团圆饭”。连一年到头在外工作的人们甚至连在外靠乞讨为生的人们都要在年前赶回家吃“年饭”。

  年饭的菜色讲究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但有三个共同之处:即年饭必须有鸡有鱼、有青菜、白菜,前者取吉(鸡)庆有条(鱼),后者取青青白白、健健康康之意。

  许多地方吃“年夜饭”,还要多做饭留下,这些饭要留到正月初一后或节日期间享用,意为有余,有多的,很多的。此风俗是由古代“宿岁饭”“隔夜饭”习俗演变而。

  吃过“年饭”过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等到晚上8点看春节晚会,这一习俗已成传统,已连续很多年,是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及全世界各地的华人翘首以盼的节目,不可或缺,因为它能振奋民心,凝聚民心,欢悦愉快,深受欢迎。

春节的征文12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快乐的春节终于又露面了。虽然春节是洋节。但它的神圣、隆重、喜庆和吉祥的情节,使它录觅着一连串的思索,与人们过新年时的喜跃心情。

  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春节,小孩子们都很喜欢春节。因为春节是一个可以拿压岁钱、放烟花、吃年夜饭。等等……而我也一点也不例外。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放烟花,爆竹,因为它使新年更有仪式感。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咦,这还是红星村里吗?怎么一点也不像啊!家家户户都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贴上了对福,还把一个“福"给字贴反了,和平日大不相同的是每次过新年只可以在这里才能放烟花,多难得的机会啊,我得赶紧拉着爷爷、奶奶去店里买烟花、爆竹。

  到了店门口。哇,里面人声鼎沸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都有。我生怕他们把所有的烟花、爆竹都给抢光了,赶紧找了一条人缝给钻了进去。木柜台前烟花琳琅满目,使我眼花缭乱:有彩菊烟花、喷泉烟花、荧光棒、摔摔炮……我买了一盒彩菊烟花、一盒喷泉烟花、一盒摔摔炮和两盒糖果鞭炮……顿时所有烟花都被我们一扫而光。

  大年三十晚上还没等吃完年夜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门口放烟花。幽蓝的天空是多么深邃,见不到一点儿月光。我拿了一个糖果烟花放在台阶上,小心翼翼地用打火机去点,火苗伴随着微风忽闪忽闪着,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差点烧着了我的手。还未等点着,我就害怕地尖叫着逃得很远,爸爸妈妈看我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一阵捧腹大笑,这时外公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烟花,哇,夜空中的烟火顿时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新年的.夜空点缀成美丽的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五颜六色的烟花一串串一群群地冲向天空;有的像秋菊,形态各异,万紫千红,把天空照亮得如同白昼。我点燃了一个喷泉烟花,顿时,火树银花,让我深深地沉醉。望着天空洒下的点点金雨,地上升起的朵朵银花,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放完了烟花,我仍然沉浸在烟火中,回忆着过去一年的一幕幕,过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春节的烟花代表了红红火火,幸福快乐,它也将永远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春节的征文13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还有这样一个来历,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经常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晚上坐着不睡觉,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金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都这样做,孩子就平安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一个,贴对联就是家家户户每年必做的事。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之一,它和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对联即谐音“楹联”,因古时大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千古。

  今年过节,我家放了很多鞭炮。放鞭炮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习俗。为什么古代要放鞭炮呢?那是因为相传古时侯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它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你只要让我在你家住一晚,我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

  其实我们的春节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风俗,值得我们去了解它,去传承它,让它们以更新颖,更文明的形式出现,使我们的节日更有特色。

春节的征文14

  山路崎岖难走,路上尽是春雨过后留下的泥泞,湿哒哒地黏在游子的鞋上,如同伴随我外出多年的思乡情怀般,一直夹在我的心坎里,怎么也抹不去。

  立足这大山之前,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故乡的气息——之前早已感受过,只是不那么强烈了——我迫不及待地向山中走去,一股脑地钻入了我家乡的山中。

  大山很深,中间只有一条小径,边上便是一层接着一层的竹林。竹海随风舞动,风从叶间轻柔地穿过,似乎如流水一般,发出“沙沙”之声,万里竹海,此时随着风一起摆动,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摇晃着自己细长而又笔挺的身躯。

  好不壮观!

  待脚下鞋早已沾满了泥水,那条小径才突然变得开阔了,左右两旁的竹林都一下子绕着眼前的——一座古朴却热闹非凡的小村庄而让开了一片圆形的大空地。村庄坐卧其中,稳稳地盘踞在这竹林之中。颇有些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之感。

  我这个外来的渔人冒冒失失闯进这几年未曾谋面的故乡,却还是吃了一惊。

  空气中夹杂着少许硝烟的味道,许是刚放过鞭炮吧?我好奇地随父母走上了柏油路,路旁都种着满地的庄稼。个个长势令人惊喜,如同雨后春笋一个个争先恐后从土壤中探出头来。

  爷爷奶奶早已乐开了花,连忙吆喝着我坐下,替我用白瓷碗沏上一碗绿色的茶水,几片茶叶在茶碗中时沉时浮,散发着一阵阵清香。

  我细细品了一口,醇香在舌齿间四溢,味道不变的,便是家乡特有的茶,似乎比龙井、大红袍要好喝许多。由于这茶叶子大,我们这里便称之为大叶子茶。这大叶子里,似乎蕴含着故乡的'气息,它朝饮晨露,傍晚与萤火虫相伴,夏季至冬季,再至春季的采摘,每一片,都是故乡的标签。

  青瓦白墙,毅然屹立于眼前,一张张红的耀眼的福字倒贴在各家各户的门上。土灶头早就被推倒,新式的煤气灶使原本脏乱的厨房阔气无比,一栋栋农村小别墅使得爷爷家变得更加明亮宽敞,猪圈里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家猪正呼呼地喷着白气唏哩呼噜地吃着食儿,那短小的尾巴正一圈圈地不停抖动着。一队整齐的白鹅从河上缓缓浮过,几只小鹅满身灰黑的绒毛,紧紧跟在母鹅身后,也学着它的样子昂起胸脯,向下整理凌乱的羽毛。

  又是一阵清风拂过,白云缓缓从头顶上飘过,田间里传来青草的味道,时不时还有几只蟋蟀发出的风铃般的啼叫。

  夜幕降临,年夜饭桌上的饭菜芳香四溢,映衬着客厅灯光的白瓷碗中,红烧肉在碗上泛起一阵阵的油花,红得带紫,芳香四溢。刚从田野里采摘的新鲜的蔬菜,此时也盘踞在碗中,青绿与瓷白相伴,倒有些江南水乡的风味。一颗颗软滑可口的汤圆挤在碗中,白中带黑,甚是可爱。一排排齐刷刷的碗筷时刻准备上桌,一把把木质桌椅围着大圆桌列着,一个个面露喜色的人们正聊天交谈,家中老辈围着自远方归来的游子转……

  故乡的一切,都是如此地安详、和谐……

  故乡的年,依旧如此喜庆,热闹不减……

  这是年,如期而至;这是梦,确已实现。

春节的征文15

  蛇年春节的脚步近了。学生们放假了,民工们返乡了。街市上熙熙攘攘,商店里购销两旺,人们的脸上笑容灿烂。透过灿烂的笑容,人们似乎要把一年中所有的晦气事、不顺事、乖戾事、倒霉事,统统扔到爪洼国去。金蛇狂舞腾瑞气,无恙梅花待客归。在迎新年中,相信即使再有脾气的人也不会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小区门口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家家门上贴上了喜气的春联。国强民富,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瞧咱中国这些年多牛:北京奥运百年梦圆,上海世博盛况空前,太空对接神舟吻天宫,嫦娥探月深空留痕,蛟龙潜海惊醒龙王,航母入列载机飞翔。年年惊喜增光彩,岁岁欣慰添华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中国特色继往开来迈向伟大复兴。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弘扬社会新风,实现中国之梦。精彩的内容写入春联,足以让妙笔生花;坊间的新闻茶余饭后,鲜活的话题道不尽。

  每当想起童年时盼望过年的场景,就会让我产生一种扳着手指数日子的幸福期盼。一位哲人说,春节是典型的中国民俗文化的象征符号,是千年民间传统根深蒂固积淀的传承。尤其像我们这一辈人,对过去的“年”,印象很是深刻。

  那个年代虽然国家很穷,老百姓不富裕,但过年时家家户户却丝毫不会受“贫穷”二字的影响。因为一到过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有新衣服穿,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有电影可看,有爆竹可放,有年可拜,最重要的是还有压岁钱可拿。

  母亲总是在年三十晚上,趁我们几个孩子睡着的时候,将红纸包着的压岁钱,悄悄地放在我们的枕头下面。小时候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要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呢?后来才知道,相传古时候有个小妖精叫“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便偷偷潜入民宅,专门摸睡熟小孩的头。凡是被“祟”摸过的小孩会立即发高烧,然后变傻。于是,过去乡间大年三十晚上家家彻夜亮灯忙年,而家长则用红包包着一枚铜钱,放在小孩枕头下压惊。以后这一做法就演变为“压岁钱”。

  在中国一年365天所有的民俗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节日。多少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很看重这一节日。一年忙到头,谁不盼望这么一个节日的降临?歇一歇,聚一聚,围上一桌,敬上一杯。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痛苦都暂时烟消云散,家庭的天伦之乐洋溢在一片温馨祥和的蒸腾之中。

  中国的老百姓是勤劳朴实的。他们平时省吃俭用,克勤克俭,但到了春节,却“大方”起来,舍得为购置年货、添置新衣花大价钱。是的,平时吃得简单点儿,穿得朴素些不要紧,但新春佳节要走亲戚串乡门,要逛庙会赴宴会,怎么也要穿得光鲜点,体面些。中国的文化体现在春节的方方面面。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描述春节:春节,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也是生活阶段性的起点。人们心中的寄寓与祈望就来得异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怀也分外张扬。在民间生活中,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都要以民俗为载体,所以民俗中的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的内涵,……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

  是精神的东西,必有驱动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些返乡的民工,为了能买上一张火车票,即使是寒风飕飕、冰天雪地,他们也心甘情愿地在瑟瑟发抖中熬上一个通宵。那个半圆形的售票窗口,寄托着他们的返乡之梦。当那双长满老茧而颤抖的手,从售票员手中接过梦寐以求的车票时,那激动的神情,那满足的心态,简直就像触摸到了家乡的山水。两根锃亮并行的铁轨,绵延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人们对故土挥之不去的情结。

  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过年须要在家乡过才有味道。”我想,这种味道决非在家乡吃几顿饭或品尝一二种土特产所能涵盖,而是一种深入骨髓浸透灵魂的年俗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精神的东西,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使得过年具有如此神奇的魅力。

  新年伊始,往往是梦想开始的时候。美丽中国、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一个个崭新的名词脱颖而出,不仅活跃在人们的口头,更践行于人们的行动。不由联想到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问题:你幸福吗?央视记者的现场采访,令不少路人停下匆匆的脚步,审视自身,表达由衷的心声和渴望获得幸福的愿望。春江水暖鸭自知,幸福不幸福,相信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来衡量和体验自身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只有自己才是幸福的主宰。

  幸福是什么?有人戏言: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着情话,四是跟孩子做着游戏,五是身体健康不知道医院的门朝南朝北。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非分的奢望。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没有深奥的道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幸福指数自然水涨船高。

  当然我们也可以做梦。无论是富裕梦、成功梦、公平梦,还是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梦梦相通,梦梦皆美。但不管什么梦,要把梦想变为美好的现实,必须要靠我们每个人脚踏实地的实干。中国梦伴随幸福年。愿天下所有老百姓都如愿品尝到幸福的年味。

【春节的征文】相关文章:

关于春节的征文07-21

小学生春节征文06-25

我们的节日春节征文(精选25篇)07-15

春节征文650字(精选31篇)01-05

春节主题征文(通用34篇)01-05

我们的节日春节征文(通用42篇)02-22

我们的节日春节征文(通用46篇)06-06

我们的节日春节征文(通用19篇)01-05

交通的征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