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时间:2022-09-22 22:18:39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1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2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真是受益匪浅。

  书中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如果你不注意生活的细节,不去用爱的眼光看待他们,你就不可能把他们的潜能彻底挖掘出来,学生的才华就不可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如对学生宽容、理解、尊重、呵护、希望等等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事实上,我们很多教师,整日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但唯一的感受就是累,从没有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也永远不会成功。如果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你将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学生看作魔鬼,那你将生活在地狱里。如果你不热爱你的职业,不把自己的爱洒向学生,就不可能在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教师,一个心中充满爱的教师会去仔细挖掘这个职业当中的快乐,从而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外面的世界,忘记生活的烦恼。

  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意外事件”,教师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态度来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呢?如果面对学生充满想象的回答,教师用貌似温柔的话语给否定了,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以成人的思维为标准来评价、引导孩子,教育、制约孩子,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何而来呢?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开放的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种思维不仅得到了呵护,而且在老师的理解、宽容下,孩子心灵上也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师爱。

  所以,我认为:理想的教师首先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会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献给自己的教育事业。但仅仅有“爱”就足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

  爱心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爱不是万能的。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有时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基础而已,并不能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就像医生与病人关系好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再说,家长对孩子的爱不比老师的少吧,但他们却常常要求老师帮忙,希望老师多多教育他的孩子。其实他们缺少的不是爱,而是教育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让“智慧”与“爱心”同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入点。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那什么是教育智慧呢?所谓的智慧主要是指:辨析判断的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造型地开展工作。那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一、智慧是靠“想”出来的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见识、感悟也在变,我们也应该多角度、创造性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坚信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除此之外,还要多读名师的教育日记,时常进行案例分析。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我们一些思路,并帮助我们学会如何采用适当的思维方式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

  三、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

  教师的教学一般是单独完成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总之,“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虽然这很难,但作为教师,我们还是应该把成为“智慧型教师”作为我们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3

  《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100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驻足于一百个案例,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智慧来自了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工作总结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

  智慧来自善思。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会潜心体会。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来的改进策略?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个人简历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是王晓春老师写给小学教师的,精选了100个小学发生的真实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五个方面进行点评,教给老师们遇到问题帮老师出点主意,提点可操作的具体建议,不清楚的问题和老师保持联系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等。

  读了这本书后,学习到了许多好的点子,也知道在处理学生问题和家长问题两方面要讲究智慧。

  一、教师问题。

  案例1:“宇”是一个新生,文化基础比较差,上课基本上不听讲,上课看漫画书,老师没收了也无所谓,考试成绩不及格,但足球技术还算不错。宇的班主任misspuck老师就用心教育他、关怀他,收到了一些效果。

  我的班级里也遇到这样的学生,思路和做法也和misspuck老师差不多,认为用心灵感化心灵,学生就会慢慢变好。但王晓春老师指出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工儿的普遍弱点。我们的思路:“学生学习不起劲,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努力学习,而且能学好”。这种已经公式化了,不是教育的智慧,经不起推敲。因为学生从家长和老师天天的说教中早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口头上和心里都知道但学习还是不起劲,特别是差生,这是问题不是单单就是爱心就能解决的。现在的学生一点都不缺少爱,家长给他们的爱太多太多了。“爱”不能包治百病,虽然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好教育,但爱不属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想解决问题,老师要给家长和学生提供理智的、智慧的、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所以现代的老师在遇到家长和学生的问题中要牢记教育智慧和爱心同等重要。

  案例15:《这个班主任到底该怎样当》中“山村小渡船”老师太善良对学生太好。班级的学生闹翻天,许多调皮的学生开始把老师说的话当作耳旁风,同事们就认为老师不能对学生太好,并且给学生适当的体罚是必要的。

  小渡船老师是个性格温和的人,而我却是一个对学生来比较严厉的老师。我的课堂纪律很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每节课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问,都要回答问题。宗旨是“一切听老师指挥,无条件服从”。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每年都是优秀班集体,各科考试成绩名列前矛,每个学生的习惯也不错。我校是寄宿学校,生活中我对学生非常好,家长和学生有困难都和我说。但是我也不知道这个班主任该怎样当?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家里就无法无天,作业不能自觉完成,家长拿孩子没有办法就求助老师好好教育孩子,家长自己总是说自己忙,没有时间管,孩子不听家长只听老师的,家长会很少参加。老师打电话和家长沟通,她的教育道理一套套的,可是孩子的不良习惯视而不见,只要孩子每天能快乐就可以,却还要孩子的考试成绩高高的。

  二、学生问题。

  案例52《五年级女生的“情书”》和案例53《小学生早恋》,这两种现象是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谈之色变,比较担心。有些专家就提出强调学校要加强性知识教育的看法,王晓春老师就有不同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固然缺乏性知识,但是更缺乏正确的爱情观。想主要依靠性知识和安全套来对抗学生的“早恋”,是一种“技术主义”的迷误,我很赞同王老师的看法。理由是:老一代人当年在性知识方面显然少于今日青少年,为什么“性犯错”反而较少呢?试想除了社会比较封闭以外,可能是他们考虑感情问题反而多一点,爱情观更严肃一点。今天的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孩子们特别珍惜感情是不会“乱爱”的。

  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发现孩子的情书或者你认为的“早恋”,不要太震惊,不要把事情闹大,不可收拾。我个人认为,老师如果发现此类现象,先不要告诉家长,也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说,私下找一些同学来了解他们的爱情观,心中有数了,可以开主题班会,全班学生来讨论“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个同学”,“什么样的人值得你喜欢”这类问题。相信,当大多数学生都懂得自己感情的时候,“乱爱”的现象就会慢慢消退,孩子们的'精力自然而然就会转移到正经的学习和生活上来了。

  三、老师与家长关系。

  王晓春老师书中是这样说的,按目前我国国情,从整体水平上看,最适合具体指导家庭教育的人还是教师,因为家长总体上对教育的理解水平,尚未达到无需教师指导的程度,虽然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大城市和发达城市变得还很快。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和电视节目铺天盖地,家庭教育专家层出不穷。可是家长们因为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孩子的命运,还是愿意听班主任的话,可见,由教师指导家庭教育效率是比较高的。

  老师为了教育好孩子,不知不觉就是闯到了孩子的家庭中了,我们没办法把家长排除在外。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就变得复杂了,“度”就不好把握。现在家长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就把家长变成了自己的“助教”,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性格培养和习惯养成。我也不例外,最后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学生的毛病全部是学校老师没有教好,老师成了十恶不赦的。所以老师就要学会指导家长,因为许多家长是外行,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我们老师的日子就好过了。所以当务之急,老师们要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不断学习必要的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在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性格方面才能给家长支招,还要经常开家长,会上不说空话,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读了这本书后,我清楚地知道,现时代的老师要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教学,要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适当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分析原因,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寻找教育的智慧,才能做好工作。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作文08-02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学习心得07-03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笔记200字07-03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07-02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范文07-03

智慧教育05-31

智慧教育[经典]09-24

智慧教育[必备]09-25

智慧教育(荐)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