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作文

时间:2022-02-28 15:41:37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作文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作文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作文8篇

设计作文 篇1

  【习作要求】“要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目的】

  1.记叙一次劳动的全过程,做到真实、具体、完整、有次序。

  2.仔细观察、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步骤】

  (一)写前训练

  1.在作文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次劳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观其情,见其人,闻其声,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激发写作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回忆,口述劳动经过、场面、表现。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最后一段时间你参加了哪些劳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②这项劳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进行的,有哪些人参加?③在劳动中大家表现得怎样?

  2.比较下面几段话,看看哪一段写得具体、真实。

  ①我做饭时,把米淘了一遍又一遍。

  ②今天是我第一次独立做饭。我想一定要做好,所以把米淘得非常干净。

  ③傍晚,我按照妈妈教我的办法开始煮饭。我量了两碗米,再舀两瓢水倒进饭盆里,用手轻轻地搓。水浑了,我就把水倒掉,然后再舀些水倒进盆里,让浮在水面上的糠皮、杂物顺水流掉。我又把杂在米中的稻壳和沙粒拣了出来。就这样淘了三次,水清了,米也就淘好了。

  3.把下面短文中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具体,要联系实际想一想,妈妈是怎样教的?洗衣服有哪些具体办法,要把过程写清楚。

  〔例文〕

  一天,妈妈指着盆子说:“小红,这是你换下来的衣服,泡在水里已经十多分钟了。现在我来教你洗……。”

  (二)习作指导

  1.审题

  把“基础训练6”第七题和本次作文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异同,弄清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求。

  文题的不同点是:“基础训练6”第七题对文题只限定了事件的性质,但没有限定写哪件具体的`事,只要是自己深受感动的事就行,平淡的、印象不深的不能写。本次作文题目限定了内容范围,必须记一次劳动,超出劳动以外的事件不能写。

  文题的相同点是:都要求记叙一件事,都有“写具体”的要求。

  通过对文题的分析比较,要使学生明白,“劳动”一词涉及的面很广,可写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劳动,也可以写家务劳动,但必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体验的劳动,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体会,不能虚构。

  2.借鉴

  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是怎样写劳动过程的。通过重温课文,要使学生明白,写一次劳动除了要交代清楚六要素外,还必须具体、逼真地再现劳动中人们的表现,包括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怎样解决的等等。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用词造句要恰如其分外,哪些话要先说,哪些话要后说,哪些地方要总说,哪些地方要分说,

设计作文 篇2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自我作文的习惯。

  2、 提高学生修改自我作文的能力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一般程序及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自我修改赏析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由李贺推敲的故事导入本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提炼目标,学生理解记忆。

  1、学习使用规范的批改符号批改作文,会做简单的旁批与总评。

  2、通过作文评改进一步强化少写错别字和病句的意识。

  3、互相探讨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加强自己构思及写作的能力。

  三、明确评改步骤:自查自改、互批互改、典型展示、修改润色

  1、温习旧课:常用的批改符号及其应用温习与回顾。

  2、自查自改作文:基础等级、基本信息(五查)

  3、互批互改:找足亮点,找出问题。

  4、典型展评: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四、师生总结,教师点拨 五、布置作业:修改润色,美文呈现

  后附板书设计:

  自改:基础修改,字词句段 互改:发现问题,主题选材

  展析:小组合作,典型分析 反馈:再度修改,美文呈现

  作文教学课后反思:

  通过一年来在我校实施《七年级作文评改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这是一节汇报课,在课前围绕着前期的写作主题《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及《表达自己的看法》安排了本次专题写作:我在————中得到快乐。学生已提前完成了专题写作。本节课主要是完成习作修改及赏析环节,围绕着前期的课题研究情况,结合本单元(第五单元)的写作主题:勤于修改,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作文修改的一般程序及方法,教学难点:在于提高学生自我修改赏析作文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合理,但在实施中由于学生对标准修改符号掌握不实,故在范例修改上拖延了时间。在自改和互改环节学生都能够按照标准、程序快速修改。在互该环节由于难度加深,在对文题的整体把握及修改重心上学生定位不够准确,费时较多。在赏析环节学生合作分工明确,典型展示较为到位,对作品优劣及修改的情况做以细致的汇报。由于课堂容量较大,在学生自我二度的修改,因为时间的关系只好放在课后完成,总之这节作文汇报课让人喜忧参半,可喜的是通过专项作文训练,学生的评改能力有所提升,参与意识及兴趣培养了起来。担忧的是作文评改能力提升缓慢,难以有长效机制来推动此项工作。加之学校的常规检查手段滞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作文评改难以被更多的家长及社会所认可。

设计作文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同学们,大家选取了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昨天之间进行了互批,老师又作了复批。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板书:讲评《读后感》)

  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

  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本)请大家齐读。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呢?

  (1)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 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

  (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总结本次习作

  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认真复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全班41人,有25人习作比较成功,11人习作非常突出,5人习作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愿意吗?

  四、欣赏佳作

  (一)黄美同学的

  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讨论:

  3、谈评语。

  (二)唐淑莹的

  1、欣赏了黄美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淑莹同学的习作。请思考:这篇习作,在写法上和前篇习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讨论:

  (1)运用了读感交替的写法。(哪些是“读”的内容?两处带引号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内容?)

  (2)详略得当。“读”的内容用省略号代替,节省了篇幅,感想重点写。

  (3)结尾排比句用得好。是真实体会。

  (4)所举事例有说服力:

  (5)不足之处:第二小节词语重复;

  五、剖析病文:

  这次作文,有几位同学在写法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对病文进行会诊。

  (一)唐佳的'

  1、 读。众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 讨论:

  (1)只有原文内容,没有感想。(板书)这叫“读多感少”。

  (2)还有什么不足?原文没有加书名号。

  (3)写法上有毛病

  (4)不好,感想、体会和原文中心对不上号。(板书)这叫“读感脱节”。

  六、 “给病文开处方”:

  1、我们分析了几篇习作。现在给病文开处方。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开出处方。办法:用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读无感,加“感”;谈感脱节,改写事例;给第三篇的作者提一个重写建议。请大家开始。

  2、 交流体会:

  七、总结本课:(结合板书)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佳作,(板书:评优)进一步明确了写读后感,如何处理一个关系――

  “读”与“感”的关系,即读为基础,感为重点;明确了写读后感的两种基本方法――先读后感,读感交替。通过剖析问题习作,懂得了写读后感应避免四个毛病――有读无感、读多感少、有感无读、读感脱节。

  八:作业布置:

  希望课下大家认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讲解的内容,并完成两个作业:1、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把这篇文章改得更好。2、弹性作业:〈〈听讲评课有感〉〉,主要写自己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要求 :选最喜欢的;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

  写法: 先读后感,读感交替(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设计作文 篇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作文讲评,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熟悉的人的某方面品质。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导言: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作文写人的文章。这节课,我们将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

  2、复习作文要求:

  (1)指名说出本次作文要求:写人,要抓住这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来写,比如学习上刻苦认真、勤奋努力;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待人上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具体的要通过一件事,来表现这个人某一方面的品格。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

  (2)提问:这次作文向我们提了几点要求,那一点最重要?

  (共三点要求:1、写一个你熟悉的或是尊重的人;2、要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反映他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3、写好后多读几遍,并认真修改。重点是第二点)

  (二)榜上有名

  在这次的习作中,有一批同学的习作是完成的比较好的,让我们为这些榜上有名的同学喝彩。(出示学生名单)

  (三)精彩片断

  和每次作文一样,虽然佳作不是每个同学都有,但每个同学的习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精彩之笔,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些同学作文中的精彩片断。

  学生听完后随机说说这些片断好在哪里。

  (四)请你评改

  1、出示要修改的例文。

  2、小组为单位按要求点评例文。

  3、每小组选派代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佳作亮相

  先小组上讲台读自己小组修改改好的作文片断或佳作。

  (六)总结作文讲评的方法(这里我认为没必要总结方法,因为不是规律性的东西,没有总结的必要。可以省略):

  1、学生讨论。

  2、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这个环节要)。

  六看:(一看叙事是否具体,是否符合中心需要;

  二看段落是否分明,层次是否清楚;

  三看句子是否完整、连贯、通顺;

  四看词句用的是否准确、搭配的是否得当;

  五看字是否写的正确;

  六看标点用的是否恰当。)

  (七)自评作文,写上评语。(为什么这里不用上述标准,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写评语重要吗?这里就当堂课改是不是可行?)

  (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写上评语。

  (九)修改作文(省略)。(当堂完成,当堂收文)

设计作文 篇5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在这个环节中介绍作者:(略)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抒情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很重要。它是一个“切入点”。阅读教学非常那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也有人叫做“导入”,但我以为二者有区别。“切入点”是对课文而言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而寻找的突破口,属于阅读教学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是对课堂而言,是为了把学生从课前的无序状态引入课内的有序状态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属于阅读教学外部组成部分。提出“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诗歌意象的问题。高一的学生可能不会顺利的回答出“通过意象来抒发感情”,这不要紧。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的第二小节,抓住“金柳”这个词,让学生充分品味。“金柳”是这一小节表现的对象,作者为何如此表现它?我们来推测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东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写“金柳”是“新娘”。作为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奇怪,由“金柳”怎么会想到“新娘”呢?是不是与作者的生活有关系?会不会与作者的感情有关系?有可能。谁能说说作者与剑桥大学有什么关系?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历史。由此学生明白了,原来由“金柳”联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仅这个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写什么,怎么写都可能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有关系。下面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要想——美丽的影子;“荡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为联想,就适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同学们“荡漾”过吗?如果你荡漾过,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到作者用词之妙。哪位同学荡漾过?不妨说说。好了,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的朗诵这一小节。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这个问题更深入了,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理解诗歌,进入到作者精神世界,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灵活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感觉,相机引导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读,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变化,是进一步了,感情更强烈了,从“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荇”“招摇”,整天与金柳相伴,早夕相处,你低头看着我,我仰头看着你,说着别人永远听不懂的话,诉说彼此之间的心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水草这一节着意表现“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经常使用“柔波”一词,我想是有其特殊含义的,同学们读“柔波”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说一说,就像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就像恋人含情脉脉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叹号不行呀!感情进一步发展了,更加强烈了。同学们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变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定要大声读么?使劲喊,行么?不行。怎么办?“使劲轻读”?好,使上劲,换得轻轻地读。

  五、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小节

  读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觉得写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写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写错了。是不是?这个地方很多老师容易疏忽,这么一问,就问出趣味来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梦。“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噢,明白了,原来彩虹就是作者的梦呀!这个美好的梦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说,这个梦没有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没有变成现实,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怀,时不时地“荡漾”一下。读这样的句子,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伤感。这种写法,我们叫做“移情”。景随情迁,以情入景,以我观物,则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这种句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出自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诗人唯恐读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当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处,所以才用这样的写法来提醒读者。在诗人眼里,这的确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梦”。作者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来到英国,来到剑桥。在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自己最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他说:“我的眼睛是剑桥叫我睁开的,剑桥是我的心灵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恋之乡。”所以,在别人眼里的清泉,在诗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梦。

  六、一提到梦,人们常常回忆起往昔的生活,特别是那些铭刻心头的往事。

  诗人也是这样,提到“梦”,他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刻,让他难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寻找那昔日的梦。昔日的`梦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呢?作者告诉我们了么?

  “撑一直长篙”。你知道什么是长篙么?噢,在《社戏》里学过,多美好呀!你们撑过船么?撑过,感觉如何?美极了。我们想象一下:长长的船篙,轻轻地波动着水面。船上只有两个人,划呀划呀,往远处划,为什么?那儿人少呀。来到幽静的地方,心里高兴,那就唱吧:放开喉咙,尽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好像在想我们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诗人高兴得放声歌唱,他醉了——诗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联系上一节,我们可以说,这里所写的就是作者那个美好的“梦”。荡漾在作者心头的也就是这梦中的情和景。那么,这一小节如何朗读?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谁有过“放歌”的经历,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可以张开双臂,仰起头,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读法也可以变成“放——歌——”

  七、诗人沉浸在里面,没有醒来。对吗?

  不对。诗人很快就醒来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种什么滋味?遗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办?“悄悄”地离开。“悄悄”就是我的“笙箫”,憋在心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夏虫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个康桥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还是藏在心底吧,就让我一个人知道。从诗歌情感的发展脉络看,这就是从高潮一下子滑落下来,形成了一个大的波折。那么,朗读的时候也要有所体现

  八、为了突出“沉默”的特点,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怎么写的?

  开头写的是“轻轻的我走了”,结尾写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静。作者就这样走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轻手轻脚走来,又轻手轻脚离开的身影。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无限的留恋。

  九、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国现在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建立了功劳。他赞同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诗歌理论,认为诗歌要有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诗广为流传,人们张口就可以朗诵,据说,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别康桥后,就去了印度,拜见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当众朗诵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着甜蜜的忧愁。”写的多好啊!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徐志摩的诗选来读一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本教案根据特级教师程翔老师的教学思路整理而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 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有何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殊形式,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感情浓厚。

  八、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适当师范指导。在读书声中结束。

设计作文 篇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习掌握如何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2.注意语言的简炼、准确。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设想:

  1.运用表演,引起写作兴趣。

  2.以学生的说→练→评为主要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准备:就某一个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二(6)班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一、情境创设

  老师:课前我布置了同学们的一个作业,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根据自己写的,先表演一下一个任课老师的`动作,然后读自己所写的小作文,其它同学注意观察,然后评价。

  1.表演,出示例文。

  2.一学生评价。

  二、教师引导学生明白:

  1.什么是动作描写?(对人物的动作、行动理论依据及作用

  2.动作描写应注意什么?(幻灯出示)

  A、不是人物的所有动作都有描写的必要。

  B、要通过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

  C、要善于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动作进行概要的或细致的描写。

  D、动作描写的语言要简炼准确。

  3.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得出写作失误的原因。

  A、对人物动作不加选择与取舍进行描写,使动作描写失去意义。

  B、动作描写与人物身份、年龄、性格不符。

  C、动作描写不准确、不具体、不形象,让人看不明白。语言表达能力差。

  4.教师出示范文。

  5.学生对原有作文进行修改,或重写。

  6.学生再宣读自己

  三、延伸训练

  材料:小新背又腿瘫疾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根据材料描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字数200字左右。

设计作文 篇7

  你的梦想是什么?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我的梦想是当服装设计师。我会设计出许许多多具有时代风貌的`服装,把人们生活装饰得五彩缤纷,使人们生活得更愉快。我要为中国女排设计一种运动服,让她们穿上这种衣服,英姿飒爽,颇有气魄,尽显中国女排姑娘的拼搏风姿。我仿佛看见我国运动员穿着我设计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进体育场参加奥运会。想到这里,我就高兴地蹦了起来。

  我还要为老师设计教师服,这身衣服划蓝白相间,衣领又别具一格。老师穿上它,更加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充分展示出人民教师的风范。我仿佛见了我们杨老师正穿着它,笑吟吟地说:“齐玮琪,你设计的服装真了不起!质朴又高雅,最适合老师们穿了。”

  我还要给小朋友设计校服。不但色彩鲜艳,而且花样多、款式新颖。小朋友穿上它,朝气蓬勃,天真、可爱、活泼。我想象着,一群穿上白色上衣,天蓝色裤子,带着红领巾的小朋友们多么美丽,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还要设计更多更好的服装,让我们的国家服装加入时尚元素,通过国际展销向全世界展示,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设计作文 篇8

  【教学目标】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后悔的时候?比如,做错了事,怕挨骂而撒谎,很后悔;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很后悔;由于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很后悔……请你把自己最后悔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如果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事,写别的事也可以。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人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这次习作的难点在于选材。因为学生写自己成绩时会感到振奋,感到激动,感到有的可写,而写自己的错误,特别是写让自己感到最后悔的事,往往羞于启齿,怕人家笑话,看不起自己。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选择材料,如发生在学校的、发生在家里的、发生在社会上的,发生在别人没有发现的情况下等。 教学中的另一难点是,在选好材料后,要能引导学生认识这件事哪里做错了,后悔什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写出来。把事情的几个重要情节写出来,把自己做这件事时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写出来。

  2、教法建议

  ⑴ 在导入部分要注意多讲几个事例来引导学生,可以讲老师自己的,也可以讲他人的,这些事例最好是学生能理解的,能打动心灵的。

  ⑵ 选材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学生们在交流时,会起到互相启发,互相催化的作用。

  ⑶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例文,悟出这次写作的基本方法,然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总结出写作儿歌。

  ⑷ 在批阅学生第一次试写之后时,请不要给学生分数等级,给学生以修改的机会,待修改后,再给予评价。

  ⑸ 要善于在学生试写中选出典型,选出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较大的,做为评改课中解决的主要对象,选出较好的作为表扬对象,并给机会在评改课中朗读,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示例】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例文的学习,总结出小作者在选材、叙述、认识上的特点,使学生能选好材料,写出习作。 2、通过学习、讨论,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可以自己的实例或他人的事例讲给学生们听。

  二、理解题意 读题、理解“最后悔”的一件事的意思。知道写一件事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学习例文,思考讨论

  一天放学后,我像往日一样连蹦带跳地回到家中,可一进屋门,迎接我的却不是妈妈平日的微笑,而是她阴沉严肃的面孔。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钻进了自己的房间,可妈妈紧随其后,站在了我的桌前。我始料不及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妈妈用严厉的口吻向我发问了:“现在你的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模仿我的笔体在数学考卷上代家长签字,你的自我保护意识就用在这?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你不应该瞒骗我,做你不应该做的事。我问你,这胆子是谁给你的?……”没等妈妈说完,我便明白了一切,还没来得及思索她是如何知晓这一切的,我的脑子已经浮现出那次数学考试的前前后后。 那天,数学考卷刚判完分便发下来了。卷子一发到手里,我立刻连“北”也找不到了——“良”。当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喉咙口,捏着卷子的手渗出了一把冷汗,鼻子一酸,两行眼泪滚了出来。脑子里,妈妈平日的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此刻早已变成满面怒容……我再也不敢往下想了,心里就象有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放学后,我闷闷不乐地拖着像灌了铅似的双腿回到家中。妈妈见我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忙问:“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我急忙谎称“没事”,听到我的回答,妈妈便安心地下楼买菜去了。望着她那远去的背影,我心中产生了一种自责的心情:我太对不起她了!她每天既要工作,又要安排全家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是她一个人在厨房里转,早晨比我们起得早,晚上还要把我和爸爸照顾周到。可我不仅拿不出回报她的礼物,相反却要给她增加忧愁和烦恼。想到这儿,我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她,于是我便急忙拿出卷子,模仿着她的笔体,代她签上了字…… 真是纸里包不住火,事情终于败露了,面对妈妈怒不可遏、大发雷霆的样子,我浑身哆嗦,连站的力气都没有了,因为她从没这样待过我,我急忙说:“妈妈,我错了,求您给女儿一次改过的机会吧!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了!”妈妈听了我的乞求,情绪才稍稍平静一些。

  然后说:“你这次的成绩的确很不理想,现在你应该做两件事,第一,从此以后不诚实的事不要做,因为它对你的成长没有好处;第二,要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把没有掌握的知识重新复习一遍,听懂了吗?”我深深地点了点头。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后悔死了。正是因为迷恋上网而耽误了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得了不好的成绩还不如实告诉家长,而是模仿妈妈的笔体在卷子上签字……这一而再的错误能不让母亲伤心吗?能不使我走向歪路吗?我决心接受这次教训,做一个勤奋的人,做一个诚实的人。

  思考讨论:

  1、听了小作者的叙述,你知道小作者做错了什么事?

  2、你能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叙述一下吗?

  3、你能把这件事的经过按顺序讲出来吗?

  4、仔细阅读文章,找出关于小作者心理和神态的描写。

  5、在文中找找小作者后悔什么。 (在思考和讨论中板书以下内容)

  四、小结

  这篇例文真实地记录了一位小学生做的一件后悔的事的过程。从刚才的学习、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文章清楚地讲出了事情的起因,接着又叙述了事情的三个主要情节:欺骗、败露、认错,最后讲到了自己在后悔中的.认识。小作者的选材是真实的,叙述时讲清了起因、经过、结果,特别是在经过部分,注重了人物的心理描写,这样,使文章显得既真实又具体。我们在写时要注意: 写事要有因、经、果。 经过部分具体说。 真情实感敢表达, 让人感到可敬、贺。

  五、按照习作要求,小组讨论自己写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六、按要求写出一件让你后悔的事

  【教学目的】

  1、总结试写中的优缺点。 2、展示学生中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断。 3、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根据学生的习作总结优缺点 (这次习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1、选材不恰当;2、事情不具体;3、心理描写不到位;4、认识不到位。)

  二、展示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断 由本人朗读,然后帮助学生认识好在什么地方。

  三、小组交流 在小组中互相读自己的习作,征求同学的意见,认识自己不足之处。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附:范文1篇

  我已经长大了,妈妈为了培养我的生活能力,时常叫我干些买蔬菜之类的事。 一天放学后,我到农贸市场去买毛豆。农贸市场的人很多。在专卖蔬菜的地方,我发现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她的面前放着几筐毛豆。听别人说,她是趁放学后的时间帮助大人顶一会儿摊。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梳着两条羊角辫,穿一条黄色连衣裙,引人注目的是那戴在胸前的鲜艳的红领巾。这位女孩的毛豆,既新鲜又饱满,因此招来了不少的顾客。她尽管忙个不停,可脸上总是笑嘻嘻的,“老奶奶,您走好!”“叔叔,你点好钱!”那甜甜的话语,叫人听了很舒服。我走上前,问好价钱称好毛豆,就从皮夹里拿出钱来。忽然,半张一角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时我犹豫了,这半张钱给不给她呢?这半张一角钱也是上次卖豆腐干的人找给我的呀。对,别人能给我,我为什么不能给她呢。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半张一角钱夹在另外几张钱里给了她,那个女孩好像没发现似的,竟把钱收下了。 我松了一口气,拔腿就跑。还没走几步,那个女孩就叫住了我,我那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糟糕,她准是发现了那半张一角钱;找我算帐来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这可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我不禁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做那种缺德的事。这时的我,真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出乎我的意料,她很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刚才我算错了,你多给了我一角钱。”说完她特地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新的一角钱塞在我手里。这时,我的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涩,什么滋味都有。 我不知如何是好,呆呆地望了她一眼,忽然,她胸前那鲜艳的红领巾,直刺我的双眼,那火焰般的红领巾,是那么鲜艳,那么耀眼。面对那一团火,我的脸红了,我的心颤抖了,我猛地冲上几步,把她给我的钱扔进了她的箩筐,不顾她那焦急的叫喊声,转身穿过人群向外跑去……

  【简评】 本文通过“我”的叙述,赞扬了卖毛豆的“红领巾”的诚实品质,同时对照自己,认识到自己“损人利己”行为的可鄙。 本文有两个特点:一是叙事清楚,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明白,而且“退钱”的过程,“退钱”时的心情写得都很具体,二是注意了心理活动的描写,如先写了“我”夹半张一角钱以前的心理活动,接着写了“红领巾”叫住“我”时的心理活动,最后写了“红领巾”找给“我”一角钱新票子时的心理活动,这三次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从“损人利己”到“知错就改”的“心理历程,使“我”的形象十分鲜明具体。

【设计作文】相关文章:

设计校园作文04-25

设计自己作文03-07

设计房子的作文02-11

温馨的设计作文06-29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我的设计梦想作文04-20

我设计的桥作文04-24

未来的汽车设计作文04-22

我的设计梦作文04-22

设计师的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