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0 15:57:21 设计 我要投稿

《词两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词两首》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词两首》教学设计

《词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追求世界和平友爱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尝试设疑、突出主线、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追求世界和平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歌词的意境和内涵,从中揣摩作者的情感,领悟表达的方法,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体味歌词的节奏美、情韵美。

  【课时安排】(分课时教学内容安排):

  第1课时: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让世界充满爱》;

  第2课时:学习课文《手拉手》,总结全文,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第一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你们一定有过伤心难过、孤独寂寞的时候,这时的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是的,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人人都需要爱,都渴望爱。有这样一首歌词就写出了爱的真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吧。(板书:让世界充满爱)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播放歌曲。聆听着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温暖、感动、友爱、幸福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首歌,被它所感染、打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深入领会歌词的内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温暖、感动、友爱、幸福”等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6、全班反馈。

  三、深入学习,体会歌词的内涵。

  1、自由朗读,交流学习:

  (1)说说这首歌词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歌词中的“我”、“你”、“我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3)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

  轻轻得捧起你的脸,

  为你把眼泪擦干。

  这颗心永远属于你,

  告诉我不再孤单。

  深深地凝望你的眼,

  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2)请同学朗读,谈自己的体会。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同学们,人类最崇高的行为是“奉献”,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叫“关爱”。让我们打开心结,真诚相待,与人为善,放飞爱心,将爱播撒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让我们将爱的真谛都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人人都需要爱,都渴望爱。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歌词。(板书:手拉手)齐读课题。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3、播放歌曲。聆听着这首歌曲,你有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歌词的内容。

  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不错,看来同学们也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深入领会歌词的内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熟练。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6、全班反馈。

  三、深入学习,体会歌词的.内涵。

  1、自由朗读,交流学习:

  (1)说说这首歌词主要写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歌词中的“我”、“你”、“我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3)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1)出示句子:

  推倒一切障碍,让理解的歌声永远飞扬。

  (2)请同学朗读,谈自己的体会。

  3、指导感情朗读。

  四、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在奥运赛场上,传递着一种和平、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传递着人类和谐。让我们将爱融入到我们的歌声中。

  2、学唱《手拉手》。

《词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情感。

  3、鉴赏词的关键词语,体会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鉴赏知人论世和意象、意境的鉴赏方法。

  2、抓关键词语,体会词作情感。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展示、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醉花阴》

  一、导语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这样一类专门表现女子情感的传统题材,或“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的少女怀春,或“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怀人,或“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的宫妇怨情。它们被统称为“闺怨诗”。可惜的是在那样的封建年代中,这些情怀多由男诗人代笔。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她就是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板书)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二、知识积累

  活动1:教师抽查学生讲解1、4,教师补充2、3。

  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

  2、生活经历与词风变化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词中多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那今天我们先来看一首她中期的词作——《醉花阴》。

  3、《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4、字词释义

  永昼:漫长的白天。

  玉枕:枕的美称。

  东篱:种植菊花的园圃。语出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文中指菊花的香气。语出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黄花:菊花。

  三、朗读品味,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3、教师范读并指导。

  (1)、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答:愁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如有暗香放在一起读,不能断开。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4、全班集体朗读。

  (2)、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上阕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下阕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四、研读课文,学习鉴赏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读情感:

  1、词人的情感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营造的意境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薄雾笼罩,浓云密布,室内香气氤氲已尽,天气转凉,而夏天的器物仍在。欲举酒浇愁,怎奈触景又生愁,飒飒西风中,佳人瘦菊孤影相映,只能叹息愁怅。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景为情设,情因景生,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我们来看黄花、西风是经常出现在诗词中的意象,我们同学能不能再说出几句利用这两个意象渲染氛围的诗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因此,我们要知道西风、黄花这两个意象一般都与凄凉萧索的意境相关。

  教师补充总结:因此,分析诗词时,只有把握住重要的有着特定情感倾向的意象,通过想像连缀形成完整的意境,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二)抓关键词句,品读情感:

  2、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可能的答案)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3、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明确: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这个字暗含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情绪。由此我们更加明确了愁的内容,就不仅是空泛的“愁绪”,而具体成相思而成的“寂寞之愁”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中哪句是重点?这句中哪个字是重点?结合全篇来品品这个“瘦”字的妙处。

  明确:

  ①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的形象。

  ③内容上,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这一“瘦”字恰是全词的“词眼”

  愁——凉——瘦三字前后呼应,情感一气贯穿,内容衔接紧密。

  诗人由愁生凉,满怀寂寞之意;因凉而形瘦,一片忧郁之情,由此,我们知道了,词人的愁是一种闺怨之愁,是因相思而致的寂寞忧郁。

  通过对这两个字的品读,我们要能明确,在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往往都有那种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或句。这些词句往往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活用字词,多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景物,使得情感表达得更淋漓尽致。它们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歌时,要特别注意从这些词、句入手深入肌里,去理解诗歌情感。

  五、我的思考问题

  活动3:组内筛选出学生问题中的难点,分组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先讲解,学生讲解不了的,教师讲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动4: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清平乐》的鉴赏,教师适当点拨。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问:这首词处处跳动这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语,说明词人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答案: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用一醉字形象生动地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的悠闲与快乐;“赢得满衣清泪”,用一“泪”字写出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表现了词人内心哀婉幽怨;“故应难看梅花”用一“难看“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更深刻地表达出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造成的难言的凄苦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七、课后练习:完成本课《三维设计》的4、5、6题。

  第二课时《声声慢》

  一、导语

  李清照在词的艺术方面造诣极高,被称为婉约词宗。她的艺术表现最为集中的,当属我们接下来要品味的这首词——《声声慢》。万树的《词律》对她这首词评价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二、知识积累

  活动1:教师抽查学生讲解。

  字词释义:

  乍暖还寒:天气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寒冷起来。

  降息:休息,调养。

  憔悴损:枯萎凋谢。

  有谁堪摘: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得黑:如何能熬到天黑。

  次第:光景,情形。

  了得:包含得尽。

  三、朗读品味,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2、再找个别同学朗读。

  3、教师范读并指导。

  指导:语速要缓慢,表情感的词重音要读出,断句要注意,感情要带出浓浓的愁绪。

  4、全班齐读。

  1、本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愁。

  《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2、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

  上阕主要描绘了清冷孤寂之景,表达了作者孤独的情感;

  下阕主要描写了白昼盼天黑时的残花梧桐细雨的深秋景致,表达了作者无穷无尽的悲愁。

  四、研读课文,学习鉴赏

  活动2: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教师补充完善。

  (一)意象意境,品读情感:

  1、为了抒“情”(愁),词人借助哪些“景物”(意象)呢?

  明确:

  淡酒——借酒浇愁

  晚风——秋风萧瑟

  过雁——北雁南飞,思乡

  黄花——容颜憔悴

  梧桐——丧偶意象

  细雨——与相思愁思有关

  (二)知人论世,品读情感:

  2、《声声慢》中的愁和《醉花阴》的愁是否一致?为什么。

  明确:

  《醉花阴》闺怨之愁——寂寞之意,忧郁之情

  《声声慢》家国之愁——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教师补充:

  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教师总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务必要注重知人论世。

  (三)抓关键词句,品读情感: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都是表现词人内心的愁苦,但各有侧重,您认为三句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

  第一句从神态入笔,写内心之空虚;第二句从环境上着笔,写环境之冷清;第三句从心境落笔,写内心之凄怆。

  教师补充分析:

  后人评价,“首句连下十四个叠词,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那我们也来品一下这首句十四字的妙处。

  ①就三句本身含义看,一写举动,“寻寻觅觅”,作者飘泊异地,前途渺茫,孤立无援。一写环境,“冷冷清清”,丈夫离世,生活无助,度日如年。一写心情,人已黄昏,身体衰弱,内心凄苦。由外而内,由浅入深,三者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悲惨的情感基调。由此可见,开头三句是全词的总纲。

  ②从叠字本身的作用看,同字重叠,回环往复,感情由弱到强不断加剧。冷、清、凄、惨、戚都是形容悲凉心理的,反复叠加,大大强化了词人心情痛苦的程度。总之,叠字能有层次、有深度地增加了感情的表现力。

  ③从音律角度看,十四个字平起仄落,节奏由徐而促,由疏而密,大大加强了词的韵律感。

  教师总结:叠字运用的表达效果,一是加强诗词内容的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五、我的思考问题:

  活动3:组内筛选出学生问题中的难点,分组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先讲解,学生讲解不了的,教师讲解完成。

  六、探究提升

  活动4: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成《清平乐》的鉴赏,教师适当点拨。

  我们共同学习了李清照的两首词作。它们如同清泉,涤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如许澄澈清明,为此,我们为她赋得一首诗或词表达我对这位卓然千古的才女的敬意。

  自是花中第一流,

  怎奈愁情恨悠悠。

  漱玉飘香天地间,

  独领风骚万古流。

  小结:“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苦难不停地擦试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它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得越高。怪不得一代文豪郭沫若这样评价李清照: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七、课后练习:

  完成本课《三维设计》和《学案》全部习题。

《词两首》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词两首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

  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旧曾谙:过去曾经熟悉。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绿如蓝:碧绿如蓝草。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怀?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2、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词两首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

  3、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30~846)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人。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西塞(sài)鳜鱼(guì) 箬笠(ruòlì) 蓑衣(suō)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鳜鱼:又叫桂鱼,肉味鲜美。不须归:不必回去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讨论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3、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的春光。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练习。

  后记:有几个字很难写,得多提醒学生注意书写。

《词两首》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和张志和的《渔歌子》是我国古代的两首名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水色,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忆江南》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以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结尾,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之情。《渔歌子》前两句写自然美景,后两句写景中之人,而渔夫本身又是风景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物与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景图”。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词意境。

  教学目标

  1、会写“谙”、“塞”2个生字;理解多音字“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忆江南》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词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讨论词和诗的区别。

  (先由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教师作适当补充)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就可以唱,词有不同的词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每首词的句子不一定是偶数,有一定的韵律;而诗的字数是非常整齐的,如五言诗就是句句都只有5个字,七言诗句句只有7个字。诗格律严谨,既要求对仗,又要求押韵。(稍作说明,不必过细,让学生有大体的印象即可)

  4、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首词《忆江南》

  (板书课题)

  5、简介作者。(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白居易:(772—846),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听课件朗读,生轻声跟读。

  2、学习生字。

  生字卡片出示“谙”。

  谙:左右结构,应读“ān”,不要误读成“yīn”。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词,要求:读正确、流利。

  4、理解字词含义,逐步感悟各句的意思。

  江南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 蓝:草名,兰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染料。

  5、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词句的意思。

  (1)、播放多媒体课件:江南美景。

  (2)、结合刚才看到的美景,在小组内讨论每一句词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3)、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互相补充,交流。

  (4)、教师小结。

  词句大意: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火一样,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兰草一样碧绿、清澈。怎么能不回忆起江南呢?

  6、思考:读了全词,说说江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江南好,江南如诗如画,江南人杰地灵,江南如人间仙境……)

  三、细读,理解词意

  默读全词,边读边思考: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画出来。

  (太阳、花、水、春天)

  3、作者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色彩)

  四、精读、品悟感情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好吗?

  (2)、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

  2、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赞叹)

  小结:是啊!诗人也和你们一样不住地赞叹“江南好!”以至于人在离开江南十几年后还念念不忘美丽的江南!时时怀念美丽的江南!

  3、课件出示

  能不忆江南?

  应该回忆江南。

  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4、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词。

  自由练读——小组读——表演读——男女赛读

  (听课件配乐朗读)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词用江上的朝阳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六作业设计

  1、 辨一辨,再组词。

  塞( ) 蓝( ) 谙( )

  寒( ) 篮( ) 音( )

  2、 填空。

  《忆江南》是( )代( )的作品,这首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可以从( )这句话中看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深化理解

  1、指名背诵《忆江南》,师生评议。

  2、《渔歌子》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唐代 张志和)

  3、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引入意境。

  ①、板书课题:《渔歌子》读题。你从课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相知道什么?

  ②、简介作者。

  张志和: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自号烟波钓徒,今浙江金华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这首词,学生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流利;学生试读。

  2、学习生字“塞”,上下结构,是一个多音字。要“西塞山”中读“sài”,在“塞子、瓶塞”中读“sāi”

  3、生默读词,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按照学习前一首词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同桌讨论交流。

  4、师归纳。

  西塞山:山的名字,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又叫桂鱼,肉味鲜美。

  箬笠:竹篾、竹叶做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的雨衣。

  不须归:不必回去。

  词句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高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长得正肥。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人不想回家。

  三、细读,感悟词意

  1、读时感悟词意,边读边想象词的画面。

  2、这首词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白鹭、桃花、流水、镢鱼、微风)

  3、引导学生想象:这一幅生动自然的春天景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幅春的画面吗?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4、体会情感。

  你是怎么理解“不须归”的?

  (多方理解,如:可以理解为“不必回家”,“斜风细雨”是那么柔和,不会影响户外活动;这儿的景色使渔夫陶醉了,也许他并不在钓鱼,而是为了欣赏这绝美的雨中景致。)

  在理解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读得使大家“不须归”,从而体会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渔歌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雨垂钓图”,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算得的乐趣。

  [板书设计]

  21词两首

  渔歌子

  大自然美

  白 鹭 飞

  桃花流水

  斜风细雨

  [作业设计]

  一、背诵《渔歌子》

  二、读下列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依次为的意思。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镢鱼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渔歌子》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凉州词》教学设计04-30

《凉州词》教学设计8篇07-03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06-13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05-20

《瀑布》教学设计05-10

《灯光》教学设计05-19

《春》的教学设计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