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8 08:33:0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集合9篇

  在当下社会,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集合9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目的、结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就是想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地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深入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就我校四年级八个班的全体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书籍的种类、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从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很多思考!

  二、调查情况分析

  1、阅读兴趣:只有21.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非常喜欢,63.2%的学生对阅读兴趣一般,竟然还有1人不喜欢读书,情况堪忧; 68.4%的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89.47%的学生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扩大知识面,但当问及你课余更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6.8%的学生选择了看书,52.6%的学生还是选择了看电视、上网等活动,更有10.5%的学生认为哪要看什么书.这说明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阅读习惯: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78.95%的学生认为自己读课外书时认真,还有15.79%的学生挑有趣的地方读,5.3%的学生随便翻翻;每天读课外书时间只有10.5%的学生超过一小时,几乎占90%的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 57.89%的学生每月大约读2-3本课外书;52.6%的学生有时会跟同学交流读书情况,竟然有7人从来没与同学交流过读书体会;73.68%的学生读课外书时有时动笔勾画或记录,还有21.1%的人从不动笔,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在阅读中只是在看,没有做读书笔记或批注的习惯。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

  3、阅读书籍的种类: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历史故事、童话幽默故事、科普类、动画卡通、惊险侦探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84.2%的学生喜欢以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书。可见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欣赏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阅读内容单一,与所在年级不成正比。

  4、阅读方法:在“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一栏中, 大部分学生写下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边读边画出好词佳句;在书上写下自己感受的读书方法,有的写的根本就不是读书方法。写下的学生也只是课堂上经常强调的读书方法,其实用到自己读书过程中的就没几人了,大部分人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走马观花。

  5、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三国演义》、《中华上下五千年》、《彼得.潘》、《绿山墙的安妮》、《爱的教育》、《桥下一家人》、《笨狼的故事》、《木偶奇遇记》、《夏洛的网》……这些都是每学期陆续为学生推荐的书目和正在看的,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

  6、还有一栏“你所阅读的书籍大多来自哪里?” ,89.5﹪是家里的,只有 10.5﹪是从同学或学校图书馆处借阅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和班级读书角这些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有效,切实让他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到面试时,学校才明确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灭了。”今年研究生毕业的严钰一直想到高校当老师,如今已经投出去40份简历,唯一一次参加一所师范学校的面试也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东人才网进行了一次女大学生求职及择偶意向网上调查,4天时间共有7311名女大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

  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就业上遭遇性别歧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被调查者中,认为“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对于女大学生就业为何难这一问题,42.4%的女生认为“岗位少,求职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为“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占24.8%,“自身素质不够强”占24.6%,“社会关系不多”占8.2%。

  山东人才网人力资源师刘谦认为,近年来明确提出“不要女性”的'单位和岗位越来越少,性别歧视是隐性存在。

  3月30日,山东人才网联合当地都市女报举办了一场女性专场网络视频招聘会。当天共有152家单位参会招聘,为女大学生提供了2800多个岗位。排在前三位的热门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技术、贸易行业,热招职位主要为销售、生产/营运/工程、计算机/互联网/通讯、人事/行政/后勤、公关/广告等。

  新闻专业的白雪峰今年本科毕业,她说,她们班级90名学生中女生占三分之二,班里20多名同学前几天从兰州跑到西安参加人才招聘会,但“很多理工类岗位明确不招女生”,有个文秘岗位也注明只要男性,“可能觉得女生比较麻烦吧”。据了解,她们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经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里的关系。

  对于性别歧视,去年毕业的王宝却有不同看法。她说她并没有感觉在应聘过程中受到歧视,应聘成功后在参加单位新员工培训时,她发现200多名新员工中,女生比男生还多,“领导也曾直言招聘时不想要女生,但几轮考试下来,很多女生很优秀”。王宝认为大单位大公司存在性别歧视问题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场竞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说女大学生就业时要总是考虑歧视问题,就会给自己带上无形的紧箍咒,不利于找工作。

  此外,调查还显示,“稳定、没有风险”仍是女性求职者比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调查女生赞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选择“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分别占19.4%和52.8%。从调查和招聘现场看,女大学生对薪酬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职最关心的6个问题中,该因素仅以12.3%的比例排在第四位,而“晋升深造机会”位列第一。刘谦分析认为,这说明女大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职业生涯长远规划,说明她们对待就业更理性了。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结果表明,34.94%的读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同时,有31.12%的读者认为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属于敏感群体,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等为主要原因的分别占投票总数的12.5%、9.78%及7.47%。

  以下为部分网友留言:

  earl:我认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渡保护,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锻炼’和‘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即小学要市重点中学要省重点大学要国家重点。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的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大学生心智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轻生的一幕了。

  benmartin: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本人认为下面一些因素是比较消极的:

  1.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爱护孩子.

  2.学生的大学生活的目标不明确.

  3.社会舆论的过度注视.

  4.人事制度与学历之间关系混淆不清.

  而下面一些因素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也可能带来积极影响:

  1.学生学费的经济来源

  2.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竞争

  3.教师重研究轻教学

  4.应试教育制度

  5.大学恋爱

  6.奖学金

  影响比较积极的因素:

  1.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2.学校有较好的人文环境

  3.朋友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祝卫国: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当属主要原因,因为大多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属于内向型,他们善言谈、不善交流、不善表露自己的情感、不愿意到公共场所,与人、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自卑感点据了心灵的大半个空间,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大是其他人所难以想象的。

  廖艳春:我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是在大学时来治疗的,其实心理素质教育是人一生中都要学习的,这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是每个家庭的问题,我忠心的希望每个家庭能把素质教育从娃娃教起,我认为国家需要的不仅是只有知识的人,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此次调查,从学生中获取了不少他们的学习现状;应该说较为成功。调查对象能够对问题认真思考之后,如实填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调查结果主要反应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学习被动,大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兴趣不高。

  (2)大部分同学都不经常做预习、复习功课,对错题错解不太重视,学习习惯、策略有待完善。

  (3)学生缺乏质疑精神,不太喜欢动脑,尤其是成绩一般的学生。

  (4)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条理清晰,能够与学生互动。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搞好课堂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对此我们组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兴趣,点燃对学习“喜爱”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①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变量。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变量,注意培养、保护、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②教师在上课前应精心设计内容,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端正学生学习的思想和态度,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

  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②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还需加强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①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观念。

  ②教师要逐步形成“对话”意识,即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目前新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我们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那么学生也会真的动起来。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

  5、加强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验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感性认识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途径。

  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知识才能很好的内化为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我对于以后应如何进行教学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相信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希望这些意见能给教育的工作者一些启发。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5.2%的同学在2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28.3%的同学在250-350元之间"勉强过得去",有23.7%的同学在350-450元之间"稍为有点爽",有16.7%的同学在500元左右"可以潇洒走一回";有6.9%的同学在600元左右"比较自由";有7.5%的同学月消费800元以上可以说是"跟着感觉走--无忧无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调查时间

  20xx年8—9月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甘肃省永昌县的'五所农村初中学校(新城子中学、红山窑中学、焦家庄中学、东寨中学、六坝中学)的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动机和兴趣;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

  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

  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的消费结构和习惯,对未来主要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情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反射作用,因此关注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是很必要的。为了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并帮助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我们小组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

  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一、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

  二、语言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

  三、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相互间的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作答;

  四、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者的差异;

  五、设问事先考虑到能对问题结果做适当分类和解释,使所得资料便于做交叉分析;

  六、调查表的设计充分考虑可接受性。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项目、消费心理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取随机抽样形式,有工商管理学院、会计

  学院、金融学院等不同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60份, 实际收回有效问卷 50份, 有效率为 83。33% 其中男生比例为 45%, 女生比例为 55%。 由于在抽样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的反应了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为方便调查者答卷,在问卷设计过程中以选择题为主,还有少量的填空题。在被调查者中有 25% 来自农村,

  45% 来自乡镇,30% 来自城市。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每月的平均生活费

  从大学生的月生活费消费情况来看,城镇学生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学生。在被调查者中,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以下的仅占4.5%,1301元以上的占5.5%,大部分学生每月的平均生活费在500元到1300元,其中501元—800元的有53.7%,801元—1300元的有36.3%。可见大学生平均月消费还是比较合理的。

  2、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有88%的大学生选择了父母,5%的学生靠获得的奖学金来填补生活开支;,15%的同学通过兼职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

  3、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中,95%的学生伙食占每月消费额的50%;学生服装消费在10%——20%左右;书籍、各类培训费用大二、大三的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概5%—20%,大一的占用每月消费额相对较少;娱乐、交际在每月消费额中占有相对较高的比例,15%的同学有30%的花费在这方面,75%的学生这方面的比例为10%,10%的学生在10%;对于购物花费在普遍在10%—30%,通讯费用占用5%左右。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娱乐、交际消费将成为学生每月消费的很大一部分,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4、采取消费的形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消费的主要形式,15%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消费,64。5%的学生还是愿意选择大型超市或其他的百货商场,14。5%的学生会选择专卖店或品牌店,其他的6%则大多数选择小商铺。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消费形式也日渐增多。

  5、理财的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表明从来没有记账的习惯,13%的学生则有隔三差五的记账习惯,只有2%的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每月的生活费,大部分学生还比较理智。70。3%的学生是一边花一边打算,12。3%的学生是想花就花,12。4%的学生能省就省,5%的学生则会全部计划好再花。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面对相对宽裕的经济条件,学生花钱也相对随意。

  6、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

  关于消费时是否会和商家讲价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会还价的。53。7%的学生会尽量把价格压到最低,会大概还价的占30。4%,还有7。3%的学生是看情况而定的,重来不还价的占8。6%。现在商家一般会把价格标高,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懂得适当的去还价,这样买东西就不会吃太大的亏。

  7、消费时产生的顾虑

  消费时总会存在一些顾虑,在被调查者中,85%的学生看中的是商品的性价

  比,15%的学生会考虑资金的问题,10%的学生也会考虑商品的时髦度,在本次调查中,没有学生会考虑其他同学是否也拥有。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了,攀比现象也少了。

  8、消费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76。7%的学生表明在确实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去消费,12。3%的学生会看心情去消费,9%的学生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去消费,2%的学生则会选择打折促销是去消费。面对诸如“光棍节”商品疯狂打折季,85。2%的学生选择了看当是有没有需要的态度,7。3%的学生会选择冷静观战的态度,还有5。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购物欲望,2%的学生则选择疯狂购物,在所不惜。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成熟。

  结尾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现在就有关大学生消费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提以下的几点建议 :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

  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 42% 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 31% 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以上数据表明,大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三年级以 43.4% 和 44.4% 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关注大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

  x%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 找依靠 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这与从众心理有关。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 逆潮流而动 。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超越生死的爱情电影,风花雪月的言情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歌曲,体验恋爱感觉的广告片 校园里流行的一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有恋人是证明自己魅力的重要方式?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赞同, 有人爱 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自然他们也就走入了恋爱的阵营,显然这种观念是有失偏颇的。但,还有一种呼声是高涨的,他们说是因为 真爱 如果说大学爱情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希望它成为恋爱坚定且唯一的理由。

  总之,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提醒大家,恋爱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健康的爱情是把双刃剑,害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端正恋爱动机,用真心呵护感情。

  恋爱行为面面观

  A、关于某些大学生频繁更换恋人的行为, 31.0% 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在寻找更合适的人。认为是 喜新厌旧的思想在作怪 过强的爱情征服欲和占有欲 是在玩弄异性 的反面呼声则占据了近七成。有位大二女生甚至气愤地指责 这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不配称之男生 。专家认为:初进大学,思想的放松,内心的空虚,往往让人轻易的坠入爱河,而过少的考虑对方是否真正合适。随着交往的深入,矛盾产生,裂痕出现,他们开始反省自己是否真的找到了所谓的 人生的另一半,今生的唯一 ,思考后的一种可能即 寻找新恋人。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夹杂了其它目的则是可耻的行为。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此为律,让爱情纯洁起来?

  B、安静的自习室、优美的人工湖、飘香的食堂 随处可见一对对恩爱的学生情侣。但他们似乎并不顾及周围人的目光,当众喂饭,甚至拥抱、亲吻。就这个问题,广大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二成的同学认为不合适,但这是别人的私事,我们管不着,也有五成的同学认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对其他同学有不良影响,应该管一管,还有二成的同学则认为 欣赏他们的勇气,但自己不会这样做 。只有一成的同学大胆表示 恋人之间这样很正常,我有恋人也会这样 。

  马克思说: 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份亲昵。 恋人间的举动并不是评定感情是否深厚的标准,这种较私人的行为似乎并不适宜在公共场合公开表露,同时也侵占了公共空间。而且,半数同学对此种过于公开,过于私人的行为表示反感。所以我们建议并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请注意您的行为。

  C、改革开放二十年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得风气之先的大学生们的观念就更加前卫。和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相比,大学生们对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如今的大学生眼中,同居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了,对此我们的同学持什么态度呢?调查结果显示 37.8% 的同学认为短暂的快乐过后带来的是无尽的悲伤和更多的无奈; 29.0% 的被调查者则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校纪的事情,应予以管制;不过,同时也有 24.9% 的人对此表示接受;还有 5.7% 的人则欣然赞成。

  以上数据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已经不比20世纪末时那么敏感。

  当代大学生择偶观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按照各选项的得票率排序,制作出表格(见附表)。

  在大学生人群中,把理想爱人的条件转向注重有内涵,注重人品,是普遍的一个大趋势。在本次调查中,男、女生均把 人品 作为了第一要素,而经济状况、身高等已不再是择偶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广大同学成熟的爱情心理。但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男、女生的一些不同:对于相貌的要求,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少;而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方面,女生又要比男生看中的多。

  不可不说的话题—— 失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失恋后,顺其自然比例大于痛苦忧郁,且呈显著性差异。88.2%的同学能够及时、合理的调整情绪,转移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只有12.8%的同学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会悲观失望不得解脱,甚至心理失衡,有报复倾向。且个别同学表示当他们示爱被拒绝或爱情关系结束时,曾企图自杀。

  如果说,爱情是永恒的话题,那么,失恋也应是。这必定会对当事人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此时,除了借助朋友、家长等外部条件帮助分担,更重要的是依靠个人调节化解阴影。专家建议,最有效的调节方法是给自己找事情做,填充所有空白时间,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相信时间是愈合伤口的最佳药方。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

  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零用钱来自父母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10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10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近一半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一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了两点。第一,广大中小学生要合理安排零花钱。培养理财观念。第二,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财教育。两方面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的调查报告04-26

学生调查报告 06-23

学生调查报告06-09

学生调查报告06-12

学生调查报告【精选】07-05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07-13

学生调查报告(精选)07-13

学生调查报告[精选]07-16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07-07

学生调查报告(精选)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