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2-07-02 22:34:27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行(qián) 顷刻(qīng) 蓦然回首(mù) 如法炮制(páo)

  B. 供应(gòng) 分外(fèn) 义愤填膺(yīn) 满载而归(zài)

  C. 琐屑(xiè) 风靡(mí) 扣人心弦(xián) 称心如意(chèn)

  D. 教诲(huì) 涟漪(yī) 锐不可当(dāng) 白雪皑皑(ái)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装潢 摇控器 山清水秀 粼次栉比

  B. 脉搏 照像馆 疲惫不堪 通宵达旦

  C. 寒暄 练习簿 千钧一发 相得益彰

  D. 赢弱 发祥地 戛然而止 入目三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末,我经常坐在窗前,捧一本心爱的书,忘乎所以,沉浸其中。

  B. 传统节日里,守望亲情,阖家团圆是我们根深蒂固的坚持。

  C. 有些学生饭后乐当“甩手掌柜”,将觥筹交错的餐桌留给食堂工作人员来打扫。

  D.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讨论起工作来却能侃侃而谈地说个不停。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站在稼轩祠前,我不禁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B.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深厚,诵读诗词不仅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能积累语言。

  C. 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诺贝尔奖”,旨在奖励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为目的。

  D. 毕业在即,骊歌唱响,让人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窗共读、快乐成长、共同进步。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陆逊火烧蜀军连营,迫使刘备退守白帝城。

  B. 简·爱婚礼时,有人指认:罗切斯特已经结婚,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密室里的疯女人。

  C. 《草房子》讲述的是桑桑、杜小康、细马、秃鹤、青铜等一群孩子们的成长故事。

  D. 《老人与海》中鲨鱼群的凶猛残忍和老人的瘦小孤独对比鲜明,突出了老人的硬汉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定矣 是:这 B. 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C. 上下一白 一:全 D. 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人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C. 问其姓氏 安陵君其许寡人

  D. 天与云与山与水 借旁近与之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人。

  B. 文中画线句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写意,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C.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的话,侧面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

  D. 作者写本文时,明朝已灭亡,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湖之鱼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⑤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⑥,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的小食品。③喋:吃东西。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⑤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⑥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3.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鱼”,但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修建超然台。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声。④故国:故乡。

  (1)描绘上片作者“上超然台”所见之景。

  (2)下片表达了作者 、 的复杂的情感。

  四、句子默写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告诫人们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同学们在济南拍摄了下面一组“老玩意儿”的照片,请从中选择一张,仿照示例,为其配上一句优美的话,体现出物件的特征。

  示例:缠蜜——缠缠绵绵,缠出儿时的欢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联作为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瑰宝,从用途来看,分为春联、喜联、寿联、行业联、谐趣联等。猜猜下列行业联适合张贴在哪种店铺的门口。

  ①欲知古今千年事,且读中西万本书。

  ②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③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挑食,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曾经的味道?究竟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现在,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⑤味道是一种独特的记忆。在电影《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离开以后,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

  ⑥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⑦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文章,说说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内容。

  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离开以后,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骈枝的幸运

  余显斌

  ①他性格内向,十分自卑。因为,他左手长着骈枝——小手指上,又长了根手指,十分难看。一次一个小女生看见了,惊叫道:“呀,你咋长了六根手指哎?”他听了,捏着手红着脸哭了。

  ②那时,他才九岁,刚懂点事,就感觉到自己和别的孩子不同。可是,又不敢让医生做手术,因为怕痛。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来,成了他的心结。经常的,他爱把左手插在袋中,从不伸出来,生怕一不小心,会露出自己的骈枝,惹来大家的嘲笑。渐渐的,他一个人呆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说话。

  ③初中时,他遇见了她,一个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净的脸上旋动着两个酒窝。她做了他的同桌,经常“咯咯咯”的,把满天幸福四处张扬。

  ④一次,老师让她上讲台演讲,她走上去,眉眼弯弯,一边演讲一边咯咯地笑着,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连绷着脸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其实,她的笑不为别的,是因为念错了一个字。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皱着眉想。

  ⑤还有一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着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满。她侧过头来一看,他的笔从作业的上面斜斜地划到下边,仿佛蚯蚓一样,弯弯扭扭的。她哈哈地笑了,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⑥他望着她,噘着嘴很不高兴地问道:“笑什么,难道很搞笑吗?”她指着那划痕,说道:“像一条蛇,你在绘画啊?”说着,又笑起来。

  ⑦终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当时,她看见了,睁大了眼,接着笑了起来:“你真幸运!”她说。

  ⑧他很生气,说这话明显是在讥笑他嘛。可她仿佛一点儿也看不出他生气了似的道:“上帝太偏心了,给我们十根手指,却多给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亲戚,他照顾你的。”

  ⑨第一次,他听到了对六指真诚的赞美,一颗敏感的心,隐隐有了一种平衡感,有了一点安慰。尽管他知道,这是她的一句玩笑话,可能是一种安抚。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丝舒畅,也笑了一下。

  ⑩渐渐地,他也不讨厌她的笑了。

  那天,在体育课上,他们高高兴兴地跑到操场上,跑啊叫啊,十分热闹。踢球的时候,她正好走过,他不小心,一脚踢在她的腿上,脚顿时隐隐生疼,忙向她道歉,问踢痛没有,她又笑了,告诉他,只有他痛,自己绝对不会痛的。

  “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睁大眼睛问。

  她哑着嗓子悄悄告诉他,自己这只腿是假肢,安装上去的,不会感到痛。不过,她又

  轻声告诉他,这是个秘密,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不能告诉别人。他连连点着头,满是同情地望着她,还有她槐花一样纯净甜美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转过身走了。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以后,他的笑声也传遍校园,四处挥洒,四处张扬,他也成了一只快乐鸟。他想,和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仅仅是多了一根手指,为什么不向她学,笑着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生活的不完满,面对自己的不同。

  几年后,一次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到。谈着往事,当他谈到她的腿时,她的一个闺蜜证明,她是一双好腿,根本没安装假肢。因为那天回到宿舍,她撸起裤腿时,上面青了一块,很痛很痛的,甚至流了泪。事后,她反复叮嘱她们,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他。大家听了,都默默地点着头。于是,这,也就成了整个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个秘密。

  那一刻,他热泪盈眶。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现她的样子,还有她清亮的笑。

  1.文章依次写了“她”的四次笑,分别是①_____、撞肘看到画线哈哈地笑、看到骈枝真诚地笑、②_____。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分析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哈哈地笑了,如喷泉一样,泛着阳光,四处泼洒,流光溢彩。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画线句。

  他站在那儿,看着她的背影,看着她飘扬的头发,心里竟然翻腾起十二级海啸,难以平静。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女孩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七、命题作文

  按要求作文。

  请以“收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届九年级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如何看待二模考试07-04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04-04

语文考试试卷总结03-08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总结02-04

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反思03-08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02-17

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考试总结12-01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8-08

一模考试总结9篇12-04

一模考试总结8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