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西游记》

时间:2020-11-16 15:36:12 其他 我要投稿

改写《西游记》

改写《西游记》1

孙先生:

  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当年被你打死的白骨精,现如今,我已经成为地府里的一个冤魂,在地府里安心学习,努力深造。我坚信,有朝一日,我定将从地府顺利“毕业”,重新成为妖精,并获得“白骨夫人”的称号!

  想当年,我刚被你打死的时候,内心中充满了怨恨。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在地府这些日子里,我不再记恨你了,反倒对你有了几分钦佩之情。想你当年也是个妖怪,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四处求师学艺,最后终成正果。你一路尽心尽力地保护唐僧,遇到再多的困难,都是那样的坚定执着,而我也如你一样,坚定执着地想吃唐僧肉,所以,你打死我,只能说是我技不如人,运气太差!

  但是今天,我想和你说说,我曾经的故事!其实,我的经历也是一部无字的励志史和血泪史。

  想当年,我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以卖布为生,因为我手艺好,价格合理,待人和善,邻里乡亲都喜欢我,我有一个卖豆腐的丈夫,样貌虽然算不上俊美,但是为人忠厚老实,我们的生活算不上富足,但也是有滋有味。

  但是有一天,一件突发的事情打破了我们的幸福生活。那天,镇子里的李大富豪在街上闲逛,这个人,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为人奸诈,生的极其丑陋,整天挺着个大肚子,他看到哪家女子美貌,便要强娶回家,不少年轻女子,因为受了他的羞辱,选择自尽,怎奈他家中有钱,又和官府勾结,大家都拿他没有办法!

  这次,在街上看到他,我赶紧躲了起来,没曾想还是被他看见,指使几个大汉将我绑回家去,逼我成亲。我哪里肯啊,我哭啊,闹啊,可是就是无人来助,可怜我那个负心汉,竟然胆小怕事,连夜逃走了……

  我只得一头撞到墙上,寻了短见。死后,我被弃到路边,风吹日晒,化作一堆白骨,但是我怨念极深,不得投胎转世,最终成妖精,被人们称为“白骨夫人”!

  其实,被你打死我还是不甘心的,因为我的大仇未报,余念未了,不过你放心,我想下一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我一定会更加强大的。

  白骨精于地府

改写《西游记》2

  悟空到了山上,就喊道:“猴儿们,我美猴王回来了!”小猴们一听,都蹦出来看石猴,这时有一只老猴哭哭啼啼的走了出来,它说:“大王,您走了之后,有一只妖怪带着一群小妖出来,它说它要占林水帘洞,幸好有一只小猴引开了它,要不然,我们就会被那个妖怪给抓住了。”说完,老猴又把一个牌子拿了出来给悟空看,只见上面写着:“混世魔王令”。

  老猴又说:“这个是妖怪留下来的。”悟空听了怒发冲冠火冒三丈,驾着筋斗云来到一个洞前,门口有两个小妖,应该就是这里了。两个小妖见有人来了,就回洞禀告混世魔王,混世魔王听了提着大刀带着一群小妖冲了出来,混世魔王没想到的是尽然一只小猴站在洞外来跟自己比,都哈哈大笑起来,混世魔王让小妖退下,自己和悟空打的难解难分,就在这时,悟空向后移一步,拔了一根毫毛吹了一口气,那根毫毛立刻变成十几只小猴,那十几只小猴很灵活,把混世魔王弄得倒在地上动弹不得,悟空抢过大刀,一把杀掉了混世魔王,悟空又放了一把大火把那些小妖都烧死了,驾着筋斗云回了花果山。

改写《西游记》3

  将人洗礼的取经路

  《西游记》的整个西行之路是颇具趣味的。人们总是能通过这部小说沉浸于一个魔幻的世界。孩子们更是常常惊羡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得趣于猪八戒的贪财好色。鄙人不才,小时候阅读此书也仅是享受其中的情节精彩和文笔风趣。读完后,哈哈一笑便只此了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再阅读此书,却多了一些思考。

  漫漫西行路,仨徒弟惹是生非,为何有如此个性?为什么不是三个任劳任怨、鞍前马后的“完美”徒弟?难道作者仅是为了情节精彩才如此塑造人物?实际上吴承恩先生如此塑造人物是有意义的。在佛学中想要成佛是需要克服许多东西的。其中之一便是“意业”。所谓“意业”,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嗔”“痴”了。

  如此一来,你也许会惊讶的发现,这不就是唐僧的三个徒弟吗!孙悟空性格顽劣,脾气暴躁,这就与“嗔”对应;猪八戒见钱眼开,爱贪小便宜,而且又贪图女色,这便是“贪”了;沙僧不愿思考,痴呆刻板,说的就是“痴”。这三种“意业”或者说是性格特点,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西行之路,这仨徒弟为唐僧招惹了不少事端,特别是他们其貌不扬、常常惊吓到凡夫俗子。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三个满是缺点的徒弟才保全唐僧走完整个的西行求经之路,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这同样说明和体现了人具有这三种性格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手段。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这部小说是根据现实改写而成的。而现实中的唐僧是独自前往印度求得经书的。那么,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也可以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同样是集三种性格于一身,只身西行罢了。

  那么取经之路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没有经过盘丝洞,怎么知道世间冷暖?没有经过女儿国,怎么知道情义无价?我虽未读过什么经书,却也知道:佛,诞生于人间百态,柴米油盐的点滴生活之间。唐僧一路西行受尽磨难,整个过程是为了将唐僧品性中的弱点洗尽,从而成佛。

  也许经书并非那么的重要,在我看来,那一卷卷的经书对于大唐王朝的价值,远远比不上唐僧这个经过取经之路的洗礼而洗尽“贪”“嗔”“痴”的人。这位得道高僧大概才是佛祖最想给予大唐的恩赐。

  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条洗礼我们的取经路呢?经过人生的洗礼,洗尽我们身上的劣根性。希望某天我们也能成佛吧!

改写《西游记》4

  一、好词

  1、卧鱼将脚2、飘扬翠袖3、摇拽缃裙4、玉笋纤纤5、金莲窄窄6、柳衰谷秀7、托男挈女8、拱伏无违9、喜不自胜10、合契同情11、千峰开戟,万仞开屏12、烟霞散彩,日月摇光,13、体段峥嵘14、乌云敛伏

  二、好句:

  1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2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3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4、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5、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6、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7、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8、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9、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三、好段

  1、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2、石径重漫苔藓,柴门蓬路藤花。四面山光连接,一林鸟雀喧哗。密密松篁交翠,纷纷异卉奇葩。地僻云深之处,竹篱茅舍人家。"这些景致与天上皇宫、神圣西天、冥界、海底龙王世界的景物截然不同,是人间山水田园风光的荟萃。

  3、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4、只听得那路南山坡下,有犬吠之声。但见:紫芝翳翳,白石苍苍。紫芝翳翳多青草,白石苍苍半绿苔。数点小萤光灼灼,一林野树密排排。香兰馥郁,嫩竹新栽。清泉流曲涧,古柏倚深崖。地僻更无游客到,门前惟有野花开"。

  5、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四、故事梗概:

  《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五、作品社会意义: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让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现实社会的不良

  风气。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他那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明朝封建社会里黑暗势力的特点。同时这本书中神仙体系的描绘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明朝政治社会的缩影。

  六、启示:

  《西游记》给了我很多启示,比如说唐僧,我从唐僧的身上学到了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要持之以恒,要知难而进,才会成功.

  《西游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每个人都有其生存的价值要想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朝一个方向努力一个领导者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就像唐僧一个干将不论你能力有多大业绩有多好你也要领会领导意见否则不论多大的功劳也没用就像孙悟空一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人,只会插科打诨的人在关键时刻也是能力挽狂澜的像猪八戒一个团队中同样不能没有实干者也许他没什么能力不会讨领导欢心但是如果一个团队没了实干家默默无闻的工作同样是出不了成绩的像沙僧和小白龙相对的没有妖怪的百般阻挠也体现不出真经的珍贵……等等

  七、人物评价

  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唐僧――唐朝著名三藏法师,名为陈讳,法名陈玄奘,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师傅。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他心地善良,经常把能分辨是非的孙悟空冤枉,总是把妖怪当成好人解救出来。不过他意志坚定,一心向佛,坚韧不拔,执着追求,不畏艰难险阻,最终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带领三个徒弟取得了真经。

  孙悟空―曾因大闹天宫而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来被唐僧救出,又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前去西天取经,是唐僧的大徒弟。虽然有时淘气,但是唐僧的紧箍咒使他平静。他能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他嫉恶如仇的心从未改变,并且能明辨是非,虽然经阿常受到唐僧的冤枉,但并不因此恨唐僧,也一直恭恭敬敬的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非常忠实。

  猪八戒―原来是天篷元帅,因犯了错误下天庭又投错了胎,之后也受观音点化也前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是唐僧的二徒弟。他好吃懒惰,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

改写《西游记》5

  天若压我,劈开那天;地若锢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何为西天佛教人。————题记

  “猴头!为何反天逆神,破那须弥!你可知,违背天条的惩戒!”,那闪着无数耀眼金光的九重天南天门之上,托塔天王李靖怒目圆睁,质问着那透露不屑的、千年前大闹天宫的那道身影,身后,却是那十万天将,散发着山岳般的威压,似乎势当要镇了那大圣。

  “嘁。”那圣不屑地用余角的目光斜视着他们,手却从耳中掏出了他那最引以为傲的定海神针。幌一幌,掀起万丈气浪————他早已不再是紧箍下的孙行者,现在,他是能令十殿阎罗吓破胆,各路神仙唯恐之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却说那威严的不可一世的天兵天将,但被那犹如千军万马踏过的田地中的草般,零零散散的,唯有那前头的李靖、木吒、巨灵神等仅是被撞后了那么几步。“该死,这泼猴,百年过去,实力又大进了!”李靖急忙唤出玲珑宝塔,却未使出,便被孙悟空一棒打飞,然后迅速冲入敌军中,变长了金箍棒,一扫一合,便闪了身形,不顾那些惊愕的目光,遁入了天宫之中,留下那溃不成军的天神军。

  “呵呵呵,哈哈哈哈!如来老儿!玉帝老儿!今日,我齐天大圣,卷土重来!众妖听令!冲破南天门,踏平,凌霄宝殿!”孙悟空立在凌霄殿之上,那无数大妖如黑云烟雾般轻易冲破南天门,进了天庭。

  “糟!”玉帝惊站起,揉了揉眼,可那黑压压的一片并未消失,慌忙叫道,“快去请二郎神杨戬、观世音菩萨和如来佛祖!”。

  “大胆孽畜!天宫、西天都没亏待你什么!你何敢再度重演历史,大闹天宫!上一次,佛祖饶恕了你,叫你取经,难道,你以为你就可以放纵了吗!”凌霄殿下,四天王其三,灵吉菩萨,老君,太白金星等一众赫赫有名的神与数万天兵天将皆汇聚在猖狂大笑的孙悟空前方,要不是此地为天宫凌霄殿,保不准他们早已动手,那散漫着神气的法宝足以证明。孙悟空停了下来,嘲笑着他们,表面悠然自在,心里却在暗暗提防————谁敢保证这些前面一套,后面又一套的神仙会不会使诈偷袭呢?

  当妖群尽数抵达孙悟空身旁时,那二郎神与四海观音也到了。双方就这么沉默对峙着,威压却时刻开启。久之,神仙们都发现,那数千妖魔,实力不容小觑,每个都有据山为王,割海为皇的实力,一只也罢,可数万团结,各有神通,可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若不付出惨痛的代价,可难以解决啊,但哪怕是这种实力,他们却都恭恭敬敬地站在那大圣身后。他们不禁为之头疼。

  窒息的沉默,终究还是打破了,随着一声喊叫声,天中爆发了一阵耀眼到睁不开的白光,然后又是震耳欲聋的轰隆声,哪怕是九重天下的生灵,也尽数毁灭。

  那一道道剑刃与狂风对峙着,撕裂长空,劈开了那绵延数千里的阴云;戟和枪的合击,划出一道道破空,引来一阵阵阴风,却被那宝葫芦吸收,如石沉大海;吹笛奏琴的,抵挡了万千佛光与剑气,演出了一层层的黑膜,将众妖包裹起来,吸了致命一击;舞枪弄棒的一个个敲打着敌方的肉体,发出一阵阵沉闷声,打出那一口口神血与魔血;还有那御使法宝的,将妖怪化为脓血,将神仙烧成灰烬,或是将他们尽数腰斩的。人间界,下方早已生灵涂炭,天空不断响起嘶喊声与爆炸声,把天弄的黄焰燃烧样。这一天,天庭真正迎来了“诸神黄昏”。

  那些佛陀与神见无数天将陨落,心中不住悲痛,大声对那妖王道:“为何缘故!屠我天宫雄士!你还有无人道!”。那妖王也是似乎被戳中了什么,咆哮着:“为什么?你们心中明白!我师傅唐玄奘,只因违背一条莫须有的天规,便要做他人嫁衣,受百世轮回之苦,废除功德!我那二师弟猪悟能,为何只是因‘办事不利’而被驱逐下界!还有那沙悟净,竟无故迁回流沙河,化成妖魔!我给你们回应,谁给俺老孙一个回应!今日,俺老孙,便破了你这凌霄殿,砸了这天庭!”妖王砸下那硕大的如意金箍棒,含恨一击,便将那金碧辉煌的凌霄殿毁灭。

  原本那有些不敌的大妖们,士气高涨,杀红了眼,有些即将消陨的,竟然自爆,死也不忘带上几个。让那诸神都倍感压力,不敢力敌,只好靠着计谋,好灭几个。

  霎时间,佛光普陀耀世,随着一声声的佛经,些许被削弱的妖怪直接消散在这天地间,强些的,行动也迟缓了不少,被诸神抓住机会,一举歼灭。

  妖王目眦尽裂,紧咬的牙缝中低吼着:“如来!”,随后跳起百丈之高,将金箍棒极限巨大化,尽了全身气力,将横渡百万里的金箍棒使命砸向那个金光中的巨大形影,竟传出阵阵龙吟,力道之大,使之周围的空气扭曲。

  如来不敢硬抗,使出佛像金身,光芒愈加耀眼。当金箍棒砸到如来佛身上,时间仿佛静止了,随后便爆发出一阵冲击————一阵所有神魔都难以抵抗的冲击,要不是法力深厚,指不准就泯灭了,消散于这方世界了。

  佛祖嘴角逆出一丝精血,后念起佛经,那妖王本就使光了全身气力,那还能再斗呢?脑袋如同被人用手捏着,疼痛难禁,不住地在地上抱着脑袋打滚,就如同千年前那紧箍般。佛祖手掌一翻,使劲向悟空拍去,这次,不是五指山了,那五根手指,化成五条锁链,将悟空拉入深不见底的,地狱中的地狱————十八层炼狱,随后禁锢,终日以熔岩烧灼。

  随着妖王落败,那些大妖如无头苍蝇,随手镇压。这一次“诛神”,以天庭惨胜迎来结局,而天宫因元气大伤,不得不闭门整修。这场战役,被后人称为“神魔战役”。

  十八炼狱下,火红的眼神仿佛要灼灭一切:“如来,你锢我永生,我必跳脱轮回;你禁我永世,我当破灭烬秽”“吾名,三界妖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如同宣下绝誓,引起空气涟漪————孙悟空!

改写《西游记》6

  文学经典的改编、诠释应该是在名著基础上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这项工作并不是轻松的。我们之所以会在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在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期共同关注名著,,重读经典,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对现实手足无措的时候重获资源,重拾信心,获得新一轮的精神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文学经典是动态的,是可以供后人不断改编和诠释的,这也是文学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得以繁荣的根本。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古典四大名著电视剧的翻拍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各种古代、现当代文学经典的翻拍层出不穷,其中鱼目混珠、泥沙俱下,褒贬不一。而最近两年,重新翻拍古典四大名著的热潮又再度掀起,还没拍摄便炒得沸沸扬扬,商业气息浓厚。

  自20xx年春节开始,各大卫视便纷纷播出了所谓视觉盛宴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社会各界虽然对新版《西游记》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批评的声音较多。另外新《西游记》自今年4月28日在香港无线电视台黄金档开播以来,便因其质量问题遭到观众的批评,称该剧存在特效夸张、粗俗、道具配音不佳等问题。

  新版《西游记》批评受到批评最多的,无疑是其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篡改,剧中师徒四人的形象颠覆了大众对于经典的认知,无论从外形和内在都令人难以接受。

  一、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变化

  (一)人物形象的“僵硬化”

  新版《西游记》过多地依赖于电脑特技和橡胶塑形使得人物严重失真、失神。在采访当中,张纪中表示398个人物当中,需要塑形的有200多个。从电视播出效果看,猪八戒顶着一个硕大的橡胶猪头,并且刚出现时是一个全身是毛的野猪头,在这个硕大的橡胶头套下,猪八戒完全没有了老版《西游记》中那样憨态可掬的形象,而给人一种过度“原生态”而导致的厌恶感。孙悟空刚出场是一个全身是白色的石猴,但是动画特技让这个白色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格格不入,像一个透明的影子粘在了影像上,使其失去了在老版《西游记》刚出场时那股活泼天真的劲头。此外,剧中大量的神仙和妖怪造型奇异,甚至让人心生恐惧,不忍直视。

  首先橡胶塑形严重妨碍了魔幻人物生命展示,硕大的橡胶塑形可能会让观众在直观上感觉逼真,但《西游记》毕竟不是魔幻游戏,而是通过魔幻来反映人生。橡胶塑形严重阻碍了演员利用表情、眼神等向观众传递某种情感和精神,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这就使得观众难以进入情境而游离其外。其次,大量电脑特技的使用(转载于:www.hnNscy.CoM:西游记内容改写)也使得画面显得夸张和诡异,剧中环境和人物动作失真。电脑特技固然可以帮助演员完成某些高难度的表演,但过度使用却显得浮夸。

  (二)人物个性的彻底颠覆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点和定位,师徒四人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构成了小说的趣味所在,不论是推动情节发展,还是揭示主旨都是十分重要的。

  孙悟空无疑是小说的灵魂人物,也是作者着力最多的,他集神魔变幻、猴的习性和人性于一身,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猪八戒则更具人的特性,他油嘴滑舌、好色贪心、胆小怕事,

  却是师徒四人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沙和尚在四人中一贯沉默,任劳任怨。唐僧,虽然是三人的师傅,但毕竟一介凡人,又心怀慈悲,不免怯懦胆小,谨慎小心。原著中师徒四人性格的巧妙搭配使得取经之旅能够顺利进行,而又不枯燥单调。老版《西游记》的人物设置大抵遵循了原著的定位:孙悟空“猴性”、“神性”、人性俱有,猪八戒憨态可掬,沙僧老实木讷,唐僧则怯懦慈悲。

  新版《西游记》则有较大改动,师徒四人的角色定位和艺术个性被彻底颠覆,唐僧不再懦弱胆小,唯唯诺诺,而变得坚定、果敢、有主张;孙悟空则动辄在师傅和菩萨面前撒娇、卖萌,大失其本身个性;原本任劳任怨,老实寡言的唐僧也常常卖嘴,耍小聪明。再者,由于其本质上的娱乐倾向和对高科技特效的过度倚重,人物屡屡说出出现穿越的台词、搞笑的隐喻,还不时有相声小品和网络热词的植入,让人物不再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吸引力。观众对张版表示失落,正是因为悟空、八戒、沙僧丧失了各自的传统性格魅力,而变得“泯然众人”了。

  二.《西游记》再改编人物民族性的淡化

  (一)老版《西游记》对传统艺术的借鉴

  82版《西游记》到现在还在年年被重播,成为保证收视的“定海神针”。它首次将《西游记》全部以完整的影视剧作呈现给观众,首次用特技造成了很多解放前不敢想象的“神话境界”,并且同样借鉴杂技、舞蹈、京剧等传统曲艺中《西游记》的表演方式。在“忠于原著,慎于改编”的宗旨下,“着意于突现小说中不畏权势的抗争精神和不避艰险的进取精神。对原作中夹杂的某些因果报应、封建迷信等消极内容,则加以淘汰。”在电视剧还寥寥无几的时代,《西游记》就这样造成了“万人空巷”看“西游”的收视现象。

  这部电视剧首开电视改编名著的先河,其巨大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原著奇人异事的生动演绎。《西游记》这部小说在民间流传之广,只要从各种杂剧戏曲的表演曲目就可窥见一斑。对于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长期以来已经在民间有一定的共识。82版电视剧中四位主演的造型和表演,还有妖魔神仙的装扮都极大地符合了这部名著在民间的想象。六小龄童曾说过:“我当年演孙悟空,脚怎么站、棍子怎么拿、眼睛怎么看,都是有讲究的。中国有独一无二的猴戏表演艺术,不是你有名、脸上贴点毛就是孙悟空了。”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之所以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具有如此之大的艺术魅力,正是在服装、表演、布景设计、剧情编织等方面借鉴了传统曲艺和民间传说中的.表现方式,充分体现了《西游记》原著的民族风格。虽然与现代性的紧密结合也是这两部剧作引起强烈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当时代更新变换,29年之后这两部剧作依然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不能不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所致。

  (二)新版《西游记》中人物民族因素的淡化

  首先从师徒四人来说,孙悟空形象就与六小龄童所演的又很大差距,虽然一眼看上去更像一只猴子,但也仅止于此,不论是行为、动作还是眼神,都给人空洞僵硬的感觉,虽然有不错的武术功底,也难掩其猴性不足的问题。猪八戒形象历来都给人又爱又恨的感觉,它肥头大耳的憨态早已为大众所接受,在老版西游记中猴子曾用到中国曲艺中经典的“猪八戒背媳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版《西游记》中,猪八戒一出场时一只长着獠牙的丑陋无比的野猪——猪钢鬣,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反感和恐惧,后来被唐僧收服后,顶着巨大的猪头头套,挺着硕大的肚子,眼神空洞,语言乏味,再无猪八戒的神韵,更似西方影视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变异怪物。

  其次,天上的仙境、地上的妖怪洞府和西方的圣境,除了“气势恢宏”,看起来大气磅礴,也没什么可圈点的。在老版《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路上所遇的妖怪、所经的地域,都反映出一路上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的变化。新版《西游记》因为得益于现代电脑特技的高超技艺而放弃了很多实景拍摄,采用抠图的方式来构建景物和背景,这就导致

  景色失真,而且千篇一律,甚至妖怪们都大同小异,除了技能和顶着的动物头像不同外,实在没有什么特色而言。

  电脑特技的使用固然可以降低一定的成本、缩短拍摄时间、降低演员表员表演的难度,但由于现在国内的特效技术还不能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难以达到观众对于景物真实、自然的基本要求,因而,有些时候还是要“舍近求远”而求得更好的效果。

  三、《西游记》再改编人物形象的篡改导致其主题的虚无

  张纪中版《西游记》,前期宣传之际就以其造型逼真、技术完备而广泛造势。该部电视剧更多地体现了一个消费时代的技术霸权和荧屏形象的平面展示,至于人类的想象维度和人的心灵问题,则近乎无关。

  29年后这部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特技的“魔幻电视剧”,在诸多的人造的魔幻背景下,已经彻底破坏了这部文学名著在民间长期存在的想象。不仅魔幻布景空洞虚假,类似电脑游戏,失去了环境和人物之间真实的关系,而且四个主人公的造型也因为电脑特技而严重失真,并且带着看不到表情的面具,影响了其性格和心理的塑造与表达。

  大众消费文化的盛行带来了电视剧的娱乐化倾向,电视剧创作更倾向依靠高科技打造视觉盛宴。广东南方电视台在投资拍摄张版《西游记》时就表示,最为看中的是《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依赖于也最能体现影视制作技术进步的作品”[5],这其中也包括对电视剧制作团队、尤其是导演张纪中的选择。不可否认,电视剧创作和艺术本身就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但是,如果技术成为电视剧创作的唯一主导,观赏性凌驾于思想性和艺术性之上,无疑容易造成技术异化艺术的危机。

改写《西游记》7

  本文是对《西游记》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和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的部分章节的改写。夏志清说:“(各种人物之间简短对话)很难翻译,因为到处都是‘曰’字(在更通俗的小说中,代之以‘道’),每一句引语前都有这个字。在翻译成英文‘said’时成了冲撞冒失、千篇一律的强调。对于所有中国传统小说来说,专译这种简短对话场景的最好办法也许是用戏剧的对话形式,把‘曰’或‘道’变成冒号,伴随的动词修饰语如‘笑’、‘泣’等放在括号里。如此翻译,这些场景可望获得如《天路历程》和博斯韦尔的《约翰逊的生活》中类似场景的快捷和活泼。”(《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三国演义》61-62页。)本文即是试图把选中的《西游记》文本改写成类似戏剧的努力。我不清楚这种对词语顺序的轻微变换、标点符号的调整以及段落的重新划分能带来多大程度的阅读体验上的区别。因为文中有两位老者,即陈澄和陈清,为了避免混淆,我把文中多次出现的“老者”根据文意替换成“陈澄”或“陈清”,尽管他们在出场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自我介绍。

  第四十七回

  (师徒们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一日,天色已晚。)

  唐僧(勒马):“徒弟,今宵何处安身也?”

  行者:“师父,出家人莫说那在家人的话。”三藏:“在家人怎么?出家人怎么?”

  行者:“在家人,这时候温床暖被,怀中抱子,脚后蹬妻,自自在在睡觉。我等出家人,那里能够?便是要带月披星,餐风宿水,有路且行,无路方住。”

  八戒:“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路多险峻,我挑著重担,著实难走,须要寻个去处,好眠一觉,养养精神,明日方好捱担;不然,却不累倒我也?”

  行者:“趁月光再走一程,到有人家之所再住。”

  (师徒们没奈何,只得相随行者往前。又行不多时,只听得滔滔浪响。)

  八戒:“罢了,来到尽头路了。”

  沙僧:“是一股水挡住也。”

  唐僧:“却怎生得渡?”

  八戒:“等我试之,看深浅何如。”

  三藏:“悟能,你休乱谈,水之浅深,如何试得?”

  八戒:“寻一个鹅卵石,抛在当中。若是溅起水泡来,是浅;若是骨都都沉下有声,是深。”

  行者:“你去试试看。”

  (那呆子摸了一块石头,望水中抛去,只听得骨都都泛起鱼津,沉下水底。)

  八戒:“深深深,去不得!”

  唐僧:“你虽试得深浅,却不知有多少宽阔。”

  八戒:“这个却不知,不知。”

  行者:“等我看看。”

  (好大圣,纵筋斗云,跳在空中,定睛观看,但见那: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灵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叠峻波颠。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行者(急收云头,按落河边):“师父,宽哩,宽哩,去不得!老孙火眼金睛,白日里常看千里,凶吉晓得是;夜里也还看三五百里。如今通看不见边岸,怎定得宽阔之数?”

  三藏(大惊,口不能言,声音哽咽):“徒弟啊,似这等怎了?”

  沙僧:“师父莫哭。你看那水边立的,可不是个人么?”

  行者:“想是扳罾的渔人,等我问他去来。”(拿了铁棒,两三步,跑到面前看处):呀!不是人,是一面石碑。碑上有三个篆文大字,下边两行有十个小字。三个大字乃“通天河”,十个小字乃“径过八百里,亘古少行人”。(叫):“师父,你来看看。”

  三藏(看见,滴泪):“徒弟呀,我当年别了长安,只说西天易走,那知道妖魔阻隔,山水迢遥。”

  八戒:“师父,你且听,是那里鼓钹声音?想是做斋的人家。我们且去赶些斋饭吃,问个渡口寻舡,明日过去罢。”

  三藏(马上听得,果然有鼓钹之声):“却不是道家乐器,足是我僧家举事。我等去来。”

  (行者在前引马,一行闻响而来。那里有甚正路,没高没低,漫过沙滩,望见一簇人家住处,约摸有四五百家,却也都住得好。但见:倚山通路,傍岸临溪。处处柴扉掩,家家竹院关。沙头宿鹭梦魂清,柳外啼鸣喉舌冷。短笛无声,寒砧不韵。红蓼枝摇月,黄芦叶斗风。陌头村犬吠疏篱,渡口老渔眠钓艇。灯火稀,人烟静,半空皎月如悬镜。忽闻一阵白苹香,却是西风隔岸送。)

  (三藏下马,只见那路头上有一家儿,门外竖一首幢幡,内里有灯烛荧煌,香烟馥郁。)

  三藏:“悟空,此处比那山凹河边却是不同。在人间屋檐下,可以遮得冷露,放心稳睡。你都莫来,让我先到那斋公门首告求。若肯留我,我就招呼汝等;假若不留,你却休要撒泼。汝等脸嘴丑陋,只恐諕了人,闯出祸来,却倒无住处矣。”

  行者:“说得有理。请师父先去,我们在此守待。”

  (那长老才摘了斗笠,光著头,抖抖褊衫,拖著锡杖,径来到人家门外。见那门半开半掩,三藏不敢擅入。聊站片时,只见里面走出一个老者,项下挂著数珠,口念阿弥陀佛,径自来关门。)

  长老(慌得合掌高叫):“老施主,贫僧问讯了。”

  陈清(还礼):“你这和尚,却来迟了。”

  三藏:“怎么说?”

  陈清:“来迟无物了。早来啊,我舍下斋僧,尽饱吃饭,熟米三升,白布一段,铜钱十文。你怎么这时候才来?”

  三藏(躬身):“老施主,贫僧不是赶斋的。”

  陈清:“既不赶斋,来此何干?”

  三藏:“我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者,今到贵处,天色已晚。听得府上鼓钹之声,特来告借一宿,天明就行也。”

  陈清(摇手):“和尚,出家人休打诳语。东土大唐,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你这等单身,如何来得?”

  三藏:“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陈清:“既有徒弟,何不同来?”(教)“请,请,我舍下有处安歇。”

  三藏(回头,叫声):“徒弟,这里来。”

  (那行者本来性急,八戒生来粗鲁,沙僧却也莽撞,三个人听得师父招呼,牵著马,挑著担,不问好歹,一阵风,闯将进去。)

  陈清(看见,諕得跌倒在地,口里只说):“是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三藏(搀起):“施主莫怕,不是妖怪,是我徒弟。”

  陈清(战兢兢):“这般好俊师父,怎么寻这样丑徒弟。”

  三藏:“虽然相貌不中,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

  (老者似信不信的,扶著唐僧慢走。那三个凶顽闯入厅房上,拴了马,丢下行李。那厅中原有几个和尚念经。)

  八戒(掬著长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甚么经?”

  (那些和尚听见问了一声,忽然擡头: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行者与沙僧,容貌更丑陋。厅堂几众僧,无人不害怕。闍黎还念经,班首教行罢。难顾磬和铃,佛像且丢下。一齐吹息灯,惊散光乍乍。跌跌与爬爬,门限何曾跨。你头撞我头,似倒葫芦架。清清好道场,翻成大笑话。这兄弟三人见那些人跌跌爬爬,鼓著掌哈哈大笑。那些僧越加悚惧,磕头撞脑,各顾性命,通跑净了。三藏搀那老者,走上厅堂,灯火全无,三人嘻嘻哈哈的还笑。)

  唐僧(骂):“这泼物,十分不善。我朝朝教诲,日日叮咛。古人云:‘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汝等这般撒泼,诚为至下至愚之类。走进门不知高低,諕倒了老施主,惊散了念经僧,把人家好事都搅坏了,却不是堕罪与我?”(说得他们不敢回言。)

  陈清(方信是他徒弟,急回头作礼):“老爷,没大事,没大事。才然关了灯,散了花,佛事将收也。”

  八戒:“既是了帐,摆出满散,酒饭来,我们吃了睡觉。”

  陈清:“掌灯来,掌灯来。”

  家里人(听得,大惊小怪):“厅上念经,有许多香烛,如何又教掌灯?”

  (几个僮仆出来看时,这里黑洞洞的,即便点火把灯笼,一拥而至。忽擡头见八戒、沙僧,慌得丢了火把,忽抽身关了中门。)僮仆(往里嚷):“妖怪来了!妖怪来了!”

  (行者拿起火把,点上灯烛,扯过一张交椅,请唐僧坐在上面;他兄弟们坐在两傍,那老者坐在前面。正叙坐间,只听得里面门开处,又走出一个老者。)

  陈澄(拄著拐杖):“是甚么邪魔,黑夜里来我善门之家?”

  陈清(急起身迎到屏门后):“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东土大唐取经的罗汉。徒弟们相貌虽凶,果然是相恶人善。”

  (那老者方才放下拄杖,与他四位行礼。礼毕,也坐了面前。)

  陈澄(叫):“看茶来。排斋。”(连叫数声,几个僮仆战战兢兢,不敢拢帐。)

  八戒(忍不住):“老者,你这盛价两边走怎的?”

  陈澄:“教他们捧斋来侍奉老爷。”

  八戒:“几个人伏侍?”

  陈澄:“八个人。”

  八戒:“这八个人伏侍那个?”

  陈澄:“伏侍你四位。”

  八戒:“那白面师父只消一个人,毛脸雷公嘴的只消两个人,那晦气脸的要八个人,我得二十个人伏侍方够。”

  陈澄:“这等说,想是你的食肠大些。”

  八戒:“也将就看得过。”

  陈澄:“有人,有人。”

  (七大八小,就叫出有三四十人出来。那和尚与老者一问一答的讲话,众人方才不怕。却将上面排了一张桌,请唐僧上坐;两边摆了三张桌,请他三位坐;前面一张桌,坐了二位老者。先排上素果品菜蔬,然后是面饭、米饭、闲食、粉汤,排得齐齐整整。唐长老举起箸来,先念一卷《启斋经》。那呆子一则有些急吞,二来有些饿了,那里等唐僧经完,拿过红漆木碗来,把一碗白米饭扑的丢下口去,就了了。)

  傍边小的:“这位老爷忒没算计,不笼馒头,怎的把饭笼了,却不污了衣服?”

  八戒(笑):“不曾笼,吃了。”

  小的:“你不曾举口,怎么就吃了?”

  八戒:“儿子们便说谎,分明吃了;不信,再吃与你看。”

  (那小的们又端了碗,盛一碗递与八戒。呆子幌一幌,又丢下口去就了了。)

  众僮仆:“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著实又光又溜。”

  (那唐僧一卷经还未完,他已五六碗过手了。然后却才同举箸,一齐吃斋。呆子不论米饭面饭、果品闲食,只情一捞,乱噇,口里还嚷:“添饭,添饭。”渐渐不见来了。)

  行者(叫):“贤弟,少吃些罢,也强似在山凹里忍饿,将就够得半饱也好了。”

  八戒:“嘴脸。常言道:‘斋僧不饱,不如活埋’哩。”

  行者(教):“收了家火,莫睬他。”

  陈澄陈清(躬身):“不瞒老爷说,白日里倒也不怕,似这大肚子长老,也斋得起百十众。只是晚了,收了残斋,只蒸得一石面饭、五斗米饭与几桌素食,要请几个亲邻与众僧们散福。不期你列位来,諕得众僧跑了,连亲邻也不曾敢请,尽数都供奉了列位。如不饱,再教蒸去。”

  八戒:“再蒸去,再蒸去。”(话毕,收了家火桌席。)

  三藏(拱身,谢了斋供,才问):“老施主高姓?”

  陈澄:“姓陈。”

  三藏(合掌):“这是我贫僧华宗了。”

  陈澄:“老爷也姓陈?”

  三藏:“是,俗家也姓陈。请问适才做的甚么斋事?”

  八戒(笑):“师父问他怎的,岂不知道?必然是青苗斋、平安斋、了场斋罢了。”

  陈澄:“不是,不是。”

  三藏:“端的为何?”

  陈澄:“是一场预修亡斋。”

  八戒(笑得打跌):“公公忒没眼力。我们是扯谎架桥哄人的大王,你怎么把这谎话哄我?和尚家岂不知斋事?只有个预修寄库斋、预修填还斋,那里有个‘预修亡斋’的?你家人又不曾有死的,做甚亡斋?”

  行者(闻言,暗喜):“这呆子乖了些也。──老公公,你是错说了。怎么叫做‘预修亡斋’?”

  二位老者(欠身):“你等取经,怎么不走正路,却蹡到我这里来?”

  行者:“走的是正路,只见一股水挡住,不能得渡,因闻鼓钹之声,特来造府借宿。”

  陈澄:“你们到水边,可曾见些甚么?”

  行者:“止见一面石碑,上书‘通天河’三字,下书‘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十字,再无别物。”

  陈澄:“再往上岸走走,好的离那碑记只有里许,有一座灵感大王庙,你不曾见?”

  行者:“未见。请公公说说,何为灵感?”

  陈澄陈清(一齐垂泪):“老爷啊,那大王: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佑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雨,岁岁村中落庆云。”

  行者:“施甘雨,落庆云,也是好意思,你却这等伤情烦恼,何也?”

  陈澄(跌脚捶胸,哏了一声):“老爷啊,虽则恩多还有怨,纵然慈惠却伤人。只因要吃童男女,不是昭彰正直神。”

  行者:“要吃童男女么?”

  陈澄:“正是。”

  行者:“想必轮到你家了?”

  陈澄:“今年正到舍下。我们这里有百家人家居住。此处属车迟国元会县所管,唤做陈家庄。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

  行者:“你府上几位令郎?”

  陈澄(捶胸):“可怜,可怜!说甚么令郎,羞杀我等。这个是我舍弟,名唤陈清。老拙叫做陈澄。我今年六十三岁,他今年五十八岁,儿女上都艰难。我五十岁上还没儿子,亲友们劝我纳了一妾,没奈何,寻下一房,生得一女,今年才交八岁,取名唤做一秤金。”

  八戒:“好贵名。怎么叫做一秤金?”

  陈澄:“我只儿女艰难,修桥补路,建寺立塔,布施斋僧,有一本帐目,那里使三两,那里使五两。到生女之年,却好用过有三十斤黄金。三十斤为一秤,所以唤做一秤金。”

  行者:“那个的儿子么?”

  陈澄:“舍弟有个儿子,也是偏出,今年七岁了,取名唤做陈关保。”

  行者:“何取此名?”

  陈澄:“家下供养关圣爷爷,因在关爷之位下求得这个儿子,故名关保。我兄弟二人,年岁百二,止得这两个人种,不期轮次到我家祭赛,所以不敢不献。故此父子之情,难割难舍,先与孩儿做个超生道场。故曰‘预修亡斋’者,此也。”

  三藏(闻言,止不住腮边泪下):“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行者(笑):“等我再问他。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大家当?”

  陈澄陈清:“颇有些儿: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舍下也有吃不著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家财产业,也尽得数。”

  行者:“你这等家业,也亏你省将起来的。”

  陈澄:“怎见我省?”

  行者:“既有这家私,怎么舍得亲生儿女祭赛?拚了五十两银子,可买一个童男;拚了一百两银子,可买一个童女。连绞缠不过二百两之数,可就留下自己儿女后代,却不是好?”

  陈澄陈清(滴泪):“老爷,你不知道。那大王甚是灵感,常来我们人家行走。”

  行者:“他来行走,你们看见他是甚么嘴脸?有几多长短?”

  二老:“不见其形,只闻得一阵香风,就知是大王爷爷来了,即忙满斗焚香,老少望风下拜。他把我们这人家匙大碗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不要说二三百两没处买,就是几千万两,也没处买这般一模一样同年同月的儿女。”

  行者:“原来这等。也罢,也罢,你且抱你令郎出来,我看看。”

  (那陈清急入里面,将关保儿抱出厅上,放在灯前。小孩儿那知死活,笼著两袖果子,跳跳舞舞的吃著耍子。行者见了,默默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变作那关保儿一般模样。两个孩儿搀著手,在灯前跳舞。諕得那老者慌忙跪著。)

  唐僧:“老爷,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清:“这位老爷才然说话,怎么就变作我儿一般模样,叫他一声,齐应齐走?却折了我们年寿,请现本相,请现本相。”(行者把脸抹了一把,现了本相。)

  陈清(跪在面前):“老爷原来有这样本事。”

  行者(笑):“可像你儿子么?”

  陈清:“像像像,果然一般嘴脸,一般声音,一般衣服,一般长短。”

  行者:“你还没细看哩。取秤来称称,可与他一般轻重?”

  陈清:是是是,是一般重。”

  行者:“似这等可祭赛得过么?”

  陈清:“忒好,忒好,祭得过了。”

  行者:“我今替这个孩儿性命,留下你家香烟后代,我去祭赛那大王去也。”

  陈清(跪地磕头):“老爷果若慈悲替得,我送白银一千两,与唐老爷做盘缠往西天去。”

  行者:“就不谢谢老孙?”

  陈清:“你已替祭,没了你也。”

  行者:“怎的得没了?”

  陈清:“那大王吃了。”

  行者:“他敢吃我?”

  陈清:“不吃你,好道嫌腥。”

  行者(笑):“任从天命。吃了我,是我的命短;不吃,是我的造化。我与你祭赛去。”

  (那陈清只管磕头相谢,又允送银五百两。惟陈澄也不磕头,也不说谢,只是倚著那屏门痛哭。)

  行者(知之,上前扯住):“老大,你这不允我,不谢我,想是舍不得你女儿么?”

  陈澄(才跪下):“是,舍不得。敢蒙老爷盛情,救替了我侄子也够了。但只是老拙无儿,止此一女,就是我死之后,他也哭得痛切,怎么舍得?”

  行者:“你快去蒸上五斗米的饭,整治些好素菜,与我那长嘴师父吃。教他变作你的女儿,我兄弟同去祭赛。索性行个阴骘,救你两个儿女性命,如何?”

  八戒(听得此言,心中大惊):“哥哥,你要弄精神,不管我死活,就要攀扯我。”

  行者:“贤弟,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

  八戒:“哥啊,变化的事情,我却不会哩。”行者道:“你也有三十六般变化,怎么不会?”

  三藏(叫):“悟能,你师兄说得最是,处得甚当。常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则感谢厚情;二来当积阴德;况凉夜无事,你兄弟耍耍去来。”

  八戒:“你看师父说的话,我只会变山,变树,变石头,变癞象,变水牛,变大胖汉还可;若变小女儿,有几分难哩。”

  行者:“老大莫信他,抱出你令爱来看。”

  (那陈澄急入里边,抱将一秤金孩儿,到了厅上。一家子妻妾大小,不分老幼内外,都出来磕头礼拜,只请救孩儿性命。那女儿头上戴一个八宝垂珠的花翠箍;身上穿一件红闪黄的紵丝袄,上套著一件官绿缎子棋盘领的披风;腰间系一条大红花绢裙;脚下踏一双虾蟆头浅红紵丝鞋;腿上穿两只绡金膝裤儿。也拿著果子吃哩。)

  行者:“八戒,这就是女孩儿。你快变的像他,我们祭赛去。”

  八戒:“哥呀,似这般小巧俊秀,怎变?”

  行者(叫):“快些,莫讨打。”

  八戒(慌了):“哥哥不要打,等我变了看。”(念动咒语,把头摇了几摇,叫:“变!”真个变过头来,就也像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郎伉不像。)

  行者(笑):“再变变。”

  八戒:“凭你打了罢,变不过来,奈何?”

  行者:“莫成是丫头的头,和尚的身子?弄的这等不男不女,却怎生是好?你可布起罡来。”(就吹他一口仙气,果然即时把身子变过,与那孩儿一般。)

  行者(便教):“二位老者,带你宝眷与令郎、令爱进去,不要错了。一会家,我兄弟躲懒讨乖,走进去,转难识认。你将好果子与他吃,不可教他哭叫,恐大王一时知觉,走了风汛。等我两人耍子去也。”(吩咐沙僧保护唐僧):“我变作陈关保,八戒变作一秤金。”(二人俱停当了。)

  行者(却问):“怎么供献?还是困了去,是绑了去?蒸熟了去,是剁碎了去?”

  八戒:“哥哥,莫要弄我,我没这个手段。”

  陈澄:“不敢,不敢。只是用两个红漆丹盘,请二位坐在盘内,放在桌上,著两个后生擡一张桌子,把你们擡上庙去。”

  行者:“好好好,拿盘子出来,我们试试。”

  (那老者即取出两个丹盘,行者与八戒坐上。四个后生擡起两张桌子,往天井里走走儿,又擡回放在堂上。)

  行者(欢喜):“八戒,像这般子走走耍耍,我们也是上台盘的和尚了。”

  八戒:“若是擡了去,还擡回来,两头擡到天明,我也不怕。只是擡到庙里,就要吃哩,这个却不是耍子!”

  行者:“你只看著我,剗著吃我时,你就走了罢。”

  八戒:“知他怎么吃哩?如先吃童男,我便好跑;如先吃童女,我却如何?”

  陈澄:“常年祭赛时,我这里有胆大的钻在庙后,或在供桌底下,看见他先吃童男,后吃童女。”

  八戒:“造化,造化。”

  (兄弟正然谈论,只听得外面锣鼓喧天,灯火照耀,同庄众人打开前门,叫:“擡出童男童女来。”这老者哭哭啼啼,那四个后生将他二人擡将出去。陈家庄众信人等,将猪羊牲醴与行者、八戒,喧喧嚷嚷,直擡至灵感庙里排下;将童男女设在上首。行者回头看见那供桌上香花蜡烛,正面一个金字牌位,上写“灵感大王之神”,更无别的神像。众信摆列停当,一齐朝上叩头):“大王爷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陈家庄祭主陈澄等众信,年甲不齐,谨遵年例,供献童男一名陈关保、童女一名陈一秤金,猪羊牲醴如数,奉上大王享用。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罢,烧了纸马,各回本宅不题。)

  八戒(见人散了,对行者):“我们家去罢。”

  行者:“你家在那里?”

  八戒:“往老陈家睡觉去。”

  行者:“呆子又乱谈了。既允了他,须与他了这愿心才是哩。”

  八戒:“你倒不是呆子,反说我是呆子。只哄他耍耍便罢,怎么就与他祭赛,当起真来?”

  行者:“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正说间,只听得呼呼风响。)

  八戒:“不好了,风响是那话儿来了。”

  行者(只叫):“莫言语,等我答应。”

  (顷刻间,庙门外来了一个妖邪。你看他怎生模样:金甲金盔灿烂新,腰缠宝带绕红云。眼如晚出明星皎,牙似重排锯齿分。足下烟霞飘荡荡,身边雾霭暖薰薰。行时阵阵阴风冷,立处层层煞气温。却似卷帘扶驾将,犹如镇寺大门神。)

  怪物(拦住庙门):“今年祭祀的是那家?”

  行者(笑吟吟的):“承下问,庄头是陈澄、陈清家。”

  怪物(闻答,心中疑似):“这童男胆大,言谈伶俐。常来供养受用的,问一声不言语;再问声,諕了魂;用手去捉,已是死人。怎么今日这童男善能应对?”(不敢来拿,又问):“童男女叫甚名字?”

  行者(笑):“童男陈关保,童女一秤金。”

  怪物:“这祭赛乃上年旧规,如今供献我,当吃你。”

  行者:“不敢抗拒,请自在受用。”

  怪物(听说,又不敢动手,拦住门喝道):“你莫顶嘴。我常年先吃童男,今年倒要先吃童女。”

  八戒(慌了):“大王还照旧罢,不要吃坏例子。”

  (那怪不容分说,放开手,就捉八戒。呆子扑的跳下来,现了本相,掣钉钯,劈手一筑,那怪物缩了手,往前就走,只听得当的一声响。)八戒:“筑破甲了。”(行者也现本相看处,原来是冰盘大小两个鱼鳞。)行者(喝声):“赶上。”(二人跳到空中。)

  怪物(因来赴会,不曾带得兵器,空手在云端里喝道):“你是那方和尚,到此欺人,破了我的香火,坏了我的名声?”

  行者:“这泼物原来不知。我等乃东土大唐圣僧三藏奉钦差西天取经之徒弟。昨因夜寓陈家,闻有邪魔,假号灵感,年年要童男女祭赛。是我等慈悲,拯救生灵,捉你这泼物。趁早实实供来:一年吃两个童男女,你在这里称了几年大王?吃了多少男女?一个个算还我,饶你死罪。”

  (那怪闻言就走,被八戒又一钉钯,未曾打著,他化一阵狂风,钻入通天河内。)

【改写《西游记》】相关文章:

西游记改写作文10-21

《西游记》改写作文12-25

西游记04-17

改写《悯农》作文10-20

西游记摘抄11-25

西游记读后09-24

“西游记”作文08-14

西游记有感10-16

《西游记》说课稿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