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3-08-29 22:10:06 晓丽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通用2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通用21篇)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

  从浩瀚的宇宙到微观的细胞,从地球的行程、人类进化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作者都像是在用一种说评书的方式娓娓道来,使人沉浸其中,却又爱不释手。这本书内容涵盖极为广泛,天文、地理、理化等等皆包罗其中,可以说是一本老少皆宜的科普读物。虽然只是匆匆掠读,但也深感受益匪浅。作者在用大量的文字、数据讲述了行星的演变、以及人类主宰地球的过程,最后笔峰一转,明确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我们人类将会走多远,将会走向何方。当前人类对地球资源肆无忌惮的消耗、破坏,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如雾霾、臭氧层破坏等等,如果不进行制止,会加速人类在地球上的消失。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作者在文中讲到“我们已经被选中了﹍我们应该是最优秀的。”历史的使命已赋予了我们!不论老少,我们都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加入到拯救地球的活动当中。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妙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

  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侵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

  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我喜欢这本书。有时候我会静静地翻看一会。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3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厚厚的科普书《万物简史》,我非常喜欢。这个寒假,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比尔布莱森,他是美国著名的旅游文学作家。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宇宙中上所有事物不是一下子就变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而来的。就像我们的地球产生于几百亿年,刚开始是没有生命的,经过了好几百亿年,才有了水和生物,之后又有了陆地,又过了几十亿年才有我们人类。

  我最感兴趣的.是地球的历史。很久以前,地球没有水,只有滚烫的岩浆。过了好几亿年后就有了水,这段历史被称为寒武纪。寒武纪的生物各种各样,有珊瑚、有贝壳、还有水草。又过了好几亿年,产生了陆地,陆地上有了许多植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现在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了。在这时又出现了爬性动物,之后恐龙时代来袭,这时也出现了较小的哺乳动物,这段历史叫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后一颗小行星使恐龙灭绝了,出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然后终于出现了人类。

  这本书里还讲述了很多科学的奇迹和成就,还有很多科学家的有趣故事,让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无穷奥秘。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4

  进入校长室,我的眼球被这本书吸引去了,我在想,难道这本书是记载每个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死亡过程吗?我好奇,决定暑假期间抽空把这本书看好。

  《万物简史》的作者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作家——肯﹒威尔伯,从整体上看,本书内容精炼而紧凑,分三大篇章,第一编《演化中的大精神》,第二编《演化中的大精神所达到的境界,第三编《平地》。题为"万物简史"十分宏大,令人难以置信。然而,它恰恰陈述了它所陈诺的内容,它有着宽广的历史跨度,从创世大爆炸直到枯竭的后现代的今天。

  沿着这条路,肯﹒威尔伯采用一种简单的、让人容易接受的对话体娓娓道来,试图弄清楚人类在物质、感情、智力、道德、灵性上经常被困忧的一些矛盾的形式。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说看过这本书的人,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因此我对它来了兴趣,我认真地阅读这本书的简介、作者译者、序言、目录、引言。

  哦,幸运的是,这些在我看来并不怎么有用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显得尤为生动。以下我摘录引言中的一段话:‘因此,在过去38亿年的不同时期里,你先是讨厌氧气,后又喜欢氧气,长过鳍、肢和漂亮的翅膀,生过蛋,用叉子般的舌头舔过空气,曾经长得油光光、毛茸茸,住过地下,住过树上,曾经大得像麋鹿,小的像老鼠,以及超过100万种别的东西。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变步骤,只要发生哪怕最细微的一点偏差,你现在也许就会在舔食长在洞壁上的藻类,或者像海象那样懒洋洋地躺在哪个卵石海滩上,或者用你头顶的鼻孔吐出空气,然后钻到18米的深处去吃一口美味的蚯蚓。

  乍看一下,好像是在贬低人类一样(至少我有过这种感觉,但我不介意),但是这段话确实形象的描述了生物的进化史,或者说是组成细胞的原子的一生。就像书里说的,也许我身上的某一粒原子,在它那绵长的生命中,曾经是秦始皇龙袍的'组成部分也说不定。我已经看完了这本书,但我发誓在我看过的章节中,我还记得最多的东西是出自第三部。这并不是说别的章节不好,而是说明了人的记忆力有限。我想,第三部带给我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一滴水中用肉眼看清一只草履虫,那么你需要把这滴水的直径放大到12米,如果你想看到同一滴水里的一个原子,那你则需要把水滴的直径放大到24公里宽。比如说,一个原子的寿命有十的三十五次幂年,或者还要多,所以你的一部分极有可能比地球还要古老。又比如说,一个原子中真正有很大的密度的是它那小的可怜的原子核,而如果没有原子核外面的电荷的话,你可以从墙上穿过去,所以与其说你是坐在板凳上,不如说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5

  我静静地的坐下看起了《万物简史》,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就沉浸于书中的知识海洋里,书中对宇宙哲学、古生物学、生命科学、人类学等都有非常详细的描述,还配有精美的插图。我是个二年级学生,虽然书中有些知识我不能理解,但我也从中学到到了一些知识如:世界是怎么从无到有,又是怎么产生了我们人类,从冥王星到三叶虫,从臭氧到地震,从DNA到恐龙,从天气到海洋,无所不包,无所不谈,它就是包罗万象的一本好书。

  《万物简史》中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活泼了我的思维,改变了我的性格,更让我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寻找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嘿,想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的重量吗?想知道地球的`年龄吗?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但是,自从我看了《万物简史》这本书以后,我就通通都知道了。

  《万物简史》告诉我们:1774年,内维尔·马斯基林决定利用艾萨克·牛顿关于以引力来测定地球质量,而且更多地利用三角测量法,这需要爬很多的山,马斯基林和数学家查尔斯·赫顿一起爬上了苏格兰的斯希哈林山。赫顿在作计算的同时创造了高线,他宣布,地球的重量是将近5000万亿吨。1793年约翰·米歇尔留下一种仪器的图样,这台仪器将精确地测定地球的质量。1797年,享利·卡文迪许用米歇尔的仪器得出地球的质量为60万亿亿吨,他的结果跟目前最准确的估计数仅相差1%左右,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其实,地球是在不断隆起的,赫顿还推测,是地球内部的地热创造了新的岩石和新的大陆,顶起了山脉。赫顿的现论中特别指出,形成地球的过程需要很我时间。还要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科学界才能着手解决地球年龄的问题,赫顿很有才能,率领大家开创一门新科学——地质学。大家看到了吧,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多少知识,不仅我有讲的这些,还有生命、宇宙、行星等等,有句名言说得好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啊,它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万能博士”,还有什么是“万能博士”不能解决的呢?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6

  昨晚深夜,小涛很兴奋的给我推荐了一本好书,那就是比尔?布莱森著作的《万物简史》。一看名字我就喜欢,好的科普读物完全可以当作哲学书来读。就像霍金著名的《时间简史》,在这方面的造诣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

  赶紧登陆当当网站,搜索到这本书,看到她的内容简介的时候,购买的.欲望立即高涨,当当是这样推介《万物简史》的:“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做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个美国小读者的

  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评价如此之高,实在是让我心痒难搔。下了订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经验告诉我最快也要两天时间,那么周末我就可以仔细阅读了。求知,一直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失去了求知欲,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简直是难以想象的损失。

  曾经反覆阅读霍金的《时间简史》,他睿智的思想,平易的语言,让人一看着迷,他所展现的世界,充满思考与未知,发人深省。我是一个喜欢幻想的人,科幻一向是我的最爱,期待着有生之年,能通过虫洞做时间旅行,无疑是今生最刺激的事情。后来又看他的《果壳中的宇宙》,里面有许多玄妙高深的思想,超弦理论,膜世界等等,充满了奇妙的幻彩,不过说实话,物理不是很好的人确实很难理解,虽然霍金已经尽量写的平易并图文并茂了。

  《万物简史》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精彩呢?作者比尔是个著名的旅游家,相信他独特的视角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7

  也许,万物是人类需要的第二要点了,人类需要食物、机械、服装、武器……都在于万物的原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中的道理,我想象尼尤的艰难与困扰,正像爱迪生说的那样,真不愧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的希望,就像袁隆平那样,他的一滴汗水就是一颗饭粒,想想他有多清苦吧!

  彼得森是一名科学家,他曾经获得了不少称赞,享年75岁,他用了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他最令人敬佩的成就,他甚至占了点“最”。

  《万物简史》就是这样,你可以模仿他,也可以继承它,因为它把世界上所有东西都聚集在这一点……《万物简史》在我的眼中,他实在是太完美了!可是,这其中成就的是什么,我也解释不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每个人喜欢看的书都有喜欢的原因,你的思想谁也不能一样。总之,书,是人生的'真理,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我们啊!

  书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万物简史》也是书种类中的一种,它会让你想到大自然中的奇妙,只要你去发现,它们都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书是个虚拟大自然。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8

  在初一漫长的寒假中漫生活中,我除了学习就是看自己喜欢的书了,《万物简史》其实是妈妈自作主张给我买的,我其实并不是很感冒,年前快递员都回家过年了,导致这本书一直没有送来,妈妈倒是很着急,我却无所谓,大年初六,快递员终于将书送到妈妈单位了。

  接触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随手翻了翻,感觉很一般,但是,寒假在家也不能老是做作业或者玩游戏啊,那是父母亲所不容许的,因此,我只好耐着性子看起这本《万物简史》来,读着读着,越来越喜欢了,书里面的文章涵盖地理、天文、生物、化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总是能将很高深的问题叙述得非常简单,文风幽默风趣让人在阅读中感觉特别轻松,书中,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让我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让人受益匪浅,这本书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孤独的行星》,看完这一章后,我感触很深,以前,我一直在抱怨,为什么我没有足够多的钱,没有好吃的,直到看完这一章,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幸运,也明白了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是啊,就像书中所说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优越的位置、合适的行星,我们就不能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父母亲在恰当的时候结合,也一样不可能有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对这个世界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奇迹,这实在是太奇妙、太微妙的事情了……

  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奇迹,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幸运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短暂的生命,认真的对待生命的历程呢,这本书里还告诉了我们地球的大小,地球危险的处境,宇宙通向我们的路等等知识,曾经有人这样评论这本书,读完它,你讲不再会害怕和恐惧,以为你已经明白了生命的本质。

  读完这本书,我也基本明白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谁”、“我们将要到那里去”、总之,这不是一本仅仅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书籍,它更是一本生命启蒙教育书籍,读《万物简史》,我对生命,对人生、对自然、对当下的生活都有全新的感悟。

  放下手中厚重的书籍,却久久不能忘怀,是科学的神奇?还是对自身的探索?在这本被美国著名媒体纽约时报称为“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中,作者以一种区别于普通科普图书的通俗易懂和引人入胜方式让我们折服。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9

  "生命是一团原子的化妆舞会"、"我们在宇宙里的存在是个奇迹"——《万物简史》。

  这是一本科普书,我建议对宇宙,天文,物理,化学,科技,生物,古生物,航空,甚至是生命,细菌有兴趣的人来读一下,所有人都会从这里找到他感兴趣的东西。就算是对上面这些都没有兴趣,而对一个只是有好奇心的人来讲,这本书也是十分有趣的。

  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10周高举《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最前列。作者比尔?布莱森自称这本书是"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用极其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现代科学发展: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粒子,再到几乎难以解释的生命及人类诞生和发展的奇迹,。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存在的美好。心中,无限欣赏、赞叹……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从组成人体的原子讲到宇宙大爆炸,从太阳系的形成讲到居里夫人为什么得了两次诺贝尔却没当选过她所在科学院的院士?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以及人们曾痴迷的火星人的种种传说,只是源于一个科学家看到了火星上的图纹,就武断的说那是火星人开凿的运河,目的是为了从南北极运水以灌溉赤道上干旱而又高产的农作物;它就象一个有魔法的盒子,总有新奇的东西不断的跳到你的眼前,科学和科学家在这里都变的生动有趣。

  《万物简史》还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灭顶之灾,但是却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她的光辉史不得不使我从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道:"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地球上,实在是十分的幸运——这里的我们"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个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懂得。"《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这次的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深感于作者面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对读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也让我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生命来之不易,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吗?

  通信公司应用研发中心魏xx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0

  四年级上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本好书。书的名字叫《万物简史》,它是由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撰写的。一经出版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续十周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最前列。

  这本书写的很精彩,它分六个部分,分别描写了,寥廓的空宇、地球的'大小、一个新时代的黎明、处境危险的行星、生命本身、通向我们的路。从这些章节中我不但知道了宇宙的形成,还知道了质子有多少。其实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你看质子是不是非常的小,小的都不能形容。

  我还非常喜欢第六部分,“通向我们的路”之中的冰河时代。书中描写了1816年那个可怕的灾难的一年。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下降了不足1摄氏度,1816的爱尔兰的春天停止了她的脚步,夏天也不再温暖,饥荒及斑疹伤寒的流行致使65000人死亡。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那年被人们称为“19世纪冻死年”。霜冻一直持续到6月,种到地里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由于缺少饲料,牲畜大量死亡,或者被提前宰杀。科学家们从中了解到了,地球上大自然的恒温系统是如此的脆弱。我也知道了,我们应该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不再发生象1816年那样的灾难。我想如果由于我们不爱护环境,而使地球变暖,打破了大自然的恒温的话,那么我们所遭受的灾害远远要超过1816年的那次。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那些喜欢探索科学奥秘的人,请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1

  著名的编辑学家叶至善老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枯燥的讲述,没有枯燥的科学。的确,科学完全是可以很有趣的,这点尤其体现在《万物简史》这本书上。正是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科学其实并不可怕”,科学的世界里是千奇百怪的。

  厚厚一本《万物简史》很早就开了个头,一开始觉得作者罗嗦得很,不过坚持读下去,还是能享受到他的八卦和风趣。并且近来由于频受地震字眼的刺激,在心底里再次生起“确实有必要好好了解我们生长的这个地球和宇宙”的念头,要知道这本书可是自称“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呢。

  耐着性子读下去,有点渐入佳境的意思了,大抵也是习惯了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十分容易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作者比尔布莱森的用心——倘若不是他对所要描述的对象十分了解,确实难以将科学的艰涩和深奥一化而为生动与幽默。领会到这一点,尽管仍然有些不太明白的词语,但还是不影响我越来越强烈的猎奇心,要知道在一部书里读到如此之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匠的逸闻趣事可不多见。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居里夫人等等,简直就是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牛人的大集合,不妨稍微想象一下:一部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缀满着闪亮无比的群星,也可以说正是群星的闪烁璀灿造就了美丽的科学星空。

  里面八卦可真多啊,单说说最后一部分的开头就提到1815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大喷发,这次喷发产生的240立方公里的烟尘遍布大气层,造成阳光昏蒙,地球气温下降,以及方方面面未曾预料的影响。这次大喷发影响到次年的很多领域,在民生上造成瑞士的严重饥荒,法国的葡萄园欠收,爱尔兰的农作物受到伤害造成饥荒,英国政府因这一年的食品短缺取消了所得税……全球许多地区的气候也因此改变,夏季的温度普遍有下降,造成所谓的“无夏之年”,中国当时是清朝的道光年间,长江流域由于季风季节被扰乱而发生大洪水,爱尔兰的夏季下了142天的冷雨,像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的情节,恶劣的潮湿天气导致几年后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爆发,匈牙利和意大利冬春季节分别下了棕色的雪和黄色的雪,倾盆大雨把孟加拉的霍乱传到了遥远的莫斯科,并最终造成在欧洲的流行。

  这次火山喷发甚至造成了贸易争端,加拿大食品短缺导致两家食品公司的冲突,死亡24人。如果说这些负面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不是那么糟糕,那就是一些意外的`连带结果,在德国,为节约喂马的饲料,贵族卡尔—德莱斯发明了draisine——自行车的前身,而《万物简史》里提到了文学艺术界的拜伦和特纳。1816年,后人猜想那时因火山喷发造成的昏暗景象给了拜伦灵感,他写了一首名为《黑暗》的诗:“耀眼的太阳熄灭了/而星星仍在空中/四处闲逛……”。顺便说一句拜伦的八卦,1815年1月,拜伦结婚,娶到了追求两年的对象,但事实证明他的妻子是个偏狭短浅之人,无法理解他的思想和追求,一年后他们分开,随即,拜伦被驱逐出英国。那首《黑暗》就是在这个动荡时期写的。

  比尔·布莱森在文坛算是幽默派的作家,因此,它简洁的语言中流露出层层叠叠的风趣。比如,描写火箭的那一段:”火箭顾名思义就是火和箭的意思,你不会相信了吧?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我看到这段时,以为作者仅仅是在凑字数。接着往下读,却发现火箭真的是由火和箭组成的,火箭躯体的原形只是一支箭,像汉字一样,不知道演变了多少年,最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使我不禁对这本书有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里有著名人的成长过程,万物的形成与起因,相当于把整个世界的缩写……这是一本以创造为主的书,我不禁想起了语文书中的一句话: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2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著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著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习成绩平平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习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著作。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3

  一本正经的说《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它使我感受到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种种伟大和神奇,它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

  《万物简史》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生命在它长达四十多亿年的时间里,虽然历经无数艰难险阻和灭顶之灾,但是却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她的光辉史不得不使我从心底升起敬畏和崇敬之情。正如作者在本书的最后写道:“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寓意的话,那就是我们来到地球上,实在是十分的幸运——这里的我们“我们”,我指的是所有的生物。在这个宇宙中,获得任何一种生命都是一个奇迹。当然,作为人类,我们更是双倍的运气。我们不仅享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个存在的能力,甚至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其更加美好。这样一种技巧,我们才刚刚开始懂得。”

  《万物简史》让我重新认真的思索起“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千古命题,我的回答是:“我”也是“我们”,“我们”是“生命”,生命之舟必将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回顾四十多亿年的生命史,我有理由坚持这条信念。”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一是珍惜她的美好,二是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人类,应当自求多福,好自为之。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4

  我今天分享的是美国作家比尔·布莱森的巨著《万物简史》———一本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有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作者用漫谈的方式,通过讲述各种历史逸事把难懂的科学概念写的生动可读,把枯燥的东西讲得引人入深。宇宙是如何诞生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世间万物是怎样演进的?人类是怎样的一步步成为地球的主宰的?在这个宇宙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它需要一连串永无休止的好运。从地球最深的海沟底部到最高的.山顶,生命的全部生存范围只有28公里。作为人类,更是神奇!我们不仅有存在的恩典,而且还享有独一无二的欣赏这种存在并使之更加美好的能力。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可贵以及存在的美好!

  生命如此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好好珍惜。新闻上屡屡传来因为各种不顺而轻生的新闻,让人看了不免惋惜。他们不懂生命之可贵,不懂他是如何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地球上,又怎样熬过无数次的危险,才让拥有智慧的自己出现在地球上。对于这些人,我多希望他们能看看路边石缝间的小草,看看苔原中的地衣,学习他们的坚韧,感受他们强烈的生存欲望,再看看生命进化的历程、人类血染的历史,就会明白生之为人的幸运!

  生命是脆弱易逝的,需要我们努力捍卫。生命的家园,地球,美丽却危险: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潜藏着危机。战争、地震、火、瘟疫……太多灾难。今后,仍有无数生存难题需要面对——温室效应、宇宙射线、星际陨星、太阳耀斑……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需要为“生命的存在”而努力,勇做生命的捍卫者!

  生命短暂而灿烂,如果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压缩成一天,那么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是上午四点,人类的出现要一直到午夜前1分17秒。按此推算,我们到现在的全部历史也就短短几十秒,但即使是如此短暂的存在,人类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优越的位置,成为了生命舞会中当之无愧的、最耀眼的明星。

  看完《万物简史》,我感觉万分幸运,一切都那么恰好,在茫茫宇宙里,在无边无垠的时间长廊里,不早不晚地赶上了这场生命的盛会;我特别、特别地感恩生命给予我的所有,知足、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亲爱的同学们,请热爱你们的生命,珍惜、感恩你们所拥有的!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5

  万物的根本、浩瀚的宇宙、汪洋的大海······你知道地球的大小?你知道大陆的移动?你知道微生物有多少?你知道······你有没有梦到自己飞向遥远的太空?你有梦见潜到深海中去寻找美丽的珍珠?

  一本《万物简史》会告诉你答案。在众多的书中,我为什么选《万物简史》,是那一张张精美的插画,一页页扣人心弦故事,从插画到思考,从思考再到想象,从想象再到回味。

  了解地球,了解生物,了解宇宙。这生命的美妙,像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对万物感恩,感谢上帝让我们来到地球。

  把人们看不懂的相对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它。

  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这就是《万物简史》的主旨,但人们的'破坏,造成了地球主人的厌恶,如果有人来到你家,到处乱翻,到处破坏,你还会高兴吗?

  我们要感谢地球收留我们人类,我们最好不要去破坏,既要去保护,又要去增添色彩!!如果办不到,你的“家”就会遭到地球主人“破坏”。就是一本书,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地球和其他“客人”的珍惜!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6

  人人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看几本书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坚持只要有空就看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万物简史》。

  这本书是一本科普书籍,刚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读了一页就想读下一页,书里化学的碰撞让我激情澎湃;宇宙的浩大让我无限感慨;历史的悠久让我穿越空间……一页又一页,一篇又一篇,让我很快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反而觉得作者是我的知音,因为他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东西,还说出了我的呐喊,更重要的是他和我一样都提倡四个字:保护地球。现在的地球正在日益恶化,环境不断下降,恶劣的天气日益增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自己,不光我们受到了伤害,就连许多动物也被牵连,河水不再清澈,山脉不再挺拔,就连空气也不再新鲜。很多物种因此而消失了,就像渡渡鸟。我们只知道它是一种生活在毛里求斯的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头脑简单,所以很容易被欺负,但就是这种笨笨傻傻的鸟,在1693年被人类无情地残杀掉了,从此,渡渡鸟一去不复返了。所有人不知道它长什么样。如果按自然灭绝比例每四年消灭一个物种,但是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高达那个数字的12万倍。可想而知,这些动物都成了人类进化文明的牺牲品。

  虽然,我们想避免这些已没有用,但是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去保护那些濒危物种,保护地球我们的家园,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地球也会更加美丽,所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7

  《万物简史》这样的书名,在西方有着非常古老的传统。古代和中世纪的许多着作,都喜欢从“天地开辟”时谈起,一直谈到那时的当下,搞得象一部百科全书。如果仅仅从形式上与那些古代着作相比,本书也可以视为一部关于现代科学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来是介绍现代的科学知识,包括宇宙的结构、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状况、核物理、相对论、生物、生命、进化、遗传等等。科学知识难免有抽象枯燥之处,但是作者在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大量科学家、发明家的遗闻轶事,让你读起来能够兴味盎然。有什么办法呢?人们就是更愿意读遗闻轶事而不是读科学定律。

  这本书谈不上精深,读过之后也就是可以对现代科学有个大概的了解,也不见得可以弄明白多少科学概念,但可以给你提供许多与科学有关的谈资,让你看起来象是对科学相当了解的样子。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读者吧。这样看来,本书将书名取作《万物简史》,其实实在有点夸大其词。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作者在叙述那些科学概念时,确实能够做到简洁明快,让人能够比较容易理解;有些比喻细究起来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有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比如谈到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公式的意义时,作者说,一个中等身材的普通人,他的血肉之躯中蕴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要是你知道怎么释放它”的'话。

  书中那些科学家的遗闻轶事,有时相当夸张(当然也有价值),比如说著名的埃德温·哈勃“是个顽固不化的说谎大王”、“英俊到了不适当的程度”,而达尔文的父亲因为达尔文学习成绩平平愤怒责备他“什么都不挂在心上,你将丢你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脸”之类。以前我们国内的普及读物习惯于将科学家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们道德高尚,作风正派,一心为人类的福祉而奉献。而读读这本《万物简史》,你就会深感“科学家也是人”这句话是多么实在了。

  这就是《万物简史》,一本既是关于科学知识的有一点系统性的普及读物,同时又可以说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现代科学史着作。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8

  “人是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演化而来的吗?一个人的DNA有多少个亿的密码字母?一个普通身材的成年人,躯体怎么可能包含着30颗氢弹爆炸的能量?”带着一连串疑问,我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规律,是从北美洲的单人纸牌游戏中获得了灵感;达尔文为蚯蚓弹起了钢琴,是为了研究声音和震动对它们的影响;发现第一批陆地动物鱼甲龙化石的瑞典古生物学家贾维克居然数错了手指、脚趾的数量,还把化石藏了48年不让别人看……

  科学从未如此引人入胜,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也从未如此充满惊奇和美妙。

  《万物简史》大大的拓展了我的视野,它引领我去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进程。使我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神奇,让我对人类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充满敬意。唤起了我对生命的崇敬之情。

  “一个星球,一次试验”。我想对待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珍惜她的美好,并要为她创造更多的价值!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19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开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用清晰明了、幽默幽默的笔法,将宇宙大到人类文明开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而这本书的是被称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比尔·布莱森。

  《万物简史》中所讲述的`一切——宇宙的诞生、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创造发现(以及对这个星球造成的种种破坏)……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现在才发现,我们所居住的这个蓝色的星球竟有如此多微妙!……而人类掌管地球后,整个生物史上,自然灭绝的比例一直是平均每4年消失一个物种,这还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人类造成的灭绝比例可能高达那个数字的12倍。

  在书的最后,布莱森说,“我们知道的是,我们只有一颗可以居住的星球,我们是这颗星球上唯一可以决定它的未来的物种。”现在,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付诸实际的行动!

  《万物简史》以简短的文字、生动的图画描述了世间万物如何演变而来,并揭示了许多科学理论。

  是一位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科学读物。每当读了以后,总是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本书恰恰答复了自己思考的问题。当前,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所讲的科学理论,由于许多高深的专业术语,学生们并不完全理解,而他以浅显的文字加以阐述,那么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书中讲到的“万有引力”,虽然我很早便听说牛顿的这个著名理论,但并不完全理解它的意思,但是,读完了关于它的表达,才明白了它的含义。这样写道:也许你正在看电视,这时,你吸引着电视机,电视机也正吸引着你;你吸引着椅子,椅子也吸引着你;桌子和天花板也相互吸引着。世间万物都有引力,物体越大,引力就越大,有时你感觉不到,只是引力太小的缘故。

  经过这样的解释,我也就懂了“万有引力”地道理。所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科学类书籍最好看、最有价值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真正使我了解了宇宙的一切奥秘。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20

  最近,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阅读了一本在20xx年度极为畅销的科普读物——《万物简史》,书的封面很简洁,但一翻开,我就被它通俗易懂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万物简史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语言平易近人,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和自己很亲近的人聊天,听他用生动的语言,跟你描述神奇的宇宙、世界、万物。作者用清晰明了、风趣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故事。而作者也是尽职尽责,为了更好地完成此书的创作,花了三年的时间广泛查阅各种资料,并且向数十种学科的几百位专家请教了当今科学研究的。

  不得不说,书中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都离不开作者背后付出的努力。出了被书中内容所吸引,我也深感于作者面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对读者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也许是因为是女生的缘故,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越觉得科学世界的深奥,除了一些专业的人,一般人仿佛是被隔绝的,无法真正地了解科学的奥秘和神奇。这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觉得科学其实也可以很容易让我们这些外行人明白,而且比尔.布莱森讲故事的手法着实高超,相信每个读者都会被这部作品的妙趣横生所吸引,深深地陶醉在神秘的科学世界里,对我们身边的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次的“读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学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生命不易,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吗?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 21

  人类的精神需要文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感兴也需要科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理智。秉持着“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的理念,比尔·布莱森为我们描绘出科学的壮丽史诗。

  通俗易懂,是这本书语言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抛开理化生教科书上一板一眼的生涩的语言词句,作者以幽默和生动的比喻的形式,把苦涩难懂的科学化解为通俗易懂的道理。如“在一张标准的餐桌上铺一块黑桌布,然后撒上一把盐。我们把撒开的盐粒比做一个星系”。“至于乔治·米奇里留给我们的另一个祸害含氯氟烃,美国在1974年已经禁止使用,但它是个顽固不化的小魔鬼,以前排到大气的'这种东西几乎肯定还在那里,等你我上了西天很久以后还会在吞食臭氧”诸如系类。在布莱森的笔下,科学似乎卸下了它不苟言笑,令人捉摸不透的面具。不禁让人产生“啊,原来研读科学也是一次能够放松身心的旅行”的感觉。

  从遥不可及的宇宙,到近在咫尺的生命,再到每一个为此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万物简史》为我们娓娓道来,许多现象似真似假,例如,曾经,没有时间和空间,现在的所有事物都只是一个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点。为真理而痴迷的科学家们的近乎“怪异”行为,像达尔文为蚯蚓弹钢琴,富兰克林在雷雨中放风筝。

  我想,一本好的科普著作一定是一本能够让读者在认真研读其时能够深刻理解并从中受益。如果一本科普著作通篇都是由苦涩的科学术语和眼花缭乱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成,那么就等于给科学蒙上了一层深藏不露,高贵冷艳的面纱,让人觉得可遇而不可求。《万物简史》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能够把科学的道理准确的阐述出来,更在于它能够化难为易,切合大多数读者的知识维度,使读者能够通过思考与科学拉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你可以在书桌前仔细地勾画研读《万物简史》,也可以在午后的咖啡馆或睡前的床上翻看浏览。与它邂逅,绝无悔。

【万物简史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02-10

《万物简史》心得体会04-26

《万物简史》读后感01-18

万物简史读后感04-07

重读《万物简史》有感10-20

读《万物简史》有感03-19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03-31

《万物简史》读书心得02-14

万物简史读后感15篇04-07

《万物简史》读后感(15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