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的价值取向探析

时间:2022-07-03 08:06:40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的价值取向探析

  探讨文秘专业课程编制合理的价值取向,是促进高职教育文秘专业良性发展的势在必行的举措。

  一、课程编制的内涵

  课程编制是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又称课程编排或课程编。从狭义上来理解,课程编制就是制某个学程的具体活动的过程;从广义上来理解是指几乎包含所有形式的课程变化。英国学者菲利普泰勒认为,课程编制是指通过精心计划的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教育活动方式,并将它们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依此进行教育。这种理解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定义。我国学者对课程编制的含义争议不大,普遍认为课程编制就是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活动过程。

  随着对课程编制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归纳出来一些特定的课程编制的模式,例如过程模式、环境模式、目标模式等,总结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和具体做法。

  二、高职课程价值取向的基本理论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主体在课程活动中根据自身背景、立场等需求进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以实现自己所追求和向往的价值理念和目标。随着高职课程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课程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以掌握学科知识为核心的学科本位、以完善人格为核心的人格本位和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等多种理论。

  1.学科本位论

  学校课程的开设都是按照学科的体系设计的,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知识本身的关联性,即由本科所构成的一个知识体系。以学科为本位编制课程就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课程,其课程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化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它关注的焦点是学科或知识。为了保证学科的独立性,学科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安排严格遵守学科的相关性和逻辑性,并注重先后顺序的安排。目前,学科课程在各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应用得比较广泛。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由于其与职业教育课程定向性的要求相距甚远,不适合对应用型人才的智能结构要求,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近年来,学科本位论在职业教育的领域受到了较多的质疑和批判。学科本位课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实践技能训练,适应能力也不强。这是学科本位论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

  2.人格本位论

  人格本位论强调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与科学间的互补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其追求的目标。人格本位向往的是人格的和谐发展,注重以能力为基础,希望的是在宽厚的文化底蕴上进行专业课程的编制。这种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以素质培养和人的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它主张要通过知识传授等方式使人在人格魅力、知识方法、智慧技能或职业伦理等方面实现完善与发展。它反对将知识传授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目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追求的就是人格本位。

  3.能力本位论

  能力本位论注重以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为依据来构思培养方案,强调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开设课程。其衡量的角度主要是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这种设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达到行业中的能力标准和能否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所以它编制课程的出发点都是紧紧围绕从事某一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而设计的。学科的课程之间不再过分强调原属学科性、学术性和系统性,打破传统学科的限制,而是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根据本职业岗位的需要,重新整合将来所从事专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创新课程编制,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新课程。能力本位论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强调理论教学要为技能训练做服务支持,让学生在实际职业活动中掌握本职业岗位的能力。能力本位虽然对基础理论课程削减得比较多,但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基础知识,它只是要求给予必须用的理论知识讲授,要求培养的人才能掌握与本职业岗位或相近的岗位群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米来职业岗位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课程的价值取向将成为当今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应以职业能力为本

  1.关于职业能力

  有时我们的理解并不到位,甚至还过于片面和狭隘,总有人将一些孤立的技能也界定为一种能力,或者认为职业能力就是一种素质,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岗位中。这种认识的确具有片面性。单纯的技能也是一种能力,但它只是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职业能力。完整的职业能力应是单纯的技能与综合知识相结合,这种能力才是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要想掌握简单的单纯的技能,完全可以去社会上的职业培训机构学习。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能力是有别于职业培训的,这也正是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功能的体现。通常认为,工作岗位上特定的职业能力不能用一般素质来取代。如果脱离职业活动的素质训练,那么必然是又走向了学科本位,职业院校存在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关于能力,概括地讲,就是指一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具有的能动力量。能力要通过人的具体活动来体现,人是能力的载体。因此,在社会分工中,我们所讲的职业能力要经过系统的、严格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才能实现和获得。这也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所在。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的技能不应只是掌握一项或几项简单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更应该是人的素质,包括心理素质、身体状况、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经验、技术与技能、人格意志、审美观、生活态度等的全面提升。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我们所倡导的职业能力。这种综合职业能力不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孤立的能力的机械相加,也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各种能力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即个体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这种综合职业能力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近期的职业流动的职业能力,二是长远考虑的个性发展所需的一般素质和能力。掌握了这种综合职业能力使就业者能很好地适应所从事的职业,即使岗位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职业时,也不会因为原有的技能和知识不适应而不知所措,反而会在新的职业环境中重构自己的知识。

  2.能力本位与人格本位的争论

  其实,课程编制价值取向的争论一直就没停止过。争论的焦点主要体现在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的定位上。人格本位论指出,不能过分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本位设置课程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的目标,能力本位时刻都在以职岗位所需设计课程,更多地关注生产世界,其结果是导致了高职课程过多地陷入了技术与操作的层面,技术、规则、标准等成了衡量课程与教学的关注点,以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过分突出教育的经济职能;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完善与发展,不利于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其实,这是对职业能力一种狭隘的理解,其原因在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内涵认识不够。

  教育不管形式、层次如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再强调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同样,教育不仅是要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公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更为突出的是要培养一个具有较强职业岗位能力的劳动者。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所说的,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有效的生产能力,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同时他又指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同授人以学识技能,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这些劳动者,这也是高职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点。

  3.高职教育应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要求其以能力本位为价值取向,在课程编制中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也是在教育竞争一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的基石。

  高职文秘专业是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常设专业,它的课程编制也离不开高职教育的原则,以职业能力为本是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秘书职业能力是出发点,在做好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秘书岗位的职业特点选择教学知识,描述与构建课程结构,编制出反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编制过程中要淡化理论教学,着重介绍理论应用范例;在照顾到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与技能的演练,搞好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偏重于理论验证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米来适应秘书岗位工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是文秘课程教学和质量评价的标准,也是课程编制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鉴于社会对秘书工作的要求已经转向复合型和多功能型,应及时调整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编制课程内容,突出秘书职业教育,讲求实用与实践,使培养的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身心素质,这也是我们文秘专业教师的职责所在。

【浅谈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编制的价值取向探析】相关文章:

浅谈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变革论文07-03

艺术与艺术教育价值探析论文07-03

高职审计专业课程的改革与探索07-03

高职专业课程市场营销论文07-04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调查报告09-29

浅谈舞蹈的人文交流价值07-01

浅谈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07-01

浅谈微电影广告传播价值07-02

浅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管理05-12

浅谈高职教育教材开发的研究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