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论文

时间:2022-07-03 05:48:30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通过调查发现“长学制”、“学科制”的课程设置严重制约了中职电工专业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小班化、模块化的电工专业“226”教学模式。

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电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226”模式

  一、中职电工专业的现状

  自2006年l1月以来.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先后组织了3次问卷调查。首先是就2004、2005届电工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调查看,发现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职业的仅占58%。且企业用工时.需对学生进行再培训,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削弱了学生的就业优势。第二次是对慈溪市从事电工行业的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发现,2006年慈溪市1.2万名从事电工职业人员中,无专业技能的占66.6%,在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4000人中,初级工占75%,中级工占21.5%,高级工仅占3.5%。第三次是对我校134名电工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新生中考成绩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届新生中考平均成绩为300分左右(中考总成绩为590分),2006届新生的中考平均成绩为232分。电工专业每班中考总成绩在200分以下的高达60%。从学生喜爱的课程类型调查发现:学生偏爱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占到63%。喜欢文化课的占到17%,专业理论课的占到2O%。从上述三次调查情况来看,如何培养合格的电工专业技术工人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在普通教育模式基础上,又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长期以来“学校本位”、“长学制”和“学科制”的课程设计等弊端将严重制约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原有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课程构建

  1、构建电工专业“226”模式的理论依据

  世界著名的职教专家福斯特曾指出: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出发点。即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相对较差,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擅长形象思维和过程性知识学习。而现有的以学科体系设置的电工课程,不利于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电工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使课程设置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电工专业“226模式的课程构建

  我们秉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提出了项目化、任务化、小班化、模块化的电工专业“226”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以“实际”、“实用”、“够用”为原则。把电子电工专业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其中课程设置的比例为公共基础模块占20%,专业理论占20%,专业实训占60%。

  整合文化课和公共课。设立公共基础模块,该模块将着重体现怎样为学生的职业、专业和将来服务.注重个人职业能力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理事能力、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观的能力。课程设计应以树立正确职业生涯观为核心.其它四个能力培养穿插其中,并设核心课和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根据“重实战、讲规范、有成效”的原则,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并渗透到实训当中。我们在课程开发时,根据电工行业岗位群的特点,把电工专业分为维修电工、计量电工和装潢电工三个岗位群,然后以行动为导向.项目化、任务化各个岗位群的专业模块。同时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每专业模块叉分为核心模块、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在每个模块中根据工作任务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具体按以下步骤确定专业模块内容:(1)调查本地区的电工专业的工作岗位群。确定每个电工岗位群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2)跟踪学校往届电工专业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岗位和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对校本教材进行动态修订;(3)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电工专业等级工技能鉴定考核的应知应会标准.把标准中的相关内容融人到专业模块中;(4)紧跟电工专业中的技术发展,及时把电工专业的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模块中来。

  3、电工专业226模式的擞学实施

  公共基础模块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大班教学、讲座、兴趣小组、竞赛、走班制、案例讲座、参观等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能力。得到相对应的学分。

  专业模块的教学采用“一看、二会、三懂”的步骤,即先通过参观工厂、做实验,再讲解必要的原理知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要采取“1+2”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配备一个实训主讲教师和两个实训指导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同时开设多个模块供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核心模块和必修模块采取人人过关的考核方式,建立校内技能单项过关证书。学生经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和岗位锻炼后。通过相应的考评,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生通过所规定的专业模块和公共基础模块的学习,学分累积达到毕业所规定的条件,同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发给学生毕业证书。 4、电工专业“226”模式课程教学流程

  首先。该教学流程是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即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以学习时间为基础。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原则是:只有掌握了所学习的能力目标,才能进入到下一个能力目标模块的学习,从而确保所学习的课程均达到掌握的要求。

  其次。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学习路径。这样就适应不同学生的层次要求。有的学生通过某一专业项目模块的学习掌握了能力目标.通过自评和他评环节,就可以获得学分。进入下一个专业项目模块的学习;而有的学生没有通过能力测试,则需要重新回炉该专业模块的学习,直到评定通过为止;有的学生通过某一专业项目模块学习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先留在企业工作。然后根据需要再回校学习。

  再次,该教学流程是个灵活、开放的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中采用的是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模块进行能力学习;学生可以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自由交替(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在校内和校外等不同的地方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进入流程系统,获得学分后又可以随时退出流程系统。

  三、电工专业“226”模式面临的问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在“226”模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转变。从一个权威者、知识的传播者、校纪校规的执行者、团体的领导者转变为“资源人”或“辅导员”。具体地说,在“226”模式教学中,教师将承担着以下职责:给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和编写校本教材,记录和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联系学校与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为此,我们在实施该模式时首先应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

  2、学习贵潦的有效利用

  由于“226”模式教学完全是灵活、个别化和模块式的.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习资源通常包括:参考书、辅导材料、各种视听材料(如教学电影、录象、磁带、光盘)、校本教材、计算机、教学设备、模拟工场、实训基地等。还包括教师这一特殊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否丰富,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将关系到该模式是否能正常有效地运作。

  3、教学管理方面的变革

  226模式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个别化,在客观上要求对教学管理实施变革。重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在学籍管理方面,要实行开放的入学和退出制度。这种弹性的、开放的学籍管理,可以充分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学生随时都可以退出学习,参加工作。

  (2)在与企业联系方面,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调。我们对学生的能力培训是紧紧围绕“学生就业”这根指挥棒.专业模块的分类、校本教材的编写、学生下企业实习、学生的就业都离不开同企业的联系,因此这是一个关键环节。

  (3)在学生的能力评定与记录方面,要适应教学的灵活性、个别化和及时化的需要。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并随时让学生与教师得到反馈信息。

  (4)在教学管理方面,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的观念要进行转变。另一方面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5)在教室的功能设计方面。要注重“一体化”学习场所的建设,例如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之大成的多功能的教室建设。可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订单培养的一体化实验室建设。采用智能化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实习场所的建设等等。

  (6)在实行学分制方面,不仅需要一个配套的外部框架条件.包括专业名称的统一、课程内容的互认、评价标准的制定、学分证书的颁发、鉴别机关的核准、管理职权的确定等等。

  这涉及弹性学分制管理的内容层面。另外还需要学生会选择学分、教师会设置学分、学校会管理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根据个性特点来选择学分”、教师具备“根据职教特点来设置学分”,学校根据运行特点来管理学分的能力。

【中职电工专业226模式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论文07-03

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初探的论文07-02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07-04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实践策略论文07-03

高职物流管理教育游戏模式初探论文07-04

现代技工教育产训融合教学模式初探的论文07-03

古诗教学的模式初探07-03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论文07-03

播音主持专业情境教学模式论文07-03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和实验的初探式改革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