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时间:2020-10-23 14:24:50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范文

  论文关键词:转变 教育思想 探索 职业教育 模式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范文

  论文摘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的模式,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本文从引导公民建立一种正确的成才观、转变教育思想、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经验,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到总结产学结合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问题。

  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引导公民建立一种正确的成才观

  中国是一个有着漫长封建史的国家,官本位的思想严重,人们对“人才”的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不能不说有异曲同工之处,金榜题名者,便是光宗耀祖之人。但今天的中国正从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从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社会化的大生产带来了分丁的细化,新的职业不断诞生,我们对职业的观念、对人才的观念也该改变了。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已经足以道出职业的多样性和平等性,道出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有的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很多职业却不一定。但我国今天的“高职”发展给人一种感觉,是国家为了摆脱升学压力下的“权宜之计”而开展的“二流教育”,并且长期积淀下来的“轻薄职业教育”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不利。因而需要树立新型人才观和教育观,让社会形成两个共识: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与研究型、设计型人才同样是宝贵的人力资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类型不同而已。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工艺、尊重工人的社会风气;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和让孩子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很实用,眼下“大学生就业难,职校生却供不应求”的事实,就是有力的证明,职业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有其可持续发展潜力,继续深造的渠道越来越宽,职业教育在一个人终身职业生涯中有不可替代作用。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反思高职教育现状,转变教育思想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还是学科型模式,即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课程设置上是三段式:基础课、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处于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从属地位,演示实验为主,实训实习不是真实岗位上的劳动,而是把理论课堂的讲授变成课外的观察或模仿,与真实的劳动始终隔离;实习实训设施和场所与理论教学脱节。这些教育思想观念都成为高职教育的诟病,成为创新高职教育模式的思想障碍。同时由于高职学生目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问题,这些学生希望能从职业教育中找到成功的出路,如果我们仍然沿袭普通教育中的学科中心的模式,教授大套大套的理论,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的理想失去信心。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丁作的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技能型的人才不是课堂“灌”出来的,而是经过实际训练打造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不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途径和标志。凶此应转变教育思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职教育模式。

  三、借鉴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经验。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的重要模式,具有广阔的探索创新的空间和前景,将极大地丰富巾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职业教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有许多高职教育新模式供我们学习、借鉴。"

  2 .目前我国实践中的几种具体的职业教育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借鉴、吸收和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渐渐形成多样化的特色,笔者认为比较现实、有效的是以下四种:

  (1)校企结合——学校企业“零距离”。

  “校企结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2)半工半读——车间建在校园里。

  半天在教室上课,半天在车间工作,“车间即教室,工人即学生,师傅即教师”的培养模式被称作“半工半读”。与此同时,工学班严格教学管理,以保障教学计划的完成。

  这种模式不仅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学得到本领,而且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校企结合”、“半工半读”不仅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上不起学的难题,更是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教育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它所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尝试“引企入校”、“办校入企”、“生产教学一体化”等多种“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有效地变实训车间为生产车间,变实训作品为“订单”产品,既利用了资源,又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3)产教合一——围着专业办产业。

  经费短缺是职业学院尤其是农村职业学院面临的难题,可推广德国“双元制”办学经验,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联合办学,另一方面结合专业办企业,探索产教结合的新路子。

  (4)“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最后一年到企业,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习,接受职业培训。这要求校内进行教学改革,针对培养规格的要求,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改变传统教学理论性、体系性强,而践行、探索性弱的弊端,根据不同专业所相对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模块教学。理论够用为度,实际应用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这样就能减少课堂教学的内容,腾出时间到企业岗位去实习。在新模式下,学校和企业都成为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以上几种职业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适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我们也可以把这几种职业教育模式统称为产学结合模式。

  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产学结合模式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和高层次所决定的。它可以按照企业、社会的需要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社会所认可的人才,同时通过产学结合的开展,职业教育还可利用企业、社会的资源,以弥补职业技术教学资源不足,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与职业教育的密切合作,从长远来看也会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据调查,目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如果与职业教育进行产学合作。企业则可以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四、职业技术学院怎样做好产学结合

  1.准确定位,坚持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研究需求,了解需求,适应需求,为需求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命力所在。这里所讲的需求既有人才培养数量方面的,也有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既有教学内容方面的,也有教学方式方面的;既有用人单位的,也有人才自身的;既有近期的,也有长远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努力做到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树立“你的需求就是我的任务”的'理念。从地理位置来讲,职业技术学院属地方院校,其兴办应造福一方,为地方经济服务,为此,就要求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工作中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理念,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走产学结合之路,力求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产、管理中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的合理定位要求。

  2.建立“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产学合作模式。为保障产学结合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作为其重要实践者,职业技术学院应建立“双赢”的产学模式,激发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积极性,即应保障企业能从中获益。因为企业毕竟以利润最大化为其出发点,还要兼顾眼前利益。譬如职业技术学院可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在人才培养上,学院应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参考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培养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等。

  3.加大教学环节改革力度,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构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构建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点。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都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课程的整合要打破学科界限,本着强化能力、优化体系、合理组合、尊重认知规律、缩减课时的原则进行。不必考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就业岗位群的适应性。”

  在高职专业设置上,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信息,要依据及时准确的产业信息,经过严密的市场调查研究,创办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同时优化课程结构。“突显市场性要求设置专业,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依据,突显就业性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定位,突显开放性要求确定资源结合方式,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途径,突显务实性要求建设课程,是高职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内核,突显综合性要求评估专业,是专业设置创新的基本要求”。

  4.加快“双师型”教师队队伍的建设。皮亚杰明确指出:“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由此看来,培养大量优秀的教师理当是创新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人为地分为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往往容易忽视其针对性和应用性。而实习指导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又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通过整合教师队伍,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任务于一身,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实训任务,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具体措施:鼓励教师继续教育、多参加各种培训及学习,教师自己也要自觉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切实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切实制订教师转岗位培训计划;改革完善教师的奖励机制等。

  总之,产学结合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的产物,它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缺乏特色的窘境,改变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意识到诸多问题等待着解决;成功实施产学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将任重而道远。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范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方案01-12

职业教育工作计划01-07

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方案3篇01-12

职业教育工作计划7篇01-07

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建设研究方案设计12-02

园林树木“四轮驱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12-11

关于有效的预防感冒的方法11-27

关于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范文合集五篇07-05

关于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范文集锦8篇03-31

关于借条有效期的法律规定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