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困境—小创业者眼中的大VC

时间:2022-06-26 22:45:28 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杏困境—小创业者眼中的大VC

  一

  银杏没有出现在你们的VC榜上。你们可以认为是一个不该有的疏漏,也可以认为它就是你们榜上某一家或者某些家VC的别名。这对我无关紧要。银杏作为主流VC,银总作为投资人,在投资圈声名赫赫。创业者都以能拿到银杏的钱、银总投资自己为荣—不夸张地说,这是目前中国的小创业者们心中的梦想。

  当初接到银总的电话,得知银杏要投我,我激动之极:我都做到银总看上我的地步了吗?实际上,我后来才知道,银总之敬业投资圈中罕有其匹。以他的地位,对小项目不屑一顾很正常,但是他保持着对投资机会的高度敏感而无论其大小。

  接着我非常快地见到了他。“不要再跟他们谈了,”他对我说,“我投你,价格好说。”当时已经有几家投资机构决定联合投资我,当然,它们虽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但与银杏相比,名气还没那么大。有哪个小创业者抵挡得了这种诱惑?反正我没抵挡住。

  为了保险,我找到一个前辈请教。“如果你确定银杏会投你,”前辈对这一点看起来疑虑重重,“其他人的钱就别要了。但是我得提醒你一点,你最后大概是要被折腾的,最好是管他们要500万元押金,他要是不投你,你就不给他了。”

  这位前辈跟银杏这么干过(你看,前辈也难敌诱惑)。不过,据说最后投资未成,银总打官司又把押金如数要回去了。前辈语重心长,怎奈我的热血已经沸腾:以银杏的威名,,500万又算得了什么?那几家投资机构也不怒反喜:银杏的横刀夺爱证明了它们的眼光。它们都要求“给我留五个点,留一个点”,“只要让我跟银杏一起投就行,价格不用谈,银杏什么价我什么价”。

  Term Sheet(投资意向书)签好,尽职调查也很快完成,专业并且细致。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我有足够的时间领略银杏的风格。

  “我在国外。”“我不在国内。”“你可以找某某。”简单地说,我找不到银总了。对于我,银杏成了一个传说,可望不可即。我坐不住了。这种状况我完全始料未及,以致手足无措。Term Sheet要求我不能舍此他顾或对投资人兼收并蓄。我只能独自等待,默默承受。

  终于,在我的几乎失去耐心的催促下,银杏请我再次坐到了它的办公室里。这是最后一次,刻骨铭心。“这个项目不错,”我的项目负责人对我说,“但现在有一个事实,我们另外一个团队,决定投资一家与你们业务基本相同的公司。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同时投两个竞争对手。因此,第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接受我们同时投你们两家?而且,你即便接受,我们也不一定会投你。”

  一个半月以前的温暖荡然无存。这是极其冷酷的问题,它意味着,你必须接受他同时投你的竞争对手,以及你接受后他也不投你而投你的竞争对手的羞辱。对一个创业者,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我站起来,走出去,开始在楼道里转圈儿。

  我带来的律师并没有准备谈这种问题。而且,Term Sheet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他爱莫能助。

  我转回办公室,坐下来。“我接受。”我说。你知道,一般的创业企业走到融资这一步,意味着它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资金的需求非常急迫,很可能钱已经用光了,融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对方显然没想到我会如此委曲求全。他也显然备有预案。“如果我们所投的你的竞争对手有活动,你可以到现场支持吗?”

  你认为这是欺人太甚吗?我当时已经不这么想。拿到钱,比什么都重要。“可以。”我说。

  我的不抵抗这么彻底,一定让他们感到了惊讶。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毕竟是鱼肉,在人家的砧板上。

  “与你的竞争对手比,你的价格太高,能不能打个七折?”

  我已经预感到,即便我同意七折,这次融资也没有可能了。但是价格我一个人不能做主,要跟我第一轮融资的股东们商量。对方同意我回去商量。

  一周后,我接到电话:“对不起,我们不能投你了,我们投了你的竞争对手。”

  这时候,当我再回头去找最初的那几家请求“留一个点”的投资机构时,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往后缩了。以前谈妥的条款全部要重新谈。实际上,是谈不成了,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愿意再投了。

  我落入了困境。我名之为“银杏困境”。就像早先的一个段子:银杏要投你了?银杏没有投你?前者意味着你将飞黄腾达,大小投资机构对你趋之若鹜。后者一落千丈,银杏没有投你,一定是你有问题,即使还有人愿意和你谈,你已经失去了议价能力。

  二

  当我和更多的与银杏谈过融资的创业者交流后,我发现自己并不是孤例。他们的遭遇与我大同小异。公平地说,银杏没有投我,一定是遇到了某种它难以克服的障碍,但它的最终压价和投资比例(与所签Term Sheet数量相较)过低并不鲜见,如果不说这是常用手法的话。

  一位曾进入过“银杏困境”的创业者仔细研究了美国VC的运作,得出结论说,国内VC普遍沿用美国的惯例,比如Term Sheet,对创业团队的约束过多,而对投资人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在美国,因为有完善的信用体制,如果创业团队没有重大问题,一般投资人不会违反约定。而在国内,诚信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创业团队和投资人处于完全不对等的地位。“从Term Sheet到实际投资,”这位创业者说,“如果估值相差在20%上下,我能理解,但是如果相差60%-70%甚至更多,我认为这就不是有诚意的一个做法。”当然,他遇到的是后者。“被银杏拒绝,”他说,“不仅仅是浪费了时间,没有人再愿意和你谈投资,你自己的心态也有了很大的不好的改变。”

  另一位与银杏打过交道的创业者总结说,银杏的投资风格可以归纳为三条。第一,他们刻苦用功,任何有融资需求的场合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这在一线VC中绝无仅有。第二,追逐项目凶猛,以高价排他。银杏的名气和给出的价格,无往不胜。第三,拖延和压价,以致与它当初的广泛撒网相比,投资完成率很低。

  看起来,银杏就像是投资圈里的沃尔玛,予取予求,不可战胜。我想,如果换了是我,能避免这么干吗?未必。所以,不必指责。再者,就像另一位创业者所说,没有VC的钱毕竟很难做成事。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处于融资渴求期的创业者,自己受到过怎样的伤害,告诉他们,你可以不选择银杏,或者选择它可能要付出的代价。

  如果下面的说法属实,那么,我会觉得银杏没有投资我实在是我的幸运。他们说,银总脾气很坏,如果他投资了你,并且进了董事会,当公司发展不合他的意的时候,他会在董事会上大骂你。有人甚至被银总扔过烟灰缸、泼过水。他们还说是热水。我不能想象如果是我,究竟该怎么应对。

  还有一些事,可能涉及投资人对所投企业的过度包装,以及可能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一位创业者说:“我获得的一点经验是,应该尽早明确双方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想法。我们就是到了后期才发现,资本要的是迅速扩大规模然后上市,而我们希望的是精耕细作。有的行业或者公司可能需要资本的这种做法,但对我们,则不适合。通常,如果资本是这么想的,它也不会坦白地说出来,这就需要多沟通,然后做出判断。”

  银总拥有商业天才、勤奋和能力无可否认。他曾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将多家银杏投资的企业送到美国成功上市。有人说这与银总无关,完全是投行的作用。我认为如果没有银总的判断在先,结果很可能不是这样。

  也正是银总的过人能力造就了银杏的今天:因为它可以送你去天堂,所以它获得了让你经受炼狱的权力。除非你具备超人的忍耐力,或者自信可以比银总更强势,否则,还是远离银杏。飞得可能没那么高,摔得也没那么狠。

【银杏困境—小创业者眼中的大VC】相关文章:

创业者眼中的自己07-01

VC面试问题07-13

职场闲人的三大困境与出路的职场励志07-03

创业者对投资公司的九大误解07-02

成功创业者的8大素质-礼仪知识07-07

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06-28

关于初涉职场容易面临的五大困境07-03

创业者富不起的5大原因07-03

中国创业者必备的10大素质-礼仪知识03-29

创业者成功经营必备的七大秘笈12-30